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岸經貿「整體」與「個體」利益的評估

第四章 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利益評估

第一節 兩岸經貿「整體」與「個體」利益的評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為何緩和的兩岸關係未能改變臺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疏離態度?民眾對於 兩岸經貿交流利益得失的評估,會否影響其「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與統獨立場?

本章採用兩岸經貿大開放的2008 年至 2012 年三次民調資料,聚焦於民眾自陳感 受的利害評估,並將感受到的利害分為「對臺灣整體影響」與「對個人家庭影響」

探析臺灣民眾利益評估與政治立場的變化。第一節首先觀察臺灣民眾對於兩岸經 貿交流利害評估的分佈與變化,第二節分析兩岸經貿利益評估對於「臺灣人/中 國人」認同的影響,第三節探析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利益評估對於「統獨立場」

的影響。

第一節 兩岸經貿「整體」與「個體」利益的評估

前述貿易開放與政治支持的既有研究探究了「自我利益(self-interest)」與「社 會整體(sociotropic)」,對於是否支持貿易開放的影響;而經濟投票文獻也提出分 別 立 基 於 個 體 的 「 荷 包 假 設(pocket hypothesis)」與整體的「社會經濟假設 (sociotropic hypothesis) 」,前者認為選民會以個人或家庭經濟情況來決定其投票 行為;後者則認為國家整體情況才是支配選民投票的關鍵(Kinder and Kiewiet 1981, 129-130)。而多數實證研究發現,選民通常以國內經濟情況而非個人經濟 情況為評估標準 (黃秀端 1994, 101;Lewis-Beck 1998, 42-50;Kinder and Kiewiet 1981;Duch 2001, 900-904)。有鑑於此,本研究將聚焦於「個體/群體」,分別透 過臺灣民眾對於兩岸經濟交流對「臺灣整體經濟」與「個人家庭經濟」兩方面,

觀察其會否臺灣民眾涉及兩岸問題的認同與統獨等重要立場。

本節首先瞭解臺灣民眾如何評估兩岸交流對臺灣整體經濟情況與個人家庭 經濟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表4-1 為臺灣民眾對於兩岸交流對臺灣整體經濟情況的評估,從該表中首先 可看到,認為「整體經濟因兩岸經貿而變好」的比例,在尚未大幅開放的 2008 年調查中高達48.1%,大開放初期的 2009 年則下跌至 25.5%,2012 年又回復至 44.4%。其中,初期民眾的高度期待,可能導因於李登輝、陳水扁兩任政府,長 達大約二十年(1987 年至 2008 年)「戒急用忍」、「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等消 極傾向政策的壓抑。但這樣的期待,在泛藍重新執政,兩岸邁向開放,且受到輿 論的關注及討論後,臺灣民眾歷經了一次「認識上的覺醒」。比較2008 年與 2009 年「覺醒」前後,認為「整體因此變好」的比例由四成八腰斬至大約二成五,而 認為「好壞差不多」的比例也因此倍增,由 2008 年的近兩成,劇增為 2009 的 48.3%,2012 年也維持在四成一左右。最後,認為兩岸經貿「整體經濟因兩岸經 貿而變差」的比例,2008 年調查有 32.0%,2009 年下跌至 26.2%,2012 年則再 降為14.0%。畢竟,2008 年之後,兩岸經貿交流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識,雙方皆 大力宣傳兩岸經貿「利大於弊」的面向,使得「整體因此變差」機會有限,但堅 持「有害而無利」者仍有14%。

表 4-1 臺灣民眾對兩岸經貿交流對臺灣整體經濟情況影響的評估 2008 年 2009 年 2012 年 因此變差 32.0 ( 404) 26.2 ( 287) 14.0 ( 251) 差不多 19.9 ( 251) 48.3 ( 528) 41.6 ( 745) 因此變好 48.1 ( 608) 25.5 ( 278) 44.4 ( 795) 總和 100.0 ( 1,262) 100.0 ( 1,093) 100.0 ( 1,791)

說明:表中百分比為直欄百分比(括弧內為樣本數)。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接續觀察兩岸經貿交流對個人家庭經濟情況的評估,從表 4-2 可看到 2008 年之後,認為兩岸經貿有利與不利於個人經濟者的比例皆明顯減少。其中,認為

「個人經濟因兩岸經貿而變好」的比例,由2008 年的 23.9%,劇跌為 2009 年的 4.8%,至 2012 年稍回復至 7.9%。這其中的變化,仍然可以前述「覺醒」理解之。

同樣的,認為「個人經濟好壞差不多」的比例,2008 年已有接近半數的 49.4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2009 年再攀高為近三分之二的 72.5%,2012 年則再向八成邁進(78.2%)。最後,

認為「個人經濟因兩岸經貿而變差」的比例,2008 年調查中雖有 26.7%,2009 年略降為22.7%,2012 年再跌至約一成四。這與前述「整體利害」情況類似,「堅 持有害」者同樣為14.0%左右,而這兩部份的民意,可能需從其政治立場來理解。

表 4-2 臺灣民眾對兩岸經貿交流對個人經濟情況影響的評估 2008 年 2009 年 2012 年 因此變差 26.7 ( 353) 22.7 ( 267) 13.9 ( 262) 差不多 49.4 ( 653) 72.5 ( 854) 78.2 ( 1,478) 因此變好 23.9 ( 316) 4.8 ( 57) 7.9 ( 149) 總和 100.0 ( 1,322) 100.0 (1,177) 100.0 ( 1,889)

說明:表中百分比為直欄百分比(括弧內為樣本數)。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經由表4-1 與表 4-2 可得知,民眾對於兩岸經貿交流利益的評估,在「整體 利益」與「個體利益」的感受有落差,「個人家庭經濟評估」佔最多數的比例是 認為差不多者,「臺灣整體利益」佔最多數的比例則在變好與差不多之間擺盪。

因此,「個人家庭經濟」的利益評估明顯不如「臺灣整體經濟」,亦即愈來愈多數 的臺灣民眾並未「切身感受」到兩岸經貿交流為自身帶來直接與正面的影響。

2008 年之後,兩岸關係改善所帶來的大利多,雖使每個人對整體與個人的 利益評估不相同,但本研究仍欲觀察「臺灣整體經濟利害評估」與「個人家庭經 濟利害評估」兩個面向,是否影響了臺灣民眾涉及兩岸議題的重要立場,包括:

(一)影響深遠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區分為兩種認同:「中國人與兩者都 是」與「臺灣人」。(二)政治態度核心的「統獨立場」,本研究將其分為「傾向 統一」、「維持現狀」、「傾向獨立」三類,數值愈高代表愈傾向獨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