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往,109 學測之前公布的 108 國寫研究用試卷,知性題引文即以「連續性文 本」呈現,藉國際間普遍存在「鄰避效應」現象所引發的各種爭議,探討在地居民權益的 社會正義問題。以兩道命題分別要求回應「民眾認為鄰避設施有違社會公平性的原因」,
以及住家附近設置「流浪動物之家(鄰避設施)」,說明「贊成」或「反對」的立場與理 由。情意題取材乃採用中西文學的文本對讀形式,以「自己的路」為主要命題,分列二子 題,先要求描述佛羅斯特(Robert Frost)在〈未行之路〉、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分 別表達了怎樣的體悟」;接著要求以「自己的路」為題,寫一篇文章,就甲、乙二文所涉 及人生的省思或啟示,回顧成長過程中的「選擇」經驗並抒發感想。
正式的學測登場,知性題亦以同樣的形式呈現命題,以「玩具的文化分析」為閱讀材 料,要求說明積木誕生的成因,接著要求就成長經驗說明對玩具的看法較偏向「玩物喪 志」或「玩物養志」的觀點。情意題亦以甲、乙材料並陳,要求以「靜夜情懷」為題,
寫一篇文章,書寫須連結對於「小舟從此逝」或「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的體悟。比對 108 的學測國寫試題與研究用試卷,仔細推敲其中的命題形式與取材選擇,隱約可知考點 的類推,儼然形成一股命題趨勢,適時藉由歷屆試題與研究試題進行演練,110 年的準考 生仍可為自己累積考場優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依舊是老生常談,考生若在考前習寫過相關題目,對於作 答說明、提問方式及觀點選擇,勢必能有所領會。面對人人皆緊張、個個沒把握的大考,
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將有助於寫作靈感的觸發,多少都能坐收「定心丸」功效,而反覆練
習所得到的成果,定當指日可待。
F
非選擇題( 共二大題,占 50 分)
說明: 本部分共有二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第一題 限作答於答案卷「正面」,第二題限作答於答案卷「背面」。作答使用筆尖 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若因字跡潦草、未標示題號、
標錯題號等原因,致評閱人員無法清楚辨識,其後果由考生自行承擔。
一、
玩具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成古典玩具、積木玩具與擬仿玩具這三大基本分 類。古典玩具其特徵是造型簡單,不刻意模仿現實事物,提供兒童以各種方式耍 弄,即常見的童玩(七巧板、陀螺等)。相反地,擬仿玩具不同於積木玩具的單元 式或化約式排列組合,這類玩具試圖模擬現實上或想像上的事物樣貌。模仿的對象 從名人偶像、卡漫人物到槍砲刀劍、交通工具、軍事武器等應有盡有,並分別發展 為自成一格的複雜體系。
擬仿玩具不只是提供存在的物質本身,更包含其背後所蘊含的意象、敘事、歷 史記憶等脈絡。例如卡漫玩具主角衍生自整套卡漫文本;交通玩具(跑車、工程車 等)則可引發對某種生活方式、社會地位與品味的認同;軍事武器則關聯於對戰爭 史和科技發展史的知性興趣。
各個時代的孩子都會拿日常生活中取得的物品製作玩具,或者是自己設計、就 地取材。專門替小孩製作玩具這種現代化形式,一直到啟蒙主義時代才出現。當時 德國人對兒童的教育非常嚴格,但不久便有人開始對這種教育方式產生質疑,並重 新思考孩子的本質及教育的意義。這些人肯定遊戲對孩子不可或缺,同時也提倡學 習應該是快樂而非枯燥、無趣,因此接著又出現強調合宜的玩具對孩子具有重要性 的聲音,福祿貝爾就是支持此種主張的人士,於是造型簡單的積木於焉誕生。
玩具的存在體現價值觀的變遷而反應在玩具的型態上,那麼要怎麼看待孩子玩 玩具?小時候常常聽到大人告誡不要再玩玩具了,趕快去用功讀書,但現今也常常 聽到許多專家學者不斷鼓吹玩出創造力,即使還是有許多人認為買玩具是一種奢 侈、享樂主義式的行為。
現今對於玩具是否是一種可以玩出大能力的中介物,還是仍認為它是享樂?這 都顯示出不同類型的人對玩具消費看法的差異,它到底是玩物喪志?還是玩物養 志?顯然仍各說各話。 (改寫自張盈堃〈物體系:玩具的文化分析〉)
基隆女中 洪菁穗 老師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 請 依 據 上 文 , 說 明 積 木 誕 生 的 背 景 因 素 。 文 長 限 8 0 字 以 內 ( 至 多 4 行)。(占 4 分)
問題2: 玩具對你而言,較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請就你的成長經 驗,說明你的看法。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 21 分)
寫作引導 1 掌握摘要書寫的答題原則:本題的重點在於對「玩物喪志」或「玩物養 志」兩種觀點的立場選擇與說明,「喪志」或「養志」的關鍵判斷應在 於「玩具與教育和學習連結的可能」。爬梳文本,就不難理解第一子題 何以要求「說明積木誕生的背景因素」的命題脈絡。
至於作答的書寫則應按圖索驥,檢索積木作為玩具的相關段落及敘 述,並掌握「摘要式」的書寫原則。摘要不等同於簡介,必須包含所有 閱讀者必須知道的內容以助於理解,一般來說分成「敘述型」、「訊息 型」及「評論型」三種。
判讀本題提問的內容,第一子題應屬於最常見的「訊息型摘要」,
應就文中第三段內容統整「積木誕生的背景因素」,掌握簡明扼要、核 實闡述的寫作原則。第二子題或可歸類屬「評論型摘要」,可以包含對
「玩具的文化分析」進行評價,就文中所述兩種觀點擇一,確定立場並 說明所偏向的理由,表達個人看法。
2 問題1判讀重點:依據引文所述,訊息的擷取與解讀,不能背離完整忠 實的文章脈絡解讀或架構主題統整的原則。統整文中第三段所述,可知 與形成「背景」相關的關鍵句為「從啟蒙主義時代」、「專門替小孩製 作玩具這種現代化形式」;與構成「因素」相關的關鍵句為「肯定遊戲 對孩子不可或缺,同時也提倡學習應該是快樂而非枯燥、無趣」、「強 調合宜的玩具對孩子具有重要性的聲音,福祿貝爾就是支持此種主張的 人士」。訊息摘要經統整後應形成完整的闡述說明,並在字數限制範圍 內回應問題。
3 問題2判讀重點:閱讀引文,文中提及玩具的分類與形式,因此本題的
「玩具」在定義上或可從寬解讀,例如「桌遊」、「動漫」、「數位遊 戲」等。對於文中所述「玩具的存在體現價值觀的變遷而反應在玩具的 型態上」從而導出兩種對「玩玩具」的觀點:一是「大人告誡不要再玩 玩具了」的「玩物喪志」;二是「玩出創造力」的「玩物養志」,視玩 具為「玩出大能力的中介物」。要求考生以自身所傾向的觀點,加入個 人的成長經驗,確定立場進而說明看法。
寫作時亦可就引文內容摘要各類型玩具的發展脈絡,經由變遷的比 較,分析玩玩具可能產生的利弊得失,例如:因為耽溺在玩具的遊戲
中,脫離現實,影響人際互動,失去成長的動力,即容易導致「玩物喪
總是買洋娃娃送我的爸媽不禁看得目瞪口呆,敵不過我的央求,買給我 人生中第一盒積木。回家後不到半小時,一座迪士尼城堡便落成了。從 此以後,家裡任何需要組裝的器物,小到零件的更換、大至家具櫃架的 組合,幾乎都有我這雙巧手協助完成。
可不要小看玩具對生命的影響!愛迪生,從小喜歡玩拆東西,玩著 玩著,長大後發明電燈,成為發明大王;五月天樂團主唱阿信,高中時 一把吉他玩著玩著,玩出自己在音樂界的一席之地;吳季剛,從小玩芭 比娃娃的男孩,玩著玩著,長大後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知名服裝設計 師。
種種例證皆導向一個問題思考:玩物怎麼會喪志呢?換個角度來 看,玩物應不至於喪志,只要適時適所、方向正確,玩物更可以培養人 生大志。
(基隆女中╱林采蓁)
類 似 題 《議題式的閱讀與思辨》第 214 ∼ 215 頁「如何善用手機」
《國寫學思達•拔尖版》第 18 ∼ 23 頁「自動販賣機」
二、
甲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
乙
山居中的恬靜最使人心生歡喜,覺得充滿了幸福。但這種感覺完全是屬於我個 人私己的,難以和他人分享。當深夜沉寂,偶爾會有一部卡車從山腰轟隆急馳而 過,聲音在峽谷間響應激盪,久久停留,我往往就會從安寧的心緒中驚覺過來。車 上至少有一個聚精會神在奔波的人,重山曲流外就是苦樂混合著沸騰的紅塵,那裡 面也有著我的妻女和親友,而我卻一個人上山來獨自享受清靜。那麼,我的幸福是 不是純由逃避式的懶散得來的呢?山居只是自己刻意經營的一種看似空靈其實奢侈 的生活?心安理得會不會是虛幻而脆弱的?
至少,我不希望如此,因為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
(陳列《地上歲月‧山中書》)
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文中,蘇軾面對夜闌風靜,意欲「小舟從此逝」,遠離塵世;乙文中,陳列 則從山居中的恬靜,興發「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的情思,二者顯然不同。請以
「靜夜情懷」為題,連結甲文或乙文的體悟,寫一篇文章抒發你對靜夜的體驗及感 受。(占 25 分)
寫作引導 1 甲文取材說明:選自蘇軾詞作〈臨江仙〉作於蘇軾貶謫黃州的第三年,
遭逢「烏臺詩案」的政治迫害劫後歸來,蘇軾的內心定是忿懣而痛苦 的。然而他卻表現出一種超然的曠達與灑脫,時而如〈赤壁賦〉中的月
遭逢「烏臺詩案」的政治迫害劫後歸來,蘇軾的內心定是忿懣而痛苦 的。然而他卻表現出一種超然的曠達與灑脫,時而如〈赤壁賦〉中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