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However, the next time Rodney Dangerfield and his cohorts go back to school with camera in tow, I hope they watch Francois Truffaut’s Small Change, with its sensitive

did-and who would just as soon attend back-to-school

2 However, the next time Rodney Dangerfield and his cohorts go back to school with camera in tow, I hope they watch Francois Truffaut’s Small Change, with its sensitive

and perceptive portrayal of a teacher in a French village. (Chap18 pa10)

要是整人綜藝節目主持人羅尼•丹傑飛再 帶著他那一票徒子徒孫闖進學校,拿起攝 影機隨意亂拍,我會要這些人去看看法國 大導演楚浮的《零用錢》,要他們好好體會 這部影片刻畫角色的用心與細膩。

要是羅尼•丹傑飛和他那一票徒子徒孫 準備再拍攝「學生皇帝」(港譯,Back to School)的續集,我希望他們去看看法 國大導演楚浮的《零用錢》,好好體會這 部影片刻畫角色的用心與細膩。(定稿)

例 1 原文為作者眼見基礎教育不受重視的現象感到憂心,因而提出問題希望 喚起大眾省思。筆者原先未注意到 ”Dangerfield” 是專有名詞,一方面依據上下文 加以衍繹,一方面也受到原文字型的影響,解釋為「嚴重的問題」。後來校改時發 現此一嚴重錯誤,以 Google 查詢得知 Rodney Dangerfield 為知名綜藝節目主持人

41,素以言談舉止詼諧搞笑著稱,然仍不瞭解作者提出的問題與此人有何關係。筆 者後來請教美籍友人,得知其口頭禪為:”Do I get respect?”,才知原文此處之深層 含意。此外,原文十九章亦出現相似的寫作方式:

Then, getting into the Mr. Rogers’ Neighborhood mode, I added, “But that’s good.

(ch.19 pa8)

接著我語氣稍作改變,猶如慈愛的長輩諄諄勉勵後生晚輩:「然而這是好現象,這 樣一來,我們每個人都變得很特別!」

“Mr. Rogers’ Neighborhood” 為知名兒童節目,設有專屬網站42,主持人即 Mr.

Rogers。筆者考慮台灣讀者並不瞭解節目性質與主持人形象,再者,放眼台灣綜藝 節目主持人,與 Rodney Dangerfield 同樣以搞笑為能事的主持人甚多,與 Mr. Rogers 形象相近的演藝人員,也有同樣具有鄰家長輩,和藹可親、諄諄教誨的「孫叔叔」,

然而筆者的對兩人的瞭解未必周全,兩者形象或許近似,但未必全然相同,此外

41 http://shopping.yahoo.com/shop?d=d&id=1800030884

42 http://pbskids.org/rogers/

台灣才有的人事物卻在美國時空背景下出現,兩者並置相當突兀,故此處亦採取 解釋策略,淡化原文象徵意義。

例 2 取自原文十八章,探討主題為電影中老師的形象,作者有感於一般電影 往往以偏概全,扭曲現實的描繪教師形象,他反對以醜化老師形象作為賣點的手 法,但也不贊同過分吹噓老師能力的方式,而主張應持平而論,忠實反映現實的 教師形象。筆者最初僅知 Rodney Dangerfield 為整人綜藝節目主持人,遂據此翻 譯。然而全章皆在探討電影,為何此處會出現不相干的綜藝節目,再者後半段隨 即提出另一部電影作為對比,前後句缺乏合理關係,置於整章的語境中也相當突 兀,由此也再度印證,譯文的語意邏輯謬誤反映理解過程產生問題。筆者從更宏 觀的語境(前後段、整章主旨)發現提供定奪語義的參証線索,因而再度深入查 詢,終於發現 Rodney Dangerfield 曾於一九八六年主演電影 ”Back to school”43, 內容就如作者先前列舉多部電影,情節誇大搞笑,扭曲現實。作者將該片名稱巧 妙嵌入語句當中,暗喻若還要拍攝與教師、學校相關的電影,應該取法大導演楚 浮的電影,用心刻化真實的教師形象。瞭解原文語意之後,卻又遭遇表達的問題。

筆者對於影片名稱的翻譯,係以台灣上映的片名為準,如該片未在台灣上映,但 曾於香港上映,則以香港片名為準,但會註明「港譯」。然而台灣發行的光碟將此 片譯為「大兒子,小爸爸」44,香港則譯為「學生皇帝」45。電影片名的中譯往往 與原名差距甚遠,此處又牽涉到台港地區對影片名稱翻譯的不同策略,筆者考量 港譯片名與原文關係較為明顯,讀者較容易「望文生義」,最後乃取港譯捨台譯。

不過此種處理方式也可能可能會讓讀者誤解,以為該片未在台灣上映或發行,似 乎有必要加上註解說明。

43 http://www.blockbuster.com/bb/movie/details/0,7286,VID-V+++++3666,00.html

44 http://www.lib.ncu.edu.tw/auvi/newhome/db/27/27-9.htm

45 http://www.dianying.com/b5/topics/chart/B.shtml

六、小結

語言文字具有多重意義,尤其涉及深層的社會文化心理層面,往往是譯者最 難掌握的部分。筆者檢討自己的譯作發現,縱使經過數度校改,查閱資料、向師 長友人請益,然而在詮釋原文語義方面,仍難免疏漏之處。歸結原因,一是未能 意識到某些詞彙具有特殊涵義,而未深入查考,此乃筆者文化意識不足所致。二 是意識到原文的文化訊息而進行查證,卻因筆者查詢不得要領,以致所得資料的 信度、深度、廣度不夠,或與原文文本採取的重點不同,以致未能獲得充分資料 論據,準確定奪語意。

譯者身處兩種語言文化之間,若未能覺察分辨詞彙所指涉的事件與其內涵,

往往投射自身經驗,用以解釋原文訊息。若原文譯文指涉事物相同,意義範圍也 一致,這種衍繹的詮釋方式仍能達到譯文與原文的對等。然而語言文化的差異可 大可小,醒目顯著的差異,除非缺乏相關知識或未加以查證考據,譯者多半會注 意且加以考慮,至於較深層細微的出入,譯者往往傾向憑藉既有認知結構取得「近 似值」,而忽略某些重要線索或高估自己的理解能力,以致原文在轉換後失去某些 訊息或內涵,嚴重者甚至全面扭曲原意。然而這幾類原文譯文失衡的情形其實是 可以避免的,不論是從原文中尋求蛛絲馬跡,或是向外搜尋相關資源,皆有助於 增長譯者的文化經驗與對文化訊息的敏銳知覺。瞭解越深入精確,越能有效減少 漏譯誤譯的情形。

掌握原文意義之後,譯者還需面臨表達型式的取捨。究竟要將原文文化中的 陌生概念轉換為譯文文化的概念形式,便於譯文讀者閱讀理解?還是保留原有的 概念,以解釋、注釋的方式,增進譯文讀者對原文概念的瞭解?長久以來,歸化 異化一直是文化翻譯領域中爭論不休的課題。歸化譯文的做法,有助於增進譯文 讀者的接受程度,但亦可能流於種族自我中心的偏頗解釋,如:Venuti 所謂 的”ethnocentric violence”(馬耀民,2001)。異化的做法保留原文的概念或形式,

雖有助於引進新思維、語言形式,拓展讀者視野見聞,然而譯文讀者能否接受,

也是必須審慎考慮的問題。

李文肇(2001)在〈文字翻譯與文化翻譯〉一文中主張,兩種翻譯策略各有 其用途,如何取捨應視使用者用途而定,譯者可先思考自己翻譯的原則,究竟是 要將閱讀阻力降到最低,盡情享受故事內容,還是要從中得到新知識,藉由閱讀 更深入瞭解外國文化習俗。筆者在翻譯本書之初,雖然並未預設歸化或異化的翻 譯策略,然而對筆者而言,每一次的翻譯都是一種學習,透過詮釋表達的歷程,

瞭解新知識,獲得新經驗,增長見聞,磨練能力,因此在面對文化差異時,也希 望能盡可能瞭解其內涵,並充分反映在譯文當中。此外,作者於引言即表明其寫 作的目的在於與讀者分享經驗,加上原文文本的特殊時空背景,筆者較傾向保留 原文概念意義,至於表達的型式,在不影響語意的前提之下則可彈性選擇,行文 中加以闡述解釋或附加註解,皆是可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