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路化互動式教學軟體,係將多媒體技術應用於河川生態工法 之多媒體教材的製作。首先採用 Flash MX 編輯平台,製作出容易於 網路上傳輸之數位化教學內容;並以 Dreamweaver MX 為網頁製作平 台,將各項研究成果放在網頁上。然後,對本教材進行系統測試與執 行,最後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得知大多數的學習者都給予相當正面的 評價與肯定。以下將本自行開發設計之網路化互動式多媒體教材之製 作經驗與成果,作一詳細之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 教材蒐集與整理方面
(1)應事先決定使用層級,以擬定教材的內容與方向。
(2)花費約兩年的時間蒐集北台灣 14 條野溪之現地圖像及影音資 料,並將其處理成可應用之數位檔案類型,再將呈現內容予以 標準化,如表 5-1 所示。藉此 14 條野溪之現地資料的介紹,可 增進研究成果之實用價值。
2. 軟體使用方面
(1) 本研究教材係以 Flash MX 為教材製作平台,於網頁製作上則是 以 Dreamweaver MX 為網頁編輯平台,建構出河川生態工法之 教學內容。研究內容主要是以黃淑芸(2003)的研究為基礎,
再將各項研究成果大幅度加以改進,使本教材能於網路上快速 傳輸,所設計之互動介面、超連結特性等,可使學習內容活潑 有趣。
(2) 本教學軟體係利用多種編輯軟體,製作系統中之動植物按鈕與 動畫等,藉以增加教學內容之趣味性與生命力。並利用數位攝 影器材搭配相關軟體撰寫程式語言,製作出 3D 環景之影像,
讓學習者產生親臨現場的虛擬實境感受,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 的教學效果。
3. 多媒體製作成果方面
(1)本自行開發設計之網路化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曾參與「92 學 年度自製教學媒體競賽」,並得到評審團的肯定,獲致〝佳作〞
獎。此研究成果可強化數位學習之內容,掌握未來教材製作的 技術與教學趨勢。
(2)教材製作理念方面,希望可以達到寓教娛樂的功效,故於每個 案例前,都加入了一段開頭小動畫,藉此吸引學習者的目光, 達 到學習效果。
(3)以學習者為核心之設計理念,於設計許多互動介面時,捨棄堅 硬的概念以及圖像,取而代之的是以活潑、生動,有生命力的 昆蟲做為互動按鈕,提高學習者的興趣與學習動機。
4. 問卷調查成果方面
(1)問卷調查的實施,係以網頁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能涵蓋數位學 習及對生態工法認知的所有調查範圍,問卷時盡量避免假設性 的問題及斷定性問題。為了確實掌握問卷之有效性,及避免學 習者漏答或是跳題情形等,於 Dreamweaver MX 網頁製作軟體 中編寫 Java 程式語言,如此線上網路問卷可以藉由系統即時檢 查輸入錯誤,避免產生無效的問卷。
(2)根據研究生與大學生對本教學網站之建構滿意程度調查分析結 果知,整體而言,大學生與研究生於上網學習本教學教材時,
其體認與觀感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若以第一個調查項目之分 佈圖分析為例,則約有 50% 的研究生及大學生對本教材的觀感 為「非常滿意」這一個選項。由此可知,本網路化互動式多媒
體教學系統確實可以提升教學品質,並使教學內容呈現更為豐 富。
(3)為了讓更多學習者進入本教學網站了解生態工法之意涵,故本 研究另外亦針對未修習土木相關學科之國一、二、三年級學生 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以期瞭解其他可能的網頁瀏覽者之觀感。
由回傳之資料分析知,整體而言,約 64% 的學生對本教學網站 給予「非常滿意」這一個選項的評價。
5-2 建議
1. 本教學網頁是以 2D 型態的方式呈現,未來可將生態工法相關資料 以 3D 方式建構並呈現於教學系統中,如此更能豐富多媒體之教學 內容,並能廣泛推廣生態工法之理念。
2. 本教學網站之網路問卷調查中,回傳資料係儲存於預設之電子信 箱中,但若回傳的資料龐大,電子信箱恐不堪負荷。未來可建立 一個資料庫,將龐大之回傳資料結果置放於資料庫中,則其儲存 與管理之功能更佳。
3. 本教學網站中只安排教授課程內容與網路問卷調查部份,其功能 仍有不足,未來可增設生態工法之設計方法、耐久性分析和學習 評量等,以增加其功能並提高網站之豐富度。
4. 國內於生態工法的實施上未趨成熟,目前的施做方式是以案例學 習為依據,從各個整治案例中吸取他人經驗,爾後將其施工技術 自 行 研 究 發 展 , 以 求 適 地 適 性 。 未 來 可 加 入 地 理 資 訊 系 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將河川名稱、長度、面 積、物種等相關地理資料整合,架構完整豐富的地理資料庫,使 河川生態工法之多媒體教材更完完善。
表 5-1 示範案例呈現內容標準化
呈現方式
示範案例 工程型態 動
畫 文 字
案 例 照 片
說 明 案 例 照 片
3D
環 景
互 動 按 鈕
北投貴子坑溪 治山防洪 √ √ √ √ √ √
北投水磨坑溪 治山防洪 √ √ √ √ √ √
台北東湖七星生態
公園 生態公園 √ √ √ √ √ √
苗栗明德水庫地區 生態村 √ √ √ √ √ √ 台北縣新店溪 堤防綠美化 √ √ √ √ √ √ 苗栗獅潭鄉新店溪
永興段 綠美化 √ √ √ √ √ √
新竹新埔九芎湖溪 富麗農村 √ √ √ √ √ √ 桃園龍潭南坑溪 多種工法護岸設計 √ √ √ √ √ √
基隆友蚋溪 原始生態 √ √ √ √ √ √
士林內厝溪 早期景觀野溪整治工程 √ √ √ √ √ √ 士林平菁街溪 近期景觀野溪整治工程 √ √ √ √ √ √ 內湖大溝溪 近期景觀野溪整治工程 √ √ √ √ √ √ 松山虎山溪 近期景觀野溪整治工程 √ √ √ √ √ √ 南港四分溪 早期景觀野溪整治工程 √ √ √ √ √ √ 木柵萬壽溪 近期景觀野溪整治工程 √ √ √ √ √ √ 基隆河 近期景觀野溪整治工程 √ √ √ √ √ √
參考文獻
生態工法網站,(http://bc.zo.ntu.edu.tw/article/014.htm),2002。
台北市政府建設局網站,(http://www.dortp.gov.tw/),2003。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網站,
(http://www.swcb.gov.tw/Newpage/index.htm),2003。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http://www.wra.gov.tw/),2003。
王幸隆、張益通(2002),「野溪治理運用生態工法-以南坑野溪整 治為例」,水土保持自然生態工法研討會論文集,第 77-84 頁。
王永珍(1998),「河川生態設計之理念」,台灣水土保持,第二十 五卷,第 7-16 頁。
何東輯、邱美蘭(1999),「河川生態之旅親子活動設計及示範推廣 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第四十期,第 43-49 頁。
吳輝龍等人(2002),「邊坡穩定工法與自然保育」,地工技術,第 九十四期,第 61-71 頁。
吳明聖(2002),「台北市野溪自然生態工法之探討」,水土保持自 然生態工法研討會論文集,第 35-46 頁。
汪靜明、古昌杰(1994),「河川生態敏感地區劃定架構之研究」,
規劃與設計學報,第一卷,第三期,第 9-26 頁。
林鎮洋、邱逸文(2003),「生態工法論」,明文書局出版,第 1-44 頁。
洪維志等人(2003),「水域生態工法之品質管制」,現代營建,第 二百八十三期,第 23-32 頁。
施大偉、張淑滿、馬成珉(2003),「學校導入網路教學環境之實作策 略分析-以私立大學為例」,遠距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 147-160 頁。
徐照麗(1999),「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五南圖 書出版。
高士瑛(2001),「電腦媒體教學在國中藝術教育勝的應用」,師範 大學藝術教育碩士論文。
陳榮河等人(2001),「考量生態之工法研析」,土木工程技術,第 五卷,第三期,第 29-40 頁。
陳偉之(2002),「多媒體製作與網路傳播之教學研究」,社會科學 專刊,第五期,第 88-103 頁。
許仲佑等人(2003),「多媒體數位學習內容之同步與整合」,遠距 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 215-235 頁。
曾美冠、詹連昌(2002),「新店溪永興段環境整理及綠美化工法探 討」,水土保持自然生態工法研討會論文集,第 149-158 頁。
湯清二(1995),「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的特色發展趨勢與師資培育」,
教育實習輔導,第一卷,第二期,第 33-35 頁。
惠志堅(1997),「電腦媒體通訊對教育的影響」,資訊與教育雜誌 特刊,第 188-193 頁。
黃淑芸(2003),「河川生態工法互動式多媒體教學方法之建構」,中 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論文,第 6-33 頁。
楊家興(2003),「網路教學課程品質指標的研究」,遠距教育國際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 297-312 頁。
楊朝平(2002),「河川近自然工法論」,第 4-1〜4-15 頁。
楊美雪(1994),「教學媒體之互動形式極其影響」,教學媒體的企 劃、製作與運用,第 321-325 頁。
福劉脩文(2003),「近自然工法之砌石技術」,生態工法砌石技術 研討會,第 1-15 頁。
鄭建良(1997),「電腦網路在中小學遠距教育之應用探討」,資訊 與教育雜誌特刊,第 111-118 頁。
蔡俊平(2003),「動態網頁設計大師」,學貫出版社,第 153 頁。
蔡仁惠、康梅菊(2001),「水環境生態工法之美學及日本經驗」,
土木技術,第四卷,第四期,第 44-51 頁。
顏秀峰等人(2002),「農村建設與自然生態工法」,水土保持自然 生態工法研討會論文集,第 99-109 頁。
羅綸新(1993),「以互動模式設計互動多媒體教學」,教學科技與媒 體,第十二期,第 21-27 頁。
Bergen, S. D., Bolton, S. M., and Fridley, J. L., (2001), "Design Principles for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Vol.
18, pp.201-210.
Jerrold, E. K., and Don, C. S., (1989), Planning, Producing, and Using Instructional M.E.D.I.A, 6th Edition, pp. 3-4.
Mitsch,W.J., ( 1998 ) , "Ecological Engineering-The 7 Year Itch,"
Ecological Engineering, Vol. 10, pp.119-130.
附錄 A
針對國一、二、三學生進行河川生態
工法之網路化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網路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分析
表 A1 網路調查人數
受訪對象 有效問卷(份)
國一 55
國二 62
國三 58
總合 175
表 A2 受訪對象為國一生之網路問卷調查結果
國一(55 人)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 28 23 4 0 0
2 39 11 5 0 0
3 10 39 6 0 0
4 12 30 13 0 0
5 39 14 2 0 0
6 35 12 8 0 0
7 36 12 7 0 0
8 33 18 4 0 0
9 40 8 7 0 0
10 40 9 6 0 0
11 35 15 5 0 0
表 A3 受訪對象為國二生之網路問卷調查結果
國二(62 人)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 30 25 7 0 0
2 41 18 3 0 0
3 47 13 2 0 0
4 35 20 7 0 0
5 42 14 6 0 0
6 38 15 9 0 0
7 40 20 2 0 0
8 35 25 2 0 0
9 44 16 2 0 0
10 43 16 3 0 0
11 39 18 5 0 0
表 A4 受訪對象為國三生之網路問卷調查結果
國三(58 人)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 41 15 2 0 0
2 43 10 5 0 0
3 40 15 3 0 0
4 42 13 3 0 0
5 44 11 3 0 0
6 38 12 8 0 0
7 40 11 7 0 0
8 39 15 4 0 0
9 45 9 4 0 0
10 46 8 4 0 0
11 43 13 2 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非常滿意 尚可 非常不滿意
國一 國二 國三
圖 A1 網路問卷調查之第一題滿意程度分佈圖(題目:您對本網站之 建構滿意程度為何?)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國一 國二 國三
圖 A2 網路問卷調查之第二題滿意程度分佈圖(題目:您對本網站 之活潑教學方式相對於傳統教學方式,滿意程度為何?)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國一 國二 國三
圖 A3 網路問卷調查之第三題滿意程度分佈圖(題目:您對本網站 之教材內容的呈現順序合乎學習需要之滿意程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國一 國二 國三
圖 A4 網路問卷調查之第四題滿意程度分佈圖(題目:您對本網站 教材內容精確符合專業要求之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