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B03 平面上的比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4B03 平面上的比例"

Copied!
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圖 2 ▲ 圖 1 在圖 1 中,一個畫家站在鐵軌上,想將鐵軌畫在畫 布上,畫布上會呈現出怎樣的畫面呢?為了讓畫作具有 真實感,離畫家較遠的物體應該要畫的比較小,但是到 底要畫多小呢?像這樣的比例問題是本單元要探討的其 中一個重點。 本單元從國中學過的相似形開始,再介紹比例在各 方面的應用 。

甲 平面上的比例

(一)相似形 國中學過,兩個相似多邊形有以下的性質: (1) 對應角相等; (2) 對應邊長成比例; (3) 面積比等於對應邊長平方的比。 例如圖 2 中的教堂窗戶(設每個小正三角形皆 全等),因為大正三角形 ABC 與小正三角形

ABC

  

相似,所以 (1)

     

A

A B

,

B C

,

C

; (2)

AB

BC

AC

7

AB

 

BC

 

AC

 

(3) △ABC 面積為△

ABC

  

面積的

7

2

49

倍。 接下來,我們要利用上面的三個性質,來探討平面上的比例。 圖 3 (a)為荷蘭版畫家艾薛爾創作的作品《方極限》,圖中的魚由內而外按比 例縮小;其數學幾何模型如圖 3 (b)所示。

(2)

(a) (b) ▲圖 3 在圖 3 (b)中,中心的四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固定的比例往外逐步縮小;以 此為模型,將每個三角形用魚取代(如圖 4 所示,將符號「」所指的網格剪下, 經過適當旋轉後貼到對應顏色的區域上),就可以形成艾薛爾的這幅藝術創作。 ▲圖 4 接著,用例題來探討圖 3 (b)中相似形的比例關係。 【例题 1】 已知右圖中的每個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求紅色與綠色三角形的邊長比與面積比。 Ans: 【詳解】 由圖可知,紅色三角形邊長是綠色三角形邊長的 2 倍, 因此,紅色三角形面積是綠色三角形面積的 4 倍。 故其紅色與綠色三角形的邊長比為 2:1, 面積比為 4:1。

(3)

【隨堂練習 1】 已知右圖中的圓內切於大正方形,且外接於小正方形, 求大正方形與小正方形的面積比。 Ans: 【詳解】 由圖可知,大正方形邊長是小正方形邊長的

2

倍, 因此,大正方形面積是小正方形面積的 2 倍。 故大正方形與小正方形的面積比為 2:1。 將隨堂練習的圖形繼續重複往內畫下去,就可以得到 一連串愈來愈小的圖形,如圖 5 所示。像這樣將幾何圖形 按固定的比例逐步縮小,是藝術上常見的創作手法。 接著來看一道生活中常見的比例應用問題。 【例题 2】 魔術師變魔術將撲克牌變成原來的一半大,這其 實是使用了一種特製的撲克牌,如右圖所示: ① 原來的撲克牌總是能分割成兩張一樣的小 一號撲克牌。 ② 小一號的牌與原來的牌形狀相似。 試問這種魔術用的特製撲克牌之長寬比是多少呢? Ans: 【詳解】 設原來的撲克牌寬為 1,長為 x, 如圖所示。由

x

(4)

▲ 圖 6 ②因為小一號的牌與原來的牌形狀相似, 所以對應邊長成比例。 得

1

1

2

x

x

, 化簡得

x 

2

2

,解得

x

2

。 故這種魔術用的特製撲克牌之長寬比是

2

:1。 生活中常用的 A 系列的紙張也是依照這個比例來製作的: 例如 A1 與 A2 紙張的面積比為 2:1,其邊長比為

2

:1, 以此類推,依此比例設計,只要由長邊中點對裁紙張,即可 得到各式的影印紙,毫不浪費。 【隨堂練習 2】 求 A 系列紙張中 A1 與 A5 面積比。 Ans: 【詳解】 因為 A1 紙張的面積是 A2 紙張的 2 倍, 是 A3 紙張的 4 倍…,以此類推, A1 紙張的面積是 A5 紙張的 16 倍。 故 A1 與 A5 面積比為 16:1。

(5)

▲ 圖 8 (二)單點透視法 我們利用相似形的概念,來解決引言提到的問題:一個畫家站在筆直的鐵軌 上,想將鐵軌畫在畫布上,我們可以先想像手拿的這張畫紙是透明的,然後畫家 將實際看到的景物呈現在這張紙上,如圖 7 (b)所示。 (a) (b) ▲圖 7 那麼,鐵軌的每一個枕木要畫在離地多高的位 置呢?為了簡化這個問題,我們先將畫家的眼 睛設為一個點 O,且畫布設為一個與地面垂直 的平面,可得畫布側面的示意圖如圖 8 所示。 圖 8 中畫家眼睛 O 看著鐵軌上 N 點的視線

ON

與畫布的交點 B,即為鐵軌上 N 點在畫布 上的位置。因為△NBC~△NOP,所以

BC NC

OP NP

。 像這樣利用眼睛看著物體,視線與畫布的交點來決定物體在畫布上位置的方 法,稱為單點透視法。 單點透視法公式一(地面上一點在畫布上離地的高度) 畫家使用單點透視法將地面上一點 N 被畫在畫布上 B 點的位置,畫布側面的示意圖如右。若設畫家的眼睛 為一點 O,則 B 點離地的高度

BC

滿足

BC NC

地面上 點與畫布距離

N

(6)

練習使用這個結果。 【例题 3】 畫家使用單點透視法將鐵軌畫在畫布上,畫布側面的示意圖如下圖 (a)。 畫家眼睛的高度為 150 公分,畫家與畫布距離為 40 公分,鐵軌上一點 N 與 畫布的距離為 60 公分。 (a) (b) (1) 已知N 點被畫在畫布上 B 點的位置,求 B 點離地的高度

BC

。 (2) 如上圖 (b)所示,已知鐵軌上兩枕木的距離

MN

50

公分, 且M 點被畫在畫布上 A 點的位置,求

AB

的長度。 Ans: 【詳解】 (1) 利用單點透視法公式一,得

60

150 60 40

BC 

, 解得

BC

90

。 故B 點離地的高度為 90 公分。 (2) 利用單點透視法公式一,得

50 60

150

50 60 40

AC

 

, 解得

AC

110

。 故

AB

110 90 20

 

(公分)。 【隨堂練習 3】 承例題,已知 Q 點被畫在畫布上 D 點的位置,

AD

的長度。

(7)

▲ 圖 11 Ans: 【詳解】 利用單點透視法公式一,得

50 50 60

150

50 50 60 40

DC

 

  

, 解得

DC

120

。 故

AD DC AC

    

120 110 10

(公分)。 利用以上的方法,逐一地將鐵軌的每一點對應到畫布上,就可以在畫布上畫 出整條鐵軌,如圖 9 所示。 ▲圖 9 ▲圖 10 當我們望向愈遠的鐵軌時,視線與畫布的交點就愈高,如圖 10 所示;當我 們看向無窮遠處的鐵軌時,視線會是與地面平行的水平 線,如圖 10 中的虛線。 在繪畫作品上,由於人類視覺上的限制,兩條平行 的鐵軌看起來會交於很遠很遠的某一點,這個點我們稱 為消失點,如圖 11 所示。事實上,圖 11 中的消失點即 為圖 10 中虛線與畫布的交點。

(8)

▲ 圖 12 ▲ 圖 13 【隨堂練習】 下圖為台東知名的伯朗大道,試著在照片上標示出消失點。 Ans: 【詳解】 知道了地面上的一點呈現在畫布上的位置,那麼,當我們想用單點透視法在 畫布上呈現出物體時,物體的大小該畫多大呢?例如要在畫布上畫一個模特兒, 模特兒在畫布上的身長應該是多少呢? 首先,我們將畫家的眼睛設為一個點 O,且畫布 設為一個與地面垂直的平面,如圖 12 所示;接著, 將畫家眼睛 O 和模特兒頭頂 M 與腳底 N 分別連線得

OM

ON

;最後,

OM

ON

和畫布的交點 A 點與 B 點,即為模特兒的頭與腳要在畫布上呈現的位置。 那麼,要怎麼求

AB

的長度呢?我們將圖 12 轉成 畫布側面的示意圖,如圖 13 所示。 因為△OAB~△OMN,所以

AB OB

MN ON

, 再利用平行線截比例線段,可得

OB PC

ON PN

。 綜合以上兩式,可得

(9)

AB PC

MN PN

。 將此結果整理如下。 單點透視法公式二(物體在畫布上的長度) 畫家使用單點透視法將物體畫在畫布上,畫 布側面的示意圖如右。若設畫家的眼睛為一 點 O,

MN

為物體高度,則物體畫在畫布上 的長度

AB

滿足

AB PC

MN PN

畫家與畫布的距離

畫家與物體的距離

。 練習使用這個結果。 【例题 4】 畫家使用單點透視法將模特兒畫在畫布上,畫布側面的示意圖如右。已知畫 家與畫布的距離為 40 公分,畫布與模特兒的距離為 120 公分,且模特兒身 高為 160 公分,求畫布上模特兒畫像的身長

AB

之值。 Ans: 【詳解】 利用單點透視法公式二,得

AB PC

MN PN

, 即

40

160 40 120

AB 

, 解得

AB

40

。 故畫布上模特兒畫像的身長為 40 公分。

(10)

▲ 圖 14 ▲ 圖 15 【隨堂練習 4】 承例題,今模特兒再退後 40 公分,求畫布上模特兒畫像的身長。 Ans: 【詳解】 利用單點透視法公式二,得

AB PC

MN PN

, 即

40

160 40 120 40

AB 

,解得

AB

32

。 故畫布上模特兒畫像的身長為 32 公分。 布魯內萊斯基(F. Brunelleschi, 1377~1446)是 15 世紀有名的建築師,他也是第一個使用透視法的畫家, 而透視法的發明標誌著文藝復興的開始,進而影響了整 個文藝復興與之後的繪畫。 單點透視法所畫出來的作品視角就是畫家的視角, 觀眾在觀賞畫作時,等同於站在畫家的位置看著畫家看 到的景物,因此,運用單點透視法的作品會讓觀眾對畫 作有立體感與臨場感。 圖 14《白楊樹大道》是知名荷蘭畫家梵谷的作品之一,該畫作運用了單點透 視法,可以看到畫作中大道兩旁的樹由近至遠愈來愈小,最後延伸於消失點。 現在的電玩遊戲也常有單點透視法的應用,以遊戲玩家的視角進行而有身歷 其境的感受。例如圖 15 為賽車遊戲,畫面中延伸的賽道在遠方交於一點,左右的 景物也由近而遠逐漸縮小。

(11)

▲圖 16 ▲ 圖 17

乙 黃金比例

克卜勒曾經說「幾何學擁有兩件至寶:畢氏定理與黃金比例。」黃金比例是 一個特殊的數學比例,定義如下: 設線段

AB

被 P 點分割成兩段,其中

PA PB

, 如圖 16 所示。當

PA AB

PB PA

(即

較長線段 整條線段

較短線段 較長線段

) 成立時,這樣的分割就稱為黃金分割,此時的比值就稱為黃金比例,常以符號

表 示。 為了方便求黃金比例

的值,我們令

PA

PB

1

, 如圖 17 所示。依黃金分割的定義,得

1

1

 

, 整理得 2

1 0

 

  

, 解得

1

5

2

1

5

0

2

 

不合)。 因此

1

5

1.618

2

PA AB

PB PA

 

。 將以上的討論整理如下。 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

滿足方程式 2

1 0

 

  

2

 

1

, 且其精確值與近似值為

1

5

1.618

2

(12)

▲ 圖 18 當一個矩形的長與寬滿足

黃金比例

時,稱這樣的矩形為黃金矩形。 接下來用一道例題說明黃金矩形的特性。 【例题 5】 右圖中,ABCD 為一黃金矩形,且 AEFD 為一正方形。 已知

AD

1

,求

BC

BE

的值。 Ans: 【詳解】 如右圖所示,

BC AD AE

  

1

又因為 ABCD 為一黃金矩形,即

AB

,所以

1

5

5 1

1

1

2

2

BE

  

 

。 故

1

1

2

1

5

1

5 1

5 1

2

2

BC

BE

。 例題 5 也可以利用

2

 

1

 

2

1

1

1

1

BC

BE

 

 

 

 

 

。 在例題 5 中,因為

BC

BE

,所以 BCFE 也是一個黃金矩形。一般而言, 當一個黃金矩形截掉以寬為邊長的正方 形時,剩下的矩形仍為黃金矩形。重複 以上的動作,我們可以得到一連串愈來

(13)

愈小的黃金矩形,如圖 18 所示。 【隨堂練習 5】 將黃金矩形 ABCD 截掉以寬為邊長的正方形①,剩下 的矩形再截掉以寬為邊長的正方形②,重複這樣的步 驟,如右圖所示。已知

AD

1

正方形②的邊長

正方形③的邊長

之值。 Ans: 【詳解】 因為正方形②與③的邊長分別為 右圖紅色矩形的長與寬, 且紅色矩形為黃金矩形, 所以

1

5

2

 

正方形 的邊長

正方形 的邊長

。 另解: 因為

AD

1

,所以

AB

, 可得正方形②的邊長為

1

, 且正方形③的邊長為

1

   

 

1 2

, 用

2

 

1

, 可得

2 2 2

1

1

1

2

2

1

 

  

  

 

正方形 的邊長

正方形 的邊長

 

2

1

1

 

 

 

 

 

, 故

1

5

2

 

正方形 的邊長

正方形 的邊長

(14)

若以平滑的弧線依序連結圖 18 中各正方形的其中兩個頂點,可得一條類似 自然界中海螺切面的曲線,如圖 19 所示,這就是第三冊介紹過的對數螺線。 ▲圖 19 最後,來看一道與黃金比例有關的應用問題。 【例题 6】 法國建築設計大師柯比意(L. Corbusier)在著作中描述一手 臂高舉的男性,其手臂高舉的點、頭頂、肚臍與腳底將整個高 度分成

a b c

, ,

三段(

a b c

 

),如右圖所示,其中

a b c

, ,

三數 成等比數列且肚臍恰為整個高度的中點。 (1) 求等比數列 a,b,c 的公比r。 (2) 已知此人手臂高舉離地 226 公分,求此人的身高。 (四捨五入到整數位) Ans: 【詳解】 (1) 由題意可得 2

,

b ar c ar

c a b

 

, 即

a ar ar

 

2, 化簡得

r

2

  

r

1 0

,解得

1

5

2

r

1

5

0

2

 

不合)。 即

1

5

1.618

2

r

 

(15)

(2) 由題意可得

226

a b c

  

, 又因為

a b c

 

,所以

2

c

226

。 解得

c

113

。 故由

c b

,可得此人的身高為

 

1

2

113 1.618 183

b c b b

     

b

b

  

c

(公分)。 【隨堂練習 6】 右圖為某人手掌的 X 光照片,其中

a b c d

, , ,

分別為 食指四段骨頭的長度(單位:公分)。已知

a b c d

, , ,

四數成等比數列且

c a b

 

(1) 求公比的值。 (2) 驗證

d b c

 

Ans: 【詳解】 (1) 設公比為r,由題意可得 2

,

b ar c ar

c a b

 

, 即

a ar ar

 

2, 解得

1

5

2

r

。 (2) 因為

d ar

3

a

3, 利用

2

 

1

, 可得

 

3 2 2 2

1

d a

a

a

a

a

ar ar

b c

 

 

 

  

   

。 另解: 設公比為 r,可得

b ar c br d cr

,

,

。 因為

c a b

 

,所以

cr ar br

 

。 故

d b c

 

(16)

▲圖 21 黃金比例自古以來即被廣泛的應用在藝術上,例如希臘著名的帕德嫩神廟, 其寬與高的比值約為黃金比例,且柱子的頂點約為神廟高的黃金分割點,如圖 20 (a)所示。 (a) (b) ▲圖 20 繪畫方面,最經典的例子即為義大利畫家達文西著名的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 在畫作中,可看到蒙娜麗莎上半身與頭長的比值約為黃金比例,如圖 20 (b)所 示。 正五邊形裡也隱含了黃金比例

。連接邊長為 1 的正五邊形 ABCDE 之對角

BD

CE

BE

,並設對角線長為 x,得各角度與各線段長度如圖 21 所示。因 為△PBE 與△PCD 都是

36 36 108

  

的等腰三角形,所以 △PBE~△PCD,可得

BP CP

BE CD

, 即

1

1

1

x

x

, 整理得 2

1 0

x

  

x

, 解得

1

5

2

x

1

5

0

2

 

不合)。 故邊長為 1 的正五邊形其對角線長 x 恰為黃金比例

1

5

2

(17)

▲ 圖 22 進一步來說,做△PBE 底邊上的高,如圖 22 所示,可推得

1

5

2

cos36

1

4

 

(18)

▲圖 23 義大利數學家費波納西(L. Fibonacci, 1175~1250)曾研究在理想條件下兔 子成長數量的問題,其條件如下: (1) 第 1 個月有 1 對一雌一雄的幼兔。 (2) 幼兔經過 1 個月會發育為成兔,再經 1 個月後開始生育。 (3) 成兔開始生育後,每個月會生育 1 對一雌一雄的幼兔。 如此持續下去,而且假設兔子不會死亡,那麼第 n 個月會有幾對兔子呢?令

F

n示第 n 個月的兔子對數,利用圖 23 來輔助說明,其中白色代表幼兔,橘色代表 成兔。 (1) 第 1 個月只有 1 對幼兔,即

F 

1

1

。 (2) 第 2 個月這 1 對幼兔生長為成兔,即

F 

2

1

。 (3) 第 3 個月這 1 對成兔生育了 1 對幼兔。 故共有 1 對幼兔與 1 對成兔,即

F   

3

1 1 2

。 (4) 第 4 個月有 1 對幼兔生長為成兔,且有 1 對成兔生育 1 對幼兔。 故共有 1 對幼兔與 2 對成兔,即

F   

4

1 2 3

。 (5) 第 5 個月有 1 對幼兔生長為成兔,且有 2 對成兔生育 2 對幼兔。 故共有 2 對幼兔與 3 對成兔,即

F   

5

2 3 5

。 以此類推,可得數列

F

n 為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 這個數列稱為費氏數列。觀察費氏數列發現:從第 3 項開始,每一項都是前兩項

(19)

的和,如圖 24 所示。 ▲圖 24 這個兔子繁殖的問題中,兔子會持續的增加,那麼這個增加的比例是多少呢? 利用計算機求出此數列相鄰兩項的比值,列表如下。 n n1 n

F

F

n n1 n

F

F

 1

1

1

1

8

34

1.6190

21

2

2

2

1

9

55

1.6176

34

3

3

1.5

2

10

89

1.6182

55

4

5

1.6667

3

11

144

1.6180

89

5

8

1.6

5

12

233

1.6181

144

6

13

1.625

8

13

377

1.6180

233

7

21

1.6154

13

14

610

1.6180

377

由上表觀察到: n1 n

F

F

的值似乎會趨近於一個定值。事實上, n1 n

F

F

的值會趨近

1

5

2

,正因如此,我們有時候會利用 n1 n

F

F

的值(例如

8

5

13

8

)作為黃金 比例的近似值。 費氏數列不僅在數學中出現,生活中也常看到,像許多國家的國旗短邊與長

(20)

盧森堡、德國、尼加拉瓜的國旗比例是 3:5;瑞典、波蘭、帛琉的國旗比例是 5: 8。 大自然中,許多花的花瓣數為費氏數列中的某一項,例如:火鶴 1 瓣,麒麟 花 2 瓣,延齡草 3 瓣,梅花、杏花、桃花都 5 瓣,波斯菊 8 瓣…。 (a)麒麟花 (b)延齡草 (c)波斯菊 ▲圖 25

(21)

觀念澄清

0. 下列敘述對的打「」 (1) 兩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等於邊長比。 (2) 使用單點透視法繪圖時,若地面上的點離畫布愈來愈遠, 則畫在畫布上的位置會離地面無限制地愈來愈高。 (3) 若

1

5

2

,則

1

 

 

2。 Ans: 【詳解】 (1) ╳。 (2) ╳。 (3) ○。

一、基礎題

1. 取一個大正三角形,將其等分成四個相同的正三角形,並將中間的正三角形 編號為①;接著,再將上方的正三角形等分成四個相同的正三角形,並將中 間的正三角形編號為②;重複這樣的步驟,如右圖所示。求編號①與編號④ 的正三角形之邊長比與面積比。 Ans: 【詳解】 由圖可知, 編號①三角形邊長是編號②三角形邊長的 2 倍, 以此類推, 編號①三角形邊長是編號④三角形邊長的 8 倍。 故編號①與編號④的正三角形之邊長比為 8:1,

(22)

2. 將一大矩形等分成三個小矩形,如右圖所示。已知等分 後的小矩形與原來的大矩形相似,求大矩形的長邊與短 邊的長度比。 Ans: 【詳解】 設大矩形的長邊為 x,短邊為 1,如圖所示。 由①小矩形的寬為

3

x

,長為 1; ②小矩形與大矩形相似,即對應邊長成比例。 得

1

1

3

x

x

,化簡得

x 

2

3

,解得

x 

3

故大矩形的長邊與短邊的長度比為

3 : 1

3. 某人為了測量路燈高度,將畫筆垂直水平面,透過畫筆目測路燈, 並調整畫筆距離,使得畫筆恰好擋住整個路燈,如下圖所示。 已知此人距離路燈為 20 公尺,距離筆為 50 公分,筆的長度為 12 公分,求路燈的高度(公尺)。 Ans: 【詳解】 設路燈的高度為 x 公尺,

0.12 0.5

20

x

,解得

x

4.8

。 故路燈的高度為 4.8 公尺。

(23)

4. 在右圖中,ABCD 為一正方形,以線段

AB

中點 M 為圓 心、

MD

長為半徑,畫弧交

AB

的延長線於 E 點。已知 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2,求線段

AE

的長。 Ans: 【詳解】 因為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2, 所以

MD

1 2

2

 

2

5

。 故

AE AM ME

 

1

5

二、進階題

5. 畫家使用單點透視法將模特兒畫在畫布上,如右圖所示。已知畫家距離畫布 與模特兒分別為 50 公分與 250 公分,且模特兒身高為 180 公分,畫家眼睛 高度為 150 公分,求 (1) 畫布上模特兒畫像的身長

AB

(2) 畫布上 A 點距離地面的高度。 Ans: 【詳解】 (1) 利用單點透視法公式二,

50

AB 

(24)

(2) 設B 點距離地面的高度為 x 公分, 利用單點透視法公式一, 得

250 50

150

250

x

,解得

x

120

。 畫布上A 點距離地面的高度為

120 36 156

 

(公分)。 6. 扇子的設計有時會與黃金比例有關。已知右圖中的圓 分割成

A

1

A

2兩個扇形,且其面積比為 1 2

1.618

A

A

扇形 的面積

扇形 的面積

試問扇子

A

2張開的角度

為幾度? (四捨五入至整數位) Ans: 【詳解】 設圓半徑為 r,扇子

A

2張開的角度為

, 依題意得 2 2 2 1

1

360

360

1.618

360

r

A

A

r

的面積

的面積

, 解得

360

138

2.618

, 故扇子

A

2張開的角度為 138。

(25)

7. 右圖中,將矩形 ABCD 截掉兩個以寬為邊長的正方形, 若剩下的矩形 CDEF 與 ABCD 相似,則稱矩形 ABCD 為白銀矩形。已知此白銀矩形 ABCD 的寬

AB

1

,求

AD

的長度。 Ans: 【詳解】 設

AD x

,依題意得

AD CD

AB CF

, 可推得

1

1

2

x

x

 

,整理得

x

2

  

2 1 0

x

, 解得

2

4 4

1

2

2

x

 

 

1

 

2 0

不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如圖,有兩個一大一小的圓形鼓,鼓面直徑比為 3:5,現在想要把鼓面都漆上顏色,每 一平方公分需要

如圖,D、E、F 三點分別在圓內、圓上、圓外,則∠ADB、∠AEB、∠AFB 的大小關係為ˉˉ ˉˉ。(請由小到大排列)... 小康要平分一個半徑為 8

定義 7.4-1 內接與外切.

本章介紹多邊形包含正方形、菱形、鳶形、平行四邊形、梯形、n

求正三角 形周長

在一張長50公分,寬30公分的長方形畫 紙上,畫上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其餘的 就剪掉。請問最大正方形面積為多少?剪

比較項目 長條圖 直方圖 矩形之寬度 無任何意義

一個運動場由長方形 PQRS 及兩個半圓組成,如下圖。若長方形 PQRS 的長度 PQ 為 100 m,運動場的周界為 400 m。求長方形 PQ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