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思想史「心」專題思想比較研究;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Xin' in Chinese Philosophy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思想史「心」專題思想比較研究;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Xin' in Chinese Philosophy"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中國思想史「心」專題思想比較研究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8-2410-H-004-166- 執 行 期 間 : 98 年 08 月 01 日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蕭裕民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林綏傑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林欣儀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吳略余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2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27 日

(2)

目錄

一、報告內容

二、參考文獻

(3)

一、報告內容 1 前言/研究目的/文獻探討 王陽明思想在傳統上往往被歸類為陸王的「心學」而與程朱相對立。或 者,在現代思想史研究上,常常被歸類為所謂「心學」的代表之一,而與所 謂的理學、氣學(乃至所謂「數學」)有所區分。不論在古代或現代的理解 裏,「心」都被認為是王陽明思想中一個極具代表性且兼具重要性的部分。 也因此,關於陽明思想或宋明思想的研究論述裡,幾乎都會涉及「心」。且 陽明著名的「心即理」、「心外無物」等概念,在各種專書著作中也幾乎都闢 有專章或專節予以討論。然而,由於「心」的議題在陽明思想中十分顯著, 並且很容易與日常的理解連結而不知不覺地自然將它視為一個已知的內 容,用於討論各種議題,所以,將焦點聚焦於「心」,以「心」為探究的標 的去界定、闡述其意涵,並較為充分地以「心」為中心來與陽明思想中其他 部分做連結討論的研究,就顯得少見。既有的研究論述中,雖然亦有些對「心」 有所看重的討論,但是實際的探討標的仍然在於闡釋陽明的各個論題,且在 以陽明的各個論題為中心之下,組織成並非以「心」做焦點標的的論述脈絡 1。這樣的論述,並不完全聚焦於深究「心」的內容,也不完全以「心」為脈 絡展開各項關聯討論,也不是從「心」的角度去完整的理解陽明思想的主要 部分,因而尚有許多可探討的空間應予補強。再者,已有的研究多有運用「主 觀精神/客觀事物」,或者「內在/外在」,或者「倫理領域/知識領域」等較為 明確區隔的概念去探討陽明思想。此類概念雖亦有長處,然對於陽明以「心」 為主所展開的具有消解「物/我」區別、「內/外」區別、「心/物」區別而有明 顯融通一體傾向的思想體系而言,詮解上仍有不足或未盡通暢之處。因此, 將這塊陽明思想中最為基礎、重要的部分,更精實地釐清,實為必要。並可 由此調整對於陽明思想體系的理解。 2 研究方法 由於各陽明研究中涉及「心」的論述已多,而陽明中的「心」有超出於通 常習見的意涵,因此在方法上,本研究一方面將對於陽明文獻中與「心」相關的 部分做較為全面的檢視,另一方面,由於任一概念之確切意涵必然是因著眾多概 念的連結而被界定、被理解,因此,也將以對「心」的意涵進行闡釋的角度連結 其他概念的討論。由此,來得到「心」之較為精細的意涵,並以較為細緻的連結 1 例如陳來《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二至四章談「心與理」「心與物」「心與 性」,在章節上配置上對於「心」有較為著重的討論。但其組成的架構與探討的重點為闡釋分析 心即理、心物同體、未發已發等論題。又如秦家懿《王陽明》(台北:東大,1997)第三章談「入 學的起點:『心』」,而其各小節主要內容是闡釋「心即理」、「事上磨練」、「知行合一」、「誠意」、 「靜坐」、「人人皆可成聖」等。 2

(4)

關係來論證之。綜而言之,本研究不採取以「心外無物」、「心即理」等陽明論述 中重要觀念為主要架構的常見的方式,而是以「心」為中心,先透過直接或間接 相關的文獻界定「心」之意涵範圍,再探討幾個有助於釐清「心」之意涵的議題。 然後,以所得的理解,重新解析一些具有爭議的議題,一方面疏解疑義,一方面 同時也算是對於所得之「心」的理解之再一次驗證。 3 結果與討論(含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的成果,將先撰寫一篇關於王陽明「心」思想的論文,內容大 綱大致如下: 一、前言 二、陽明思想中「心」的幾個重要意涵 三、由「心」與「本體」的關係 1)本體的幾種意涵 2)「心」的內容涉及本體 3)由「樂」相關議題論「心」與「本體」之關係 4)「本體」是虛體或實體問題 5)神秘主義及內在超越問題 6)心/身問題與本體之關係 7)心與性、理 8)由本體/工夫關係看心與本體之關係 9)心兼涉感知與存有 四、以「心」為切入點重新疏釋陽明思想中幾個重要議題 1)良知問題/惡的來源/良知坎陷/四句教 2)格物致知 3)靜坐/持養 五、「心」在陽明思想中的理論位置 六、結論 概言之,由諸多證據看來,配合陽明強力運用的體用架構,採取十分明確 以「心」為切入點的方式去貫串陽明思想各部分的理解,對於融通疏解陽明思想 有相當大的幫助。此外,陽明思想中的「心」不僅限於所謂主觀的精神層面,在 不同的論述脈絡中,實亦涉及萬物之存有。陽明雖如同多數理學家以倫理道德領 域的討論為其主要的著重點,但是其所建構之體系,實際上已將對於萬物之存有 的解釋含括進去。而此亦是在理論上之必須如此,亦乃一個體系較為完整融通之 思想家所必須涉及的部分(此部分亦是學者的研究中較未被著墨的)。而一個兼 涉感知與萬物之存有的「心」,可以更有效的解釋道德倫理在宇宙人世中與眾多 人事物之間的相關性及其意義,對於強化道德律則之必然性、必要性,有著積極

(5)

的作用。且在其貫通感知與存有的理路下,各項工夫之理路、方向與依據也同時 可以顯得更加清晰。 二、參考文獻(若有與執行本計畫相關之著作、專利、技術報告、或學生畢業論 文等,請在參考文獻內註明之,俾可供進一步查考。) 。王陽明、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學生,1988 修訂再 版。 。古清美,《近思錄今註今譯、大學問今註今譯》(修訂本),台北:台灣 商務印書館,2000。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1992。 。清‧趙順孫,《四書纂疏》,台北:學海,1993。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1984。 。朱熹,《朱子大全》[四部備要本],台灣中華書局,1970。 。朱熹[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文津書局,1986。 。朱熹、呂東萊[陳榮捷註],《近思錄詳註集評》,台灣學生書局,1992。 。陸九淵,《陸象山全集》(與傳習錄合訂本),台北:世界書局,1990。 。蕭裕民,《樂的智慧---王陽明樂思想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9。 。 蕭 裕 民 :〈明末清初體用地位之轉變---由王陽明「樂」思想著眼的一個 觀察〉,《鵝湖月刊》,第 375 期,2006 年 9 月,頁 12-21。 。蕭裕民:〈王陽明思想中一個應被重視的部分--「樂」〉,《興大中文學報》 第 17 期,2005 年 6 月,頁 575-604。 。蕭裕民:〈王陽明思想中的喜怒哀樂發與未發論題〉,《孔孟學報》,第 84 期,2006 年 9 月,頁 195-216。 。牟宗三,《王陽明致良知教》,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第九次印行。1991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灣學生書局,1993 。朱秉義,《王陽明入聖的工夫》,台北:幼獅, 1993 。林明宜,《傳習錄中「心」字的意涵及其用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朱秉義,《王陽明入聖的工夫》,台北:幼獅,1993。 。鍾彩鈞,《王陽明思想之進展》,台北:文史哲,1993。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台北:學生書局,1984。 。戴瑞坤,《陽明學漢學研究論集》,台灣學生書局,1988。 。狄百瑞[李弘祺譯](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台北:聯經。 。侯外廬,《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島田虔次、蔣國保譯,《朱子學與陽明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 。秦家懿《王陽明》,台北:東大,1997 三版。 。陳來,《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1994。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臺灣學生書局,1984。 4

(6)

。嵇文甫,《左派王學》,台北:國文天地,1990。 。錢穆,《陽明學述要》,台北:正中書局,1955、1990 第 8 次印行。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台灣學生書局,1996 第 5 次印刷。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灣開明書店,1982 台六版。 。陳榮捷,《新儒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1995。 。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 。黃淑齡,《明代心學中「光景論」的發展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5。 。蒙培元,《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台北:文津,1990。 。溝口雄三[林右崇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台北:國立編譯館, 1994。 。熊十力,《體用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宋代篇》(1984)、《元明篇》(1988 二次印刷), 台灣學生書局。 。[美]田浩助,楊立華等譯,《宋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3。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台灣學生書局,1995 增定三版。 。錢穆,《朱子新學案》,台北:三民書局,1989。 。松川健二鞭、林慶彰等合譯,《論語思想史》,台北:萬卷樓,2006。 三、計畫成果自評(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 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是否適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 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本研究內容與原計畫設定之內容相符,研究之成果一部份將撰寫學術 論文投稿期刊(撰寫中),一部份則為規畫中的後續比較研究之部分基礎。 除因考慮升等著作審查的 5 年內時間限制,避免屆時超出時限作廢,而將 論 文 撰 寫 及 投 稿 發 表 的 時 間 稍 往 後 延 外 ( 以 便 與 其 他 研 究 成 果 時 間 集 中),概略而言,大致達成原先預期之研究目標。研究成果將在論文寫就 之後投稿期刊,並與前後幾個計畫整合為跨家派針對性的「心」專題研究 專書。此對於中國思想史中居於核心地位的「心」之進一步闡析,應具有 一定之作用,對於吾人今日之理解宇宙與人生,應亦有相當之價值。

(7)
(8)

98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蕭裕民 計畫編號: 98-2410-H-004-166-計畫名稱:中國思想史「心」專題思想比較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2 100% 預 期 發 表 主 要 論 文一篇,並將編入 升等專書中。次要 論文 1~2 篇,做為 日後參考著作。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100% 研 究 成 果 除 為 專 書之一章以外,另 為 比 較 研 究 各 章 的一部分。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2 2 100% 博士生 1 1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9)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無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10)
(11)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研究乃中國「心」思想專題比較研究中其中一年的研究計畫。研究成果不僅可進一步補 強學界對於王陽明思想關於「心」這個極重要部分之瞭解,有助於更適當的詮解王陽明思 想,更可做為「心」思想比較研究中的一部分,做為中國「心」思想發展史研究的一個重 要區塊。而位居中國思想文化中極為核心且特殊的「心」思想議題之詳細闡發,不僅有思 想學術史上的意義,對於現今探究人生處境、社會文化走向等各方面,亦有實質的參考作 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邊分別論》「真實品」的三性思想之探討.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討論中國佛教諸宗的禪學貢 獻。一九八七年,這位學者還編成一部會議論文集《頓與漸:中國思想裡的覺悟之路》 (Sudden and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

當然,儘管根據以往的經驗,某個問題的解決看似比較容易,但通常事先不會知道困難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 源自專家讀者 (expert reader) 和新手讀者 (novice reader) 的認知過程比較研究,重視 讀者靈活和綜合調控思維過程的能力。.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