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課堂教授資訊素養

在文檔中 目錄 (頁 37-41)

附錄 III 示例

3.1 在課堂教授資訊素養

在課堂推行資訊素養教學時,教師須要考慮以下三個因素︰

1. 資訊教育進程

學生根據資訊教育進程進行研究時,教師須考慮給予學生多少指導,這視 乎不同程度的學生預期能夠達到的水平而定。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資訊處理階段,較低年級的學生(例如小一)進行研究 時會比較高年級的學生(例如中七)更依賴教師的指導。換句話說,越高年 級的學生便越主動。例如︰

資訊教育 進程

在課堂教授資訊素養

教師共同的 課業性質 課題

資訊處理階段 小一(教師主導) 中七(學生主導)

1. 開始課業 教師協助學生制訂及整理題

目,藉以指導研究。

學生擬定研究題目。

2. 搜集資料 教師協助學生尋找各種合適可

用的資料來源。

學生自行尋找合適可用的資料 來源。

3. 仔細查閱資料 教師協助學生分辨事實與意

見。

學生分辨事實與意見,以及假 設與推論。

4. 整理資料 教師提供記錄簡單參考書目資

料的格式。

學生按標準格式記錄參考書 目、註腳及直接引述所需的資 料。

5. 編製新資料 教師協助學生綜合資料,回應

研究題目。

學生制訂其他答案或建議回應 研究題目。

6. 分享及匯報資料 學生向組員或班中其他小組匯 報資料。

學生向校內外人士或小組匯 報。

7. 評核與評估 教師及學生檢討整個研究過

程,並指出仍可改善之處。

學生檢討整個研究過程,並提 出具體意見以應用於其他情 況。

2. 課業性質

一般人對資訊處理模式的誤解,是各個階段均以線性模式進行,而由於教 師較易評核分享及匯報資料階段的成果,因此分享及匯報資料階段亦比其 他階段重要。

然而,視乎不同的課業性質,教師並非必須跟隨線性模式,而模式中的其 他階段在不同的時間也可能比匯報階段更加重要。例如︰

科目 課業 進行課業的可行次序 重點階段

辯論前 中國語文 討論經濟福利較環境保

護重要。

搜集資料 1. 開始課業

2. 搜集資料 3. 仔細查閱資料 4. 整理資料 5. 評核與評估

辯論期間

分享及匯報資料 6. 分享及匯報資料

7. 搜集資料 8. 仔細查閱資料 9. 編製新資料 10. 分享及匯報資料

辯論後

評核與評估 11. 評核與評估

3. 教師共同的課題

傳統上,不同教師負責教授不同科目。在課室授課時,每位教師的教授重 點均傾向於本身專長的範疇。例如數學老師選擇的課題可能與語文老師選 擇的課題毫無關連。結果,從整體學校教育看來,學生所學習的知識便往 往不夠集中,關係並不明確。

要為學生定下共同課題,不同科目的教師便須互相配合。此舉可讓學生從 多方面分析同一個課題,而這正是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資訊素養元素的目 標。例如︰

「香港︰我的家」

科目 研究範圍 研究題目

中國語文 辯論 經濟福利是否較環境保護重要?

數學 量度與比率 香港最高的十幢建築物。

經濟及公共事務 交通管理 在香港合法駕駛車輛的程序。

在文檔中 目錄 (頁 37-4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