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š[ʂ] 71 92% 燒聲

77 c[tʂh] 3 4% 翅舂

j[tʂ] 1 1% 螫 t[th] 1 1% 鉈 hi[xi] 1 1% 餉

平聲

c[tʂh] 21 65% 丞垂 š[ʂ] 10 31% 殳尚 32 j[tʂ] 1 3 洙

仄聲

š[ʂ] 51 92% 是授

55 c[tʂh] 1 2% 蜃

ž[ʐ] 1 2% 瑞 ts[tsh] 1 2% 踹 d[t] 1 2% 石

(已刪「灼šo」等疑似訛字。)

七、莊系字

(一)莊母字

莊系字十分紛雜,筆者先盡可能精細地分析其對當關係,再整合所觀察的 的瑣碎規律,歸納出大致情形。

莊母字,止攝、遇攝、曾攝入聲等,原則上讀dz[ts],今國語亦如此。

莊母字,流攝,或dz[ts]或 j[tʂ]。字例僅三個,「皺」、「縐」二字同時兼 有 dzeo[tsәo]、jeo[tʂәo]二讀,「騶」僅 dzeo[tsәo]一讀。此三字,今國語均讀 zhòu,古今有別。

莊母字,梗攝入聲,或dz[ts]或 j[tʂ],字例僅四個。「窄」字同時兼有 dze[tsә]、jai[tʂai]二讀,「責」、「幘」讀 dze[tsә],「蚱」讀 ja[tʂa],大致與今 國語相似。

莊母字,其他韻攝,全數讀j[tʂ]。

詳細對當關係,見如下表:

表4-10 莊母字對當關係表

《廣韻》聲母 條件 對音 數量 比例 字例 總計 莊 止攝、 dz[ts] 6 86% 滓仄 7

109

《廣韻》聲母 條件 對音 數量 比例 字例 總計 遇攝、

曾攝入 ts[tsh] 1 14% 側 流攝 dz[ts] 3 60% 皺縐

j[tʂ] 2 40% 皺縐 5 梗攝入聲 dz[ts] 3 60% 責窄 j[tʂ] 2 40% 蚱窄 5

其他 j[tʂ] 26 100% 扎壯 26

(已刪「稄 so」等疑似訛字。)

(二)初母字

初母字,止攝開口及曾攝,全讀ts[tsh],今國語亦如此。

初母字,梗攝入聲,或dz[ts]或 j[tʂ]。「冊」、「策」二字同時兼有 ts’e ts[tshә]、ce[tʂhә]二讀。此二字,今國語均讀 cè,古今有別。

初母字,深攝,僅「參」一字,讀ts'en[tshәn]。

初母,其他韻攝,原則上讀 c[tʂh],今國語亦相似。

詳細對當關係,見如下表:

表4-11 初母字對當關係表

《廣韻》聲母 條件 對音 數量 比例 字例 總計

止攝開口

曾攝 ts[tsh] 3 100% 測惻 3 梗攝入聲

ts[tsh] 2 40% 冊

5 c[tʂh] 2 40% 冊策

j[ts] 1 10% 柵

深攝 ts[tsh] 1 100% 參 1 其他

c[tʂh] 22 92% 抄插 j[tʂ] 1 4% 柵 24 ci[tɕh] 1 4% 鎗

(已刪「鎈 ts'o」等疑似訛字。)

(三)床母字

床母字,咸攝,五個字例均為平聲開口二等,濁音清化後送氣,部分讀 ts[tsh],部分讀 c[tʂh],今國語亦相似。

床母字,遇攝平聲,濁音清化後送氣,部分讀[tʂh],部分讀 c[tʂh],今國語 均讀[tʂh];仄聲字,濁音清化後不送氣,原則上讀 j[tʂ]。

110

床母,其他韻攝平聲字,濁音清化後送氣,原則上讀 c[tʂh];仄聲字,濁音 清化後不送氣,部分讀j[tʂ],部分讀 š[ʂ],今國語亦如此。

詳細對當關係,見如下表:

表4-12 床母字對當關係表

《廣韻》聲母 條件 對音 數量 比例 字例 總計

咸攝 ts[tsh] 3 60% 讒巉 c[tʂh] 2 40% 攙饞 5 遇攝平聲 c[tʂh] 2 67% 鋤雛 ts[tsh] 1 33% 鉏 3

遇攝去聲 j[tʂ] 1 100% 助 1 其他平聲 c[tʂh] 10 83% 愁柴

j[tʂ] 2 17% 楂查 12 其他仄聲 j[tʂ] 4 50% 乍狀 š[ʂ] 4 50% 士事 8

(四)疏母字

疏母字,通攝,僅一字例「縮」,讀so,與今國語相似。

疏母字,蟹、臻二攝,一半讀s[s]/dz[ts],一半讀 š[ʂ],今國語亦相似。

疏母字,曾攝,一半讀s[s],一半讀 š[ʂ],當中「色」字同時兼有 se[sә]、

še[ʂә]二讀。此類字,今國語均讀[s],古今有別。

疏母字,流攝,主要讀s[s],次要讀 š[ʂ]。少數字與今國語稍有不同,但大 致相似。

疏母字,江、遇、深三攝,主要讀š[ʂ],次要讀 s[s]。當中江攝「朔」字及 遇攝「所」字,同時兼有 so[so]、šo[ʂo]二讀;遇攝「疏」字兼有 su[su]、šo[ʂu]

二讀,深攝「澀」字兼有se[sә]、še[ʂә]二讀;其餘字均與今國語相同。

疏母字,其他韻攝,原則上讀š[ʂ]。

詳細對當關係,見如下表:

表4-13 疏母字對當關係表

《廣韻》聲母 條件 對音 數量 比例 字例 總計

通攝 s[s] 1 100% 縮 1 蟹攝 dz[ts] 1 50% 崽

š[ʂ] 1 50% 曬 2 臻攝 s[s] 1 50% 瑟 š[ʂ] 1 50% 虱 2

曾攝 s[s] 2 50% 色嗇 4

111

š[ʂ] 2 50% 色穡 流攝 s[s] 3 75% 搜瘦 š[ʂ] 1 25% 漱 4 江攝 š[ʂ] 3 75% 朔雙

s[s] 1 25% 朔 4

遇攝

š[ʂ] 5 63% 所疏 s[s] 2 25% 所疏 8 p[ph] 1 12% 疋 深攝 š[ʂ] 3 75% 滲澀

s[s] 1 25% 澀 4 假攝 š[ʂ] 5 83% 砂灑

s[s] 1 17% 灑 6 其他 š[ʂ] 29 97% 刷霜

c[tʂh] 1 3% 產 30

(已刪「歃 ca」、等疑似訛字。)

(五)綜合分析

綜上分析,莊系字以讀舌尖後音為主流,以讀舌尖前音為旁流,滿漢對 音、今國語均是如此。只是滿漢對音所顯示的分流情形,又與國語不盡相同。

以上的分析,雖極為精細,但也極為瑣碎,導致莊系諸母的狀況都各有不 同,不足以掌握整體趨勢。而由於莊系字讀舌尖前音為音變的旁流,故以下針 對此作分析。

查莊系字,均位於二、三等。對音為舌尖前音者,二等有十二字,三等有 二十五字,等第似乎不是關鍵因素。其次,對音為舌尖前音者,全為開口呼。

因此以下分析,自然可忽略等第因素,限縮在開口呼。

下表統計莊系字對音讀舌尖前音的字例中,不同韻攝配搭不同聲調的情 形:

表4-14 莊系字對音讀舌尖前音情形 1

韻攝 聲調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總計 比例

通 0 0 0 1 1 3%

江 0 0 0 1 1 3%

止 3 1 0 0 4 11%

遇 2 2 0 0 4 11%

蟹 1 0 1 0 2 5%

臻 0 0 0 1 1 3%

112

假 0 1 0 0 1 3%

梗 0 0 0 5 5 14%

曾 0 0 0 7 7 19%

流 3 0 3 0 6 16%

咸 3 0 0 0 3 8%

深 1 0 0 1 2 5%

總計 13 4 4 16 37 100%

比例 35% 11% 11% 43% 100%

(已刪「稄 so」、「鎈 ts'o」等疑似訛字。)

由上表發現,若不考慮入聲,平仄似乎不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上表還可 以再簡化成下表:

表4-15 莊系字對音讀舌尖前音情形 2

韻攝 聲調 舒聲 入聲 總計 比例

曾 0 7 7 19%

流 6 0 6 16%

梗 0 5 5 14%

止 4 0 4 11%

遇 4 0 4 11%

咸 3 0 3 8%

蟹 2 0 2 5%

深 1 1 2 5%

通 0 1 1 3%

江 0 1 1 3%

臻 0 1 1 3%

假 1 0 1 3%

總計 21 16 37 100%

比例 57% 43% 100%

(已刪「稄 so」、「鎈 ts'o」等疑似訛字。)

由上表可知,舒聲、入聲大約各占一半,舒聲稍多。

若同時以韻攝、聲調分析,按次數多寡排列如下:

113

第一名 曾攝開口入聲 19%

第二名 流攝 16%

第三名 梗攝開口入聲 14%

第四名 止攝開口 11%、

遇攝11%

第五名 咸攝開口舒聲 8%

第六名 蟹攝開口 5%、

深攝5%

第七名 通攝入聲 1%、

江攝入聲1%、

臻攝開口入聲1%、

假攝開口1%

(上列各攝,若只占某一等第,則忽略等第不書,開、合口亦同理。)

本論文〈緒論‧前人研究〉歸納日本學者鋤田智彥分析《滿文三國志》的 情形:

通攝入聲,不論精、莊、知、章、照系字,均讀舌尖前;止攝、臻攝 入聲、曾攝入聲、深攝入聲,莊系字讀舌尖前。

如此看來,兩份文獻的狀況,是很類似的,鋤田智彥所提到的通攝入聲、

止攝、臻攝入聲、曾攝入聲、深攝入聲,在《御製增訂清文鑑》確實都有讀舌 尖前音例子。只是通攝入聲、臻攝入聲、深攝入聲,在《御製增訂清文鑑》

中,讀舌尖前的字例實在不多。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鋤田智彥並未充分說明,在相同音韻地位條件下,到 底有多少讀舌尖前、多少讀舌尖後?必須知道此資訊,才可以可讓我們明白─

─當時音系究竟與今國語差異多大?

因此,筆者再依據前面所列的排名,反向分析,同時比較現今國語。

下表清楚列出,莊系字在某音韻條件下,滿漢對音讀舌尖前音、讀舌尖後 音各有多少,國語讀舌尖前音、讀舌尖後音各有多少;並比較,「滿漢對音讀舌 尖前音」與「國語讀舌尖前音」的數量差異,「滿漢對音讀舌尖後音」與「國語 讀舌尖後音」的數量差異;最後計算,某音韻條件下的所有字中,「滿漢對音與 國語不同」的字例占多少比例。

114

表4-16 莊系字舌尖前音、舌尖後音比較

讀音 音韻條件

舌尖前音 舌尖後音 字例

總計

差異 比例 對音 國語 差距 對音 國語 差距

曾攝入聲 7 9 -2 2 0 2 9 22%

流攝 6 3 3 5 8 -3 11 27%

梗攝入聲 5 7 -2 6 4 2 11 18%

止攝 4 6 -2 13 103 3 17 18%

遇攝 4 3 1 11 12 -1 15 7%

咸攝舒聲 3 0 3 7 10 -3 10 30%

深攝 2 3 -1 3 2 1 5 20%

通攝入聲 1 1 0 0 0 0 1 0%

江攝入聲 1 0 1 3 4 -1 4 25%

臻攝入聲 1 1 0 1 1 0 2 0%

假攝 1 1 0 17 17 0 18 0%

(已篩去合口呼,全為開口。)

(已刪「稄 so」、「鎈 ts'o」、「「歃 ca」等疑似訛字,亦刪「疋 pi」等遠不 合規律之字。)

結果發現,滿漢對音與國語的差距,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大。滿漢對音與國 語不一致的情形,沒有超過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兩者之間只有個別字例上 的差異,而幾乎沒有系統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