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20-H-002-005- 執行期間: 93 年 06 月 01 日至 94 年 09 月 30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暨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杜榮瑞 共同主持人: 俞洪昭,林宜勉,王泰昌 報告類型: 完整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9 月 29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國科會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

Accounting Session of 2004 Advanced

Management Research Workshops

計畫編號:NSC 93-2420-H-002-005

執行期限:93 年 6 月 1 日至 94 年 9 月 30 日

主持人:杜榮瑞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

Email: rrduh@mba.ntu.edu.tw

共同主持人: 王泰昌、 俞洪昭、 林宜勉

1. 摘要 知識經濟是我國目前及未來發展的重點,而知識經濟的開展是必須以堅實 的研究能力為基礎。在管理學方面,國外的發展甚為蓬勃,我國起步相對為晚, 如何迎頭趕上,是政府、學界乃至於民間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對於教學研究人 員研究能力的培養應該是知識經濟發展相當重要的一環。發展推廣高等教育也是 近年來政府的核心目標之一,而國內商業專科學校改制為管理學院的情況相當普 遍,新設立之管理學院亦不斷增加。隨著管理學院校有關之系、所日益增加,近 年來由國外學成歸國,以及由國內博士班畢業,投入會計相關領域教學與研究陣 營的年輕學人逐漸增加,使得國內會計學術界的生力軍越來越多。然而就在會計 學術界的人力逐漸增加的同時,許多會計領域的新進年輕優秀學者,由於在新成 立的系所服務,缺乏經驗傳承;或由於服務單位地處偏遠,缺乏對國際重要研究 方向的接觸機會,在離開學校一、二年後,就有跟學術研究脫節的現象。 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89 年 3 月)指出,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環境 的多元化,管理科學領域的發展相當快速且多元,而未來之發展則應致力於「加 強管理學研究的深度與國際化的程度」。有鑑於此,我們承續過去國科會績效顯 著之「管理一卓越研究營」,邀請在會計相關領域研究成果優異的國際著名學者, 於 94 年間輪流來台灣作課程演講與討論,以期提昇國內會計領域年輕研究人員 的國際視野與研究水準,同時也提供資深研究人員再充電以及與國際級學者交流 的機會,以提昇我國管理學中會計研究在國際間的學術地位。經由民間各團體及 個人之大力贊助,本研究營於 94 年間邀請了 5 位國際知名會計學者參與講授會 計研究課程,參加學員共 284 人次。參加者對研究營都給予高度肯定,並建議繼 續舉辦。 關鍵詞:會計學研究、研究營

(3)

2. 緣由與目的 學術界對於知識追求的渴望度很高,雖然由於資訊科技的發達,知識的傳 播也變得極為快速,但是透過網路而來的知識雜沓紛紜,未經消化整理、汰粕 存精,實需要經過名家指點,方不致迷失在無涯的學海中。以管理學學界而言, 由於近年來各大專院校管理相關科系不斷成立,新舊學校招聘不少新進的師資 及研究人員,然而就在管理學術界的人力逐漸增加的同時,許多管理學門新進 年輕優秀學者,由於在新成立的系所服務,缺乏經驗傳承;或由於服務單位地 處偏遠,缺乏對國際重要研究方向的接觸機會,在離開學校一、二年後,就有 跟學術研究脫節的現象。有鑑於此,我們規劃了一系列的「管理一學門會計領 域卓越研究營」,邀請在會計審計管理學研究領域研究成果優異的國際著名學 者,輪流來台灣作一至二週的研究課程演講,以期提升國內管理學門年輕研究 人員的國際視野與研究水準,同時也提供資深研究人員再充電以及與國際級學 者交流的機會,以提升我國管理學研究在國際間的學術地位。 「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邀請的國際知名教授,分別在演講暨 討論會中帶領國內學者研析會計領域在國際間的主流研究題目與相關研究方 向。由演講者把某一個研究主題,包括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技巧、甚至 是研究所需具備的工具,在演講課程及討論活動中,教授給學員。研究營的學 員對象為會計學界研究人員和博士班學生,而主要的輔導對象為新進學者和正 在寫作論文階段的博士班高年級研究生。就由這些國際知名研究學者在課堂上 點出國際上的研究方向、研究重點以及教授研究的技巧,在加上學員課堂中及 課後與這些頂尖學者間的互動,相信能夠帶動並提升有潛力的國內新進學者和 博士班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達成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所揭櫫的 「加強管理學研究的深度與國際化的程度」之目標。 3. 演講講座 本次卓越研究營一共邀請了五位在國際間聲望卓著的會計界學者擔任講 座,這五位學者目前都在世界知名的大學任教服務,並擔任國際頂尖期刊之主 編、副主編或編輯委員。為了使研究營的學員能夠吸收更廣泛的資訊,因此特別 邀請了不同領域(二位財務會計、一位管理會計及二位審計學者)之會計界學者 來台講授課程,以期提供最豐富且多元的知識予國內學者,使參與的學員能夠更 貼近國際間之學術研究,並從國際級大師的講課中,獲得更多的啟發以增進研究 的品質與貢獻。以下為五位講座教授之簡介,詳細介紹請參考表一。

(4)

3.1. T. J. Wong 黃德尊教授

黃德尊教授為本屆卓越營中最年輕的講座學者,也是唯一的華人教授。黃 教授目前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為該校會計系之講座教授。其專精之研究領域為 財務會計,並以亞洲及中國公司及政府為主要研究對象。黃教授的研究著作豐 富,不論在質或量上都極具貢獻及水準,在國際間屢屢獲得各式學術方面的獎 項,此外,黃教授現亦擔任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的編輯委員, 以黃教授卓越的研究能力與擔任頂尖期刊編輯委員的經驗,相信能為本次參與課 程的學員帶來諸多啟示。 黃教授在國際間擁有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曾在美國、中國及香港等地任 教,並多次參與國際間之學術演講及研討會,本次特別邀請黃教授來台擔任卓越 營的講座,除了希望能帶給學員們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更期望能藉由黃教授所專 精之亞洲與中國領域,來貼近與我們密切相關之環境,使學員們更能密切的與本 身研究的方向產生連結。 3.2. Ronald King 教授

Ronald King 教授為美國華盛頓大學之講座教授(Northrop Professor of Accounting),為本屆卓越營中審計領域的學者之一。King 教授主要研究在: 以經濟學分析會計及審計市場之法律問題,及經濟資訊對於市場與組織之關係 等方面。King 教授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且極富教學熱忱的學者,除了在學術研 究方面擁有極高的成就外,在教學方面也獲得諸多獎項的肯定。在參與期刊的 編輯上,King 教授亦付出相當多的精力,目前擔任多本著名期刊之副主編及編 輯委員,像是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之副主編,及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之編輯委員。

King 教授的專長為利用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蒐集數據,以供事先評 估,使原本處於資訊後端之會計資訊,也能於事前提供決策的參考,雖然在國 內該領域並非主流的研究方向,但卻是國際間會計研究中相當重視的一環,故 本次邀請 Ronald King 教授擔任講座,目的也是為了開啟國內新進學者更多元 的研究方向,使國內新進學者更能了解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式。 3.3. James Ohlson 教授 James Ohlson 教授目前任教於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擔任該校會計系 W. P. Carey 講座教授。Ohlson 教授是財務會計研究領域中首屈一指的優秀學者,其在 會計研究上有諸多創新與貢獻,其中最知名的即為 Ohlson 模型。Ohlson 教授主

(5)

要研究領域為會計理論、財務報表分析及使用會計資訊從事企業評價等方面,為 國內學術及實務界運用相當廣泛之部份。

Ohlson 教授之研究論文不但豐碩,且均發表於頂尖之期刊上,並榮獲諸多 國際上知名的獎項,例如:1995 年 AAA 之 The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1998 年 AAA 之 Educator of the Year Award 及 Wildman Award、 2000 年 AICPA/AAA 之 Notable Contributions Award 及 2004 年 AAA 年會之 Presidential Lecturer。Ohlson 教授除了曾任教於多所知名學府,擔任多本著名期 刊之編輯委員外,並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地演講,為一位在學術上與教學上都極具 聲望之學者,透過 Ohlson 教授精闢的指導與見解,相信能使所有參與的學員在 學術研究上獲得更深入的領悟。 3.4. Dan Simunic 教授 Dan Simunic 教授是本屆卓越營另一位在審計領域上極富盛名的學者。 Simunic 教授目前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會計系之講座教授,亦為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及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之主編,以及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之編輯委員。Simunic 教 授在學術研究上聲望卓著,研究論文均發表於世界頂尖之學術期刊上,其中並 有多篇論文為審計領域中必讀之經典範本,此外,Simunic 教授長期致力於期 刊之編審,以其豐富的經驗,相信能為參加的學員在投稿上提供正確的方向。 安隆案發生之後,學術界與實務界都越來越重視審計這一領域,國內外的 學者也都對此領域更加重視,因此本屆研究營特別邀請了 Simunic 教授擔任課程 的講座,以提供最新且深入的知識予國內學者,使致力於審計領域之國內學者能 有嶄新的視野,也使關心此領域之學員獲得更多的資訊。 3.5. Mike Shields 教授

Mike Shields 教授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Eli Broad 講座教授,其主要研究 領域以管理會計為主,包括預算、誘因與績效衡量制度,及判斷與決策行為等。 Shields 教授研究著作甚豐,均發表於會計與財務之頂尖期刊,並榮獲 2003 年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之 Best Paper Award 與 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芬蘭)之榮譽博士等多項殊榮。Shields 教授目前並擔任 Accounting ,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及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之副主編。

(6)

備了非常豐富的教學內容,透過這次的學術交流,必定能夠為國內會計領域之學 者,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及啟發,對我國在管理學門會計領域方面有相當正面的 意義。 4. 籌備經過 「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舉辦之目的,是為了使國內管理學領 域之學者,能夠吸取國際間頂尖大師的經驗,並提供參與之學員與國際學術接軌 之機會,以提升我國管理學研究在國際間的學術地位。為達到本計畫之最大效 益,我們參考過去「卓越研究營」的成功經驗。舉凡國際知名教授之聯絡與接待、 課程之規劃、研究營網站之架設、網路報名、學員之需求安排等,皆虛心吸收過 去之成功經驗,並且精益求精,盡力達成「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提 升我國管理學門國際研究學術水準的目標。本屆研究營特別挑選了一場在台中舉 辦,並且安排來台講課之國際知名學者,對新進教師或博士候選人所提出之論文 或研究計畫,給予意見與修改建議,故本屆研究營不論在地點及活動內容上都有 創新,這些改變都是為了使知識的傳布更加廣泛及深入,以期達到本研究營之最 大效益。本屆卓越營籌辦之經過分述如下: 4.1. 廣納各方意見 自 2004 年 6 月起,為使本屆研究營之舉辦能夠達到最好的成果,即開始悉 心的籌畫,並廣納會計領域學有專精學者之意見,不論在師資、地點、活動、流 程等細節上,都詳加規劃及討論,以期為國內學者提供最新且最有用的資訊,並 使來台授課之學者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4.2. 籌募基金 國際間之學術活動,提供講酬予演講的學者已是一常態,也是尊重演講者 的一種禮貌,為了更能吸引國際知名學者來台演講,我們積極尋求關心學術活動 的各個團體及個人之贊助,最後在潤泰集團、安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蔡金拋會 計師、杜佩玲會計師、陳及幼先生贊助下,共募集了台幣一百萬元,以提供本次 研習營之講座酬勞。 4.3. 邀請演講講座 經過事先的考量,本屆研究營計畫邀請不同領域學有專精之會計領域學 者,並鎖定國際間極有名望且在學術上極具貢獻之學者,自 2004 年 7 月起,陸 續與各知名學者聯繫,詢問來台授課之意願,在持續的努力下,應邀來台的教授

(7)

無不為其研究領域中之翹楚,甚至有多位教授為會計領域中之一級大師。 4.4. 建立網際網頁 為了廣為宣傳本次的活動、更方便的傳達活動內容,以及能夠以最迅速的 方式提供活動訊息,自 2004 年 9 月起,架設「國科會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 研究營」之網頁,包含研究營宗旨、師資陣容、課程表、報名須知、線上報名表、 查詢報名資訊、主持人、及最新活動等之設計,並隨時公布最新資訊及課程內容, 提供文獻及課程講義之下載,以利學員事先閱讀。 4.5. 課程宣傳 自 2004 年 10 起,陸續寄發電子宣傳郵件共計 24 封、印發課程傳單予各大 專院校會計系辦公室及老師、及以電話聯繫等方式廣為宣傳此次活動,並於國科 會網站上登載此次活動之訊息。此次課程之宣傳對象為各大專院校會計系主任、 老師、辦公室及博士班學生,約計 218 人,其中包括台大、政大、中正、成功、 台北、東吳、中原、淡江、義守、靜宜、逢甲、中興、崑山、雲林科技、東華、 東海、元智、實踐、銘傳、輔大、國防管理學院、台南科技、景文、台北商業、 屏東商業、德明、中技、台南女子、僑光、嶺冬、育達、醒吾、蘭陽、朝陽、開 南、長榮、彰師、南華、文化等學校。由報名之學員名單中發現,除了原本宣傳 之大專院校外,還有一些參與之學員為未寄發宣傳信件之大專院校,以及非會計 本科系之國內學者,這可能是由於學員間之口耳相傳,以及透過網路傳輸,使更 多人能獲悉本屆研究營活動。附件六為對第二場次加強宣傳之信函。 4.6. 報名工作 透過了 E-Mail、信件,及電話等宣傳後,國內管理學領域之學者陸續獲悉 本次研究營活動,自 2004 年 11 月起,研究營正式開始接受課程的報名,本屆研 究營之報名程序係透過網路直接登陸,透過網路報名,除了能夠快速且正確的掌 握學員們的資料外,並簡化了報名的程序及降低人工報名可能產生的錯誤,此外 開課前兩週開放網路查詢報名之結果,並以電子郵件通知課程內容。 4.7. 課程規劃 為事先規劃各場次之課程內容與流程,並讓學員能夠於上課前事先準備, 在各場次一到二個月前即密切與演講講座聯繫課程事宜,包含課程主題、大綱、 參考文獻、投影片等。在取得課程資料後,陸續登載各講座之課程主題、課程大 綱、Reading List、投影片、PowerPoint 檔於研究營網站上,以供學員自行下載。

(8)

此外除了版權問題的考量外,本研究營亦將 Reading List 上的文章,刊登於網站 上,直接供參加學員在課前自行下載(download)與預習。上課當天並印發各教 授的 PowerPoint 授課講義印給學員,以方便學員筆記。除了課程內容之安排外, 並規劃上課時間、場地租借、海報製作、獎牌訂製、接待講座及其他研討會事務 性項目等相關事項。 4.8. 接待演講講座 為使來台授課之講座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除了提供教授們最佳的授課環 境與設備外,在課程前皆事先演練並與教授討論上課之流程,希望在每一環節都 能有妥善的安排,使各講座與學員都能在最佳的狀況下進行課程。除了在課程上 的安排外,對於教授來台之各項事宜,包含接機、訂房、餐會、學術交流、參訪 行程等,無不費盡心思,以期本研究營邀請之國際級講座教授能有最便利及完善 之行程安排,並在參訪過程中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 5. 活動經過與內容 本屆會計領域之卓越研究營一共舉辦了五個場次,共計 284 人次參與,參 與之學員大部分為大專院校之老師,以及目前在學之博士班學生及博士候選人。 總括而言,參與本屆研究營之講座都準備了相當豐富的講課內容,並充分討論及 回答學員們的疑問。而參與的學員大部分也都很認真的吸收教授們所傳達的知 識,並提出在課程上、研究上、投稿上等問題,以期從國際級學者的經驗中,突 破研究上的瓶頸。以下為各場次詳細之活動經過與內容: 5.1. 第一場次:2005 年 3 月 Professor T. J. Wong(黃德尊教授) 第一場的課程於 2005 年 3 月 25 日及 26 日舉辦,講題為「Institut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黃教授分別在 25 日及 26 日上午共 6 小時教授該課 程,詳盡講述公共團體、公司、政府與會計之關係。在此次演講暨討論會中黃教 授將此研究主題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技巧等分享教授給學員,並針對學 員所提出之問題一一討論及說明。透過黃教授豐富之學識涵養及生動活潑之上課 方式,令參與之學員獲益良多。此次課程之照片如附件一所示,詳細內容及 Reading List 如表二所示。

5.2. 第二場次:2005 年 4 月 Professor Ronald King

第二場的課程於 2005 年 4 月 21 日及 22 日舉辦,講題為「Experimental 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ssues」。Ronald King 教

(9)

授分別在 21 日及 22 日上午共 6 小時教授該課程,針對「實驗經濟學」與「會 計師的法律責任研究」兩大主題作詳盡之闡述,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並輔以相關 學術論文之討論,讓參與的學員能夠更深入的瞭解。更可貴的是,Ronald King 教授除了詳盡講授研究的方法外,並將研究與實務相結合,除了從個人的角度 來看研究外,更廣泛的將研究與社會做連結。透過 Ronald King 教授對該領域 之專精及教學之認真與熱忱,令參與之學員無不印象深刻。此次課程之照片如 附件二所示,詳細內容及 Reading List 如表二。 本次的課程除了各大專院校之老師及博士班學生參與外,還有許多證期局 及會計研究月刊之人員出席上課。正值我國在修訂會計師法,其中涉及會計師 法律責任問題,博達事件後,會計師乃至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法律責任為何, 均向有爭議。如何就法律乃至政策制訂做事先評估,而非事後檢討,不僅需要 理論分析,更需實證數據之支持。Ronald King 教授的專長之一即是利用實驗經 濟學的研究方法,蒐集數據,以供事先評估,而非於政策制訂後再以實地檔案 數據作事後評估。相信本此課程對我國會計師法修訂之政策評估,必定可以提 供嚴謹思考與分析的方向。

5.3. 第三場次:2005 年 5 月 Professor James Ohlson

第三場的課程於 2005 年 5 月 21 日及 22 日舉辦,講題為「The Analysis of Cash Flows: How It Should be Done」及「How to Value EPS Growth 」。Ohlson 教授分別在 21 日及 22 日上午共 6 小時教授該課程,針對「現金流的分析」與 「如何衡量評估 EPS 之成長」兩大主題作詳盡之闡述。Ohlson 教授除了以 PowerPoint 檔為主要教材外,還以實際的公司例子為佐證,讓參與的學員更能 了解並實際運用。此次演講的內容與會計工具在實務運作上息息相關,不但可 以提供參與的學員研究之方向,也成功連結了會計理論與實務運用。此外, James Ohlson 教授並針對學員所提出之問題一一討論及說明,在良好的互動過 程中,使參與的學員更能針對本身的疑問,獲得充分的解答。此次課程之照片 如附件三所示,詳細內容如表二。

5.4. 第四場次:2005 年 6 月 Professor Dan Simunic

第四場的課程於 2005 年 6 月 11 日及 12 日舉辦,講題分別為第一天之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nomics of Auditing」以及第二天之「Research in Audit Production」。Dan Simunic 教授分別在 11 日及 12 日上午共 6 小時教 授該課程,針對審計研究作各方面之探討與詳盡之闡述,並以相關學術論文來 說明此研究主題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技巧等。最難得的是,Dan Simunic 在 12 日下午,針對第一天課程中學員所提出論文投稿之問題,做詳盡且有系

(10)

統的指導與解說。Dan Simunic 教授為多本國際知名期刊之主編及編輯委員, 透過其在學術上與編輯期刊上豐厚之經驗,令在場學員無不獲得極大啟示,不 但指引學員們研究之方向,更拓展國內學者們之國際視野。此次課程之照片如 附件四所示,詳細內容及 Reading List 如表二。

5.5. 第五場次:2005 年 7 月 Professor Mike Shields

最後一場次的課程係於 2005 年 7 月 22 日及 23 日舉辦,講題分別為第一天 之「Doing and Publishing Research in Accounting」以及第二天之「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在第一天的課程中,Mike Shields 教授對會計研究與論 文發表作各方面之探討與詳盡之闡述,並針對論文投稿之重點與應該注意的事 項作有系統的整理,讓參與的學員在研究時及投稿時都有更清楚的方向。第二 天的課程,Mike Shields 教授更深入的講授管理會計之研究領域,將管理會計 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技巧、研究素材等分享教授給學員,並深入解說 及討論學員們提出之問題。 本場次卓越營舉辦地點在台中中興大學,為歷年卓越營計畫中(會計領域) 首次跨出北部舉辦之場次,本次活動不但提供中南部學員更方便的參與機會, 也使北部以外之國內學者更能貼近國際間之脈動。本場次之學員除了吸收豐富 的教學內容外,並積極提出課程中或研究上之疑問,透過 Mike Shields 教授與 學員間之良好互動,也激發了教授與學員間之熱烈討論。 本屆卓越營在事前籌畫時,為了更落實提升國內會計學門研究人員的國際 視野與研究水準,並提升我國管理學研究在國際間學術地位之目標,特別規劃 本場次在台中舉辦,以本場次結果觀之,不但使學員獲得極大的啟示,Mike Shields 教授也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動成果相當豐碩。有了本次在台中舉辦之良 好經驗,未來更應加強中、南部此類活動之推廣,以使學術資源能夠平衡分配。 此次的卓越營已為中部學者開啟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相信這也是未來卓越營 應繼續努力之目標。本次課程之照片如附件五所示,詳細內容如表二。

5.6. 最新活動-Working Papers 或 Research Proposals 分享及討論

本屆研究營與前屆不同之處為今年的研究營有安排來台講課之國際知名學 者,對新進教師或博士候選人所提出之論文或研究計畫,給予意見與修改建議。 為推廣此一活動,在宣傳課程的同時,特別標明有新增此一活動,並積極鼓勵學 員提出欲分享的 Working Papers 或 Research Proposals,並請有興趣參與的學員於 課程開始前五週將該文章 Email 至研究營指定的信箱,以便後續處理及與講座教 授聯繫。本次分享的論文共計 6 篇,分別在第一、第二及第四場次做分享,教授 們分別就論文之摘要、文獻探討、緒言、結論,做不同程度之修改示範,以

(11)

PowerPoint 投影片呈現給參與之學員,以達到經驗傳承之目的。本次研究營參與 之論文如下:

1. Lanfeng Kao.TheEffectsofDirectors’ShareCollateralization on Earnings Management.

2. Hsieh, Yung-Ming, and Yann-Ching Tsai. Aggregate Audit Adjustments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3. Chi, Wuchun, Huichi Huang, Yichun Liao, and Hong Xie. Mandatory

Audit-Partner Rotation, Audit Quality and Market Perception: Evidence from Taiwan.

4. Yu, Hung-Chao. Legal Regimes, Damage Apportionment Rules, and Auditor Independenc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5. Yu, Hung-Chao. The Effects of Mandatory Earnings Forecasts and Auditors’Legal Regimes on Managers’and Auditors’Behavior-Theory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6. Chang, Wen-Jing, Ling-Tai Chou, and Hsiou-Wei Lin. The Effect of Dismissal Threat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此外在無學員分享之場次,我們亦安排學員私底下個別與教授們進行約 30 分鐘之討論,讓參與之學員能有機會更進一步的與國際間一流學者討論在研究方 面之想法與疑問,經過教授私下的指導與講解,讓學員們都獲得相當大的啟示與 收穫。 6. 活動成果與討論 本屆「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邀請了五位學有專精之學者,這 五位教授分別就不同的領域、主題等做講演與討論。針對課程的部分,整體而 言學員們的反應都相當良好,但若進一步依照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之題目請參 照附件七,問卷調查之結果請參照表四)及私底下學員口頭之反應來看,仍可 看出不同之結果,其可能之因素可由以下三點來討論: 6.1. 教授之背景 本次研究營所邀請到的五位教授,其中只有黃德尊教授為華裔教授,也是 唯一一位在亞洲地區任教之教授,其餘四位講座,皆來自北美洲,分別在美國及 加拿大任教。從問卷調查中顯示,黃教授的課程在對研究工作上幫助之程度相當 高,雖非五場中最高者,卻為學員反映上最能瞭解的課程,且為所有場次中最多 人參與者。除了學員的反映及參與人數外,從課堂中亦觀察到當學員們討論及發

(12)

問時,較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黃教授也較易瞭解學員們的意思。這些情形都顯 示出國內學者在面對華裔教授及熟悉的議題時,更能自信的表達本身的想法,而 在亞洲地區教學的教授,似乎也更能以適合的方式傳達知識予亞洲地區的學生。 從黃教授與其他四位教授授課的結果來看,除了發現華裔教授之講課方式及用語 較易被國內學員接受,也顯示國內學者更應加強本身的英語能力,積極的與國際 接軌。 6.2. 課程之領域與內容 本屆研究營邀請的五位學者可分為三大領域: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 這三大領域在國內會計界皆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本次研究營之學員反應及參與程 度亦無明顯的差異,唯第二場次的參與人數與問卷調查反映皆不如其他四場次, 雖然第二場次的課程是宣傳最多,最積極推廣的場次,但結果卻不如預期,這可 能是因為本場次所講述之主題與 Ronald King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實驗經濟 學的研究方法,蒐集數據,以供事先評估)都非國內學術界研究之主流,雖然該 主題在國際間為重要之研究領域,但在國內投入此研究之學者卻仍不多,根據第 二場次的結果來看,國內從事會計學研究之學者,對於非本身研究領域之學術活 動參與程度似乎不高。學術研究不僅應該「深」且必須「廣」,沈溺在本身的學 術研究而不願意以更廣闊的心胸接受更多的新知,將是研究上的極大障礙,尤其 是目前在學的博士班學生,更應積極吸收各類的資訊,才能使其往後的研究發展 更加廣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場次關於審計方面的課程,本場次為五場課程中學 員反應第二好的場次,在整體評價中「最滿意」的程度更為所有場次之冠(占 56.25%),而在分享 Working Papers 或 Research Proposals 活動中亦為各場次參與

最熱烈之場次(共計五篇),由此結果看來,在安隆案後,對於審計方面之研究, 不但是國際上的潮流,在國內亦蓬勃的發展。 6.3. 舉辦之地點 本次會計領域之研究營為首次跨出台北在台中舉辦,與前四場在台北舉辦 之活動相較,台中場次之整體評價為各場次最高者,「很滿意」的學員占 54.05% 「滿意」之學員占 45.95%,也就是所有回卷的學員都對該場次感到滿意。此外 從課程中及課後的觀察,參加台中場次的學員們大部分都擁有高度的學習動機 與熱忱,發問與討論的熱烈程度甚至高於在北部舉辦之場次,問卷調查中亦顯 示台中場次之課程,對學員在研究工作之幫助亦為五場中最高(很有幫助的占 54.04%,有幫助的占 49.05%)。依據參與學員之反映,此類國際級之演講暨研 討會在中部舉辦之頻率不高,因此能夠有機會向國際級之大師學習,學員們無

(13)

不積極的參與及發問,這可能也是本場次反應特別好的原因之一。此外在中部 的學員,語文程度及學術涵養亦不亞於北部之學員,此也顯示在中部之會計領 域國內學者亦不斷的充實本身之學術知識與技能。 7. 結論與建議 本屆「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之參與人數共計 284 人次,表三係 參加研究營之國內教師與博士班學生之統計。根據參與學員之反映,各場次之整 體評價都相當正面,如下表四所示,但經由五場研究營所觀察到的情形,仍有以 下幾點需靠所有關心台灣學術發展的機關及人士共同努力改善: 7.1. 擴大參與學員人數 雖然大部分學員對研究營的評價都相當肯定,並鼓勵應多舉辦此類活動, 但參與研究營之學員人數與預期仍有差距。舉辦本活動之目的就是希望提供國內 會計領域學者以最方便的方式與國際接軌,因此越多的學員參與也越能達到本研 究營之效益。也許由於國內管理領域中會計方面的研究人數較少,此類國際化的 活動亦非如企管方面研究頻繁,此外國內學者似乎對於非本身研究主題之課程參 與度較低,綜合以上因素,使得參與人數並不如預期。因此更積極的宣傳,及推 動此類活動是未來更應加強的部分。然而,本屆研究營在每場開始一個半月到二 個月前即已發出通知,目的就是提供國內管理學領域的學者盡早規劃時間來參 與,但可惜的是如同管中閩教授在中國時報名家專論中所提到今年五月中研院所 舉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的情形,縱然投入了大筆經費,邀請了世界一流專家學者 來演講,並悉心規劃能夠提昇國內學術界的活動,卻僅有一位國內教授與會且並 未全程參與。事實上,管教授對國內學術界的憂心,也正是此次舉辦卓越營的感 觸,雖然投入了人力、物力、財力邀請到了世界一流的學者,卻不見國內學者積 極的參與,不免令人有些失望。為了使國內學術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相關政府、 教育單位、學校甚至民間團體,都必須更積極的付出心力,更重要的是國內學者 必須調整其心態,若仍故步自封,沈溺於本身的研究而不願更廣泛的接觸其他資 訊,投入再多的經費,舉辦多專業的研討會,也都只是美麗的詞藻所堆砌出的計 畫書罷了。 7.2. 加強研究論述分享與指導之宣導

本次研究營提供了演講講座對參與學員之 Working Papers 或 Research Proposals 指導與建議之機會,並在課堂上分享予所有學員,這項新增的活動在 國際學術研討會已為重要之項目之一,但在國內學術研討會中並不常見,為推動 此一國際趨勢,使國內學術界能與國際接軌,並提供學員在學術研究上更正確之 方向,本次研究營特別增加了這項活動。雖然在籌備期間多次提醒與鼓勵學員提

(14)

出 Working Papers 或 Research Proposals,但可能由於國人較不擅於在公眾場合中 分享自己之研究論述,因此參與人數並不踴躍。為使此活動能達到最佳之效益, 未來仍應持續推動此類活動,以期日後的研究營能有更多之學員參與。 7.3. 國內資深研究者之參與 雖然本研究營主要係提供國內新進學者接觸國際視野之機會,但也希望國 內資深學者能夠藉此機會更精進本身的研究能力。本屆研究營以新進學員(博士 班學生、講師、助理教授)佔最大比例,為總參與學員之 79.93%,而資深學者 (副教授、教授)僅佔 17.95%。相較於本次來台演講的教授,其中四位都是在 學術領域中非常資深的學者,但其吸收新知與對研究的熱忱卻一點也不亞於年輕 的學者,相信這也是這五位學者能夠屹立不搖且享譽盛名的原因之一。反觀本次 參與活動的國內資深學者,人數並不多,對需要經驗傳承的學術界來說,實是一 隱憂,如國內之先進學者能夠帶動國內學術界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活動的氣氛,同 時更充實本身的學識涵養,相信能為台灣的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7.4. 課程時間之安排 在問卷調查結果中,課程時間之安排為各題項中分數最低者。本屆課程之 安排為每場次分為兩天進行,早上為課程的教授,下午則視課程進行的進度、報 名分享論文篇數,及參與個別討論人數彈性做調整。然而從問卷中發現,學員們 的意見相當分歧,有些學員希望課程能在週末舉行,而有些學員卻希望能在非假 日舉辦,也有學員希望能將兩天課程濃縮為一天進行,由於國內學者致力於研 究、教學,及行政工作等事務繁忙,對時間的分配相當注意,而本研究營也是秉 持為學員提供最方便之課程時間為原則,但仍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符合每位學員 之需求,因此可能仍必須以大部分學員能夠參與之時間,與課程規劃流暢度為時 間安排之標準。然而本次的活動在各場開始前的一個半月至二個月前即已發出通 知信件、在網路上公布,並且持續的宣傳,都是為了提供更充裕的時間予國內學 者盡早安排時間來參與課程,相較於管中閩教授所提到今年五月在台舉辦的一場 國際研討會,反而是國外學者參與得更加認真,這也顯示縱使將場地、講座、活 動都搬來台灣,卻仍無法提起國內學者參與的興趣。課程時間的安排本就很難符 合所有人的需求,然而所謂「符合」也必須是參與者在真正有心的狀況下之考量, 對於管中閩教授所提到國外學者排除萬難來台參與國際研討會,似乎可做為國內 學者的借鏡。 7.5. 問卷調查之題項 本次研究營之問卷調查題目係延續以往研究營之題目(如附件七),但在最

(15)

後分析時卻發現未對各場的師資進行調查,甚為可惜,若能對各場之師資、課程 題目及內容等更細微的事項做調查,一定能有更豐富的內容可供分析及檢討,也 更能為往後的研究營提供更多的資訊與建議。 經由各校老師、博士班學生熱烈的支持及參與,我們對參加學員的問卷調查 (以及許多的口頭回應)顯示,大多數的參加學員對於管理研究營之舉辦,與工 作人員之投入,給予高度的肯定與鼓勵,並建議國科會應繼續舉辦類似之研究 營。他們認為藉由演講講座在課堂上點出國際上的研究方向、研究重點以及教授 研究的技巧,能夠提升學員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品質,使他們的研究成果能與國 際接軌,進而能在國際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 最後,我們對未來舉辦研究營提出幾點建議:(1)可考慮多在中、南部舉 辦此類活動,以拓展國內學術界之國際視野,並平衡各地學術之發展。(2)資 深學者(副教授、教授)似應更積極參與此一活動,以掌握學術研究之動態。(3) 提高對外籍教授機票的限額,在固定經費下可彈性運用。因國外教授來台時間不 一,航空淡季與旺季票價相去甚遠,為尊重來台教授似應以實報實銷之方式核列 該經費。(4)計畫應為一整體,多次申請造成作業上的困擾,自本次研究營開 始,每位教授來台都必須另外申請經費及出具報告,不但使作業更加繁複,也使 單一計畫沒有一整體的效益。(5)可以讓經費的運用更有彈性,在活動籌辦時 不論項目或額度似乎應放寬標準,使活動更加順利的進行。 8. 參考文獻 林世銘、戚樹誠、李吉仁、陳業寧,民國 93 年,「管理一學門研究營」計畫成 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執行。 管中閩,民國 94 年,「名家專論-我從大學看見台灣的未來」,中國時報。

(16)

表一、授課講座

授課教授 教授簡介

T. J. Wong (黃德尊) Chair Professo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5. 3/25、3/26 黃德尊(T. J. Wong)教授為美國洛杉磯加州大 學(UCLA)博士,主修會計。現任香港中文 大學會計講座教授。黃教授曾任教於美國馬里 蘭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研究著作甚豐,均發 表於會計與財務之頂尖期刊,包括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等,並榮獲多項研究及教 學獎項。黃教授現亦擔任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編輯委員,以及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副主編。黃 教授曾多次獲邀至美洲、歐洲、亞洲、澳洲等 地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及演講。

Ronald King

Northrop Professor of Accounting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05. 4/21、4/22 Ronald R. King 教授為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博 士。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講座教授。King 教授主要研究在:以 經濟學分析會計及審計市場之法律問題,及經 濟資訊對於市場與組織之關係等方面。King 在 研究及教學方面皆有卓越的成果,並榮獲多項 殊榮,包括 1986、1987 年華盛頓大學商學院之 年度教師(Teacher of the Year Award)等。其研 究著作甚豐,均發表於會計與財務之頂尖期 刊,包括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及 Accounting Horizons 等。King 教授現亦擔任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副主編,及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之編輯委

(17)

員,亦曾任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之副 主編,及 The Accounting Review, Auditing: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之編輯委員。

James Ohlson

W. P. Carey Chair in Accountanc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5. 5/21、5/22

James Ohlson 教授為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博士及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之榮 譽博士。現任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講座教 授,並曾任教於柏克萊加州大學、哥倫比亞 大學及紐約大學。Ohlson 教授主要研究在 會計理論 、財務報表分析及使用會計資訊 從事企業評價等方面,並且發展出著名的 Ohlson 模型。Ohlson 教授為會計領域中之 著名學者,獲邀至美洲、亞洲、歐洲及澳洲 各地演講,並榮獲多項殊榮,包括 1995 年 AAA 之 The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1998 年 AAA 之 Educator of the Year Award 及 Wildman Award、2000 年 AICPA/AAA 之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 及 2004 年 AAA 年會之 Presidential

Lecturer。其研究著作甚豐,均發表於會計 與財務之頂尖期刊,包括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等。Ohlson 教 授現亦擔任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Review

(18)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以及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之編輯委員。

Dan Simunic

Professor, CGA Chair in Accounting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5. 6/11、6/12

Dan A. Simunic 教授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博 士。現任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會計系講座教授,亦為 KPMG Research Bureau in Financial Reporting 之 Faculty member。Simunic 教授主要研究為:從經濟 學角度探討審計相關問題,包括審計公費、 審計品質、會計師選擇、會計師法律責任 等。其研究著作甚豐,均發表於會計與財務 之頂尖期刊,包括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等。Simunic 教授現亦擔任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及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之主編,以及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之編輯委員。

Mike Shields

Eli Broad Professor of Account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005. 7/22、7/23

Mike Shields 教授為匹茲堡大學博士,現任美 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Eli Broad 講座教授。Mike Shields 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預算、誘因與 績效衡量制度,以及判斷與決策行為。Shields 教授研究著作甚豐,均發表於會計與財務之 頂尖期刊,如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The Accounting Review,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unting Horizons,及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等,並榮獲 2003 年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之 Best Paper Award 與 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芬蘭)之榮譽博士等多項殊

(19)

榮。他現亦擔任 Accounting ,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及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之副主編,並曾任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之主編及多本頂尖期刊之編輯委員。

(20)

表二、上課內容與 Reading Lists

授課教授 上課內容 Reading Lists

T. J. Wong (黃德尊) Chair Professo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5. 3/25、3/26 “Economic Institutions,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1. Organization Economics 2. Corporate Ownership

and Agency Costs 3. Government and

Agency Costs 4. Agency Costs and

Accounting 5. Economic Institution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6. Economic Institutions an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1. R.Coase,“TheNatureofthe Firm,”Economica(1937) 2. A. Alchian and H. Demsetz,

“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f

Organ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3. E. Fama and M. Jensen,

“Separation of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ofLaw and Economics (1983)

4. R. Morck, A. Shleifer, and R. Vishny,“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l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ofFinancial Economics (1988)

5. M. Jensen and W. Meckling, “Theory ofthe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6. R.Watts,“CorporateFinancial Statements, A Product of the Marketand PolitcalProcess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77) 7. A.Shleiferand R.Vishny,“A Surve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ounralof Finance (1997)

8. S. Claessens, S. Djankov, Larry Lang.“The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Journalof

(21)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9. Y.Qian.“Reform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e in China,”in Masahiko Aokiand Hyung-Ki Kim eds.,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1995)

10. J. Fan, and T.J. Wong. “Politically-connected CEO,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ost-IPO 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Privatized Chinese Listed Firms.”Working Pape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1. R. Ball, S.P. Kothari, and A. Robin.“TheEffect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ternational Evidence.”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0)

12. J. Fan and T.J. Wong, “Corporate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in EastAsia.”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2)

13. M. DeFond and M. Hung. “Investor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Worldwide CEO Turnover.”Journal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 14. J. Fan and T.J. Wong,“Do

(22)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EastAsia.”Journalof Accounting Research, forthcoming Ronald King Northrop Professor of Accounting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05. 4/21、4/22 “Experimental 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ssues”: Session 1: 1. Demographics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 Overview of economic man 3. Overview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4. Philosophy of science –

elements to get right (Libby et al 2002) 5. Differences i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Camerer 1997) 6. Example (King 2002) Session 2:

Public policy goals and shortcomings

Legal reform issues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legal liability

Causal links in auditing (Kinney JEMS 1993) S Seettttlleemmeennttuunnddeerrddiiffffeerreenntt l leeggaallrreeggiimmeess((DDooppuucchheett a all..JJAAEE11999977))

Suggested readings for session 1

1. Camerer Colin. (1996). Rules for experimenting in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and why they differ. In W. Albers, W. Güth, P. Hammerstein, B. Moldovanu, & E. van Damme (Eds.), Understanding strategic intera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einhard Selten (pp. 313-327). Berlin: Springer.

2. Smith,Vernon.“Theory, experimentand economics” (JEL Winter 1989)

3. Smith,Vernon.“Economicsin thelaboratory”(JEL Winter 1994)

4. Libby, Robert. Bloomfield, Rob, Nelson, Mark. (2002).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7: 775-810.

5. King,Ron. 2002.“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elf-serving biases in an auditing trust game: The effects ofgroup affiliation”(TAR April 2002)

Suggested readings for session 2

(23)

I Immppaaccttooffiinnccrreeaassiinngg a auuddiittoorrlliiaabbiilliittyy((YYuuCCAARR 2 2000011)) OpportunitiesforResearch”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Fall 1993 pp 349-360

2. Dopuch, Ingberman, and King “An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 of multi-defendant bargaining in joint and several and

proportionateliability regimes” (JAE 1997)

3. Yu“Experimentalevidenceof the impact of increasing auditors’legalliability on firm’snew investments”(CAR 2001) James Ohlson W. P. Carey Chair in Accountanc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5. 5/21、5/22

Day 1: The Analysis of Cash Flows: How It Should be Done Day 2: How to Value Earnings Growth

Dan Simunic

Professor, CGA Chair in Accounting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5. 6/11、6/12 Day 1: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nomics of Auditing

Day 2:

Research in Audit Production

Nature of competition in the auditing market; pricing & costs of audits:

1. Simunic, D. (1980),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161-190. 2. Watts, R. & J. Zimmerman

(1983), "Agency Problems, Audit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Some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4)

3. Francis, J. and D. Simon (1987), "A Test of Audit Pricing in the Small-Client Segment of the U.S. Audit Market", 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pp. 145-157.

4. Ferguson, A. and D. Stokes (2002), "Brand Name Audit Pricing,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Leadership Premiums post-Big 8 and Big 6 Merger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77-110.

5.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2003),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Mandated Study on Consolidation and Competition,

Report to the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and the 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Document

GAO-03-864.

6. Hay, D., R. Knechel, and N. Wong (2004), "Audit Fees: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pply and Demand

Attribute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Auckland &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hypothesis; audit quality, auditor choice, and auditor change

1. DeAngelo, L. (1981a), "Auditor Independence, 'Low Balling', 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

(25)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December, pp.

113-127.

2. Klein, B. and K. Leffler (1981),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pp.

615-641.

3. DeAngelo, L. (1981b),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pp. 183-199.

4. Palmrose, Z. (1988), "An Analysis of Auditor Litigation and Audit Service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pp. 53-73.

5. Teoh, S. and T.J. Wong (1993), "Perceived Audit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il, pp. 346-366.

6. Francis, J. and E. Wilson (1988), "Auditor Changes: A Joint Test of Theories Relating to Agency Costs and Auditor

Differentiation",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pp. 663-682.

7. Eichenseher, J., M. Hagigi, and D. Shields (1989), "Market Reaction to Auditor Changes by OTC Companies",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Fall, pp. 29-40.

8. Johnson, B. and T. Lys (1990), "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

(26)

Evidence from Voluntary Auditor Chang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pp.

281-308.

9. Clarkson, P. and D.A. Simunic (1994),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Retained Ownership, and Firm-Specific Risk in the U.S. and Canadian IPO Marke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pp. 207-228.

10.Copley, P., J. Gaver, and K. Gaver (1995),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Differentiated Audits: Evidence from the Municipal Audit Market",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137-155.

11.Gul, F. and J. Tsui (1998), "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and Debt Monitoring Hypotheses: Evidence from Audit Pric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pp. 219-237.

12.Weber, J. and M. Willenborg (2003), "Do Expert

Informational Intermediaries Add Value? Evidence from Auditors in Microcap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eptember, pp. 681-720.

Multi-period pricing

(27)

1. Magee, R. and M. Tseng (1990), "Audit Pricing and

Independe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il, pp. 315-336.

2. Ettredge, M. and R. Greenberg (1990), "Determinants of Fee Cutting on Initial Audit Engag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198-210.

3. Johnson, V., I. Khurana, and K. Reynolds (2002), "Audit Firm Tenure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Winter, pp. 637-660.

4. Ghosh, A. and S. Lustgarten (2004), "Pricing of Initial Audit Engagements", working paper, U.S. Securities & Exchange Commission and Baruch College, CUNY.

5. Myers, J., L. Myers and T. Omer (2003), "Exploring the Term of the Auditor-Cl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 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 The Accounting

Review, July, pp. 779-800.

6. Ghosh, A. and D. Moon (2005), "Auditor Tenure and

Perceptions of Audit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il,

forthcoming. (Paper on ssrn id=588324).

7. Carcello, J. and A. Nagy (2004), "Audit Firm Tenure and

(28)

Reporting",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September, pp. 55-69.

Joint production of auditing and non-audit services

1. Simunic, D. (1984), "Auditing, Consulting, and Auditor Indepen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pp. 679-702.

2. Beck, P., T. Frecka, and I. Solomon (1988),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 Involvement and Auditor Tenure:

Implications for Auditor Indepen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Vol. 7.

pp. 65-84.

3. Abdel-Khalik, A.R. (1990), "The Jointness of Audit Fees and Demand for MAS: A Self-Selection Analysi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295-322.

4. Davis, L., D. Ricchiute, and G. Trompeter (1993), "Audit Effort, Audit Fees, and the Provision of Non-Audit Services to Audit Cli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pp. 135-150. 5. Whisenant, S., S.

Sankaraguruswamy, and K. Raghunandan (2003), "Evidence on the Joint Determination of Audit and

(29)

Non-Audit Fe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eptember, pp. 721-744. 6. Chung, H. and S. Kallapur

(2003), "Client Importance, Non-Audit Services, and Abnormal Accruals",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pp. 931-955.

7. DeFond, M., K. Raghunandan, and K.R. Subramanyam (2002), "Do Non-Audit Service Fees Impair Auditor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eptember, pp. 1247-1274. 8. Kinney, W., Z. Palmrose, and S.

Scholz (2004), "Auditor Independence: Non-Audit Services, and Restatements: Was the U.S. Government Right?",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une, pp. pp.

561-575.

9. Frankel, R., M. Johnson, and K. Nelson (2002), "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Earnings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77 (Supplement),

pp. 71-105.

10.Ashbaugh, H., R. LaFond, and B. Mayhew (2003), "Do Non-Audit Services

Compromise Independence? Further Evide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July, pp.

(30)

Litigation risk and its effects on auditor behavior

1. St. Pierre, K. and J. Anderson (1984), "An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wsuits Against Auditors", 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il, pp.

242-263.

2. Z. Palmrose (1988), "An Analysis of Auditor Litigation and Audit Service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pp. 53-73.

3. Simunic, D. and M. Stein (1990), "Audit Risk in a Client Portfolio Context",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329-343.

4. Carcello, J. and Z. Palmrose (1994), "Auditor Litigation and Modified Reporting on

Bankrupt Cli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 pp. 1-30. 5. Simunic, D. and M. Stein

(1996), "The Impact of Litigation Risk on Audit Pricing: A Review of the Economics and the Evidence",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Supplement, pp.

119-134. 6. Wingate, M.L. (1997), "An Examination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Audit Environments", 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 Supplement, pp. 129-148.

(31)

7. Palmrose, Z. (1999), Empirical

Research in Auditor Litigation: Considerations and Data,

Studies in Accounting Research #33,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Earnings management, fraud,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1. Loebbecke, J., M. Eining, and J. Willingham (1989), "Auditors' Experience with Material Irregularities: Frequency, Nature, and Detectability",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Fall, pp. 1-28. 2. DeChow, P., R. Sloan, and A.

Sweeney (1996),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1-36.

3. Lee, T., R. Ingram, and T. Howard (199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rnings and Operating Cash Flow as an Indicator of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Winter, pp. 539-570. 4. Becker, C., M. DeFond, J. Jiambalvo, and K.R. Subramanyam (1998), "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32)

Research, Spring, pp. 1-24.

5. Francis, J., E. Maydew, and H. Sparks (1999), "The Role of Big 6 Auditors in the Credible Reporting of Accruals",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Fall, pp.17-34.

6. Beasley, M. (199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pp. 442-465. 7. Beasley, M., J. Carcello, D.

Hermanson, and P. Lapides (2000),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ccounting Horizons,

December, pp. 441-454. 8. Cohen, J., G. Krishnamoorthy,

and A. Wright (2002),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Audit Proces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Winter,

pp. 573-594.

9. DeFond, M. and K.R.

Subramanyam (1998), "Auditor Changes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February, pp. 35-67. 10.Menon, K. and D. Williams

(2004), "Former Audit Partners and Abnormal Accruals", The

(33)

pp. 1095-1118.

Audit production and auditor efficiency

1. O'Keefe, T., D.A. Simunic, and M.T. Stein (1994), "The Production of Audit Services: Evidence from a Major Public Accounting Fir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pp. 241-261.

2. Hackenbrack, K. and W.R. Knechel (1997),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in Audit Engagemen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Fall, pp.

481-499.

3. Dopuch, N., M. Gupta, D.A. Simunic, and M.T. Stein (2003),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47-78.

4. Blokdijk, H., F. Drieenhuizen, D.A. Simunic, and M.T. Stein (2004), "An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al Differences in Big and Non-Big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Audit Program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Oregon and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uditing standards and standard setting

1. Willekens, M., A. Steele, and D. Miltz (1996), "Auditing

(34)

A Theoretical Model",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Vol. 26, pp. 249-264.

Audit firm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s

1. Balachandran, B. and R.T. Ramakrishnan (1987), "A Theory of Audit Partnerships: Audit Firm Size and Fe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 111-126.

2. Carcello, J., D. Hermanson, and H.F. Huss (2000), ""Going Concern Opinions: The Effects of Partner Compensation Plans and Client Size",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Spring, pp. 67-78.

3. Trompeter, G. (1994), "The Effect of Partner Compensation Schemes and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on Audit Partner Judgement",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Fall, pp. 56-68.

4. Zimmer, I. and S. Holmes (1998), "The Structure of Profit Sharing Schemes in Accounting Partnerships", Accounting and

Finance, pp. 51-70.

5. Liu, X., and D.A. Simunic (2005), "Profit Sharing in an Auditing Oligopoly", The

Accounting Review,

(35)

Mike Shields

Eli Broad Professor of Account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005. 7/22、7/23

Day 1:

Doing and Publishing Research in Accounting 1.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2. Valid Empirical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3. Guidelines for Valid Causal Relations: External Validity Day 2: Research in Audit Production 1 1.. MMaappssooffMMaannaaggeemmeenntt A Accccoouunnttiinngg 2 2.. PPssyycchhoollooggyyTThheeoorryy R Reesseeaarrcchhoonn M Maannaaggeemmeenntt A Accccoouunnttiinngg 3 3.. EExxppeerriimmeennttaall R Reesseeaarrcchhoonn M Maannaaggeemmeenntt A Accccoouunnttiinngg

(36)

表三、課程參與人數統計表 參與人數 主講人 總人數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講師 博士生 其他 T. J. Wong 7 5 11 9 33 3 3/25(五)~ 3/26(六) 68 人 (10.29%) (7.35%) (16.18%) (13.24%) (48.53%) (4.41%) Ronald King 3 2 4 3 32 3 4/21(四)~ 4/22(五) 47 人 (6.38%) (4.26%) (8.51%) (6.38%) (68.09%) (6.38%) James Ohlson 5 5 8 11 31 0 5/21(六)~ 5/22(日) 60 人 (8.33%) (8.33%) (13.33%) (18.33%) (51.67%) (0%) Dan Simunic 9 2 5 5 30 0 6/11(六)~ 6/12(日) 51 人 (17.65%) (3.92%) (9.80%) (9.80%) (58.82%) (0.00%) Mike Shields 2 11 9 18 18 0 7/22(五)~ 7/23(六) 58 人 (3.45%) (18.97%) (15.52%) (31.03%) (31.03%) (0.00%) 26 25 37 46 144 6 五場總計 284 人 (9.15%) (8.80%) (13.03%) (16.20%) (50.70%) (2.11%)

(37)

表四、問卷統計百分比 3/25~3/26 T. J. Wong 很滿意 (很贊同) 滿意 (贊同) 普通 (無意見) 不太滿意 (不贊同) 很不滿意 (很不贊同) 各項報名工作及服務態度 53.49% 41.86% 4.65% 0% 0% 上課場地與設備 39.53% 53.49% 6.98% 0% 0% 上下課時間安排 27.91% 60.47% 9.30% 2.33% 0% 課程供應之茶點 30.23% 55.81% 13.95% 0% 0% 本次課程對研究工作之幫助 48.84% 48.84% 2.33% 0% 0% 國科會應多舉辦管理研究營 79.07% 20.93% 0% 0% 0% 舉辦研究營由民間團體贊助 53.49% 25.58% 20.93% 0% 0% 整體評價 53.49% 46.51% 0% 0% 0% 4/21~4/22 Ronald King 很滿意 (很贊同) 滿意 (贊同) 普通 (無意見) 不太滿意 (不贊同) 很不滿意 (很不贊同) 各項報名工作及服務態度 44.44% 55.56% 0% 0% 0% 上課場地與設備 33.33% 44.44% 22.22% 0% 0% 上下課時間安排 22.22% 44.44% 33.33% 0% 0% 課程供應之茶點 44.44% 33.33% 22.22% 0% 0% 本次課程對研究工作之幫助 22.22% 55.56% 22.22% 0% 0% 國科會應多舉辦管理研究營 77.78% 22.22% 0% 0% 0% 舉辦研究營由民間團體贊助 22.22% 33.33% 44.44% 0% 0% 整體評價 33.33% 55.56% 11.11% 0% 0% 5/21~5/22 James Ohlson 很滿意 (很贊同) 滿意 (贊同) 普通 (無意見) 不太滿意 (不贊同) 很不滿意 (很不贊同) 各項報名工作及服務態度 69.23% 30.77% 0% 0% 0% 上課場地與設備 61.54% 34.62% 0% 3.85% 0% 上下課時間安排 50.00% 38.46% 7.69% 3.85% 0% 課程供應之茶點 53.85% 46.15% 0% 0% 0% 本次課程對研究工作之幫助 46.15% 53.85% 0% 0% 0% 國科會應多舉辦管理研究營 84.62% 15.38% 0% 0% 0% 舉辦研究營由民間團體贊助 61.54% 23.08% 7.69% 7.69% 0% 整體評價 46.15% 53.85% 0% 0% 0% 6/11~6/12 Dan Simunic 很滿意 (很贊同) 滿意 (贊同) 普通 (無意見) 不太滿意 (不贊同) 很不滿意 (很不贊同)

(38)

各項報名工作及服務態度 56.25% 43.75% 0% 0% 0% 上課場地與設備 31.25% 62.50% 6.25% 0% 0% 上下課時間安排 31.25% 43.75% 18.75% 6.25% 0% 課程供應之茶點 50.00% 37.50% 12.50% 0% 0% 本次課程對研究工作之幫助 50.00% 43.75% 6.25% 0% 0% 國科會應多舉辦管理研究營 75.00% 25.00% 0% 0% 0% 舉辦研究營由民間團體贊助 31.25% 25.00% 43.75% 0% 0% 整體評價 56.25% 37.50% 6.25% 0% 0% 7/22~7/23 Mike Shields 很滿意 (很贊同) 滿意 (贊同) 普通 (無意見) 不太滿意 (不贊同) 很不滿意 (很不贊同) 各項報名工作及服務態度 72.97% 27.03% 0% 0% 0% 上課場地與設備 64.86% 32.43% 2.70% 0% 0% 上下課時間安排 51.35% 40.54% 5.41% 2.70% 0% 課程供應之茶點 55.56% 36.11% 8.33% 0% 0% 本次課程對研究工作之幫助 54.05% 45.95% 0% 0% 0% 國科會應多舉辦管理研究營 78.38% 21.62% 0% 0% 0% 舉辦研究營由民間團體贊助 40.54% 43.24% 13.51% 2.70% 0% 整體評價 54.05% 45.95% 0% 0% 0%

(39)
(40)
(41)
(42)
(43)
(44)

『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

Prof. Ronald King-報名資訊

歡迎各位老師、博士班學生參加

系主任您好: 有鑑於近來許多管理學門的新進年輕優秀學者,由於在新成立的系所服 務,缺乏經驗傳承;或由於服務單位地處偏遠,缺乏對國際重要研究方向的接觸 機會,在離開學校一、二年後,可能跟學術研究脫節,因此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人文處委託台大管理學院籌辦一系列的「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 邀請多位國際著名學者,將於 2004 年~2005 年 8 月間來台做演講及討論。課程 完全免費,敬邀各位老師及博士班學生報名參加。 此次的研究營與上次有所不同。今年的研究營將安排來台講課之國際知名 學者,對新進教師或博士候選人所提出之論文或研究計畫,給予意見與修改建議。 相關資訊請見下列介紹及下列網站。 因無貴校師生完整之 email 名單,懇請系主任能夠代為傳達此研究營訊息。 若能提供貴校師生之 email 名單,我們將會個別通知最新之研究營訊息與貴校師 生。謝謝您! 為廣為發佈訊息,本郵件若重複寄送給您,敬請原諒。 委託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處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贊 助 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博士 網站位址:http://www.acc.ntu.edu.tw/~workshop/ 主持人:杜榮瑞 老師 研究營聯絡人:楊啟余 小姐 聯絡電話:(02)2363-0231 轉 2997 傳真電話:(02)2363-7440 聯絡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85 號 (台大管理學院) PS.最新資訊及詳細內容將公布於網站,請密切注意 附件六、課程宣傳信件

(45)

管理一學門會計領域卓越研究營

新 開 課 程

(相關資訊請參閱研究營網頁 http://www.acc.ntu.edu.tw/~workshop)

授課教授:Prof. Ronald King

Myron Northrop Professor of Accounting School of Business Washington University

講座簡介:

Ronald R. King 教授為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博士。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講座教授。King 教授主要研究在:以經濟學分析會計及 審計市場之法律問題,及經濟資訊對於市場與組織之關係等方面。King 在研究 及教學方面皆有卓越的成果,並榮獲多項殊榮,包括 1986、1987 年華盛頓大 學商學院之年度教師(Teacher of the Year Award)等。其研究著作甚豐,均發 表於會計與財務之頂尖期刊,包括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及 Accounting Horizons 等。King 教授現 亦擔任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副主編,及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之編輯委員,亦曾任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之副主編,及 The Accounting Review, Auditing: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之 編輯委員。 我國正在修訂會計師法,其中涉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博達事件後,會 計師乃至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法律責任為何,均向有爭議。如何就法律乃至政 策制訂做事先評估,而非事後檢討,不僅需要理論分析,更需實證數據之支持。 Ronald King 教授的專長之一即是利用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蒐集數據,以 供事先評估,而非於政策制訂後再以實地檔案數據作事後評估。相信這一場次 對我國會計師法修訂之政策評估,必定可以提供嚴謹思考與分析的方向,學術 研究者更可從中探索研究機會,學習新的研究方法。 Web Site:

http://www.olin.wustl.edu/faculty/FacultyBio.cfm?UserName=kin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楊肅煜 召集人.

中央大學 數學系 班榮超 教授..

主辦單位:建國科技大學工程學院 (教學卓越計畫子計畫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芬蘭猶瓦斯庫拉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Finland)心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