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學中的開顯(I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學中的開顯(II)"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學中的開顯(II)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5-2413-H-004-011- 執 行 期 間 : 95 年 08 月 01 日至 96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馮朝霖 計畫參與人員: 此計畫無參與人員:無、無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2 月 17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的開顯(II)

Manifestation of Pedagogical Aesthetics in the Alternative Education

(II)

計畫編號:NSC 95-2413-H-004-011-

執行期限:96 年 8 月 1 日至 97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馮朝霖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e-mail:clfong@nccu.edu.tw

一、 中文摘要 研究者在近年來進行的研究中已經嘗 試證立教育美學乃是教育哲學領域不能或 缺 的 範 疇 ﹔ 其 次 經 由 對 批 判 教 育 學 家 Paulo Freire 教育哲學的詮釋與補充中建 構了以希望、邂逅、投契、參化四大概念 為主的教育美學核心現象與概念﹔並舉美 國瑟谷學校為例論證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 中的開顯特別凸出。本年度研究計畫進一 步以台灣另類學校為焦點,一方面豐富教 育美學的核心論述﹔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 化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中的開顯特別凸出 的主張。 關鍵詞:教育美學、另類教育、慈心華德 福學校、卓蘭全人中學 Abstract

The recent works of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justify that the pedagogical aesthetics is the indispensable category within the area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Paulo Freire’s theory and it’s interpretative extension, the researcher also pointed that there are four significant concept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pedagogical aesthetics -- hope, encounter, engagement and co-creation. And with the typical example from the “Sudbury Village School” in the American, the former project (2006) has also verified that the pedagogical aesthetics is best manifested in alternative school. This project attempts furthermore to argue that this assumption will be valid in

Taiwan’s alternative schools. The study focuses on two examples, the Holistic High School in Miaoli and C-xin Warldorf School in Iland.

Keywords: pedagogical aesthetics、alternative education、The Holistic High School、C-xin Waldorf School 二、緣由與目的 研究者在近年來進行的研究中已經嘗 試證立教育美學乃是教育哲學領域不能或 缺 的 範 疇 ﹔ 其 次 經 由 對 批 判 教 育 學 家 Paulo Freire 教育哲學的詮釋與補充中建 構了以希望、邂逅、投契、參化四大概念 為主的教育美學核心現象與概念﹔並舉美 國瑟谷學校為例論證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 中的開顯特別凸出。本年度研究計畫進一 步以台灣另類學校為焦點,一方面豐富教 育美學的核心論述﹔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 化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中的開顯特別凸出 的主張。 三、結果與討論 慈心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美學 教育行動研究探究在基本上牽涉的第 一個問題是「教育人類學」範疇;第二個 問題則是「教育倫理學」範疇;連結這兩 個範疇又衍生「教育美學」第三個範疇。 「慈心創意教師行動研究報告」的書寫顯 示了「創化」(教育人類學)、「轉化」 (教育倫理學)與「參化」(教育美學)

(3)

現象的自然流動與交融輝映,散發令人嚮 往的人間麗境光暈!而創化、轉化與參化 三者完整地彰顯了教育深邃的本質-「成 人之美的藝術」! 關於創化-正確的教育在幫助人成 長、成熟與自由,綻放在愛與良善之中﹕ 人生因夢想而偉大,這些迷人的故事的開 始不能不是夢,而這個夢當然屬於一個天 生的夢想家--「這輩子,我是夢想家,我 很清楚」(張純淑)!她的夢也是使命的 召喚--「作孩子的老師是此生的生命任 務」!這種自覺與告白成為慈心人共同的 信念,大家不約而同提到 Steiner 的名言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學的內容,而是教 師本身是怎樣的一個人。」當代美國教育 學者 Vandenberg 也強調這個理念,他認為 教師對於學生的教育影響有三層面為「其 人」(what he is),「其行」(what he does),「其言」(what he says),而 其重要性程度依次為「其人」、「其行」、 「其言」;但夢想(what you will)決定 我們是怎樣的人!人生的創化開始於夢 想,創化既是學習的本質,也是教育者使 命的本質! 關於轉化-教育實踐是教師不斷尋求 變善與超越的歷程﹕挑戰與回應、斷裂與 復原構成生命歷程的基本張力循環,因而 使得改變與轉化乃成為生命歷程不可或缺 的要素,只要「斷裂/無常」是生命中的常 態(normalcy),轉化就是一種生命存有 的 基 本 現 象 , 且 是 「 存 有 學 」 (ontological)上的重要現象,轉化中必 然隱含的「超越」乃是「人成為人」、人 之「自我完成」(becoming to what I am) 不可或缺的品質,如果教育不只有「技術 性」的層面,更重要與根本的是其「存有 學」層面,那麼教師本身生命的「轉化性」 經驗、意識、能力應該是課程轉化相關問 題中的基本問題。教育因而是講求「善變/ 變 善 的 藝 術 」 ( the art of becoming better)! 慈心行動研究中諸多善變與變善的反 思,從張校長「自我解嘲我是一個善變的 女人」,到雅智老師「因接觸人智學而得到 無價的生命自我開展,此讓我熱愛這個工 作,透過他我實踐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我 與台灣的連結及我存在的價值。」朝清老 師「現在,看待慈心,我覺得這是我的學 校,一種很強烈的生命共同體感受在自己 的心中浮現。學校的發展和自己的生命有 了緊密的結合。」個人生命存有學向度的 轉化構成了教育實踐(課程、教學、師生 互動)轉化的前提。奕睿做了很中肯的註 腳「教師在課程自主下自我充實、關照師 生互動及反思詮釋教學歷程後,始有可能 形成植基於教師自我轉化的台灣華德福教 育課程。」 關於參化-教育的究竟意義在於陶醉 忘我的參贊化育﹕參化的意義莫如雅智老 師的表述,有人問:「還作藝術創作嗎?」, 她答:「我和這群孩子一起創作!」原來 教育實踐的至樂就是師生忘我投契的生活 與學習—參化。當然參化也包含教師團隊 的協作創造(co-evolution),「慈心目 前集結一群願意全力以赴的大人,並形成 合作互助的工作文化,這也是他現在最大 的資產。」(郭朝清);參化自然也是一 種教育愛的充分實現,阿睿說「人智學 中……要彰顯的就是愛,教育中愛的意 義,一種人我關係的交流,是要能存在, 能帶來生命原始呼應的教育田野,而其間 人我豐厚的交疊將澆灌孕育一片助長生命 成長的沃野。」;這更從鄭意弘老師的體 驗中表露無遺「學會開放自己的感官接受 來自上天的靈感,藉由對靈性與藝術的追 求來點燃自我內在之光,漸漸的體驗出我 有個存在的生命任務,我要與一群孩子工 作,並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部份。」點燃 自性之光,以燈傳燈,光光互映,這也是 大乘佛教「華嚴經」所描述的莊嚴妙境! 參化的意義不僅是教育藝術的境界,它 同時具有宇宙整體演化的意義,這在張校 長的「人間的深情亦是天地的深情」一句 話中充分傳達!「生命種子藉著考驗來發 芽生長,人與人的生命浪潮,相互牽引,

(4)

來趣飄搖生命中的每一個個別活動都存在 生命整體中化為有機的一部份,對部分的 瞭解便能加深對整體的理解,部分與整體 在理解中互為表裡,人間的深情亦是天地 的深情」;蔡一真老師平白但深情地道出 慈心學校日常生活的奧秘:「孩童每天所 接受到的是老師親自完成的版畫、歌聲、 笛聲、說故事和其中所帶來的精神力量。 那種親炙的感覺,每天慎重地施與受、握 手與擁抱中有太多難以言喻的情感力量滲 透其中。」 卓蘭全人中學的教育美學 李崇建「沒有圍牆的學校」與「移 動的學校」二書力圖呈現全人中學另類教 育的真實生活與文化,其所指涉的內涵並 不僅限於傳統意義下的「美育」,而是「教 育思維與實踐」整體性的「美學化」,這 樣的取向或許從全人創校一開始就是主事 者一個具有清晰文化意識的自覺與期許! 李崇建認為「全人美學的生活化,不 僅在於開設眾多藝術課程,更在於師生互 動頻繁,形成流動的美,無須刻意營造, 就在生活之間自然發生。」但是「美學的 生活化」也許會被誤會為不切實際的風花 雪月,認為難道不是大人與小孩依恃經濟 地位的優勢,遠離塵囂,過著「逃禪」虛 無的日子?李崇建為這樣的生活與教育美 學精神作了簡潔有力的定義,足以反駁上 述的猜疑,他說:「生命中最困頓的時候, 仍有創造美的力量,那是生命中審美的積 極意義。」並且強調這樣的文化生活在學 校成立第五年遇到 921 大地震時,就顯現 其非凡的教育成效。大雄校長「全人存在 的意義─從波特萊爾的詩談起」一文則表 露他作為第二任校長繼續發揚或重視「教 育美學」的深刻思維: 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一股巨大的詩意 的力量;當他帶著這股力量去探索世 界,並找到語言為他自己的經驗命名 時,詩就發生了。每次詩發生的時候, 就會有一種力量進入我們的生命,讓 我們從生活的慣性脫離,真正的生命 又重新開始了。這是一種純真的喜 悅,也是波特萊爾和李白所傳達的訊 息。 當我們「看到」了生命現象(人成為 人)與詩、與藝術、與創作之間的本質關 係,我們也才能真正領會學習的意義與教 育的道理,教育與美學的關聯在這條件下 就是自然而然,一點都無人為造作的牽 強。所以另類教育的發展無疑同時也是教 育美學的誕生,尼采用「駱駝--獅子--孩 童」精神三變的隱喻以預言另類教育與教 育美學的來臨又豈只是歷史的偶然? 不過,在學習歷程中重視藝術領域的 生活與學習、進而強調美育涵養對於人格 與生命成長的重要意義,畢竟也只能算是 教育美學的第一與第二層意義!那麼教育 美學的第三層意義,如 Freire 所指出的「教 學的美與喜悅」本身,又如何理解呢?李 崇建在本書的序言副標題「希望的種子」 無疑露出了這個答案的端倪!他以列寧格 勒的故事作引子,道出「我在本書所寫, 便是山上的小榖倉裡,每顆種子的故事。 這些種子,所就讀的全人,…他們和所有 種子同樣充滿希望」! 四、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計畫基本上已經對於教育美學 在台灣另類學校的開顯有正面發現,台灣 另類教育發展的時間相較於西方其實不 久,因此未來應該可以有更多的文獻與資 料作為充實教育美學本土論述的基礎。本 研究的相關成果也已經發表在以下的兩處 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將進一步改寫成期刊 夥專書的形式發表。 (1) 馮朝霖(2007/05)隳形去智˙縱適大化 -關於教育文化「美學領導」的遐思,私 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權力˙意 識 與 教 育 」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發 表 , 2007/05/05。

(5)

dem Recht des Eltern auf freie Wahl der Schule Eine Geschichte über die Alternativen Pädagogik Bewegung seit 1990 InTaiwan (Struggle for the Parent’s Right to choose different SchoolingA History about Alternative-Education- Movement In Taiwan since the 90es of the last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for ISCHE 29 –The 29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ing Conference for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Approach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Hamburg University Germany, July 25-28 2007.

五、參考文獻

Bollnow, O. F. ( 1959/1984 ) Existenzphilosophie und Pädagogik – Versuch über unstetige formen der Erziehung, Stuttgart, Berlin, Köln, Mainz:Kohlhammer. 6.Auflage.

Buber, M. ( 1953/1986 ) : Reden Über Erziehung, Heidelberg:Verlag Lambert Schneider. 7.Auflage.

Fong, Tsao-Lin (2007) ﹕Kämpfen um dem Recht des Eltern auf freie Wahl der Schule

Eine Geschichte über die Alternativen Pädagogik Bewegung seit 1990 InTaiwan (Struggle for the Parent’s Right to choose different SchoolingA History about Alternative-Education- Movement In Taiwan since the 90es of the last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for ISCHE 29 –The 29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ing Conference for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Approach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Hamburg

University Germany, July 25-28 2007. Fong,Tsao-lin (2006)﹕"The Awareness

of Pedagogical Aesthetics - Transformation of Pedagogical Profession Identity By Taiwanese Alternative School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in Conference

of Symbolic Universes of

Pedagogical Professionalism in

Different Cultures.” <Taiwan and

Germany Joint Project 2006>, Taipei/NCCU.

Freire, P. ( 1998 ) : Pedagogy of Freedom—Ethics, Democracy, and Civic Courage, Lanham ․ Boulder ․ New York ․ Oxford : Rowman & Littelfield publishers, Inc.

Freire, P.(1994):Pedagogy of Hope – Reliving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Continuum.

Shor, I.& Freire, P.(1987):A Pedagogy For Liberation – Dialogues On Transforming Education, Massachusetts : Bergin & Garvey Publishers, Inc.

Greenberg, Daniel 著//丁凡譯(1997)﹕瑟 谷傳奇,台北:遠流。

Greenberg, D.,丁凡譯(1994/1999):自 主學習—化主動性為創造力,建構多元

社會的瑟谷教育理念。台北:遠流。

Mintz, Jerry et. al.(editor)(1994)﹕ The Handbook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 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 USA).

Neill, Alexander Sutherland 著//王克難譯 (2003)﹕夏山學校,三版,台北: 遠流。 馮朝霖(2007/05)﹕隳形去智˙縱適大化 -關於教育文化「美學領導」的遐思, 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權 力˙意識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發 表,2007/05/05 馮朝霖(2007)﹕"技術乎‧騙術乎‧藝術 乎?—後現代教育美學論述的可能性

(6)

",黃乃熒主編: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發 展,心理出版社. 馮朝霖(2003b):駱駝˙獅子與孩童—從 尼采「精神三變說」看教育與文化關 係,<童年沃野與創化>學術研討會 論文,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主 辦,2003 年 5 月。 李雅卿編著(2000)﹕北政試驗手記 --一 個成長、衝突與愛的故事,台北:遠 流。 李雅卿著(1998)﹕種籽手記,台北:遠 流。 李崇健&甘耀明(2003):沒有圍牆的學 校—體制外的學習天空,寶瓶文化。 李崇健(2006):移動的學校—體制外的 學習天空,寶瓶文化。 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台北:左 岸文化 倪鳴香主編(2004):扎根與蛻變-尋找 華德福教育在台灣行動的軌跡,宜 蘭: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7)

6

附件:封面格式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教育美學在另類教育的開顯(II)

※※※※※※※※※※※※※※※※※※※※※※※※※※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5-2413-H-004-011-

執行期間:

96 年 08 月 01 日至 97 年 0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馮朝霖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2 月 16 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學校名稱 系代碼 系科名稱 名額 備   註 1110073 特殊教育學系 1 *總成績須達本類組均標。.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目的 ^ 材料 ^ 步驟 ^ 結果/結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