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對象與人員

度、效度與研究倫理。各節內容分別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按照理論與實務部分,分別採用文獻探討與行動研究進行。以下針對 研究實務部分所採用之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做一介紹。

「行動研究」一詞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Lewin, K.)於 1930 年代所提 出,用於鼓勵社會工作者運用研究來促進社會的改變。行動研究為教師針對自己 實際教學進行研究並證驗假設,以期改善並增進教學專業,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 要方式(歐用生,1999)。教師以實務研究者角色關注教育問題,先蒐集有效資 料,來省思、改進其所關注的問題,以改善實務的教育情境,促發自我省思與專 業成長(吳明隆,2001)。本研究旨在設計 5E 系統化教學設計,將 5E 學習環教 學策略與系統化的設計模式融入教學設計中,建構出符合九年一貫理念之教案設 計。經由行動研究的觀察、討 論、評估與持續性反省,在研究歷程中不斷的檢討、

修改、創造,進行教學課程之設計,以達成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由此可知本研 究與行動研究之理念契合。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實施 5E 系統化教學設計之應用成效及如何調整教學策 略、方法,以促進教學實務之成長。因此研究者認為本研究類屬行動研究的技術 模式。

研究者身為第一線教師,發現到教學中對於教科書提供課程設計無法與實際

教學相符合及便利地運用,而演變為教學者只採用自己原有的教學策略,無法獲 得專業上的成長。故期望能以行動研究發展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的 5E 系統化 課程設計;在實施過程中,研究以實踐課程發展的整個歷程,解決切身的問題。

研究結果亦可作為自身省思、改進、修正的 參考。本研究計畫屬於發展性的,研 究者在行動中力求現狀問題之解決,使研究和行動不斷循環改進,以期獲得專業 的成長與發展出適用的課程設計模式。

第二節 研究場域、對象與人員

本節針對本行動研究進行之場域、對象與人員詳加介紹,內容如下:

一. 研究場域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國小位於彰化縣靠近海邊的一所小學,自民國三十年創校 迄今, 已有七十一年歷史, 屬於老社區中之舊學校。學區內家長大多從事漁業 及商業, 家長社經地位多屬中下階層。而校內教師, 由於本校地理位置處於鄉 間偏遠之處,前十年教師流動量大,因此教師大都為教學經驗十年內教師; 學 校教師平均年齡約在三十三歲左右。學校每學年班級數在二至三班,全校班級數 計有普通班十五班, 幼稚園一班。由於學校校舍較為老舊, 目前北棟大樓正在 進行校舍拆遷及改建之工程。

由於目前學校北棟大樓正在進行校舍改建工程, 除了電腦教室外, 所有專 科教室均改為級任教室。研究者進行自然科教學時, 除了於級任教室作一般教 學外, 也常利用教室內投影機與電腦進行教學與示範操作。如圖 3-2-1 是級任 教室之平面配置圖。

圖3-2-1 級任教室之平面配置圖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學校之國小六年級一個班級,全班計有男生 16 人,女生 14 人,合計 30 人。該班學生與導師及自然科課教師的互動良好,平時 表現常常獲得生活秩序及禮節比賽的優勝。班級同學之間相處融洽,課堂中善於 表達自我、分享經驗。在以 5E 系統化課程設計實施教學時,已經先上過翰林版 自然與生活科技第八冊第一單元「力與運動」單元。對於力的先備經驗有一定程 度的認識。研究者有計畫地依照 5E 系統化教學設計實施課程教學,期能由學生 依據上課情境的回饋,進而修正 5E 系統化教學設計。

三. 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畢業於台中師範教育學院自然科學應用與推廣教育學系,畢業後分發至 健康國小服務,擔任級任老師職務並兼任學校教科書相關行政業務已有六年經 驗。本身對於自然科學有極高之興趣,平時會定時購買科學相關雜誌以獲取新 知。任教期間積極參加創意教學競賽研習,參加過三次自然科創意教學教學設計 研習與課程設計比賽,平時在教學中會利用學校彈性時間與自然科任老師進行班

黑 板 布幕

門 講台

DV 觀 察 員 學生用桌 教師用

六位

學生用桌 六位

學生用桌 六位

學生用桌 六位

學生用桌 六位

上自然科協同教學。研究者為能增進自己在自然科方面的教學能力,報考科學教 育與推廣學系研究所,充實精進學科教學知識。在就讀期間分別修習『科學教育 研究法』、『科學教育專論』、『科學教育心理學基礎』、『教育統計』、『科學遊戲設 計專題研究』等課程。

研究者以「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透過行動研究法,根據平日進行教學中使用 教案設計所遭遇的實際問題,編寫 5E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並在行動研究中透過 自身反省及評鑑持續的檢驗、修正或改進,期能發展實務性的教學設計模式,使 實際教學情境改善。並期許自身科學學科知識與課程設計能力能有所成長。

四. 協同研究者

本研究中協同研究者有兩位,一位為擔任學校自然科召集人兼輔導主任茱蒂老 師(化名),另一位為自然科任教師席拉

第一位:茱蒂老師(化名)畢業於教育大學科學教育學系。至今已有 6 年擔任 與自然科學相關科目之教學,對於自然科學方面有相當之研究。除此之外,茱蒂 老師亦有多次指導學生參加科展的經驗,也會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與同學分享有關 於自然相關知識,對於課程的掌握與補充相當有經驗;這也是研究者邀請其參與 此項研究擔任觀察員之原因。

老師(化名)兩位。

第二位:席拉老師(化名)是一位充滿活力之教師。席拉老師擔任研究班級的 自然科任老師,畢業於教育大學科學教育學系。平日常參加有關於教學設計研 習,對於整個教學活動與課程內容的設計相當熟悉,目前擔任本校教學組長,學 校課程相關業務皆由席拉老師負責,因此對於課程教學之設計與製作有一定之認 識;這也是研究者邀請其參與此項研究擔任觀察員及第二次行動研究教學者之原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