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4394
全文
(2) 論文名稱:台中市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 總頁數:112 頁 院校組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鄭媜云. 指導教授:楊峰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市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及休閒活動 參與之相關情形,以普查方式於 2007 年針對台中市政府立案 22 座游泳池之游泳 指導人員,以發放問卷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問卷分別為游泳指導員工作倦怠量表(林 保源,1998)及休閒活動需求及休閒活動參與之量表(何吉郡,2005)作為研究工具, 共發放 311 份問卷,有效問卷為 222 份。問卷資料編碼後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 法分別為皮爾遜積差相關、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藉以考驗不 同人口變項的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性別、任職、資歷之台中市游泳指導員的工作倦怠達顯 著差異。2.不同教育、科系、資歷之台中市游泳指導員的休閒活動需求達顯著差異。 3.不同性別、科系、資歷之台中市游泳指導員的休閒活動參與達顯著差異。4.台中 市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與休閒活動需求呈顯著正相關(r =.215,p<.01)、休閒 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呈顯著正相關(r =.412,p<.01)、工作倦怠與休閒活動 參與呈顯著負相關(r = -.196,p<.01) 。建議後續研究可擴大研究範圍,調查全臺 灣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情形,作為有關單位在 制定人事策略或研擬職工休閒活動計畫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游泳指導員、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休閒活動參與. I.
(3) The study of the work burnout, leisure activity needs and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for swimming instructors in Taichung, Taiwan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 burnout, leisure activity needs and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for swimming instructors in Taichung, Using two questionnaires to census-taking registered swimming instructors in 22 swimming pools in Taichung city,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involved, Work Burnout Questionnaires (WBQ, Lin, 1998) and Leisure Activity Needs &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Questionnaires (LAN&LAPQ,Ho, 2005). There were 311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and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222.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 was general survey with statistic method including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o testify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swimming instructors work burnout, leisure activity needs &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ing: 1.Significance of work burnout has been found in gender, job and period of service in Taichung’s swimming instructors. 2. Significance of leisure activity needs has been found in education,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period of service in Taichung’s swimming instructors. 3. Significance of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has been found in gender,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period of service in Taichung’s swimming instructors. 4.There exis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work burnout and leisure activity needs in Taichung’s swimming instructors(r =.215,p<.01), and there exis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leisure activity needs and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r =.412,p<.01),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exist between work burnout and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r = -.196,p<.01).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following study, it can enlarge sample range to investigate whole swimming instructors in Taiwan’s work burnout, leisure activity needs &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Those to take consideration of formulate stuff recreation activities and accordance with recreation activities plane. Key words: swimming instructor, work burnout, leisure activity needs,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I.
(4)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六節 研究價值………………………………………………………………5 第七節 名詞解釋………………………………………………………………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作倦怠………………………………………………………………6 第二節 休閒活動需求……………………………………………………… 12 第三節 休閒活動參與……………………………………………………… 15 第四節 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相關研究………… 19. 第叁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問卷發放與回收…………………………………………………… 35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35 第六節 研究步驟流程……………………………………………………… 37.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台中市游泳指導員人口統計變項統計分析……………………… 38 第二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台中市游泳指導人員工作倦怠、休閒 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差異情形…………………………… 41. III.
(5) 第三節 台中市游泳指導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及休閒活動參與 之相關分析…………………………………………………………. 79. 第四節 綜合討論……………………………………………………………. 8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 101 附錄一:研究問卷……………………………………………………………………107. IV.
(6) 表 目 錄 表1. 受試游泳池及受測對象人數表……………………………………………30. 表2. 工作倦怠構面題項…………………………………………………………32. 表3. 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構面………………………………………34. 表4. 受測游泳池問卷回收表……………………………………………………36. 表5. 台中市游泳指導人員人口統計變項統計分析表…………………………40. 表6. 不同年齡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t 檢定分析表……………………42. 表7. 不同性別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t 檢定分析表……………………44. 表8. 不同教育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t 檢定分析表……………………45. 表9. 不同就讀科系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t 檢定分析表………………46. 表 10. 不同婚姻狀況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t 檢定分析表………………48. 表 11. 不同任職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t 檢定分析表……………………49. 表 12. 不同服務年資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ANOVA 分析表……………52. 表 13. 不同平均收入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怠構面 ANOVA 分…………………55. 表 14. 不同年齡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t 檢定分析表………………57. 表 15. 不同性別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t 檢定分析表………………58. 表 16. 不同教育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t 檢定分析表………………59. 表 17. 不同科系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t 檢定分析表……………. 表 18. 不同婚姻狀況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t 檢定分析……………61. 表 19. 不同任職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t 檢定分析表………………62. 表 20. 不同服務年資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ANOVA 分析…………64. 表 21. 不同平均收入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需求構面 ANOVA 分析…………66. 表 22. 不同年齡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t 檢定分表…………………67. 表 23. 不同性別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t 檢定分表…………………68. 表 24. 不同教育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t 檢定分表…………………69. 表 25. 不同科系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t 檢定分表…………………71. V. 60.
(7) 表 26. 不同婚姻狀況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t 檢定分析……………72. 表 27. 不同任職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t 檢定分析表………………73. 表 28. 不同服務年資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ANOVA 分析…………76. 表 29. 不同平均收入游泳指導員之休閒活動參與構面 ANOVA 分析…………78. 表 30. 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相關分析表……………… 79. 表 31. 工作倦怠與休閒活動需求之相關分析表………………………………… 81. 表 32. 工作倦怠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相關分析表………………………………… 83. 表 33. 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活動需求之相關分析表…………………………… 84. VI.
(8) 圖 目 錄 圖1. 工作倦怠歷程的模型……………………………………………………… 9. 圖2. 研究架構圖…………………………………………………………………28. 圖3. 研究流程圖…………………………………………………………………37. VII.
(9)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國民所得普遍提高、每週工時縮短與週休二日的推 行,促 使 國 民 休 閒 意 識 逐 漸 抬 頭,相 關 休 閒 產 業 亦 不 斷 地 蓬 勃 發 展 。 此 外 , 行 政 院 體 委 會 自 1998年 成 立 以 來 , 積 極 推 動 國 人 正 確 休 閒 運 動 觀 念,使 國 人 對 健 康、休 閒、運 動 的 生 活 越 來 越 重 視 (涂 淑 芳 , 1996; 王 昭 正 , 2001)。 民 眾 希 望 可 以 透 過 專 業 的 指 導,學 會 正 確 的 休 閒 運 動,所 以 休 閒 運 動 指 導 人 員 開 始 受 到社會大眾的重視,休閒運動相關機構也因此蓬勃發展。 政 府 從 2 0 0 1 年 到 2 0 0 2 年 開 始 推 廣 水 域 方 面 的 活 動,內 容 有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中 程 計 畫 與 海 洋 運 動 發 展 計 畫,主 要 培 養 學 生 親 水 能 力 及 游 泳 運 動 習 慣,實 施 以 來 學 生 族 群 游 泳 能 力 增 加、溺 斃 事 件 人 數 明 顯 減 少,所 以 指 導 學 生 與 民 眾 學 會 游 泳 技 能 的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需 求 量 也 大 幅 提 升 (教 育 部 , 2003)。 根 據 林 保 源 (1998)調 查 發 現 北 中 南 泳 訓 班 經 營 管 理 上,都 面 臨 游 泳 教 練 招 募 不 易 及 流 動 率 高 的 經 營 難 題,情 況 以 中 南 部 最 嚴 重。所 以 在 這 些 機 構 發 展 同 時,如 果 要 減 少 游 泳 指 導 員 的 流 失,工 作 倦 怠 是 必 須 注 意 的 關 鍵 之 一 。 張 宏 亮 (1994)曾 提 到 一 個 專 業 工 作 , 如 果 組 織 成 員 出 現 高 流 動 率,主 管 單 位 就 必 須 有 所 警 惕,到 底 問 題 出 在 哪 ? 是 否 有 工 作 倦 怠 ? 或 其 他 原 因,自 然 有 研 究 的 必 要 性。研 究 者 曾 擔 任 游 泳 指 導 工 作 五 年 多,在 工 作 期 間 亦 常 有 倦 怠 感 發 生。且 研 究 者 私 底 下 觀 察 游 泳 池 的 其 他 教 練,他 們 流 動 率 非 常 高,私 底 下 問 過 他 們 多 半 是 因 為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工 作 倦 怠 感。所 以 本 研 究 想 了 解 台 中 市 各 游 泳 池 的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有 哪. 1.
(10) 方面的工作倦怠?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要 比 一 般 工 作 付 出 更 多 的 熱 情 跟 體 力,長 期 的 教 學 工 作,非 常 容 易 產 生 倦 怠 感,需 要 再 找 其 他 休 閒 活 動 來 補 償 心 理 (涂 淑 芳 , 2001)。 高 俊 雄 (1999)指 出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可 以帶來生理、心理、社交、自尊等休閒利益,進而引發人們對 休 閒 活 動 的 需 求,目 前 也 已 獲 得 許 多 學 者 的 實 證。根 據 吳 松 齡 (2003)提 到 休 閒 產 業 組 織 或 休 閒 活 動 中 員 工 之 任 用 、 培 養 、 訓 練、管 理、獎 懲、薪 酬 與 福 利 是 休 閒 產 業 組 織 或 休 閒 活 動 中 必 須 妥 善 規 劃 的 工 作,因 為 員 工 是 最 直 接 面 對 顧 客 的 溝 通 管 道 。 所 以 這 些 階 層 員 工 管 理 顯 的 相 當 重 要,雖 然 很 多 休 閒 產 業 員 工 是 兼 職 和 季 節 性 的 聘 僱 之 契 約 員 工、或 有 不 支 薪 的 受 教 育 訓 練 員 工 等,均 需 要 進 行 員 工 的 休 閒 管 理。員 工 休 閒 管 道 及 員 工 休 閒 需 求 是 管 理 階 層 需 要 瞭 解 規 劃,才 能 避 免 經 營 管 理 上 指 導 員 招 募 不 易 及 流 動 率 高 的 難 題。根 據 研 究 指 出 運 動 指 導 員 也 是 需 要 有 適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來 紓 解 壓 力 (劉 怡 秀 , 2003; 李 展 源 2005), 而 游 泳 指 導 員 的 休 閒 需 求 卻 很 少 人 特 別 關 注 , 所 以 本 研究想進一步瞭解游泳指導人員的休閒活動需求及其休閒活 動參與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情形及員工流失是各游泳機構不 願 樂 見 的,但 是 要 避 免 這 些 現 象 的 產 生,各 機 構 在 人 員 管 理 上 是 需 要 做 好 完 善 的 規 劃,才 可 以 阻 止 這 些 現 象 發 生。由 於 研 究 者 對 游 泳 機 構 經 營 管 理 非 常 有 興 趣,所 以 期 望 研 究 結 果 可 以 提 供 業 者 參考與改進,讓業者對游泳指導人員做好最完善的管理。. 2.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瞭解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之差異 情形。 二、瞭 解 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之 差異情形。 三、瞭 解 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之 差異情形。 四、瞭 解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之 工 作 倦 怠、休 閒 需 求、休 閒 活 動 參 與 三者之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瞭 解 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工 作 倦 怠 是 否 有 顯著差異為何? 二、瞭 解 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是 否有顯著差異為何? 三、瞭 解 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是 否有顯著差異為何? 四、瞭 解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之 工 作 倦 怠、休 閒 活 動 需 求、休 閒 活 動 參與三者是否有顯著相關?. 3.
(12)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之假設有四,其內容如下: 一、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工 作 倦 怠 之 間 有 顯 著 差異。 二、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之 間 有 顯著差異。 三、不 同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之 間 有 顯著差異。 四、游 泳 指 導 人 員 之 工 作 倦 怠、休 閒 活 動 需 求、休 閒 活 動 參 與 三者間有顯著相關。.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中市政府立案的公、私立游 泳池之游泳指導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游泳 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及休閒活動參與情形。. 二、研究限制 (ㄧ )本 研 究 以 台 中 市 立 案 的 公 、 私 立 游 泳 池 之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為研究範圍,所以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 (二 )本 研 究 僅 以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為 研 究 對 象 , 若 推 論 至 其 他 運 動產業指導人員,則需更進一步探討。. 4.
(13) 第六節 研究價值 期 望 藉 由 瞭 解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工 作 倦 怠、休 閒 活 動 需 求 及 實 際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情 形 後,提 供 業 主 及 相 關 機 構 辦 理 職 工 休 閒 服 務供給員工更多的福利,減少游泳指導人員在教學上的倦怠 感。並 在 各 游 泳 機 構 內 部 人 員 管 理 上 有 所 改 進,適 時 調 整 工 作 量,增 加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的 可 能 性,進 而 有 效 提 升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工作士氣。. 第七節 名詞解釋 一、游泳指導人員:本研究之游泳指導人員是指工作於台中 市公、私立游泳池,從事游泳教學之游泳教練。 二、游泳指導人員之背景變項:本研究中所指的游泳指導人 員之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最高學歷、相 關領域、工作年資、專業證照、收入、身分等。 三、游泳指導員工作倦怠:研究者認為當生理、心理呈現負 面情緒反應時,會導致身體上及心理上疲倦、耗竭、退 縮、疏離、失去關心等態度,進而無法調適自己的情況 來因應,會失去原有的工作熱忱與動機,在心理上會對 工作保持距離或選擇逃避。 四、休閒活動需求:所謂的休閒活動需求,即受試者想要藉 由參與休閒活動以滿足個人生理或心理上之需要程度, 或個人在知覺到工作環境狀態的不平衡或自我內在的渴 望未達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欲望,是一種主觀的知覺。 五 、 休 閒 活 動 參 與:是 指 個 人 實 際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的 頻 率 與 種 類 。. 5.
(1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將本章內容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工作倦怠;第二節為休閒活 動需求;第三節為休閒活動參與;第四節為工作倦怠、休閒 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工作倦怠 一、工作倦怠之定義 工 作 倦 怠 大 部 分 都 發 生 在 助 人 工 作 者 的 行 業,如 社 會 服 務 人員、精神健康人員、司法相關人員、護士與教師等,其中教 師 更 是 倦 怠 最 愛 找 上 門 的 對 象 ( 尤 逸 歆 , 2 0 0 3 )。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屬 休 閒 運 動 服 務 性 人 員,除 具 有 一 般 服 務 業 者 的 特 性 之 外,在 教 學 時 更 需 長 時 間 地 與 顧 客 接 觸,在 工 作 倦 怠 不 斷 累 積 的 情 況 下,使 得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離 職 率 居 高 不 下,造 成 許 多 游 泳 池 管 理 上 的 額 外 支 出,因 此,如 何 正 確 且 有 效 地 降 低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工作倦怠,就成為每個游泳池管理者的必修課題。林保源 (1998)定 義 工 作 倦 怠 為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在 從 事 游 泳 教 學 的 工 作 情境中,所面臨來自教學問題、工作負荷、決策參與、同事關 係、家 長 或 學 員 認 同、薪 資 問 題 及 教 學 器 材 或 環 境 等 方 面,所 面臨到對教練情緒、生理、認知、行為等方面,所產生的負面 情 形。近 幾 年 來,國 內 有 關 教 師 的 工 作 倦 怠 議 題 亦 相 當 受 到 重 視 , 郭 志 純 (2003)即 認 為 職 業 倦 怠 是 指 教 師 與 工 作 環 境 的 互 動 過 程 中,由 於 無 法 有 效 的 因 應 壓 力 與 挫 折,所 導 致 的 個 人 情 緒 耗竭,而以退縮、冷漠、嘲諷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並在工作. 6.
(15) 上 的 成 就 感 低 落 等 現 象,包 括 情 緒 耗 竭、非 人 性 化 以 及 低 落 的 個 人 成 就 感 三 個 層 面 。 廖 相 如 (2003)則 定 義 工 作 倦 怠 為 教 師 在 面 對 教 育 工 作 情 境 時,無 法 以 積 極 正 面 的 態 度 加 以 因 應,導 致 情 緒 耗 竭、看 待 事 物 的 觀 點 趨 於 負 面,甚 至 引 發 生 理、心 理 的 困擾,而對教育工作疲乏厭倦,缺乏熱忱與成就感。謝祥永 (2001)提 出 工 作 倦 怠 是 指 教 師 因 個 人 或 環 境 因 素 , 在 面 對 教 育 情境時,對壓力與挫折無法有效的因應與調適,導致情緒耗 竭、態 度 消 極, 甚 至 對 教 育 工 作 產 生 厭 倦、 缺 乏 熱 忱 和 成 就 感 。 林 炎 旦 (1995)認 為 教 學 倦 怠 為 教 師 因 個 人 因 素 、 工 作 環 境 和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響,使 他 對 所 從 事 的 教 學 工 作 無 法 達 成 自 我 、 他人和工作機構的要求,因而產生情緒、生理、行為的症狀, 不 但 影 響 專 業 功 能 的 發 揮,並 使 教 師 產 生 負 向 改 變 的 現 象。林 勝 結 (1999)則 定 義 教 學 倦 怠 是 教 師 在 教 學 環 境 的 要 求 下 , 由 於 工 作 過 度 負 荷、過 度 追 求 不 切 實 際 的 目 標、或 無 法 有 效 因 應 工 作壓力與挫折,因而逐漸失去原有的工作熱忱與動機,對學 校、同 事 及 學 生 產 生 疏 離 傾 向,在 教 學 工 作 上 缺 乏 成 就 感,並 在生理、情緒、態度及行為上產生負向改變的歷程。許瓊云 (1992)更 指 出 工 作 倦 怠 是 指 教 師 因 個 人 因 素 、 工 作 環 境 和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響,使 他 對 所 從 事 的 教 學 工 作 因 無 法 達 成 自 我、他 人 和 任 教 學 校 的 要 求,因 而 產 生 情 緒、生 理、認 知、行 為 的 症 狀 。 李 倩 華 (1992)指 出 , 職 業 倦 怠 係 指 在 種 種 累 積 的 壓 力 下 , 教 師 基 於 社 會 或 個 人 之 價 值,而 過 度 追 求 不 切 實 際 的 目 標,並 且 無 法 有 效 的 應 對 因 之 而 來 的 工 作 壓 力 和 挫 折 。 何 郁 玲 (1998) 則 認 為,職 業 倦 怠 是 教 師 在 工 作 環 境 的 互 動 過 程 中,由 於 無 法 有 效 因 應 壓 力 與 挫 折 所 獲 致 個 人 身 心 耗 竭,會 以 退 縮、冷 漠 、 嘲 諷 的 態 度 對 待 周 圍 的 人,並 且 個 人 在 工 作 上 的 成 就 感 低 落 等. 7.
(16) 負 向 改 變 的 現 象 。 何 信 助 (1999)認 為 工 作 倦 怠 是 個 人 身 體 的 、 情 緒 的 及 心 理 的 倦 怠 現 象;此 種 現 象 通 常 導 因 於 個 體 在 工 作 中 長 期 的 過 度 負 荷 或 耗 用 其 精 神 及 體 力,或 是 長 期 的 承 受 工 作 上 的 壓 力 , 於 是 逐 漸 引 發 負 面 的 行 為 改 變 。 周 立 勳 (1986)則 認 為 職 業 倦 怠 是 教 師 為 因 應 不 良 的 工 作 壓 力,逐 漸 感 受 到 生 理 與 情 緒 耗 竭,以 消 極 的 態 度 對 待 學 生,以 及 工 作 動 機 與 成 就 感 降 低 等 負 面 的 情 感 反 應,進 而 損 害 工 作 表 現 和 身 體 健 康。總 言 之 , 工 作 倦 怠 的 發 生 不 論 是 對 教 師、服 務 業 人 員 或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而 言 都 是 百 害 而 無 一 利,管 理 者 應 時 時 監 控,以 防 微 杜 漸,有 效 掌握部屬之工作倦怠情形。 郭 生 玉 (1987)則 認 為 , 工 作 心 厭 是 當 教 師 的 努 力 和 教 學 策 略 無 法 克 服 與 工 作 有 關 的 壓 力 源,長 期 累 積 的 結 果 就 產 生 工 作 心 厭 的 現 象 。 許 瓊 云 (1992)指 出 , 工 作 倦 怠 係 指 教 師 因 個 人 因 素、工 作 環 境 和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響,使 他 對 所 從 事 的 教 學 工 作 因 無 法 達 成 自 我、 他 人 和 任 教 學 校 的 要 求, 因 而 產 生 情 緒、 生 理 、 認 知、行 為 的 症 狀,不 但 影 響 專 業 功 能 的 發 揮,並 使 教 師 產 生 負 向 改 變 的 現 象。工 作 倦 怠 因 職 務 性 質、工 作 環 境 或 個 人 特 性 的 不 同,亦 可 能 產 生 迥 異 的 結 果,事 實 是 如 何 並 不 重 要,重 要 的 是 員 工 本 身 如 何 知 覺,只 要 員 工 自 己 感 覺 到 有 工 作 倦 怠,他 就 有 可 能 因 此 而 降 低 工 作 效 率 或 增 加 休 閒 活 動 需 求,因 此,管 理者在探討員工的工作倦怠時,除了一般性的觀察與瞭解之 外,更 應 留 意 其 個 別 差 異,使 員 工 能 隨 時 保 持 最 高 效 率 的 服 務 績 效 與 表 現 。 黃 三 吉 (1992)則 認 為 , 工 作 倦 怠 是 教 師 因 個 人 因 素、工 作 環 境 和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響,不 能 處 理 工 作 上 的 壓 力、緊 張而產生行為、情緒、生理上的症狀,最後導致疲倦、挫折或 冷淡的現象。. 8.
(17) 综合以上學者之觀點,當游泳指導人員之生理、心理呈 現負面情緒反應時,會導致身體上及心理上疲倦、耗竭、退 縮、疏離、失去關心等態度,進而無法調適自己的情況來因 應,會失去原有的工作熱忱與動機,在心理上會對工作保持 距離或選擇逃避。 二、工作倦怠之形成過程 G a i n e s a n d J e r m i e r( 1 9 8 3 ) 指 出 造 成 工 作 倦 怠 的 可 能 原 因 相 當 多,各 行 各 業 的 工 作 倦 怠 亦 有 所 差 異,而 大 部 分 的 工 作 倦 怠 過 程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如 圖 1: 階 段 一 需 求 資 源 需 求 包 含 內 在 與 外 在 兩 種,內 在 指 工 作 者 本 身 的 需 求,外 在 指 工 作 環 境 所 涉 及的需求。資源係指工作者具有的能力、精力、工作、技術、 時 間 等。當 在 工 作 環 境 中,需 求 與 資 源 無 法 均 衡 時,即 會 產 生 工 作 壓 力。階 段 二 當 壓 力 產 生 時,個 體 會 產 生 短 暫 性 的 情 緒 反 應,顯 示 出 精 神 緊 張、身 心 疲 態 及 情 緒 暴 躁 等 現 象。階 段 三 個 體 的 態 度 和 行 為 發 生 一 系 列 的 改 變,採 取 防 衛 性 抗 衡,此 時 會 以泠漠疏離的態度來面對事情,而形成工作倦怠。. 圖 1. 工作倦怠的模型. 資 料 來 源 : Gaines, J. & Jermier, J. M. (1983). Emotional exhaustion in a high stress organiz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 o u r n a l , 2 6 ( 4 ) , 567-586.. 9.
(18) 蔡 金 田 (1998)和 陳 蓮 妃 (2002)也 曾 提 到 Edelwich Brodsky(1980)的 研 究 , 指 出 個 人 工 作 倦 怠 之 五 階 段 理 論 , 包 括 1.熱 忱 期 : 指 個 人 未 全 盤 了 解 其 工 作 或 職 業 時 , 對 工 作 充 滿 希 望、活 力 及 不 切 實 際 期 望 的 最 初 階 段,最 主 要 的 導 致 原 因 是 過 分 認 同 工 作 及 過 度 無 效 的 精 力 消 耗 。 2.停 滯 期 : 指 個 人 不 再 將 工 作 視 為 生 活 之 全 部,有 足 夠 的 現 實 感,期 望 於 工 作 之 外 尋 求 個 人 的 需 求,金 錢 的 議 題、工 作 時 間 及 事 業 發 展 都 變 得 很 重 要 。 3.挫 折 期 : 此 階 段 個 人 開 始 懷 疑 自 己 的 工 作 效 率 與 工 作 本 身 之 價 值,對 工 作 倦 怠 產 生 消 極 性、極 端 性 及 撤 退 三 種 選 擇 , 情 緒 的 、 身 體 的 及 行 為 的 問 題 會 發 生 在 此 階 段 。 4.冷 漠 期 : 這 是 對 付 挫 折 典 型 且 非 常 自 然 的 防 禦 機 制,通 常 發 生 在 個 人 長 期 面 對 工 作 挫 折,但 又 需 要 工 作 維 生,個 人 只 願 意 付 出 極 少 的 需 求 時 間 並 避 免 挑 戰 , 以 彌 補 所 喪 失 的 工 作 滿 意 。 5.干 涉 期 : 干 涉 是 指 對 上 述 四 階 段 所 做 的 預 期 或 反 應,意 味 著 個 人 可 能 離 開 工 作、重 建 人 際 關 係、重 返 學 校 獲 取 學 位 或 刺 激 個 人 的 興 趣 和 好 奇 心 及 擴 展 工 作 以 外 的 生 活。顯 然 地,部 分 干 涉 期 行 為 是 在 尋找能產生永久性的改善策略。 從 上 述 文 獻 可 見 工 作 倦 怠 的 產 生 是 漸 近 的,是 長 時 間、經 過 數 個 階 段 且 症 狀 由 輕 微 而 嚴 重,一 旦 產 生 工 作 倦 怠,會 表 現 出 對 自 己 的 工 作 失 去 熱 忱,甚 至 導 致 離 職,若 能 及 早 發 現 與 了 解,將有助於預防或處理工作倦怠的產生。. 三、工作倦怠之症狀 簡 曜 輝 等( 2002)指 出 工 作 倦 怠 的 特 徵 如 下 : 身 體 和 情 緒 上 的 精 疲 力 竭,表 現 於 外 的 是 凡 事 漠 不 關 心、沒 有 活 力、沒 有 興 趣、亦 不 信 任 別 人,即 所 謂 的 去 人 性 化,去 人 性 化 者 被 看 成. 10.
(19) 是 一 位 沒 有 感 情 的 個 體,這 種 人 對 他 人 的 負 面 反 應 乃 大 部 分 由 於 精 神 和 身 體 的 耗 竭 所 致 。 張 曉 春 (1983)描 述 工 作 症 狀 為 對 工 作顯現退縮、疏離、厭倦、否定自我概念與工作目的,持負向 工 作 態 度 且 待 人 冷 淡 等 。 張 宏 亮 (1994)指 出 , 工 作 倦 怠 症 狀 涵 蓋 了 生 理、認 知、情 感 和 行 為 等 方 面 會 產 生 極 端 傾 向,不 是 全 放 棄 就 是 極 端 投 入、心 境 和 態 度 都 是 消 極 負 向 的、症 狀 伴 隨 人 格 行 為 的 改 變、職 業 倦 怠 會 像 滾 雪 球 效 應 越 來 越 嚴 重。而 王 敬 芷 (1994)歸 納 一 些 學 者 文 獻 發 現 工 作 倦 怠 的 症 狀 包 括 生 理 、 心 理及行為三方面,其中生理方面為虛脫、精疲力竭、疲憊感、 疾病抵抗力弱、睡眠失調、呼吸困難、食慾困難及性欲喪失; 心理方面為沮喪感、無助感、挫敗感、有自殺念頭、悲觀、無 法因應壓力、焦慮、情緒難控制;行為方面為做事效率低、喪 失 對 服 務 對 象 的 關 心、行 為 僵 化、社 交 關 係 退 縮、人 際 交 往 易 衝突。 綜 合 上 述 文 獻,不 同 學 者 對 工 作 倦 怠 的 症 狀 雖 然 有 不 同 的 看法,但基本上都包含生理、心理、行為三個構面。身為管理 者 應 適 時 掌 握 各 層 級 員 工 之 倦 怠 症 狀,並 藉 由 休 閒 相 關 活 動 有 效降低其倦怠感。. 第二節 休閒活動需求 一、休閒活動需求定義 鄭 琦 玉( 1995)將 休 閒 需 求 定 義 為 : 個 體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之 心 理 與 生 理 上 之 需 要 或 慾 望 。 張 孝 銘 與 高 俊 雄( 2001)認 為 休 閒需求係指個體欲藉由參與休閒活動來滿足不同的內外在需 求,其 主 要 包 括 知 識 探 究、社 交 互 動、能 力 成 就 與 身 心 釋 放 等 需 求。就 需 求 的 本 質 來 說,可 分 為 現 有 需 求 與 潛 在 需 求,這 些. 11.
(20) 需 求 皆 為 人 類 的 本 能。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是 個 體 期 望 藉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所 獲 得 的 體 驗 來 滿 足 自 身 所 存 在 之 生 理 及 心 理 上 的 需 求 (鄧 建 中 , 2002)。 所 以 需 求 是 人 們 所 處 實 際 環 境 與 理 想 之 間 所 存 在 的 一 種 差 距 狀 態,為 了 縮 短 或 彌 補 這 段 差 距,因 而 促 使 個 體 產 生 行 為。凡 人 都 有 不 同 需 求 存 在,為 了 滿 足 這 些 需 求,個 體 必 須 採 取 行 動 以 滿 足 需 求 ( 李 銘 輝 , 1991; 陳 湘 妮 , 1 9 9 9) 。 蘇 美 雪 (1999)將 需 求 歸 納 出 三 種 意 義 : 需 求 視 為 一 種 差 距,也就是實際與目標的差異;需求是想要或喜好,指個體 想要或偏好的狀態完成依個體所知覺的而定;需求是不足, 及個體會因所感興趣的事項有所缺少或不足。 Tillman 認 為 以 下 十 項 對 人 類 「 休 閒 需 求 」 的 決 定 相 當 重 要 : (一 )新 的 經 驗 ; (二 )放 鬆 、 逃 避 及 幻 想 ; (三 )認 可 及 身 分;(四 )安 全 - 免 於 痛 苦;(五 )主 宰 - 命 令 他 人 或 控 制 一 個 人 的 環 境 ; (六 )反 應 及 社 會 互 動 與 他 人 產 生 關 聯 , 並 對 他 人 作 反 應 ; (七 )心 理 活 動 - 察 覺 及 了 解 ; (八 )創 造 力 ; (九 )服 務 他 人 - 有 被 需 要 的 需 求 ; (十 )生 理 活 動 及 體 健 (王 昭 正 , 2003)。 Kraus(1990)則 將 休 閒 活 動 的 定 義 如 下 : (一 )休 閒 應 被 視 為 是 種 活 動 , 而 相 對 於 停 頓 或 完 全 休 息 。 (二 )休 閒 包 括 廣 泛 的 活 動,如運動、遊戲、精緻藝術、音槳、旅行、社會活動,可 能 以 個 體 或 團 體 方 式 ; 可 能 持 續 一 生 或 經 常 參 與 性 質 。 (三 ) 活 動 或 參 與 選 擇 是 自 發 的 , 不 受 強 迫 或 強 制 。 (四 )休 閒 是 由 內在動機而促發,意欲達至個人滿意感,非因外在目標或回 饋。 休 閒 活 動 之 所 以 吸 引 大 眾,主 要 是 得 以 接 近 大 自 然,或 者 增 進 人 際 關 係,或 是 遠 離 塵 囂 以 及 調 適 壓 力 等。此 外,參 與 休 閒 活 動 也 是 滿 足 人 類 冒 險 與 挑 戰 困 難 的 有 效 方 式。具 體 而 言 ,. 12.
(21) 人 類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的 心 理 原 因 如 下 : (一 )享 受 自 然 ; (二 )促 進 體 能 ; (三 )降 低 緊 張 ; (四 )遠 離 塵 囂 ; (五 )消 除 生 理 疲 憊 ; (六 ) 獲 得 成 就 感;(七 )滿 足 冒 險 需 求;(八 )滿 足 人 際 關 係 需 求;(九 ) 紓 解 懷 舊 情 懷 (林 宏 恩 , 民 86)。 綜 上 所 述,可 瞭 解 需 求 就 是 人 們 對 所 處 的 現 實 環 境 與 理 想 之 間 所 存 在 的 一 種 差 距。個 人 因 知 覺 到 不 平 衡 的 狀 態 而 產 生 趨 力,直到現實與理想環境達到平衡,當不平衡的狀態愈明顯 時,則個人的需求愈強,彼此是相輔相成的。因此,需求的產 生是因為對某件事物或活動具有潛在的動機及個人有所偏好 的 行 為,進 而 去 從 事 某 項 行 為,在 從 事 的 過 程 中 有 些 因 素 會 造 成其最後行為或結果的滿意,如性別、年齡、家庭狀況、職業 等 等 都 有 可 能 會 影 響 需 求 的 因 素。而 所 謂 的 休 閒 活 動 需 求,即 受試者想要藉由參與休閒活動以滿足個人生理或心理上之需 要 程 度,或 個 人 在 知 覺 到 工 作 環 境 狀 態 的 不 平 衡 或 自 我 內 在 的 渴望未達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欲望,是一種主觀的知覺。. 二、休閒活動需求內容影響因素 在 影 響 休 閒 需 求 因 素 方 面 , Sessoms( 1961) 指 出 , 與 個 人 休 閒 需 求 有 關 的 五 項 社 經 因 子 為 年 齡:隨 年 齡 的 成 長,個 人 的 休 閒 需 求 會 有 所 不 同;收 入:收 入 越 高 者,對 於 休 閒 的 需 求 越 多 樣;職 業:職 業 越 高 尚,對 於 休 閒 的 需 求 越 多 樣;居 住 地 : 都 市 居 民 的 休 閒 需 求 有 別 於 鄉 村 居 民 休 閒 需 求;家 庭 組 織:家 有小孩者之休閒需求會不同於單身或家中無小孩者之休閒需 求 。 馮 祥 勇( 1992)指 出 休 閒 需 求 之 影 響 因 素 包 括 區 位 因 素 : 居住地區;社會因素:職業、收入、教育程度以及個人因素: 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家庭狀況、社會地位等三類。在探討. 13.
(22) 有 關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之 影 響 因 素,最 好 能 夠 將 所 有 可 能 的 因 素 都 考 慮 進 去,分 析 各 因 素 間 的 交 互 影 響,使 研 究 結 象 得 以 正 確 地 反應真實情況。. 三、休閒活動需求理論 Maslow( 1970) 認 為 人 的 動 機 狀 態 是 持 續 不 斷 的 , 動 機 的性質是被動的、複雜的。更進一步說,在短暫的時間裡,個 人 的 動 機 也 許 能 獲 得 滿 足;但 從 長 期 的 觀 點 來 看,人 類 的 動 機 不 可 能 完 全 獲 得 滿 足。當 個 人 滿 足 某 一 種 需 求 之 後,就 又 有 另 外 一 種 需 求。因 此,人 類 的 需 求 沒 有 止 境。基 於 此 認 知,M a s l o w 提 出 「 層 次 需 求 論 」。 M a s l o w 認 為 依 照 需 求 顯 現 的 情 形 來 看 , 人類的需求是有七種層次的階層,分述如下: (一 )生 理 需 求 : 此 種 需 求 包 括 維 持 個 體 生 存 所 需 要 的 各 種 資 源,如食物、水、衣服等,個人需要這些資源,免於飢餓、口 渴 、 寒 冷 。 (二 )安 全 需 求 : 此 種 需 求 免 於 焦 慮 、 恐 懼 、 危 險 , 並使自己覺得. 有 秩 序 、 有 保 護 、 有 依 靠 , 從 而 感 到 安 全 。 (三 ). 歸 屬 與 愛 的 需 求:此 類 需 求 主 要 是 要 接 近 他 人、要 屬 於 團 體 、 要為人接受、要愛與被愛。其目的在於與他人建立親切的關 係 , 並 能 無 條 件 的 相 互 關 懷 與 愛 護 。 (四 )尊 嚴 需 求 : 人 們 需 尊 敬 自 己 , 也 需 要 受 人 尊 敬 , 讓 自 己 感 到 有 價 值 。 (五 )自 我 實 現 需 求:此 一 需 求 在 求 成 全 及 展 現 自 己 所 以 為 自 己 種 種 特 質,以 實 現 自 己 的 潛 能 , 發 展 自 己 的 個 性 , 統 合 自 己 的 性 格 。 (六 )知 識與理解需求:對事物本身及其關係加以探索、分析、組織, 滿 足 好 奇 心、及 建 構 知 識 價 值 體 系。(七 )審 美 需 求:追 求 結 構 、 系統、對稱、完美,以獲得美感經驗。. 14.
(23) 第三節 休閒活動參與 一、休閒活動參與之定義 休閒活動參與一般而言是指個體參與活動的種類與參與 活動的頻率,所參與之活動是在工作之外的活動,也就是在 休 閒 時 間 內 所 從 事 的 活 動 (劉 怡 秀 , 2004)。 參 與 活 動 時 必 須 是在閒暇時所舉行的、不求任何報酬、活動本身是享受的、 主 動 性 的 參 與 自 己 喜 愛 的 活 動 ( 林 清 山 , 1 9 8 5 )。 其 中 參 與 頻 率 頻 繁 與 種 類 的 多 樣 性 , 代 表 活 動 涉 入 的 程 度 (王 昭 正 , 2 0 0 1; 吳 文 銘 , 2 0 0 1 )。 即 當 個 人 所 參 與 之 休 閒 活 動 種 類 愈 多 樣化且頻率愈高時,則其休閒活動之涉入程度愈高。 人 們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並 具 有 以 下 功 能 : (一 )經 由 遊 戲 與 休 閒 的 參 與 可 獲 得 社 會 化 經 驗 而 進 入 社 會 ; (二 )藉 由 休 閒 所 增 進 的 工 作 技 能 有 助 於 個 人 的 表 現 ; (三 )可 以 發 展 並 維 持 人 際 行 為 與 社 會 互 動 技 巧 ; (四 )娛 樂 與 放 鬆 ; (五 )藉 由 有 益 的 社 會 活 動 以 增 加 人 格 的 成 長 ; ( 六 ) 避 免 怠 惰 及 反 社 會 行 為 (Iso-Ahola, 1980)。 此 外 , 謝 政 諭 (1994)亦 指 出 , 休 閒 活 動 的 功 能 可 大 略 歸 納 區 分 如 下 : (一 )增 進 個 人 身 心 的 健 全 ; (二 )擴 展 現 代 人 的 第 三 生 命 圈;(三 )消 弭 工 業 化、都 市 化 社 會 的 疏 離 感、匿 名 性 ; (四 )促 進 工 作 效 率 增 進 利 益 ; (五 )預 防 犯 罪 及 疾 病 治 療 的 功 能 ; (六 )開 創 文 化 內 涵 、 提 昇 生 活 品 味 。 高 俊 雄 (1999)在 定 義 休 閒 參 與 型 態 時 認 為 , 一 天 扣 除 工 作時間與義務時間之外,剩下可以支配的自由時間所從事的 活 動 。 其 中 衡 量 一 個 人 從 事 休 閒 包 含 以 下 兩 個 方 法 : (一 )時 間運用法:將一個人一天中分成幾個階段的時間,在分別紀 錄 所 從 事 的 活 動 。 (二 )休 閒 參 與 頻 率 : 將 一 個 人 在 某 一 段 時. 15.
(24) 間、某一段時期、從事某一項活動的頻率,以數字來描述表 達方式。一個人對某項活動參與的頻率,依照自己的喜好, 在自由時間自由選擇所從事的活動,從事的頻率越高代表越 喜歡參與這項活動。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是 指 參 與 活 動 的 次 數,而 主 要 的 衡 量 方 法 有 時 間 運 用 法 與 參 與 活 動 的 頻 率;本 研 究 在 衡 量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及 其 參 與,採 用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頻 率 法,其 衡 量 參 與 頻 率 有 兩 種 方 式 (陳 艷 麗 , 2003), 一 是 絕 對 頻 率 , 在 某 一 段 時 間 (一 天 、 一 星 期 、 一 個 月 、 一 季 或 一 年 )參 與 某 項 休 閒 活 動 頻 率 , 亦 即 頻 率 是 以 數 字 來 表 達;另 一 種 是 以 語 意 差 異 的 方 式 表 達,如 經 常 參與、常有參與、有時參與、很少參與及從不參與等;有三種 因素會影響休閒參與:個人因素包含生命週期、需求、興趣、 態度、能力、教養與個性;社會及環境因素包含社會背景、自 行運用時間、所得等;機會因素包含設施、規劃設計、活動及 品 質 與 吸 引 力 等 (涂 淑 芳 , 2001)。 綜合上述各學者可以瞭解到,休閒活動參與乃是休閒行 為,其 意 指 從 事 期 望 參 與 的 休 閒 活 動 的 次 數,本 研 究 針 對 游 泳 指 導 員 為 研 究 對 象,係 因 工 作 性 質、休 假 日 期 不 固 定 及 工 作 付 出 體 力 比 一 般 工 作 多 的 影 響 下,可 能 造 成 其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有 所 不同,而影響其休閒活動參與的頻率。. 二、休閒活動的分類 休閒活動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分類的方式也不一樣,一 般而言,大致上可將休閒活動的種類分為動態、靜態,有室 內 的 跟 室 外 的 (王 昭 正 , 2001)。 Ragheb(1980)以 主 觀 分 類 設 計 41 項 活 動,用 李 克 特 評 量 表 進 行 研 究,指 出 一 般 民 眾 休 閒. 16.
(25) 參 與 可 以 區 分 成 六 個 構 面 , 分 為 「 大 眾 媒 體 類 」、「 戶 外 活 動 類 」、「 文 化 活 動 類 」、「 運 動 類 」、「 社 交 活 動 類 」、「 嗜 好 活 動 類 」。 陳 在 頤 ( 1 9 8 5 ) 運 用 主 觀 分 類 方 法 將 3 4 0 種 休 閒 活 動 編 列 為 10 類 休 閒 活 動 , 分 別 為 : (一 )低 組 織 遊 戲 ; (二 )社 交 活 動 ; (三 )音 樂 活 動 ; (四 )藝 術 及 手 工 ; (五 )戲 劇 活 動 ; (六 ) 舞 蹈;( 七 ) 自 然 及 戶 外 活 動;( 八 ) 文 藝 活 動;( 九 ) 收 集 及 收 藏 ; (十 )社 會 服 務 等 十 項 。 陳 彰 儀 ( 1989) 針 對 台 北 市 上 班 族 所 進 行 之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狀 況 研 究 中 將 休 閒 活 動 分 為 下 述 11 種 類 型 :( 一 ) 手 藝 性 ;( 二 ) 娛 樂 性 ; ( 三 ) 文 藝 性;( 四 ) 社 交 性 ; ( 五 ) 一 般 運 動 性 ; (六 )知 識 性 ; (七 )休 憩 性 ; (八 )棋 藝 性 ; (九 )與 小 孩 有 關 之 活 動 ; ( 十 ) 逛 街 性 ; ( 十 一 ) 農 藝 性 。 張 少 熙( 1 9 9 4 ) 在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中, 將 休 閒 活 動 分 為 (一 )刺 激 性 ; (二 )交 誼 性 ; (三 )閒 逸 性 ; (四 ) 娛 樂 性 ; (五 )戶 外 活 動 ; (六 )觀 賞 性 ; (七 )音 樂 性 ; (八 )消 遣 性 ; (九 )藝 能 性 ; (十 )休 憩 性 等 類 型 。 李 文 題( 2001)在 其 國 中 教 師 的 代 間 流 動 及 影 響 其 休 閒 參 與 之 因 素 研 究 中,選 取 21 項 休 閒 活 動 而 後 利 用 因 素 分 析 法 得 到 七 類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一 ) 家 庭 型;(二 )社 交 型;(三 )消 遣 型;(四 )遊 逛 型;(五 )休 憩 型 ; (六 )運 動 型 ; (七 )進 修 型 等 。 鄧 建 中 (2002)及 何 吉 郡 (2005)以 主觀分類的方式將休閒活動項目分為社交型、運動型、閒逸 型、旅遊知性型與嗜好型等五種休閒活動類型。 連 婷 治( 1999)的 研 究 指 出 , 國 小 教 師 參 與 率 最 高 的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依 序 為 娛 樂 性、知 識 性、社 交 性 以 及 戶 外 活 動 性 等 , 在 休 閒 活 動 項 目 參 與 方 面,最 常 參 與 閱 讀 報 章 雜 誌、聽 音 樂 、 聽 廣 播 及 看 電 視;此 訊 息 顯 示 出 國 小 教 師 在 閒 暇 時 較 偏 好 從 事 靜 態 式 的 休 閒 活 動 。 李 文 題( 2001)研 究 發 現 , 國 中 教 師 參 與. 17.
(26) 率最高的休閒活動類型為消遣型,主要活動範圍是以室內居 多,活 動 內 容 較 為 靜 態 而 不 花 體 力,活 動 方 式 大 致 是 透 過 視 覺 刺 激 來 達 到 休 閒 效 果;此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出 國 中 教 師 可 能 因 為 所 從 事 之 教 學 工 作 偏 重 於 心 智 付 出,致 使 國 中 教 師 偏 愛 室 內 及 靜 態 的 休 閒 活 動 。 鄧 建 中 (2002)針 對 綜 合 高 中 教 師 為 對 象 研 究 發 現「 閒 逸 型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參 與 頻 率 最 高 ; 其 次 依 序 為「 嗜 好 型」、「社交型」、「運動型」、「旅遊知性型」。. 第四節 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 之相關研究 一、不同人口變項在工作倦怠上之差異相關研究 在 年 齡 方 面 , 陳 世 志 (2003)與 陳 茂 榮 (2002)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30歲 以 下 者 之 工 作 倦 怠 高 於 30歲 以 上 者 ; 郭 盈 卿 (2000)、 郭 生 玉 (1990)、 黃 淑 珍. (1988)、 李 美 燕. (1995)、 劉 淑 慧. ( 1 9 8 7 )、 陳 寶 芳 ( 1 9 8 3 )、 張 宏 亮 ( 1 9 9 4 ) 的 研 究 結 果 則 指 出 年 輕者的工作倦怠程度高於年紀較長的人。 在 性 別 方 面 , 李 晉 男 (2002)、 劉 淑 慧 (1987)、 林 志 鴻 ( 1 9 9 8 )、 許 瓊 雲 ( 1 9 9 2 )、 黃 淑 珍 ( 1 9 8 8 )、 張 宏 亮 ( 1 9 9 4 )、 何 永 彬 (2001)等 人 之 研 究 結 果 皆 發 現 女 性 的 工 作 倦 怠 感 高 於 男 性 。 在 教 育 背 景 方 面 , 梁 玉 秋 (2002)針 對 國 民 中 學 棒 球 教 練 之研究,發現學歷越高者其工作倦怠顯著較大。 在 就 讀 科 系 方 面 , 林 保 源 (1998)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教 練 之 畢業或就讀科系不同在工作負荷方面並無顯著差異。 在 婚 姻 狀 況 方 面 , 郭 盈 卿 ( 2 0 0 0 )、 陳 榮 茂 ( 2 0 0 2 )、 梁 美 慧 (2001)及 林 保 源 (1998)的 研 究 結 果 皆 發 現 未 婚 者 所 感 受 的 工. 18.
(27) 作倦怠程度較已婚者高。 在 任 職 情 形 方 面 , 林 保 源 (1998)以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為 研 究 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專任或兼任之游泳指導人員之工作倦怠 並無顯著的差異。 在 服 務 資 歷 方 面 , 劉 淑 慧 ( 1 9 8 7 )、 郭 盈 卿 ( 2 0 0 0 )、 陳 世 志 ( 2 0 0 3 )、 郭 生 玉 ( 1 9 8 7 )、 黃 淑 珍. ( 1 9 8 8 )、 許 瓊 雲. ( 1 9 9 2 )、 林. 保 源 (1998)的 研 究 結 果 皆 發 現 , 年 資 較 淺 者 的 工 作 倦 怠 較 高 。 何 永 彬 (2001)在 工 作 倦 怠 方 面 本 研 究 發 現 , 在 情 緒 耗 竭 方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並且是服務年資五年以上者比服務年 資一年以下者來的嚴重, 在 平 均 收 入 方 面 , 林 保 源 (1998)以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為 研 究 對象,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平均收入之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 怠 並 無 顯 著 的 差 異 。 而 何 永 彬 (2001)的 研 究 結 果 則 有 不 同 的 發現,服務年資五年以上者比服務年資一年以下者來的嚴 重 。 梁 玉 秋 (2002)的 研 究 結 果 則 發 現 每 月 平 均 收 入 愈 高 者 , 其工作倦怠顯著較大。. 二、不同人口變項與休閒活動需求之差異相關研究 在 年 齡 方 面 , 鄧 建 中 (2002)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39 歲 以 下 年 齡 層 教 師 對 於 「 嗜 好 型 」 休 閒 活 動 的 需 求 是 明 顯 高 於 50 歲 以 上 教 師 ; 而 在「 整 體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上 30-39 歲 教 師 是 顯 著 高 於 50 歲 以 上 教 師 。 在性別方面,游淑如. (2003)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不 同 性 別. 之 國 小 教 師 在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上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 劉 興 漢 ( 1992) 針 對 台 灣 地 區 國 民 進 行 休 閒 需 求 調 查 發 現,男 性 對 於 休 閒 活 動 需求的前五項分別是,聽音樂、閱讀書報雜誌、旅遊、從事各. 19.
(28) 種球類運動及休息,而女性對於休閒活動需求的前五項分別 是,聽音樂、旅遊、閱讀書報雜誌、休息及野餐或露營。鄧建 中 (2002)的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對 「 嗜 好 型 」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是 達 到 統 計 上 的 顯 著 差 異 , 女 性 教 師 對「 嗜 好 型 」休 閒 活 動 的 需 求 是 明 顯 高 於 男 性 教 師 。 劉 興 漢 (1992)針 對 台 灣 地 區 國 民 休 閒 需 求 調 查 發 現,男 性 期 望 從 事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主 要 是 以 閒 逸 型 為 主,其 次 為 運 動 型、社 交 型 及 旅 遊 知 識 型;而 女 性 期 望 從 事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主 要 是 以 閒 逸 型 為 主 要 休 閒 活 動,其 次 為 嗜好型及旅遊知識型休閒活動; 在 教 育 背 景 方 面 , 游 淑 如 (2003)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不 同 教育背景之教師在休閒活動需求上並無顯著差異。 在 婚 姻 狀 況 方 面 , 游 淑 如 (2003)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未 婚 教 師 之 休 閒 需 求 顯 著 高 於 已 婚 教 師 。 鄧 建 中 (2002)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未婚教師對於「社交型」、「旅遊知性型」、「嗜好型」 休 閒 活 動 與「 整 體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高 於 已 婚 教 師 , 而 已 婚 教 師 對「 運 動 型 」、「 閒 逸 型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需 求 高 於 未 婚 教 師 。 整 體 而 言,未 婚 教 師 之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有 高 過 已 婚 教 師 的 現 象 , 在 任 職 情 形 方 面 , 鄧 建 中 (2002)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 兼 行 政 工 作 之 教 師 , 其 對 於「 嗜 好 型 」、「 旅 遊 知 性 型 」休 閒 活 動 以 及「 整 體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最 高 ; 專 任 教 師 則 是 對「 社 交 型 」、 「 嗜 好 型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需 求 最 高 ; 而 在「 運 動 型 」休 閒 活 動 類 型 上 以 兼 任 導 師 之 教 師 需 求 最 高。由 變 異 數 分 析 得 知,不 同 職務之綜合高中教師在各休閒活動類型需求上均未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差異。 在 服 務 資 歷 方 面 , 鄧 建 中 (2002)的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教 學 年 資 在 五 年 以 下 之 教 師 , 其 對 於「 旅 遊 知 性 型 」、「 嗜 好 型 」休. 20.
(29) 閒 活 動 及「 整 體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是 高 過 其 它 組 別 。 教 學 年 資 在 五 年 以 下 教 師 其 對「 嗜 好 型 」休 閒 活 動 的 需 求 是 明 顯 高 於 教 學 年 資 為 21 年 以 上 的 教 師 。. 三、不同人口變項與休閒活動參與差異相關研究 在 年 齡 方 面 , 林 東 泰 (1994) 指 出 , 休 閒 會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長 而 有 所 不 同,包 括 休 閒 參 與、休 閒 地 點、休 閒 同 伴 的 種 類 及 多 寡 。 許 義 雄 、 陳 皆 榮 、 陳 麗 華 與 張 少 熙 (1992)在 探 討 青 年 休 閒 活 動 現 況 及 其 阻 礙 因 素 之 研 究 中,在 15類 休 閒 活 動 當 中,發 現青年最常參加的前三項休閒活動為消遣性活動、娛樂性活 動、 閒 逸 性 活 動; 期 望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為 旅 遊 活 動、 娛 樂 性 活 動 、 音樂性活動及戶外活動。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與張少熙 (1992)在 探 討 青 年 休 閒 活 動 現 況 及 其 阻 礙 因 素 之 研 究 中 , 在 15 類 休 閒 活 動 當 中,發 現 青 年 最 常 參 加 的 前 三 項 休 閒 活 動 為 消 遣 性 活 動、娛 樂 性 活 動、閒 逸 性 活 動;期 望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為 旅 遊 活動、娛樂性活動、音樂性活動及戶外活動。 在 性 別 方 面 , 謝 天 助( 2 0 0 3 )指 出 , 對 於 休 閒 活 動 的 參 與 , 男 性 多 以 動 態 性 質 之 休 閒 活 動 較 多,例 如 運 動、打 球、游 泳 等 體 能 活 動 項 目;一 般 女 性 則 多 以 靜 態 欣 賞、藝 文 性 質、及 社 交 性 質 之 休 閒 活 動 為 主, 例 如 看 電 視 電 影、 音 樂 欣 賞、 閱 讀 書 報 、 打 電 話 聊 天 或 逛 街 等 。 張 少 熙( 1994)則 指 出 , 青 少 年 的 休 閒 傾 向,男 生 在 刺 激 性 活 動、娛 樂 性 活 動、藝 能 性 活 動 顯 著 高 於 女生;女生則在交誼性活動、閒逸性活動、戶外性活動、休息 性 活 動 中 顯 著 高 於 男 生 。 杜 娟 娟 (1999)提 到 了 下 列 的 觀 點 , 男 性 的 休 閒 時 數 高 於 女 性,而 男 女 所 從 事 的 休 閒 活 動 也 有 差 異 : 男 性 花 較 多 時 間 在 運 動 、 俱 樂 部 、 酒 館 、 園 藝 、 DIY等 ; 女 性. 21.
(30) 則花費較多時間在居家休閒、看電視、聽音樂、製衣、縫紉和 編 織 等 。 周 正 秋 (1998)研 究 發 現 , 男 性 專 業 人 員 較 常 從 事 運 動 型的休閒活動;而女性專業人員則較常從事逛街購物及看報 章 、 雜 誌 等 既 可 獨 自 進 行 又 輕 鬆 的 休 閒 活 動 ; 陳 中 雲 (2002)的 研 究 中 指 出,男 性 教 師 在 體 能 性 休 閒 活 動 的 參 與 頻 率 明 顯 高 於 女 性 教 師,而 女 性 教 師 則 在 知 識 性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頻 率 明 顯 高 於 男 性 教 師 。 蘇 彗 君 與 劉 玲 君 (1995)探 討 青 少 年 之 休 閒 活 動 狀 況 調查報告中,針對男女一般青少年與少輔機構青少年進行調 查,結 果 發 現,男 生 多 喜 歡 動 態 的 活 動,女 生 則 偏 向 喜 愛 靜 態 活動。 在 教 育 背 景 方 面 , 歐 正 中 (2006)指 出 影 響 人 們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的 因 素 包 含 了 不 同 的 社 經 地 位,其 中 社 經 地 位 包 含 了 教 育 程 度 的 高 低,教 育 程 度 的 高 低 會 影 響 著 人 們 的 思 想 態 度,進 而 導 致 了 對 於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的 差 異 。 陳 彰 儀 (1989)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教 育 程 度 愈 高 者,在 文 藝、知 識 性 方 面 的 活 動 參 與 率 愈 高 。 劉 文 菁 (1993)的 研 究 則 指 出 , 教 育 程 度 愈 高 者 ,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程度愈高。 在 婚 姻 狀 況 方 面 , 修 慧 蘭 (1985)的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已 婚 或子女人數較多者,其從事休閒活動之時間愈少。 在 平 均 收 入 方 面 , 許 瑛 玲 (1994)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收 入 愈 低 者,較 喜 愛 從 事 消 費 娛 樂 性 活 動;而 收 入 愈 高 者,較 注 重 個 人 知 識 與 社 交 生 活 之 擴 充 。 陳 美 玲 (1997)則 指 出 , 收 入 愈 低 者,較 喜 愛 從 事 休 憩 性 活 動;而 收 入 愈 高 者 較 熱 衷 參 與 體 育 性 活動。. 22.
(31) 四、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相關研究 (一 )工 作 影 響 休 閒 方 面 有 關 工 作 與 休 閒 的 學 說 謝 政 諭 (1995)的 曾 提 到 有 關 工 作 與 休 閒 的 三 種 分 類:延 續 假 說 : 主 張 在 職 業 環 境 中 的 生 活 經 驗 會延伸到休閒生活的經驗裡,使人的工作經驗與休閒經驗十 分 類 似 。 基 於 以 下 三 個 理 論 基 礎 :1.工 作 對 人 的 社 會 化 效 果 工 作的性質會形塑一個人的人格、個性與興趣因此在休閒實有 類 同 的 表 現 。 2.技 術 與 能 力 的 精 熟 :認 為 個 人 的 任 何 活 動 均 須 仰賴純熟的技巧,所以在工作上所習得的技術與能力越精 熟 , 在 休 閒 時 就 更 容 易 去 選 擇 類 似 的 活 動 。 3.文 化 壓 力 :職 業 環境中所形成的次文化,可能使個人覺得有壓力要投入某些 特 殊 型 態 的 休 閒 活 動 之 中。補 償 關 係 說 : 此 類 觀 點 之 學 者 認 為 休閒經驗和工作經驗相差很大,甚至有相反的聯結關係,在 文獻中有對立關係、補充關係、相 反 關 係 等 不 同 名 稱。例如: 工 作 後 藉 由 休 閒 活 動 來 舒 解 或 彌 補 。 無 關 係 說 ( neutrality h y p o t h e s i s )認 為 工 作 經 驗 與 休 閒 經 驗 之 間 並 無 任 何 影 響 或 關 聯,在文獻中有分割的關係、間隔關係等不同名稱。 根 據 上 述 學 說 以 及 下 述 文 獻,大 部 分 工 作 與 休 閒 相 關 研 究 都 是 以 補 償 關 係 學 說 探 討 兩 者 之 間 的 關 係,所 以 本 研 究 將 以 補 償 關係說來探討工作於台中市游泳池的游泳指導者其工作倦怠 與休閒的關係。. (二 )工 作 影 響 休 閒 關 係 之 研 究 台 灣 地 區 民 眾 已 經 愈 來 越 重 視 休 閒 生 活,而 且 隨 著 國 人 教 育 程 度 的 普 遍 提 升,更 覺 醒 到 從 事 休 閒 活 動 除 了 可 以 紓 解 生 活 壓 力 , 提 高 工 作 效 率 之 外 , 更 可 以 提 升 生 活 品 質 (歐 正 中 ,. 23.
(32) 2006)。 工 作 與 休 閒 之 間 僅 非 單 一 理 論 或 某 一 種 關 係 可 以 涵 蓋,而 必 須 要 藉 由 多 種 休 閒 及 工 作 不 同 特 性,才 能 夠 瞭 解 休 閒 與 工 作 之 間 的 關 係 (陳 葦 諭 , 2003)。 根 據 Dumazedier( 1974) 認 為 休 閒 可 使 人 們 擺 脫 工 作 的 疲 勞 與 單 調,逃 避 工 作 的 壓 力 , 彌 補 工 作 上 受 限 制 的 成 就 感 和 表 現 慾 ( 涂 淑 芳 , 1996)。 林 源 明 (2006)在 台 灣 中 部 地 區 運 動 休 閒 產 業 員 工 職 場 工 作 情 境 與 工作倦怠的研究表示,運動休閒產業也是屬於企業當中的一 環,運動休閒產業的員工必須非常敬業的從事自己分內的工 作,久 而 久 之 會 形 成 工 作 壓 力 無 法 釋 放,在 這 樣 的 情 況 下 如 果 沒有適合的休閒活動來紓解或者轉移目標管道很難再對工作 全心投入。 黃 淑 君 與 陳 葦 諭 (2004)針 對 台 北 市 基 層 警 察 休 閒 參 與 對 工 作 壓 力 關 係 之 探 討,研 究 結 果 顯 示,休 閒 參 與 和 工 作 壓 力 之 關 係,家 居 性 活 動 和 娛 樂 性 活 動 和 三 種 類 型 的 工 作 壓 力 皆 達 顯 著 的 正 相 關 。 相 同 是 警 察 的 研 究 鄭 政 宗 (2005)在 台 中 市 員 警 工 作 疏 離 及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因 素 之 研 究 發 現,參 與 休 閒 活 動 依 頻 率 高 低 為,家 庭 性、社 交 性、消 遣 性、戶 外 性、運 動 性、學 習 性 、 服 務 性,多 數 台 中 員 警 較 常 參 與 靜 態 的 休 閒 活 動。賴 美 娟 ( 1 9 9 7 ) 也曾對高雄市基層警察工作壓力及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做探討 其 結 果 發 現,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現 況 與 工 作 壓 力 呈 負 相 關,係 因 基 層 警 員 休 閒 活 參 與 現 況 教 侷 限 於 某 種 活 動 類 型,意 即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現 況 愈 低,工 作 壓 力 愈 大;反 之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現 況 愈 高 , 其 工 作 壓 力 愈 小 。 朱 明 謙 (2001)針 對 高 科 技 產 業 從 業 人 員 休 閒 行 為、工 作 壓 力 與 工 作 績 效 之 研 究,研 究 結 果 發 現,高 科 技 的 工作壓力會因性別、教育程度、工作部門、工作職務、婚姻狀 況、子 女 人 數、工 作 地 點 及 通 勤 時 間 有 顯 著 差 異,但 年 齡 與 每. 24.
(33) 月 平 均 薪 資 無 顯 著 差 異,顯 示 從 事 高 科 技 從 業 人 員 在 年 齡 及 薪 資與工作壓力無關;休閒行為會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 姻 狀 況、通 勤 時 間 有 顯 著 差 異,但 在 工 作 部 門、工 作 職 務 及 每 月 平 均 薪 資 無 顯 著 差 異,顯 示 從 事 高 科 技 從 業 人 員 參 與 休 閒 活 動不會因工作部門、工作職務及薪資的影響。 根據上述研究可得知各類型休閒活動頻率越高對工作滿 意 均 有 正 面 的 助 益 (陳 中 雲 , 2001) 。 在 現 代 社 會 生 活 中 休 閒 已 經 不 再 只 是 工 作 的 附 屬 品,休 閒 已 超 越 提 高 生 產 率、促 進 工 作 效 率 , 進 而 強 調 發 展 個 人 的 潛 能 及 充 實 個 人 的 生 活 品 質 (連 婷 治 , 2000)。 所 以 休 閒 參 與 對 工 作 倦 怠 是 有 相 關 的 , 而 工 作 倦 怠 與 休 閒 關 係 會 因 研 究 對 象 的 不 同 有 差 異 存 在,本 研 究 之 所 以 會 選 擇 游 泳 指 導 員 為 對 象,進 行 工 作 倦 怠 與 休 閒 需 求 之 關 係 探 討,乃 由 於 個 人 曾 經 從 事 游 泳 教 學 的 工 作 時,私 底 下 發 現 有 些 游 泳 指 導 員,由 於 付 出 過 多 的 體 力 於 工 作 中,所 以 從 事 休 閒 活 動 的 精 力 相 對 減 少 許 多,這 些 指 導 者 呈 現 工 作 倦 怠 高 休 閒 參 與 時 間 少 的 現 象;而 有 些 則 因 為 工 作 倦 怠 比 一 般 工 作 高,需 要 從 事 其 他 活 動 來 補 償 內 心 的 倦 怠。所 以 本 研 究 想 藉 由 此 研 究 進 一 步 瞭 解 台 中 市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的 工 作 倦 怠 與 休 閒 需 求 的 關 係。 根 據 Iso-Ahola(1980)提 出 以 休 閒 行 為 之 因 果 關 係 (休 閒 需 求 與 休 閒 活 動 )層 次 來 解 釋 , 所 以 人 類 以 休 閒 活 動 來 滿 足 各 種 需 求 外,也 須 考 量 到 社 會 環 境 的 情 形,以 了 解 人 們 在 不 同 時 間 的 休 閒 需 求 之 變 化 , 何 吉 郡 (2004)指 出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與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的 關 係 是,個 體 有 內 在 動 機 需 求 時,進 而 引 起 個 體 休 閒 活動需求,並實際從事休閒活動,使其個體能獲得生活滿足 感 。 馮 祥 勇 (1992)則 對 農 民 休 閒 需 求 研 究 時 , 發 現 影 響 農 民 休 閒 需 求 因 素 有 : 區 位 因 素 (居 住 地 區 )、 社 會 因 素 包 括 職 業 、 收. 25.
(34) 入、教育程度及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家庭狀 況 、 社 會 地 位 等 三 類 。 吳 松 齡 (2003)認 為 影 響 休 閒 活 動 的 因 素 有: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婚姻、體能;心理因素包括休 閒 哲 學、休 閒 體 驗、休 閒 滿 意、個 人 特 質;社 會 因 素 包 括 職 業 、 所得、教育程度及環境因素包括居住、政經、宗教文化。 本 研 究 之 所 以 會 選 擇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休 閒 需 求 做 探 討,是 因 為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因 工 作 性 質 與 其 他 教 師 相 異,他 們 所 付 出 的 勞 力 跟 體 力 比 一 般 工 作 者 多,所 以 對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可 能 亦 有 所 不 同,本 研 究 對 瞭 解 影 響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休 閒 需 求 之 因 素,分 為 個 人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及環境因素等四項作探討。 (三 )相 關 實 證 研 究 劉 怡 秀 、 潘 偉 華 與 鐘 志 強 (2005)指 出 , 休 閒 參 與 和 職 場 生 涯 發 展 對 工 作 倦 怠 有 顯 著 影 響,休 閒 參 與 之 運 動 康 樂 型 對 情 緒 耗 竭、乏 人 性 化、個 人 成 就 感 低 落 有 顯 著 負 向 影 響,休 閒 參 與 之 藝 文 休 憩 型 對 情 緒 耗 竭 有 顯 著 負 向 影 響 。 孫 謹 杓 (2006)的 研 究 結 果 則 發 現,北 部 技 專 校 院 教 師 之 休 閒 需 求 與 休 閒 參 與 項 目 存 有 正 相 關 。 鄧 建 中 (2001)的 研 究 結 果 則 指 出 , 綜 合 高 中 教 師 休 閒 需 求 與 休 閒 參 與 達 到 統 計 上 顯 著 正 相 關 。 鄧 建 中 (2002) 的 研 究 結 果 指 出,教 師 之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與 休 閒 參 與 達 到 統 計 上 顯 著 水 準,表 示 在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得 分 越 高 者,其 對 休 閒 參 與 方 面 是 有 更 高 參 與 頻 度 的 表 現 。 何 吉 郡 (2005)研 究 發 現 在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及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在「 社 交 型 」、「 運 動 型 」、「 閒 逸 型 」、 「 旅 遊 知 性 型 」及「 嗜 好 型 」等 五 個 構 面 均 呈 正 相 關 , 顯 示 空 軍 官 校 志 願 役 人 員 在 從 事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愈 高 時,其 在 休 閒 活 動 參與程度也會愈高。. 26.
(35) 第叁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 求和休閒活動參與之關係,並瞭解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游泳 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與休閒活動參與之差異 情形。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 對象與抽樣方法;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問卷發放與 回收;第五節為資料處理;第六節為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台中市游泳池之游泳指導員之工作倦 怠、休 閒 需 求 及 休 閒 參 與 情 形,並 提 供 具 體 有 效 的 解 決 策 略 , 提供業主及相關機構辦理職工休閒服務供給員工更多的福 利,減 少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在 教 學 上 的 倦 怠 感。以 下 根 據 本 研 究 的 目 的 與 研 究 問 題 , 提 出 本 研 究 的 概 念 架 構 如 圖 1。. 圖 2 研究架構圖. 27.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本 研 究 以 普 查 方 式,針 對 台 中 市 政 府 立 案 的 公、私 立 游 泳 池之指導人員進行研究。受試對象分別為:大新店水療養生 館 、 美 誼 室 內 游 泳 池 、 NEAC 牛 頓 游 泳 池 、 桑 裕 游 泳 池 、 門 諾游泳池、長春游泳池、威尼斯游泳池、夏威夷游泳池、中 正游泳池、三信游泳池、青海假期游泳池、金海岸游泳池、 中科院附設游泳池、泛洋室內游泳池、南屯游泳池、文山游 泳池、池冠室內游泳池、鄉村室內游泳池、中興游泳池、順 泳勝游泳池、中清游泳池、大台中水療館,擔任游泳教學工 作 的 指 導 員,包 含 專 任 和 兼 任 指 導 員,但 不 包 含 實 習 指 導 員 。 各游泳池之專任與兼任指導員之人數如表 1 所示:. 28.
(37) 表 1 受試游泳池及受測對象人數表 名. 專任. 兼任. 合計. 大新店水療養生館 美誼室內游泳池 NEAC 牛 頓 游 泳 池 桑裕游泳池 門諾游泳池 長春游泳池 威尼斯游泳池. 3 6 2 4 3 6 5. 6 21 5 9 7 10 10. 9 27 7 13 10 16 15. 夏威夷游泳池 中正游泳池. 5 3. 8 4. 13 7. 三 青 金 中 泛 南 文 池 鄉 中 順 中 大. 館. 5 5 4 4 6 2 3 8 4 3 2 3 8. 5 15 11 10 17 4 4 20 10 10 10 6 10. 10 20 15 14 23 6 7 28 14 13 12 9 18. 計. 94. 217. 311. 總. 信 海 海 科 洋 屯 山 冠 村 興 泳 清 台. 游 假 岸 院 室 游 游 室 室 游 勝 游 中. 稱. 泳 期 游 附 內 泳 泳 內 內 泳 游 泳 水. 池 游 泳 設 游 池 池 游 游 池 泳 池 療. 泳池 池 游泳池 泳池. 泳池 泳池 池. 29.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 研 究 之 游 泳 指 導 員 工 作 倦 怠 量 表 係 以 林 保 源( 1 9 9 8 )之 教 練 工 作 倦 量 表,游 泳 指 導 員 休 閒 需 求 及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量 表 係 以 何 吉 郡 ( 2005) 之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及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量 表 , cronbach α值 分 別 為 .88與 .84, 顯 示 本 研 究 量 具 有 良 好 信 度 。 問 卷 內 容 包 含 三 部 分:第 一 部 分 為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之 人 口 統 計 變 項,包括:年齡、性別、教育背景、畢業或就讀科系、婚姻狀 況、任職情形、服務資歷、現職、月收入等十個項目;第二部 分 為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工 作 倦 怠 情 形,包 括 來 自 教 學 問 題、工 作 負 荷、同事關係、決策參與、家長與學員認同、薪資方面及教學 器 材 與 環 境 等 七 個 層 面 。 以 李 克 特 五 點 尺 度 量 表 (Likert scale) 由 「 非 常 不 同 意 」 到 「 非 常 同 意 」 分 別 給 予 1到 5分 ; 量 表 平 均 得 分 代 表 個 人 工 作 倦 怠 的 程 度,量 表 平 均 分 數 越 高,表 示 工 作 倦 怠 越 高,平 均 分 數 越 低,則 表 示 工 作 倦 怠 越 低。工 作 倦 怠 各 構面題項內容如下表所示:. 30.
(39) 表2 工作倦怠構面題項 工作倦怠構面. 題. 項. 教學問題. 1.對於維持學生上課秩序問題我覺得無能為力 2.學 生 上 課 不 專 心 使 我 容 易 發 脾 氣 4.由 於 學 生 人 數 太 多 我 覺 得 負 擔 沉 重 6.上 完 課 我 感 到 精 疲 力 竭 20.我 常 面 臨 學 生 進 步 壓 力. 工作負荷. 5.我 時 常 在 教 練 工 作 中 覺 得 情 緒 低 落 7.自從從事這份教練工作覺得比以前容易發脾氣 8.自 從 從 事 這 份 工 作 以 來 覺 得 待 人 變 的 更 冷 淡 14.我 對 教 練 工 作 有 挫 折 感 22.我覺得目前從事的工作有的不是範圍內的工作 25.我 覺 得 當 教 練 工 作 很 辛 苦. 同事關係. 3.我在處理教學事宜時常不能獲得資深教練的協助 28.同 事 間 沒 有 分 享 教 學 經 驗 的 風 氣 29.與 其 他 教 練 相 處 關 係 是 不 融 洽 的. 決策參與. 21.我的工作能力與上級對我的工作期待有所不符 26.我 無 法 由 教 練 工 作 中 獲 得 成 就 感 27.在 機 構 中 我 常 能 得 到 主 管 的 肯 定 與 讚 賞. 家長與學員認同. 19.與 家 長 面 對 時 讓 我 備 感 壓 力 23.我 教 學 認 真 卻 常 得 不 到 家 長 的 認 同 24.我 常 感 受 來 自 家 長 的 壓 力. 薪資問題. 9.我 覺 得 我 的 起 薪 太 低 10.薪 資 報 酬 低 會 影 響 我 的 上 課 情 緒 11.我 覺 得 薪 資 往 往 與 教 學 上 的 付 出 不 成 比 例 12 我 覺 得 調 薪 機 會 太 少 13.我 覺 得 調 薪 金 額 太 低. 教學器材或環境問題. 15.我 覺 得 教 學 場 地 太 小 使 我 教 學 困 難 16.我 覺 得 上 課 器 材 太 少 使 我 教 學 困 難 17.我 覺 得 上 課 器 材 太 老 舊 使 我 教 學 困 難 18.我 覺 得 泳 池 太 深 使 我 教 學 困 難. 31.
(40) 第 三 部 分 為 游 泳 指 導 人 員 休 閒 需 求 及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情 形。 內容包括:社交型、運動型、閒逸型、嗜好型、旅遊知性型等 五 種 分 類。在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方 面,受 試 者 依 個 別 活 動 的 期 望 從 事 程 度 勾 選 題 項 , 以 李 克 特 七 點 尺 度 量 表 ( Likert scale), 從 幾 乎 每 天 做 至 從 沒 做 過 , 依 序 給 予 7至 1分 , 所 獲 得 的 分 數 愈 高 , 表 示 對 該 項 活 動 需 求 愈 高,所 獲 得 的 分 數 愈 低,則 表 示 對 該 項 活 動 需 求 愈 低。在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方 面,受 試 者 依 個 別 活 動 的 實 際 參 與 頻 率 勾 選 題 項 , 以 李 克 特 七 點 尺 度 量 表 (Likert scale), 從 幾 乎 每 天 做 至 從 沒 做 過,依 序 給 予 7至 1分,所 獲 得 的 分 數 愈 高, 表 示 對 該 項 活 動 參 與 頻 率 愈 高,反 之,所 獲 得 的 分 數 愈 低 , 表示對該項活動參與頻率愈低。. 32.
數據
相關文件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segments for wine consumers in Taiwan by product, brand decision, and purchasing involvement, and then determine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work stress,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and
Due to the high technology change and rigorous glob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dynamic customer preference needs and short product lifecycle intensify the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of leisure farms through the consumers' ideas, and applies Kano’s two-dimensional quality analysis to not only explore servic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