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專書

王瑤:《中國現代文學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1 月。

王曉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第二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 年 11 月。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3 年 8 月。

王鍾陵主編:《文學史方法論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 月。

王鍾陵主編:《東漸之西潮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2 月。

朱德發:《主體思維與文學史觀》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年 6 月。

朱德發、賈振勇:《評判與建構:現代中國文學史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 年 4 月。

吉平平、黃曉靜:《中國文學史著版本概覽》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 年 6 月。

李明濱、陳東主編:《文學史重構與名著重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 12 月。

李劼:《歷史描述和闡釋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缺版權 頁)。

林繼中:《文學史新視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10 月。

昂利.拜爾編:《方法、批評及文學史——朗松文論選》徐繼曾譯。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院,1992 年 2 月。

唐弢:《唐弢文集‧文學詳論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 年 3 月。

許懷中:《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史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年 10 月。

章培垣、陳思和主編:《開端與終結——現代文學史分期論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3 月。

陳平原:《陳平原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 9 月。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年 6 月。

陳思和:《雞鳴風雨》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年 12 月。

陳思和:《陳思和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 9 月。

陳伯海:《中國文學史之宏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 12 月。

陳國球編:《中國文學史的省思》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4 年 12 月。

陳國球、王宏志、陳清僑編:《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出版公 司,1997 年 3 月。

陳國球:《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3 月。

陶東風:《文學史哲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5 月。

曾慶瑞:《中國現代文學史學科論》台北:智燕出版社,1990 年 9 月。

張碧波:《中國文學史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3 年 3 月。

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年 9 月。

黃修己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年 10 月。

黃修己:《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年 5 月。

瑙曼等著:《作品、文學史與讀者》范大燦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年 3 月。

楊匡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 年 5 月。

溫儒敏:《文學史的視野》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 2 月。

溫儒敏:《中國現當代文學科學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1 月。

溫儒敏:《文學課堂——溫儒敏文學史論集》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 月。

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中國文學史學史》(全三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錢理群等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7 月。

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漫說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4 年 8 月。

錢理群:《返觀與重構——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 月。

戴燕:《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 3 月。

魏崇新、王同坤:《觀念的演進——20 世紀中國文學史觀》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年 3 月。

魏崇新、王同坤:《20 世紀中國文學史觀》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年 5 月。

鍾憂民:《文學史方法論》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 年 2 月。

二、期刊論文

王東明、徐學清、梁永安:〈評四部中國當代文學史〉,《文學評論》1984 年第 6 期。

王光東:〈民間形式.民間立場.政治意識形態——抗戰以後文學中的民間形態〉,《文 藝研究》2002 年第 2 期。

支克堅:〈從新的思想高度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學評論》1983 年第 3 期。

李楊:〈當代文學史寫作:原則、方法與可能性——從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 教程》談起〉,《文學評論》2000 年第 3 期。

李楊:〈為什麼關注文學史——從《問題與方法》談當代「文學史轉向」〉,《南方文壇》

2003 年第 6 期。

李楊:〈文學分期中的知識譜系學問題——從「當代文學」的「說法」談起〉,《文學評 論》2003 年第 5 期。

李葆炎、王保生:〈認真求實,共同探索——中國近、現、當代文學史分期問題討論會 紀實〉,《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87 年第 1 期。

宋遂良:〈「重寫文學史」的重要收獲——讀兩部新版文學史〉,《南方文壇》2000 年第 1 期。

吳秀明、陳林俠:〈文學史體制的現代生成〉,《學術研究》2004 年第 2 期。

佴榮本:〈中國當代文學史理論三十年(1949-1979)述論〉,《江蘇社會科學》。

姚楠:〈淺論 20 世紀中國文學史學科建設〉,轉引自《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4 年 第 10 期。

姚曉雷:〈當代文學史寫作探索芻議——由當前四部文學史著不同的寫作模式談起〉,《文 學評論》2004 年第 2 期。

洪子誠:〈關於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國文學〉,《文學評論》1996 年第 2 期。

洪子誠:〈「當代文學」的概念〉,《文學評論》1998 年第 6 期。

洪子誠:〈近年的當代文學史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4 卷第 2 期。

胡炳光:〈新時期體例紛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著作〉,《三峽學刊》第 13 卷 1997 年第 3

期。

郜元寶:〈尚未完成的「現代」——也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復旦學報(社科版)》, 2001 年第 3 期。

黃修己:〈文學史和學術史研究的並行〉,《文學理論叢刊》2001 年第 2 期。

曹順慶:〈重談「重寫中國文學史」〉,《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 年第 1 期。

單寧:〈貴在有史識——評唐弢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學評論》1981 年第 4 期。

董乃斌:〈文學史無限論〉,《文學遺產》2003 年第 6 期。

詹勇:〈走向「一體化」的文學史生產——從「緒論」看 1950 年代四部文學史對新文學 的界定和梳理〉,《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綜合版)》,2004 年第 5 期。

趙國宏:〈《中國現代文學史》七大版本的比較和略解〉,《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6 年第 1 期。

趙衛東:〈「文學事件」:中國當代文學史敘述的另一種聚焦方式〉,《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04 年第 3 期。

趙曉莉:〈陳思和先生《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共名」出處考〉,《上海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4 年第 11 卷第 4 期。

蔣寅:〈世紀之交的文學史展望——95'香港「中國文學史再思」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評〉,

《中國社會科學》1996 年第 2 期。

鄭文暉:〈從中國史到人文精神——關於陳思和學術道路的隨想〉。(刊登資料待查)

樊駿:〈論文學史家王瑤——兼及他對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建設的貢獻〉。(刊登資料待查)

謝友祥:〈「民間」的現代品格——對陳思和「民間」話語的理解〉,《文藝理論研究》2000 年第 5 期。

錢理群:〈新的可能性——讀近年出版的幾本現代文學史的筆記〉。(刊登資料待查)

曠新年:〈尋找「當代文學」〉,《文學評論》2004 年第 6 期。

曠新年:〈中國現代文學史分期的政治與文學〉,《涪陵師範學院學報》2002 年第 6 期。

羅興萍:〈文學史分期與文學觀念的演變〉,《復旦學報(社科版)》,2002 年第 6 期。

譚解文:〈「潛在寫作」與當代文學史的客觀性〉,《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 年第 2 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