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4265
全文
(2) 論 文 名 稱:國 小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因 應 方 式 與 工 作 倦 怠 之 研 究 總 頁 數 : 203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舞蹈教育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康純怡 指導教授:林文郎 博士. 中文摘要 式 國 教 回 描 典 納.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討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因 應 方 與工作倦怠之現況與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 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為研究對象,使用編製的「國小舞蹈 師 工 作 狀 況 問 卷 」研 究 工 具 進 行 調 查 , 共 發 出 問 卷 7 2 份 , 收 有 效 問 卷 60 份 , 回 收 率 達 83.33%。 在 資 料 處 理 上 , 以 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 型相關、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歸 結論如下:. 一 、 小 舞 蹈 教 師 整 體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偏 向 中 高 程 度,在 遇 到 壓 力情境時採取的因應方式以「問題解決」使用頻率最 高,因此其感受工作倦怠偏向輕微程度。 二 、 國 小 舞 蹈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在 不 同 「 年 齡 」、「 婚 姻 狀 況 」、「 教 學 年 資 」、「 服 務 地 區 」、「 學 校 職 務 」、「 血 型 」 等背景變項上皆有顯著差異。 三 、 國 小 舞 蹈 教 師 面 對 壓 力 時 使 用 因 應 方 式 在 不 同「 年 齡 」、 「 婚 姻 狀 況 」、「 教 學 年 資 」 有 顯 著 差 異 。 四 、 國 小 舞 蹈 教 師 的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在 不 同 「 婚 姻 狀 況 」、「 血 型」等背景變項上有顯著差異。 五 、 國 小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高 低 壓 力 組 在 不 同「 工 作 負 荷 」、 「 教 學 方 面 」、「 整 體 工 作 壓 力 」 構 面 上 採 取 因 應 方 式 有 顯著差異。 六、國小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彼此間有 典型相關存在。 七 、 工 作 壓 力 的 「 編 舞 」 層 面 、「 教 學 」 層 面 、 以 及 因 應 方 式 的「 屈 服 逃 避 」和「 尋 求 支 持 」皆 對 工 作 倦 怠 具 有 預 測 力 , 其 總 合 預 測 力 為 74.4%。 關鍵詞:舞蹈班、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工作倦 怠. i.
(3) Kong, Chun-yi (2003). Job Stress, Coping and Job Burnout of Elementary Schools’ Dance Teacher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Dance Teachers' Job Stress, Coping and Job Burnout.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and the target group is primary school dance teachers in Taiwan.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metho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were applied to analysis data to conduct so following. 1. The most aspect that they can feel the stress is workload, and the coping that most frequently be taken is resolving problems, therefore the job burnout of them is light. 2. The job stres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e, marriage, severing years, area, position and blood type. 3. The coping method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e, marriage and severing years. 4. The job burnou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marriage and blood type. 5. The coping that different stress group took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work loading, teaching aspect and total job stress. 6. There are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tress, coping and job burnout. 7. Choreography aspect and teaching aspect of job stress and escape of coping method and asking for support of coping method are predictable to job burnout.. Key word: dancing class, dance teacher, job stress, coping, job burnout.. ii.
(4)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x. 第ㄧ章. 緒論. 第ㄧ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 10.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1. 第七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舞蹈資優教育實施現況. 13.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理論與相關研究. 19. 第三節.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理論與相關研究. 38. 第四節. 教師工作倦怠理論與相關研究. 48. iii.
(5) 第五節.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6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90. 第一節.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基本資料分析. 第二節.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 95. 作倦怠之現況分析. 104. 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感受之差異分析. 第四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使用壓力因應方式之差異分析 117 128. 第五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倦怠感受之差異分析. 第六節. 不 同 壓 力 感 受 之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因 應 方 式 之 差 異 139. 分析 第七節.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 145. 作倦怠之相關分析 第八節.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對工 作倦怠之預測力分析. iv. 156.
(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62. 第二節. 建議. 170.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75. 二、 英文部分. 182. 附錄 A. 我 國 公 立 國 小 舞 蹈 班 分 區 設 置 學 校 及 設 立 時 間 188. 附錄 B. 問卷審查委員名單. 189. 附錄 C. 問卷專家效度內容. 190. 附錄 D. 問卷內容效度專家學者審查表. 191. 附錄 E. 舞蹈教師工作狀況預試問卷. 192. 附錄 F. 舞蹈教師工作狀況正式問卷. v. 198.
(7) 表. 目. 錄. 表 2-1-1. 舞蹈教育實施的相關研究. 18. 表 2-2-1.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 24. 表 2-2-2.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相關研究. 30. 表 2-3-1. 壓力因應定義. 38. 表 2-3-2. 國內外學者對因應行為之研究. 44. 表 2-4-1. 工作倦怠定義. 48. 表 2-4-2. 教師工作倦怠個人徵候指標. 56. 表 3-2-1. 正式問卷寄發與回收情形. 65. 表 3-4-1. 預試樣本分配表. 70. 表 3-4-2. 工作壓力預試題目決斷值. 72. 表 3-4-3.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74. 表 3-4-4.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問 卷 因 素 分 類 與 題 目 一 覽 表 75. 表 3-4-5.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76. 表 3-4-6. 工作壓力因應預試題目決斷值. 78. 表 3-4-7.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79. 表 3-4-8.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問 卷 因 素 分 類 與 題 目 一 覽 表 80. 表 3-4-9.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82. 表 3-4-10 工 作 倦 怠 預 試 題 目 決 斷 值 ㄧ 覽 表. 83. 表 3-4-11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倦 怠 問 卷 因 素 分 析 摘 要 表. 85. 表 3-4-12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問 卷 因 素 分 類 與 題 目 一 覽 表 86 表 3-4-13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倦 怠 問 卷 信 度 分 析 摘 要 表. 87. 表 4-1-1. 91. 舞蹈教師基本資料分析表. vi.
(8) 表 4-2-1 表. 4-2-2.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壓力現況分析.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在工作壓力各題項反應的 96. 優先順序 表 4-2-3 表. 4-2-4.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壓 力 因 應 方 式 現 況 分 析 99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在使用壓力因應方式的優 99. 先順序 表 4-2-5 表. 4-2-6. 96.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倦怠現況分析. 102. 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倦怠各題項反應的優 102. 先順序 表 4-3-1. 不同性別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05. 表 4-3-2. 不同年齡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06. 表 4-3-3. 不同婚姻狀況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07. 表 4-3-4. 不同教學年資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08. 表 4-3-5. 不同服務地區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10. 表 4-3-6. 不同學校職務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11. 表 4-3-7. 不同學歷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12. 表 4-3-8. 不同血型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14. 表 4-4-1. 不同性別使用因應方式的差異分析. 117. 表 4-4-2. 不同年齡使用因應方式的差異分析. 118. 表 4-4-3. 不同婚姻狀況使用因應方式的差異分析. 119. 表 4-4-4. 不同教學年資使用因應方式的差異分析. 121. 表 4-4-5. 不同服務地區使用壓力因應方式的差異分析. 123. 表 4-4-6. 不同學校職務使用因應方式的差異分析. 124. 表 4-3-7. 不同學歷使用因應方式的差異分析. 126. vii.
(9) 表 4-5-1. 不同性別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28. 表 4-5-2. 不同年齡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29. 表 4-5-3. 不同婚姻狀況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31. 表 4-5-4. 不同教學年資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32. 表 4-5-5. 不同服務地區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33. 表 4-5-6. 不同學校職務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34. 表 4-5-7. 不同學歷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36. 表 4-5-8. 不同血型在工作倦怠各層面的差異分析. 137. 表. 4-6-1. 工作負荷層面不同壓力組別使用因應方式之差異 139. 分析 表 4-6-2. 教學方面不同壓力組別使用因應方式之差異. 141. 表 4-6-3. 編舞方面不同壓力組別使用因應方式之差異. 142. 表. 4-6-4. 整體工作壓力不同壓力組別使用因應方式之差異 143. 分析 表. 4-7-1.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典型相關係數考驗 145. 摘要表 表. 4-7-2.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典型相關分析摘要 146. 表 表. 4-7-3.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典型相關係數考驗 149. 摘要表 表. 4-7-4. 舞蹈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典型相關分析摘要 149. 表 表. 4-7-5. 舞蹈教師壓力因應與工作倦怠典型相關係數考驗 151. 摘要表 表. 4-7-6. 舞蹈教師壓力因應與工作倦怠典型相關分析摘要 152. 表. viii.
(10) 表 4-8-1. 工 作 壓 力、因 應 方 式 對 整 體 工 作 倦 怠 之 預 測 力 1 5 7. 表 4-8-2. 工 作 壓 力 、 因 應 方 式 各 層 面 對「 工 作 無 力 感 」之 預 158. 測分析 表 4-8-3. 工 作 壓 力 、 因 應 方 式 各 層 面 對「 工 作 成 就 感 」之 預 159. 測分析 表 4-8-4. 工 作 壓 力 、 因 應 方 式 各 層 面 對「 工 作 疏 離 感 」之 預 160. 測分析 表 5-1-1. 167.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ix.
(11) 圖. 目. 錄. 圖 2-2-1. 刺激反應模式. 20. 圖 2-2-2. 交互作用模式. 21. 圖 2-2-3. 壓力與工作表現關係曲線圖. 23. 圖 2-2-4. Kyriacou & Sutcliffe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27. 圖 2-2-5. Te l l e n t a c t & B r e n n e r & L o f g r e n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28. 圖 2-2-6. 工作壓力來源. 30. 圖 2-3-1. Lazarus & Folkman 壓 力 因 應 過 程 模 式. 41. 圖 2-3-2. Lazarus 個 體、環 境 互 動 模 式. 43. 圖 2-4-1. C h e r n i s「 s 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形成過程」. 51. 圖 2-4-2. Blase 教 師 工 作 倦 怠 周 期. 53. 圖 3-1-1. 本研究架構圖. 64. 圖 3-3-1. 本研究流程圖. 67. 圖 3-5-1. 本研究資料分析架構圖. 89. 圖 4-7-1. 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148. 圖 4-7-2. 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151. 圖 4-7-3. 壓力因應與工作倦怠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154. x.
(12)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 方式與工作倦怠之關係。本章共分為六節,分別為一、研究 背 景 與 動 機;二、研 究 目 的;三、研 究 問 題;四、研 究 假 設 ; 五、研 究 範 圍;六、研 究 限 制;七、名 詞 解 釋。茲 分 述 如 下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助人工作者因工作壓力而產生工 作 倦 怠 ( Burnout) 的 現 象 , 以 廣 受 各 界 的 注 意 。 壓 力 是 人 類 追求成就的趨力,同時也是造成現在人們身心不協調的主要 原因之一。在現今講求高效率、快速度的工商文明社會中, 壓力產生的來源非常複雜,包括家庭、經濟、工作、人際關 係、求職、考試等等,都是嚴重影響我們生活適應的因素。 如果以個體所處的環境時間來看,ㄧ個人的ㄧ生中大約有三 分一的時間都奉獻在工作上,因此由工作中伴隨而來的壓力 問 題 , 值 得 受 到 重 視 (張 郁 芬 , 民 90)。 自 一 九 七 四 年 美 國 心 理 學 者 F r e u d e n b e r g e r 提 出 「 工 作 倦 怠 」( B u r n o u t ) 一 詞 後 , 有關學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相關研究便 不斷地被研究。許多研究結果均發現教師工作倦怠會降低服 務 士 氣 、 教 學 品 質 、 增 加 人 際 間 衝 突 以 及 離 職 的 意 願 。 Iwanicki & Schwab( 1981) 指 出 職 業 倦 怠 不 是 有 無 的 問 題 , 而在於程度上的多寡,工作壓力也是如此。因此有關教師工. 1.
(13) 作壓力的研究中,也正積極提出具體的因應方式來減低工作 壓力及預防工作倦怠的產生。早期壓力的研究強調生理學的 觀 點 ( S e l y e , 1 9 8 3 ), 研 究 的 範 圍 大 多 為 外 在 客 觀 環 境 所 存 在的壓力事件對個人生理的影響。但後來研究發現壓力觀點 並 非 如 Selye 所 言 每 一 種 壓 力 情 境 都 會 引 起 個 人 生 理 變 化 , 因此有關壓力研究重點乃逐漸重視壓力過程中個人心理的歷 程 , 此 類 的 研 究 以 L a z a r u s & F o l k m a n( 1 9 8 4 ) 的 認 知 理 論 最 具代表性。另外有關工作壓力與工作表現的關係,許多學者 ( Duham,1984; Gmelch,1982; 施 淑 芬 , 民 79) 多 以 Gmelch ( 1982) 提 出 的 鐘 型 曲 線 圖 說 明 過 高 或 過 低 的 工 作 壓 力 都 會 造成低的工作表現,唯有在適當的壓力下才能創造最佳的工 作 表 現 。 而 要 如 何 保 持 最 佳 工 作 狀 態 , G me l c h( 1 9 8 2 ) 提 出 的模式正可說明適當採取因應方式是一種維持最佳工作表現 且避免工作倦怠的方式。即當個體處於高壓力區或低壓力區 時,可以採取降低或提升壓力的因應方式,以減少工作倦怠 症 狀 的 出 現 , 根 據 L a z a r u s( 1 9 6 6 ) 發 現 因 應 行 為 有 兩 大 類 , 第一類為「問題取向的因應」即是改變現有的人與環境的關 係 ; 第 二 類 為 「 減 輕 症 狀 的 因 應 」。 如 果 依 其 功 能 性 來 分 類 , 可分成「針對問題」和「針對情緒」兩大因應方式。 教師是樹人的工作者也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推動者,一位 稱職的教師除了需要擁有豐富的專業智能與教學技巧之外, 擁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身心也是不可或缺的。不過隨著社 會的快速變遷,教育改革的風潮,學生問題的層出不窮,已 經讓教師的「工作壓力」儼然成為社會變化過程中無法避免 的 。 根 據 Sarror( 1988) 的 研 究 指 出 : 在 許 多 助 人 專 業 領 域 當中,很少人能免於壓力的工作情境,尤其在教育界這種情. 2.
(14) 況 更 為 嚴 重 。 G m e l c h & P a r k e y( 1 9 9 5 ) 更 指 出 , 在 迎 向 二 十 一世紀的今日,教師的工作角色已改變,教師將面臨下列七 大挑戰:領導角色的新變化、學生背景的多元化、學生偏差 與暴力行為的增加、處理社會問題的責任負擔、設備資源的 不 足、 家 長 支 持 的 缺 乏 、 及 合 夥 關 係 的 擴 大( 林 秀 靜, 民 8 7 ), 在面臨重重的工作挑戰與壓力下,如何採取有效的因應方式 來調適顯然是教師們必須正視的課題。 資優教育的發展可視為現代國家教育發展程度的重要指 標,基於因材施教及人力開發的觀點,先進國家莫不重視資 優教育的實施,以使資優兒童能充分發揮潛能,成為國家的 精英、棟樑。我國舞蹈資優教育自民國六十九年行政院頒布 「 加 強 活 動 及 育 樂 活 動 方 案 」, 教 育 部 為 執 行 其 中 之「 設 置 國 民中小學藝術特色班方案」 ,於 是 在 民 國 七 十 年 選 定 台 北 市 北 安國中、台北縣江翠國中、台中縣東勢國中、高雄市苓雅國 中、屏東市明正國中等五所國中、以及台北市東門國小、台 中市篤行國小、嘉義市崇文國小、高雄市中正國小等四所小 學設置「舞蹈教育實驗班」開始,希望能及早發掘具有舞蹈 才能的學生,並透過有系統的舞蹈教育,以培養舞蹈優秀人 才 , 提 高 我 國 舞 蹈 水 準 。 民 國 七 十 三 年「 特 殊 教 育 法 」頒 布 , 將資賦優異類分為五組,分別為一般能力優異組、音樂才能 優異組、舞蹈才能優異組、美術才能優異組、以及體育才能 優異組,於是舞蹈班正式納入特殊教育中的資賦優異類。隨 後舞蹈班逐年擴增,成立迄今已二十多年,目前全國共有十 八所國民中學設有舞蹈班,十七所國民小學設有舞蹈班。 G a l l a g h e r & G a l l a g h e r( 1 9 9 4 )提 到 為 了 能 使 資 優 兒 童 展 現 所 長 , 教 師 實 居 於 關 鍵 性 的 地 位 。 如 王 振 德 ( 民 85) 指 出 一 位. 3.
(15) 資優教師應具備的角色職責有:資優教育的擁護者、評量與 診斷、課程設計與教學、輔導與諮商、行政與協調、研究與 革 新 等 六 方 面 。 C l a r k( 1 9 8 8 ) 也 認 為 資 優 教 師 在 學 生 的 學 習 情 境 中 扮 演 相 當 重 要 的 影 響 力 ( 吳 月 娟 , 民 8 7 )。 在藝術的種類中,舞蹈是ㄧ門綜合的表演藝術,其涵蓋 的 範 圍 除 了 舞 蹈 之 外 還 包 括 音 樂、美 術、韻 律、歷 史、文 化 、 情感等,因此舞蹈的呈現並不只是身體動作和姿勢的表現而 已,它必須將各項藝術的精髓融合在其中,才能使舞蹈的呈 現更臻完美。由於舞蹈資優教育兼具一般性與特殊性,在制 定實驗教學評鑑辦法中就提到,每學年各校宜辦理教學觀摩 會及成果發表會等活動,因此舞蹈教師的工作職責除了傳 道、授業、解惑之外,每年還得負責編舞以及籌備舞展的工 作,甚至連學校的啦啦隊比賽和舞蹈比賽也都是由舞蹈班的 老師來包辦,因此舞蹈教師的工作內容顯得格外繁瑣。蔡崇 建 ( 民 74) 的 研 究 發 現 , 造 成 資 優 教 師 異 動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工 作 壓 力 太 重 , 而 許 幼 靜 ( 民 90) 的 研 究 中 也 發 現 , 舞 蹈 教 師 多數認為舞蹈班的教學比普通班辛苦,且因時常有額外的校 外表演、校內活動和舞蹈比賽,因此除了正常的舞蹈教學負 擔外,其承受的工作壓力也教一般教師高。此外每年的各校 舞展和北、中、南三區的中小學聯合舞展,國小大部分專兼 任舞蹈教師每年都需要有作品呈現,而編舞創作對每位舞蹈 教師來說感受不一,有些教師認為編舞是件輕鬆容易的事; 有些教師卻需要花相當時間來準備,當在創作的過程中或排 練時遇到瓶頸,壓力很容易就隨之而來,這麼一來將會影響 教師教學品質和工作態度,若沒有適當的因應方式,就會產 生工作倦怠進而降低教學熱忱。由於研究者目前在國小舞蹈. 4.
(16) 班兼課深感編舞創作的辛苦,又加上看到同事常為了學校的 活動而疲於奔命,因此引發研究者想要瞭解目前國小舞蹈班 之舞蹈教師工作壓力的動機。至於舞蹈教師的工作壓力方式 為何?以及工作倦怠的程度亦是本研究所關注的焦點。 希望藉由本研究結果,瞭解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 壓力和工作倦怠的感受程度,提供舞蹈教師有效的壓力因應 和 壓 力 管 理 方 式,以 降 低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和 增 進 身 心 健 康。.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討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因 應 方 式與工作倦怠之現況與關係。綜合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主 要目的如下: 一、瞭 解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與 工 作 倦 怠 的 現 況。 二、探 討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面 對 工 作 壓 力 所 採 取 因 應 方式的情形。 三、比 較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之 國 小 舞 蹈 班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和工作倦怠的程度。 四、比 較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之 國 小 舞 蹈 班 舞 蹈 教 師 在 面 對 工 作 壓力時採取的因應方式。 五、比較不同壓力感受的舞蹈教師其採取的因應方式。 六、探 討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在 工 作 壓 力、因 應 方 式 與 工作倦怠彼此間的關係。 七、探 討 工 作 壓 力 和 因 應 方 式 各 層 面 對 工 作 倦 怠 的 預 測 情 形。. 5.
(17) 八、根 據 研 究 結 果,提 出 減 低 工 作 壓 力 的 調 適 之 道 與 增 進 身 心 健 康 的 具 體 建 議,以 提 供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與 學 校 行 政單位在未來規劃學校舞蹈教育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各項待答問題: 一、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的工作壓力情形為何? 二、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在面對工作壓力時所採用的 因應方式為何? 三、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的工作倦怠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對工作壓力的 感受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在面對工作壓 力時所採取的因應方式是否有差異? 六、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對工作倦怠的 感受是否有差異? 七、不同壓力感受的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其採取的因應 方式是否有差異? 八、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在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 作倦怠彼此間是否有相關的存在? 九、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其工作壓力和因應方式各層 面對工作倦怠的預測情形為何?. 6.
(18)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 設 一: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國 小 舞 蹈 班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受無顯著差異。 假 設 1 - 1: 不 同 性 別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1 - 2: 不 同 年 齡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1 - 3: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1 - 4: 不 同 教 學 年 資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1 - 5: 不 同 服 務 地 區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1 - 6: 不 同 學 校 職 務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1 - 7: 不 同 學 歷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1 - 8: 不 同 血 型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1 - 9: 不 同 星 座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7.
(19)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在面對工 作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無顯著差異。 假 設 2 - 1: 不 同 性 別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2 - 2: 不 同 年 齡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2 - 3: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2 - 4: 不 同 教 學 年 資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2 - 5: 不 同 服 務 地 區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2 - 6: 不 同 學 校 職 務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2 - 7: 不 同 學 歷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2 - 8: 不 同 血 型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2 - 9: 不 同 星 座 的 舞 蹈 教 師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三: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在 工 作 倦 怠感受上無顯著差異。 假 設 3 - 1: 不 同 性 別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8.
(20) 假 設 3 - 2: 不 同 年 齡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3 - 3: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3 - 4: 不 同 教 學 年 資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3 - 5: 不 同 服 務 地 區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3 - 6: 不 同 學 校 職 務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差異。 假 設 3 - 7: 不 同 學 歷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3 - 8: 不 同 血 型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3 - 9: 不 同 星 座 的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倦 怠 感 受 無 顯 著 差 異。 假 設 四:不 同 工 作 壓 力 程 度 的 舞 蹈 教 師 在 使 用 因 應 方 式 層 面上無顯著差異。 假 設 五: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因 應 方 式 與 工作倦怠三組變項間有相關存在。 假 設 六: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和 因 應 方 式 各 層面對工作倦怠有預測作用。. 9.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 為 界 定 本 研 究 範 圍,茲 從 研 究 的 對 象、地 區、內 容 三 方 面 來說明。 ( 一 )「 研 究 對 象 」 方 面 本研究對象針對現職於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 包括專任教師、代理代課教師和兼任舞蹈術科教師為研究對 象。 ( 二 )「 研 究 地 區 」 方 面 本研究調查以教育部設立於我國北、中、南三區的國 小學舞蹈班為主,其分佈的縣市包括基隆市、台北市、台北 縣、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台中縣、 彰化縣、嘉義市、台南縣、台南市、高雄市、高雄縣、屏東 縣、宜蘭縣等十七縣市。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內容為探討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其工 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現況及關係,並依不同背景 變項做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的比較。. 10.
(22)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方法上,由於人力、時間和經費等限制僅實 施問卷調查,惟問卷調查採自陳式量表,因此受試者在填答 時可能因個人對問題的認知以及價值判斷等主觀因素,或其 他環境因素而影響填答結果。 二、本 研 究 結 果 僅 限 於 解 釋 國 小 舞 蹈 班 之 舞 蹈 教 師,無 法 類推在其他的舞蹈教師上。 三、在 研 究 變 項 上,影 響 國 小 舞 蹈 班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變項頗多,而本研究只針對部分影響變項做探討,因此在研 究結果上難免有其限制,有待後續研究與以驗證。. 第七節 名詞解釋 一 、 舞 蹈 教 師 ( D a n c e Te a c h e r ) 本研究的舞蹈教師是指現任教於國小舞蹈班之芭蕾舞、 現代舞、民族舞、即興創作等舞蹈術科教師,依聘用資格分 專任教師、代理代課教師、及兼任教師。. 二 、 工 作 壓 力 ( Job stress) 指凡因工作、環境所造成情緒上和生理上的負面反應, 如緊張、焦慮、挫折、沮喪等負面的情緒。本研究的工作壓 力是指舞蹈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舞蹈教師工作狀況問卷』 中第二部分工作壓力量表之得分,所得分數愈高表示所感受 的工作壓力愈沉重;反之,則愈輕微。此問卷參考國內外有. 11.
(23) 關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實 證 研 究( 施 淑 芬 , 民 7 9; 呂 秀 華 , 民 8 6; 林 秀 靜 , 民 8 7 ; 何 郁 玲 , 民 8 8 , 李 明 宗 , 民 8 9 ), 茲 將 舞 蹈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歸納為三個層面,分別為工作負荷、編舞 表現、教學方面。. 三、因應方式 因應是指教師在工作情境中遇到困擾或壓力事件時,為 緩衝或避免身心焦慮,在認知、行為、情緒上所作的調適。 本研究的因應方式是指舞蹈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舞蹈教師 工作狀況問卷』中第三部分工作因應量表之得分,所得分數 愈高表示受試者愈傾向使用該項因應方式。此問卷參考國內 有 關 工 作 壓 力 因 應 的 實 證 研 究 ( 施 淑 芬 , 民 7 9; 鄧 柑 謀 , 民 8 0 ; 林 秀 靜 , 民 8 7 ; 姚 秀 瑛 , 民 8 8 ), 將 工 作 壓 力 因 應 方 式 分為四個層面,分別為問題解決、尋求支持、情緒調適、屈 服逃避。. 四、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指無法有效因應工作或組織引起的壓力與挫 折,所產生個體身心耗竭、非人性化、以及個人成就感低落 ( M a s l a c h & J a c k s o n, 1 9 8 1 )。 本 研 究 的 工 作 倦 怠 是 指 舞 蹈 教 師在研究者自編的『舞蹈教師工作狀況問卷』中第四部分工 作倦怠量表之得分,所得分數愈高表示所感受的工作倦怠感 愈大;反之,則愈輕微。此問卷參考國內外有關工作倦怠的 實 證 研 究 ( 施 淑 芬 , 民 7 9 ; 王 瑞 安 , 民 8 7 ), 茲 將 舞 蹈 教 師 工作壓力倦怠歸納為三個層面,分別為工作無力感、工作成 就感、工作疏離感。. 12.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舞蹈班之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 方式與工作倦怠的現況與關係。針對研究目的,本章蒐集相 關的研究和文獻,整理歸納後形成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依據。 本 章 擬 分 五 節 探 討,第 一 節 我 國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實 施 現 況;第 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 教師工作壓力. 因應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教師工作倦怠理論與相關研 究;第 五 節 教 師 工 作 壓 力、因 應 方 式 與 工 作 倦 怠 之 相 關 研 究。. 第一節. 我國舞蹈資優教育實施現況. 「 舞 蹈 專 業 化 教 育 」制 度 的 建 立 , 乃 是 受 到 其 他 相 關 藝 術 理念的影響,遂將舞蹈從體育課程中的抽離出來,獨立設置 系、所、科、班,並建立新的舞蹈教育理念,與美術、音樂 藝術並列為學校教育的ㄧ環,給舞蹈藝術發展提供更廣的空 間 ( 張 麗 珠 , 民 7 9 ; 引 自 戴 貝 玲 , 民 8 8 )。 我 國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自 民 國 六 十 九 年 行 政 院 頒 布「 加 強 活 動 及 育 樂 活 動 方 案 」, 教 育 部 為 執 行 其 中 之「 設 置 國 民 中 小 學 藝 術 特 色 班 方 案 」, 於 是在民國七十年選定台北市北安國中、台北縣江翠國中、台 中縣東勢國中、高雄市苓雅國中、屏東市明正國中等五所國 中、以及台北市東門國小、台中市篤行國小、嘉義市崇文國 小、高雄市中正國小等四所小學設置「舞蹈教育實驗班」開 始,希望能及早發掘具有舞蹈才能的學生,並透過有系統的 舞蹈教育,以培養舞蹈優秀人才,提高我國舞蹈水準。民國. 13.
(25) 七十三年「特殊教育法」頒布,正式將舞蹈才能優異組納入 特殊教育中的資賦優異類。到民國八十六年「藝術教育法」 公 佈 , 將 國 內 所 施 行 的 藝 術 才 能 教 育 ( 音 樂 、 美 術 、 舞 蹈 ), 統 稱 為 「 藝 術 才 能 班 」。 隨 後 舞 蹈 班 逐 年 擴 增 , 成 立 迄 今 已 二 十多年,目前全國共有十八所國民中學設有舞蹈班,十七所 國民小學設有舞蹈班。以下就從我國舞蹈才能班設置目標及 編制情況,以及舞蹈班實施現況來瞭解目前舞蹈教師的工作 環境背景,進而發現影響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和工作倦怠的可 能因素。. 壹、舞蹈才能班設置實施細則 ㄧ、設置目標 ( ㄧ )早 期 發 掘 具 有 舞 蹈 才 能 之 學 生 , 並 施 以 計 畫 與 系 統 之教育,充分發揮其潛能,以培植舞蹈之優秀人才。 ( 二 )透 過 對 舞 蹈 的 認 知,增 進 展 演、創 作 及 鑑 賞 的 能 力 , 以涵養學生之美感情操及健全人格。 ( 三 )倡 導 全 民 重 視 舞 蹈 的 學 習 風 氣 , 提 升 國 民 舞 蹈 的 整 體水準,奠定我國文化建設之良好基礎。. 二、教學重點 (一)加強學生對舞蹈專業知能之認識。 (二)強化學生舞蹈表現之技能。 (三)增進學生對藝術鑑賞與創作能力。 (四)重視傳統藝術之傳承及創新舞蹈之內涵。. 三、課程內容. 14.
(26) 依 據 國 中 小 舞 蹈 班 設 置 要 點 中 提 到,舞 蹈 班 術 科 授 課 內 容 主 要 包 括 現 代 舞、民 族 舞 蹈、芭 蕾 舞、即 興 創 作 四 大 類 課 程 , 另外各校可自行將舞蹈與節奏、舞蹈常識及鑑賞方面的教材 融 入 於 各 類 的 舞 蹈 教 學 中 實 施 ( 教 育 部 , 民 7 1 )。 目 前 國 小 部分仍以民族舞蹈、芭蕾舞、現代舞、即興創作四大類課程 為主。. 四、教學時數 依 據 國 中 小 舞 蹈 班 設 置 要 點 中 提 到,舞 蹈 班 術 科 教 學 時 數 每 週 八 節 課,國 小 每 節 40 分 鐘、國 中 50 分 鐘,除 體 育 課 外 , 聯課活動、美術、音樂或自習課程由各校自行彈性調配(教 育 部 , 民 7 1 )。 目 前 國 小 舞 蹈 術 科 仍 以 每 週 八 節 課 , 每 節 4 0 分鐘為主。. 五、舞蹈班師資 依 據 國 中 小 舞 蹈 班 設 置 要 點 中 提 到,舞 蹈 班 專 任 教 師 編 制 方面,國中每班師資不得少於 3 名,國小每班不得少於 2 名 為原則。在師資來源方面,由校內遴派具有舞蹈專長之合格 教師擔任教學工作,必要時各校得請教育行政主管機構調 派、介聘、甄選或外聘兼課等方式。目前國小師資來源,除 了專任教師外,還有代理代課教師及兼任教師。. 貳、國小舞蹈班實施現況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成 立 迄 今 已 二 十 年,從 國 小、國 中、高 中 到 大學、研究所,這一連貫的舞蹈教育培育了不少舞蹈藝術專 業人才,也為提升舞蹈藝術文化奠下根基。根據多位學者對. 15.
(27) 舞 蹈 教 育 實 施 的 相 關 研 究 ( 如 表 2-1-1) 以 及 教 育 部 於 民 國 八十七年對全國中小學舞蹈班進行的評鑑報告書中發現,國 小的舞蹈教育仍有部分問題存在,以下就從學者的相關研究 來瞭解國小舞蹈教育的實施現況。. 一、教學方面 戴 貝 玲 ( 民 88) 針 對 國 小 舞 蹈 班 舞 蹈 教 師 工 作 滿 意 度 和 教學行政研究中發現,有九成的教師滿意舞蹈教學工作。不 過在教學行政意見方面,認為極需解決的問題有「取得各年 級 教 材 進 度 」、「 減 輕 行 政 工 作 或 學 生 表 演 活 動 」 以 及 「 強 化 舞 蹈 及 教 育 專 業 知 能 」。 而 在 教 學 方 面 極 需 加 強 的 能 力 則 為 「設計教學計畫的能力」 、 「舞蹈傷害與預防的相關知能」 、 「舞 蹈編創能力」以及「非舞蹈之其他科目的教學能力」等。 陳 碧 涵 ( 民 83) 及 張 中 煖 ( 民 86) 指 出 舞 蹈 教 材 進 度 的 未能做統一的規劃設計,使得各年級間缺乏銜接連貫,導致 學生會碰到重複學習或對教材適應困難的情況,因而容易造 成學習興趣降低或產生挫折感。 張 麗 珠 ( 民 79) 在 國 中 小 舞 蹈 班 現 況 的 研 究 中 , 提 到 長 時間的校外活動使得教師預定教材進度落後,直接影響學生 舞蹈基本動作的紮根,且頻繁的演出活動會造成學生心理因 素的偏差,容易誤導學生學習舞蹈的目標與觀念(教育部, 民 8 8 )。 而 許 幼 靜 ( 民 9 0 ) 針 對 舞 蹈 才 能 班 的 教 師 工 作 士 氣 研究也發現,多數舞蹈教師希望舞蹈教學正常化,應盡量避 免過多的舞蹈比賽和表演活動,因為過多的活動和比賽不僅 會影響教學進度,且教師也會承受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 擔 。 這 和 蔡 崇 建 ( 民 74) 的 研 究 發 現 , 造 成 資 優 教 師 異 動 的. 16.
(28) 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太重相同。 賴 秀 月 ( 民 85) 提 到 國 小 舞 蹈 班 舞 蹈 專 任 教 師 勢 必 要 兼 授其他課程,因為每班舞蹈課每週只有八堂課,容易造成用 非 所 長 的 困 擾 。 根 據 戴 貝 玲 ( 民 88) 的 研 究 發 現 , 國 小 舞 蹈 班教師在配課情形方面,以教學兩種舞蹈課和一種非舞蹈課 佔最多,其中也有教師必須教六、七種不同科目的課程。. 二、行政方面 有 關 國 小 舞 蹈 班 的 師 資 來 源 , 戴 貝 玲( 民 8 8 )研 究 顯 示 , 專 任 教 師 兼 行 政 有 4 人 、 專 任 教 師 有 5 人 , 佔 13.9%; 而 代 課 教 師 有 42 人 、 外 聘 兼 任 教 師 有 14 人 , 佔 86.1%。 此 結 果 和 唐 璽 惠 ( 民 86) 研 究 發 現 , 舞 蹈 班 的 合 格 教 師 嚴 重 缺 乏 , 且兼課和待課的情形特別多相同。這和沒有健全的舞蹈師資 培育機構有關,在這樣師資結構不穩定的情況下,教師的頻 繁變動,經常就會帶給學生學習適應上、行政上和教學上之 困擾。因此關於合格教師的取得一直是許多舞蹈老師和學者 所關注的議題,雖然近幾年各大專院校皆有開設教育學程, 不過由於舞蹈班是屬於特殊教育的一環,因此目前有些修畢 教育學程的老師仍因缺少特教學分而無法成為舞蹈班合格師 資。 由 上 述 得 知,舞 蹈 班 成 立 至 今 仍 有 些 許 問 題 未 獲 得 改 進 , 像是教材的編制、合格師資的取得、課程的編排、學校過多 活動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學習和教師 教學,因此本研究想從舞蹈教師的工作中,瞭解舞蹈教師特 殊的工作性質是否有壓力產生,且如何去因應壓力。. 17.
(29) 表 2-1-1 舞 蹈 教 育 實 施 的 相 關 研 究 研究者 張麗珠. 篇名. 探討內容. 臺灣舞蹈藝術教育的胚. 國 中 小 舞 蹈 班 的 實 施 現. ( 民 79) 芽. 況:師資、教學、表演、 評鑑. 戴德. 台灣的舞蹈教育與舞蹈. 舞 蹈 師 資 與 舞 蹈 環 境 的. ( 民 79) 環 境. 探討. 陳碧涵. 針 對 舞 蹈 師 資 與 學 校 學. 我國學校舞蹈教育現況. ( 民 83) 羅曼菲. 習內容做介紹 舞蹈環境面面觀. 針 對 師 資、舞 蹈 比 賽 及 舞. ( 民 83) 江映碧. 蹈學習環境做探討 舞蹈教育風格的建立. 針對舞蹈教育的走向. 舞蹈班現況與問題之研. 針 對 舞 蹈 班 的 定 位、課 程. ( 民 83) 張中煖. ( 民 86) 究. 與教材、師資與教學、學 生 輔 導、及 舞 蹈 班 規 劃 與 活動運作做探討. 唐璽惠. 台灣區中等學校舞蹈資. ( 民 86) 優 教 育 實 施 成 效 之 研 究. 探討專家學者、教師、學 生 及 家 長 對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實 施 現 況 的 知 覺 與 滿 意度. 林正隆. 台灣地區國民小學舞蹈. 探 討 畢 業 十 年 以 上 的 國. ( 民 88) 資 優 班 畢 業 生 追 蹤 調 查. 小 舞 蹈 班 學 生 動 向 及 對. 研究. 舞蹈教育之滿意度. 18.
(30) 研究者. 篇名. 探討內容. 戴貝玲. 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之. 探 討 國 小 舞 蹈 班 舞 蹈 教. ( 民 88) 教 學 滿 意 度 及 教 學 行 政. 師 教 學 滿 意 度 及 教 學 行. 意見研究. 政之意見. 國民中學舞蹈資優班舞. 探 討 國 民 中 學 舞 蹈 班 舞. ( 民 90) 蹈 師 資 培 育 制 度 及 其 相. 蹈 教 師 師 資 培 育 制 度 及. 黃萌勤. 許幼靜. 關問題之研究. 其相關問題. 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 探 討 台 灣 地 區 高 級 中 等. ( 民 90) 氣 之 調 查 研 究. 學 校 及 國 民 中、小 學 現 任 舞 蹈 才 能 班 之 舞 蹈 教 師 的工作士氣情形.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壓力定義 「 壓 力 」一 詞 源 自 於 工 程 學 領 域 , 指 直 接 在 物 體 上 所 施 加 的 任 何 外 力 。 Cannon 首 先 將 壓 力 概 念 應 用 在 生 物 學 , 用 以 描 述 個 體 的 強 烈 情 緒 影 響 生 理 功 能 ( 王 亦 榮 , 民 8 6 ), 隨 後 他 的 學 生 Selye 延 續 此 理 論 , 並 將 「 壓 力 」 一 詞 應 用 到 社 會 科 學的領域當中。他認為壓力是「身體為滿足需要所產生的一 種 非 特 定( n o n - s p e c i f i c )的 生 理 反 應 」 。亦 即 個 人 面 對 刺 激 , 為重新恢復正常狀況所做的反應,不論該刺激是否超過個人 負 荷 程 度 , 凡 有 此 反 應 則 表 現 個 人 正 處 於 壓 力 之 下 ( S e l y e , 1 9 5 6 ; 引 自 陳 聖 芳 , 民 8 8 )。. 19.
(31) 另外綜合相關文獻以及諸位學者的觀點,茲將壓力的定 義區分以下兩種不同的解釋: 1、 刺 激 反 應 模 型 ( S-R Model) 此觀點視壓力為一種反應,認為壓力是個人面對外界威 脅 或 挑 戰 等 刺 激 所 衍 生 出 內 在 心 理 或 生 理 的 反 應 ( Cox , 1 9 7 8 ), 完 全 不 考 慮 個 人 特 質 及 知 覺 反 應 之 差 異 , 僅 針 對 工 作 環境中某些刺激因素的產生,使工作者必須做生理活動的改 變 或 心 理 情 緒 的 調 整 及 應 付 行 為 。 如 圖 2-2-1 所 示 :. 心理反應:緊張、 工 作 壓 力 刺 激 子. 焦 慮 、 不 安. 工 作 負 荷 過 大 工 作 時 間 的 變 化. 生理反應:呼吸心. 不 良 的 工 作 環 境. 跳 加 快、血 壓 上 升. 單 調 或 重 複 性 的 動 作 行 為 反 應:蒐 集 情 報. 組 織 內 部 的 氣 氛. 直 接 反 應 : 逃 避. 上 司 督 導 的 方 式. 圖 2-2-1. 刺激反應模式. Selye( 1983) 更 以 壓 力 源 ( stressors) 代 表 刺 激 , 以 壓 力 ( stress) 代 表 反 應 , 且 認 為 個 體 在 面 對 壓 力 時 會 有 三 個階段的防衛機轉,承受刺激的反應歷程,稱之為「一般適 應 症 候 群 ( g e n e r a l a d a p t a t i o n s y n d r o m e , G A S )」。 共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陳 聖 芳 , 民 8 8 ):. 20.
(32) ( 1 ) 「 警 覺 反 應 期 」( a l a r m r e a c t i o n ) - 個 體 知 覺 到 環 境 壓 力 時 的 開 始 反 應,準 備 接 受 挑 戰 或 逃 避 而 引 起 呼 吸 急 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胃腸消化力減弱等反應。 ( 2 ) 「 抵 抗 期 」( r e s i s t a n c e s t a g e ) - 此 階 段 個 體 會 嘗 試 去 修 補 創 傷 有 效 適 應 壓 力;如 果 個 體 持 續 在 壓 力 環 境 下 生活,抵抗期便會出現。 ( 3 ) 「 衰 竭 期 」( e x h a u s t i o n s t a g e ) - 此 階 段 如 果 創 傷 無 法 復 原,且 壓 力 繼 續 存 在,因 個 體 適 應 能 力 有 限,將 會 導致個體身心的耗竭直至死亡。 2、 交 互 作 用 模 型 ( Interaction Model) 強調個人特質之差異性對工作環境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的 接受與反應性,並非只是刺激和反應的簡單連結。個人差異 包括人格特質的不同,使得在知覺與認知上形成差異,另外 個人的判斷與能力的不一樣會影響個人之感受性。如圖 2-2-2 所 示 : 個 人 差 異. 適 應 環 境. 工 作 壓 力 刺 激 因 子 工 作 負 荷 過 大. 知 覺 差 異 認 知 差 異. 改 變 環 境. 工 作 時 間 的 變 化 不 良 的 工 作 環 境 缺 乏 溝 通 意 見. 工 作 壓 力 症 狀 心 理 性 反 應 生 理 性 反 應 行 為 上 反 應. 圖 2-2-2 交 互 作 用 模 式 ( 資 料 來 源 : 陳 嘉 尚 , 民 74, p20-21). 21.
(33) 二、工作壓力定義 「工作壓力」乃是由壓力定義衍生而來,是指凡因工作 環境所引起生理上、心理上、以及情緒行為上的負面反應。 國 內 研 究 者 曹 爾 忠( 民 72)認 為 凡 因 工 作 有 關 的 因 素 而 引 起 的壓力,都稱為工作壓力。因此,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 一,它是外在環境的要求、個人內在的能力、與需求交互作 用下,產生的差異與不平衡狀態。第二,它已經造成個體身 心狀況脫離正常功能而引起主觀不愉快感覺的心理反應。第 三,這些工作壓力反應必須因工作有關的因素而引起(謝琇 玲 , 民 7 9 )。 就 壓 力 是 刺 激 - 反 應 的 觀 點 而 言,工 作 壓 力 是 指 從 工 作 情 境中所知覺會引起壓力的任何事件,對工作情境所產生的反 應 與 行 為 。 國 內 學 者 侯 望 倫 ( 民 73)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由 工 作 環境的特性,對工作者產生特殊生理或心理上的要求而產生 的 結 果 。 Cooper & Marshall( 1976) 也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表 示 環境因子衝擊於個人的直接影響及個人對壓力源的反應等現 象 。 另 外 就 壓 力 是 交 互 作 用 的 觀 點 而 言 , Beerh & Newman ( 1978 )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來 自 工 作 的 因 素 與 工 作 者 交 互 之 下 , 改 變 工 作 者 心 理 與 生 理 的 的 正 常 狀 態 。 MacNeil( 1981) 也指出工作壓力是工作情境中許多內外在因素與個人人格因 素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現象,若個人察覺到工作情境中發生 某 種 狀 況,威 脅 到 個 人 心 理 的 平 衡 時,此 種 現 象 即 構 成 壓 力 , 將可能引發心理、生理與認知的反應,甚至造成身心倦怠 ( Burnout) 的 現 象 。 有 關 工 作 壓 力 與 工 作 表 現 的 關 係,許 多 學 者 多 以 Gmelch ( 1982 ) 提 出 的 鐘 型 曲 線 圖 表 示 之 ( Duham,1981,1984 ;. 22.
(34) G m e l c h , 1 9 8 2 ; 施 淑 芬 , 民 7 9 ), 如 圖 2 - 2 - 3 所 示 。. 低 刺 激 區. 高. 最 佳 刺 激 區. 高 刺 激 區. 因 應 方 式 :. 因 應 方 式 :. 增 加 壓 力 負 擔. *創 造 力. 減 低 壓 力 負 擔. 合 理 解 決 問 題 工. *不 滿. 作. *挫 折. 表. *無 聊. 現. *疲 累. 精 進. *低 自 尊. 變 化. *疾 病 生 命 線. *耗 竭. 死 於 缺 乏 壓 力. 低. *不 合 理 解 決 問 題. 死 於 過 高 壓 力. 壓 力. 高. 圖 2-2-3 壓 力 與 工 作 表 現 關 係 曲 線 圖 ( Gmelch,1982) ( 資 料 來 源 : 施 淑 芬 , 民 79, p17). 此圖可說明過高或過低的工作壓力都會造成低的工作表 現,唯有在適當的壓力下才能創造最佳的工作表現。而要如 何 保 持 最 佳 工 作 狀 態 , 由 G m e l c h( 1 9 8 2 ) 提 出 的 模 式 , 正 可 說明適當採取因應方式是一種維持最佳工作表現且避免工作 倦怠的方式。即當個體處於高壓力區或低壓力區時,可以採 取 降 低 或 提 升 壓 力 的 因 應 方 式,以 減 少 工 作 倦 怠 症 狀 的 出 現。 綜 合 上 述,工 作 壓 力 是 指 個 人 在 工 作 環 境 中,所 覺 知 到 外 在環境的要求超過個人能力的負荷下,產生改變個人生理、 心理與行為的結果,如焦慮、緊張、挫折、不安的情緒或是 頭痛、食慾不振、胃痛等身體上的生理變化。然而工作壓力. 23.
(35) 對工作表現不全然是負面的影響,由許多學者提出的鐘型曲 線圖看來,過多與不及的壓力皆可能對工作表現造成負面的 影響,因此適當的工作壓力不但有助於良好的工作表現,更 能激發個人的潛能。. 二、教師工作壓力定義 教學工作中其壓力的存在,是依個人的認知評價而有不 同的壓力感受。壓力可分為積極與消極兩面,適當的工作壓 力會增進工作士氣,提昇工作效率,只有當壓力到達個體無 法負荷時,才會引起生理、心理與行為的改變。茲將國內外 學 者 為 針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所 下 的 定 義 整 理 如 表 2-2-1 所 示 : 表 2-2-1 學者.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 Kyriacou &. 教師工作壓力是一種由教師工作角色. Sutcliffe. 中施加於教師身上的要求,而產生教師. ( 1978a). 負面的情感反應,例如憤怒、焦慮或沮 喪,甚至可能伴隨致病的生理改變。. Needle( 1980). 教師工 作壓力 源自於 教師的 需求、價值 觀以及期望與職業的報酬或工作要求 以及教師滿足這些需求的能力兩方面 之間的差距。. Moracco & Mcfadden 教 師 的 工 作 和 教 師 知 覺 工 作 的 要 求 威 ( 1984). 脅其自尊和幸福,以 及用以維持穩定狀 態 的 因 應 轉 機 等 方 面,引 發 心 理 穩 定 狀 態的改變以及生理的變化。. 24.
(36) 學者.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 L i t t & T u r k ( 1 9 8 5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界 定 為 當 教 師 面 對 威 脅 他們幸福的問題,且 所要解決問題超過 其能力時,而使教師產生一種不愉快、 負面情緒及苦惱的經驗。 周 立 勳 ( 民 75). 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對 於潛在的工 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被評估為威脅或有 礙工作表現,而產生的負面情感反應。. 蔡 壁 煌 ( 民 78). 教師在學校工作中與人事物的互動過 程中所產生的負面情感。如焦慮、挫 折、壓抑等,這樣即為教工作壓力。. 蔡 金 田 ( 民 87). 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由 於工作情境 之 內 外 在 因 素 的 影 響,使 得 個 體 無 法 負 荷進而產生焦慮、挫折等不愉快的感 受。. 陳 聖 芳 ( 民 88). 教師在教學、行政、輔導工作上以及家 長、學生與同事的緊張關係方面,個人 無法適應產生負面的情感,或在態度上 顯現出缺乏工作熱忱或工作成就感的 狀況。. 依據上述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所做的定義,本研究將舞 蹈教師的工作壓力定義為當教師在教學、行政、以及編舞上 無法達到來自於學校、社會上或教師本身的期許時,所產生 的 負 面 情 感 反 應,如 焦 慮、挫 折、壓 抑 等 不 愉 快 的 心 理 感 受 。. 25.
(37) 三、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模 式 源 於 一 般 工 作 壓 力 的 研 究,K y r a i c o u & Sutcliffe( 1978b) 針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提 出 理 論 模 式 , 強 調各種的壓力來源是否發生作用,需視教師知覺到的威脅而 定,而影響教師知覺的因素包括教師的人格特質、信念、態 度 、 價 值 系 統 等 ( 陳 聖 芳 , 民 8 8 )。 以 下 就 K y r a i c o u & Sutcliffe 的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和 Tellenbact 的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來 作介紹。. 1.Kyraicou & Sutcliffe 的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Kyriacu & Sutcliffe 兩 人 被 公 認 為 教 師 壓 力 研 究 的 先 驅,他們認為工作壓力是一個多向度的構念,其壓力模式, 如 圖 2-2-4 所 示 :. 26.
(38) 7.教 師 個 人 特 質 :人 格 、 適 應 能 力 、 信 念 、 態 度 、 價 值 觀. 1.可 能. 2.評 估. 的 壓 力. 對 個 人. 源 : 物. 自 尊 和. 理 的 、. 安 全 的. 心 理 的. 威 脅. 5.教 師. 6.慢 性. 壓 力 :. 壓 力 :. 負 向 情. 心 臟. 感 (生 、. 病 、 心. 心 理 ). 理 疾 病. 4.適 應 3.實 機 轉 : 際 的 減 少 感 壓 力 受 的 威. 源 脅. 8.屬 於 非 職 業 的 壓 力 源. 圖 2-2-4. Kyriacou & Sutcliffe ( 1978b)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 資 料 來 源 : Brown, 1983, p27). 此 模 式 可 看 出 當 教 師 覺 得 要 求( 可 能 壓 力 源 )對 自 己 產 生 威脅時才會產生壓力知覺;且會使用因應機轉來減低威脅 感。如果因應行為無法減低壓迫,個人則會出現一些情緒、 心理反應;若繼續處於壓力狀態下而不增加因應資源,則會 導 致 疲 乏 、 耗 竭 、 以 及 倦 怠 感 ( H a n c h e y & B r o w n , 1 9 8 9 )。. 27.
(39) 2.Tellenbact 的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壓 力 被 許 多 學 者 認 為 是「 人 」與「 環 境 」交 互 作 用 的 結 果 ( 王 素 芸 , 民 8 1 )。 學 校 社 會 環 境 中 的 特 性 , 可 能 是 教 師 產 生壓力的來源,從而成為實際的壓力源,進而導致教師的緊 張;如果教師本身又是屬於 A 型性格等易於緊張的特質,經 過評估的過程,緊張便會不斷的出現,此時壓力就會對個體 發生身心方面的損害。壓力的不良作用產生後,若無良好的 調適,則適應機轉無法發生功能,個體最後將因無法承受壓 力 , 終 要 退 出 工 作 環 境 以 避 免 身 心 的 傷 害 (黃 義 良 , 民 89)。 Tellenbact & Brenner & Lofgren( 1983) 修 正 Kyriacou & Sutcliffe ( 1978b) 的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理 論 模 式 , 也 提 出 另 一教師工作壓力理論模式,其主要特點在指出學校的社會特 質 對 壓 力 源 的 影 響 , 是 由 刺 激 到 反 應 的 過 程 。 如 圖 2-2-5 所 示: 1.學 校 社 會. 3.可 能 的. 4.實 際 的. 5.一 般. 6.身 心. 7.退 出. 壓 力 源. 壓 力 源. 壓 力 緊. 健 康 損. 工 作. 2.教 師 特 質. 非 職 業 性 壓 評 估. 適 應 機 轉. 力 源. 圖 2-2-5Tellentact, Brenner, Lofgren( 1983) 教 師 壓 力 模 式 ( 資 料 來 源 : 王 以 仁 等 著 , 民 81, p.104). 28.
(40) 綜 合 以 上 的 敘 述 和 相 關 的 理 論 模 式,得 知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與 個 人 所 處 的 週 遭 環 境 有 關 ( 包 括 社 會 、 家 庭 、 工 作 ), 其 中 以 工作情境為主要壓力來源。當教師在工作上的角色負荷超過 個人負荷量時,就會造成威脅感,進而產生緊張、焦慮、挫 折、沮喪、憤怒等負面情感反應,這些反應甚至可能改變個 人正常的身心狀況。另外教師在學校工作中與人事物的互動 過程所產生的負面情感也都是工作壓力的來源,然而,工作 壓力的影響不一定都是負面的,適度的壓力可以促使人們改 善自己的缺失,增加動機與能力進而促進工作績效。. 四、教師工作壓力之來源 理論上,工作可以達到個人的成就感,滿足社會及心理 的需求,然而過高的壓力即會使個人的身心受到干擾。林靈 宏( 民 8 1 )將 壓 力 區 分 為 五 種 壓 力 因 子 :( 1 )與 工 作 有 關( 2 ) 組 織 中 的 角 色 ( 3) 事 業 生 涯 發 展 ( 4) 組 織 中 的 關 係 ( 5) 與 外部的介面等五項。此外也強調個人本身的因素如人格、過 去 的 經 驗 知 覺 也 會 影 響 壓 力 的 產 生( 如 圖 2 - 2 - 6 所 示 )。 因 此 就教師所受的心理壓力,除了工作壓力外,還可能包括了人 際關係、家庭生活、自我成長、生活環境中各種適應等方面 的壓力,本文僅就工作壓力來源作探討,並將國內外學者的 研 究 分 述 於 後 , 如 表 2-2-2 所 示 :. 29.
(41) 個 人 的 差 異 與 工 作 有 關 人 格 知 覺. 組 織 中 的 角 色. 過 去 的 經 驗 事 業 生 涯 發 展 組 織 中 的 關 係 壓 力. 與 外 部 的 介 面. 圖 2-2-6 工 作 壓 力 來 源 ( 資 料 資 料 : 林 靈 宏 , 民 81, p.466). 表 2-2-2 研究者 施淑芬.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工作壓力來源. 我國大學教師. ( 民 79). 1.時 間 限 制 2.工 作 表 現 3.系 上 影 響 4.回 報 與 認 知. 張明麗. 台 灣 地 區 國 小 女 教 師 1.學 生 行 為. ( 民 80). 2.班 級 教 學 3.工 作 負 荷 4.行 政 支 持 5.專 業 不 適 任 感. 張進上. 雲 嘉 南 地 區 國 小 教 師 1.行 政 支 持. ( 民 81). 2.學 生 管 理 3.工 作 負 荷 4.同 事 關 係. 30.
(42) 研究者 郭生玉 ( 民 83). 研究對象. 工作壓力來源. 台 灣 北 部 地 區 國 中 教 1.與 行 政 人 員 的 關 係 師 88 名 、 國 小 教 師 119 名. 2.學 生 行 為 與 學 習 方 面 3.工 作 負 荷 4.角 色 方 面 5.教 師 專 業 成 長. 郭生玉 ( 民 84). 我 國 高 中 教 師 260. 1.與 行 政 人 員 的 關 係. 名、國 中 教 師 3 8 3 名 、 2 . 學 生 行 為 與 學 習 方 面 國 小 教 師 434 名. 3.工 作 負 荷 4.角 色 方 面 5.教 師 專 業 成 長. 陳貞芳 ( 民 85). 花 東 地 區 375 位 國 小 1.人 力 不 足 教師. 2.行 政 工 作 3.角 色 過 度 負 荷 4.角 色 能 力 不 足. 程一民 ( 民 85). 台 北 縣 514 位 國 小 教 1. 工 作 負 荷 師. 2. 教 學 工 作 3. 人 際 關 係 4. 行 政 支 持 5. 違 反 教 育 原 理 6. 生 涯 發 展. 陳聖芳. 台東地區國小教師. ( 民 88). 1. 與 同 事 間 緊 張 關 係 2. 行 政 不 支 持 3. 工 作 負 荷 4. 師 生 家 長 緊 張 關 係. 31.
(43) 5. 缺 乏 工 作 外 在 報 酬 Kyriacou&. 英國綜合中學教師. 1. 不 足 的 工 作 條 件. Sutcliffe. 2. 學 生 的 不 良 行 為. ( 1978b). 3. 不 良 的 學 校 風 氣 4. 時 間 緊 迫. Borg& Riding. 馬爾他中學教師. ( 1991). 1. 學 生 問 題 行 為 2. 時 間 、 資 源 的 問 題 3. 專 業 認 知 的 需 求 4. 人 際 關 係. Chaplain. 英國小學教師. ( 1995). 1. 專 業 發 展 2. 學 生 行 為 態 度 3. 工 作 任 務. Salo( 1995). 歐洲教師. 1. 學 生 家 長 問 題 2. 工 作 內 容 3. 社 區 環 境 4. 個 人 因 素. 由 於 教 師 工 作 是 具 有 社 會 性 的,因 此 社 會 性 與 工 作 上 的 壓力可說是研究教育工作一般性的壓力源,而教師的工作壓 力是來自許多方面,並不是單一向度或單一因素。因此在著 手進行研究時不可僅單方面的考量,必須同時分析多元性、 多 面 性 的 因 素,如 教 師 心 理、環 境、人 際 關 係、教 學、組 織 、 社會期許等層面。綜合上述國內外有關教師工作壓力的實證 研究,本研究茲將國小舞蹈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歸納為三個層 面,分別為工作負荷、教學方面、編舞方面,用來探討瞭解 舞蹈教師的工作壓力。. 32.
(44) 五、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個 人 所 具 的 背 景 變 項 雖 不 會 直 接 影 響 工 作 壓 力 的 產 生,但 可能因不同背景特質接觸到不同文化情境而使得個人在工作 壓力感受有所差異。以下就本研究探討的背景變項(性別、 年 齡 、 婚 姻 狀 況 、 服 務 年 資 、 任 教 地 區 、 學 校 職 務 、 學 歷 ), 將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做一分析討論。 (一)性別與工作壓力 由 國 內 外 學 者 的 研 究 發 現,性 別 對 工 作 壓 力 的 影 響 結 果 並非一致,大致可歸納為下列三種。 1、 與 性 別 無 關 之 研 究 : 在教師工作壓力研究中,有些研究結果發現男女教師在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上 並 無 顯 著 不 同 , 如 H a r r i s ( 1 9 8 5 )、 L i t t & T u r k ( 1 9 8 5 )、 K y r i c o u & P a r t t ( 1 9 8 5 )、 R u s s e l l ( 1 9 8 7 )、 林 思 妙 ( 民 8 2 )、 葉 龍 源 ( 民 8 7 )、 詹 美 春 ( 民 9 1 ) 等 人 。. 2、 男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女 教 師 之 研 究 : 在 「 工 作 負 荷 」 層 面 , 多 位 學 者 如 周 立 勳 ( 民 7 5 )、 張 進 上 ( 民 7 9 )、 謝 琇 玲 ( 民 7 9 )、 鄧 柑 謀 ( 民 8 0 )、 程 一 民 ( 民 8 5 )、 黃 義 良 ( 民 8 8 ) 等 研 究 發 現 男 教 師 的 壓 力 感 受 皆 大 於 女 教 師 ; 另 外 在 「 人 際 關 係 」 方 面 , 鄧 柑 謀 ( 民 8 0 )、 程 一 民 ( 民 8 5 )、 黃 義 良 ( 民 8 8 ) 也 指 出 男 性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較 大 。 而 在 「 教 學 方 面 」, 蔡 孟 珍 ( 民 8 9 ) 的 研 究 也 發 現 男 性教師壓力較高。 3、 女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男 教 師 之 研 究 : 林 水 木 ( 民 8 9 )、 李 勝 彰 ( 民 9 1 ) 指 出 女 教 師 在 整 體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大 於 男 教 師 ; 在「 班 級 教 學 」層 面( 李 勝 彰 , 民 9 1 ;. 33.
(45) 周 立 勳 , 民 7 5; 張 進 上 , 民 7 9; K y r i a c o & S u t c l i f f e, 1 9 7 8 ) 和 「 工 作 負 荷 」 層 面 ( M o r a c c o & M c f a d d e n, 1 9 8 4; 李 勝 彰 , 民 91) 部 分 研 究 皆 指 出 女 性 壓 力 感 受 較 大 。. (二)年齡與工作壓力 關 於 教 師 年 齡 對 工 作 壓 力 的 影 響,學 者 的 研 究 結 果 也 未 有一致的答案,可歸納為三種結果。 1、 認 為 沒 有 影 響 者 : L i t t & T u r k ( 1 9 8 5 )、 葉 隆 源 ( 民 8 7 )、 李 勝 彰 ( 民 9 1 )、 詹 美 春 ( 民 91) 等 人 認 為 年 齡 並 不 影 響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 2、 認 為 年 輕 者 壓 力 較 大 : Kyriaco & Sutcliffe( 1978) 認 為 30 歲 以 下 的 教 師 在 學 生 不 良 行 為 及 班 級 教 學 上 的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較 大 ; Russell ( 1 9 8 7 )、 郭 生 玉 ( 民 7 6 )、 林 純 文 ( 民 8 5 ) 等 人 亦 認 為 年 紀 較 輕 的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較 大 ; 程 一 民 ( 民 85) 認 為 年 輕 教 師在學生行為、班級教學及專業發展上壓力感受較大。 3、 認 為 年 紀 大 者 壓 力 較 大 : H a r r i s( 1 9 8 5 )指 出 年 紀 大 者 在 專 業 不 適 任 感 及 工 作 過 度 負 荷 承 受 的 壓 力 較 大 ; 鄧 柑 謀 ( 民 80) 則 指 出 在 同 事 關 係 上 年紀愈大壓力感受愈大。. (三)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 1、 認 為 沒 有 影 響 者 : R u s s e l l ( 1 9 8 7 )、 程 一 民 ( 民 8 5 )、 陳 聖 芳 ( 民 8 8 )、 葉 隆 源 ( 民 87) 等 研 究 發 現 ,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在 工 作 壓 力 上 並 無 顯著差異。. 34.
(46) 2、 認 為 未 婚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已 婚 教 師 : 邱 憲 義 ( 民 8 5 ) 和 林 純 文 ( 民 8 5 )、 林 水 木 ( 民 8 9 ) 研 究 指 出 未 婚 教 師 在 工 作 壓 力 感 受 上 高 於 已 婚 教 師;張 淑 雲( 民 91) 也 指 出 未 婚 教 師 在 「 時 間 管 理 」 和 「 課 程 教 學 」 壓 力 高 於已婚教師。 3、 認 為 已 婚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未 婚 教 師 : 謝 琇 玲 ( 民 79) 研 究 發 現 在 「 時 間 支 配 」 方 面 , 已 婚 者 工 作 壓 力 較 大 ; 且 鄧 柑 謀 ( 民 8 0 )、 黃 義 良 ( 民 8 8 ) 也 指 出 已 婚 有 子 女 的 教 師 在「 工 作 負 荷 」上 感 受 的 壓 力 大 於 未 婚 教 師 。. (四)教學年資與工作壓力 1、 認 為 沒 有 影 響 者 : L i t t & T u r k ( 1 9 8 5 )、 謝 琇 玲 ( 民 7 9 )、 葉 隆 源 ( 民 8 7 )、 林 昭 男 ( 民 90) 等 研 究 發 現 , 工 作 壓 力 並 不 受 教 學 年 資 的 影 響。 2、 認 為 年 資 淺 者 壓 力 較 大 : 部 分 研 究 指 出 資 淺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較 大( 周 立 勳 , 民 7 5 ; 蔡 璧 煌 , 民 7 8 ; 林 水 木 , 民 8 9 )。 而 林 純 文 ( 民 8 5 )、 蔡 孟 珍 ( 民 8 9 )、 詹 美 春 ( 民 9 1 ) 亦 發 現 在 「 時 間 支 配 」 上 年 資 較 淺 的 壓 力 較 大 , 另 外 張 淑 雲 ( 民 91) 的 研 究 也 發 現 , 教 學 年 資 5 年 以 下 在「 整 體 工 作 壓 力 」 、 「時間管理」 、 「 人 際 協 調 」、 及 「 家 長 參 與 」 的 壓 力 大 於 年 資 11~20 年 的 教 師 。 3、 認 為 年 資 深 者 壓 力 較 大 : H a r r i s( 1 9 8 5 )指 出 年 資 深 者 在 專 業 不 適 任 感 及 工 作 過 度 負 荷 承 受 的 壓 力 較 大 。 鄧 柑 謀 ( 民 80) 亦 指 出 在 同 事 關 係 上 年 資 愈 久 壓 力 感 受 愈 大 。 而 林 秀 靜( 民 8 7 )也 發 現 年 資 5 - 1 0. 35.
(47) 年 的 教 師 在 工 作 負 荷 壓 力 層 面 上 顯 著 大 於 未 滿 5 年 及 滿 15 年以上年資的教師。. (五)任教地區與工作壓力 1、 認 為 沒 有 影 響 者 : M o r a c c o & M c F a d d e n ( 1 9 8 4 )、 鄧 柑 謀 ( 民 8 0 )、 蔡 孟 珍 ( 民 8 9 )、 李 勝 彰 ( 民 9 1 ) 等 研 究 發 現 ,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不 受 任教地區影響。 2、 認 為 有 影 響 者 : 詹 美 春 ( 民 91)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任 教 「 南 部 地 區 」 的 教 師工作壓力最大,其次為北部、中部、東部。而認為在城市 服 務 的 壓 力 較 大 , 如 張 淑 雲 ( 民 91) 發 現 城 市 教 師 在 「 時 間 管 理 」 層 面 感 受 的 壓 力 高 於 鄉 鎮 的 教 師 , 張 進 上 ( 民 79) 則 認為在「班級教學」上市區或郊區的教師大於鄉鎮的教師; 在「行政支持」上,郊區教師大於鄉鎮教師;而在「學生行 為」方面則是郊區的教師大於市區的教師。. (六)學歷與工作壓力 教 育 程 度 是 否 會 影 響 工 作 壓 力 , Cherniss( 1980) 指 出 教育程度愈高的工作者,其處理工作壓力和工作倦怠的能力 愈 強 , 所 感 受 的 壓 力 愈 低 ( 引 自 林 秀 靜 , 民 8 7 ), 這 樣 的 結 論 和 張 進 上 ( 民 7 9 )、 張 淑 雲 ( 民 9 1 ) 的 研 究 發 現 相 同 , 即 研究所畢業的教師比大學畢業和專科畢業的教師在「班級教 學」上壓力較少,其原因可能是學歷愈高者,所受到的專業 訓練較多,自我調適的素養與能力較高。不過有些學者的研 究 卻 發 現,不 同 學 歷 的 教 師 在 工 作 壓 力 上 卻 無 顯 著 的 差 異( 林. 36.
(48) 純 文 , 民 85; 程 ㄧ 民 , 民 85; 黃 義 良 , 民 88; 林 水 木 , 民 8 9 ; 李 勝 彰 , 民 9 1 )。. (七)學校職務與工作壓力 大部分研究發現不同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有顯著差 異。 1、 認 為 兼 行 政 工 作 的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較 大 : 張 淑 雲( 民 91)研 究 發 現 , 在 整 體 工 作 壓 力 和 課 程 教 學 層 面,級任和級任兼行政教師的壓力感受大於科任教師;而在 時間管理上,級任兼行政教師比科任教師壓力大。另外部分 研究亦發現在工作負荷上兼行政工作的教師工作壓力較大 ( 周 立 勳 , 民 7 5 ; 謝 琇 玲 , 民 7 9 鄧 柑 謀 , 民 8 0 )。 2、 認 為 級 任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較 大 : 部 份 學 者 研 究 結 果 發 現,級 任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科 任 教 師 ( 林 玟 玟 , 民 76; 謝 琇 玲 , 民 79, 林 純 文 , 民 85; 程 ㄧ 民 , 民 8 5 )。 林 玟 玟 ( 民 7 6 )、 程 一 民 ( 民 8 5 ) 的 研 究 皆 發 現級任教師在學生不良行為和工作負荷壓力大於科任教師。 而 林 秀 靜 ( 民 87) 研 究 發 現 , 外 聘 教 師 在 整 體 工 作 壓 力 顯 著 小於合格教師;且在同事關係層面壓力,合格教師顯著大於 外 聘 教 師 。 蔡 孟 珍 (民 89)發 現 在 時 間 支 配 、 專 業 知 能 及 整 體 工作壓力層面上,組長與級任教師的壓力大於主任;而在人 際溝通層面,級任和科任教師的壓力則大於主任。. 37.
(49) 第三節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理論與相關研究 由 壓 力 理 論 得 知,壓 力 具 有 正 反 兩 面 的 效 應,而 個 人 面 對 壓力所採取的因應方式,足以影響壓力在工作和健康上的反 應,因此壓力因應是許多研究工作壓力學者們必要提及的部 分。以下就壓力因應的意義、理論以及教師工作壓力因應來 做一說明。 一、壓力因應的定義 壓力因應的定義會因研究的角度及內容而有不同的解 釋。下面茲將國內外學者對因應的定義做一綜合整理,如表 2-3-1 所 示 。 表 2-3-1. 壓力因應定義. 研究者. 壓力因應的定義. L a z a r u s( 1 9 7 6 ) 當 環 境 的 要 求 超 出 個 人 資 源 及 能 力 時 , 個 體 以某方式用處理或克服壓力情境的方式。 F o l k m a n( 1 9 8 4 ) 因 應 是 個 體 持 續 改 變 認 知 和 行 為 去 超 越 個 人的資源或需求。 Billings&Moss. 因應是個人針對特定事件所做的行為反應。. ( 1984) Folkman &. 因 應 是 個 人 在 認 知 及 行 為 上 不 斷 地 努 力,以. L a z a r u s( 1 9 8 6 ) 處 理 超 乎 個 人 能 力 的 內 、 外 在 要 求 , 期 以 減 輕壓力感受。 施 淑 芬 ( 民 79) 指 個 人 面 對 環 境 要 求 超 過 個 人 擁 有 的 資 源 時,個人在認知、行為上的改變,以處理內 外在環境對個人的要求。. 38.
(50) 研究者. 壓力因應的定義. 鄧 柑 謀 ( 民 80) 因 應 是 指 個 人 遇 到 困 擾 或 壓 力 事 件 , 在 認 知、情緒和行為上所做的努力。 程 一 民 ( 民 85) 因 應 是 當 個 體 面 臨 超 過 本 身 所 擁 有 資 源 的 問題或情境時,為緩衝或避免產生壓力、焦 慮、威脅或其他身心疾病,處理情境或問題 的動力歷程。 林 秀 靜 ( 民 87) 因 應 是 一 種 處 理 壓 力 的 過 程 , 即 個 人 針 對 壓 力威脅所採取的一種行為方式。 姚 琇 英 ( 民 88) 認 為 因 應 是 一 種 努 力 處 理 壓 力 事 件 的 過 程,結果可能對於壓力有緩衝效果,也可能 失敗產生職業倦怠。. 由 上 述 各 學 者 的 壓 力 因 應 定 義 中,可 將 壓 力 因 應 歸 納 為 : 1. 壓 力 因 應 是 經 由 認 知 評 價 處 理 壓 力 的 過 程 , 故 不 同 的 情 境、環境會有不同的因應方式。 2. 因 應 只 是 個 人 管 理 要 求 的 努 力,無 好 壞 因 應 的 先 決 假 設 , 採取的因應可能對於壓力有緩衝效果,也可能失敗產生職業 倦怠。. 因此本研究對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的定義為個體感受 到壓力事件時,為緩衝或避免身心焦慮,在認知、行為、情 緒上所作的調適。. 39.
(51) 二、壓力因應理論 壓 力 因 應 理 論 , 最 早 由 Lazarus( 1966) 年 提 出 , 他 認 為 壓 力 包 括 認 知 評 估 ( cognitive appraisal) 和 因 應 ( coping) 兩 個 過 程 , 而 這 兩 者 也 是 個 人 與 環 境 間 壓 力 重 要 的 緩 衝 媒 介 , 會 影 響 到 壓 力 時 間 性 的 結 果 反 應( 引 自 林 秀 靜 , 民 8 7 )。 從 相 關 文 獻 中 可 將 壓 力 因 應 理 論 歸 納 為 三 種 :( 1 ) 人 格 特 質 導 向 學 派 ( 2) 認 知 評 估 學 派 ( 3) 互 動 學 派 , 茲 分 述如下。. (一)人格特質導向學派 人 格 是 個 人 特 徵 的 總 合,其 形 成 過 程 極 為 複 雜。此 學 派 將 人 格 特 質 大 致 歸 納 為 四 種 主 要 特 徵 ( 姚 秀 瑛 , 民 8 8 )。 1、先 天 遺 傳 的 人 格 特 徵 - 個 人 先 天 的 本 質 受 遺 傳 影 響 一 個 人 獨特的行為,如性別、智力、種族、身材、容貌等。 2、 環 境 性 的 人 格 特 徵 - P e r v i n( 1 9 8 3 ) 提 出 生 存 競 爭 激 烈 的 環境中會影響人格的心理症狀,如緊張、焦慮、壓力大多來 自生存競爭的環境經驗所造成。 3、 社 會 性 的 人 格 - P e r v i n( 1 9 8 3 ) 研 究 發 現 社 會 力 量 也 會 影 響 個 人 心 理 的 發 展 , 因 此 提 出 社 會 達 爾 文 主 義 ( Social D a r w i n i s m ), 認 為 社 會 階 層 是 先 天 遺 傳 與 後 天 努 力 所 決 定 , 像移民政策、智力測驗均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現象。 4、教 育 性 的 人 格 特 質 - 教 育 性 的 人 格 改 變 有 助 於 增 進 人 際 關 係,像是情緒性、認知性和行為性的因應方式。 (二)認知評估學派 在 Lazarus & Folkman( 1984) 提 出 的 壓 力 認 知 理 論 中 , 認 為 壓 力 和 因 應 都 是 認 知 評 估 的 動 態 過 程,如 圖 2 - 3 - 1 所 示。. 40.
(52) 可 能 壓. 初 級 評 估. 次 級 評 估( 我. 因 應 方 式. 適 應 結 果. 力 事 件. ( 我 有 麻. 能做什麼?). 1. 問 題. 1. 社 會. 之 發. 煩 嗎 ? ). 1. 因 應 選 擇. 解 決. 功 能. 生。重 大. 1. 無 關 的. 2. 效 能 期 望. 2. 情 緒. 2. 士 氣. 事 件、日. 2. 有 幫 助. 3. 可 利 用 的. 紓 解. 3. 生 理. 常困擾。. 3. 有 壓 力. 健 康. 資 源. 的. 圖 2-3-1 Lazarus & Folkman( 1984) 壓 力 因 應 過 程 模 式 ( 資 料 來 源 : 林 思 妙 , 民 82). 由上圖可清楚看到認知評估的歷程可分為下列五個步 驟: 1、 可 能 壓 力 事 件 的 發 生 : 如 影 響 個 人 生 活 的 重 大 事 件 或 日常生活、工作中困擾的事情。 2、 初 級 評 估 : 個 體 評 估 壓 力 事 件 對 本 身 的 意 義 。 例 如「 這 壓力事件對我有麻煩?」一般個人對情境所做的初級評估有 ( 1 ) 無 關 的 、( 2 ) 有 利 或 正 面 的 、 以 及 ( 3 ) 有 壓 力 的 三 種 類 型 , 其 中 有 壓 力 的 部 分 又 包 含 三 種 類 型 ,( 1 ) 威 脅 評 估 是 指尚未發生傷害,但個人預期會發生傷害,而這傷害可能可 以 避 免 , 或 無 法 避 免 , 因 此 個 人 會 感 到 擔 心 害 怕 的 情 緒 。( 2 ) 挑戰評估是指個人預期會有正面的結果,因此產生有興趣、 信 心 的 感 覺。 ( 3 )傷 害 評 估 是 指 結 果 對 個 人 已 造 成 實 際 損 害 , 因此容易引發失望、憤怒或難過的情緒。經過初級評估個人. 41.
數據
相關文件
Teachers m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roach the poem as an unseen text to practise the steps of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instead of relying on secondary
vs Functional grammar (i.e. organising grammar items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2. “…a bridge between
For students of other class levels, arrangements of reading out the papers / using screen readers / asking for pronunciations of words are only applicable
220V 50 Hz single phase A.C., variable stroke control,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cabling conformed to the latest B.S.S., earthing through 3 core supply cable.. and 2,300 r.p.m.,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done for a class of quasi-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where the function f (x) is a composition of a quadratic convex function from IR n to IR and
www.edb.gov.hk>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 Notes to School Finance> References on Acceptance of Advantages and Donations by Schools
Two cross pieces at bottom of the stand to make a firm base with stays fixed diagonally to posts. Sliding metal buckles for adjustment of height. Measures accumulated split times.
/** Class invariant: A Person always has a date of birth, and if the Person has a date of death, then the date of death is equal to or later than the date of birth.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