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管絃樂團(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的指揮,爸爸康斯坦汀(Konstantin Nikolatevich Liadov, 1820-1871)則身兼指揮以及小提琴家,於 1850 年至 1868 年擔任馬林斯基歌劇院 (Mariinsky Theatre)2的指揮。

李亞道夫在此家庭音樂環境的薰陶之下,由爸爸康斯坦汀於 1860 年開始了他在音 樂上的啟蒙。在進入音樂院之前,爸爸間斷地給予李亞道夫音樂上的指導,而爸爸也是 李亞道夫童年時唯一的音樂老師。

直到 1870 年,這時候十五歲的李亞道夫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St Petersburg

Conservatory)3並以鋼琴和小提琴為主要的學習樂器,但之後轉改修作曲,並以作曲直至 畢業。對於李亞道夫學習樂器的改變,筆者試圖找尋有可能的資料記載,但因關於他的 資訊相當稀少,並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筆者推測,或許是李亞道夫在接觸了音樂院作

1 為李亞道夫俄文名字的寫法,英語上的翻譯有 Liadov 與 Lyadov 兩種拼法。

2 Mariinsky Theatre,馬林斯基歌劇院,為現今的基洛夫(Kirov)歌劇院。

3 St. Petersburg Conservatory,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由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30-1894))創立於 1862 年,為俄國最古老的高等音樂學府。而四年後 (1866 年),其兄弟尼可拉.魯賓斯坦(Nikolay Rubinstein, 1835-1881) 創辦莫斯科音樂學院。

4

曲課程後,發現作曲才是他真正的興趣所在,因而轉修作曲。

除了音樂院的學習外,這時期(1870 年代)的李亞道夫,開始與當時活躍的「俄國五 人組」 (The Mighty Handful、The Five) 4有音樂創作上的交流及討論。例如五人組中的 穆索斯基(Modest P. Musorgsky, 1839-1881)曾於 1873 年八月二日寫給樂評家史塔索夫

(Vladimir Stasov, 1824-1906),信中稱讚李亞道夫是「一位創新的、不會犯錯的、有天賦 的俄國年輕人(a new, unmistakable, original and Russian young talent)」。

而在「俄國五人組」中,與李亞道夫接觸最為頻繁的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y

A. Rimsky-Korsakov, 1844-1908)。兩人感情深厚,不僅於音樂院是師徒,5未來也是音樂 上的好夥伴與摯友。

生性自由的李亞道夫對於音樂院規律的上課方式,無法適應,身為他老師的林姆斯 基.高沙可夫更形容李亞道夫有著「難以置信的懶惰性格(incredible laziness)」6,這樣 的性格也導致他於 1876 年,因缺課太多而被音樂院開除。但 1878 年,李亞道夫再度進 入音樂院,並於 1878 年順利畢業。畢業時的創作為合唱作品《梅西那的新娘》(Final scene

from Schiller: Die Braut von Messina , 1878, Op.28),主要組成為四聲部獨唱、合唱與樂 團,歌詞則依據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著

4 The Mighty Handful、The Five、moguchaya kuchka,「俄國五人組」。名稱來自於 1867 年俄國藝術評論家史塔 索夫(Vladimir Stasov, 1824-1906)。分別指的是庫宜(Cesar Cui, 1835-1918)、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y A.

Rimsky-Korsakov, 1884-1908)、穆索斯基(Modest P. Musorgsky, 1839-1881)、巴拉基雷夫、鮑羅定(Alexander P. Borodin, 1833-1887),五人中以巴拉基雷夫為首。除了巴拉基雷夫,其他人皆未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也是因為如此,他們可 以拋開德奧音樂傳統的框架,有更多的空間發展俄國的本土音樂。而他們的精神導師是活躍於前半世紀的俄國音樂 之父葛令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1804-1857)。

5 1873 年,李亞道夫進入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門下學習作曲。

6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曾表示李亞道夫是成長於音樂世家,但缺少了紀律,因而影響了他成長時的性格。「The

wretched surroundings of his childhood and the lack of proper rearing had made him lazy and incapable of forcing himself to do anything. (李亞道夫的童年由於缺少正當的管教以及不完整的生長環境影響,使他養成了懶散的性格。)」

Rimsky-Korsakov,242.

5

名的文學作品《梅西那的新娘》(Die Braut von Messina,1803)之最後一幕改編而成。7 畢業後的李亞道夫因其創作深受當時音樂院教授們肯定,便於該年(1878 年)九月留 校任教。他所教授的課程包括一開始的初級理論(elementary theory),以及 1901 年開始 的進階對位法(advanced counterpoint)與 1906 年的作曲課。擔任教職的這段期間,曾發生 一段李亞道夫挺好朋友事件: 在 1905 年為抗議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遭免職之事,李亞道 夫憤而辭職。

1905 年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指責俄國秘密警察干預聖彼得堡音樂 院的內政,不料此事觸怒官方,導致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自己辭職。但他的被免職引起了 其他俄國音樂家的憤怒,其中如李亞道夫及葛拉祖諾夫(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36) 等愛徒,先後以辭職的行動,聲援老師。直到當年秋天,行政當局終於賦予學院完全的自 治權,聖彼得堡音樂院方得以重新改組,並由返回校園的葛拉祖諾夫擔任音樂院院長一職,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則繼續擔任作曲教授一職。8

李亞道夫一直到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復職時,才再度回到學校任職。

李亞道夫當時僅任教於聖彼得堡音樂院一所學校,除了作曲的各別課程,也教授音 樂院之大班課課程,因此學生眾多,包括普羅高菲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1891-1953)、米亞斯科夫斯基(Nikolai Miaskovsky, 1881-1960)9、古柰辛(Mikhail

Fabianovitch Gnesin, 1883-1957)10、薩敏斯基(Lazare Saminsky, 1882-1959)11與阿薩費耶夫

7 Campbell, Stuart, ed. Russians on Russian Music, 1880-191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60.

8 「The events of 1905, the First Russian Revolution, unexpectedly turned the liberal Rimsky-Korsakov into a ‘bright red’, as he himself put it. His show of solidarity with the rioting students was by no means without risk, as he must have known, and he was duly removed from his professorial post at the same time as over 100 students were expelled. These events underlined his importance as a public figure, since he was offered overwhelming support both within and without the Conservatory. Glazunov, Lyadov and 300 students left the Conservatory voluntarily, and owing to the widespread press coverage, Rimsky-Korsakov began receiving letters of support (and even small donations) from peasants who had never heard a note of his music…. Eventually Rimsky-Korsakov was invited back to the Conservatory in December 1905, under its new director, Glazunov.」

Mark Humphreys, “Nikolay A. Rimsky-Korsakov.”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1 July 2013,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52074〉

9 Nikolai Miaskovsky, 1881-1960,米亞斯科夫斯基,俄國作曲家。

10 Mikhail Fabianovitch Gnesin, 1883-1957,古奈辛,猶太役俄國作曲家、教師。

11 Lazare Saminsky, 1882-1959,薩敏斯基,俄裔美國作曲家、指揮家、作家。

6

(Boris Asafiev, 1884-1949)12等,皆曾受過李亞道夫的指導。

到了 1880 年,李亞道夫透過「俄國五人組」結識了當時對藝術相當支持的出版商 貝亞耶夫(Mitrofan Petrovich Belyayev, 1836-1904) 13,並成為貝亞耶夫圈(Belyayev circle) 中一名重要的成員。當 1884 年貝亞耶夫於萊比錫(Leipzig)成立音樂出版公司,並於 1885 年,在聖彼得堡舉辦一系列的音樂會(the Russian Symphony Concerts)時,李亞道夫、葛 拉祖諾夫以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三人已成為貝亞耶夫事業上三位重要的幫手。當時許 多俄國作曲家的新作品發表與出版,多透過貝亞耶夫的出版社,對俄國音樂的發展有相 當大的貢獻。

除在音樂院的課程,李亞道夫於 1885 年開始增加宮廷唱詩班(Imperial court chapel) 音樂理論的指導,與當時擔任宮廷音樂總監「俄國五人組」中的巴拉基雷夫(Mily

Balakirev, 1837-1910),以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有共事的機會,三個人決定開始蒐集並 編輯俄國音樂之父葛令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1804-1857)的歌劇作品。

李亞道夫的身分是作曲家、教師也是指揮家。90 年代,李亞道夫曾獲邀至由俄國皇 家音樂學會(Imperial Russian Music Society)14所主辦的一系列音樂活動,擔任當中多場音 樂會的指揮。除此之外,李亞道夫於 1897 年接受皇家地理協會(Imperial Geographical

Society)的委託,與巴拉基雷夫、李亞普諾夫(Sergei Lyapunov, 1859-1924)15開始於俄國各 地,蒐集採集約三百多首地方民謠。

12 Boris Asafiev, 1884-1949,阿薩費耶夫,俄國作曲家。

13 Mitrofan Petrovich Belyayev, 1836-1904,貝亞耶夫,家族為富裕的木材業,更為當時俄國樂譜出版業重要的 人物。積極於國內外介紹同時代俄羅斯音樂家的新作,成為幕後推廣俄羅斯國民樂派音樂的重要功臣。

14 Imperial Russian Music Society,俄國皇家音樂學會,簡稱 RMS。1859 年創立。

15 Sergei Lyapunov, 1859-1924,李亞普諾夫,俄國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與教師。

7

李亞道夫的一生致力於發揚祖國的音樂與音樂教育,除了 1889 年,為了自己的作 品將於世界藝術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的演出,而前往法國巴黎,其他時間多待 在俄國本土,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祖國。

生性相當低調的李亞道夫,希望保有私人的生活空間,因此他的家庭與婚姻等是相 當隱秘的。16對於李亞道夫的婚姻,筆者在蒐集資料過程中只知悉,他於 1884 年與達爾 格喬娃結婚,並獲得了一間位於諾夫哥羅德 (Nizhniy- Novgorod)城鎮的資產,婚後便居 住在此。對於自己的婚姻,他也相當的保護,從未於公開場合讓任何人見過他太太,自 己也都獨自的往返於各地區。

晚年的李亞道夫,不改他自由的心性,就算是去世前,他也以一貫的優雅性格繼續 他最愛的作曲。李亞道夫於 1914 年因肺炎卒於諾夫哥羅德。17

16 Campbell, Stuart, ed. Russians on Russian Music, 1880-191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162.

17 李亞道夫低調的個性,讓外界對他的死因多所揣測,多數說他因肺炎病故,也有人說是因世界大戰爆發,他

兒子去前線征戰,因此抑鬱而終。

8

(miniatures)21為主,不管為鋼琴或是其他曲種,其作品的長度或樂曲架構多以短小著稱。

因此李亞道夫也被稱為是「音樂小品大師」。

18 Jennifer Spencer/Edward Garden, “Anatoly Liadov”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1 July 2013,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_works/grove/music/17240〉

19 Rowland, Davi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Piano.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176.

20 李亞道夫 1884 年以前的作品出版於聖彼得堡,而之後的作品,多由貝亞耶夫出版於萊比錫。

21 縮影、小畫像、縮圖。在音樂上為短小作品之名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