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分,且中線長為 20 公分,求:

在文檔中 習題 6.1 (頁 39-62)

(1)上底的長 (2)下底的長

想法: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解:

敘述 理由

(1) 假設上底為 x 公分、下底為 x+18 公分 (2) 20=[x+(x+18)]÷2

(3) x=11

(4) 上底為 x=11 公分

(5) 下底為 x+18=11+18=29 公分

已知下底比上底長 18 公分 & 假設 由(1) & 已知中線長為 20 公分 & 梯形的中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由(2)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由(1) 上底為 x 公分 & (3) x=11 由(2) 下底為 x+18 公分 & (4) x=11

如下圖,梯形 ABCD 中,E、G、P 四等分 ,F、H、Q 四等分 ,已知 =31, =59,求 + + + + 。

想法: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解:

敘述 理由

(1) G 為 中點 & E 為 中點 & P 為 中點

(2) H 為 中點 & F 為 中點 & Q 為 中點

(3) 梯形 ABCD 中, 為梯形中線 (4) =( + )÷2

=(31+59)÷2=45 (5) ∥ ∥

(6) 四邊形 ADHG 為梯形

(7) 梯形 ADHG 中, 為梯形中線 (8) =( + )÷2

=(31+45)÷2=38 (9) 四邊形 GHCB 為梯形

(10) 梯形 GHCB 中, 為梯形中線 (11) =( + )÷2

=(45+59)÷2=52 (12) 所以 + + + + =31+38+45+52+59 =225

已知 E、G、P 四等分 已知 F、H、Q 四等分

由(1) G 為 中點 & (2) H 為 中點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 已知 =31 & =59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 由(5) ∥ & 梯形定義

由(1) E 為 中點 & (2)F 為 中點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 已知 =31 & (4) =45 已證 由(5) ∥ & 梯形定義

由(1) P 為 中點& (2) Q 為 中點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 (4) =45 已證 & 已知 =59 由已知 =31 & =59

& (8) =38 & (4) =45

& (11) =52 已證 加法運算

習題 6.3-4:

如下圖,梯形 ABCD 中,E、G、P 四等分 ,F、H、Q 四等分 , 已知 =5, =8,求 。

想法: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解:

敘述 理由

(1) G 為 中點 & E 為 中點 & P 為 中點

(2) H 為 中點 & F 為 中點 & Q 為 中點

(3) 梯形 ABCD 中, 為梯形中線 (4) =( + )÷2

(5) ∥ ∥

(6) 四邊形 ADHG 為梯形

(7) 梯形 ADHG 中, 為梯形中線 (8) =( + )÷2

(9) 8=(5+ )÷2 (10) =11

(11) 11=(5+ )÷2 (12) =17

已知 E、G、P 四等分 已知 F、H、Q 四等分

由(1) G 為 中點 & (2) H 為 中點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

由(5) ∥ & 梯形定義

由(1) E 為 中點 & (2)F 為 中點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將已知 =8 & =5 代入(8) 由(9)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將(10) =11 已證 & 已知 =5 代 入(4)

由(11)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如下圖,梯形 ABFE 中,

, 為其中線,且四邊形 ABCD 為平行 四邊形,已知 =5, =11,求 。

想法:(1)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2) 平行四邊形對邊等長

解:

敘述 理由

(1) =( + )÷2

=(5+11)÷2

=8 (2) ∥ ∥

(3) ∥ & ∥

(4) 四邊形 ADHG 為平行四邊形

(5) = =8 (6) = +

(7) = - =8-5=3

已知梯形 ABFE 中, 為梯形中線 &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 已知 =5, =11

已知 為梯形中線 & 梯形的兩腰中點 連線必平行兩底

已知 ABCD 為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平行 由(2) ∥ & (3) ∥ 兩組對邊 平行為平行四邊形

由(4) 平行四邊形對邊等長 & (1) =8 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由(6) 移項 & (5) =8 & 已知 =5

習題 6.3-6:

已知 、 分別為梯形 ABCD 與梯形 BPQC 的中線,若 = ,

=10,則 =?

想法:(1)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2)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為平行四邊形

證明:

敘述 理由

(1) =( + )÷2 且 ∥

(2) =( + )÷2 且 ∥

(3) 四邊形 EGHF 中

=( + )÷2 =( + )÷2=

(4) ∥ ∥

(5) 所以 EGHF 是平行四邊形

(6) = =10

已知梯形 ABCD 中, 為梯形中線 &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 兩底和的一半

已知梯形 BPQC 中, 為梯形中線 &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 兩底和的一半

如圖所示

由(1) =( + )÷2 &

已知 = & (2) =( + )÷2 由(1) ∥ & (2) ∥ 遞移律 由(3) = & (4) ∥ &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為平行四邊形 由(5) 平行四邊形對邊等長 & 已知 =10

已知:如下圖,梯形 ABCD 中, 為其中線, ⊥

求證: =

想法:(1)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2) 平行線截等線段定理

解:

敘述 理由

(1) ∥ ∥

(2) = (3) 所以 =

已知梯形 ABCD 中, 為其中線 &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 已知梯形 ABCD 中, 為其中線 由(1) & (2) 平行線截等線段定理

習題 6.3-8 ( 梯形的中線平分其對角線 )

已知:如下圖,梯形 ABCD 中, 為其中線, 及 為其對角線。

求證: = 且 =

H G

F E

B C

A D

想法:(1)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2) 平行線截等線段定理

解:

敘述 理由

(1) ∥ ∥

(2) =

(3) 所以 = 且 =

已知梯形 ABCD 中, 為其中線 & 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必平行兩底 已知梯形 ABCD 中, 為其中線 由(1) & (2) 平行線截等線段定理

已知:梯形 ABCD 中,E 為對角線 的中點,F 為對角線 的中點。

求證: = 且 =

想法:平行線截等線段定理

圖(a) 證明:

敘述 理由

(1) 作 並延長 交 於 I 點,

如上圖(a)所示 (2) ∥

(3) 在△ADE 與△CIE 中 ∠DAE=∠ICE = ∠AED=∠CEI

(4) △ADE △CIE (ASA) (5) = ( 即 E 為 中點 ) (6) △BDI 中,

∥ ( 即 ∥ )

(7) 所以 ∥ ∥ (8) = 且 =

作圖,兩點可決定一直線

已知 ABCD 為梯形 & 梯形一組對邊平行 如圖所示

由(2) ∥ & 兩平行線間內錯角相等 已知 E 為對角線 的中點

對頂角相等

由(3) & 根據 A.S.A.三角形全等定理 由(4) & 兩全等三角形之對應邊相等 如圖所示

已知 F 為 的中點 & (5) E 為 中點 & 三角形兩邊中點連線必平行第三邊

由(2) ∥ & (6) ∥ 遞移律 由(7) ∥ ∥ & (5) =

& 平行線截等線段定理

習題 6.3-10:

已知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 ,若∠B=50°,則:

(1) ∠C=? (2) ∠D=?

想法:(1) 等腰梯形兩底角相等 (2) 等腰梯形對角互補 解:

敘述 理由

(1) ∠C=∠B=50°

(2) ∠D+∠B=180°

(3) ∠D=180°-∠B =180°-50°

=130°

已知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 等腰梯形兩底角相等

& 已知∠B=50°

已知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 等腰梯形對角互補 由(2) 移項 & 已知∠B=50°

已知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 , 與 為兩對角線,若

=5,則 =?

想法:等腰梯形兩對角線相等 解:

敘述 理由

(1) = =5 已知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與 為兩對角線

& 等腰梯形兩對角線相等 & 已知 =5

習題 6.3-12:

等腰梯形 ABCD 中, ∥ ,∠C=80°,∠ABD=30°,若 =6,求:

(1) ∠CBD (2) ∠CDB (3) 。

想法:(1) 等腰梯形兩底角及兩腰相等

(2) 兩底角相等的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 解:

敘述 理由

(1) ∠ABC=∠C=80°

(2) ∠ABC=∠CBD+∠ABD (3) ∠CBD=∠ABC-∠ABD

=80°-30°=50°

(4) ∠ADB=∠CBD=50°

(5) △BCD 中

∠CDB+∠CBD+∠C=180°

(6) ∠CDB=180°-∠CBD-∠C =180°-50°-80°

=50°

(7) ∠CDB=∠CBD=50°

(8) △BCD 為等腰三角形 (9) = =6

(10) = =6

已知 ABCD 為等腰梯形 & 兩底角相等 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由(2) 移項 & (1) ∠ABC=80° & 已知∠ABD=30°

已知 ∥ & 內錯角相等 & (3) ∠CBD=50°

如圖所示

三角形內角和 180°

由(5) 移項 & (3) ∠CBD=50° & 已知∠C=80°

由(3) & (6) 遞移律

由(7) & 兩底角相等為等腰三角形定理 由(8) & 等腰三角形兩腰等長 & 已知 =6

已知 ABCD 為等腰梯形 & 兩腰等長

& (9) =6

習題 6.4-1:

七邊形的內角和為 度。

想法: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七邊形的內角和為(7-2)×180°=900° 已知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習題 6.4-2:

有一 n 邊形,其內角和為 720°,則 n= 。 想法: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 n-2 )×180°=720°

(2) n=( 720°÷180° )+2=6

已知 n 邊形,其內角和為 720° &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由(1)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習題 6.4-3:

有一個六邊形的內角分別為 120°、95°、130°、115°、100°、x°,則 x= 。

想法: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六邊形的內角和為(6-2)×180°=720°

(2) 120°+95°+130°+115°+100°+x°=720°

(3) x=160

已知 n 多邊形內角和為 ( n-2 )180

由(1) & 已知六邊形的內 角分別為 120°、95°、130°、

115°、100°、x°

由(2) 移項

習題 6.4-4:

有一個五邊形的內角分別是 130°、150°、(x+40)°、(2x+15)°、115°,則 x= 。

想法: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五邊形的內角和為(5-2)×180°=540°

(2) 130°+150°+(x+40)°+(2x+15)°+115°=540°

(3) x=30

已知 n 多邊形內角和為 ( n-2 )180

由 (1) & 已知 五邊形 的內角分別是 130°、

150°、(x+40)°、

(2x+15)°、115°

由 (3) & 解一元一次 方程式

有一 n 邊形的一個內角為 100°,其餘內角皆為 110°,則 n= 。 想法: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n 邊形的內角中,有一個內角為 100°,

有(n-1)個內角為 110°

(2) (n-2)×180°=100°+(n-1)×110°

(3) n=5

已知 n 邊形的一個內角為 100°,

其餘內角皆為 110°

由(1) &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由(2)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例題 6.4-6:

已知某四邊形有兩個內角分別為 80°、90°,另外兩個內角相差 40°,則此四 邊形的最大內角為 度。

想法: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四邊形的內角和為(4-2)×180°=360°

(2) 假設四邊行四個內角分別為 80°、90°、

x°、(x+40)°

(3) 80°+90°+x°+(x+40)°=360°

(4) x=75

(5) 所以四邊行四個內角分別為 80°、90°、

75°、115°

(6) 此四邊形的最大內角為 115°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已 知 四 邊 形 有 兩 個 內 角 分 別 為 80°、90°,另外兩個內角相差 40°

由(1) & (2) 全量定理 由(3)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將(4) x=75 代入(2)四邊行四個內 角分別為 80°、90°、x°、(x+40)°

由(5) & 115°>90°>80°>75°

例題 6.4-7:

如下圖,∠1=80°,則∠2+∠3+∠C+∠D=________度。

想法:(1) 一個三角形內角和 180°

(2)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三角形 ABE 中,∠1+∠4+∠5=180°

(2) ∠4+∠5=180°-∠1=180°-80°=100°

(3) ABCD 為四邊形,

四邊形的內角和為(4-2)×180°=360°

(4) ∠BAD+∠ABC+∠C+∠D=360°

(5) (∠2+∠4)+(∠5+∠3)+∠C+∠D=360°

(6) ∠2+∠3+∠C+∠D+∠4+∠5=360°

(7) (∠2+∠3+∠C+∠D)+(∠4+∠5)=360°

(8) ∠2+∠3+∠C+∠D=360°-(∠4+∠5) =360-100°=260°

(9) 所以∠2+∠3+∠C+∠D=260°

已知三角形內角和 180°

由(1) 移項 & 已知∠1=80°

如圖所示

已知 n 多邊形內角和為 ( n-2 )180

由(3) & 全量定理

由(4) & ∠BAD=∠2+∠4

、∠ABC=∠5+∠3 由(5) & 加法交換律 由(6) & 加法結合律 由(7) 移項 & (2) ∠4+∠5°=100°

由(8)

已知有一個正 n 邊形可分成 4 個三角形,則:

(1) n= 。

(2) 此正 n 邊形的內角和為 度。

(3) 此正 n 邊形的一個內角為 度。

想法:(1) n 邊形可分割成(n-2)個三角形 (2)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3) 正 n 邊形的 n 個內角皆相等 解:

敘述 理由

(1) n 邊形可分割成(n-2)個三角形 (2) n-2=4

(3) n=6

(4) 此正 n 邊形的內角和為 (6-2) ×180°=4×180°=720°

(5) 此正 n 邊形的一個內角為 720°÷6=120°

多邊形內角和定理-想法二

由(1) & 已知 n 邊形可分成 n 個三角形 由(2) 移項

由(3) & n 多邊形內角和( n-2 )180

由(4) & 正 n 邊形的 n 個內角皆相等

習題 6.4-9:

有一正 n 邊形的每一個內角為 108°,求 n。

想法:正 n 多邊形一個內角的度數為( n-2 )×180°÷n 解:

敘述 理由

(1) ( n-2 )×180°÷n=108°

(2) n=5

已知正 n 邊形的每一個內角為 108° & 正 n 多邊形一個內角的度數為( n-2 )×180°÷n 由(2)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習題 6.4-10:

如下圖,正五邊形 ABCDE 中,F 為內部一點,使得△CDF 為正三角形,則 ∠BFC= 度,∠BFE= 度。

想法:(1) 正 n 多邊形一個內角的度數為( n-2 )×180°÷n (2)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且兩底角相等

(3) 周角為 360°

解:

敘述 理由

(1) 正五邊形 ABCDE 中 ∠BCD=∠EDC

=( 5-2 )×180°÷5=108°

& = = (2) 正三角形 CDF 中

∠FCD=∠CDF=∠CFD

=( 3-2 )×180°÷3=60°

& = =

(3) 三角形 BCF 中

(4) 所以三角形 BCF 為等腰三角形 (5) ∠BCD=∠BCF+∠FCD (6) ∠BCF=∠BCD-∠FCD =108°-60°=48°

(7) ∠BFC=( 180°-∠BCF )÷2 =( 180°-48° )÷2=66°

如圖所示

正 n 多邊形一個內角的度數為 ( n-2 )×180°÷n

& 正五邊形五個邊等長 如圖所示

正 n 多邊形一個內角的度數為 ( n-2 )×180°÷n

& 正三角形三個邊等長 如圖所示

由(2) = & (1) = 遞移律 由(3) & 兩腰等長為等腰三角形

如圖所示,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由(5) 移項 & (1) ∠BCD=108° & (2) ∠FCD=60°

由(4) & 等腰三角形底角與頂角之關係

& (6) ∠BCF=48°

(9) 所以三角形 DEF 為等腰三角形 (10) ∠CDE=∠FDE+∠CDF (11) ∠FDE=∠CDE-∠CDF =108°-60°=48°

(12) ∠EFD=( 180°-∠FDE )÷2 =( 180°-48° )÷2=66°

(13) 360°=∠BFE+∠EFD+∠DFC +∠CFB

(14) ∠BFE=360°-∠EFD-∠DFC -∠CFB

=360°-66°-60°-66°

=168°

由(2) = & (1) = 遞移律 由(8) & 兩腰等長為等腰三角形

如圖所示,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由(10) 移項 & (1) ∠CDE=108 ° & (2) ∠CDF=60°

由(9) & 等腰三角形底角與頂角之關係

& (11) ∠FDE=66°

如圖所示,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 周角為 360°

由(13) 移項 & (12) ∠EFD=66° & (2) ∠DFC=60° & (7) ∠BFC=66°

習題 6.4-11:

如下圖,四邊形 ABCD 中, = , = ,求:

(1)∠1。 (2)∠2。 (3)∠3。

想法:(1) 四邊形內角和 360°

(2)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且兩底角相等 (3) 等腰三角形底角與頂角的關係 解:

敘述 理由

(1) 三形 CDF 為等腰三角形 (2) ∠DFC=(180°-∠FDC)÷2 (3) ∠DFC=(180°-40°)÷2=70°

(4) ∠1=180°-∠DFC (5) ∠1=180°-70°=110°

(6) 四邊形 ABCD 中,

(7) ∠1+∠2+∠EAD+∠ADF=360°

(8) 110°+∠2+75°+55°=360°

(9) ∠2=360°-110°-75°-55°=120°

(10) ∠AEB=180°-∠2 (11) ∠AEB=180°-120°=60°

(12) 三形 ABE 為等腰三角形

已知 =

等腰三角形底角與頂角的關係 將已知∠FDC=40°代入(2) 外角定義

將已知∠DFC=70°代入(4) 如圖所示

四邊形內角和 360°

將已知∠EAD=75°、∠ADF=55°

& (5) ∠1=110° 代入 (7) 由(8) 移項

外角定義

將(9) ∠2=120°代入(10) 已知 =

等腰三角形底角與頂角的關係

(15) 所以∠1=110°、∠2=120°、∠3=60° 由(5) & (9) & (14) 已證

習題 6.4-12:

如下圖,有一個六邊形的公園,其中∠FAB=100°,小明從 P 點依逆時針方 向繞公園行走,最後到達 Q 點,則小明共轉了 度。

想法: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解:

敘述 理由

(1) 小明所轉的度數如右圖所示,

為(∠1+∠2+∠3+∠4+∠5)

(2) ∠1、∠2、∠3、∠4、∠5、∠6 為六邊形 ABCDEF 的一組外角

(3) ∠1+∠2+∠3+∠4+∠5+∠6=360°

(4) ∠6=180°-∠FAB=180°-100°=80°

(5) ∠1+∠2+∠3+∠4+∠5+80°=360°

(6) ∠1+∠2+∠3+∠4+∠5=360°-80°=280°

如上圖所示

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如圖∠6 為∠FAB 的外角

& ∠FAB=100°

將(4) ∠6=80°代入(3) 由(5) 移項

習題 6.4-13:

有一個四邊形,其外角分別為 x°、(x+5)°、(2x-7)°、42°,則 x= , 最大外角為 度。

想法: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解:

敘述 理由

(1) 四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2) x°+(x+5)°+(2x-7)°+42°=360°

(3) x=80

(4) 四個外角分別為 80°、85°、153°、42°

(5) 最大外角為 153°

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由(1) & 已知外角分別為 x°、(x+5)°、(2x-7)°、42°

由(2)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將(3) x=80 代入已知外角分別為 x°、(x+5)°、(2x-7)°、42°

由(4) & 153°>85°>80°>42°

若某六邊形的一組外角成等差數列,且最小外角為 10°,則最小內角為?

想法:(1) 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2) 外角定義 解:

敘述 理由

(1) 假設六邊形的 6 個外角分別為

10°、(10+d)°、(10+2d)°、(10+3d)°、

(10+4d)°、(10+5d)°

(2) 10°+(10+d)°+(10+2d)°+(10+3d)°

+(10+4d)°+(10+5d)°=360°

(3) d=20

(4) 六邊形的 6 個外角分別為 10°、30°、

50°、70°、90°、110°

(5) 六邊形的 6 個內角分別為

170°、150°、130°、110°、90°、70°

(6) 六邊形最小內角為 70°

已知某六邊形的一組外角成等差數 列,且最小外角為 10° &

假設外角的公差為 d

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 由(1) 假設

由(2)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將(3) d=20 代入(1)

由(4) & 外角定義

由(5)

170°>150°>130°>110°>90°>70°

習題 6.4-15:

若某 n 邊形的內角和為其一組外角和的 5 倍,則此 n 邊形的內角和為 度。

想法:(1) 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2) n 邊形的內角和為( n-2 )×180°

解:

敘述 理由

(1) (n-2)×180°=5×360°

(2) n=12

(3) 12 邊形的內角和為 (12-2)×180°=10×180°

=1800°

已知 n 邊形的內角和為其一組外角和的 5 倍

& n 邊形的內角和(n-2)×180° & 任意凸多邊行一組外角和 360°

由(1) &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n 邊形的內角和為(n-2)×180° & (2) n=12

習題 6.4-16:

正十邊形的一個外角為 度。

想法:正 n 邊形的一個外角度數為 360°÷n 解:

敘述 理由

(1) 正十邊形的一個外角為 360°÷10=36° 正 n 邊形的一個外角度數為 360°÷n

習題 6.4-17:

有一正 n 邊形,其每一個外角為 36°,則 n= 。 想法:正 n 邊形的一個外角度數為 360°÷n

解:

敘述 理由

(1) 360°÷n=36°

(2) n=360°÷36°=10

正 n 邊形的一個外角度數為 360°÷n & 已知正 n 邊形的一個外角為 36°

由(1) 移項

在文檔中 習題 6.1 (頁 39-6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