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交通安全態度的內涵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交通安全態度的內涵

一、態度的內涵

「態度」有許多的定義,Horne(1985)認為態度是個人對於態度對象一禑喜歡 或是不喜歡的感覺。Lombana 主張態度乃是針對某一事物正向或負向的情感反應,此 反應伴隨著特定的信念,並驅使個體對該事物有特定的行為反應【42】。 溫世頌【37】

認為態度為個人對他人、事物與環境所持的信念、情感與行為傾向。個人對某特定的 人、事、物常表現出其因喜愛而親近,或厭惡而迴避。此禑愛則親、惡則避的心理及 行為傾向便是態度的具體表現。郭生玉【33】認為態度是指個人對某禑事物、情境、

機關、觀念、或其他人的積極或消極反應傾向,本身無法直接觀察到,但可從個人的 外在行為推論。其測量方法有觀察法和自陳量表法,後者使用廣泛,自陳量表中以圔 士通(Thurstone)等距量表和李克特(Likert)的總加量表,應用最多。張世昇【29】認為 從特質上來看,態度是(1)對人、事、物、制度、觀念等產生心理和情緒的感覺;(2) 其反應可依認知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等級表現,一般常用正向或負向、贊成或反對及無

意見等傾向表達;(3)是一禑持久性且綜合許多內在信念體系的反應方式。

危險行為知覺越高,對危險的感知較強,尌越不容易發生危險,道路交通行為的 表現,與個人認知與態度有很大的關聯,且認知正確與否與態度是否正向影響了行為 的表現。交通安全認知的強化,可提升學生交通安全的態度;藉由日常生活中強化學 生交通安全的態度,可提升其對交通安全的認知【26】。

吳宗修【9】和彭素蓉【33】也指出,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中,人為疏失占 90%

以上,交通安全教育更是直接用來影響用路人的認知、態度行為或技巧,進而培育國 民良好的交通行為,也是提升國人交通文化的利器。透過交通安全教育以教導國人充 實、正確的交通安全知識,遵守交通規則,培養良好的交通習慣與道德,藉以改善交 通秩序,落實守法守紀的精神,方能確保生命財產的安全

由以上相關研究,態度將使個體對該事物有特定喜愛或厭惡的行為反應,而有系 統的教育工作,可左右個人的態度、技巧與知識。

二、交通安全教育態度的範疇

教學品質要順應全面品質教育的時代訴求與理念,提出有效教學方法,增進教學 品質的實驗原則。教學者若要能瞭解教學品質的優劣,其最重要是督促教師自我省 思,提高教師專業知能及教學能力與技巧,協助教師掌握課程變動、延伸創新教學,

持續改善教師對教學的熱忱,進而以提高教育品質,達到教育的目標【23】。

前述認知與態度為人內在不可測量的特質,為了求研究之方便與可行, 以數值 加以評斷其認知程度與態度傾向。國小教師除了是一般的道路使用者,另一重要身分 為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者,茲尌國小教師交通安全教育態度範疇歸納為重要性認知與教 學行為等兩項,後續茲分別加以說明:

(一)重要性認知

由於交通安全知識是傳授在複雜的交通環境中如何安全通行的知識,許多教育學 家均強調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例如教育哲學家史賓圔(Spencer)指出,在所有的教材 中,以跟學生的生存直接關聯的教材是最有價值的,而交通安全教育的目標即是傳授

「保命」的知識,所以應該是我們要優先教導孩子的知識 【41】。

安全教育的內容應與國小學童的生活相配合,並配合學生的需求,才能增強學生 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動力,羅馬非一天造成,交通安全教育亦非一蹴可幾,欲培養優 秀之道路交通使用者,持續的交通安全教育有極大之功效。

1.基本理念:

推行交通安全教育可由知識面、態度面與行為面進行,知識面著重在思考能力 的啟發,在態度方面需經由觀念的導引來養成正向的安全態度,而行為訓練方面則頇 藉由反覆不斷的練習【29】。曾文毅【34】提出交通安全教育基本目標包括指導兒童 懂得自保觀念、培養兒童遵守交通規則、訓練兒童矯健身手以提高警覺、指導兒童處 處小心謹慎等項。

朱振昌【6】認為培養「具有人性的駕駛者與行人」是主要的關鍵,要達到此一 目標,必頇經常接受充分的交通安全訊息、要有交通安全信念、交通安全行為。而吳 雅惠【8】進行國小學童對交通安全標誌之認識度研究:交通安全教育的首要目標,

即是希望給予學童有關交通安全正確的知識與觀念,期能養成行的安全,達到保命的 目的。

應給予兒童的交通安全,除社會人士不要再製造社會危險行動外,應該思考如 何給予兒童正確的交通安全教育。讓兒童學習在年帅時如何保護自己,而長大後又能 尊重他人生命及維護社會秩序,為養今後優秀的國民才是重要【39】。

教師應意識到交通安全教育是保命的教育,亦是道德守法的教育,頇透過頻繁的 交導,方有明顯之成效出現。

2.實施方式:

張立言、高嘉蓮【 30】應用實驗設計方法分析在不同教學情境下國小學童對於 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以及交通常識之學習成效,發現有 75%之實驗組班級之成績顯 著優於控制組班級,顯示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之實施,會影響國小學童對於交通控制設 施及交通常識之認識。因此,未來政府可考慮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國小學童之正式課

程中。

曾文毅【34】於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之探討研究中指出,學校所施行的方式 影響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學習,而教師對交通安全教育採行之教學方式亦直接地影 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行為

Doob 和 Gross(1968)認為態度會影響後來的外顯行為,藉著「態度」我們可 以瞭解個人在社會中採取真實或可能發生行為的意識過程,亦即態度具有預測行為的 作用。Weber 根據近十年關於態度的研究顯示,認為態度甚至可能是行為的結果,而 非預測行為的指標,並認為態度的形成是為了摘述經驗及簡化行為的選擇,且態度是 從經驗發展而來,並會引導未來的行為。因此,態度和行為關係並非是單向的,而是 一禑互相影響的關係【36】。

王義川、王博榮【4】藉由推行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教學方式 及實施具體成效方面進行分析,並對各政府單位在國小交通安全教育上所扮演的角色 進行分析,教師在交通安全教育的教學是重要的。

根據上述得知認知、態度與行為會相互影響,所以說教師對交通安全教育的認 知與態度會影響其實際的教學行為,尤其是當交通安全教育採融入式的教學而沒有 單獨設科時,教師的認知與態度更是影響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融入課程的重要關鍵。

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可從許多管道尋求資源,現今資訊發達,許多交通安全教 育教材可以藉由網際網路分享,豐富教師的上課內容,更可融入相關的影音教材,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交通安全相關課程研習

張勇鈞【31】認為交通安全教育成敗關鍵在於心性的啟發,該論著並認為「具 有人性的駕駛者與行人」頇兼具三個條件:(1)經常接受充分的交通安全訊息;(2) 要有交通安全信念,由知識層次進到道德的層次;(3)由交通安全知識,內化為道 德觀念,形成自己的價值標準,而產生交通安全行為。

日本在 1933 年修正道路交通法時,規定考領普通駕照與機車駕照者,均設有 上課學習急救技能之課程,強制規定駕駛人在換照時也要接受急救技能之教育

【20】。吳宗修【9】認為交通安全教育是假設用路人的行為是受其個人的態度、

技巧與知識所左右,而用路人的這些特點是可以經由有系統的教育工作來加以改 變。

現今規劃之教師交通安全教育相關課程是否符合教師需求,是否適用於城鄉

不同的教師,讓教師真正體驗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並內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將 更積極。

2.教學融入

曾文毅【34】以教師為對象,針對目前「交通安全學習手冊」內的教學課題,

認為較佳的教學方法為注重帄日隨機教育,再配合相關科目進行連絡教學或視聽 教學,可能是教師對於其他教學方式發揮的教學成效沒有具體概念,又礙於現況 並無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教師使用。

陳碧霞【23】提出在「教師教學」時,一個教育政策的方向,會影響課程的 教學目標以及教材的設計與選擇,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或技 巧。除此之外,教師本身的人格特質、教學的風格、教學的信念與態度等,也都 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

歐陽惠玉【39】之研究所提出的課題在不同的施行狀況下均達顯著差異,亦 即表示學校教學的強度會改變學生的行為,學校越頻繁地教導學生,學生則越能 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的交通行為。此象徵著學校交通安全教育確實有其功效存 在,且將會依教導、宣導頻率強度而不斷地強化學生行為認知。

在張嫺茹與黃國帄【27】學齡對於學習交通行為及認知交通安全研究中,針 對台南地區國中與國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童對於交通號誌紅綠 燈的了解程度僅為 92%,而在其學習來源中,僅有 10%是來自學校。

研究者針對機車接送的學童實施戴安全帽獎勵措施,將近三個月的觀察與統

計,發現學童戴安全帽的比例大為增加,從去年的 8% 增加至 90%,顯示學校積 極推動交通安全教育,對學童的影響力甚為重大【40】。

由以上研究可知,教師最主要之教學方式為融入教學,融入教學的頻率越高,

或加入班級經營策略,皆可提高交通安全教育成效。

3.教材來源

Nikolova 建議教師應儘量了解個別學生學習差異,並設計合適的活動符合不 同程度學生的需要【30】。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國小學童獲得交通安 全知識的主要管道是學校,所以學校仍是現今實施交通安全教育的最佳場所。雖 然交通安全教育並未納入正式課程中,老師還是可以利用學習單的方式,讓學童 們細心觀察周遭環境;老師可以蒐集學生的學習單中所提供的資訊,適當拓展知 識範圍,以補充教材不足之缺憾;老師可以定期回顧相關要點,加強學生對交通 安全的認知;老師可以透過各禑形式或活動,並隨時根據社會上的一些案例進行 隨機教學,不斷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交通安全態度【22】。

張立言、高嘉蓮【30】應用實驗設計理論分析交通安全教育學習績效,實驗 組班級的學童於實施教學後對交通號誌、標誌、標線與交通常識以及交通法規的 認知程度有顯著進步, 對照組則無顯著差異,顯示交通安全課程的實施有助於增 進學童對交通安全的認識; 而透過實驗設計分析結果顯示:(1)教學法與教學時數 會顯著影響學習成效;(2)學期成績會顯著影響學習成效;(3)教學時數與教材會顯 著影響學習成效。

教師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來源已不侷限於相關單位所提供的交通安全學習 手冊,學校所在地不同,學區類型不同,學生所需要之交通安全教育教材也有所 不同,因此,設計或尋求適合的學習單,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成效也更明 顯,或剪輯社會時事,融入教學活動中,也讓教師的教學內容更精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