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2 植栽綠化因子操作性定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43)

本研究植栽綠化因子的選定,係依據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而訂定 之。擬定之因子包含植物多樣性、植物自然度、植物分層結構、綠覆 率、植群內緣比。以下針對各因子之定義及分級標準加以說明:

一、植物多樣性

植物多樣性係指棲地內植物種類所佔的比例。多樣性越高則植群 類型愈豐富、其訊息含量與不定性愈大,其指標值也越高。可依據夏 農歧異度指數(Shannon’s index of diversity)、辛普森歧異度指數 (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測得,其公式為:

λ =

∑ (

ni N

)

2 (式 7) λ 為辛普森歧異度指數,ni/N 為機率,表示在一樣區內同時選出 兩棵,其屬於同一種的機率是多少。其最大值是1,表示此樣區內只 有一種。如果優勢度集中於少數種時,λ 值愈高。

H'=

∑ ( (

ni N

) (

ln ni N

) )

(式 8) ni:某種個體數 N:所有種個體數

H'為夏農歧異度指數,此指數受種數及個體數影響,種數愈多,

種間的個體分佈愈平均,則值愈高。但相對的,較無法表現出稀有種。

二、綠覆率

綠覆率係指單位面積內植栽垂直投影面積所佔的百分比,是評價 環境質量的標準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C=a/A×100% (式 9) a:植栽垂直投影面積 A:樣區面積 (喬木、灌木和草地植物重疊的 地方,覆蓋面積只計算一層)

三、植物分層結構

植物分層結構反映群落對環境的適應、動態和機能。植群分層結 構愈複雜,區域內植物生長情況及生態結構愈穩定,因此目前生態綠 化非常重視複層植栽的植生方法。植物分層結構分級標準,如表3-1 所示。其計算方法為:將不同層植物面積之比值,轉化為等級(等距 尺度)的方式表示之。植物面積的計算方式參考表3-2、3-3。

表3-1 植物分層結構分級標準

等級 定義 等級 定義

1 比值介於 0~5% 9 比值介於 40~45%

2 比值介於 5~10% 10 比值介於 45~50%

3 比值介於 10~15% 11 比值介於 50~55%

4 比值介於 15~20% 12 比值介於 55~60%

5 比值介於 20~25% 13 比值介於 60~65%

6 比值介於 25~30% 14 比值介於 65~70%

7 比值介於 30~35% 15 比值介於 70~75%

8 比值介於 35~40% 16 比值大於 75%以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 各種植物塊體面積計算基準

植物塊體種類 計算基準

喬木層 採用植栽之胸高直徑(DBH)計算,參考表 4-5 灌木層 以實際面積計算

草地層 以被覆面積計算

資料來源:縣市法定空地綠化實施要點

3-3 喬木層綠覆面積計算表 資料來源:縣市法定空地綠化實施要點 樹 型 類 別 每株綠覆面積

(m2)

株距 (M)

栽植時胸高徑計算法

64 m2 6M (H)4m 以上(W)2m 以上 栽植時,胸高徑21-30cm 者同 36 m2 5M (H)3.6m-4m(W)1.5-2m

栽植時,胸高徑11-20cm 者同 開展型 喬 木

16 m2 4M (H)3.1-3.5m(W)1.2-1.5m 栽植時,胸高徑5-10cm 者同

36 m2 5M (H)4m 以上(W)2m 以上 栽植時,胸高徑21-30cm 者同 喬 木

16 m2 4M (H)3.6m-4m(W)1.5-2m 栽植時,胸高徑10-20cm 者同 直立型

棕櫚木 16 m2 4M 幹高3.5m 以上

栽植時,胸高徑10-30cm 者同 100 m2 8M (H)4m 以上(W)3m 以上

栽植時,胸高徑51cm 以上者同 開展型 特大樹

移 植

81 m2 7M (H)4m 以上(W)3m 以上 栽植時,胸高徑31-50cm 者同 64 m2 6M (H)6m 以上(W)3m 以上

栽植時,胸高徑51cm 以上者同 直立型 特大樹

移 植

49 m2 5M (H)6m 以上(W)2m 以上 栽植時,胸高徑31-50cm 者同 H:樹高度 W:樹冠寬度 胸高直徑:距地面一米高樹幹直徑

四、植群內緣比

植群內緣比主要探討植群林緣性。林緣性是一種生態性豐富的異 質交錯帶,亦即林緣性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的植物生態系統的邊緣帶,

有更活躍的能流和物流,具有豐富的物種和更高的生產力。測度林緣 性的應用公式,可使用邊緣效應指數(衡量形狀生態功能的指數)來測 度,此計算公式為:

S

=

A

/

P

(式 10) P:不同植物塊體之邊長 A:樣區面積

五、植物自然度

植物自然度主要探討人為干擾下,植物結構、組成之改變程度,

國內環保署所定分級標準如表 3-4。由於漁港植群以人工植栽為主,

因此上述分級標準並不適於本研究。

因此本研究依現地之植群組成型態另定分級標準如表 3-5,係從 人為復育的角度,探討其植物結構、組成的差異性。雖然本研究擬定 之分級標準與文獻定義不同,不過皆以植物社會學說的觀點,探討不 受人工干擾的歷時長度來訂定自然度的等級。喬木由於生命周期較 長,喬木的存在表示其已經過較長時的生態演替,較長的生態演替一 般應擁有較高的自然度,故等級的區分喬木以其胸高直徑(dbh)來判 斷。灌木與草地生命周期較短,易於達到其極盛相,故區分在比較低 的等級。自然度指數計算公式如下式(11)。

N=

( (

a1×n1

) (

+ a2 ×n2

) (

+ a3×n3

) )

/A (式 11) a:單塊體植物面積 n:單塊體植物自然度 A:樣區面積

3-4 植物自然度定義分級標準

等級 植物組成 土地利用現況

自然度5 天然林地 包括未經破壞之樹林,以及曾受破壞,然已演替成天然 狀態之森林;即植物景觀、植物社會之組成,結構均頗 穩定,如不受干擾其組成及結構在未來改變不大。

自然度4 原始草生地 在當地大氣條件下,應可發育為森林,但受立地因子如 土壤、水分、養分及重複干擾等因子之限制,使其演替 終止於草生地階段,長期維持草生地之形相。

自然度3 造林地 包含伐木跡地之造林地、草生地及火災跡地之造林地,

以及竹林地。其植被雖為人工種植,但其收穫期長,恒 定性較高,不似農耕地經常翻耕、改變作物種類。

自然度2 農耕地 植被為人工種植之農作物,包括果樹、稻田、雜糧、特 用作物等,以及暫時廢耕之草生地等,其地被可能隨時 更換。

自然度1 裸露地 由於天然因素造成之無植被區,如河川水域、礁岩、天 然崩塌所造成之裸地等。

自然度0 無植被區 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之無植被區,如都市、房舍、道路、

機場等。

資料來源:植物生態評估技術規範、2002

3-5 本研究植物自然度分級標準

等級 植物組成 定義

自然度5 天然林地,人為喬木 喬木Ø>16

自然度4 人為喬木 喬木8≦Ø≦16

自然度3 人為喬木,天然灌木,人為灌木 喬木8≦Ø,灌木 3 年生以上 自然度2 人為灌木,天然草地 灌木介於3-5 年生,自然草本 自然度1 人為灌木,人工草地 灌木3 年生以下,人為干擾草本

自然度0 無植被 裸露地

Ø:胸高徑 單位:㎝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