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探小報新聞讀者的公民參與程度——以《蘋果日報》讀者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初探小報新聞讀者的公民參與程度——以《蘋果日報》讀者為例"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1卷第1期 2014年11月 全球传媒学刊 Global Media Journal Vol.1,No.1:105-118 November 2014

传播效果

初探小报新闻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

———以《苹果日报》读者为例

Th

e 

De

 

 

e 

Tab

d 

Re

ad

C

Engag

eme

t:A 

Ca

 

udy 

on

 

Re

ad

 

 

Appl

e 

Da

yi

n 

Ta

iwan

吕嘉薰1 1 吕嘉薰: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现任天下杂志群康健杂志记者 。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厘清中国台湾小报新闻读者的阅报倾向, 以《苹果日报》的 读 者 为 例,探 究 阅 报 内 容 偏 向 (软 性/硬 性)对 其 涉 入 公共事务、政治知识 高 低 的 影 响,同 时 比 较 了 偏 好 阅 读 软 性 新 闻 的 读 者和偏好硬性新闻的读者,在公民参与程度、政治知识表现上的差异。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显示:阅报内容偏向软性新闻的读 者,其公民参与程度 不 一 定 就 低,亦 不 一 定 较 缺 乏 政 治 知 识。软 性 新 闻的偏向程度,跟是 否 常 投 入 公 共 事 务、了 解 政 治 事 实 没 关 系。反 观 偏向硬性新闻读者,其偏向程度越高,公民参与程度越高,但不能说越 常看硬性新闻,越清楚政治信息,两者间没有关联。此外,我们无法假 设阅报内容偏向软性新闻的读者对娱乐版之外的新闻内容没有兴趣。 最后,研究加测了阅 报 时 间 长 短 与 公 民 参 与 程 度 的 关 系,发 现 阅 报 时 间越长,公民参与程度的确越高。 关键词 《苹果日报》,公民参与,小报化 Abstract  The news has softened in Taiwan as well as in many countries. Many scholars start to worry about the impact of “abon” on the rs’ bha o pub prmane, especially when Apple Daily came to Taiwan and became popular and influential.So,this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tabloid readers’news preference (hard/soft new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s preference,civil engagement and political knowledge.Using data from a random web survey,the results show that people’s reading preference on soft news is not related to both civil engagement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2)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11月 While preference on hard news has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civil engagement,it is not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knowledge.And we can’t suppose people are only interested in entertainment-related information when they show higher preference on soft news.Besides,there’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spent on reading news and civil engagement. Key Words Apple Daily,civil engagement,tabloid,soft/hard news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缘起

  中国香港《苹果日报》2003 年 进 驻 台 湾 地 区,彩色大 标题的排版方式、软 性 新闻为主的取材角度、图像导向的呈现手法颠覆了台湾地区传统报业(如《自由 时报》、《联合报》)的习惯,犀利、辛辣的新闻内容,在台掀起一阵“狗仔风”,使本 地的媒体也开始“水果化”(彭芸,2008)。据 研 究 指 出,《自 由 时 报》、《联 合 报》等 政治新闻内文篇幅没有显 著 的 减 少 迹 象,但 版 面 搭 配 照 片 的 比 例 逐 渐 提 高,整 体来说,视觉导向的小 报 化 新 闻 特 色 日 益 明 显 (尹 俊 杰,2008)。 苏 钥 机 (1997) 指出,《苹果日报》是“完全市场导向新闻学”,以消费者的考虑出发,为求销量而 置新闻专业规范于次要,此导向确立了《苹果日报》及其相关媒体产物的商业考 虑,也保证了它们对阅听众的绝对重视。 《苹果日报》这类小报 化 新 闻 饱 受 争 议 之 处 便 在 于 其 八 卦 娱 乐 成 分,“八 卦 新闻”在新闻领域中泛指 报 导 名 人 私 生 活、性 丑 闻、迷 信、犯 罪 等 题 材 (王 泰 俐, 2004),沿用至今,“八卦”与“小报”二词几乎画上等号。部分民众对《苹果日报》、 《壹周刊》这类小报化新闻持负面观感,忧心将成为暴力、色情的源头,甚至认为小 报化 对 媒 体 是 一 种 渐 进 的 污 染 过 程 (苏 蘅,2001),威 胁 民 主 (Ornebring & Jonsson,2004)。但 Ornebring和Jonsson(2004)提 出 小 报 化 新 闻 学 作 为 “另 类 公共领域”的可能,得以发展出相对于主流来说较另类的议题、阅听人样态及新 闻形式;也有学者 认 为,这 种 小 报 化 新 闻 能 提 供 较 高 的 新 闻 内 容 多 样 性 (Lee, 2007),其新闻网站具备发展审议式民主的潜力。 另外,小报新闻的读者 被 质 疑 容 易 产 生 “犬 儒 主 义”,缺 乏 公 共 参 与 的 兴 趣 与政治知识,对政治的关心面向多为政治丑闻(Ornebring &Jonsson,2004),同 时据 Richardson与 Stanyer(2011)的 研 究,小 报 新 闻 读 者 纵 使 拥 有 响 应 新 闻 事 件的空间及机会,表达自我 意 见 的 程 度 仍 不 及 大 报 读 者,具 有 对 社 会 参 与 冷 漠 的倾向。因此本研究由上述讨论出发,有鉴于《苹果日报》在台的“小报化”代表 性,专以《苹果日报》的读者 为 研 究 对 象,探 知 小 报 读 者 偏 爱 的 阅 报 内 容 为 软 性 6 0 1

(3)

  第1卷第1期         吕 嘉 薰 :初探小报新闻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     或硬性新闻,希望借此厘清台 湾 《苹 果 日 报》读 者 的 阅 报 倾 向,及 此 倾 向 是 否 会 影响其社会参与程度与政治知识,进一步将偏爱《苹果日报》软性新闻的读者与 偏爱硬性新闻的读者做一比较。

二)研究目的

《苹果日报》堪为小报化 之 代 表,讲 求 内 容 的 丰 富 度,具“副 刊 生 活 化”、“新 闻娱乐化”、“报纸杂志化”等诉求,多用绘图、图片提升报导的可看性,连纸张的 材质都有所讲究(苏钥机,1997),使 市 场 导 向 新 闻 学 脉 络 中 的 小 报 文 化 更 加 热 烈,本研究的文献 爬 梳 便 以 《苹 果 日 报》的 相 关 研 究 出 发。 但 小 报 新 闻 的 娱 乐 性,也引来批评指易造成阅听人对政治冷感、公民参与度偏低;同时据研究,《苹 果日报》的读者人格特质偏外向型,使用动机则以“偷窥”、“人际关系”程度最高 (刘艾蕾,2007),因此本研究便想针对《苹 果 日 报》的 读 者,进 行 阅 报 内 容 与 公 民 参与程度的关联性初探。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于网络上发放问卷,不限受测者的年龄或社会经济地 位,筛选出平时以《苹果日报》为 主 要 阅 读 报 纸 的 读 者,进 一 步 使 之 自 评 偏 爱 何 种新闻内容(软性/硬性新闻),接 着 以 改 编 过 的 “公 民 参 与 行 为 量 表”(罗 莹 珊, 2009)分别测量其公民参与程度。希望借此研究达到以下研究目的: (1)厘清读者之阅报内容与公民参与、政治知识程度之关联。 (2)了解偏爱软性新闻的读者,其公民参与程度及政治知识高低。 (3)了解偏 好 软 性 新 闻 的 读 者,是 否 会 只 看 软 性 新 闻 而 习 惯 性 略 过 其 他 版面。 (4)偏爱《苹果日报》软性新闻的 读 者 与 偏 爱 硬 性 新 闻 的 读 者 间,是 否 存 有 明显差异。

二、文献探讨

一)小报化(tabloidization)

  资本主义侵入生活,法 国 学 者 列 斐 伏 尔 认 为 当 代 社 会 已 转 型 为 消 费 社 会 , 物体的存在形式转变成符 号,过 多 的 符 号 流 窜,人 类 的 生 活 全 面 受 到 符 号 宰 制 (Ben Highmore,2009)。媒体身为产制符号真实的场所,在消费社会下,产 业 竞 争更加激烈,新闻呈现方式日益花哨,并有市场导向新闻学、小报化新闻的诞生 和蓬勃发展。 在香港方言中,小报一词便指“鸡零狗碎、闲言闲语、供人窥探的短文式消 息”,有别于大报谈国家、军事、经济等严谨的内容;小报是以煽情、追踪名人、人 7 0 1

(4)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11月 情趣味、丑闻等为主的报 纸 (彭 芸,2007)。“小 报”一 词 指 涉 的 不 仅 是 报 纸 形 式 上的短小,也 指 一 种 特 定 的 选 择 与 表 现 新 闻 的 方 式 (Ornebring & Jonsson, 2004)。而小报化 的 概 念 出 现 于 19 世 纪 末 的 黄 色 新 闻 时 期 (苏 蘅,2001),至 1991年,小报化(tabloidization)这个词汇才正式出现(彭芸,2008)。 有学者提及软性新闻是市场导向新闻的概念(MacManus,1994),目 前 的 讨 论也常将小报化与软性新闻画上等号(Baum,2003),并 将 小 报 化 视 为 报 业 的 堕 落,是 不 好 的 新 闻。Franklin(1997)指 出 小 报 化 的 发 生 不 再 局 限 于 原 始 形 式———报纸,各类媒体都越来越朝小报新闻学发展,即报道内容越来越软性(转 引自 Ornebring & Jonsson,2004)。 普 遍 来 说,软 性 新 闻 泛 指 艺 文、休 闲、运 动 等相对于传统公共事务的新闻,Baum(2003)便 定 义 软 性 新 闻 是 较 为 耸 动、以 名 人为中心、偶发的新闻事件,和小报新闻强调以煽、色、腥、名人文化、耸动、揭人 隐私等言论取向类似,其中小报新闻的“八卦”特色显著,同时配合图像、大幅而 惊悚的标题达到戏剧性效 果,与 软 性 新 闻 同 为 一 种 信 息 娱 乐 化 的 概 念,也 是 哈 贝马斯所说的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模糊(1989;转 引 自 彭 芸,2008)。小 报、软 性 新 闻辛辣赤裸的报道虽惹来 骂 声 不 断、具 侵 犯 隐 私 之 嫌,却 也 有 不 少 民 众 趋 之 若 鹜,也有人不讳言自己是“爱看又爱骂”。 而小报化新闻的出现被归因为媒体产业的过度竞争,在台湾地区又以电视 新闻的小报化最为 严 重,特 征 包 括 画 面 有 越 来 越 大、越 来 越 多 的 标 题、图 案 标 志、跑马灯及配乐(牛隆光,2005)。可以归 纳 出,小报新闻的特 色 在 其夸 张 的 表 现形式,及具搜奇性、八卦 性、煽 情 化、琐 碎 化 及 偷 窥 化 等 特 性 的 八 卦 新 闻 内 容 (王泰俐,2009)。 一般大众对小报化的观感偏向负面,认为小报内容诉诸于感官与丑闻,简 化、私人化了新闻事件,会 降 低 公 共 论 述 的 水 平,甚 至 会 对 民 主 政 治 造 成 威 胁, 并使民众 的 公 民 参 与 兴 趣 降 低、对 政 治 冷 感,造 成 犬 儒 主 义 (Ornebring & Jonsson,2004);也有学者直 指 小 报 化 对 新 闻 媒 体 来 说 是 一 种 渐 进 式 的 污 染 过 程(苏蘅,2001)。另外,Ornebring和Jonsson(2004)提出小报化新闻 学 作 为“另 类公共领域”的可能,认为小报能报道先前被主流媒体忽略的事件,进而吸引新 一批公众,发展出相对于主流来说另类的议题、阅听人及新闻形式,产生新的批 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小报化新闻具备容纳更多元观点、议题,甚至是异质 的阅听人(消费者)的价值,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新式的小报化新闻,能提供 较高的新闻内容多样性(Lee,2007)。Baum(2003)也 提 出 软 性 新 闻 更 能 促 进 民 主的说法。 曾有学者对台湾地区 的 报 纸 读 者 进 行 媒 体 偏 好 内 容 与 政 治 态 度 之 关 联 性 研究(彭芸,2007),却未有 针 对 小 报 新 闻 读 者 做 阅 报 内 容 偏 向 与 公 民 参 与 行 为 两变项间的关系讨论,笔者认 为 香 港 《苹 果 日 报》的 登 台,对 台 湾 地 区 的 报 业 造 8 0 1

(5)

  第1卷第1期         吕 嘉 薰 :初探小报新闻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     成不小冲击与改变,在台湾 地 区 媒 体 产 业 具 有 指 针 性 意 义,可 谓 台 湾 地 区 小 报 新闻之代表,故选择《苹果日 报》的 读 者 为 研 究 对 象,将 阅 报 内 容 倾 向 区 分 为 软 性、硬性新闻,以此分类探知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以及其阅报行为是否具有显 著关联及差异。

二)公民参与、政治知识

首先,对“公民”及“公 民 参 与”进 行 名 词 定 义。从 广 义 上 来 看,“公 民”指 主 体在社会生活、公共领域中拥 有 做 人 民 的 权 利 与 义 务;狭 义 的“公 民”则 是 指 主 体拥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刘湘川,1997;转 引 自 孙 建 文,2007)。 而 从 狭义来看“公民参与”,指 的 便 是 投 票 选 举 行 为;广 义 来 说,即 公 民 对 公 共 决 策、 公共事务的涉入,也就是参与式民主,通过中介性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运动,进行 社会自治(孙建文,2007)。大致而言,公民参与是一种由下而上 的 参 与 形式 (袁 鹤龄,2007),是对社会关怀的态度,亦是对公共利益的争取与实践,可 比 为 草 根 性力量,有助于化解民 众 对 公 领 域 的 陌 生 或 对 公 共 政 策 的 怀 疑。承 上,可 以 归 纳出公民参与立基于民众对公共事务的情感与主动性行为表现,而本文在探知 研究对象的公民参与程度时,兼采狭义与广义之指标,以投票行为、参与公共事 务和社会运动等项目测量。 在孙建文(2007)对公 民 参 与 定 义 的 十 项 知 识 与 能 力 中 ,便 有 “参 与 民 主 政 治的能力”、“理性沟通及有效表达意见的能力”等与政治领域契合之处,只不过 公民参与涉及的层面比“参政”广泛得多。彭芸(2007)于 研 究 中 也 指 出,民 众 的 政治知识会影响其 民 主 政 治 的 参 与 和 评 价,因 此 本 研 究 在 探 知 公 民 参 与 程 度 时,加入测量研究对象的 政 治 知 识,即 对 政 治 事 实、信 息 的 了 解,试 图 探 讨 小 报 新闻读者喜爱的媒体内容,是否会影响其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及行为表现。 而在媒体与公民 参 与 的 关 系 中,多 数 研 究 认 同 媒 体 (平 面 媒 体、广 电 媒 体 等)对公共事务的报道与评估,是民众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的来源之一,能影响 他们对公共事务的态度与价值观。Chaffee(1977)的研究也指出,一 个 人 的 公 民 参与程度,和其使用大众媒介的类别有关,较常使用平面媒体的读者,其使用行 为与公民参与程度的相关性高于使用广电媒体者(转引自罗莹珊,2009)。 至 于 媒体对政治消息的传达具 有 影 响 力,陈 义 彦(1977)的 研 究 中 发 现,越 常 阅 读 报 纸中国际版、政治经济新 闻 及 社 论 者,其 阅 报 行 为 与 政 治 兴 趣、社 会 参 与、民 主 信念间越具有显著正 相 关 (转 引 自 罗 莹 珊,2009)。 也 就 是 说,媒 体 对 民 众 的 政 治知识、公民参与行为具 有 传 递、加 强、促 成 等 功 能,其 中 又 以 平 面 媒 体 的 影 响 力大于广电媒体,得以在无形中型塑民众对政治的基本概念与行为取向。 虽有不少论述肯定平面媒体促进民众涉入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但对小报新 闻的研究多认为此类八卦 小 报 会 伤 害 民 主,降 低 公 共 论 述 的 标 准,甚 至 容 易 使 9 0 1

(6)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11月 读者产生“犬儒主义”、对社会与政治冷感,就算会从报纸、电视或网络取得国家 或政治现况,也是着重于“政治丑闻”的部分(Ornebring & Jonsson,2004)。 此 外 Dahl(1998)也曾指出,人们得到的信息越多,未必就能促进公民能力(转 引 自 彭芸,2007),然 而 ,也 有 学 者 认 为 媒 体 能 提 升 民 众 对 公 共 议 题 的 关 心 程 度 ,公 民的政治知识直接受到教育 与 媒 体 的 影 响 (彭 芸,2007),尤 其 这 类 小 报 以 趣 味的手 法 报 道 硬 性 题 材 ,更 能 唤 起 原 先 较 为 冷 漠 的 阅 听 人 对 公 共 事 务 的 注意。 根据研究,《苹果日报》读 者 的 阅 报 动 机 以“人 际 关 系”、“偷 窥 嘲 讽”两 者 的 程度最高(刘艾蕾,2007),从这个出发点进行的阅报行为,是 否 会 使 这 群 读 者 对 公共事务更显冷漠,或因此忽略硬性新闻内容,同时阅听人偏好的媒体内容,会 对其看待社会造成什么 影 响,便 是 本 研 究 想 要 探 讨 之 处。此 外,基 于 学 界 对 媒 体使用行为、小报读者阅报 行 为 与 公 民 参 与 程 度 间 的 争 论,本 研 究 欲 验 证 阅 报 行为与公民参与、政治知识 间 的 关 联,探 知 小 报 的 读 者 是 否 也 如 一 般 使 用 平 面 媒体的阅听 人:较 常 阅 读 硬 性 新 闻,政 治 兴 趣、社 会 参 与 程 度 较 高 (陈 义 彦, 1977,转 引 自 罗 莹 珊,2009);相 对 地,较 常 阅 读 软 性 新 闻,其 公 民 参 与 程 度 便 越低。

三)研究问题与假设

基于上述文献回顾,本研究试图探究小报读者的阅报行为及其公民参与程 度之关联,其中公民参与涉及民主政治的能力,故增加测量政治知识一项,主要 的研究问题如下:(1)读者平时花多少时间看《苹果日报》?(2)他们阅报时以哪 些版面为主(以软性与硬性新闻区分)?(3)他们是否 了 解 几 项 当 今 重 要 政 治 事 实?(4)他们的社会参与行为表现和政治知识如何 ?(5)偏 好 软 性 新 闻 的 读 者, 是否就只关心娱乐、轻松的题材,而对其他版面没有兴趣?(6)偏 好 软 性 新 闻 与 硬性新闻的两批读者,在公民参与程度及政治知识上有无差异?结合以上讨论 及疑问,提出下列假设与研究问题:  H1.1 阅报内容倾向越偏“软性新闻”的读者,公民参与程度越低。  H1.2阅报内容倾向越偏“软性新闻”的读者,政治知识越低。  H2.1 阅 报 内 容 倾 向 越 偏 “硬 性 新 闻 ”的 读 者,其 公 民 参 与 程 度 越高。  H2.2 阅报内容倾向越偏“硬性新闻”的读者,其政治知识越高。  H3.1阅报内容倾向偏硬性与偏软性者,其公民参与行为程度有差异。  H3.2 阅 报 内 容 倾 向 偏 硬 性 与 偏 软 性 者,其 政 治 知 识 的 高 低 有 差异。 0 1 1

(7)

  第1卷第1期         吕 嘉 薰 :初探小报新闻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      RQ1 阅 报 内 容 倾 向 越 偏 “软 性 新 闻”的 读 者,是 否 会 对 娱 乐 名 人 以 外的版面较无兴趣?

三、研究方法

随着当代传播科技的去镶嵌化、去脉络化,媒介环境亦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新闻与娱乐的界线模糊,市 场 导 向 新 闻 学 全 面 侵 袭 媒 体,阅 听 人 喜 爱 的 媒 体 内 容逐渐从硬性内容 转 往 软 性 新 闻 (彭 芸,2007),新 闻 的 小 报 化 现 象 备 受 重 视。 在台湾地区,《苹果日报》的 小 报 新 闻 特 色 鲜 明 独 特,可 以 说 是 台 湾 地 区 小 报 风 之先锋,而小报新闻对阅 听 人 公 民 参 与 程 度、政 治 态 度 的 影 响,一 直 备 受 讨 论, 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声音,反 对 者 认 为 小 报 新 闻 会 导 致 公 民 素 养 降 低,也 是 对 新 闻媒体的一种污染;支 持 者 则 期 待 小 报 成 为 另 类 公 共 领 域。立 基 于 此,本 研 究 便要探讨《苹果日报》读者的阅报行为与其公民参与程度、政治知识高低之关联 性,比较偏爱软性新闻的读 者 与 倾 向 硬 性 新 闻 的 读 者,在 这 两 者 的 行 为 表 现 上 是否有明显不同。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于网络社群平台发放问卷,由于本研究并未探讨读者 人口特质分布与公民参与程度的关联,故不限受试者的年龄及社会、经济地位, 凡看过《苹果日报》者皆为 研 究 对 象,分 别 以 个 人 阅 报 行 为、公 民 参 与 行 为 和 政 治知识三部分测量,以下为问卷各部分之操作化定义解释: 首先,在个人阅报行 为 部 分 ,先 以 单 选 题 的 方 式 询 问 受 测 者 每 天 花 多 少 时间看《苹果日报》,作为其小报化程 度 的 参 考 标 准 ;其 次,以 李 克 特 式 量 表 测 量读者阅读各版面的频率及对《苹果 日 报》的 看 法,请 受 测 者 针 对 各 版 面 进 行 频率自评 ,用以区分受试者的阅报内 容 偏 向 为 硬 性 新 闻 或 软 性 新 闻 。 在 版 面 的选择上,本研究以《苹 果 日 报 》的 版 面 分 配 为 依 准,设 定 头 条 要 闻、国 际 新 闻、中国新闻、专栏论坛、财经版为硬性 新 闻 ;体 育 版、消 费 版、副 刊 生 活 、科 技 版、娱乐名人为软性新闻 。频率题项有“从不”、“很少”、“偶 尔”、“经 常”和“每 次都看”,在硬性新闻当中 ,最 低 “从 不”计 为 1 分、最 高“每 次 都 看”5 分 ,依 序 类推;软性新闻则反向计分 ,“从不”得-1分,“每次都 看”计 -5 分,计 算 受 测 者获得的总分 ,总分 若 为 正 数 ,即 属 于 偏 向 硬 性 新 闻 ,若 为 负 数,便 是 偏 向 软 性新闻,作为阅报 内 容 的 偏 向 分 类 。 分 数 高 低 进 一 步 代 表 偏 向 程 度 ,在 此 将 软 性 新 闻 读 者 获 得 的 总 分 乘 以 -1,获 得 一 正 数,便 代 表 其 偏 爱 软 性 新 闻 的 程度。 不在问卷中事先告知版面设定的原因,在于避免受测者认知软性新闻是不 好的新闻,而不想承认自己的阅报倾向。同理,为求客观,本部分第三题询问受 1 1 1

(8)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11月 测者对于“一般读者”受《苹果日报》影响 的 看 法,从“不 会”、“可 能 不 会”、“不 确 定”、“可能会”到“会”,推论大众对政治、社会的态度受《苹果日报》影响的程度, 验证偏向软性新闻者,是否会对娱乐名人之外的版面较无兴趣。 第二部分为公民参与行 为 自 评 量 表,改 编 自 罗 莹 珊 (2009)的 “公 民 参 与 行 为量表”,共11道题目,皆为对公共事务、政治参与的具体行为描述,以“从不”、 “不常”、“偶尔”、“常常”、“一定”为题项,11 道题目总 分的高低即受 试 者的公 民 参与程度高低。而有鉴于学者指出,民众的政治知识会影响对民主政治的评价 及对公共事务的涉入度(彭 芸,2007),故 本 研 究 在 第 三 部 分 加 入 五 题 政 治 事 实 的选答,凡答对者以得1分计,答错或答“不清楚”皆不予计分,总分代表受试者 对政治信息的了解度。最后 分 别 比 较 偏 向 软 性 与 硬 性 新 闻 的 读 者,在“公 民 参 与行为量表”和“政治知识”两个部分的表现是否存有差异。 问卷最后为基本资料,本研究并未加入人口变项为自变项,故本部分的统 计结果仅供参考。希望借此厘清台湾地区小报新闻读者的阅报倾向,及这个偏 向对其公共参与、政治知识 高 低 的 影 响,进 而 比 较 偏 好 阅 读 软 性 新 闻 的 读 者 和 偏好硬性新闻者,在公民参与程度上之关联。

四、资料分析

一)受测者基本数据

  本 研 究 于 网 络 社 群 平 台 Facebook 与 批 踢 踢 实 业 坊 发 放 问 卷,共 收 回 124 份,皆为有效样本。由表1可知,受测者中以女性较多(60.5%);21~30岁的受 测者占全体比例逾七成(75%),其次为31~40岁(16.9%)。 表1 受测者基本数据 受访者基本数据 次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49  39.5 女 75  60.5 总和 124  100.0 年龄 15~20岁 7  5.6 21~30岁 93  75.0 31~40岁 21  16.9 41~50岁 1  0.8 50岁以上 2  1.6 总和 124  100.0 政党倾向 国民党 24  19.4 2 1 1

(9)

  第1卷第1期         吕 嘉 薰 :初探小报新闻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     续表 受访者基本数据 次数 百分比/% 民进党 21  16.9 亲民党 1  0.8 台湾团结联盟 1  0.8 其他政党 2(皆为绿党) 1.6 不支持任何政党 27  21.8 选人不选党 48  38.7 总和 124  100.0

二)阅报内容偏向与公民参与行为、政治知识之关联

研究一开始先对公民参与行为量表进行信度分析,测得 Cronbach’α 系 数 为0.839。 据 吴 明 隆(2008)对 可 信 度 高 低 的 划 分,本研究采用的 公 民 参与 行为 量表具备足够信度。 接着统计124位受测者阅读《苹果日报》10个版面的频率,进而对其 阅 报 倾 向进行分类,并以其总分 高 低 代 表 偏 向 程 度。共 45 位读者较常阅读硬性新闻 (头条要闻、国际新闻、中 国 新 闻、专 栏 论 坛、财 经 版);68 位 较 常 阅 读 软 性 新 闻 (体育版、消费版、副刊生活、科技版、娱乐名人);11 位 中 性 读 者 没 有 偏 向,不 符 本研究需要,不列入后续计算,针 对《苹 果 日 报》读 者 的 阅 报 行 为 与 公 民 参 与 程 度、政治知识的关联,最后以113位受测者为分析样本。 此外,统计硬性/软性两组受测者各自在公民参与行为量表、政治知识上的 得分,与其硬性、软性新闻 偏 向 程 度 做 相 关 分 析,发 现 软 性 新 闻 的 偏 向 程 度,与 公民参与行为及政治知识并无相关(r=0.015;r=0.043),常 看 软 性 新 闻 与 否, 跟读者是否常投入公共事 务、了 解 政 治 事 实 没 有 关 联,也 不 能 直 接 证 明 前 述 学 者所说:软性新闻的趣 味 手 法 可 能 唤 起 原 本 较 无 兴 趣 的 阅 听 人 投 入 公 共 事 务 (彭芸,2007);而硬性 新 闻 读 者 的 偏 向,则 与 公 民 参 与 行 为 呈 中 度 正 相 关 (r= 0.511**),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硬性新闻的读者常暴露于 政 治、社 会、国 际 等 题 材 下,能直接被促使参加或思考公共事务,公民参与的行为表现几率较大,但与政 治知识的表现没有关联。因此可推得假设1.1 与假设 1.2 不成立;假设 2.1 成 立,假设2.2则不成立。 表2 阅报内容偏向程度与公民参与行为、政治知识的相关分析 公民参与行为 政治知识 软性新闻偏向程度 r=0.015 p=0.905 r=0.043 p=0.730 硬性新闻偏向程度 r=0.511** p=0.000 r=-0.003 p=0.983   注:**在显著水平为0.01时 (双尾),相关显著。 3 1 1

(10)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11月

三)阅报内容偏向在公民参与程度与政治知识高低的差异

看完阅报内容偏向与公民参与行为、政治知识的相关后,进一步分析偏硬 性与偏软性读者在公民参与行为的表现及政治知识高低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是“公民参与行为”部分,如表3,得知阅报内容偏硬性与偏软性两者, 在公民参与行为的表现上具 有 显 著 差 异 (t=2.299,p<0.05),假 设 3.1 成 立。 但两组变异数的政治知识高 低 却 未 存 差 异 (t=1.771,p=0.079),假 设 3.2 不 成立,这个现象应导因于问卷中“政治知识”题目设计不良;又以网络发放问卷, 无法避免受测者询问他人或查询答案的可能性,故不管阅报内容偏向软性或硬 性,读者的政治知识高低并 没 有 明 显 不 同,阅 报 内 容 的 偏 向 无 法 预 测 政 治 知 识 高低。 表3 阅报内容偏向与公民参与行为、政治知识的独立样本检定 变异数相等的 Levene 检定 平均数相等的t检定 F检定 显著性 T  df 显著性(双尾) 公民 参与 假设变异数相等, 9.274 .003  2.482  111 .015 不假设变异数相等 2.299  70.808 .024 政治 知识 假设变异数相等, .006 .941  1.771  111 .079 不假设变异数相等 1.788  100.002 .077   注:根据变异数相等 Levene检定发现F值为9.274,显 著 性 为 0.003,小 于 0.05 显 著 水 平,代 表 软 性/硬性两组变异数有明显不同。 有鉴于台湾地区的狗仔文化兴盛,《苹果日报》的“娱乐名人”版具有高度小 报化特性,是许多读者 常 看 的 版 面 之 一,本 研 究 中 便 有 66.3% 受 测 者 表 示 “经 常”与“每次都看”,但 Ornebring和Jonsson(2004)提 出 这 类 八 卦 内 容 会 降 低 公 共论述的标准,或使读者对其他硬性内容冷感,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研究问题,试 图了解喜欢看软性新闻的读者,是否只关注娱乐题材,而对其他版面较无兴趣。 经分析发现,软性新闻偏向程度与“有人认为,阅读《苹果日报》会让读者对 娱乐名人以外的版面没有兴趣,请问您的看法?”此一问题间无相关性存在(p= 0.961),这个 部 分 可 以 从 软 性 读 者 的 阅 报 版 面 次 数 统 计 中 验 证,虽 然 有 高 达 83.8%的读 者 阅 读 娱 乐 名 人 版 的 频 率 分 别 为 “经 常 (33.8%)”、“每 次 都 看 (50%)”,但同时也达72.1%的偏软性新闻读者分别表示“经常”、“每次都看”头 条要闻;80.9%分 别 表 示 “偶 尔”、“经 常 ”、“每 次 都 看 ”国 际 新 闻。 可 由 上 述 推 知,爱看软性新闻的读者,不见得认为其他人会略过娱乐名人外的版面,自己也 不尽然会对娱乐以外的新闻内容冷漠。 4 1 1

(11)

  第1卷第1期         吕 嘉 薰 :初探小报新闻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    

四)阅报时间长短与公民参与程度

本研究额外针对读者每日阅报的时间长短与公民参与程度、政治知识进行 相关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到,平均每天看《苹果日报》的时间和公民参与行为 程度具显著正相关(p<0.001),每天看报的时间越 长,其 公 民 参 与 程 度 越 高,可 以推论,阅报时间越长,曝 光 于 公 共 事 务、公 民 议 题 的 几 率 越 增 加,从 事 公 民 参 与、政治行为的诱因较多,故有这样的分析结果。 表4 每日阅报时间长短与公民参与行为、政治知识的相关分析 请问您平均每天会花多少时间看《苹果日报》? 公民参与 政治知识 请问您平均每天会花多少时 间看《苹果日报》? Pearson 相关 1 .320** 167 显著性 (双尾) .000 .063 个数 124  124  124 公民参与 Pearson 相关 .320** 203* 显著性 (双尾) .000 .023 个数 124  124  124 政治知识 Pearson 相关 .167 .203* 显著性 (双尾) .063 .023 个数 124  124  124   注:**在显著水平为0.01时 (双尾),相关显著。*在显著水平为0.05 时 (双尾),相关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针对小报新闻读者的阅报行为与公民参与程度进行关联性研究,有 鉴于以往的研究太广泛地总揽各报读者为研究对象,反而忽略小报读者的特殊 性,因此本研究缩小范围,厘 清 台 湾 地 区 小 报 新 闻 读 者 的 阅 报 倾 向,以《苹 果 日 报》的读者为例,探究其阅 报 内 容 偏 向 (软 性/硬 性)对 其 涉 入 公 共 事 务、政 治 知 识高低的影响,进而比较偏 好 阅 读 软 性 新 闻 的 读 者 和 偏 好 硬 性 新 闻 者,在 公 民 参与程度、政治知识表现上之关联与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平时阅报内容偏向软性新闻的读者,其公民参与程度不一 定就低,亦不一定较缺乏政治知识;阅读软性新闻的偏向程度,跟读者是否常投 入公共事务、了解政治事实不相关。反观偏向硬性新闻的读者,偏向程度越高, 公民参与程度越高,呼应陈义彦(1997)发现的较常阅读硬性新闻,政 治 兴 趣、社 会参与程度较高(转引自 罗 莹 珊,2009),笔 者 认 为 这 是 因 为 硬 性 新 闻 的 读 者 常 5 1 1

(12)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11月 暴露于政治、社会、国际等题材下,能直接被促使参加公共事务或激发对公民议 题的思考,进而较有公民参 与 的 行 为 表 现,而 政 治 知 识 的 部 分 与 硬 性 新 闻 偏 向 程度仍无相关性,读者对硬性新闻的偏向程度可能来自国际新闻、财经、专栏论 坛等版面,而不专于政治、地 方 社 会 或 头 条 要 闻,故 不 能 说 越 常 看 硬 性 新 闻,便 能越清楚政治信息。 研究也发现,在偏软性与偏硬性新闻的两批读者间,公民参与程度的确存 有显著差异,在政治知识的 高 低 上 则 无,此 现 象 或 许 导 因 于 问 卷 中 “政 治 知 识” 题目较少,又以网络发放问 卷,无 法 完 全 避 免 受 测 者 询 问 他 人 或 查 询 答 案 的 可 能,故不管阅报内容偏向软性或硬性,读者的政治知识高低并没有什么不同,此 结果可跟上段“政治知识与阅报内容偏向程度无相关性”相互佐证,阅报内容的 偏向无法预测政治知识高低。 而阅报内容倾向软性新闻的读者,不一定就只关注娱乐名人,而习惯性忽 略其他版面或硬性新闻内容,两者间不相关,阅报内容虽然偏向软性新闻,仍无 法假设其对娱乐名人之外 的 版 面 没 有 兴 趣。这 部 分 可 能 因 为 《苹 果 日 报》内 容 较为花哨丰富,高度娱乐 化、软 性 化,淡 化 硬 性 新 闻 的 严 肃 感,反 而 可 能 吸 引 原 本对硬性题材较冷感的读 者 群,故 软 性 新 闻 偏 向 的 读 者 在 看 娱 乐、轻 松 内 容 的 同时,仍具备转而注意其他版面的可能。 最后研究加测阅报时间长短与公民参与程度的关系,发现阅报时间越长, 的确会使公民参与程度越高。以此推论,阅报时间越长,越有机会看更多版面, 增加曝光于公共事务、公民议题的几率,因而增强公民参与、政治行为程度。但 阅报时间长短却与政治知识高低无关联,原因可能出自本研究的政治知识测量 为时事问答,若近期内无接触相关新闻,便会得到较低分数。同时,阅报时间长 短并不能体现读者对阅读 版 面 的 时 间 分 配,无 法 证 明 阅 读 时 间 越 长,越 了 解 政 治信息,故有以上的研究结果。

六、研究限制

本研究专以《苹果日报》的 读 者 为 研 究 对 象,所 以 受 测 门 槛,研 究 结 果 亦 受 局限,未来可加入测量读者阅读其他报(如《联合报》、《自由时报》)的时间分配, 观察其阅报行为及公民参与 程 度,进 而 与《苹 果 日 报》的 读 者 做 更 直 观 的 比 较。 此外,应加入“阅报时间”为中介变项,探知在时间匆促或足够的情形下,读者的 阅报行为偏向是否会有所 改 变,在 时 间 的 影 响 下,其 政 治 知 识 的 高 低 与 公 民 参 与的意愿是否会因此变 动。最 后,本 研 究 在 挑 选 政 治 知 识 的 题 目 时,并 无 透 过 任何量表或筛选门槛,且题目数量不足,测量结果恐不够有代表性,未来应对政 治知识进行题项分析,并加入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政治相关项目测量,对读者 6 1 1

(13)

  第1卷第1期         吕 嘉 薰 :初探小报新闻读者的公民参与程度     的公民参与、政治参与做更完整的关联性研究。

参考文献

何旭初:《市场导向新闻学之 思 维 与 运 作:〈苹 果 日 报〉个 案 分 析》,载 《中 华 传 播 学 刊》,2007(11),243-274页。 刘艾蕾:《〈苹果日报〉读者阅报动机与人格特质之研究———以台 北 市 为 例》,世 新 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罗莹珊:《北台湾大笔者新闻素养和公民参与之相关研究》,屏东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2007。 牛隆光:《电 视 新 闻 “小 报 化 ”及 其 守 门 过 程 研 究 》,台 湾 政 治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2005。 彭芸:《21世纪新闻学与新闻学研究》,台北 ,双叶社 ,2008。 彭芸:《我国民众媒体内容 偏 好 与 其 政 治 态 度 之 关 连 性 研 究》,载《选 举 研 究》,2007 (14),85-117页。 苏蘅:《台湾和香港报纸转型:市 场 如 何 转 变 新 闻 的 意 涵》,载 《国 科 会 专 题 研 究 计 划成果报告:NSC 94-2412-H-004-014》,2006。 苏蘅:《小报化的趋势分 析》,载 《国 科 会 专 题 研 究 计 划 成 果 报 告:NSC 89-2412-H- 004-031》,2001。 苏钥机:《完全市场导向新闻学:〈苹 果 日 报〉个 案 研 究》,见:陈 韬 文、朱 立、潘 忠 党 编:《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215~233页,香港,炉峰学会,2007。 孙建文:《大笔者公民参与态度与行为之研究》,高雄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王泰俐:《八 卦 电 视 新 闻 的 阅 听 众 接 收 分 析 》,载 《传 播 与 管 理 研 究 》,2009(8), 3-36页。 吴明隆:《SPSS操 作 与 应 用 — 闻卷统计分析实务》,台湾 ,立 南 图 书 出 版 股 份 有 限 公 司,2008。 尹俊杰:《报纸政治新闻小报化倾向初探———〈苹果日报〉在台发 行 前 后 之 比 较》,台 湾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袁鹤龄:《全球化趋势 中 的 公 民 参 与 》,载 《行 政 院 研 考 会 研 考 双 月 刊 》,2007(31), 74-85页。 周群英译(2009)。《日 常 生 活 与 文 化 理 论 》,台 北 ,韦 伯 文 化 。(原 书 Ben Highmore [2002].Everyday Life and Cultur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London,NY :Routledge.) Baum,M.(2003).Soft News and Political Knowledge:Evidence of Absence or Absence of Evidence?.Political Communication,20,2,173-190. Deuze, M. (2005). Popular Journalism and Professional Ideology: Tabloid 7 1 1

(14)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11月 Reporters and Editors Speak Out.Media,Culture & Society,27,6,861-882. Graber,D.(2003).The Rocky Road to New Paradigms:Modernizing News and Citizenship Standards.Political Communication,20,2,145-148. Johansson,S. (2007).Reading Tabloids: Tabloid Newspapers and Their Readers.Huddinge:So derto rns ho?gskola. Lee,Ya-ching (2007).Effects of Market Competition on Taiwan Newspaper Diversity.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20,2,139-156. Machin, D. & Papatheoderou, F. (2002). Commercialization and Tabloid Television in Southern Europe:Disintegration or Democratiz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Journal of European Area Studies,10,1,31-48. MacManus,J.H.(1994).Market-driven Journalism:Let the Citizen Beware? Thousand Oaks,CA:Sage. Ornebring,H.& Jonsson,A.M.(2004).Tabloid Journalism and the Public Sphere: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abloid Journalism.Journalism Studies, 5,3,283-295. Richardson,J.E. & Stanyer,J.(2011).Reader Opinion in the Digital Age: Tabloid and Broadsheet Newspaper Websites and the Exercise of Political Voice.Journalism,12,8,983-1003. 8 1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00年度起以走讀課程研發國際 參訪表演主題(到訪新加坡,日 本,韓國,夏威夷,澳洲表演)

轉學生或重考生參加比賽者,以具有就讀學校 1 年以上之學籍者(108 學年度

John Smith & Sylvia Read,

思維策略簡報 教學系統 課文短片 快樂閱讀花園 閱讀策略短片 閱讀策略簡報 課文分析簡報

提供文體 結構知識 和幫助讀 者勾起已 有的知識 和經驗 提高讀者. 的敏銳力 和解決閱

無國界記者組織(國際新聞自由監督團體)在本月 17 日公布一項針對全球記者的 最新調查,其結果顯示,今年全球記者共有

• 源自專家讀者 (expert reader) 和新手讀者 (novice reader) 的認知過程比較研究,重視 讀者靈活和綜合調控思維過程的能力。. •

 何故不能聞  此語甚可怖   地獄為大苦  眾生受苦痛   若造善業者  則有樂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