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步驟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電話調查訪問進行資料蒐集,並輔以電腦輔助電話系統 (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CATI) 執行電話訪問。在問卷 初稿時先進行預試,經過修正確定問卷後,立即編制訪員訓練手冊,並 訓練電訪人員,展開電話調查訪問。研究者就研究架構,分析研究之相 關變項,以下分項說明各項量表:

(一) 公共自行車使用行為

本研究參考 Fuller 等人(2011)、Bachand-Marleau 等人(2012)及 Ogilvie 等人(2012)的問卷題項,擬定公共自行車使用行為,包含「是 否使用過公共自行車」及「過去七天使用公共自行車的次數」,自編題項 如下:

1.請問您是否騎過公共自行車? (臺北地區 You-Bike,高雄地區 City Bike)

□是的,曾經嘗試過

□不,沒試過 【本部分結束】

2.在過去七天中,您騎公共自行車的次數? (臺北地區 You-Bike,高雄地區 City Bike) _________次

56

(二) 以「休閒及通勤為目的」的騎自行車及走路行為

本 研 究 調 查 參 考 「 國 際 身 體 活 動 量 表 - 臺 灣 中 文 長 版 (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Taiwanese long-form)」 (劉影 梅,2006)中的第二部分「交通上的身體活動」之題項,為測量以「休閒 或通勤」的騎自行車行為,此為國際間測量以「走路或騎自行車方式」

的休閒或通勤之主要工具 (Cerin et al., 2013; Duncan et al., 2010; Parra et al., 2011; Reis et al., 2013; van Uffelen et al., 2010),並被認為適合使用於大 規模的電話訪問調查 (Parra et al., 2011; Reis et al., 2013)。

(三)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本研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 BMI 來衡量肥胖程度,

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WHO,2014)。

(四) 認知環境

本研究以國際身體活動量環境量表 (IPAQ-Environmental module)臺 灣中文版為測量認知環境的主要工具,量表的中文化過程是依據國際間 翻譯及回翻完成步驟 (劉影梅,2003),為國際間常用的測量認知環境的 工具之一 (Inoue et al., 2009; Oyeyemi, Adegoke, Oyeyemi, & Fatudimu, 2008; J. F. Sallis et al., 2009)。量表內容包括環境的幾個面向:

1.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人行道的有無 (presence of sidewalks)、

自 行 車 道 的 有 無 (presence of bike lines) 、 道 路 的 連 結 性 (connectivity of street)、目的地的有無 (presence of destination )。

2. 易達性 (accessibility):商店的易達性 (access to shops)、大眾運 輸工具的易達性 (access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休閒設施的易 達性 (access to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3. 治安與交通安全 (crime and traffic safety):夜間治安 (crime

57

safety at night)、交通安全 (traffic safety)、騎自行車的交通安全 (traffic safety for bicyclists)。

4. 其他:居住密度 (residential density)、社會環境 (seeing people being active)、吸引人的事物 (aesthetics)。

(五) 社會人口統計變項

本研究調查幾項重要的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居住地區、

職業、婚姻狀態、教育程度、身高、體重。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研究步驟共可分為七個部分,以下為實行的流程 (如圖 3-2):

(一) 前置作業:將蒐集國內外公共自行車相關的文獻,統整後決定 以流行病學架構、公共自行車使用行為、認知環境因素及受訪者基本資 料設計成問卷。

(二) 擬定問卷:根據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擬訂出「臺灣成年人 公共自行車使用行為調查」之結構式問卷。

(三) 行政聯繫: 聯繫電訪公司討論樣本選取事宜及問卷題項確定,

達到共識後進行訪員訓練。

(四) 訪員訓練:本研究挑選有經驗的電訪人員,告知本研究之目的 及講解每一題項,進行至少 8 小時的訓練。

(五) 問卷施測:針對問卷內容施行前測,以確認問卷的信度及進行 修正。修改後進行正式電話訪問,訪問的同時也進行督導及監控。

(六) 資料檢核:回收所有問卷,並作建檔、編碼、譯碼的工作,包 括輸入資料及除錯等動作,以完成資料的建構。

(七) 資料統整與分析:與指導教授討論,刪減欲進行分析的變項,

之後進行資料的統整與分析。

58

5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