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醫療人員未來有可能被機器取代嗎? 從醫療科技的發展看醫病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醫療人員未來有可能被機器取代嗎? 從醫療科技的發展看醫病關係"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文陳于媯. 從醫療科技的發展看醫病關係 醫療人員未來有可能被機器取代嗎? 6. 中國醫訊 135. 最新的醫療科技與健康息息相關,大家都很感興趣。(攝影╱游家鈞). 這. 次的校院「頂尖共識營」,廣達電腦和上銀科技於會場展示了多 種最新的醫療照護系統及醫療保健器械,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令. 人讚歎,經由一些即席對話,更令人感受到科技永遠無法超越人性,溫 暖的醫病關係有著科技無法取代的價值。. 雲端科技,看見醫療不一樣的未來 廣達電腦張嘉淵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在演講時指出,廣達與美國麻省 理工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研發的一種影像顯微軟體,可將病 患的脈搏跳動、眼球晃動、臉部色彩變化、孕婦腹部蠕動等肉眼難以察 覺的細微表現,放大到可以讓醫師輕鬆判讀,視覺感相當驚人。 還有一種智慧床邊照護系統能提供住院病患和醫護人員即時通訊與 各類資訊、娛樂等服務,並可輔助醫護人員進行床邊病情解說,有助於.

(2) 特別報導 OCT. 2014. 增加工作效率及減少醫療警訊事件。遠距健 康照護系統則可透過雲端運算技術,連結照 護人員、居家使用者及其親友,推動銀髮族 和慢性病患的在宅安居、生活協助與健康管 理。. 代人行醫,醫療機器人的用途廣泛 上銀科技則展示了新研發的下肢肌力訓 練機、內視鏡扶持機械手臂與肩肘復健機器 人。上銀科技屈岳陵資深協理說,醫療機器 人包括輔助外科醫師診斷與治療的手術機器 人、提高身障者或老年人的輔具機器人、用 於神經運動及肌肉訓練的復健機器人,以及 生理監測機器人、遠端問診照護機器人。這 些機器人需要直接和人接觸與互動,因此除 了小型輕巧之外,並應具有高安全性與高穩 定性。 此外,還有一種腦波機器人,可 藉由偵測下肢肌肉訊號來判斷當事 人是否有站立或行走的意圖,或者 藉由腦波訊號使喪失運動能力但大 腦功能正常的身障者,達到與 外界溝通甚至自由行動的目 的,這也是醫療機器人目 前面臨的挑戰之一。. 中國附醫產業籌備處趙坤山處長親身體 驗影像顯微軟體,觀看自己放大後的脈 搏跳動影像。(攝影╱游家鈞). 中國醫訊 135. 7.

(3) 屈岳陵協理說,醫療機器人是從人的角 度出發,針對醫療需求做出相關產品,而要. 都很難被冷冰冰的機器完全取代,因為其中 牽涉到人性關懷。. 深耕這個高階醫療產業需要不斷提升零組件. 張嘉淵副總表示認同,他說,如果民. 技術與設計的能力。他預期隨著各種醫療機. 眾去看病時,醫師只是盯著電腦顯示的檢驗. 器人的問世,可以更加精簡微創醫療所需的. 報告給藥,藥物有哪些副作用則根藥廠提供. 人力、提升外科醫師執刀年齡限制、縮短新. 的說明,那麼這些功能是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手醫師訓練的時間、減少高協調性的助手需. 的,但人性永遠無法被機器取代,因此最終. 求與降低對醫療人員的傷害。. 還是要看醫療從業人員能不能堅持自己應有 的價值。. 物換星移,誰是無法取代的存在?.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許重義總執行長. 醫療科技的大躍進,已到了前人所無法. 指出,按醫療科技的演變,藥師、醫檢師與. 想像的程度,因此廣達電腦張嘉淵副總提出. 醫師未來都可能陸續被取代,但護理會被留. 一個大哉問:「醫院未來是否可能不太需要. 下來,畢竟機器人再高明,最後還是需要仰. 醫師?」這個充滿假設性的問題引發討論。. 賴護理人員來照顧病患。蔡長海董事長則認. 中國醫藥大學校院務發展委員會鄭隆賓執行. 為科技一定會改變教學、醫療與研究,但是. 長認為,無論醫療科技如何發展,醫療行為. 很難取代人的價值。. 廣達電腦張嘉淵副總(左)向校院主管解說雲端醫療科技的創新發展。(攝影╱游家鈞). 8. 中國醫訊 135.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復健科 組長(83年~今)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 學士..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

由於現代測繪科技之發展日新月異,地籍測量所用之儀器與方法

72 國服 第三名 鄭伊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45 機器人 第一名. 45

一、取得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發之醫事 專門職業證書之醫 師、中醫師、牙醫 師、藥師、醫事檢驗 師、醫事放射師、物 理治療師、職能治療

45 機器人 2 張皓鈞 苗栗縣私立君毅高級中學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瑞明系統 科技有限公司. 45 機器人 2 林義峰

45 機器人 2 張皓鈞 苗栗縣私立君毅高級中學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瑞明系統 科技有限公司. 45 機器人 2 林義峰

一、訓練目標:增進在職人員對自動化機械控制的原理、實務技術與相關專業知

一、訓練目標:增進在職人員對自動化機械控制的原理、實務技術與相關專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