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評估準則之篩選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1-63)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評估準則之篩選

42

43

健康建築環境暨十五項次構面與環境美學三大類別為感官美學、形態美學、象徵美學 彙整 113 個可能影響因子與相關意涵。為篩選出 113 個可能影響因子中具代表性的評 估準則,以模糊德爾菲問卷評量方式採 0 至 10 等級表示(圖 4-1),在評估表中分數等 級越高表示越重要。依被問者專業研究背景與專家學者之相關領域評定每一評估因子 的重要性,並於表格內填入評價數值。

圖 4-1 重要程度等級示意圖

因為模糊德爾菲法是針對個別影響因子之重要性給予評分,以取得決策群體對各 個影響因子之評估值,所以需 3 個評價值,其 3 個評價值代表各因子之重要程度與可 接受範圍,如表 4-1 所示填寫範例所示。

表 4-1 模糊德爾菲問卷設計填寫範例

評估因子 重要性程度(0~10)

最小值 最佳值 最大值

1.舒適感 4 5 8

註:完整問卷內容詳見附錄一 本問卷調查對象以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為主,依據探討之主 題與目的,設定專家學者其主修之領域為:建築、環境、生態與景觀。為避免專家認 知意見過於主觀而導致研究結果有所誤差,故於專家的選定以相關產業之建築師、政 府教育相關單位、學術研究單位學者與學校教學豐富人員為問卷發放對象,避免單一 專家群過於主觀、意見不明確等。選擇的專家每年皆有與其專業領域有關的著作發表、

研究或論文,以提高專家的認知可信度。在問卷發放前,先確認專家填寫問卷意願,

以增加受測成功機會。本次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共計發放 21 份,回收 17 份,回收 率為 82%(專家背景詳附錄四)。

0 1 3 5 7 9 10

比較不重要 t;61j

不重要 普通 重要 比較重要

非常不重要 非常重要

44

(二)、調查結果

承上述問卷設計與對象發放,進行模糊德爾菲法之最大與最小值操作過程如下。

1.篩選評估準則

整合全體專家問卷的模糊權重評估值,並計算出各項指標重要性之三角模糊數,

擷取全體專家意見最小值與最大值,在此採用較為嚴苛的算數平均數為篩選依據。

2.設定門檻值

依據上述以算數平均數作為判斷數值的依據,並利用重心法將個別評估準則之模 糊數,轉變成單一值,分別計算各構面下可能影響因子之門檻值,得以篩選出最具代 表性之影響因子。分別設立各次構面下之門檻值為「地方風土對應」5.99、「既成環境 對應」5.85、「環境保護」5.74、「水循環」5.82、「生物多變化」5.84、「生態園藝」5.79、

「節約能源」5.90、「自然能源利用」5.77、「水資源管理再利用」5.81、「資源再利用」

5.80、「健康音環境」5.84、「健康光環境」5.77、「健康熱環境」5.86、「健康空氣環境」

6.04、「健康水環境」6.07,共篩選出 40 個代表性之評估因子。

因各次構面之屬性不同,若採分別計算可能影響因子門檻值(t),即無法客觀且嚴 謹的篩選出適當門檻值,故本問卷以算數平均數分別設立各次構面下之門檻值,統一 取 5.86 為門檻值,最後刪除 75 個因子,選出 38 個確切評估因子,其分別說明如表 4-8~4-11 所示。

二、篩選評估準則結果分析

依據上章節彙整之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相關可能影響因子,以上述模糊德爾菲法 步驟設定門檻值,共篩選出 38 個評估因子建構完整評估準則。其四大評估主構面內各 別篩選過程與結果之說明如下。

(一)、基地環境永續以考量基地微氣候的設計,如配置、座向、建築立面等對應方式,

規劃設計時須考量敷地地理環境條件的對應,避免安全與衛生問題,需要與社區民眾 共同參與規劃、設計、營造與維護使用等過程。評估主構面下有「地方風土對應」、「既

45

成環境對應」及「環境保護」三個次構面,下列為三個次構面各別進行模糊數篩選之 過程與結果,詳表 4-2。

表 4-2 主構面基地環境永續之模糊德爾菲法確切篩選表

次構

可能影響因子 LA MA UA (LA,MA,UA) 重要性程度

(解模糊)

解模糊之算 數平均數

(t) 門檻值

C1-1 舒適感 2 6.52 9 (2 , 6.52 , 9) 5.84

5.99

5.86

C1-2 豐富感 3 5.52 9 (3 , 5.52 , 9) 5.84

C1-3 融入感 4 6.80 9 (4 , 6.80 , 9) 6.60

C1-4 建築形式 3 5.25 9 (3 , 5.25 , 9) 5.75

C1-5 建築風格 2 5.16 9 (2 , 5.16 , 9) 5.39

C1-6 建物空間的配置 4 5.87 9 (4 , 5.87 , 9) 6.29 C1-7 校園自然環境特質 4 6.74 9 (4 , 6.74 , 9) 6.58

C1-8 場所的精神 2 5.87 9 (2 , 5.87, 9) 5.62

C1-9 校園氛圍與環境紋理 2 6. 39 9 (2 , 6.39 , 9) 5.82

C2-1 創新感 2 4.70 9 (2 , 4.70 , 9) 5.23

5.85

C2-2 協調感 3 7.09 9 (3 , 7.09 , 9) 6.36

C2-3 整體規劃 3 7.77 9 (3 , 7.77 , 9) 6.59

C2-4 建築之造型 2 5.59 9 (2 , 5.59 , 9) 5.53

C2-5 校 園 環 境 之 延 續

2 7.15 9 (2 , 7.15 , 9) 6.05

C2-6 地域性 2 6.47 9 (2 , 6.47 , 9) 5.82

C2-7 校園風格 2 6.27 9 (2 , 6.27 , 9) 5.76

C2-8 校園地標性 2 5.41 9 (2 , 5.41 , 9) 5.47

C3-1 平衡感 2 6.12 9 (2 , 6.12, 9) 5.71

5.74

C3-2 溫潤感 2 5.56 9 (2 , 5.56, 9) 5.52

C3-3 自然感 2 6.80 9 (2 , 6.80, 9) 5.93

C3-4 簡單建築造型 2 5.45 9 (2 , 5.45, 9) 5.48

C3-5 結構輕量化 2 5.74 9 (2 , 5.74, 9) 5.58

C3-6 使用生態建材 2 6.64 9 (2 , 6.64, 9) 5.88

C3-7 自然環境相融合 2 7.71 9 (2 , 7.71, 9) 6.24

C3-8 校園風格與意象 1 6.68 9 (1 , 6.68, 9) 5.56

註:反白之因子為篩選後之評估準則 次構面之『地方風土對應』透過專家篩選出最能彰顯出其最直接之準則,是指校 園規劃應配合不同的氣候條件,並考量基地環境中的各種因素,透過地方的參與,結 合人文的特質融入在地環境。於此次構面下篩選出 3 個評估準則,分別為「融入感」

感官美學、「建物空間的配置」形態美學及「校園自然環境特質」象徵美學,可得知此 次構面是所有專家一致給予較高的分數和校園美學最有關聯。「融入感」是指校園整體 規劃應延續基地周遭環境,並且融入當地的地方特色。準則「建物空間的配置」主要 是指透過建築物室內外的空間配置增加周遭環境參與社區地方活動的可能性。而準則

「校園自然環境特質」,是指規劃設計中應以結合校園基地周邊之地理氣候與塑造校園 獨特性為主。

「既成環境對應」對應至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概念其應能達到,校園以整體環境

46

為概念與在地地景融入並延續與建構整體社區的獨特性。此次構面下篩選出 3 個評估 準則,分別為「協調感」感官美學、「整體規劃」與「校園環境之延續性」為形態美學,

對此專家於次構面既成環境中沒有篩選出相關象徵美學的因子。可得知準則「協調感」

是指校園建築與景觀設計應延續既有環境之特性並融入地方環境以達到整體環境的協 調性。準則「整體規劃」是指校園建築物與景觀規劃應配合地方特色以達到整體校園 環境的協調性。然而「校園環境之延續性」是指規劃與設計中應延續既有環境創造建 築物與自然景觀獨特的特色。

在「環境保護」的部分專家篩選出為達到校園環境的創造應避免建築物與景觀的 建設對基地環境造成破壞。於此次構面下篩選出 3 個評估準則,分別為「自然感」感 官美學、「使用生態建材」形態美學及「自然環境相融合」象徵美學,此項環境保護都 有篩選出美學三大類別可想而知校園與美學都很重視環境的保護。準則「自然感」強 調以最直接對建築物與自然環境所營造出的氛圍與舒適感。而準則「使用生態建材」

是指透過建築採取自然建材與工法減少對基地環境的負擔。準則「自然環境相融合」

是指校園規劃應結合地方歷史與人文並尊重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為考量。透過專家篩選 出最能彰顯出其直接意義之準則,唯有簡單的建築形式才能減少因建築物所造成的環 境破壞。

(二)、生態循環為確保當地生態體系的維持與保護,利用植栽的根系與微生物作用將 汙水淨化生態汙水系統。評估主構面下有「水循環」、「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園藝」

三個次構面,下列為三個次構面各別進行模糊數篩選之過程與結果,詳表 4-3。

表 4-3 主構面生態循環之模糊德爾菲法確切篩選表(續)

次構

可能影響因子 LA MA UA (LA,MA,U

A)

要性程 度(解模糊)

解模糊之算

數平均數 (t)

門檻值

C4-1 豐富感 1 5.90 9 (1 , 5.90 , 9) 5.30

5.82 5.86

C4-2 舒適感 3 6.70 9 (3 , 6.70 , 9) 6.23

C4-3 整體配置 4 7.48 9 (4 , 7.48 , 9) 6.83 C4-4 材質風格 1 5.51 9 (1 , 5.51 , 9) 5.17 C4-5 建築造型 1 5.48 9 (1 , 5.48 , 9) 5.16 C4-6 生態意象 2 6.32 9 (2 , 6.32 , 9) 5.77 C4-7 生態教學與示範 3 6.77 9 (3 , 6.77 , 9) 6.26

47

C5-1 豐富感 2 5.51 9 (2 , 5.51 , 9) 5.50

`5.84 C5-2 舒適感 2 5.77 9 (2 , 5.77 , 9) 5.59

C1-3 親切感 2 5.54 9 (2 , 5.54 , 9) 5.51 C4-4 生物種類之配置 3 6.45 9 (3 , 6.45 , 9) 6.15 C4-5 建築形式與造形 2 5.49 9 (2 , 5.49 , 9) 5.50 C4-6 基地整體綠化 2 6.42 9 (2 , 6.42 , 9) 5.81 C4-7 多樣性空間 3 7.31 9 (3 , 7.31 , 9) 6.44 C4-8 景觀空間 3 6.78 9 (3 , 6.78 , 9) 6.26

C6-1 自然感 3 7.10 9 (3 , 7.10 , 9) 6.37

5.79 C6-2 層次感 2 6.37 9 (2 , 6.37 , 9) 5.79

C6-3 園藝配置 1 6.49 9 (1 , 6.49 , 9) 5.50 C6-4 生態植栽 2 6.01 9 (2 , 6.01 , 9) 5.67 C6-5 景觀意象 3 6.54 9 (3 , 6.54 , 9) 6.18 C6-6 生態教育與示範 1 5.76 9 (1 , 5.76 , 9) 5.25

註:反白之因子為篩選後之評估準則 次構面下「水循環」就專家篩選出的準則,在永續與美學反應出對於利用水循環 系統設計蓄水等設備以確保基地環境可涵養水的功能。於此次構面下篩選出 3 個評估 準則,分別為「舒適感」感官美學、「整體配置」形態象徵及「生態教學與示範」象 徵美學。在準則「舒適感」是指透過水池的運用提供良好的景觀視覺效果與調節氣候 以提升校園環境的舒適度。而準則「整體配置」主要以校園規劃應考量建築環境與氣 候條件以達到水循環的平衡。準則「生態教學與示範」於校園整體特質與發展為概念 以提倡並示範生態循環之水循環。

「生物多變化」次構面的部分,以準則與永續和美學之間的關係顯現出維持及保 育當地既有生物,及整體植栽種類並營造及延續生態平衡的棲息環境。於此次構面下 篩選出 3 個評估準則,分別為「生物種類之配置」形態美學、「多樣性空間」及「景觀 空間」兩項為象徵美學,此構面沒有篩選出感官美學,可能是專家認為生物多變化大 多以視覺所注目的。準則「生物種類之配置」指透過校園景觀設計增加生物種類的保 護與生物棲維持對共生環境有特定作用等議題。「多樣性空間」是指建築物與植栽及生 物之間的串連關係表現著空間與景觀的互動以傳達共生環境的重要性。而「景觀空間」

在校園整體環境維持及保有既有的生物多樣性,以確保周遭環境生態體系的平衡。

在「生態園藝」的部分,專家篩選出與永續和美學相關部分,是指這方面需要多 加利用多層次的種植及物種方式且維持生態體系的平衡。於此次構面下篩選出 2 個評 估準則,分別為「自然感」感官美學與「景觀意象」象徵美學,此項只篩選出感官與

48

象徵兩項因子並沒有篩選出形態美學,可能是對於園藝本身屬於形式上的規劃所以專 家學者認為其他兩項較為重要。「自然感」是指校園植栽多使用原生物種可達到生態平 衡與營造多元且自然地校園環境。而準則「景觀意象」指結合原生物種和多層次植栽 於景觀規劃中,可提升校園整體生態保育之意象。

(三)、能源、資源管理利用自然光線與室內採用效率高的照明設備,盡量使用可回收 再利用之材料和雨水回收設備,減少浪費資源。評估主構面下有「節約能源」、「自然 能源利用」、「水資源管理再利用」和「資源再利用」四個次構面,下列為三個次構面 各別進行模糊數篩選之過程與結果,詳表 4-4。

表 4-4 主構面能源、資源管理之模糊德爾菲法確切篩選表(續)

次構

可能影響因子 LA MA UA (LA,MA,UA) 要性程

度(解模糊)

解模糊之算

數平均數 (t)

門檻值

C7-1 認同感 2 5.39 9 (2 , 5.39 , 9) 5.46

590

5.86 C7-2 舒適感 3 6.55 9 (3 , 6.55 , 9) 6.18

C7-3 建築節能配置 4 7.41 9 (4 , 7.41 , 9) 6.80 C7-4 控制系統 2 6.52 9 (2 , 6.52 , 9) 5.84 C7-5 節能形式 2 6.95 9 (2 , 6.95 , 9) 5.98 C7-6 校園意象 2 5.83 9 (2 , 5.83 , 9) 5.61 C7-7 整體特質 1 6.33 9 (1 , 6.33 , 9) 5.44

C8-1 親和感 2 5.79 9 (2 , 5.79 , 9) 5.60

5.77 C8-2 科技感 3 4.73 9 (3 , 4.73 , 9) 5.58

C8-3 整體造型 2 5.52 9 (2 , 5.52 , 9) 5.51 C8-4 設備配置 3 6.36 9 (3 , 6.36 , 9) 6.12 C8-5 資源管理與整

體發展 2 7.21 9 (2 , 7.21 , 9) 6.07

C8-6 友善校園意象 2 6.19 9 (2 , 6.19 , 9) 5.73

C9-1 參與感 2 5.70 9 (2 , 5.70 , 9) 5.57

5.81 C9-2 舒適感 2 5.89 9 (2 , 5.89 , 9) 5.63

C9-3 水資源系統配

3 7.47 9 (3 , 7.47 , 9) 6.49

C9-4 建築風格 2 5.38 9 (2 , 5.38 , 9) 5.46 C9-5 地方特色 2 5.46 9 (2 , 5.46 , 9) 5.49 C9-6 提倡與宣導 4 6.54 9 (4 , 6.54 , 9) 6.51 C9-7 地域性 1 6.60 9 (1 , 6.60, 9) 5.53

C10-1 豐富感 3 4.91 9 (3 , 4.91 , 9) 5.64

5.80 C10-2 舒適感 2 5.51 9 (2 , 5.51 , 9) 5.50

C10-3 懷舊感 3 4.91 9 (3 , 4.91 , 9) 5.64 C10-4 舊 建 築 再 利

1 6.58 9 (1 , 6.85 , 9) 5.53

C10-5 建材再利用 1 6.73 9 (1 , 6.73 , 9) 5.58 C10-6 耐 久 與 低 維

4 7.45 9 (4 , 7.45 , 9) 6.82

C10-7 延續性 3 6.20 9 (3 , 6.20 , 9) 6.07 C10-8 學 校 歷 史 文

2 6.03 9 (2 , 6.03 , 9) 5.68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1-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