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國、德國、韓國及其他國家經驗有一些可茲參參考之處,如分層化的就業諮詢,

求職強度的要求,提供就業諮詢空間,結合雇主服務,整合非勞工行政資源的作法等;

謹從介入目標、對誰介入、何時介入、介入什麼、如何介入等,歸納如下:

一、介入目標

就業諮詢目標兼具職涯導引和促進就業,但前者較屬長期目標,後者較屬短期目 標;若追求促進就業,較易產生擇優效果。影響因素包括求職者的特徵、外在環境(包 括景氣、社會文化的氛圍)、就業諮詢機制特徵(如目標、求職協助的內容、對求職者協 助的時機點、可運用的就促工具、監督處罰權限、個管人員的服務案量合理)等。就服績 效指標考慮的項目屬多元,但應考量個案就業困難程度而給與不同的權數,並讓總體

環境的惡化不會歸責於個管。

二、對誰介入

一般是對失業者,但需再分流,俾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例如,德國區隔失業者為 四類(已準備好、需諮詢和激勵對象、需諮詢和提升品質對象、密集服務對象),以利擬 定差異的就業計畫和服務。若個管人員人力充足,可擴及欲轉業的在職者和在校生(如 韓國)。各國的就業諮詢係採分層化來分流,以自助、網路服務作為第一層,實體服務 為第二層,專人就業諮詢服務為第三層;希藉由分流,區隔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有差 異者。

三、何時介入

介入時機要搭配運用就促工具,提早介入有其功能,但若失業者不想求職時,效 果較不佳。

四、介入什麼

介入的項目包括職涯導引與規劃、團體諮商,使更明確職涯選擇;就業推介、短期 職前服務(如職訓、溝通),使更快穩定就業;技能及需求評估、適性職訓推介,使工 作技能不足者得以再就業;個管人員的陪伴可發揮導引、支持的效果。韓國對弱勢對象 提供的深度就業諮詢內容包括診斷、職業探索、職涯設定、改善就業意願與能力、密集就 業推介等。介入過程要求求職者對等的責任義務已成潮流,但執行效果不一。

五、如何介入

德國就業諮詢的空間設計趨向膝對膝,以利建立彼此關係;就業諮詢時間係差異 化,對長期失業者提供較長時間(英國則是對身障者和有照顧子女、父母責任者提供較 長時間),請領失業給付者的面談有15、30、45 分鐘不等;下次接觸的頻率由個管人員 裁量。(深度)就業諮詢的設計都納有激勵失業者求職意願的機制,未遵守對等義務的 求職者會遭到津貼給付暫停的處罰;在津貼給付與就服分立的美國,就服單位仍擁有 對於應接受而未接受就服者暫停失業給付的權限。但個管人員對處罰不太採行,一是景

氣不好時,二是申訴易成功時,三是怕影響與失業者間的關係時,四是行政成本高時。

津貼給付(失業認定)與就服(就業諮詢)要在一起或分立辦理,各國不一,韓 國、德國、澳洲和英國是單一中心制度,美國是分立;在一起者可透過准否津貼給付來 激勵失業者對就服方案的配合,分立者可避免津貼給付和就服角色的衝突。美國以勞動 力投資法來規範,德國以社會法典來規範,韓國和英國都以勞政組織架構調整來規範。

各國都著重職訓效果的改良,以促進訓用合一的結果;美國職訓設有個人帳戶制,

以因應個別需求,並利於總量控管。美、韓、德、英國都會納入雇主(特別是中小企業)

的深度服務,俾利就業媒合。韓國還強調補助大專院校和職業高校內的職涯諮詢服務,

以改善學生的就業服務。在公立就服機構力有未逮時(如因應就業諮詢品質和個管人員 人力不足的問題),各國會外包就服(德國還採就服券措施),澳洲則採業務外包機 制的作法,但德國的就服外包績效不佳。

為利就業,勞動市場的搭配措施亦屬關鍵。美國以確保勞動市場自由運作為主軸,

惟亦鼓勵第三部門創造就業;德國透過社會法典來整合失業給付、失業救助、社會救助,

並對勞動市場部分自由化、放寬非典型的僱用;韓國則著重創造社區型和部分工時工作。

第參章 研究設計

本章分述分析架構、研究方法、研究步驟與進度、和研究限制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