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政府協助企業研發之動機與政策

科技發展有賴研發資源之投入,研發產生的效果分為廠商與社會二方面,

廠商的目標在於追求報酬極大化,社會報酬則是生活品質的提高與就業率增加

(此為研發成果所產生的正向外溢效果)。研發所產生的新知識提升產品品質與 降低生產成本,廠商市場競爭力提升、營運利潤增加,此外,其他廠商對新知 識的吸收,促使其品質的提昇與成本降低,並帶動其他產品的市場競爭,進而 提高廠商的利潤與消費者的福利(江雪嬌,2001)。由於研發具有這些外部性,

可視為一典型的公共財(Arrow, 1962),考量研發的風險性,由民間企業投資,

會有投資不足的現象(Tassey, 1999; Salmenkaita & Salo, 2002)。

世界各國多少都對研發之投資採取不同的鼓勵措施,以政府力量去彌補技 術低度投資的缺口。政府資金協助研究發展採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優劣加以比較整理如下(Guellec & van Pottelsberghe, 2003):

1. 公共研究-由政府資助公共研究室或大學,如美國國家實驗室、法國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其目標是滿足公共需求並 產生基礎知識,供企業自身或應用研究。政府實驗室主要關注是符合公 共需求,大學與類似機構則多關注產生基礎知識。這類政策工具僅止於 間接地協助企業進行研發,Kealey (1996)認為這種公共研究生產的科技 和私部門毫不相干,若這些研究有利可圖,企業自己就會行動。然受限 於基礎知識的專享性較弱(weak appropriability),使廠商難以獲得報酬。

2. 減稅-研發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使得研發專案的報酬率低於私人要求報 酬率,從民間投資的角度來看,這些專案成功創新的回饋太低,以致於 這些專案不會被執行。對此,減稅政策可以是一種克服投資不足的機制。

減稅政策,如研發投資抵減,可減少民間研發的邊際成本,增加專案預 期報酬,或廠商認為稅後抵減的私人報酬足夠以執行該專案。然David, Hall, & Toole (2000)認為減稅可能使企業較偏好短期內高利潤的專案,

而忽略社會報酬率高、長期探索性的專案和對研究基礎設施的投資,如 廠商對減稅政策愈依賴,將使其對產業或其他廠商的外溢效果愈微弱。

3. 直接資助私部門執行的研究-當廠商技術上獲得成功,還得面對巨大的 市場風險,像產品無法交互操作或是不相容於其他新興產品,此時,直 接資助會是較適當合宜的政策機制,以刺激廠商或個人投資在社會所需 要的創新事物上。政府資金可分成研發採購(procurement of R&D)、獎 助金/補助金(grants or subsidies)兩類(OECD, 1993)。

科技專案計畫的預期效益

依據相關文獻彙整(Carpon & 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 1997; Ruegg, 1999; Committee on Capitalizing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2004),科 專計畫之效益可依影響層面概分為廠商、產業、國家社會,依影響期程又可概 分為短期、中期、長期。

科技專案計畫對廠商的短期效益包括研發活動增加、技術能力提升;中期 效益包括:創新能力、衍生產品商業化、衍計畫、產品改進、新產品、新技術、

新服務、新商機、獲其他資金機會、公司成長;長期效益包括:企業競爭力、

企業永續性、市場擴展、聲譽、 公司價值。

科技專案計畫對產業的短期效益包括促進研發效率、促進研發聯盟;中期 效益包括早期外溢效益、策略聯盟;長期效益包括外溢效益、產業內擴散、產 業間擴散、產業競爭力。

科技專案計畫對國家社會的短期效益包括科技人才就業機會、科技人才創 業機會;中、長期效益包括提高廠商存活率、增加生產或配銷之就業機會、私 部門投資報酬率與社會投資報酬率、經濟結構與成長、環境影響與生活品質。

我國現行科技專案計畫介紹

我國鼓勵產業創新研發計畫主要有經濟部「鼓勵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推動計 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 」、「 業 界 開 發 產 業 技 術 計 畫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ITDP)」等,為政府提撥研發經費直 接提供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表2-1 整理比較我國資助單一廠商研發創新之主 要措施與計畫內容。雖然各科技計畫申請對象、補助標的、申請程序不盡相同,

但綜合來說,這些政策均為補助形式,且補助比例控制在50%以下。

表2-1 我國現行資助單一廠商研發專案之計畫比較表

計 畫 名 稱

比較項目

業界開發產業技術 計畫(ITDP)

小型企業創新研發 計畫(SBIR)

創新科技應用與服 務計畫(ITAS)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 輔導計畫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 開發計畫(CITD)

創新技術研究產學 合作補助計畫 主管機關 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 國科會科學園區管

理局 計畫標的 前瞻性、關鍵性或整

合性的技術

創新的技術及產品 創新性、示範性、共 通性或整合性的服 務與營運模式

新興重要策略性產 業的產品或關鍵性 技術

開發新產品 強化產學合作資源 整合,協助園區廠商 創新技術

資格 專案辦公室 專案辦公室 專案辦公室 工業局 工業局 科管局企劃組 技術 技術審查委員會 技術審查委員會 技術審查委員會 技術審查委員會 指定評審委員 3~5 位專家學者 財務 台灣中小企業聯合

輔導基金會

不需要 台灣中小企業聯合 輔導基金會

台灣中小企業聯合 輔導基金會

不需要 科管局審核小組

決審 指導委員會 指導委員會 指導委員會 新產品審議委員會 審議委員會 科管局審核小組 審

作業 時間

3~4 個月 2 個月 4 個月 3~4 個月 2~3 個月 1.5 個月

表2-1 我國現行資助單一廠商研發專案之計畫比較表(續)

科技研發專案評估-計畫績效面

攸關研發專案計畫績效評估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 經濟分析法-包括迴歸分析法(Regression Analysis)、資料包絡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等。經濟分析法又可分為參數化分析法 (parametric approach)和非參數化分析法(non-parametric approach)兩大 類。

2. 非經濟分析法-包括德菲法(Delphi)、多目標衡量分析法(Multi-criteria Analysis)、同事互評法(peer rating approach)等,著重將難以量化之重要 質性變數表達其影響力,目的是避免過度量化與經濟衡量導向造成偏誤。

經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科技專案績效相關研究可分為兩部份:

1. 政策面影響-國外文獻(Audretsch, Link, & Scott , 2002; David et al., 2000;

Lerner, 1999; Wallsten, 2000)多以計量經濟學中迴歸架構檢驗科技計畫 的效果(effect),探討政府補助與整體廠商研發支出的互補或替代關係。

2. 廠商面影響-多以資料包絡分析法分析比較個別科技專案廠商之相對 效 率 , 並 提 供 個 別 廠 商 改 善 其 績 效 建 議 。 資 料 包 絡 分 析 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優點在於可分析多投入、多產出之特性,且無須 預設模型,並以數學規劃模式設定權重,符合客觀精神,並能提供績效 改善的建議,國內針對科技專案的研究多以此方法進行(黃志男,1997;

蘇雲一,1998;林治廷,2000;董鍾明,2001;林月珠,2002;方彥永,

2003)。

科技專案計畫的經濟效果

對於政府資助科技研發的經濟效果,迴歸方法基本的假設是產出 y 為各投 入因素 x 的函數,由迴歸函數說明自變數(投入項)及因變數(產出項)關係,

比較預期與實際產出,以評估組織之效率(參見方程式1)。迴歸研究模型主要 重點在於:(1)投入與產出變數的選取;(2)政府研發補助的效果為正向(即所謂 互補、刺激或外溢效果)或是負向(替代、取代或排擠)。

ε λ δ β

α

+ + + +

=

subsidy X Z

y

*( ) 方程式(1)

y:補助效果之指標

subsidy:廠商獲得的補助款總額 X:廠商特徵變數

Z:相關虛擬變數

α, β, δ, λ:參數估計 ε:誤差項

各迴歸模型固有其異同,最大的相同處在於皆以私部門之研發支出(或變 動百分比)為產出變數,公部門資助研發經費(或變動百分比)為投入變數 (Carmichael, 1981; Higgins & Link, 1981; Howe & McFetridge, 1976; Hamberg, 1966; Lichtenberg, 1987, 1988; Toivanen & Niininen, 1998; Wallsten, 2000)。各研 究最大差異在於控制變數(廠商特徵)的選擇(參見表2-2)。

表 2-2 政府資助科技研發的經濟效果控制變數

控制變數 文獻出處

規模(總員工人數) 陳正福(2001) ; 陳 嘉 萍(2002) ;柯惠友(2002) ;Antonelli (1989); Busom (1999); Carmichael (1981); Hamberg (1996);

Holemans & Sleuwaegen (1988); Howe & McFetridge (1976);

Lichtenberg (1984); Shrieves (1978); Scott (1984); Wallsten (1999)

資本額 陳正福(2001)、柯惠友(2002)

營業額 陳正福(2001);陳嘉萍(2002);柯惠友(2002);Klette & Moen (1998)

專利數 陳正福(2001);陳嘉萍(2002);Busom (1999); Wallsten (1999) 研發強度 陳嘉萍(2002);Antonelli (1989); Leyden & Link (1991) 設立年數 柯惠友(2002);Wallsten (1999)

-虛擬變數 Lightenberg (1987); Lichtenberg (1988)

產業虛擬變數 陳正福(2001);柯惠友(2002);Busom (1999); Wallsten (1999);

Leyden et al. (1989); Scott (1984)

公司規模的指標主要有三:總員工人數、資本額、營業額。此外,專利權 對高科技產業具有極高價值,可保護研發成果、維持競爭優勢,故被認為代表 一廠商的研發能力,屬控制變數;但亦有學者認為專利數可販賣、授權、創造 利潤,代表一廠商創新活動之成果,應為產出變數(夏文龍,1998;祁明輝,

1999;陳正福,2001;陳嘉萍,2002;陳信宏、劉孟俊,2002;Busom, 1999;

Wallsten, 2000)。另一方面,基於保密及維持技術領先的優勢、新知識專利可 得性的限制,廠商不見得每件研究產出都會申請專利,因此專利數可能會低估 廠商創新的潛能(Czarnitzki, 2006)。特別是無固定研發的中小企業,雖然有申請 專利的意願卻基於本身資源而無法著手專利等相關申請(Clarysse, Bilsen, Steures & Larosse, 2004)。除此之外,設立年數(Lightenberg, 1987, 1988;Wallsten, 2000;柯惠友,2002)、產業別(陳正福,2001;柯惠友,2002;鄭秀玲、黃 國綱,2005;Busom, 1999;Wallsten, 2000;Leyden et al., 1989;Scott, 1984;

González & Pazó, 2008)亦和研發創新有關,組織生命週期位置不同的廠商其累 積的研發經驗、研發活動的投入自然迥異,不同產業競爭結構亦會使廠商創新 行為有所差異。

政策面影響評估-準實驗法

影響評估包含政策效果(policy effect)與政策效率(policy efficiency)兩個面 向,由於所有政策幾乎毫無例外的受到資源有限的限制,故影響評估當中對效 率的分析顯得格外重要。此外,依標的涵蓋範圍,影響評估的設計可以分成部 分涵蓋方案的影響評估設計(design for partial-coverage programs)和完全涵蓋方 案的影響評估設計(design for full-coverage programs)兩大類(Rossi, Lipsey, &

Freeman, 2004)。由於,政策方案很難涵蓋全部的標的群體,故大多數是部分涵 蓋,而科技專案即屬於部份涵蓋方案,其使用的研究設計,可採用部分涵蓋方 案所適用的實驗設計(experiment)或準實驗(quasi-experiment)設計的方法。

政策實驗(policy experiment),係指運用隨機指派方法,將一群人分配到兩 種以上不同的研究組群,其中一組是接受計畫實驗的處置或評估,稱之為實驗

政策實驗(policy experiment),係指運用隨機指派方法,將一群人分配到兩 種以上不同的研究組群,其中一組是接受計畫實驗的處置或評估,稱之為實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