• 沒有找到結果。

一、十二時人神

十二時人神,意指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 十二時,有「人神」循行於各部位。《黃帝蝦蟇經》雖有十二時人神,但並非以 此十二時辰為標記,而是以其他時制的形式來呈現。《備急千金要方》稱之為「十 二時忌」。180《千金翼方》用「十二時人神所在」來指涉。181《外臺秘要方》亦 稱為「十二時人神所在法」。182《黃帝明堂灸經》則寫作「十二時忌不宜灸」。183

《銅人針灸經》稱為「推十二時人神」。184

中國古代的時制有十二時制、十六時制。185根據宋鎮豪的研究,陳夢家先生 整理《漢書》梳理出:晨時、旦明、日出、蚤食、日食時、日中、餔時、下餔、

昏、夜過半、雞鳴等十一個時稱。《黃帝內經素問》當中,則存有西漢分段紀時 制的內容:大晨、平旦、日出、早食、晏食、日中、日昳、下餔、日入、黃昏、

晏餔、人定、合夜、夜半、夜半後、雞鳴等十六時制。陳夢家先生又整理出居延 漢簡的紀時材料,共得:晨時、平旦、日出、蚤食、食時、東中、日中、西中、

餔時、下餔、日入、昏時、夜食、人定、夜少半、夜半、夜大半、雞鳴等十八個

       

180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針灸上‧太醫針灸宜忌第七〉,收入《孫思邈醫 學全書》,頁535。

181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八〈針灸下‧針灸宜忌第十〉,收入《孫思邈醫學全書》,

頁925。

182 〔唐〕王燾《外臺秘要方》卷三十九〈明堂灸法七門‧孔穴主對法〉,收入曹洪欣主編;鄭 金生,柳長華副主編《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善本集粹》冊十一,頁3039。

183 〔唐〕撰人不詳《黃帝明堂灸經》,頁六上。

184 〔北宋〕《銅人針灸經》卷七,收入《四庫全書鍼灸古書》冊六,頁 131-132。(古籍原頁八 上-八下)。

185 十二時辰之制大概起自戰國秦漢之際。目前可見,關於十二辰紀時最早、最詳細的資料為 雲夢秦簡《日書》乙種第165 簡。十二時辰之制最遲在南北朝時期已廣泛流行,而戰國秦 漢之際仍流行分段紀時之制。西周時代流行分段紀時之制。春秋時代,或謂紀時法是十進 制。殷代晚期,形成了一天分為十六時段,這是分段紀時制的基本格局,但各時段之間尚 未達到等間距。秦漢以來,是中國古代分段紀時之制的鼎盛期,形式為十六時制,紀時精 密,時間恒定,間距均勻,無論內地還是邊陲地區,時稱基本一致,沿用年代也較長。參 見:宋鎮豪〈試論殷代的紀時制度〉,收入《全國商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殷都學刊增刊,

1985 年,頁 302-336。

時稱。陳夢家先生認為漢代官方有可能實行十八時制。186然而,《黃帝蝦蟇經》

以及其他唐代醫書都是以十二時制的人神來著錄。《黃帝蝦蟇經》之〈擇五神所 舍時避灸判法第四〉云:

雞鳴舍頭、平旦舍目、日出舍耳、食時舍口、隅中舍肩、日中舍脇、日昳 舍臟、晡時舍小膓、日入舍脛、黃昏舍陰、人定舍傳於人、夜半舍足。右 十二時、神所舍處。慎能禁之。187

依照《左傳》杜預所注,十二時分爲: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

日中、日昳、晡食、日入、黃昏、人定。可將十二時的時間轉譯為:「子時,夜 半」、「丑時,雞鳴」、「寅時,平旦」、「卯時,日出」、「辰時,食時」、「巳時,隅 中」、「午時,日中」、「未時,日昳」、「申時,晡時」、「酉時,日入」、「戌時,黃 昏」、「亥時,人定」。因此,《黃帝蝦蟇經》的內容可換成:丑時舍頭、寅時舍目、

卯時舍耳、辰時舍口、巳時舍肩、午時舍脇、未時舍臟、申時舍小膓、酉時舍脛、

戌時舍陰、亥時舍傳於人、夜半舍足。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針灸上‧太醫針灸宜忌第七〉云:

子時踝,丑時頭,寅時目,卯時面耳(《外台》云︰在項),辰時項口(《外 台》云︰在面),巳時肩(《外台》云︰在乳),午時胸脇,未時腹,申時 心,酉時背胛(《外台》云在膝),戌時在腰陰,亥時股。188

《黃帝蝦蟇經》從雞鳴,亦即丑時開始敘述,依次為:頭、目、耳、口、肩、脇、

臟、小膓、脛、陰、人、足。《備急千金要方》與之不同,從子時起始說明。

       

186 參見:陳夢家《漢簡年曆表敘》,收入《漢簡綴述》(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頁239-260。

李均明〈漢簡所見一日十八時、一時十分計時制〉,收入《文史》第22 輯,1984 年,頁 21-27。曾憲通〈秦漢時制芻議〉,收入《中山大學學報》1992 年第 4 期。又載於《曾憲 通學術文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2 年 7 月)247-248 頁。李解明〈秦漢時期的 一日十六時制〉,收入《簡帛研究》第2 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頁 80-88。張 德芳〈懸泉漢簡中若干「時稱」問題的考察〉,收入《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頁 190-208。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第二章〈紀年 與時稱〉(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 年)68-105 頁。

187 《黃帝蝦蟇經‧擇五神所舍時避灸判法第四》,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第二十八冊,

頁54-55。(古籍原頁二一下-二二上)。

188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針灸上‧太醫針灸宜忌第七〉,收入《孫思邈醫 學全書》,頁535。

為了方便對照,本文權將先把子時的禁忌部位挪至亥時之後,以做比對。《備 急千金要方》的十二時忌,依次為:頭、目、面耳、項口、肩、胸脇、腹、心、

背胛、腰陰、股、踝。《千金翼方》卷二十八〈針灸下‧針灸宜忌第十〉則云: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一云在目),卯時在面(一云在耳),辰 時在項(一云在口),巳時在乳(一云在肩),午時在胸脇,未時在腹,申 時在心,酉時在膝(一云在背脾),戌時在腰(一云在陰左右),亥時在股。

189

《千金翼方》所記之十二時人神所在,依次為:頭、耳、面、項、乳、胸脇、腹、

心、膝、腰、股、踝。寅時之所以會有目或耳的說法,應為形近訛誤。至於卯時 有在面以及在耳的講法也是跟目、耳之謬誤有關。試想古人抄寫之時,原本要寫 寅時在目,不留意便寫成了耳,當時沒有塗改的工具,只好劃掉重寫。有的甚至 沒有將錯字劃掉,直接將正確的字抄錄於後。轉抄醫書的人,只見「卯時在面」

的附近另有耳字,遂以「卯時在面耳」或「卯時在面,一云在耳」的說法來著錄。

《外臺秘要方》卷三十九〈明堂灸法七門‧孔穴主對法〉云: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孫氏云在目),卯時在面(孫氏云在目),

辰時在項(孫氏云在口),巳時在乳,午時在胸,未時在腹,申時在心,

酉時在膝(孫氏云在背),戌時在腰(孫氏云在陰左右),亥時在股。190

《外臺秘要方》之十二時人神所在法,依次為:頭、耳、面、項、乳、胸、腹、

心、膝、腰、股、踝。其記載幾乎與《千金翼方》所記之十二時人神所在完全一 致,僅有「午時在胸」和「午時在胸脇」的用字遣詞稍有差異。從中可看出,《外 臺秘要方》在十二時人神所承襲版本應與《千金翼方》相同。此外,《黃帝明堂 灸經》的記載也與這兩書雷同。《黃帝明堂灸經》〈十二時忌不宜灸〉云:「子時 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卯時在面,辰時在項,巳時在乳,午時在胸,未時        

189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八〈針灸下‧針灸宜忌第十〉,收入《孫思邈醫學全書》,

頁925。

190 〔唐〕王燾《外臺秘要方》卷三十九〈明堂灸法七門‧孔穴主對法〉,收入曹洪欣主編;鄭金 生,柳長華副主編《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善本集粹》冊十一,頁3039。

在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背,戌時在腰,亥時在股。」191跟《千金翼方》和《外 臺秘要方》幾乎相同,唯獨酉時的記載有些出入;《黃帝明堂灸經》的說法是「酉 時在背」,而不是在膝。

十二時人神在敦煌卷子當中,亦有記載。《新集備急灸經》(P.2675)記云:

「子時人神在頭足,丑時踝,寅時在口,卯時在耳,辰時在齒(一云:項),巳 時在乳,午時在胸,未時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背,戌時在陰腰,亥時股。」192 與其他醫書相比,《黃帝蝦蟇經》以「神所舍處,慎能禁之」的語句,加以說明 此類禁忌。唐代醫書則並未點明主語為何,亦即未說明在十二時的特定部位究竟 有何物所在。《新集備急灸經》確切使用了「人神」一詞來指涉十二時的禁忌。

這一點,也可以當作判斷「人神」一詞所形成的時間。

到了北宋,醫書的內容出現明顯的分歧。《銅人針灸經》云:「子時在踝,丑 時在腰,寅時在目,卯時在面,辰時在頭,巳時在手,午時在胸,未時在腹,申 時在心,酉時在背,戌時在項,亥時在股。」193《銅人針灸經》的十二時人神所 在,依次為:腰、目、面、頭、手、胸、腹、心、背、項、股、踝。對於丑時的 記載,其他醫書皆云在頭,此獨在腰。寅時在目,其原因不復贅述。關於巳時的 人神所在,則云在手;這點又與其他醫書完全不同。由此可知,十二時人神的內 容傳抄到後來已經出現落差。

       

191 〔唐〕撰人不詳《黃帝明堂灸經》,頁六上。

192 《新集備急灸經》(P.2675),收入黄永武主編《敦煌寶藏》第一百二十三冊,頁 244

193 〔北宋〕《銅人針灸經》卷七,收入《四庫全書鍼灸古書》冊六,頁 131-132。(古籍原頁 八上-八下)。

表十七、十二時人神

對十二時人神的著錄,《黃帝蝦蟇經》從雞鳴開始,其餘唐宋醫書和敦煌卷 子的記載都肇端於子時。若將所有材料以丑時至子時的順序排列如上表,可發現 其循行方向亦為由天至地、從頭到足。其中《新集備急灸經》(P.2675)或許出 出現子時和丑時的禁忌部位抄寫錯誤的問題。首先以辰時為例,雖然有口、項口、

項、齒以及頭等各式說法,然而都是這些部位都屬於脖子以上的區域,不妨以「項 口」來理解之。再者,巳時的禁忌部位主要有三種;一為肩,一為乳,一為手。

剛好是「項口」往下移動的部位。第三,午時的禁忌部位則是繼續往下方挪移,

到了胸脇。未時屬中央土,人神正好循行到腹部的位置,亦即臟腑所在之處。至 於申時,唯有《黃帝蝦蟇經》寫在小腸,其餘史料皆云在心。根據中醫醫理,心 與小腸相表裡;這點或許和古典脈學的形成有關。本文暫不處理此議題。

關於戌時的禁忌部位,則是到了人身下焦的部分,在陰、在腰或稱腰陰、陰 腰。北宋醫書《銅人針灸經》寫在戌時項,差異過大;筆者認為這肇因於後世傳 抄錯誤,因此不多討論。關於亥時,《黃帝蝦蟇經》的說法為「亥時在人」,其他

關於戌時的禁忌部位,則是到了人身下焦的部分,在陰、在腰或稱腰陰、陰 腰。北宋醫書《銅人針灸經》寫在戌時項,差異過大;筆者認為這肇因於後世傳 抄錯誤,因此不多討論。關於亥時,《黃帝蝦蟇經》的說法為「亥時在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