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筆者深深認為潘俊任的製壺理念與技法,完全符合臺灣本土現代創作觀,若能將 其二十五年來累積的寶貴經驗彙集整理,讓陶壺創作後進參考,或能對未來臺灣壺藝 創作有所助益,這是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壺藝創作在陶藝的領域中是非常精密與獨特的形式,通常是獨立出來討論的。創 作陶壺者沒有深厚的功底及對茶道的深入了解,是無法創作出好的茶壺。

臺灣本土陶壺創作,近二十年來作者與收藏者互動熱烈,透過這種關係雙方都希 望能開創出新的格局與多樣的面貌,有別於傳統。

潘俊任非美術科系出身,他無師自通,創作時幾乎以收集資料、自行研究與工作 過程中所得經驗加以思考整理,突破困境,達到想要的效果。

本研究希望透過深度訪談、及記錄其作品創作技法,加以整理而達到幾項目的:

一、 探討創作者潘俊任的成長、發展與水番流創會過程。

二、 探究創作者潘俊任的教學成就與水番流社團活動。

三、 分析創作者潘俊任作品之風格、形式與藝術精神內涵。

四、 解析潘俊任的創作技法和紀錄其創作過程與技法,以彰顯其藝術價值。

第三節 研究方法、工具與流程

本研究旨在透過作品形式、資料內容及訪談內容的編撰分析和歸納,探討了解潘 俊任手捏陶壺的表現技巧、形式與創作觀念。

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涵括陶壺創作者潘俊任的成長與發展過程、水番流團體活動 狀況、潘俊任教學成就、外界報導與評論、創作理念與技法、作品形式與風格之探討。

在研究方法上,擬採用「內容分析法」與「訪談法」兩種方法進行研究。

3

(一)、內容分析法

乃以客觀且有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傳播內容中各種語言 和特性及所發生的影響,藉以推論分析內容產生的環境背景和意義的一種研究方法。

本研究透過報章雜誌及網路資源搜尋潘俊任相關報導作為初步資料、查閱、展覽陶藝、

畫冊、相關論文、期刊、拍攝、作品圖片、與對照文字說明。將蒐集的作品照片以創 作年代、題材、尺寸編號歸檔,再以其作品風格區分出系列,並將每個系列以一件或 二件作品為內,嘗試在茶壺的條件下做視覺、意念、工藝,壺體或形、開蓋、壺把型 作等相關相關技法內容做分析以蒐集本研究目的所陳述之內容。

(二)、訪談法

訪談法也是收集資料的一種策略,研究者對潘俊任成長與學習、創作理念與技巧、

主題與靈感來源、作品形式與內涵、社團成立過程與活動等進行採訪、錄音錄影。逐 一記錄訪談內容並整理為重點稿,經過訪談對象過目,確定貼近原意後進行撰寫的動 作。訪談大綱重點如下:

1、潘俊任的成長背景與陶藝創作的緣起。

2、水番流手捏陶的形成過程。

3、水番流手捏陶藝協會創立過程。

4、潘俊任的創作觀。

5、潘俊任的創作技法解析。

目的務求對其理念與技法能準確剖析、清楚描述。撰寫過程中,若遇交待不清楚 或新的疑問產生、則隨時去向潘俊任提出問題,隨時修正。

二、研究工具

在訪談過程中,使用錄音機記錄交談過程, 在創作技法示範過程中,以照相機及

4

攝影機拍攝,紀錄影像及聲音,事後再加以整理撰寫。每到一個階段再請指導教授指 證有關的內容陳述重點有無缺失。每個環節都請潘俊任本人確認事實無誤後始定稿。

三、研究流程

本文的研究重點將著重在潘俊任的作品。潘俊任手捏陶壺創作二十五年來,大略 估計逾三千件作品,每件都是以手捏方式一件一件製作出來,數量相當可觀,其製作 茶壺之熟練度與工作精神非常驚人,二十五年來平均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熱衷陶藝 創作的心情也非一般人可想像。所以研究者先行翻拍其畫冊與潘俊任有記錄下來的照 片,加以整理,進行有系統的編碼。再從雜誌期刊書籍等等,蒐集陶壺相關資料,對 陶壺作文獻上概略性探討,再將其作品與古今中外作比較。可以了解潘俊任手捏壺的 創作特色。

其中在不影響其創作與教學情形下,再以深度訪談了解潘俊任的創作理念與思想,

以訪談逐字稿整理出書面文字。並以照相機及攝影機記錄他所親自示範的創作過程。

預計有三種類別,樹段、竹子、南瓜這三種不同造型所需的不同開蓋方式與作法,所 以本研究除了研究潘俊任的創作思想以外另一個重點將以作品創作技法解析為主軸,

仔細記錄下創作的每一個過程,解析每個步驟與技法,以利陶藝創作後進參考。

研究流程圖如下:

5 圖 1- 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