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補救教學之問題與建議/ 1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補救教學之問題與建議/ 12"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補救教學之問題與建議

王金國 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一、前言

補救教學(remedial instruction) 指的是協助低成就學生在核心學科中 達成基本能力的活動。協助低成就學 生提升基本學力,是值得肯定的,然 而,在政府投注大筆經費與大力推展 後,卻未見明顯的成效。此一議題, 值得關注與探討。 為協助弱勢與學業表現落後的學 生,教育部自民國 95 年開始推動「攜 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之後,為配 合十二年國教之推動,於 101 年 11 月 30 日推出「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 教學實施方案」,藉以扶助學習低成就 學生提高學力,確保教育品質,落實 教育機會均等理想,實現社會公平正 義(教育部,2016)。基本上,政府重 視弱勢與學業表現落後的學生是值得 肯定的,只不過,從推「攜手計畫- 課後扶助方案」到「補救教學實施方 案」,相關的活動已推行多年,學生的 學習成效卻仍不明顯。以國中會考為 例,自民國 103 年十二年國教第一屆 會考開始,至 105 年會考結束共三屆, 學生在英語、數學兩科「C(待加強)」 的比例均超過三分之一,補救教學效 果似乎不明顯(聯合報,2016a)。 何 以 政 府 投 入 大 筆 經 費 與 資 源 後,卻仍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是哪個 環節出問題呢?本文擬藉由文獻探討 及筆者的觀察,提出我對補救教學之 主張。

二、我國中小學補救教學概述

我 國 為 了 落 實 教 育 機 會 均 等 理 想,弭平學生學習落差,自 95 年度起 開始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 案,另一方面,對於原住民比率偏高 及離導地區等弱勢之國中小學生,則 以「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對 原班級學生進行免費的補救教學。102 年度起,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 推動,前述兩項計畫整合至《教育部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補救教學 作業要點》(教育部,2014),此要點 乃是目前各校推行補救教學之依據。 (一) 補救教學對象與學科 依據現行之作業要點,補救教學 的對象是各直轄市、縣(市)公立國 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含國立學校及代 用國中),其中,又包括一般扶助學校 及特定扶助學校。補救的學科為國語 文、數學或英語任一科目有不合格的 情形者(教育部,2016) (二) 補救教學的師資與培訓 擔任補救教學者,需參加補救教 學之研習。其中,具有高級中等以下 學校合格教師證書者,應接受 8 小時 的補救教學師資研習;未具備合格教 師證者,則應接受 18 的補救教學師資 研習。

(2)

(三) 補救教學的篩選與測驗 為了更精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表 現與進步情形,現行之補救教學很重 視篩選與測驗。每學年第二學期的期 末,各校依規定會安排「篩選測驗」, 第一學期期末,則為接受補救教學的 學生進行「成長測驗」。測驗之科目包 括 國 語文 、數 學及 英 語( 含聽 力 測 驗)。其中,篩選測驗不合格或經學校 學習輔導小組會議認定應接受補救教 學之學生,學校應於測驗結束 30 日 內,將個案學生列入學生管理系統中。 (四) 補救教學之編班 補救教學以抽離原班並依學生篩 選測驗不合格科目之實際學力程度進 行編班,每班以 10 人為原則,最多不 得超過 12 人,最少不得低於 6 人。教 學人員若是大學生,則每人以輔導 3-6 人為原則。另外,有成班困難或特殊 情況者,得經直轄市、縣市政府同意, 依實際情形編班。 (五) 補救教學的經費 教育部為了推行補救教學編列不 少經費。以 103 學年度為例,教育部編 列新台幣 15 億元(中國時報,2013)。 (六) 補救教學將列為統合視導的第一項 2016 年八月,教育部林騰蛟次長 表示會持續督導各縣市的補救教學, 並將此列為統合視導第一項(教育廣 播電台,2016)。

三、「補救教學」的問題與建議

有關「補救教學」主題,國內外 已有相當多文獻或研究進行探討。研 究顯示,提供「高品質」的補救教學, 可以有 效地解決弱 勢 者學習 的困難 (許添明,2010)。 針對我國推行補救教學一事,已 有許多學者曾分析問題或提出建議。 筆者歸納相關意見如下: (一) 補救教學的問題 1. 師資方面的問題:教師擔任補教教 學意願不高或補救教學專業知能 不足。教師是推動補救教學的第一 線人員,師資是影響補救教學的關 鍵因素。然而,補救教學是相當專 業且有難度的(曾世杰、陳淑麗, 2010 )。 無 論 是 現 職 教 師 或 大 專 生,就算接受補救教學 8 小時或 18 小時的研習,也不見得能勝任補救 教學一職。 2. 學生方面的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 角,也是影響補救教學成效的關鍵 因素。當學生長期弱勢,易造成學 習動機低落,也常衍生行為偏差問 題(教育部,2014)。很多學生學 業表現低落,不是認知發展的問題 ( 能 力 不 足 ), 而 是學 習 動 機 不 高。 3. 教材方面的問題:我國除了教育部 以外,民間機構亦有從事補救教學 的團體(如博幼文教基金會、永齡 文教基金會)。就公部門來說,目 前 尚 未 有 系 統 化 的 補 救 教 學 教 材。羅寶鳳(2015)指出:補救教 學原教材原教法,效果有限。政大 教育系秦夢群教授亦指出,補救教

(3)

學須用不同教材、教法。我國補救 教學使用同樣的教材及教法、又枯 燥,學生不論上幾次,還是不會(聯 合報,2016a)。 4. 上課時間與補救教學人數方面的 問題:各校推行補救教學常安排在 課後,參與補救教學的師生均已上 了一天課,課後額外進行補救教 學,影響參與者的動機與效果(羅 寶鳳,2015)。另外,雖然補救教 學的班級規定低於一般正常班級 的人數。然而,每個學生的狀況都 不一樣,6-12 人一班,對實際教學 的老師說,仍會覺得人數太多(王 文君,2014)。 5. 補救教學活動規劃的問題:學生課 後進到補救教學班級,因為自己還 有原班級的作業,以致於補救教學 時間變成是撰寫回家功課,並未根 據學生的起點行為做補救。鄭筱 燕、潘欣蓉(2014)提及,補救教 學不是另一個課後照顧服務,個別 化的計畫及教學是必要的。不過, 理想與現實似乎仍不一。 6. 學生家庭無法配合:學生的家庭條 件亦會影響補救教學的成效。有些 父母疏於管教孩子、無法投注太多 時間陪伴,或是不願意讓孩子參加 補救教學,均會影響補救教學的成 效。另外,學生在校接受了補救教 學,回家若沒有合宜的學習環境, 補救教學的成效亦可能不明顯。 (二) 對「補救教學」的建議 教育部要推動補救教學,涉及的 層面相當多。有些學者從鉅觀的角度 提出建議,有些則從微觀的角度出發。 1. 鉅 觀 的 建 議 : 吳 清 山 、 林 天 祐 (2003)曾提及:推行補救教學有 許多重要課題,包括:研發適切的 學業成就評量診斷工具、發展課程 設計和教材教法、規劃師資培育、 運用資訊科技、善用社會資源、鼓 勵 志 工 參 與 等 。 另 外 , 許 添 明 (2010)認為協助弱勢者學習的計 畫,不能只有補救教學或課後輔 導,還應與另外四項方案共同推 動。包括:(1)發展學生學習成就 指標,以監測弱勢學生學習不利程 度。(2)充足的教育經費,並將經 費下放到弱勢學生集中的學校。 ( 3 ) 實 施 偏 遠 地 區學 校 績 效 獎 金。(4)整合學校、家庭、社區及 社福機構,提供更週延的協助。 2. 微觀的建議:在微觀或實務面,學 者也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 (1) 重視學生動機,創造學生成 功的經驗。影響學業表現的原因很 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 習動機、自我概念、先備知識、認 知發展…等都會影響學習。提升學 生學習成就,宜從學生的動機與信 心著手,藉由創造學生成功的經 驗,來強化其動機與信心(王文 君,2014;王金國,2014;趙曉美, 2015)。 (2) 營 造 良 好 的 學 習 環 境 : 續 上,參與補救教學的孩子大多來自 弱勢家庭,營造出一個溫暖、支持 的學習環境是重要的(鄭筱燕、潘 欣蓉,2014)。讓學生可以在一個 被關心、被肯定、被支持的環境下 學習,進而強化其自我概念。 (3) 補 救 教 學 必 須 回 到 教 學 專 業。補救教學不能用「補救弱勢」 的心態來面對,它是一項教學專

(4)

業。補救教學必須經過學習診斷, 要 先 瞭 解 學 生 學 習 困 難 的 原 因 後,再採取適當的教學活動,以提 升其學習成效(羅寶鳳,2015)。 (4) 師資培訓與支持:擔任補救 教學的教學者應充實補救教學之 專業知能,另外,在從事補救教學 時,難免會遇到困難,也要給教學 者一定的資源與支持系統。 (5) 課程與教材:補救教學應該 要另外發展適性的教材(含數位教 材),儘量符合學習表現不佳者所 需。 (6) 運用有效教學原則,重視個 別差異的需求:不管是原班級的教 學,或是補救教學,教師在進行教 學時,宜運用有效教學原則,落實 差異化教學(張新仁,2001;趙曉 美,2015)。藉由不同的材料、方 式,以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7) 在課中即時補救:教師可強 化課前的補救,在每一個新單元或 新主題教學前,宜補足學生的先備 知識(趙曉美,2015)。 (8) 善用多元評量:教學前,運 用診斷性評量,了解學生的起點行 為;在教學中藉由形成性評量了解 學生的學習情形並即時調整教學 (趙曉美,2015)。教學後,也可 藉由成長測驗,了解學生的進退步 情形。 (9) 降低補救教學班級學生數: 補救教學的班級人數雖然已較一 般班級來得少,但因為學生間個別 差異大,進行補救教學時,學生數 宜再降低(王文君,2014)。 (10) 教訓輔合一:學生學習表現 不佳,常可能併有其他面向的問 題。張新仁(2001)曾建議補救教 學可輔以德育修練作為有效的介 入過程,即在學業學習外,行為、 情緒等均要關照。

四、筆者對「補救教學」主張

從現有文獻中,可發現已有很多 學者提 出相關的建 議 。許多 相同意 見,筆者不再重述。以下擬說明筆者 的主張: (一) 補救教學宜重品質。補救教學的品質 影響了其成效,推行補救教學不能只 看輔導的人次或人數,更應關注補救 教學的品質。 (二) 補救教學不是簡單的事。補救教學是 專業且具難度的工作,從事補救教學 者,需具備補救教學的熱情、概念與 方法。在進行補救教學時,診斷、教 學、評估……等,都需要一定的專業 知能。 (三) 提高既有課程之教學品質,預防勝於 治療。儘可能在原有課程中就把學生 教會或立即補救,讓學生在課內學 會。讓學生學會,除可增加其信心外, 亦可避免因抽離形成的標籤作用。 (四) 補救教學不可只關注認知與學業表 現,宜同時關注學生動機與自信心等 情意面向。 (五) 發展(或善用)補救教學之自學或輔 助教學平台(如:均一教育平台),發 揮個別化學習。

(5)

(六) 補救教學的推展宜結合家長及社會 資源,配合親職教育與家庭教育, 以提升教學效果。 (七) 推行補救教學,除理論性的策略與 建議外,宜發展細緻的作法或案 例,讓參與補救教學的師資,能習 得具體的方法與成功的經驗。

五、結語

帶好每一個孩子,讓學生具備一 定的基本學力是各界的共識與期許, 教育部投注資源積極推展「補救教學」 即希望達成此目標。然而,補救教學 推動至今成效並不明顯。對此,已有 許多文獻提出原因與建議。本文先簡 短概述我國當前補教教學的措施,再 藉由文獻探討歸納出補救教學的問題 與建議,最後,再提出筆者對補救教 學的主張,希望能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參考文獻  中國時報(2013)。《生活報你知》 補 救 教 學 經 費 增 為 15 億 元 。 2013/08/08 05a生活新聞。  王文君(2014)。補救教學現場的 省思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 (8),83-87。  王金國(2014)。提昇學習成效, 從培養動機與建立自信著手。臺灣教 育評論月刊,3(9),46-47。  王韻齡(2015)。補救教學無效的 4 個 原 因 。 下 載 自 翻 轉 教 育 :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informa tion-detail?id=1581  教育部(2014)。國民小學及國民 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中華民國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教 國 署 國 字 第 1030004427號函。  教育部(2016)。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補助辦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 修正規定。中華民國105年3月28日臺 教國署國字第10500263188號令修正 發布。  許添明(2010)。弱勢者學習協助 計畫:不應只有補救教學。教育研究 月刊,199,32-42。  曾世杰、陳淑麗(2010)。補救補 救教學:提升基礎學力的迷思與證據 本位的努力。教育研究月刊,199, 43-52。  趙曉美(2015)。補救教學 vs. 有 效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4), 21-25。  劉欣宜(2013)。學習者中心的學 習診斷與補救教學。教育人力與專業 發展,30(1),37-40。  鄭筱燕、潘欣蓉(2014)。實施補 救教學方案之困境與因應策略。臺灣 教育評論月刊,3(6),37-39。

(6)

 聯合報(2016a)。國中會考成績 公布 英數3成C 補救教學該檢討。 2016/06/04 A06版。  聯合報(2016b)。連江減C有成 教育力衝上第三 連江縣從小一開始 做學力監測、落實補救教學 「把每 個孩子當VIP」。2016/08/29 A05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2.本校學生須通過各學系規定之外語能力 畢業標準方得畢業;如未通過者,可依補救 措施,提升其能力以符標準。相關規定請詳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中華基督教會基順學校 方子聰老師 匡智屯門晨崗學校 陳璧君老師 救世軍石湖學校 黃俊珊老師 路德會救主學校 黃慧貞老師. 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A.婚喪喜慶補助 B.住院慰問 C.年度健康體檢 D.員工及子女獎助學金 E.社團補助 F.急難救助 G員工年度旅

4.1.2 從一九九七年起,某些課題曾在一些學校進行試教(有關試教 課題/教學策略見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