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9 期 第 145-174 頁 2004 年 12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丁謂〈天香傳〉考述
劉靜敏*
摘 要
〈天香傳〉一文為宋仁宗乾興元年(1022)至天聖三年(1025)丁謂貶官海 南島時所作。文中詳述中國用香歷史、產香之地區、香材之優劣,是對沉香進行 評鑑的第一人,不僅建立海南島所產沉香的地位,對宋元之後眾家香譜影響深 遠;同時也確立文人對於香味「味清且長」的品評標準。尤其作者親歷產香之地, 在文獻價值上更勝於輾轉抄錄的書籍,是宋代香學相當重要的一篇文章。 本文首先對今所存〈天香傳〉版本進行考證,並就其內容特色分析之,藉此 了解宋代用香情形。其次探討丁謂撰寫天香傳之因由,從其對香的認知,自早年 任福建轉運使製作貢茶,以香入茶的經驗為始,其後深入禁中,知曉宮中祭祀之 禮、道教科儀與宮廷生活的用香制度與風俗;而晚年貶官海南島,深入產香之地, 特殊的人生經歷與政治背景,使其撰寫的〈天香傳〉對沉香之論述與評斷,皆有 獨特見解。 關鍵詞:丁謂、天香傳、海南沉香、香譜、香文化 *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壹、前言
〈天香傳〉一文為丁謂(966-1037)於宋仁宗乾興元年(1022)至天聖三年 (1025)間流放崖州(在今海南島)司戶參軍時所作。文中詳述中國用香歷史、 產香之地區與香之優劣,尤其率先對海南沉香進行評鑑,不僅建立海南沉香的地 位,也影響宋元之後眾家香譜記載。其次,確立文人對於香味「味清且長」的品 評標準,是宋代香學相當重要的一篇文章,同時也是研究中醫藥用之沉香不可或 缺的文獻。 「天香」一詞,唐宋以來用法甚多,常見形容珍貴而美好的香氣,花香或焚 燒香藥產生之芬芳香味。如馮延巳(903-960)〈採桑子〉:「酒闌睡覺天香煖,繡 戶慵開。香印成灰,獨背寒屏理舊眉。 朦朧卻向燈前臥,窗月徘徊。曉夢初回, 一夜東風綻早梅。」 其次,天香以喻牡丹、酴酴、木犀等花卉,更藉由花朵艷麗芬芳延伸為容貌 美麗的女子。如:《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范成 大(1126-1193)〈樂先生闢新堂以待芍藥酴醾,作詩奉贈〉詩:「芍藥有國色, 酴酴乃天香」、楊萬里(1127-1206)〈木犀〉:「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 黃,不會溪堂老居士,更談桂子是天香。」 「天香」也從珍貴美好的香味衍申出與朝廷、宗教有關之象徵涵義。唐沈佺 期(ca.656-713)〈樂城白鶴寺詩〉云:「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此「天香」 為自天而來的珍貴香氣。唐皮日休(ca.834-ca.883)〈送令狐補闕歸朝〉詩:「朝 衣正在天香裏,諫草應焚禁漏中」;李群玉(9th cent.)〈湘中別成威闍黎〉:「清 梵罷法筵,天香滿衣襋」等。 丁謂對於「天香」一詞的闡述,從〈天香傳〉一文觀之: 西方聖人曰:大小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又曰:千萬種和香, 若香、若丸、若末、若塗,以至華香、果香、樹香、天和合之香。又 曰:天上諸天之香,又佛土國名眾香,其香比於 方人天之香,最為 第一。 此係來自佛教的解釋,據佛經《妙華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1: ……是以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 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瞻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 1 前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9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 76 年),卷六〈法師功德品〉第十九,頁 48 中。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羅跋香、 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丸、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 悉能分別。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 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 不錯。…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 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栴檀沉水,種種抹香,諸雜華香。如是 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 丁謂以《妙華蓮華經》之「亦聞天上諸天之香」之天香以譬喻海南沉香之珍 貴,並為之作傳。 宋代詞牌中有「天香」詞調,《康熙詞譜》謂:「天香,《法苑珠林》云:『天 童子天香甚香。』調名本此。」2也可佐證佛教之天香用語廣泛為宋人所用。 其後宋鄧肅(1091-1132)則直接以天香稱海南沉香,見〈浣溪沙〉其七3: 半醉依人落珥簪,天香不數海南沉,時傾秋水話春心。 已覺吹簫歸碧落,從今禊飲笑山陰,金盃休惜 分深。
貳、〈天香傳〉之版本與內容
史籍對於丁謂的評價,來自於文人視之「胎(貽)天下之禍,為吾徒蒙羞」 4,因而最先為海南沉香立傳〈天香傳〉一文,湮沒於零箋散簡之中。今所見〈天 香傳〉也僅留存於香譜書籍中,或片段為本草類醫書所引用。故據今所知洪芻《香 譜》、宋元之際陳敬《陳氏香譜》與明代周嘉胄《香乘》等三家譜錄,對〈天香 傳〉的內容作整理與分析。一、
〈天香傳〉知見版本考述
〈天香傳〉在宋時便深受重視,神宗至徽宗時人魏泰著《東軒筆錄》卷之三 紀錄:「丁晉公至朱崖…作天香傳,敘海南沉香」5;南宋尤袤(1127-1194)《遂 初堂書目》〈譜錄類〉亦著錄〈天香傳〉6。〈天香傳〉最早收入於《丁晉公集》 2 陳廷敬主編,《康熙詞譜》(湖南:岳麓書社,2001 年 10 月),頁 717。 3 宋•鄧肅〈浣溪沙〉其七,見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 11 月),頁 1107。 4 宋•李覯,〈答李觀書〉《盱江集》(《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台灣商務印書館),卷二八,頁 252。 5 宋•魏泰,《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卷之三,頁 27-28。 6 宋•尤袤,《遂初堂書目•譜錄類》(《海山仙館叢書》本,台北:藝文印書館),頁 35。中,但已佚失。南宋孝宗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四列有《丁晉公集》四卷, 其後陳振孫(fl.1211-1249)《直齋書錄解題》即未列入。今所見的〈天香傳〉皆 因香譜類書籍流傳而留存。目前所見全文收錄者,有三種: 其一,宋洪芻《香譜》卷下附丁謂〈天香傳〉,洪芻為哲宗紹聖元年(1094) 進士。宋左圭所輯《百川學海》收入洪芻《香譜》,卷下天香傳僅注「見丁晉公 本集」7,未附入天香傳一文。直至嘉慶甲子(1804)虞山張海鵬編訂叢書《學 津討原》,於洪芻《香譜》內補入〈天香傳〉一文。8 其二,宋元之際陳敬《陳氏香譜》卷四收入〈天香傳〉一文,今所見為四庫 本9;另別題陳敬《新纂香譜》版本10,因僅存卷一、卷二,則無〈天香傳〉。 其三,明周嘉胄《香乘》卷二十八收入〈天香傳〉。11 以上三家香譜收入〈天香傳〉之內容略異。 此外,引用丁謂〈天香傳〉者,以仁宗嘉祐五年(1060)蘇頌等撰寫《圖經 本草》中最早12,此書今雖不傳,但徽宗大觀二年(1108)《經史證類大觀本草》 則轉載《圖經》收錄丁謂對沉香之評論。隨著本草類書籍的風行,丁謂論海南沉 香也廣為各醫藥本草等書引用,明代李時珍(1518-1593)《本草綱目》匯集各家 紀錄沉香資料,尤其注重丁謂論海南沉香。 查閱三家香譜所收錄〈天香傳〉,其內容互有異同,在此提出值得注意的一 些問題。 首先,關於三家香譜版本的問題。 北宋洪芻《香譜》二卷,今《說郛》本僅存一卷,與《百川學海》二卷本均 未見收錄〈天香傳〉。僅見清末張海鵬之《學津討原》本收入〈天香傳〉,但未說 明據何版本補入。 陳敬《陳氏香譜》四卷本,今見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周嘉胄《香乘》通行本有:明末崇禎十四年的自刻康熙元年周亮節印本(即 明刻清印本),以及據鮑士恭家藏本著錄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天香傳〉在文字差異上,分別從三家香譜觀之,其中出現的文字衍脫訛誤 情形,多數為同義字、同音字之誤,以及衍語等,對於內容的理解影響不大,例 如:香藥的計量單位,《香乘》寫為「觔」,《陳氏香譜》、《香譜》為「斤」,觔與 斤同,斤字為俗寫。在此提出因文字衍誤影響內容較大者有兩處。 7 宋•洪芻,《香譜》(《百川學海》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卷下,頁 6。 8 宋•洪芻,《香譜》,(《學津討原》本,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55 年 6 月),張海鵬識:「香事 諸條,惟天香傳存目而不載,今亦為補入,較左氏刻差為完善云。」,頁 33-34。 9 宋•陳敬,《陳氏香譜》(《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台灣商務印書館),卷四,頁 333-335。 10宋•陳敬,《新纂香譜》(《適園叢書》本,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 11明•周嘉胄,《香乘》(《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台灣商務印書館),卷二十八,頁 572-574。 12唐•慎微撰,宋•艾晟校定,《經史證類大觀本草》沉香條引《圖經》:「丁謂在海南作天香傳, 言之盡矣。」(台南:正言出版社,民國 66 年 9 月),頁 351。
第一,關於丁謂文中使用的典籍問題。有: 仙書云:「上聖焚百寶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香,黃帝以沉榆、蓂莢為 香。」 本段陳譜作「仙書」,洪譜作「尚書」,《香乘》作「道書」。《尚書》並無此 段記載,洪譜為誤。 從「天真皇人焚千和香」出自《三洞珠囊》:「峨嵋孫真人然千合之香」13, 又「黃帝以沉榆、蓂莢為香」則出自《拾遺記》軒轅黃帝:「詔使百辟群臣受德 教者,先列珪玉於蘭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舂雜寶為屑,以沉楡之香和之為泥以 塗地,分別尊卑華夷之位也」。14 丁謂引用道家神仙之說與道教典籍,故此泛稱仙書或道書。 第二,關於香藥之薰陸、乳香產地的氣候、地理環境問題。 四庫本《陳氏香譜》〈天香傳〉云: 薰陸、乳香之長大而明瑩者,出大食國。彼國香樹連山絡野,如桃膠 松脂委於石地,聚而斂之,若京坻香山,多石而少雨,載詢番舶則云: 昨過乳香山,彼人云:此山不下雨已三 年。香中帶石末者,非濫偽 也,地無土也。然則此樹若生泥塗則香不得為香矣,天地植物其有旨 乎? 此段紀錄乳香產地的氣候與地形問題。陳譜與《香乘》皆為:「多石而少雨」, 洪譜為「少石而多雨」兩種不同說法,到底薰陸、乳香的產地確實情形為何? 據趙汝适《諸番志》有:「乳香一名薰陸香,出大食之麻囉拔、施曷、奴發 三國深山窮谷中」15。又政和年間(1111-1117)《本草衍義》卷一三「薰陸香」 條云:「木葉類棠梨,南印度界,阿吒釐國出,今謂之西香,南番者更佳,此即 人謂之乳香」16。又《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卷十三引《唐本草》云:「薰陸香微 溫,去惡氣惡瘡,出天竺國及邯鄲,似松脂黃白色,天竺者多白,邯鄲者夾綠色, 香不甚」17。《夢溪筆談》卷二六「藥議」云:「薰陸即乳香也,本名薰陸。以其 13 王懸河,《三洞珠囊》(《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1293)。 14 前秦•王嘉撰、梁•蕭綺錄,《拾遺記》(《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12 月),卷一,頁 495。 15宋•趙汝适,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卷下〈志物〉乳香條, 頁 163。 16 同註 12,寇宗奭,《本草衍義》,引自《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卷十三「薰陸香」條,頁 719。 17 同註 12,《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卷十二,頁 352。
滴下如乳頭者,謂之乳頭香,鎔塌在地上者謂之塌香。」18。從宋人雜著筆記與 醫書得知,薰陸即乳香,「薰陸」為通稱,「乳香」以外形似乳而得名。產地為大 食,即今之阿拉伯半島及南印度等地。
乳香(Olibnum)係從橄欖科的植物 Boswellia Carterit, Birdw,或其他屬植物 得到的樹脂,這些植物生長於東非靠近佳爾答福伊角(Cape Gardafui)的炎熱地 區與阿拉伯南部海岸,是生產於荒涼的石灰岩地,少沙或黏土的特徵。19因之, 薰陸香的產地應是少雨多石區域。 又如陳譜云:「然則此樹若生泥塗則香不得為香矣」。此段說明薰陸成為香的 條件與地理環境有莫大關係,同一樹種若生在泥地,則無法結成香;只有生長在 石地者才有成香的機會。洪譜此段其他文字訛誤情形較為嚴重,作「沉則無香, 遂不得為香矣」。此指所指為乳香而非沉香。諸如此類文字錯誤,張海鵬收入的 〈天香傳〉文字舛誤的情形較為嚴重。 故《陳氏香譜》所收錄的〈天香傳〉在文句的通順與內容的正確性方面,略 優於洪芻《香譜》與周嘉冑《香乘》。以陳譜〈天香傳〉為底本,校以他本,分 段、標點後附於附錄,以供參考。
二、
〈天香傳〉之內容分析
〈天香傳〉長達二千餘字,本文從丁謂敘述歷代用香歷史、宋真宗朝用香與 賜香情形、香之產地與分析海南香優良之原因、對海南沉香之分類、評定等五個 方向,來分析〈天香傳〉之內容。(一)中國用香之歷史述略
〈天香傳〉從儒家之禮、道家經典、佛典等三方面談論用香歷史,是今所存 最早從此三方面談論中國用香之歷史,以及沉香使用之概況。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所以達蠲潔。三代禋祀,首惟馨之 薦,而沉水、薰陸無聞焉。百家傳記萃眾芳之美,而蕭薌鬱鬯不尊焉。 禮云:「至敬不享味貴氣臭也」。是知其用至重,採製粗略,其名實繁 而品類叢脞矣。觀乎上古帝皇之書,釋道經典之說,則記錄綿遠,贊 頌嚴重,色目至眾,法度殊絕。 首段丁謂認為香自古為世人所重視,其歷史溯自三代,中國最早使用的是 18 宋•沈括,《夢溪筆談》(《學津討原》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卷二十六,頁 8、9。 19 見吳國靜譯,《香料》(台北:徐氏基金會,1992 年 6 月),頁 314。蕭、薌、鬱、鬯之類草本香草,並引用《禮記》卷第二十五〈郊特牲〉:「致敬不 饗味而貴氣臭也」20提出說明早期中國祭祀儀禮對於氣味十分重視,以潔淨奉神 明。 中國早期用香為使用草本一類植物,取其薰燒之後產生的特殊香味。《左傳》 卷十二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猶有臭」杜注:「薰,香草」不過古代被稱為 香草的植物很多,如:《詩•溱洧》陸機疏:「蘭,香草也」,《詩•江漢》毛傳: 「鬯,香草也」。使用在薰香方面,則為蕙草,如:《廣雅•釋草》:「薰草,蕙草 也」。《名醫別錄》:「薰草,一名蕙草,生地下溼地」,或如漢詩詠熏爐有:「香風 難久居,空令蕙草殘」句,都說明以蕙草為香。 從考古發現資料佐證,西漢武帝時代(B.C.180-157)馬王堆一號漢墓軑侯 夫人辛追的墓葬中,出土木楬上有書:「葸(蕙)一笥」,而該墓同時出土一件的 彩繪陶熏爐中尚有木炭、高良姜、辛夷、茅香等香草等物。21這種混合多種香草 植物薰燒的方式,是中國早期使用的薰香方式,除了求取潔淨氣味,但仍以薰煙 以驅除蚊蟲,並非如沉香或薰陸等香專為祭祀或宗教使用,故如丁謂所言:「百 家傳記萃眾芳之美,而蕭薌鬱鬯不尊焉。」 其次,丁謂引用《妙華蓮華經•法師功德品》,以及神仙之說、道教經典等, 說明香之重要性。 西方聖人曰:「大小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又曰:「千萬種和 香,若香、若丸、若末、若塗,以至華香、果香、樹香、天和合之香」。 又曰:「天上諸天之香,又佛土國名眾香,其香比於 方人天之香, 最為第一。」 仙書云:「上聖焚百寶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香,黃帝以沉榆、蓂莢為 香。」又曰:「真仙所焚之香,皆聞百里,有積煙成雲、積雲成雨, 然則與人間所共貴者,沉水、薰陸也。」故經云:「沉水堅株。」又 曰:「沉水香,聖降之夕,神導從有捧爐香者,煙高丈餘,其色正紅。」 得非天上諸天之香耶?《三皇寶齋》香珠法,其法雜而末之,色色至 細,然後叢聚杵之三萬,緘以良器,載蒸載和,豆分而丸之,珠貫而 暴之旦日。此香焚之,上徹諸天。蓋以沉水為宗,薰陸副之也。 是知古聖欽崇之至厚,所以備物寶妙之無極,謂奕世寅奉香火之篤, 鮮有廢日,然蕭茅之類,隨其所備,不足觀也。… 丁謂引用《妙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來說明世界千萬種之中,以天上諸天 20漢•鄭元注,《禮記》(《十三經注疏》第 5 冊,台北:藝文印書館),卷第二十五〈郊特牲〉 第十一,頁 480 上。 21 藤田國雄、桑原住雄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東京:朝日新聞社東京本社,1973
之香最為第一,並從道教方面來論,謂:「聖降之夕,神導從有捧爐香者」,是神 「與人間共貴者」來說明沉香、薰陸香的重要,並談製作香珠過程繁複,但焚之 可以上徹諸天,是「寶妙無極」、「欽崇之至厚」的供品。 此段也說明焚香方式,從早期使用草類植物為主,到宋代轉變以沉香、薰陸 等木本香材,製作成各式珠丸等合香配方為主。 合香的歷史,雖然《隋書經籍志》中有《香法》、《雜香方》、《龍樹菩薩合香 方》等書著錄,但今已佚失。從漢代《神農本草經》雖著錄眾多藥物,但未見沉 香紀錄,沉香始載於陶弘景(452-536)《名醫別錄》列為上品。略晚於丁謂的洪 芻作《香譜》,卷二「香之法」中便列了十八種合香法,沉香為配方主要香材, 其中常見的牙香法便有六種配方,此六種牙香法都由不同品類的沉香為主,如: 取「沉香」者有兩種,取「黃熟香、箋香、沉香」、「生結香、箋香」、「沉香、生 結香」之配方各一種,只有一種以檀香為主。而丁謂敘述宋真宗朝用香云:「馥 烈之異,非世所聞,大約以沉水乳香為本,龍香和劑之」提及中國合香以沉香、 薰陸、乳香為主要配方,也是談論合香方面較早的紀錄。
(二)宋真宗朝用香與賜香情形述略
從林天蔚《宋代香藥貿易史》中根據史書各朝來貢次數22,統計出宋代各國 朝貢次數共為二百一十五次。丁謂活躍之真宗朝,正是宋代香藥朝貢最盛時期, 僅真宗一朝便有四十三次之多,是宋代所有國家朝貢次數的五分之一。而真宗崇 道亦史上有名,且御製〈步虛詞〉十首。丁謂因緣際會參與真宗之天書祥瑞、封 禪、建宮觀等崇道活動,對於宋真宗一朝用香的敘述,是理解、補充宋代宮廷與 道儀用香的重要資料。 祥符初,奉詔充天書扶持使道場科,醮無虛日,永晝達夕,寶香不絕, 乘輿肅謁則五上為禮(真宗每至玉皇真聖祖位前,皆五上香也)。馥 烈之異,非世所聞,大約以沉水乳香為本,龍香和劑之,此法累稟之 聖祖,中禁少知者,況外司耶? 八年掌國計,兩鎮旄銊,四領樞軸,俸給頒賚隨日而隆。故苾芬之著, 特與昔異。襲慶奉祀日,賜內供乳香一百二 斤(入內副都知張淮能 為使)。在宮觀密賜新香,動以百數(沈、乳、降真等香),由是私門 之沉乳足用。 年),彩圖 78。 22林天蔚,《宋代香藥貿易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民國 75 年 10 月),表一「每朝的 朝貢次數表」,頁 193-196。道教舉行齋醮科儀,以三上香為度。真宗對於玉皇真聖祖位以五上為禮,為 尊崇之極,由此可以看出真宗崇道之誠。 其次,每一次宮內舉行齋醮科儀時需大量用沉香、乳香與龍腦等香,單從乳 香一次奉祀就高達一百二十斤,可見內廷使用香藥數量之龐大。 此外也紀錄丁謂因深得真宗的恩寵而賞賜沉香、乳香、降真香等,這些賞賜 也使丁謂個人用香不虞匱乏。
(三)評論沉香之產地─以海南黎母山沉香最佳
丁謂〈天香傳〉中,將北宋所用香─沉香、乳香之來源產地,做了十分詳細 的說明。 從歷史紀載來看,海南島產香紀錄最早可追溯晉時任昉《述異記》云:「香 洲在朱崖郡,洲中出異香,往往不知名,千年松香聞十里,亦謂之十里香也。」 23中國境內所產沉香,除海南島外,「雷、化、高、竇,亦中國出香之地」,這些 地區均屬今之廣東地區。24唐高祖武德五年(662),沉香已成為南海郡的土貢, 25是全國知名的地方特產。 宋人對海南與廣東所產的沉香,在《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已經很清楚標示中 國境內有:「廣州沉香」、「崖州沉香」兩種。26 《圖經本草》:「沉香、青桂等香,出海南諸國及交廣崖州」。 《本草衍義》:「沉香,嶺南諸郡均有」。 至於海外所產沉香,主要來自占城。丁謂云:「占城所產棧沉至多,彼方貿 遷,或入番禹,或入大食。」占城,漢代曾納入中國版圖,稱為林邑,為建立於 今之越南中部的古國,重要的物產為香、犀、象,人民以採香為生。27 沉香集散地主要為番禹與大食。大食,為阿拉伯人或據阿拉伯半島之國家, 是著名的香藥集散中心。《嶺外代答》稱:「大食者,諸國之總名也。有國千餘, 所知名者數國耳」。28阿拉伯人非常重視香藥,尤其是沉香,價格十分昂貴,丁 謂云:「大食貴重棧沉,香與黃金同價」。 其他如:薰陸、乳香則來自大食國。從趙汝适《諸蕃志》卷上:「大食…土 23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香部一》(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 3 月),卷九八一,引任昉《述 異記》,頁 4344。 24雷州,治海康,今廣東海康,約當今廣東雷州半島。化州,本辨州,太平興國武年改,約今廣 東吳川、廉江。高州,今廣東高州、茂名、龜白等地。竇州,約當今廣東雲開山脈中麓以以東 地區。 25見《新唐書•地理志》卷四十三,頁 1095。 26同註 12,《經史證類大觀本草•草部上品》,卷之十二,頁 351。 27宋•周去非著、民國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外國門》(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9 月),卷 二「占城國」條,頁 77。 28 同註 27,《嶺外代答•外國門下》卷三,頁 99。地所出,真珠、象牙、犀角、乳香、龍涎、木香、丁香、肉荳蔻、安息香…」。29 至於海南島何處產香最佳?丁謂認為: 雷、化、高、竇,亦中國出香之地,比海南者,優劣不侔甚矣。既所 稟不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黃熟不待其成棧,棧不待其成沉, 蓋取利者,戕賊之深也。非如瓊管皆深峒黎人,非時不妄剪伐,故樹 無夭折之患,得必皆異香。曰熟香、曰脫落香,皆是自然成香,餘杭 市香之家,有萬斤黃熟者,得真棧百斤則為稀矣;百斤真棧,得上等 沉香 數斤,亦為難矣。 故丁謂歸納出海南產香有四大特點: 第一,以黎母山所產最佳,甲於天下。 第二,黎人以耕種為主業,不以採香為專利,所以取之有時,非時時皆有香 可供販賣。 第三,採香季節只在冬天。 第四,海南香珍貴與質優之因在於不妄剪伐、待自然成香後採集,非速成方 式。
(四)丁謂對海南沉香之分類─四名二十狀
丁謂最早對海南沉香進行分類與等級,分成「四名二十狀」,並條縷分析其 間優劣,有:「香之類有四:曰沉、曰棧、曰生結、曰黃熟。其為狀也,十有二, 沉香得其八焉。…凡四名十二狀,皆出一本。」 「名」是對沉香的分級,四名指四種不同品級,「狀」則從外觀來分類。其 類別為: 「沉香」品級下分:烏文格、黃蠟、牛目、牛角、牛蹄、雉頭、洎髀、若骨。 (自牛目以下,土人別曰:牛眼、牛角、牛蹄、雞頭、雞腿、雞骨)以上沉香類 共有八狀。 「棧香」品級,有:崑崙梅格、蟲鏤等二狀。 「黃熟香」品級,有:傘竹格、茅葉等二狀。 「生結香」品級,有鷓鴣斑一狀。 關於丁謂「四名十二狀…皆出一本,樹體如白楊,葉如冬青而小」論述,前 代論香者,各家議論頗多。例如:以香之沉於水或不沉於水為分別,此一說法最 早見於孫吳時萬震所作《南州異物志》,曰:「沉水香出日南,欲取當先斫壞樹著 地,積久外皮朽爛,其心至堅者,置水則沉,名曰沉香,其次在心白之間,不甚 29 同註 15,《諸蕃志校注》,卷上〈志國〉,頁 89。堅精,置水中,不沉不浮與水面平者,名曰棧香,其最小麤白者,名曰繫香。」 30《梁書》:「林邑…出沉木香。土人斫斷經年,積以數年,以朽爛而心節獨在, 置水中則沉,故名曰沉香」。31中醫藥學紀錄則首見於梁陶弘景《名醫別錄》列 為上品,一作沉香,又名沉水香。32 其次,為一木多名的說法,認為香木之根、幹、節、枝、葉,各有不同名稱。 晉稽含《南方草木狀》說:「蜜香、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 蹄香、雞舌香,案此八物同出於一樹也。交趾有蜜香樹,幹似秬柳,其花白而繁, 其葉如橘,欲取香,伐之經年,其根、幹、枝、節各有別色也。木心與節堅黑沉 水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其根為黃熟香,其幹為棧香,細枝緊實未爛 者為青桂香,其根節輕而大者為馬蹄香,其花不香,成實乃香為雞舌香,珍異之 木也。」33 《南方草木狀》認為木心與節部分,堅黑又能沉於水者為沉香。唐代段成式 《酉陽雜俎》卷十八:「木五香,根栴檀,節沉香,花雞舌,葉藿,膠薰陸。」34 也是以木節為沉香。 從上述文獻中,都是將沉香被視作某種植物。據今之科學研究,從化學上對 沉香的分析,主要由:沉香醇(Linalol)、沉香酯(Linalyl)等成分組成,所產 生「具有悅人氣味」。35在今日植物學分類上,橄欖科、樟樹科、瑞香科、大戟 科等四類的特定樹種中,以及在符合特定條件之下才能產生這些悅人氣味。36 而海南島所沉香的樹種屬於瑞香科(Thymelaeaceac)白香木(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與今日中藥所用越南、馬來西亞所產進口沉香(A.agllocha Roxburxch),以及印度產大戟科(Euphorbiceae)土沉香(Excoexaria agallocha L.)。 37在氣味上的確十分不同。 再者,從「四名十二狀」中,丁謂提出「生香」與「熟香」的問題。這也是 史上首次對於香之生成,以自然生成或人為成香的角度分析。 「熟香」又稱「脫落香」是自然成香。〈天香傳〉文中所稱「生結香」即「生 香」是:「生結者,取不俟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結沉香,品與棧香等。生結棧 香,品與黃熟等。生結黃熟,品之下也…。」換言之,丁謂的「四名十二狀」, 30同註 23,吳•萬震,《南州異物志》,引自《太平御覽•香部二》,卷九八二,頁 4349。 31《梁書•諸夷傳•林邑國》卷五十四,頁 784。 32陶弘景,《名醫別錄》,轉引自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 62 年 9 月),卷三十四。 33 晉•稽含,《南方草木狀》(《百川學海》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卷中,頁 1、2。 34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台灣商務印書館),前集卷十八,頁 753。 35 同註 19,《香料》,頁 254-256。 36 劉良佑,《香學會典》(東方香學研究會,2003 年 8 月),「第一,是上述四種特定的植物。第二、 樹幹中有成熟且發育良好的樹脂腺…第三、樹上曾有深達樹幹木質部的傷口…第四、樹幹傷口 需被黴菌感染…」,頁 44 -45。 37 許鴻源等,《簡明藥材學》(台北:新醫藥出版社,民國 74 年 1 月),頁 308。
可視作:熟香與生香兩大系統。熟香是指:沉香、棧香、黃熟香,皆屬之。生香, 又細分為:生結沉香、生結棧香、生結黃熟等。 丁謂評定熟香優於生香,因「既所稟不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黃熟 不待其成棧,棧不待其成沉,蓋取利者,戕賊之深也。」加之海南島「深峒黎人, 非時不妄剪伐,故樹無夭折之患,得必皆異香。」 丁謂因身處於海南島地利之便,將海南香從氣味、外觀、生成等方式,奠定 沉香之分類與品級。其後諸家論香,皆宗此法而僅略作修改。
(五)丁謂對海南沉香之評定─奠定海南沉香地位
丁謂對海南沉香的高度評價,影響後代甚鉅。其中有一段對於大食與海南沉 香優劣之評比,文字精采,也影響日後文人對香之品評。 鄉耆云:比歲有大食番舶,為颶風所逆,寓此屬邑,首領以富有,大 肆筵設席,極其誇詫。州人私相顧曰:以貲較勝,誠不敵矣,然視其 爐煙蓊鬱不舉、乾而輕、瘠而燋,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 之,高煙杳杳,若引東溟,濃腴湒湒,如練凝漆,芳馨之氣,持久益 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 這段敘述,丁謂借用海南鄉耆人士的說法,實則是個人看法;這也是歷史上 首度對於香的評比及氣味高下之意見。丁謂將香之評比,從視覺中所見香之煙霧 到嗅覺的氣味差異,最後到情意的感受。 首先從香出煙之評定。從大食之「爐煙蓊鬱不舉」對海南「高煙杳杳,若引 東溟,濃腴湒湒,如練凝漆」的形容。歷來中國人用香的目的之一,是「焚柴以 事天,燔蕭以供祭祀,達神明而通幽隱」38,丁謂在天香傳中也敘述得十分明白: 「香之為用從古矣,所以奉高明,所以達蠲潔。」因此,高舉而上,濃郁的煙才 能上達天聽,此亦丁謂評定海南香勝出之因。 其次,氣與味之評。大食之香,氣「乾而輕」、味「瘠而燋」;海南香則「濃 腴湒湒」。通過嗅覺的感受,丁謂認為溫潤、清和之氣味勝於乾焦。在〈天香傳〉 另一段關於海南香品級的評定,對於香之氣味優劣,說的更清楚:「生結黃熟, 品之下也,色澤浮虛,而肌質散緩;燃之辛烈少和氣,久則潰敗」。氣味「辛烈 少和氣」之香被列為下品,此為丁謂對於香之氣味的註解。 第三,香氣持久之評。芳香之氣能持久方能勝出,故海南香「芳馨之氣,持 久益佳」。這也說明在宋人筆記小說中,每每談到貴胄的奢華生活,以香為要角, 38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津逮秘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55 年 3 月),卷上,頁 36。總不免有「數月香不滅」39、「衣冠芳馥,數日不歇」40等來印證。 丁謂是第一位提出從香之煙、氣、味之品評者,其後善香者對於沉香的評定, 皆據此開展;同時也樹立中國文人對於香之氣味的評定準則。例如:南宋另一位 品香高手─范成大於《桂海虞衡志•志香》中,分別對海南之香與其他海外之香 做了更深入的比較: 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淑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一博投許, 芬蘙彌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燼氣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 中州人但用廣州舶上、占城、真臘等香,近年又貴丁流眉來者,余試 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帶木性, 尾煙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交阯及交人得之海外蕃舶,而聚于欽州, 謂之欽香,質重實多大塊,氣尤酷烈,不復風味,惟可入藥,南人賤 之。41 其後對海南沉香的評定,皆不出丁、范兩人論述範疇。如:趙汝适《諸蕃志》 卷下「沉香」條云:「海南亦產沉香,其氣清而長。」42《陳氏香譜》卷一引陳 正敏云「水沉出海南,…香氣清婉耳。」43 不過,南渡之後也有不同聲音的出現,如欽宗之時蔡京之子蔡絛被流放於白 州(今廣西博白),撰寫《鐵圍山叢談》便提出:「海北有高、化二郡亦出香,… 吾久處夷中,厭聞沉水香,況爾者貴游取之,多海南真水沉,一星值一萬,居貧 賤,安得之?因乃喜海北香。若浚水地號『瓦竈』者為上,地號『浪灘』者為中, 時時擇其高勝。熱一炷,其香味淺短,乃更作,花氣百和旖旎。」44海北香即廣 東高化二郡所產之香,藉此也看出海北香之氣味貴在有旖旎花香,但香味淺短。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對海南沉香做了註解:「廣右香產海北者亦凡 品,惟海南最勝,士人未嘗落南者,未必盡知,故注其說。」 39 宋•莊綽,《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卷下敘述蔡京之奢華:「吳并正仲云: 渠為從官,與數同列往見蔡京,坐於後閣。京諭女童使焚香,久之不至,坐客皆竊怪之。已而, 報云:香滿,蔡使卷簾,則見香氣自他室而出,靄若雲霧,濛濛滿座,幾不相睹,而無煙火之 烈。既歸,衣冠芳馥,數日不歇…」,頁 111。 40同註 38,《避暑錄話》卷上:「趙清獻公好焚香,尤喜薰衣,所居既去,輒數月香不滅…」,頁 36。 41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古今逸史》本,台北:藝文印書館),頁 8。 42 同註 15,《諸蕃志校釋》,頁 174。 43 同註 9,《陳氏香譜》卷一,頁 244。 44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卷五「沈水香」條,頁 98、99。
(六)宋代香藥貿易之略述
丁謂在〈天香傳〉中略述了香藥貿易的情形,是見證宋代繁盛的香藥貿易重 要文獻,尤其紀錄有關北宋時期沉香、薰陸產地、來源以及中國沉香產地,較之 專述海外貿易之《桂海虞衡志》、《嶺外代答》、《諸蕃志》等書之時間都還要早。 如丁謂云:「占城所產棧沉至多,彼方貿遷,或入番禺,或入大食」,說明北宋香 藥貿易之沉香主要來自占城,而以番禺和大食為集散地。至於乳香、薰陸產地則 來自大食,「薰陸、乳香之長大而明瑩者,出大食國」。中國產香之處為:「雷、 化、高、竇」。對於理解宋代香藥貿易與產地之情形頗有助益。 由於宋代香藥貿易是政府的重要財政來源,政府設置榷易院專營,顯示宋代 的香藥需求量極大。《宋史•食貨志》卷一百三十八:「宋之經費,茶、鹽、礬之 外,為香之利博,故以官為市焉。」宋太宗太平興國時(976-983)就設置榷易 院作為政府統籌辦理貿易事宜,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太平興國初, 京師置榷易院,乃詔諸番國香藥、寶貨至廣州、交趾、泉州、兩浙,非出官庫者, 不得私相市易。」 由於香藥屬於禁榷項目,由政府專賣,禁止民間私自貿易,因而獲利最豐。 王應麟《玉海》卷一六八紀錄北宋仁宗皇祐年間(1049-53)與英宗治平年間 (1064-67)之海舶歲入情形:「象珠玉香藥之類,皇祐中五十三萬有餘,治平中 增十萬,中興歲入二百萬缗。」以及《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四紀錄紹興六 年(1136):「八月…是月,詔榷貨三務歲收及一千三百萬缗,許推賞,大率鹽錢 居十之八,香礬雜收又居其一。」 從香藥貿易之項目中,香藥的種類極多,45除了醫藥用途之外,不少是焚香 配方所需的香材。從北宋洪芻《香譜》卷二所紀錄香方中使用的主要香藥有: 屬於沉香系統有: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青木香、降真香、生結香等。 樹脂之類為乳香、龍腦、冰片等。 草木香之類有:零陵香、藿香、白茅香、茴香等。 蟲獸之類有:甲香、麝香。 合香之類有蘇合香,以及白檀香等。 到了宋元之際的《陳氏香譜》卷一所記錄的香品便高達八十一種了。參、丁謂撰寫〈天香傳〉之背景
丁謂字謂之,後更字公言,蘇州長洲人46,即今之江蘇吳縣。生於宋太祖乾 45 同註 22,《宋代香藥貿易史》,頁 24-37。 46 《宋史•丁謂傳》卷二八三,頁 9566。德四年(966),太宗淳化三年(992)登進士第,其仕途發展甚為順遂,主要政 治活動皆在真宗一朝,天禧四年(1020)擢丁謂為首相,乾興元年(1022)二月 甲辰制封丁謂為晉國公,戊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後,丁謂因雷允恭山陵事件被 貶至海南崖州司戶參軍,在此時撰寫〈天香傳〉一文。後流落於嶺南十五年,卒 於光州,時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享年七十二歲。47 在文學創作方面,丁謂有「其文類韓、柳,其詩類杜甫」之讚譽48,晚年在 嶺南的詩文尤為人稱頌,歐陽修亦云:「其少以文稱,晚年詩筆尤精。在海南篇 詠尤多。」49 在政治方面卻毀多於譽,雖對宋初財經政策制定有所貢獻,但論及真宗崇 道,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南祀老子、大興土木、建宮觀、天書祥瑞等活動,丁 謂都扮演重要角色,所謂「不當造宮觀,竭天下之財,傷生民之命」50、「即啟 導真宗以神仙之事。又作玉清昭應宮,耗費國財,不可勝計。」51;而與寇準、 王欽若、李迪等人之政治爭紛,獲致「奸邪」之評、「五鬼」52與「眼中丁」53之 毀。 綜觀宋史對於丁謂的評價為: 謂機敏有智謀,憸狡過人,文字累數千百言,一覽則誦。在三司,案 牘繁委,吏久難解者,一言判之,眾皆釋然。善談笑,尤喜為詩,至 於圖畫、博奕、音律、無不洞曉。每休沐會賓客,盡陳之,聽人人自 便,而謂從容應接其間,莫能出其意者。54 不過從丁謂擔任地方官務實態度,福建轉運使、夔州轉運使處理少數民族的 問題之「若所委之官,不邀功,不生事,以安靜為勝」政策,或是權三司使期間, 掌理財務,完善宋代財政制度,都顯示丁謂極具才幹。 茲將丁謂一生豐富獨特的經歷分成三階段,論述其與香的因由。從早年任福 47見日人池澤滋子,《丁謂研究》(成都:巴屬書社,1998 年 4 月),附錄一丁謂年譜,頁 259。 48宋•王禹偁,〈薦丁謂與薛太保書〉《小畜集》(《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台灣商務印書館), 卷十八:「有進士丁謂者,今之巨儒也,其道師於六經,汎於群史,而斥乎諸子;其文類韓、 柳,其詩類杜甫,其性孤特,其行介潔,亦三賢之儔也。」,頁 168。 49宋•歐陽修,《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卷上,頁 12。 50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台灣商務印書館),卷八五,頁 343 上。 51 宋•魏泰,《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卷之二,頁 15。 52 見《宋史•王欽若傳》卷二八三,王欽若自稱「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姦邪險偽, 時謂之五鬼」,頁 9564。 53同註 50,《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九:「謂初逐準,京師為之語曰: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丁, 欲得天下好,莫如招寇老」,頁 541。 54 《宋史•丁謂傳》卷二八三,頁 9570。
建轉運使製作貢茶的經驗,後躋身士林,久值禁中,博聞廣見,通曉宮中用香儀 禮,到晚年被貶嶺南居海南島,接觸產香之地,分析丁謂撰寫〈天香傳〉之背景。
一、製作貢茶,開啟對香的認知
丁謂出身雖為蘇州吳縣「丁陳范謝」四大家族之一55,但人生經歷中與香之 接觸,應始自擔任福建轉運使製作貢茶為重要關鍵。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丁謂年二十七登進士第,受大理評事、通判饒州。 於太宗淳化五年(994)以太子中允為福建路採訪,上茶鹽利害。隔年,至道元 年(995)任福建轉運使。此一職至真宗咸平二年(999)八月至峽路體量公事為 止,約有五年時間。56 監造貢茶為福建轉運使要務之一,據《宋史•食貨志》云:「以歲貢及充邦 國之用」,貢茶的製造是宋代財務大事。 丁謂任福建轉運使期間,專研茶事,打響北苑貢茶的名聲;不僅在任內上茶 鹽利害,監造貢茶,作《茶錄》三卷57,設置官營茶園,深入了解茶的製作並改 良精心焙茶。《郡齋讀書志》卷十二說:「監督州吏,創造規模,精緻嚴謹。錄其 園焙之數,圖繪器具及敘採製入貢法式」58。蔡襄《茶錄》則說「丁謂茶圖獨論 採造之本」59。或有視作爭寵爲君,不顧生民之辛勞。如蘇東坡〈荔支嘆〉中譏 諷:「君不見武夷山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 官茶。」並於「前丁後蔡相籠加」句之下自注「大小龍茶,始於丁晉公,而成於 蔡君謨,歐陽永叔聞君謨進小龍團,驚嘆曰:君謨,士人也,何至作此事?」60。 然而在茶史上,提及北苑貢茶,是無法忽視丁謂的貢獻。 福建北苑貢茶的最大特色,為茶中入香,如蔡襄所云:「茶有真香,而入貢 者微以龍腦合膏,欲助其香」。61丁謂因製作貢茶而熟知相關的香藥知識。其茶 55 宋•龔明之,《中吳紀聞》(《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台灣商務印書館),卷一「丁陳范謝」 條,頁 292 上。 56《宋史•丁謂傳》:「淳化三年…踰年直史館,以太子中允為福建路採訪。還,上茶鹽利害,遂 為轉運使,除三司戶部判官」,頁 9566。另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五,八月戊寅「戶部判 官、太常博士丁謂…分至西川及峽路體量公事。」,頁 594 上。 57丁謂所作茶書今佚,諸書所引有不同的記載,其書名稱有:《建陽茶錄》、《茶圖》或《北苑茶 錄》等,今據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引文作《茶錄》(《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台灣 商務印書館),頁 637。 58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台北:廣文書局,民國 56 年 12 月),卷十二云:「謂,咸平中為 閩漕,監督州吏,創造規模,精緻嚴謹,錄其園焙之數,圖繪器具及敘採製入貢法式」,頁 751。 59 宋•蔡襄《茶錄•前序》云:「昔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論採造之本」(《文淵閣 四庫全書》子部,台商務印書館),頁 627。 60清•王文誥等輯注,《蘇軾詩集》(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 71 年 1 月),卷三十九〈荔支嘆〉, 頁 2127。 61 同註 59,蔡襄《茶錄•上篇論茶•香》,頁 627。詩中,也透露對於茶中添加香藥的著墨與認知,例如〈煎茶詩〉62云: 開緘試雨前,須汲遠山泉。自繞風爐立,誰聽石碾眠。 輕微緣入麝,猛沸卻如蟬。羅細烹還好,鐺新味更全。 花隨僧箸破,雲逐客甌圓。痛惜藏書篋,堅留待雪天。 睡醒思滿啜,吟困憶重煎。祇此消塵慮,何須作酒仙。 又如〈北苑焙新茶〉詩有:「細香勝卻麝,淺色過於筠」句。63 丁謂對於茶與香之間的比例也十分了解。確如所言「輕微緣入麝」,貢茶中 入香的份量不能過多。據《雞肋編》卷下「入香龍茶,每斤不過用腦子一錢,而 香氣久不歇,以二物相宜,故能停蓄也。」64《華遺草木考》有:「龍腦其清香 為百藥之先,於茶亦相宜,多則掩茶氣味,萬物中香無出其右者」。65 茶中加香的目的,除了蔡襄所說:「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或為 後人評論:「建茶入龍腦,並非真香,權貴喫貢茶主要是喫氣派,並不是喫味道」 66。 事實上,從宋人筆記小說等紀錄來看,茶中入香是具有藥效之功能,是當時 流行的飲品,具有理氣功效,是很實際的保健方法。宋仁宗便認為「熟水以紫蘇 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67 從《事林廣記》中所紀錄宋代民間所用香茶方「龍麝香茶」、「小煎香茶」等 68,都以龍腦入茶的配方。此外,《陳氏香譜》卷四「香茶」條69,其中臚列四項 香茶配方,「經進龍麝香茶」、「香茶」則加入沉香。 宋代日常飲食中加入香藥,不論在貴族或平民的生活之中,都很常見。如周 密《武林舊事》卷六「市食」條便紀錄涼水中有「沉香水」、「香薷飲」、「紫蘇飲」 70等香藥糖水,這些都是宋人日常消暑的飲品。又沉香酒則是妊娠、誕育需要準 備之物;71如端午節必備的「香糖果子」便是以香藥相合。72 62丁謂〈煎茶〉詩見於《宋詩紀事》(《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卷六,頁 169-170。 63丁謂〈北苑焙新茶〉詩收入《古今事文類聚》﹝《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續集卷十二,頁 249。 64同註 39,《雞肋編》,頁 100。 65見註 11,《華夷草木考》轉引自周嘉胄《香乘》,卷三「龍腦香與茶宜」條,頁 376。 66張宏庸:《茶藝》(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 80 年 10 月),頁 51。 67宋•陳元靚《新編群書類要事林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2 月),癸集卷之三,「御宣 熟水」條,頁 528。 68 同註 67,《新編群書類要事林廣記》癸集卷之三,頁 528。 69 同註 9,《陳氏香譜》,頁 321、323。 70 周密,《武林舊事》(《知不足齋叢書》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卷六,頁 10、11。 71 同註 70,《武林舊事》卷八「宮中誕育儀例略」條,頁 5 72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之八端午條,頁 308。
茶中入香是宋代飲茶的特色之一,雖然蔡襄反對茶中入香,恐奪去茶的真 味,不過茶中加入香已經廣泛流行於民間。至於可以加入茶裏的香藥有哪些?從 宋元民間盛行的香茶配方中,可知:龍腦、麝香、檀香、沉香、龍涎等都可入茶。 宋代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香藥,加之丁謂於福建任內製作貢茶的經驗,開啟 其對香的認識與使用,為晚年撰寫〈天香傳〉奠定基礎。
二、久值禁中,知曉宮中用香
景德元年(1004),丁謂自夔州路轉運使被召還朝,權三司鹽鐵副使。未幾 擢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此一時期從權三司鹽鐵副使、權三司使、三司使、禮 部侍郎、戶部侍郎,掌握朝廷的經濟大權。大中祥符六年(1013),丁謂陞任參 知政事,已是副相之職。天禧三年(1019)任樞密使參知政事,隔年,丁謂與李 迪爲相,權威日盛。73 丁謂任三司使期間,展露其財政長才,掌理之下的財政制度也頗為完善;也 因掌理財政有方,深得真宗的信賴。真宗崇道,天書封祀、建造道教宮觀、整理 道籍等,丁謂投真宗所好,不時的獻上天書祥瑞,主導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南 祀老子等。例如:大中祥符元年「初,議封禪未決,上以經費問權三使丁謂,謂 曰:大計固有予矣。議乃決,即詔謂計度泰山路糧草。」74 丁謂深入宮廷生活,因而得知許多外界不知的香藥知識,且任天書扶持使 時,見識到皇室貴胄用香的情形。在〈天香傳〉中便很清楚說出宋真宗行齋醮科 儀時大量用沉香、乳香與龍腦等香情景。 此外,宮廷的祭祀名目繁多,用香種類也有定規。《宋史•禮志》卷九十八 記錄甚詳: 凡常祀,天地宗廟,皆內降御封香,仍製漆匱,付光祿、司農寺:每 祠祭,命判寺官緘署禮料送祀所;凡祈告,亦內出香。遂為定制。嘉 祐中,裴煜請:大祠悉降御封香,中小祠供太府香,中祠減大祠之半, 小祠減中祠之半。東、西太一宮係大祠,歲太府供香,非時祈請,降 御封香準大祠例。及皇地祇、五方帝、百神、文宣、武成從配神位, 牲牢寡薄。呂公著亦論廟牲未備,悉加其數。元符元年,左司員外郎 曾旼言:「周人以氣臭事神,近世易之以香。按何佟之議,以為南郊、 明堂用沉香,本天之質,陽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於人親,宜 加雜馥。今令文北極天皇而下皆用濕香,至於眾星之位,香不復設, 73 《宋史•丁謂傳》,頁 9566。 74 同註 50,《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八。恐於義未盡。」於是每陛各設香。75 宮廷祈雨儀式,香也扮演重要角色,而且焚燒的數量驚人。《邵氏聞見後錄》 紀錄一則以生龍腦香十七斤祈雨的事蹟:「仁皇帝慶曆年,京師夏旱。諫官王公 素乞親禱雨,…又曰:昨即殿庭雨立百拜,焚生龍腦香十七斤,至中夜,舉體盡 濕。」76 除用香祭祀之外,連皇帝身上穿的衣服,也要用香薰衣表示尊重。像皇帝親 耕時,要用龍腦薰衣,祭天地、祖先或其他慶典時,御服也要用香藥薰之。《宋 會要輯稿》禮六親饗先農耕耤條:「戶部,太府寺言…一合用薰撒御服龍腦,乞 下左藏西庫選上等腦五兩,前期供給。」77 宮中禮節也不乏用香之例,為表示潔淨,而以香布於道上。龐元英《文昌雜 錄》卷三「國朝故事,乘輿新祠郊廟,拂翟後,以金合貯龍腦香,內侍捧之,布 於黃道,重齊潔也」78 繁瑣的宮中禮節,用香來表示尊重;而皇帝也利用賜香作為恩寵手段。如前 述〈天香傳〉中紀錄丁謂因深得真宗的恩寵賞賜沉香、乳香、降真香等。 除真宗外,宋代皇帝賞賜香藥群臣的例子很多,宋仁宗也有以香賞賜群臣的 紀錄:「嘉祐七年十二月丙申,幸天章閣,召兩府、兩制、臺諫等觀三朝御書…。 庚子,再幸天章閣,召兩府以下觀瑞物十三種,…各以金盤貯香藥分賜之。」79 又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端午條:每逢端午節時,常賜后妃及諸閣近侍香囊、軟 香龍涎佩帶等。80 宮中生活與香密不可分,《武林舊事》卷三紀錄「禁中納涼」云:「紗廚先後 皆懸掛伽蘭木,真臘龍涎等香珠數百斛。」81比起唐代大量使用香材來建造奢華 的宮室,這算是簡樸多了。 丁謂從景德元年到仁宗乾興元年間(1004∼1022)久居禁中十餘年,參與國 家重要儀禮,受皇帝重用且賞賜香藥、見識宮中各式用香…,這些經歷,使得丁 謂較一般文人更知曉皇室用香的情形,也見識到許多民間少見珍貴的香藥;這些 經驗也讓丁謂撰寫天香傳,對於各地所產的香之種類與特徵能妥切加以分析。 75《宋史•禮志》卷九十八「吉禮一」,頁 2428、2429。 76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卷一,頁 3。 77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6 月),〈中興禮書〉禮六親饗先農耕耤 條,頁 485 下。 78 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學津討原》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卷三,頁 11。 79 同註 76,《邵氏聞見後錄》,卷一,頁 5。 80 同註 70,《武林舊事》,卷三「端午」條,頁 7。 81 同註 70,《武林舊事》,卷三「禁中納涼」條,頁 8。
三、貶謫海南,撰寫天香傳,深得爐香之趣
乾興元年(1022)二月真宗崩,仁宗十三歲即帝位,由劉太后聽政,七月丁 謂即因「雷允恭山陵事件」而以「昵彼妖巫,館于私舍,潛通詭計,假托神靈, 與孽寺以連謀」82之罪狀,罷相貶官為崖州司戶參軍。崖州即朱崖軍,今海南島 崖縣,是當時宋代最南端的國土,可真是海角天涯了。 丁謂撰寫〈天香傳〉的時間,據《東軒筆錄》卷三記:「丁晉公至朱崖…又 作天香傳,敘海南諸香」,又〈天香傳〉文中:「上聖即政之六月,授詔罷相,分 務西洛,尋遣海南。…素聞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於閭里間,十無一有假。」 丁謂撰寫〈天香傳〉當居於海南期間所作。 天聖三年(1025)十二月丁謂內徙任雷州(今廣東海康縣)司戶參軍。計丁 謂在海南島的時間,從乾興元年七月南遷到天聖三年十二月徙雷州,約三年餘。 南方是中國產香之地,兩廣、雲南、海南島等都生產優質的沉香,此外,藿 香也是南方特產。丁謂〈山居〉詩83中專詠藿香: 洞口清香徹海濱,四時芬馥四時春。 山多綠桂憐同氣,谷有幽蘭讓後塵。 草解忘憂憂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自注:海南有含笑花) 爭如彼美欽天壙,長薦芳草奉百神。 此詩題有自注:「雷化以南,山多凌零藿香,芬芳襲人,動或數里」丁謂以 藿香自居,抒發自己遠謫海南的情懷。 丁謂在崖州,如其所說:「憂患之中,一無塵慮,越惟永晝晴天,長霄垂象, 爐香之趣,益增其勤。」丁謂多年來浸淫香之世界,恐怕直到貶官海南島,親臨 香的產地,才真正對於香有的深刻的感受,撰寫天香傳,不僅是深得爐香之趣, 也是個人用香經驗的總結。 丁謂個人與香的經驗,從詩文可見其端倪。在朝任官時,曾參與楊億為首的 西崑酬唱。《西崑酬唱集》84收入丁謂的五首詩中,大量使用與香有關的典故, 例如:〈荷花〉詩的「半坼香囊解,微傾醉弁扶」、〈代意〉詩:「明珠百琲將何當, 悵望輕軀病欲成」,用的是石崇以沉水香屑布於席上的故事,見《拾遺記》:「石 崇…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在席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真珠百琲,有跡者 82 見宋•宋綬、宋敏求,《宋大詔令集》(台北•鼎文書局,民國 61 年 9 月),第二百四卷〈丁謂 貶崖州司戶敕〉,頁 762。 83同註 62,見《宋詩紀事》卷六,頁 169 上。 84宋•楊億,《西崑酬唱集》(《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台灣商務印書館),卷上,丁謂〈代意〉 〈荷花〉〈再賦〉等詩,頁 494、502、503。節其飲食,令身輕弱。」〈再賦〉詩:「彼美秋江上,塵埃恥託根。孝傾行雨圖, 香返夢蘭魂。」用的《十洲記》中能使人死而復活的「返魂香」之典。 這些都突顯丁謂對於香的熟悉程度。 其次,歷代香譜的著錄上,也紀錄丁謂所創的香方與焚香用的香餅。如「丁 晉公清真香」歌曰: 四兩玄參二兩松,麝香半分蜜和同。 圓如彈子金爐熱,還似千花噴曉風。 又清室香減去玄參三兩。85 又如「丁晉公文房七寶香餅」: 青州棗一斤去核 木炭二斤末 黃丹半兩 鐵屑二兩 定粉一兩 細墨一兩 丁香二 兩 右用搗為膏,如乾時再入棗以模子脫作餅如錢許,每一餅可經晝夜。 86 再者丁謂的宗教信仰也有助於對香的認知。道教以香通感為用,隔氛去穢。 從丁謂的庭園有仙游亭、仙游洞,並與道士經常往來,可以發現丁謂十分迷信於 神仙之說。 丁晉公舊有園,在保康門外。園內有仙游亭、仙游洞,與道士劉遁往 來。遁作〈仙游亭詩〉贈公云:「屢在仙游亭上醉,仙游洞裏杳無人。 他時鳴鶴歸滄海,同看蓬萊島上春。」公莫曉其詩。後公南遷,遁往 見公於崖,方思其詩。知為異人也。87 高士奇《天祿識餘》卷一也紀錄一則丁謂十分迷信的細節:「晨佔鶴鳴,夜 看燈蕊,以卜吉凶」。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丁謂被為「鶴相」之由來: 丁晉公為玉清應宮使,每遇醮祀,即奏有仙鶴盤舞於殿廡之上。即記 真宗東封事,亦言宿奉高宮之夕,有仙鶴飛於宮上。即陞中展事,而 仙鶴迎舞前導者,塞望不知其數。又天書每降,必奏有仙鶴前導。是 85同註 10,《新纂香譜》,卷二,頁 725。 86同註 11,《香乘》卷二十,頁 515。 87宋•阮同,《詩話總龜》前集卷一六〈留門題下〉引《古今詩話》(《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 頁 457 上。
時寇萊公判陜府,一日坐山亭中,有烏鴉數 飛鳴而過,萊公笑顧僚 屬曰:「使丁謂見之,當目為玄鶴矣」。又以其令威之裔,而好言仙鶴, 故但呼為鶴相。88 丁謂謂雖迷信,但謹守佛道修行,尤其是「臨終前半月,已不食,但焚香危 坐,默誦佛書,以沉香煎湯,時時呷少許」。宋魏泰於《東軒筆錄》卷之三對丁 謂最後評語是: 啟手足之際,咐囑後事,神識不亂,正衣冠奄然化去。其能榮辱兩志, 而大變不怛,真異人。
肆、結語
丁謂〈天香傳〉之文獻價值在於為目前所見最早且較有系統紀錄中國用香從 薰草植物到沉香、乳香之合香之歷史概況;而且作者獨特的人生經歷,躋身士林, 久值禁中,見聞既廣又親自經歷海南島產香之後的經驗總結,其文所載皆有可取 之處。 在丁謂之前,與香相關的紀錄出現不少,但多屬片段零散。例如:《禮記》 以佩香作為生活禮節89;或《楚辭》中以香草君子的比興;或僅是紀錄地方物產 的《南州異物志》、《南方草木狀》等;或是談論神怪傳說之事、神仙之說;或佛 道之宗教規儀醮齋,以香為儀式信物;或類書《太平御覽》、《事林廣記》等雜錄 性質;或是《本草》系統醫書紀錄香藥療效和醫方等,對於香在嗅覺評定的本題 涉入不深。 丁謂〈天香傳〉一文論述沉香,不僅保留北宋真宗時期有關香藥貿易中沉香、 薰陸、乳香等來源與產地等原始資料,同時開啟宋代以「點茶、焚香、掛畫、插 花」四般閒事的文人雅士趣味生活,其後各家香譜廣蒐網羅歷代香史、香詩文、 香事與各式香方等,或紀錄、分類各地香木特色,成就宋代極具特色的香文化內 涵。 其次,建立沉香在嗅覺審美上的價值。〈天香傳〉基於丁謂個人的品香經驗, 提出「清遠深長」的氣味品評標準,深深地影響後人對於香的氣味評鑑。宋人善 香者皆對海南沉香高度評價者,如:自稱有「香癖」90的詩人黃庭堅,對於海南 88同註 51,《東軒筆錄》卷之二,頁 18。 89同註 20,《禮記•內則》,卷二十七,「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冠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 配容臭」,頁 519 上。 90 見黃庭堅〈賈天錫惠賞寶薰乞詩以兵衛森畫戟燕凝清香十字作詩報之〉:「賈侯懷六韜,家有十 二戟,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山谷詩集注•內集》(《四部備要》集部,中華書局), 卷五,頁 9。沉香有獨特喜好,所創的香方,都只使用海南沉香。91《陳氏香譜》所紀錄黃山 谷香方:「意可」、「深靜」、「小宗」都特別標注用海南沉水香配製。92因之〈天 香傳〉奠定海南島黎母山所產沉香品為第一的地位,其後歷朝論香者皆以海南沉 香為正宗。 此外,確立沉香在合香薰香方面之價值。觀察宋以來各家紀錄合香配方,沉 香為合香之主要配方;丁謂提出分類沉香的「四名十二狀」與「生香」與「熟香」 的問題,也為香史上首度對於香之生成,以自然生成或人為成香的角度分析。 從陳敬、洪芻、周嘉冑三家香譜收入〈天香傳〉不同版本進行考證,文字的 考訂協助了解香藥產地與環境,得知「天香」之名雖來自佛教用語,而丁謂本人 卻深受神仙思想與道教影響。從丁謂一生的經歷觀之,對於香的知識來源,從監 造福建北苑貢茶開始,以及長時間處於權力核心,隨著真宗崇道的行為,對宮廷 之用香制度十分熟悉,而晚年流放產香之地崖州,正如〈天香傳〉中所述:「憂 患之中,一無塵慮,越惟永晝晴天,長霄垂象,爐香之趣,益增其勤。」 海南沉香在丁謂憂患之中,伴隨渡過貶抑的歲月;丁謂撰寫〈天香傳〉不僅 為海南沉香立傳,同時也為自身經歷留下鮮明紀錄。 91同註 27,《嶺外代答校注》卷七香門「沉水香」條:「山谷香方率用海南沉香,蓋識之耳」,頁 241。 92 同註 9,《陳氏香譜》卷三,頁 300、301。
附錄─〈天香傳〉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所以達蠲潔。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薦, 而沉水、薰陸無聞焉。百家傳記萃眾芳之美,而蕭薌鬱鬯不尊焉。 禮云:「至敬不享味貴氣臭也」。是知其用至重,採製粗略,其名實繁而品 類叢脞矣。觀乎上古帝皇之書,釋道經典之說,則記錄綿遠,贊頌嚴重,色目至 眾,法度殊絕。 西方聖人曰:「大小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又曰:「千萬種和香,若 香、若丸、若末、若塗,以至華香、果香、樹香、天和合之香」。又曰:「天上諸 天之香,又佛土國名眾香,其香比於十方人天之香,最為第一。」 仙書云:「上聖焚百寶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香,黃帝以沉榆、蓂莢為香。」 又曰:「真仙所焚之香,皆聞百里,有積煙成雲、積雲成雨,然則與人間所共貴 者,沉水、薰陸也。」故經云:「沉水堅株。」又曰:沉水香,聖降之夕,神導 從有捧爐香者,煙高丈餘,其色正紅。得非天上諸天之香耶?《三皇寶齋》香珠 法,其法雜而末之,色色至細,然後叢聚杵之三萬,緘以良器,載蒸載和,豆分 而丸之,珠貫而暴之,旦日此香焚之,上徹諸天。蓋以沉水為宗,薰陸副之也。 是知古聖欽崇之至厚,所以備物寶妙之無極,謂奕世寅奉香火之篤,鮮有廢日, 然蕭茅之類,隨其所備,不足觀也。 祥符初,奉詔充天書扶持使,道場科醮無虛日,永晝達夕,寶香不絕,乘 輿肅謁則五上為禮(真宗每至玉皇真聖祖位前,皆五上香也)。馥烈之異,非世 所聞,大約以沉水、乳香為本,龍香和劑之,此法累稟之聖祖,中禁少知者,況 外司耶?八年掌國計而鎮旄銊,四領樞軸,俸給頒賚隨日而隆。故苾芬之著,特 與昔異。襲慶奉祀日,賜內供乳香一百二十斤(入內副都知張淮能為使)。在宮 觀密賜新香,動以百數(沈、乳、降真等香),由是私門之沉乳足用。 有唐雜記言明皇時異人云:「醮席中,每焚乳香靈祗皆去。」人至於今傳之。 真宗時親稟聖訓:「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聖,百靈不敢當也,無他言。」 上聖即政之六月,授詔罷相,分務西洛,尋遣海南。憂患之中,一無塵慮,越惟 永晝晴天,長霄垂象,爐香之趣,益增其勤。 素聞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於閭里間,十無一有假,版官裴鶚者,唐宰 相晉公中令之裔孫也,土地所宜悉究本末,且曰:「瓊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 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於天下。然取之有時,售之有主,蓋黎人皆 力耕治業,不以採香專利。閩越海賈,惟以餘杭船即市香。每歲冬季,黎峒俟此 船至,方入山尋採,州人徙而賈販盡歸船商,故非時不有也。」 香之類有四,曰:沉,曰:棧,曰:生結,曰:黃熟。其為狀也,十有二, 沉香得其八焉。曰:烏文格,土人以木之格,其沉香如烏文木之色而澤,更取其堅格,是美至也。曰:黃蠟,其表如蠟,少刮削之,黳紫相半,烏文格之次也。 曰:牛目,與角及蹄,曰:雉頭、洎髀、若骨,此沉香之狀。土人別曰:牛眼、 牛角、牛蹄、雞頭、雞腿、雞骨。曰:崑崙梅格,棧香也,似梅樹也,黃黑相半 而稍堅,土人以此比棧香也。曰:蟲鏤,凡曰蟲鏤其香尤佳,蓋香兼黃熟,蟲蛀 蛇攻腐朽盡去,菁英獨存者也。曰:傘竹格,黃熟香也。如竹色黃白而帶黑,有 似棧也。曰:茅葉,如茅葉至輕,有入水而沉者,得沉香之餘氣也,燃之至佳, 土人以其非堅實,抑之黃熟也。曰:鷓鴣斑,色駁雜如鷓鴣羽也。生結香也,棧 香未成沈者有之,黃熟未成棧者有之。 凡四名十二狀,皆出一本,樹體如白楊、葉如冬青而小膚表也,標末也, 質輕而散,理疏以粗,曰:黃熟。黃熟之中,黑色堅勁者,曰:棧香。棧香之名 相傳甚遠,即未知其旨,惟沉水為狀也,肉骨穎脫,芒角銳利,無大小、無厚薄, 掌握之有金玉之重,切磋之有犀角之勁,縱分斷瑣碎而氣脈滋益。用之與臭塊者 等。鶚云:香不欲絕大,圍尺以上慮有水病,若斤以上者,中含兩孔以下,浮水 即不沉矣。 又曰:或有附於枯枿,隱於曲枝,蟄藏深根,或抱貞木本,或挺然結實, 混然成形。嵌若巖石,屹若歸雲,如矯首龍,如峨冠鳳,如麟植趾,如鴻鎩翮, 如曲肱,如駢指。但文理密緻,光彩明瑩,斤斧之跡,一無所及,置器以驗,如 石投水,此香寶也,千百一而已矣。夫如是,自非一氣粹和之凝結,百神祥異之 含育,則何以羣木之中,獨稟靈氣,首出庶物,得奉高天也? 占城所產棧沉至多,彼方貿遷,或入番禺,或入大食。大食貴重棧沉香與 黃金同價。鄉耆云:比歲有大食番舶,為颶風所逆,寓此屬邑,首領以富有,大 肆筵設席,極其誇詫。州人私相顧曰:以貲較勝,誠不敵矣,然視其爐煙蓊鬱不 舉、乾而輕、瘠而燋,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之,高煙杳杳,若引東 溟,濃腴湒湒,如練凝漆,芳馨之氣,持久益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 生結者,取不俟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結沉香,品與棧香等。生結棧香, 品與黃熟等。生結黃熟,品之下也,色澤浮虛,而肌質散緩;燃之辛烈少和氣, 久則潰敗,速用之即佳,若沉棧成香則永無朽腐矣。 雷、化、高、竇,亦中國出香之地,比海南者,優劣不侔甚矣。既所稟不 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黃熟不待其成棧,棧不待其成沉,蓋取利者,戕 賊之深也。非如瓊管皆深峒黎人,非時不妄剪伐,故樹無夭折之患,得必皆異香。 曰熟香、曰脫落香,皆是自然成香。餘杭市香之家,有萬斤黃熟者,得真棧百斤 則為稀矣;百斤真棧,得上等沉香十數斤,亦為難矣。 薰陸、乳香之長大而明瑩者,出大食國。彼國香樹連山絡野,如桃膠松脂 委於石地,聚而斂之,若京坻香山,多石而少雨,載詢番舶則云:「昨過乳香山 下,彼人云:『此山不雨已三十年』」。香中帶石末者,非濫偽也,地無土也。然 則此樹若生泥塗則香不得為香矣,天地植物其有旨乎?
贊曰:百昌之首,備物之先,於以相禋,於以告虔,孰歆至德,孰享芳煙, 上聖之聖,高天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