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是誰?誰是我?性別在族群中的掙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是誰?誰是我?性別在族群中的掙扎"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性別停看聽

13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40 ﹁ 生 意 囝 仔 ﹂ 的 居 家 空 間 我 是 誰 ? 誰 是 我 ? 性 別 在 族 群 中 的 掙 扎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40|

13

性別停看聽

參考書目: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的迷思。台北:巨流。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

Churchman, A. & Altman, I. (1994). Women and the environment: A Perspective on research, design, and policy. In I. Altman & A. Churchman (Eds.). Women and the environment (pp. 1-15). New York : Plenum Press.

註一:生意囝仔:閩南語,意指成長於經營小生意家庭的孩子。 註二:多功能等候區:我一直在思考,究竟家中的「多功能等候區」與「客廳」在概念 上是一樣的嗎?最後,我還是決定不稱呼它為「客廳」,理由如下:第一,倘若 多功能等候區有客人在,不論她/他是熟客或是素未謀面的客人,只有父母或祖 母在場時才會開始泡茶聊天;第二,若是大人們都在忙,只有幾個孩子在看電視 的話,那麼「多功能等候區」就等同如診所、候車室這些等候服務的場合,眾人 只是看看報紙、電視。也就是說,這個空間在不同的情境下產生了不同的功能, 而這群人聚集於此終究是以等候某些服務為目的,故此稱之。 註三:一樓店面:「機車維修區」及「理髮廳」分別是由父親及母親執掌;「多功能等 待區」匯集的人士則比較複雜,有收看電視的自家人、等著機車修好、等著待會 兒理髮、要接洽機車材料生意的人,還有上門泡茶閒嗑牙的老主顧……;「阿媽 房」則由阿媽與妹妹共同使用。 註四:二樓居家:祖父母總共生養了五個孩子,除了早早嫁人的大姑姑之外,其餘四個 孩子在二樓居家均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不過要到新年期間,大伯父及小叔叔 才會帶著妻兒返鄉盤桓數日,平常則是閒置不用。在小姑姑出嫁後,我便「順理 成章」地接收了她的房間。 註五:十九號房:這是一篇由Doris Lessing所撰寫的小說,收錄在《一封未投郵的情 書》裡。小說中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做為一個女人、妻子、母親的蘇珊,待在 自己的家中,時時刻刻將自己開放給丈夫、小孩;同時,自己的內心卻愈趨空 洞。最終,眼見天地之大,蘇珊卻陷入無所遁逃之處境。

念的是性別,但在英國兩年多來,我感受到的是族群認同在英國社 會的掙扎,性別相較之下略顯失色。慢慢的,我可以體會為何在原 住民女性座談時,她們會疾呼「先解決原住民相對弱勢的問題,再來談性 別」;我也慢慢理解為何「外籍新娘」在意的是「外籍」,更甚於「新 娘」、「老娘」等稱謂上的討論。 三月初國際婦女節那一週,也是劍橋大學性別研究中心成立十週年慶 祝活動,他們邀請許多各領域的翹楚,針對許多基本理論問題進行討論。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Afshar所講的英國伊斯蘭女性在族群與性別認 同間的奮力掙扎,我很感動,因為她也部份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一 頭亮麗黑髮,看過去,一個十足自信的英國伊斯蘭女性;她的演講鏗鏘有 力,相對於兩天前大牌教授Judith Butler在劍橋的亮麗「演出」與口若懸 河,演講廳塞爆六百多人的場景,Haleh Afshar 有更多的踏實。她是英國約 克大學的教授,也是布萊爾政府的性別顧問。 「當妳必須先說明『妳不是誰』,才能說『妳是誰』時,那是什麼 樣的處境?」那是她的開場白。在九一一之後,英國社會普遍瀰漫著一股 「恐伊斯蘭症」(Islamaphobia),不但一些國會議員要求學校的伊斯蘭 女老師拿下面紗,希望可以看到她們的臉與表情,主流媒體論述也幾乎一 面倒。面紗是另一個複雜的問題。Afshar想說的是這一群在英國出生的伊

我是誰?誰是我?

性別在族群中的掙扎

◎李淑菁(劍橋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2)

性別停看聽

13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40 我 是 誰 ? 誰 是 我 ? 性 別 在 族 群 中 的 掙 扎 我 是 誰 ? 誰 是 我 ? 性 別 在 族 群 中 的 掙 扎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40|

139

性別停看聽

斯蘭女性是英國人、伊斯蘭人,也可能是媽媽、學生的身份,到了工作場 合她則是個教授,又有些人是老師、店員等,每天在身份轉換間,產生流 動性的認同(fluid identity)。但為什麼我們會比較傾向說自己是某一個身 份,而非另一種呢? 對我自己而言,在英國,為何「我是台灣人」(相對於來自中國或 亞洲的同學)或「東方人」(相對於西方同學)的認同,不自覺的升高, 高到一個自己必須要開始反思的地步?最近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再去看族 群了,但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一個中國及四個英格蘭室友的舉手 投足、一言一行、溝通及互動,我逃不掉!反而在某些衝突的時候更加鮮 明。一樣的,當「恐伊斯蘭症」愈來愈明顯時,更多的年輕英國伊斯蘭女 性開始定義自己、認同自己是「伊斯蘭」,藉著擷取這樣的認同讓自己得 著力量。這研究是Afshar針對在英國出生的伊斯蘭女性進行焦點團體、多 次訪談,也讓這些女性書寫作為一種研究方法。 這一場的與談人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的一位女性學者Elaheh Rostami Povey。一位白人女性,多年來往來於伊朗與阿富汗研究伊斯蘭婦 女,也有一樣的發現。她說:當面對攻擊的時候,伊斯蘭婦女會為她們的 伊斯蘭認同(Islamic identity)而奮鬥,而非女性認同。為了鞏固伊斯蘭認 同,在外頭困難愈大的時候,她們寧願放棄婦女權益的考量,其間問題產 生了。加深的族群認同在「生死存亡之際」,進一步強化鞏固了伊斯蘭社 會的性別關係,以犧牲「小我」(性別)來完成「大我」(族群)。 Elaheh在回答聽眾問題的時候,她的「自省」與對白人性別學者的 「呼籲」,讓我當場有股衝動想站起來鼓掌叫好,當然現場幾乎98%的白 人聽眾反應反而是「漠然」。我只希望我的指導教授能「聽進去」,就算 一部份也好(這個重要的性別研討會,我的指導教授當然不會錯過),我 想一個「白人性別學者」的呼籲比我講的有力太多。她說:西方女性主義 是有問題的,她們自以為西方比較進步、文明、優異,她們以為她們的社 會是平等的,而東方女人就是被壓迫、就是父權宰制。事實上,西方的 女性主義都只停留在學術理論層次,實際上不見得做多少!媒體上、生活 上,西方社會對身材、美貌的強調從來沒有消失。相較之下,東方許多國 家不但能夠、也願意自我批判,然後利用西方女性主義的理論「做」出她 們自己的東西。最後她反問在場人士一個問題:西方的女性主義者該如何 去做?(How do western feminists do their job?)

當時我在想,沒錯!台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還有長路要走, 但也不必妄自菲薄。當我聽到我的指導教授,一位英國有名的性別教育學 者,在陳述英國如何如何的時候,一副英國性別教育是世界標竿似的,我 沒有反駁,只是在提到北歐的情況,她說「瑞典還是有很多性暴力!」我 的指導教授理論做的很好,但她的種族/族群優越感早把性別的部份淹沒 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妳/你說我的哪部份認同會更強烈呢?不過比較 幸運的是,我的「族群認同」不必以「性別認同」作為犧牲。 當國內開始注意到新移民、原住民女性「問題」的時候,「認同」的 討論不但不能被忽略,還應該是在所有研究之前首先要處理的部份,否則 相關的討論只是「漫步在雲端」,飛得很高很遠,也很夢幻,但很可能迷 失了要點及方向。而西方性別理論也不能全盤接受,否則我們可能陷入跟 她/他們一樣的泥淖之中,這也算是我在性別與族群認同掙扎中的心得。 若算是收穫的話,這可說是兩年多來血淚交織的收穫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就是 帶領國家度過南北戰爭難關的總統,你

語文運用 留意錯別字 辨識近義詞及詞語 的感情色彩 認識成語

生源主要來自屋邨,家庭 社經地位不高,但絕大部 分學生品德純良,喜愛學 習,家長願意與學校携手

鼓勵家長一同參與,每天與孩子互相分 享感恩和快樂的事,建立正面積極的生

KU 群至常奪透遊 性家希、過戲 的庭望甚學規 發以別至習則 展外人攻 -o 依擊漸 一由從性漸 這於他的變 時他們行成 期們的為使 的仍主出與 兒處意現別 童於行。人

首先,在套裝程式軟體 Matlab 中執行 k-means 分群法,將前置樣本中的 學測成績分成三群或四群。特別注意的是,在執行 k-means

這是針對特定人的特定事相來說,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怎麼知道 誰是阿羅漢?在《雜阿含經》第 1148 經(大正 2,頁 305 下-頁 306

 不過以上所提的內容幾乎都會被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取 代,因此我們覺得這些功能能夠運用在一個沒有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