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6456
全文
(2) 謝誌 能進入臺體就讀是令大學同學們非常意外的一件事,原先就讀中技財管系, 跟體育院校的領域可說是毫無相關,但憑著自己愛運動的熱忱,終於順利進入臺 體這個大家庭。首先要感謝張振崗老師及鴻鈞,才剛放榜就立即恭賀我的鴻鈞, 在我完全不熟悉臺體環境時引導並推薦我加入臺體運科的行列,也順利找到受眾 人尊敬的張振崗老師當指導教授,以致有機會參與運科人員的各項實驗,並從中 獲取新知及寶貴的經驗。 在張 T 認真教導及渝苓老師細心叮嚀的帶領下,羽涵得以順利完成論文的撰 寫,也感謝巫 T 總是在我報 paper 及口試時給予詳盡的建議。另要感謝 98 級休碩 的大家,KPC、NONO、草莓、一五在任何時候總是大力相挺;瑤哥、主席為班 上帶來無限歡樂及人生大道理;導師渝苓在生活及課業上的幫助,讓我們更加團 結;更要謝謝梅亭街之家的鴻達、小旺、奕秀、居旺以及頻繁出入梅亭街之家的 朋友們,是你們讓我在臺中也感受到“家”的溫暖。最後要感謝家人跟適宇,總 是在背後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陪我解決所有困難,因為有你們的陪伴,我 才得以順利完成論文,謝謝大家!. 羽涵. 謹致於.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2012 年 2 月. I.
(3) 論文名稱:影響臺灣地區老年人參與身體活動之因素 總頁數:61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一百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吳羽涵 指導教授:張振崗 協同指導:陳渝苓. 摘要 在經濟及醫療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中,高齡化已經成為臺灣社會結構的主要 趨勢,加上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較一般成人高,且目前已知身體活動可以 降低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是維持老人健康最有效且最經濟的方法之一,故 本研究探討影響臺灣地區老年人參與身體活動的因素,包括不同的生活型態與疾 病,做為提升老年人身體活動量之參考。本研究根據「臺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 況調查 1999-2000」之資料,包括 1,245 名 65 歲以上之老年人,運用 Logistic 迴歸 模式及線性迴歸模式進行分析,依變項分別為客觀的身體活動量、主觀的自覺運 動狀態、BMI 值;自變項為居住地區、生活型態、各項疾病及飲食攝取等。結果 顯示,不論是採用客觀的或主觀的身體活動依變項,居住於中部與東部者,身體 活動量不足的危險均顯著高於居住於北部者,居住於南部者則顯著低於居住於北 部者;教育程度較高者,身體活動量不足的危險顯著低於教育程度為小學者;個 人所得與身體活動量充足的比率呈顯著正相關;吃檳榔者身體活動量不足的危險 顯著高於不吃檳榔者;而以汽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者,身體活動量不足的危險顯 著高於以步行為主要交通方式者,且男女性的結果相似。患有白內障與高血壓者, 調整後身體活動量不足的危險顯著低於無患有此二疾病者。線性迴歸分析的結果 顯示,BMI 與年齡與吸菸呈顯著負相關,但與身體活動量或各營養變數並無顯著 相關。本研究顯示為了提升老年人身體活動量,往後可加強或改善地區性的運動. II.
(4) 設施及空間,提倡外出盡量以步行或搭乘大眾運輸為主,進而落實目前不斷推廣 的全民運動。. 關鍵詞:老年人、身體活動、疾病、生活型態. III.
(5) Wu, Yu-Han(2012). Th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Taiwanese Elderly. Unpublish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Taichu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medical technique, aging is the main trend of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 in Taiwan. Ag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for chronic diseases.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conomic ways to reduce the risk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life style and disease. The results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to increase th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in Taiwanese elderly. The data used in this research is acquired from the ‘Elderly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1999-2000.’ There were 1245 subjects aged 65 years or older involved in this research.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logistic and linear regressio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e location of residence, basic life styles, disease, and dietary habit;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self-perceived exertion level, and body mass index. The results were similar in in both objective or subjective measureme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risk for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bjects living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 while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outhern region, compared to the northern region. The risk for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bjects with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compared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Personal incom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io of 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The risk for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ose who chew betel nut, compared to those who do not. The risk for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V.
(6) those who use motorcycles or cars as the major transportation, compared to those who walk. These results were similar in men and women. The adjusted risk for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ose who have cataract or hypertension. Th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BMI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smoking, but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ary variables.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in Taiwanese elderly, the government could improve the local space and facility for exercise and walking as a mean of transportation. Furthermore, the promotion of sports-for-all could be implemented.. Keywords: elders, physical activity, disease, life styles.. V.
(7) 目錄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V 目. 錄.......................................................................................................................VI. 表 目 錄....................................................................................................................VIII 圖 目 錄....................................................................................................................VII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限制………………………………………………………………3. 第貳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老年人之休閒活動種類………………………………………………4. 第二節. 老年人之健康體能……………………………………………………5. 第三節. 老年人之運動益處……………………………………………………7. 第四節. 影響老年人參與運動之因素…………………………………………9. 第五節. 環境與交通…………………………………………………………..15. 第六節. 社會經濟地位………………………………………………………..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18. 第一節. 研究流程……………………………………………………………..18. 第二節. 研究對象……………………………………………………………..19. 第三節. 研究假設……………………………………………………………..19. 第四節. 研究工具……………………………………………………………..20. 第五節. 分析變項……………………………………………………………..20.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22. VI.
(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23. 第一節. 各變項分配情形……………………………………………………..23. 第二節. 身體活動狀態與基本生活型態……………………………………..32. 第三節.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35. 第四節. 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38. 第五節. 身體活動狀態與各項疾病…………………………………………..41. 第六節. 身體活動量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43. 第七節. 自覺運動狀態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44. 第八節. BMI 值與身體活動量及飲食……………………………………….46. 第九節. BMI 值與自覺運動狀態及飲食…………………………………….47. 第十節. 討論…………………………………………………………………..4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51. 第一節. 結論…………………………………………………………………..51. 第二節. 建議…………………………………………………………………..52. 參考文獻……………………………………………………………………………..54. VII.
(9) 表目錄 表1. 參與運動之相關文獻........................................................................................12. 表2. 基本生活型態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24. 表3. 疾病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26. 表4. 身體活動項目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28. 表5. 24 小時飲食攝取敘述統計…………………………………………………...30. 表6. 身體活動狀態與基本生活型態相關因素分析………………………………32. 表7.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35. 表8. 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38. 表9. 身體活動狀態與各項相關疾病 Logistic 迴歸分析………………………….42. 表 10. 身體活動量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43. 表 11. 自覺運動狀態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45. 表 12 BMI 值與身體活動量、飲食、生活型態迴歸分析.………………………46 表 13 BMI 值與自覺運動狀態、飲食生活型態迴歸分析……………………….47.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圖…………………………………………………………………....18. VIII.
(10) 第壹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 休閒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隨著社會制度 的改變,民眾可以利用的休閒時間也逐漸增加,充裕的時間 讓人不禁思考該選擇何種運動,來舒展平日為工作或課業以 及生活而勞累的身心。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及心靈,與健康 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愈來愈重視個人休閒與健康生活的時代 裡,運動的相關議題顯得特別重要。觀看現今社會現況,在 經濟及各項醫療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中,人類壽命不斷延 長,高齡化已經成為主要的趨勢。 根 據 聯 合 國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 W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WHO)定 義 , 若 一 個 國 家 中 65 歲 以 上 老 年 人 口 占 該 國 總 人 口 數 的 7%以 上 , 即 為 高 齡 化 社 會 。 就 臺 灣 地 區 而 言 , 1993 年 老 年 人 口 數 占 總 人 口 數 的 7 . 1 %, 已 達 到 高 齡 化 社 會 的 標 準 , 而 老 年 人 口 數 逐 年 不 斷 地 升 高 , 至 2011 年 統 計 資 料 顯 示 , 65 歲 以 上 老 年 人 口 已 占 總 人 口 數 的 10.89%( 內 政 部 戶 政 司 , 2 0 1 2 )。 依 據 推 估 , 臺 灣 地 區 未 來 老 年 人 口 到 2060 年 增 加 至 4 1 . 6 % ( 行 政 院 經 濟 建 設 委 員 會 , 2 0 1 0 ), 老 年 人 口 的 休 閒 運 動、健康及安全生活等相關議題也就愈來愈需要重視,故影 響老年人參與身體活動的因素已成為重要的課題。但休閒活 動的種類和內容在不同的社會裡,有很大的不同。影響休閒 型態發展的因素,包含飲食習慣、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戰 爭、氣候、學習的進度和方式、開玩笑的方式、各種工業制 度 等 , 很 難 有 統 一 的 型 式 ( 周 錦 宏 等 , 2 0 0 5 )。 臺灣地區為了促進各年齡層民眾的運動參與以促進健 1.
(11) 康,政府不斷推動全民運動,並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設置 了全民運動處,積極推動運動人口規律化及擴增參與運動人 口 , 並 於 各 縣 市 推 展 平 日 休 閒 運 動 , 例 如 : 游 泳 GO 健 康 、 鐵 馬 逍 遙 遊 、 登 山 健 行 …等 , 使 各 個 年 齡 層 可 以 共 同 參 與 , 一方面促進個人體能,另一方面可強化家庭及人際間的交 流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2011)國 民 健 康 局 亦 鼓 勵 民 眾 參 與 健 走 活 動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但可以預防慢性疾病,降低羅患 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強化肌肉組織與功能,更能維 持健康體重,降低情緒壓力,走向健康。.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臺灣地區人口高齡化現象愈來愈明顯,隨著年齡增加, 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機率也隨著增加,雖然科技及醫療技術 的發展日新月異,但高齡化還是使醫療資源支出不斷地增加 (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 0 1 0 , 頁 4 8 ), 加 上 慢 性 病 患 較 需 要 醫護人員及家屬的照料,也增加社會成本。身體活動可以降 低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也可減緩身體功能退化,是維 持老人健康的最有效且最經濟的方法一,但目前仍缺乏我國 老年人全國性資料之分析研究。 有 鑑 於 此 , 本 研 究 選 用 1999 年 至 2000 年 之 「 臺 灣 地 區 老 人 營 養 健 康 狀 況 調 查 1999-2000」 資 料 ( 潘 文 涵 等 , 2004) 進行分析,原資料研究之目的為: 一 、 評 估 臺 灣 地 區 65 歲 以 上 老 人 的 飲 食 、 營 養 、 健 康 狀 況 。 二、探 討 影 響 老 人 營 養 健 康 之 飲 食 因 素、及 各 種 非 飲 食 因 素 。 三、老 人 的 營 養 相 關 知 識、態 度、與 行 為 及 其 與 健 康 的 關 係 。 在此,作者為得知老年人與活動參與之關聯,另挑選出 2.
(12) 數據中與活動參與之相關變項進行分析,其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老年人休閒活動為何? 二、瞭解目前老年人身體活動量之建議。 三、瞭解老年人參與身體活動或運動之益處。 四、以基本生活型態因子來探討影響老年人參與身體活動的 相關性因素。 五、以基本生活型態為基礎,再加入數據中各項疾病來檢測 其是否與身體活動量有所關聯。 六 、 探 討 BMI 值 與 飲 食 及 身 體 活 動 量 之 關 聯 。. 最後將相關結果以做為提升老年人身體活動量的參考, 這也是目前已公開的最新全國性老人運動與健康的調查資 料。.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研 究 限 制 為 僅 以 1999 年 至 2000 年 之 資 料 進 行 分 析 , 並 挑選數個影響參與身體活動的變數做為比對分析,雖然此為 全國性代表數據,但受測者主要為可以自行表達意見及居住 家中者,非全國老年人之代表群體。而題項中多為老年人以 回憶形態填答,故資料準確性為一大限制之一,包含: 一、身體活動時間評估由受測者自行回憶,為過去一週所 從事之身體活動。 二 、 飲 食 回 憶 為 受 測 者 24 小 時 內 之 飲 食 印 象 。. 3.
(13) 第貳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老年人之休閒活動種類. 對已退休且生活無虞的老年人而言,休閒幾乎是他們生 活的全部,但每個人在休閒的認定上不盡相同。休閒生活大 致為休閒運動或休閒活動,指在休閒時間中追求體適能與樂 趣、放鬆、滿足感、更有活力等經驗,是自由選擇參與的運 動,讓參與者不僅在於生理上獲得健康,也顧及心理狀態的 愉悅與歡樂,非強調競技與能力的表現,而是健康與快樂的 運 動 取 向 ( 洪 煌 佳 , 2 0 0 2 )。 綜 述 所 言 , 休 閒 運 動 及 休 閒 活 動 的共同特性是在自由的時間,依個人喜好自由選擇及參與, 並可以感受到愉悅與滿足的一項事物。 依 據 以 上 特 性 及 針 對 老 年 人 的 休 閒 活 動 , 李 鍾 元( 2 0 0 4 ) 將其分為五類,分別為: 一、社交活動:使參與者先認識進而交往,也屬合作的團體 活動。例如:聚餐、茶會。 二、文化活動:以文化特產所作的活動,大都是基於個人的 興 趣 與 愛 好 設 計 而 成,例 如:祭 典、節 慶、展 覽、戲 劇 、 音樂等。 三、體育活動:較劇烈的活動,專指運動,並需要利用各種 器材,例如:散步、羽球、槌球、太極拳、土風舞等。 四、郊遊活動:指在戶外、自然的環境中進行的休閒活動。 例如:垂釣、旅遊、登山。 五、其他活動:如諮商、社會服務、經驗傳承等。. Zimmer 與 Lin (1996) 則 使 用 1989 年 臺 灣 地 區 60 歲 以 上老年人健康與生活狀況調查資料,也歸納出老年人的休閒 4.
(14) 活動並分類為: 一 、 身 體 活 動 (Physical activities): 較 需 要 體 能 的 活 動 , 像 是運動、走路、園藝。 二 、 創 造 活 動 ( C r e a t i v e a c t i v i t i e s ): 包 含 遊 戲 、 閱 讀 、 嗜 好 、 手工藝。 三 、 思 考 活 動 (Contemplative activities): 包 含 思 考 、 宗 教 活動。 四 、 社 交 活 動 (Social activities)。. 另 外 陳 畹 蘭 (1992)將 休 閒 分 為 社 交 、 旅 遊 性 休 閒 、 嗜 好 性 休 閒 、 園 藝 寵 物 性 休 閒 、 休 憩 性 休 閒 等 。 陳 肇 男 ( 2003) 也把老人休閒區分為社團參與、旅遊活動、休閒活動。. 第二節. 老年人之健康體能. 在健康方面,體能的衰退對個人有雙重影響,當年紀愈 大,若體能很差,常不足以應付日常活動之所需,因而無法 獨立生活,造成生活品質低落;另外,體能衰退與缺乏身體 活動息息相關,而缺乏身體活動又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危險因 子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國 民 健 康 局 , 2 0 1 0 )。 健 康 體 能 對 於 老 年 人 來說,其重要性遠大於一般成年人,若由年輕時就保持著規 律身體活動的習慣,往後的生活不僅會感到較為輕鬆,能參 與的活動及社交圈也會較為廣泛。 美 國 疾 病 控 制 與 預 防 中 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以 及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學 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所 共 同 提 出 之 健 康 成 年 人 的 身 體 活 動 建 議 為 應 每 週 至 少 5天 從 事 最 少 30分 鐘 的 中 等 強 5.
(15) 度 身 體 活 動,或 每 週 至 少 3 天 從 事 最 少 2 0 分 鐘 的 高 等 強 度 身 體 活動,再者可經由通勤、家事雜務、日常活動等方式以增加 參 與 身 體 活 動 的 機 會 , 並 促 進 健 康 (Pate, et al., 1995)。 但 在 2007年 8月 ,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協 會 及 美 國 心 臟 協 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連 同 各 界 的 專 家 擬 定 了 一 份 以 老 年 人身體活動種類及身體活動量建議之報告書,其中更說明規 律性身體活動是成功老化不可缺少的因素,並提出了九項針 對 老 年 人 身 體 活 動 的 建 議 與 歸 納 (Nelson等 , 2007) : 一、為了促進及使身體健康,應保持積極身體活動的生活方 式。 二 、 每 週 至 少 有 5天 執 行 最 少 30分 鐘 的 中 等 強 度 有 氧 ( 耐 力 ) 身 體 活 動;或 者 每 週 至 少 有 3 天 執 行 最 少 2 0 分 鐘 的 高 強 度 有氧活動。 三、結合中等強度與高強度的有氧活動。 四、每週應至少有兩次增強主要肌群的活動,以保持或增加 肌力及肌耐力。 五、身體活動多寡會反應在健康上,老年人也希望提高個人 健康、降低慢性疾病與殘疾的風險。 六、為了保持規律身體活動及日常生活的靈活性,應每週至 少 2天 執 行 最 少 10分 鐘 的 靈 活 性 活 動 。 七、為了減少因跌倒而受傷的風險,平時應練習、維持或改 善平衡狀況。 八、身體活動是有效且安全執行物理治療的方式。 九、老年人應有計畫地參與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 原先僅就一般成年人建議身體活動量,經由修訂後,也 6.
(16) 有針對老年人而提出的個別建議,希望可提升老年人身體活 動的參與度及信心,也能增強自我的健康體能。 為維持健康體能,規律的運動為各界所認同的共通改善 方式,無論是從事正式或非正式、有組織或無組織、個人或 團體的運動,如能享受或專注於運動過程,將有正面的人際 互動且兼顧教育及身體保健的功能,運動的價值或意義也會 更 高( 方 進 隆 , 1 9 9 5 ) 。 在 臺 灣 地 區 ,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 0 1 1, 頁 1 4 3 ) 調 查 結 果 顯 示 2 0 1 1 年 規 律 運 動 人 口 比 例 為 2 7 . 8 %,較 前 一 年 增 加 了 1.7%, 且 60 歲 以 上 的 中 高 齡 人 口 為 規 律 運 動 的主要族群所在。. 第三節. 老年人之運動益處. 從事運動,不僅可以放鬆身心,忘卻煩惱,擺脫一成不 變的生活型態,並兼具有娛樂、滿足成就感、社交功能、改 善健康等諸多效果,與其它類型的休閒活動顯著不同(程紹 同 , 1 9 9 4 )。 運 動 也 可 以 促 進 身 體 活 動 的 效 能 , 以 直 接 或 間 接 影響情緒,及感到生、心滿意的狀況,尤其對老年人能維持 其 心 血 管 和 肌 肉 功 能 更 為 重 要( 黃 惠 璣,2 0 0 4 ) 。陳 安 妮 ( 2 0 1 0 ) 也提及對老年人來說,運動是維持身心健康及延緩老化最有 效的方法,它也是適合每一個人的活動。 從運動醫學方面來看,規律運動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血 壓、糖尿病、血脂、關節炎、骨質疏鬆及神經認知功能等, 因 而 降 低 死 亡 率 及 其 他 與 高 齡 相 關 的 罹 病 率 (Hopman-Rock & We s t h o f f , 2 0 0 2 ; N i e d & F r a n k l i n , 2 0 0 2 ) 。 經研究證實,規律參與運動並擁有較動態的生活方式, 可 以 帶 來 以 下 方 面 的 好 處 ( S i n g h , 2 0 0 4; 黃 獻 樑 、 陳 品 瑩 、 陳 7.
(17) 慶 餘 , 2007): 一、降低因老化或失用所造成的生理上變化: 許多研究已證實,藉著長期的有氧活動,可以使個人保 持一定水準的心肺及骨骼肌肉功能。在身體組成方面, 老化造成肌肉減少及脂肪組織增加,以透過運動來保持 較佳的身體組成,不僅可以維持生活行動的能力,也能 降低由肥胖所導致的慢性病危險因子。 二、促進心理健康: 完整的健康老化,不僅是生理方面,心理也佔很重要的 角色,包括社交、基因、社會支持、人格特質等因素。 方 進 隆 (1995)亦 提 出 , 規 律 性 運 動 不 但 有 助 於 體 適 能 之 提 升,且 對 自 尊、身 體 形 象 等 心 理 特 質 皆 有 正 面 之 影 響 ; 藉著運動人類也有較佳之交流與溝通,且可以學習合 作、包容、守法與助人的許多社會美德。 三、延長壽命及預防慢性疾病: 有規律運動及具較動態生活方式的人,已被證實有較低 的死亡率,以及預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四、預防及治療失能: 不論是老化或疾病因素都會讓老年人的生活偏向靜態, 甚至會造成失能,導致日常生活無法獨立,造成個人、 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而運動可以預防肌肉、骨骼的退 化,進而避免失能的狀況,亦能減緩生理上老化帶來的 衝擊。 蕭 伃 伶 、 劉 淑 娟 (2004)也 指 出 老 化 是 人 生 必 經 的 階 段 , 但藉由運動可延緩老化的速度,並建議老年人最好可以自動 自發地運動,以內容簡易又不具危險性的全身性運動為宜, 8.
(18) 少量多次並持之以恆,勿操之過急。 上述許多研究中都說明了運動對健康的好處,尤其是對 老 年 人 而 言,運 動 在 生 理 層 面、心 理 層 面 都 有 極 重 大 的 影 響 。 運動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也可以減輕家人的負擔並 減少醫療資源的支出,對於個人或是社會都扮演著很重要的 角色。. 第四節. 影響老年人參與運動之因素. 國內外皆有許多學者對老年人之運動參與因素有所研 究,陳 秀 珠 (1999)以 臺 北 市 基 督 長 老 教 會 松 年 大 學 55 歲 以 上 學 員 為 例 , 共 採 集 287 份 有 效 問 卷 進 行 分 析 , 歸 納 出 規 律 運 動與運動知識、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自覺家人、 朋友及醫護人員運動社會支持呈現正相關;與自覺運動障礙 呈現負相關,並提出要養成老年人良好的運動習慣,除了正 確的認知外,有較高的運動自我效能及社會的影響力也很重 要。 王 冠 今 等 ( 2 0 0 9 ) 由 2 0 0 3 年「 臺 灣 地 區 中 老 年 身 心 社 會 生 活 狀 況 長 期 追 蹤 調 查 」資 料 庫 中 選 取 2 , 6 5 9 位 6 5 歲 以 上 老 年 人分析其健康行為,並得知老年人參與運動與教育程度、居 於較城市區域、非同住網路(不與受試者同住但至少每週連 絡 一 次 之 人 數 )、 社 會 互 動 網 路 ( 受 試 者 參 與 宗 教 、 休 閒 、 社 團、學習、志願服務、政治等六項社會活動的數量)呈現正 相關;與自評健康、身體功能、認知障礙呈現負相關。 Lee 等 (2007)以 40 至 74 歲 的 上 海 市 男 性 居 民 為 研 究 對 象,採 集 6 1 , 5 8 2 位 受 訪 者,經 由 L o g i s t i c 迴 歸 分 析 研 究 發 現 , 教 育 程 度 、 家 庭 所 得 、 BMI 值 、 飲 食 能 量 攝 取 、 飲 用 含 有 酒 9.
(19) 精、茶、人蔘較多者,與運動參與呈現正相關;腰臀比、吸 菸情況與運動參與呈現負相關。 Jurj 等 (2007)以 上 海 女 性 健 康 研 究 資 料 中 74,942 名 40 至 70 歲 女 性 為 研 究 對 象,使 用 Logistic 迴 歸 分 析 指 出,女 性 較少參與休閒時間的活動,但卻有大量能量消耗於家事雜務 上,且通勤為非職業性活動中最主要的消耗來源之一,而擁 有高社會經濟地位及較少家庭責任者,與參與運動呈現正相 關。 Pan 等 (2009)以 5,167 名 15 至 79 歲 加 拿 大 居 民 為 對 象 , 利 用 Logistic 迴 歸 分 析 得 知 自 我 效 能 、 教 育 程 度 、 社 會 經 濟 地位、家庭收入都會影響民眾參與運動並呈現正相關,其中 影響老年人參與運動最為顯著的因素為預期健康效益、教育 程度、家庭所得。 Strath, Swartz, 與 Cashin(2009)以 415 名 50 歲 以 上 中 老 年 人 為 對 象 , 使 用 計 步 器 收 集 至 少 連 續 5 天 , 每 天 至 少 10 小 時 配 戴 計 步 器 並 且 行 走 超 過 1 0 0 0 步 之 完 整 資 料,與 人 口 變 項 進 行 比 對 分 析 。 研 究 發 現 年 齡 較 高 、 BMI 值 高 、 已 退 休 與 行走步數呈現負相關;所得收入高、教育程度高者,與行走 步數呈現正相關。 Kruger, Ha m, 與 Sanke r(2008) 以 2005 年 行 為 風 險 因 素 檢 測 資 料 中 185,702 名 50 歲 以 上 中 老 年 人 為 對 象 , 使 用 Logistic 迴 歸 分 析 , 顯 示 年 齡 層 較 高 、 BMI 值 過 輕 或 過 重 、 擁有殘疾、患有慢性疾病者較趨向靜態活動;教育程度高、 自我健康認知良好者則趨向靜態活動的比率較低。 Zizzi 等 (2006)以 1,239 名 18 歲 以 上 阿 帕 拉 契 山 區 居 民 為 母 體 , 使 用 其 中 994 名 受 試 者 進 行 Logistic 迴 歸 分 析 , 研 究 10.
(20) 結果顯示女性在運動次數及運動時間上明顯低於男性;所得 收 入 與 運 動 次 數 呈 現 正 相 關 ; BMI 值 與 運 動 次 數 呈 現 負 相 關;自我效能則在運動次數及時間上皆呈現正相關。 胡 立 仕 (2002)則 提 出 影 響 老 年 人 運 動 之 因 素 為 促 進 因 素 及 限 制 因 素。 其 中 促 進 因 素 包 含 了 個 人 因 素 (自 我 調 適、 興 趣 培 養 、 正 向 運 動 態 度 …等 )、 他 人 因 素 (專 業 教 練 指 導 、 職 場 運 動 環 境 的 建 立 、 家 人 與 朋 友 支 持 …等 )及 工 具 性 因 素 (交 通 便 利 、 替 代 場 所 的 尋 找 、 運 動 種 類 的 選 擇 … 等 ); 限 制 因 素 則 包含年齡增長、生理機能下降、時間、費用與經濟、心理因 素 …等 。 觀看過去研究,可以發現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家 庭收入、居住環境、健康認知等是影響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 或 運 動 的 重 要 因 素 , 各 相 關 研 究 結 果 統 整 製 表 如 表 1。. 11.
(21) 12. 女. 男. 40-74 上海. 中國. 全區. 臺灣. 臺北市. 女. 男. 臺灣. 國家. 城市/. 男. 性別. 61,582. 2,659. 287. 人數. 運動參與. 運動參與. 規律運動. 依變項. 茶、人蔘. 攝取酒精、. 能量攝取. BMI 值. 家庭所得. 教育程度. 社會互動網. 非同住網路. 居住較城區. 教育程度. 社會支持. 自我效能. 自覺利益. 運動知識. 正面因素. 影響活動量. 影響老年人參與運動因素之相關文獻. 以上. 65 歲. 55-87. 範圍. 年齡. 表 1. 抽菸. 腰臀比. 認知障礙. 身體功能. 自評健康. 自覺障礙. 負面因素. 影響活動量. 2007. Lee 等 ,. 等 , 2009. 王冠今. 1999. 陳秀珠,. 參考文獻.
(22) 13. 15-79. 40-70. 範圍. 年齡. 表 1. 女. 男. 女. 性別. 加拿大. 上海. 中國. 國家. 城市/. 5,167. 74,942. 人數. 運動參與. 運動參與. 依變項. 看電視時間. 有慢性疾病. 2009 社經地位 家庭收入. Pan 等 ,. 2007. Jurj 等 ,. 參考文獻. 教育程度. 自我效能. 茶、人蔘. 攝取酒精、. 抽菸. 家庭責任. 負向因素. 影響活動量. 社經地位. 所得收入. 教育程度. 年齡. 正面因素. 影響活動量. 影 響 老 年 人 參 與 運 動 因 素 之 相 關 文 獻 (續 ).
(23) 14.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以上. 50 歲. 以上. 18 歲. 以上. 性別. 契山區. 阿帕拉. 美國. 地區. 城市/. 994. 185,702. 415. 人數. 運動時間. 運動次數. 靜態生活. 步行量. 依變項. 自我效能. 所得收入. 患慢性疾病. 擁有殘疾. BMI 值. 年齡. 教育程度. 所得收入. 正面因素. 影響活動量. 影 響 老 年 人 參 與 運 動 因 素 之 相 關 文 獻 (續 ). 50 歲. 範圍. 年齡. 表 1. BMI 值. 健康認知. 教育程度. 已退休. BMI 值. 年齡. 負面因素. 影響活動量. 2006. Zizzi 等 ,. 等 , 2008. Kruger. 2009. S t r a t h 等,. 參考文獻.
(24) 第五節. 環境與交通. 相較於其他影響運動行為的因子,環境因素可能是一個 更 為 顯 性 的 議 題 (Humpel, Owen, & Leslie, 2002)。 蕭 偉 勳 (2011)研 究 指 出 運 動 環 境 對 運 動 參 與 達 顯 著 影 響 , 若 居 家 附 近具有足夠的運動環境,則該地區居民的身體活動量水平相 對較高。 環境不但會影響生活型態的選擇,居住環境資源的多寡 也會影響老人是否執行身體活動,亦可能導致老年人身體活 動 量 比 較 低 ( 顏 敏 玲 、 陳 玉 敏 , 2008) 。 而 影 響 參 與 身 體 活 動的環境因素大致包括居住地區鄰近之公園、開放空間、運 動設施、運動場館、人行道及其設施之安全考量。 就 老 年 人 而 言, 最 基 礎 的 運 動 設 施 供 應 尤 為 重 要 ( Wi c k e r, B r e u e r, & P a w l o w s k i , 2 0 0 9 ) 。 C u t t s , D a r b y, B o o n e , & Brewis(2009)研 究 也 指 出 , 鄰 近 大 型 的 公 園 將 提 供 民 眾 從 事 身體活動的機會,且較大的公園可從事身體活動的範圍更加 廣泛。 居家環境周圍的人行道是最常被使用於從事身體活動之 設施,通常被使用於散步、慢跑,若能完善規劃街道設施, 將 能 提 高 身 體 活 動 參 與 率( S a l l i s , e t a l . , 2 0 0 9 )。 L i , F i s h e r , Brownson, & Bosworth(2005)亦 提 出,居 家 附 近 在 進 行 城 市 規 劃時,必須完善考慮如何興建人行道與行人使用空間,因人 行道的規劃及興建與社區中老年人口從事散步或步行活動呈 現正相關的影響。 環境設施的安全問題也是參與身體活動的一大考量,謝 佾 穎 、 徐 錦 興 (2011)研 究 指 出 , 在 運 動 環 境 中 女 性 民 眾 所 在 意要點在於支持性設施、安全性以及美觀性上,其中又社區 15.
(25) 運動環境的安全性最為重視,顯示當環境若無法給予女性民 眾安全感時,將會影響其運動參與之意願。 在 政 府 方 面 ,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2011)調 查 結 果 顯 示 , 民 眾 最 常 做 運 動 的 地 點 以 鄰 近 之 「 學 校 運 動 場 館 」、「 公 園 」 與「戶外」為主。為了創造有利於老年人活動的條件,減少 障礙,增進身體活動參與,讓老年人在生活圈中經常能動、 容易動、喜歡動,到老都還是很獨立、活躍、健康,國民健 康 局 自 9 9 年 起 推 動 「 高 齡 友 善 城 市 計 畫 」, 目 前 已 有 嘉 義 市 、 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南投縣、臺南市、高雄 市 、 臺 東 縣 等 開 始 推 動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 0 1 1 )。 交通方面,研究顯示開發較完善之城市會較依賴車輛之 使 用 導 致 身 體 活 動 量 較 少 (Lopez-Zetina, Lee, & Friis, 2 0 0 6 )。 但 臺 灣 地 區 地 狹 人 稠 , 普 遍 屬 於 人 口 稠 密 而 交 通 便 捷 的社區環境,更擁有許多免費或需付費的大眾運動設施,包 括 游 泳 池 、 健 身 房 及 各 式 開 放 空 間 ( 廣 場 、 社 區 中 庭 ), 使 得 民眾雖然居住在鬧區之中,也很容易使用到這些設施從事有 助 健 康 的 身 體 活 動 ( 王 佳 雯 , 2 0 0 9 )。. 第六節. 社會經濟地位. 社會經濟地位為影響身體活動參與的重要因素,其中包 含了收入及教育程度,社會經濟階層不同者,所居住的環境 往往也有所差異。較高社會經濟地位者之居住環境,其所屬 公共開放空間的設施功能可能較多,參與身體活動的機會相 對也較大,而低社經地位者之居住環境或許運動場所設備較 為老舊,缺乏吸引力,以致參與身體活動的民眾較少 (Crawford, et al., 2008)。 16.
(26) 另有學者研究發現,較低社會經濟地位者在居住環境中 所 擁 有 的 免 費 運 動 設 施 顯 著 較 少 (Estabrooks, Lee, & Gyurcsik, 2003) 。即 使 低 社 會 經 濟 地 位 者 居 住 環 境 中 有 良 好 的運動設施可使用,但卻涉及入會費用的限制導致無法使用 (Giles-Corti & Donovan, 2002)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臺灣健康論壇」中曾指出 臺灣在不同地區、不同族群與不同社經階層之間存在健康不 平等的現象,且國人男女性之吸菸率、嚼食檳榔率、不運動 率以及女性之肥胖率,皆呈現教育程度愈低者,不健康行為 比 率 愈 高,其 教 育 或 社 經 階 層 較 高 的 民 眾,在 菸、酒、檳 榔 、 肥胖等因素的盛行率則較低;反之,受教育年數較低、收入 較 低 者 , 這 些 因 素 的 盛 行 率 則 較 高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 0 1 1 )。. 17.
(27) 第參章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研究流程. 由 於 原 先 檢 測 題 項 多 達 1 3 0 0 多 題( 包 含 問 卷 調 查 及 體 檢 部 分 ), 本 研 究 經 由 檢 視 並 刪 除 不 完 整 填 答 之 對 象 後 , 加 以 重 新 編 碼 及 重 組 , 以 其 中 1,245 位 資 料 較 為 完 整 的 受 測 者 進 行 分 析 比 較 , 研 究 流 程 如 下 圖 ( 圖 1 )。 「臺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 查 1999-2000」 資 料 2028 人. 檢視並刪減不完整之資料. 1245 名 資 料 較 完 整 樣 本. 資料重新編碼及重組. 年齡、居住地區、教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BMI. 自覺運動狀態. 值、身心功能量表、. 身體活動量. 家庭所得、不良習性、 交通方式、各項疾病. 圖 1. 研究流程圖 18.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資料來源使用「臺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查 1 9 9 9 - 2 0 0 0 」 之 資 料 ( 潘 文 涵 等 , 2 0 0 4 )。 該 調 查 自 1 9 9 9 年 1 月 至 12 月 收 案 , 母 群 體 定 義 為 在 臺 灣 地 區 具 有 國 籍 且 1999 年 1 月 1 日 年 齡 為 65 及 65 歲 以 上 之 居 民 ; 但 不 包 括 建 立 名 冊 時 間 內 軍 事 單 位、醫 院、療 養 院、學 校、職 訓 中 心、宿 舍 、 機構內之居民。 其採用分層隨機集束取樣法,將臺灣以特殊族群、地理 位置分出客家、山地、東部、澎湖四層,另將臺灣其他地區 分成北、中、南三地區;其北、中、南地區以人口密度各分 三 層 , 共 將 臺 灣 地 區 分 為 1 3 層 。 各 層 中 以「 抽 取 率 與 母 體 規 模 成 正 比 」 (Probabilities Proportional to Sizes, PPS)方 式 抽 出 共 39 個 鄉 鎮 。 各 鄉 鎮 中 再 以 PPS 法 抽 出 2 個 村 里 , 每 一 村 里 調 查 26 位 老 人 , 全 國 總 樣 本 數 共 2,028 人 , 男 女 各 半 。 本 研 究 者 將 資 料 進 行 檢 視 與 刪 減 後 , 最 終 得 到 1,245 名 樣本並重新編碼及重整資料,再進行統計分析。. 第三節. 研究假設. 依據其研究數據與文獻探討,提出假設如下: 假設一:年齡對影響老年人參與活動有顯著相關。 假設二:居住地區對影響老年人參與活動有顯著相關。 假 設 三 : BMI 值 對 影 響 老 年 人 參 與 活 動 有 顯 著 相 關 。 假設四:教育程度對影響老年人參與活動有顯著相關。 假設五:個人所得對影響老年人參與活動有顯著相關。 假設六:有抽菸習慣對影響老年人參與活動有顯著相關。 假設七:疾病對影響老年人參與活動有顯著相關。 19.
(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原收集之資料及測量項目分為問卷訪視項目及身體檢查 項目,問卷調查部分以現行衛生體系為架構,透過各縣市衛 生局營養員督導聘僱之兼職訪員執行,體檢部分則由專職人 員負責,其內容如下: 一 、 問 卷 訪 視 項 目 : 家 戶 資 料 、 基 本 資 料 、 24 小 時 飲 食 回憶記錄(含家戶食譜、個人食物模型效度記錄、個人 回 憶 記 錄 )、 飲 食 問 卷 、 營 養 知 識 、 態 度 與 行 為 問 卷 、 體 能活動量表、疾病史問卷、身心功能量表、短暫性腦缺 血問卷、肺功能測量。 二、身體檢查項目:抽血、收尿、人體測量(身高、體重、 腰 圍 、 臀 圍 、 皮 下 脂 肪 測 量 )、 心 電 圖 、 血 壓 、 體 溫 測 量 、 骨質疏鬆評估。 本 研 究 使 用 問 卷 訪 視 項 目 之 家 戶 資 料 、 基 本 資 料 、 24 小 時飲食回憶記錄、體能活動量表、疾病史問卷等;身體檢查 項目之人體測量與血壓。. 第五節. 分析變項. 一、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計算過去一年之身體活動量,將 其身體活動激烈程度分為五個等級(躺著及輕鬆的坐著 為 1 M E Ts ; 坐 著 活 動 、 輕 鬆 站 立 或 站 立 但 手 腳 要 動 為 1 . 5 M E Ts; 站 立 身 體 要 動 , 包 括 一 些 走 路 為 2 M E Ts; 步 行 手 腳 要 動 為 3 M E Ts; 步 行 身 體 要 動 , 騎 自 行 車 、 游 泳 等 為 4 M E T s )。 計 算 方 式 為 調 查 中 個 人 五 項 最 常 從 事 之 身體活動量加總,再將其分為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由 於 時 空 背 景 為 1999-2000 年 , 其 身 體 活 動 量 評 定 標 準 為 20.
(30) 政 府 所 提 倡 之 「 健 康 體 能 3 3 3 」, 即 每 週 至 少 3 天 從 事 最 少 3 0 分 鐘 之 中 等 強 度 運 動,且 心 跳 達 到 每 分 鐘 1 3 0 下 以 上,並以一年身體活動量為評量基礎,若達標準即為身 體活動量足夠,其公式如下: 身 體 活 動 量 標 準 = ( 3 ( 天 ) × 0 . 5 ( 小 時 ) × 3 ( M E Ts ) ) × 5 2 週 = 2 3 4 ( M E Ts - h r. 年). M E Ts - h r ( 一 年 內 身 體 活 動 總 量 ) = Σ 運 動 激 烈 程 度 ( M E Ts ) × 身 體 活 動 時 間 ( 小 時. 年). 二、自覺運動狀態:詢問受試者是否有經常參與的運動或動 態的休閒活動,將其分為自覺不運動、自覺經常運動兩 組。 三 、 年 齡 : 以 1999 年 2 月 3 日 為 基 準 計 算 各 樣 本 之 年 齡 , 並 將 其 分 為 65 至 69 歲 、 70 至 74 歲 、 75 歲 以 上 三 組 。 四、居住地區:依據臺灣地區分佈將其歸類為北部(新竹以 北 , 含 新 竹 )、 中 部 ( 苗 栗 至 雲 林 )、 南 部 ( 嘉 義 以 南 , 含 嘉 義 )、 東 部 ( 宜 蘭 至 臺 東 ) 等 四 個 地 區 。 五 、 BMI 值 : 依 據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國 民 健 康 局 所 發 行 之 「 健 康 體 能 指 引 手 冊 」 區 分 為 過 輕 (BMI< 18.5)、 正 常 ( 1 8 . 5 ≦ B M I < 2 4 )、 過 重 ( 2 4 ≦ B M I < 2 7 )、 肥 胖 ( B M I ≧ 2 7 ) 四組。 六、教育程度:將教育程度分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 大專及以上四組。 七、婚 姻 狀 況:分 為 單 身 或 離 婚 者、已 婚 或 配 偶 過 世 者 兩 組 。 八、個人所得:由於測量項目以個人從事之身體活動為主, 故所得計算採行以個人為單位,並由行政院主計處臺灣 地 區 家 庭 收 支 調 查 (2010)取 得 各 地 區 每 月 平 均 所 得 收 21.
(31) 入,加以計算,其公式如下: 個 人 所 得 = 1999 年 個 人 每 月 所 得 收 入 /1999 年 居 住 地 區 每 月 平 均 所 得 收 入 *100。 九 、 認 知 功 能 : 利 用 認 知 功 能 量 表 (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SPMSQ)計 算 答 題 數 , 並 分 為 正 常 ( 答 錯 3 題( 含 )以 內 )及 異 常( 答 錯 3 題 以 上 )兩 組 。 十、不 良 習 性:將 抽 菸 情 況 分 為 目 前 不 抽 菸、目 前 抽 菸 兩 組 ; 喝酒情況分為不喝酒、偶爾喝酒、常喝酒三組;吃檳榔 情況分為目前不吃檳榔、目前吃檳榔兩組。 十一、交通方式:將外出活動之方式分為步行、騎自行車、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騎乘汽機車四組。 十二、疾病檢測:各項疾病包含白內障、慢性支氣管炎、氣 喘、消化性潰瘍、痛風、關節炎、高血壓、高血脂、中 風 、 糖 尿 病 、 尿 失 禁 、 代 謝 症 候 群 ( 總 膽 固 醇 ≧ 2 0 0、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40/50、 三 酸 甘 油 脂 ≧ 150、 血 糖 ≧ 100、 高 血 壓 、 腰 圍 ≧ 8 0 / 9 0, 以 上 6 項 符 合 3 項 ( 含 ) 以 上 者 ), 分為無疾病及經醫師診斷與確認後有疾病兩組。.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由 於 欲 分 析 之 變 項 多 為 類 別 變 項 , 故 以 Logistic 迴 歸 模 式 分 析 , 資 料 以 SPSS 12.0 版 套 裝 統 計 軟 體 進 行 分 析 。 本研究分別以客觀評量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 ( M E Ts - h r ≧ 2 3 4 ) , 以 及 主 觀 評 量 運 動 量 是 否 足 夠 ( 自 覺 運 動 狀 態 ) 做 為 依 變 項 ;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姻狀況、個人所得、認知功能、不良習性、交通方式及多 項疾病作為自變項。 22.
(32) 第肆章 第一節. 結果與討論 各變項分配情形. 基本生活型態、疾病及身體活動項目之次數分配分別列 於 表 2、 表 3 及 表 4 顯 示 。 表 2 中 客 觀 評 定 身 體 活 動 量 是 否 足夠與自覺運動狀態皆近乎半數但比例相反,可能造成之後 資料分析時有些許的差異存在。基本生活型態方面,男性與 女 性 各 半 ; 年 齡 中 有 四 分 之 三 以 上 之 受 測 者 為 65-74 歲 ; 居 住 地 區 僅 東 部 佔 較 少 數 , 其 餘 分 配 均 勻 ; BMI 值 多 為 正 常 範 圍;教育程度小學及小學以下者超過一半以上;婚姻狀況為 已 婚 或 配 偶 過 世 者 佔 90%以 上 , 顯 示 大 多 數 受 測 者 皆 有 獨 立 家 庭 生 活 ; 認 知 功 能 量 表 測 驗 結 果 呈 現 男 性 近 90%之 受 測 者 為 認 知 正 常 , 女 性 則 近 70%為 認 知 正 常 ; 不 良 習 性 方 面 , 女 性 皆 有 90%以 上 無 不 良 習 性 , 男 性 也 有 60%以 上 無 不 良 習 性,為健康之受測對象;外出交通方式則多數為騎乘汽機車 ( 男 : 5 8 . 3 % 、 女 : 4 6 . 6 % )。. 23.
(33) 表 2. 基本生活型態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 男性 變項. 女性. 個數. 有效百. 個數. 有效百. (n). 分 比 (%). (n). 分 比 (%). 不 足 ( < 2 3 4 M E Ts - h r ). 338. 53.1. 349. 59.9. 足 夠 ( ≧ 2 3 4 M E Ts - h r ). 298. 46.9. 234. 40.1. 自覺不運動. 284. 44.0. 295. 49.6. 自覺經常運動. 362. 56.0. 300. 50.4. 65-69. 246. 38.0. 252. 42.2. 70-74. 272. 41.9. 225. 37.7. 75 以 上. 130. 20.1. 120. 20.1. 北部. 171. 26.4. 151. 25.3. 中部. 190. 29.3. 186. 31.2. 南部. 195. 30.1. 167. 28.0. 東部. 92. 14.2. 93. 15.6. 322. 49.7. 242. 40.5. 45. 6.9. 46. 7.7. 185. 28.6. 190. 31.8. 96. 14.8. 119. 20.0. 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 自覺運動狀態. 年齡. 居住地區. BMI 值 正 常 (18.5≦ BMI< 24) 過 輕 (BMI< 18.5) 過 重 (24≦ BMI< 27) 肥 胖 (BMI≧ 27). 24.
(34) 表 2. 基本生活型態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續) 男性 變項. 女性. 個數. 有效百. 個數. 有效百. (n). 分 比 (%). (n). 分 比 (%). 220. 51.5. 139. 70.9. 初中. 51. 11.9. 33. 16.9. 高中. 78. 18.3. 12. 6.1. 大專及以上. 78. 18.3. 12. 6.1. 40. 6.2. 8. 1.3. 608. 93.8. 589. 98.7. 正常. 582. 89.8. 416. 69.7. 異常. 66. 10.2. 181. 30.3. 不抽菸. 390. 60.2. 569. 95.3. 抽菸. 258. 39.8. 28. 4.7. 不喝酒. 435. 67.1. 546. 91.4. 偶爾喝酒. 119. 18.4. 38. 6.4. 94. 14.5. 13. 2.2. 606. 93.5. 554. 92.8. 42. 6.5. 43. 7.2. 教育程度 小學及以下. 婚姻狀況 單身或離婚 已婚 認知功能. 是否抽菸. 喝酒情形. 常喝酒 是否吃檳榔 不吃檳榔 吃檳榔. 25.
(35) 表 2. 基本生活型態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續) 男性 變項. 女性. 個數. 有效百. 個數. 有效百. (n). 分 比 (%). (n). 分 比 (%). 外出交通方式 步行. 58. 8.9. 123. 20.6. 自行車. 93. 14.4. 60. 10.0. 大眾運輸. 119. 18.4. 136. 22.8. 汽、機車. 378. 58.3. 278. 46.6. 疾病方面,男性患有白內障及高血壓的比例較高,分別 為 31.0%及 29.2%, 其 餘 疾 病 之 患 病 率 皆 在 15%以 下 ; 女 性 患 有 白 內 障 、 關 節 炎 及 高 血 壓 的 比 例 較 高 , 分 別 為 41.9%、 2 2 . 3 % 及 3 7 . 0 % , 其 餘 疾 病 之 患 病 率 為 1 0 % 以 下 ( 表 3 )。. 表 3. 疾病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 男性 疾病. 白內障. 慢性支氣管炎. 氣喘. 女性. 個數. 有效百. 個數. 有效百. (n). 分 比 (%). (n). 分 比 (%). 無. 447. 69.0. 347. 58.1. 有. 201. 31.0. 250. 41.9. 無. 584. 90.1. 558. 93.5. 有. 64. 9.9. 39. 6.5. 無. 612. 94.4. 563. 94.3. 有. 36. 5.6. 34. 5.7. 26.
(36) 表 3. 疾病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續) 男性 疾病. 消化性潰瘍. 痛風. 關節炎. 高血壓. 高血脂. 中風. 糖尿病. 尿失禁. 代謝症候群. 女性. 個數. 有效百. 個數. 有效百. (n). 分 比 (%). (n). 分 比 (%). 無. 551. 85.0. 535. 89.6. 有. 97. 15.0. 62. 10.4. 無. 563. 86.9. 557. 93.3. 有. 85. 13.1. 40. 6.7. 無. 582. 89.8. 464. 77.7. 有. 66. 10.2. 133. 22.3. 無. 459. 70.8. 376. 63.0. 有. 189. 29.2. 221. 37.0. 無. 603. 93.1. 546. 91.5. 有. 45. 6.9. 51. 8.5. 無. 622. 96.0. 583. 97.7. 有. 26. 4.0. 14. 2.3. 無. 588. 90.7. 522. 87.4. 有. 60. 9.3. 75. 12.6. 無. 637. 98.3. 583. 97.7. 有. 11. 1.7. 14. 2.3. 無. 360. 56.9. 216. 36.9. 有. 273. 43.1. 370. 63.1. 老年人的身體及體能狀況通常都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 其身體活動也會偏向較不激烈的程度,在本研究中老年人多. 27.
(37) 數 從 事 的 身 體 活 動 整 理 如 表 4, 主 要 為 散 步 、 體 操 、 登 山 、 自行車、外丹功、元極舞、跑步、太極拳等,皆屬於簡單易 做的身體活動,既可以活動筋骨、增進體能、維持良好的健 康狀態,更可以充實生活、結交好友。 表 4. 身體活動項目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 男性. 身體活動 個 數 (n). 女性. 有效百分比 (%). 個 數 (n). 有效百分比 (%). 運動 1 無. 292. 45.1. 303. 50.8. 散步. 206. 31.8. 181. 30.3. 體操. 33. 5.1. 25. 4.2. 自行車. 31. 4.8. 8. 1.3. 登山. 27. 4.2. 16. 2.7. 跑步. 11. 1.7. 1. 0.2. 外丹功. 10. 1.5. 15. 2.5. 槌球. 6. 0.9. 1. 0.2. 氣功. 6. 0.9. 7. 1.2. 太極拳. 5. 0.7. 5. 0.8. 園藝. 5. 0.7. 4. 0.7. 快走. 3. 0.5. 1. 0.2. 種田、種菜. 3. 0.5. 2. 0.3. 桌球. 2. 0.3. 0. 0.0. 元極舞. 1. 0.2. 15. 2.5. 28.
(38) 表 4. 身體活動項目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續) 男性. 身體活動 個 數 (n). 女性. 有效百分比 (%). 個 數 (n). 有效百分比 (%). 甩動手腳. 1. 0.2. 3. 0.5. 跳舞. 1. 0.2. 2. 0.3. 羽球. 1. 0.2. 0. 0.0. 網球. 1. 0.2. 0. 0.0. 伏地挺身. 1. 0.2. 0. 0.0. 游泳. 1. 0.2. 0. 0.0. 劍道. 1. 0.2. 0. 0.0. 土風舞. 0. 0.0. 7. 1.2. 呼啦圈. 0. 0.0. 1. 0.2. 631. 97.4. 592. 99.2. 散步. 4. 0.6. 1. 0.2. 自行車. 4. 0.6. 0. 0.0. 園藝. 3. 0.5. 1. 0.2. 跑步. 2. 0.3. 0. 0.0. 登山. 1. 0.2. 1. 0.2. 太極拳. 1. 0.2. 0. 0.0. 氣功. 1. 0.2. 0. 0.0. 游泳. 1. 0.2. 0. 0.0. 元極舞. 0. 0.0. 1. 0.2. 跳舞. 0. 0.0. 1. 0.2. 運動 2 無. 29.
(39) 表 4. 身體活動項目次數分配與有效百分比(續) 男性. 身體活動 個 數 (n). 女性. 有效百分比 (%). 個 數 (n). 有效百分比 (%). 運動 3 646. 99.7. 597. 100.0. 健康步道. 1. 0.2. 0. 0.0. 種田. 1. 0.2. 0. 0.0. 無. 在 24 小 時 飲 食 攝 取 ( 表 5) 回 憶 調 查 發 現 , 男 性 平 均 攝 取 卡 路 里 為 1912.96(kcal), 女 性 平 均 攝 取 卡 路 里 為 1523.33(kcal), 皆 為 均 衡 飲 食 之 狀 態 。 表 5. 24 小 時 飲 食 攝 取 敘 述 統 計 男性. 女性. 飲食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1912.96. 977.51. 1523.33. 861.68. 蛋 白 質 (g). 78.54. 44.15. 62.28. 41.00. 脂 肪 (g). 63.60. 69.41. 49.67. 66.13. 醣 類 (g). 249.11. 123.04. 205.33. 98.40. 4.78. 3.81. 4.42. 4.01. 鈣 (mg). 652.59. 585.44. 631.13. 634.60. 磷 (mg). 1075.70. 586.83. 905.87. 578.34. 鐵 (mg). 13.06. 10.12. 10.76. 8.65. 卡 路 里 (kcal). 粗 纖 維 (g). 30.
(40) 表 5. 24 小 時 飲 食 攝 取 敘 述 統 計 ( 續 ) 男性. 女性. 飲食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8789.39. 10326.42. 9434.25. 11974.09. 維 生 素 B1(mg). 1.28. 1.19. 1.09. 1.22. 維 生 素 B2(mg). 1.41. 1.15. 1.29. 1.22. 16.29. 11.39. 12.78. 10.75. 148.60. 156.03. 138.19. 157.65. 維生素 A. 菸 鹼 酸 (mg) 維 生 素 C(mg) 飽 和 脂 肪 酸 (mg). 194801.00. 22640.98 15087.21 21897.83. 不 飽 和 脂 肪 酸 (mg). 41088.76. 45515.69 31980.67 42416.86. 油 酸 (mg). 23001.75. 30026.82 17930.32 29802.62. 膽 固 醇 (mg) 修正之維生素 E(α-TE) 鈉 (mg)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mg) 維 生 素 B6(mg) 鎂 (mg) 膳 食 纖 維 (g) 鉀 (mg). 259.47. 241.07. 185.04. 201.71. 8.04. 7.42. 6.78. 6.38. 5412.88. 4526.10. 4250.55. 3541.05. 18087.00. 18674.47 14050.35 14731.98. 1.31. 1.00. 1.00. 0.71. 259.12. 195.95. 219.29. 174.13. 20.25. 14.02. 19.10. 18.23. 2564.25. 2054.73. 2249.57. 1838.76. 31.
(41) 第二節. 身體活動狀態與基本生活型態. 以客觀評定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與主觀評定是否經常運 動分別為依變項,加入基本生活型態(包含性別、年齡、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個 人 所 得 、 認 知 功 能 、 不 良 習 性 、 出 外 交 通 工 具 ) 為 自 變 項 , 使 用 Logistic 迴 歸 進 行 其 相 關 性 之 分 析 , 研 究 結 果 如 表 6。. 表 6. 身體活動狀態與基本生活型態相關因素分析 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 是否經常運動. (n=1219). (n=1241). 變項.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常數. 1.159. 1.472. 性別 Referent. 男 女. 0.900. 0.660-1.227. Referent 0.958. 0.704-1.304. 年齡 65-69 歲. Referent. Referent. 70-75 歲. 0.881. 0.667-1.163. 0.924. 0.701-1.217. 75 歲 以 上. 0.744. 0.520-1.066. 0.718. 0.504-1.024. 居住地區 Referent. 北部. Referent. 中部. 0.648*. 0.460-0.912. 0.688*. 0.490-0.966. 南部. 1.529*. 1.079-2.168. 1.456*. 1.020-2.080. 東部. 0.344*. 0.210-0.562. 0.306*. 0.191-0.490. *p<.05. 32.
(42) 表 6. 身體活動量與基本生活型態相關因素分析(續) 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 是否經常運動. (n=1219). (n=1241). 變項.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BMI 值 Referent. 體重正常. Referent. 體重過輕. 0.770. 0.470-1.260. 0.787. 0.487-1.272. 體重過重. 1.192. 0.888-1.601. 1.248. 0.930-1.674. 肥胖. 1.085. 0.764-1.539. 1.136. 0.804-1.606. 教育程度 Referent. 小學以下. Referent. 初中. 1.912*. 1.181-3.097. 1.890*. 1.134-3.152. 高中. 2.299*. 1.385-3.815. 1.773*. 1.052-2.987. 大專及以上. 2.239*. 1.298-3.863. 2.471*. 1.350-4.523. 婚姻狀況 Referent. 單身或離婚 已婚 個人所得. Referent. 1.084. 0.566-2.074. 1.310. 0.682-2.517. 1.152*. 1.020-1.301. 1.179*. 1.035-1.344. 認知功能 Referent. 正常 異常. 0.890. 0.624-1.268. Referent 0.733. 0.520-1.034. 抽菸情形 Referent. 不抽菸 抽菸. 0.968. 0.687-1.365. *p<.05. 33. Referent 1.062. 0.755-1.493.
(43) 表 6. 身體活動量與基本生活型態相關因素分析(續) 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 是否經常運動. (n=1219). (n=1241). 變項.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喝酒情形 Referent. 不喝酒. Referent. 偶爾喝酒. 1.404. 0.944-2.088. 1.117. 0.749-1.665. 常喝酒. 0.784. 0.478-1.285. 0.828. 0.514-1.333. 是否吃檳榔 Referent. 不吃檳榔 吃檳榔. 0.410*. 0.198-0.848. Referent 0.456*. 0.239-0.868. 出外交通工具 Referent. 步行. Referent. 自行車. 0.672. 0.413-1.093. 0.707. 0.434-1.152. 大眾運輸. 0.858. 0.562-1.310. 0.939. 0.609-1.447. 汽、機車. 0.490*. 0.336-0.716. 0.471*. 0.322-0.688. *p<.05. 客觀評定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之結果顯示:居住中部及 東部的受測者身體活動量較居住北部的受測者少,但居住南 部的受測者身體活動量較居住北部的受測者多;教育程度在 初中以上(含)者有較大的身體活動量,且呈現正相關;所 得愈高者身體活動量較大;不良習性中有吃檳榔之受測者較 不吃檳榔之受測者身體活動量少;出外採行騎乘汽、機車方 式者較出外採步行方式者身體活動量少。主觀之自覺運動狀 態在結果上除了教育程度上未呈現明顯的正相關外,其餘顯. 34.
(44) 著結果皆與客觀之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相同。. 第三節.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 以客觀評定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為依變項,基本生活型 態 ( 包 含 性 別 、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況、個人所得、認知功能、不良習性、出外交通工具)為 自 變 項 , 並 將 性 別 設 為 控 制 變 項 , 使 用 Logistic 迴 歸 進 行 其 相 關 性 之 分 析 (n=1219), 結 果 如 表 7。. 表 7.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 變項. 常數.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0.710. 0.990. 年齡 65-69 歲. Referent. Referent. 70-75 歲. 1.063. 0.718-1.575. 0.812. 0.539-1.222. 75 歲 以 上. 0.976. 0.582-1.639. 0.742. 0.435-1.266. 居住地區 Referent. 北部. Referent. 中部. 0.531*. 0.324-0.870. 0.734. 0.446-1.207. 南部. 1.274. 0.779-2.084. 2.008*. 1.184-3.403. 東部. 0.361*. 0.188-0.693. 0.315*. 0.137-0.725. *p<.05. 35.
(45) 表 7.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續) 變項.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BMI 值 Referent. 體重正常. Referent. 體重過輕. 0.819. 0.408-1.642. 0.627. 0.298-1.316. 體重過重. 1.242. 0.824-1.872. 1.160. 0.747-1.800. 肥胖. 0.881. 0.527-1.472. 1.380. 0.839-2.270. 教育程度 Referent. 小學以下. Referent. 初中. 2.515*. 1.284-4.925. 2.662*. 1.186-5.971. 高中. 3.313*. 1.795-6.115. 1.776. 0.504-6.258. 大專及以上. 3.323*. 1.727-6.394. 1.466. 0.369-5.819. 婚姻狀況 Referent. 單身或離婚. Referent. 已婚. 1.010. 0.487-2.095. 0.939. 0.166-5.316. 個人所得. 1.103. 0.951-1.278. 1.281*. 1.007-1.630. 認知功能 Referent. 正常 異常. 0.905. 0.477-1.718. Referent 1.027. 0.650-1.622. 抽菸情形 Referent. 不抽菸 抽菸. 1.008. 0.699-1.454. *p<.05. 36. Referent 0.784. 0.248-2.480.
(46) 表 7.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續) 變項.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喝酒情形 Referent. 不喝酒. Referent. 偶爾喝酒. 1.213. 0.762-1.930. 2.115. 0.942-4.748. 常喝酒. 0.753. 0.443-1.280. 1.441. 0.301-6.885. 是否吃檳榔 Referent. 不吃檳榔 吃檳榔. 0.347*. 0.133-0.901. Referent 0.511. 0.150-1.733. 出外交通工具 Referent. 步行. Referent. 自行車. 0.954. 0.450-2.023. 0.482*. 0.235-0.988. 大眾運輸. 1.105. 0.540-2.262. 0.685. 0.394-1.189. 汽、機車. 0.707. 0.369-1.356. 0.389*. 0.239-0.633. *p<.05. 在男性的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結果顯示:中部及東部 受測者身體活動量較北部受測者少;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 (含)者有較大的身體活動量,且呈現正相關;不良習性中 有吃檳榔之受測者較不吃檳榔之受測者身體活動量少,其餘 則無顯著相關結果。而女性的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型態結果顯 示:居住東部的受測者身體活動量較居住北部的受測者少, 但居住南部的受測者身體活動量較居住北部的受測者多;教 育程度中僅有初中畢業者明顯較小學以下者身體活動量大; 所得愈高者有較大的身體活動量;出外採行騎乘自行車及. 37.
(47) 汽、機車方式者較出外採步行方式者身體活動量少。. 第四節. 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 研 究 者 以 主 觀 自 覺 運 動 狀 態 為 依 變 項,基 本 生 活 型 態( 包 含 性 別 、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個 人 所 得 、 認 知 功 能 、 不 良 習 性 、 出 外 交 通 工 具 )為 自 變 項 , 並 將 性 別 設 為 控 制 變 項 , 使 用 Logistic 迴 歸 進 行 其 相 關 性 之 分 析 (n=1241), 結 果 如 表 8。. 表 8. 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 變項. 常數.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0.805. 1.386. 年齡 65-69 歲. Referent. Referent. 70-75 歲. 1.217. 0.820-1.806. 0.776. 0.517-1.163. 75 歲 以 上. 1.001. 0.594-1.688. 0.656. 0.391-1.101. 居住地區 Referent. 北部. Referent. 中部. 0.630. 0.382-1.038. 0.738. 0.452-1.205. 南部. 1.397. 0.838-2.328. 1.740*. 1.021-2.964. 東部. 0.336*. 0.178-0.634. 0.251*. 0.114-0.551. *p<.05. 38.
(48) 表 8. 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續) 變項.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BMI 值 Referent. 體重正常. Referent. 體重過輕. 1.155. 0.579-2.303. 0.439*. 0.212-0.911. 體重過重. 1.360. 0.898-2.060. 1.100. 0.715-1.693. 肥胖. 1.219. 0.731-2.033. 1.060. 0.649-1.730. 教育程度 Referent. 小學以下. Referent. 初中. 2.617*. 1.301-5.262. 2.371*. 1.005-5.597. 高中. 2.749*. 1.468-5.146. 1.228. 0.347-4.350. 大專及以上. 3.835*. 1.879-7.828. 1.407. 0.328-6.038. 婚姻狀況 Referent. 單身或離婚. Referent. 已婚. 1.165. 0.559-2.431. 1.446. 0.260-8.042. 個人所得. 1.150. 0.981-1.347. 1.220. 0.951-1.565. 認知功能 Referent. 正常 異常. 0.877. 0.472-1.631. Referent 0.773. 0.498-1.200. 抽菸情形 Referent. 不抽菸 抽菸. 1.005. 0.697-1.449. *p<.05. 39. Referent 2.042. 0.706-5.911.
(49) 表 8. 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的性別差異(續) 變項.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喝酒情形 Referent. 不喝酒. Referent. 偶爾喝酒. 1.022. 0.639-1.634. 1.365. 0.600-3.105. 常喝酒. 0.854. 0.509-1.432. 1.031. 0.250-4.251. 是否吃檳榔 Referent. 不吃檳榔 吃檳榔. 0.414*. 0.179-0.955. Referent 0.470. 0.153-1.445. 出外交通工具 Referent. 步行. Referent. 自行車. 0.877. 0.412-1.869. 0.570. 0.278-1.165. 大眾運輸. 1.184. 0.567-2.474. 0.702. 0.400-1.232. 汽、機車. 0.609. 0.316-1.174. 0.384*. 0.236-0.622. *p<.05. 在男性的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結果顯示:東部受測 者運動量較北部受測者少;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含)者運 動量較大,且呈現正相關;不良習性中有吃檳榔之受測者比 不吃檳榔之受測者運動量較少,其餘則無顯著相關結果。女 性方面,自覺運動狀態與生活型態結果顯示:居住東部的受 測者運動量較居住北部的受測者少,但居住南部的受測者運 動 量 較 居 住 北 部 的 受 測 者 多 ; BMI 值 中 體 重 過 輕 者 比 體 重 正 常者較不從事運動;教育程度中僅有初中畢業者明顯較小學 以下者運動量大;出外採行騎乘汽、機車方式者較出外採步. 40.
(50) 行方式者運動量少。. 第五節. 身體活動狀態與各項疾病. 將客觀評定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與主觀自覺運動狀態分 別為依變項,基本生活型態(包含性別、年齡、居住地區、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所 得 、 SPMSQ、 不 良 習 性 、 出外交通工具)為控制變項,分別加入各項疾病為自變項, 使 用 L o g i s t i c 迴 歸 進 行 其 相 關 性 之 分 析 ( 表 9 )。 其結果顯示:患有白內障的受測者在身體活動量及自覺 運動狀態都呈現顯著高於未患有白內障的受測者;另外高血 壓患者的自覺運動狀態也顯著高於未患有高血壓的受測者; 其餘疾病與身體活動量及自覺運動狀態間皆未達顯著結果。. 41.
(51) 表 9. 身 體 活 動 狀 態 與 各 項 相 關 疾 病 Logistic 迴 歸 分 析 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 自覺運動狀態. (n=1219). (n=1241). 疾病.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白內障. 1.488*. 1.147-1.930. 1.423*. 1.097-1.845. 慢性支氣管炎. 1.076. 0.689-1.679. 1.132. 0.721-1.777. 氣喘. 0.562. 0.316-1.001. 0.781. 0.453-1.346. 消化性潰瘍. 1.323. 0.916-1.912. 1.393. 0.955-2.030. 痛風. 0.926. 0.615-1.394. 0.869. 0.577-1.308. 關節炎. 0.823. 0.578-1.171. 1.027. 0.725-1.456. 高血壓. 1.156. 0.885-1.511. 1.549*. 1.182-2.031. 高血脂. 1.272. 0.807-2.003. 1.334. 0.830-2.145. 中風. 1.104. 0.545-2.236. 1.055. 0.511-2.178. 糖尿病. 1.000. 0.674-1.485. 0.965. 0.652-1.430. 尿失禁. 0.959. 0.393-2.338. 0.926. 0.382-2.242. 代謝症候群. 0.950. 0.720-1.254. 1.101. 0.837-1.448. 註 : 控 制 性 別 、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個 人 所 得 、 認 知 功 能 、 不 良 習 性 、 出 外 交 通 工 具 等 變 項 。 *p<.05. 42.
(52) 第六節. 身體活動量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 以客觀評定身體活動量是否足夠為依變項,基本生活型 態 及 性 別 為 控 制 變 項 ( 包 含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度、婚姻狀況、個人所得、認知功能、不良習性、出外交 通 工 具 ), 分 別 加 入 各 項 疾 病 為 自 變 項 , 使 用 L o g i s t i c 迴 歸 進 行 其 相 關 性 之 分 析 , 結 果 如 表 10。 表 10. 身體活動量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 疾病.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白內障. 1.562*. 1.070-2.280. 1.416. 0.973-2.062. 慢性支氣管炎. 1.080. 0.613-1.901. 0.980. 0.460-2.088. 氣喘. 0.474. 0.213-1.053. 0.722. 0.304-1.714. 消化性潰瘍. 1.117. 0.691-1.806. 1.507. 0.815-2.789. 痛風. 1.086. 0.648-1.819. 0.491. 0.233-1.035. 關節炎. 0.826. 0.459-1.486. 0.748. 0.472-1.186. 高血壓. 1.298. 0.878-1.918. 1.019. 0.692-1.499. 高血脂. 0.883. 0.454-1.716. 1.617. 0.851-3.710. 中風. 1.002. 0.406-2.473. 1.805. 0.532-6.129. 糖尿病. 0.879. 0.482-1.603. 1.097. 0.636-1.892. 尿失禁. 0.485. 0.120-1.965. 1.297. 0.390-4.309. 代謝症候群. 1.220. 0.827-1.798. 0.724. 0.477-1.100. 註 : 控 制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個 人 所 得 、 認 知 功 能 、 不 良 習 性 、 出 外 交 通 工 具 等 變 項 。 *p<.05. 43.
(53) 表 10 結 果 顯 示:男 性 方 面,患 有 白 內 障 的 受 測 者 較 未 患 有白內障的受測者身體活動量大,其餘疾病與身體活動量間 皆未達顯著結果;女性方面則與各項疾病皆未達顯著結果。. 第七節. 自覺運動狀態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 以自覺運動狀態為依變項,基本生活型態(包含年齡、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個 人 所 得 、 認 知 功 能 、 不 良 習 性 、 出 外 交 通 工 具 等 變 項 )及 性 別 為 控 制 變 項 , 分 別 加 入 各 項 疾 病 為 自 變 項 , 使 用 Logistic 迴 歸 進 行 其 相 關 性 之 分 析 , 研 究 結 果 如 表 11。 結果顯示:男性方面,患有白內障的受測者較未患有白 內障的受測者自覺運動狀態程度高,高血壓患者的自覺運動 狀態也顯著高於未患有高血壓的受測者;其餘疾病在男性與 自覺運動狀態間皆未達顯著結果。女性方面,在消化性潰瘍 患者及高血壓患者上呈現自覺運動狀態顯著高於未患有該疾 病之受測者;另痛風患者則是自覺運動狀態顯著低於未患有 痛風之受測者;其餘疾病皆未達顯著結果。. 44.
(54) 表 11. 自覺運動狀態與各項疾病的性別差異 疾病. 男性. 女性. Exp(B) 95%信 賴 區 間. Exp(B) 95%信 賴 區 間. 白內障. 1.473*. 1.005-2.159. 1.370. 0.944-1.987. 慢性支氣管炎. 1.208. 0.673-2.167. 0.872. 0.409-1.859. 氣喘. 0.707. 0.332-1.503. 0.911. 0.402-2.066. 消化性潰瘍. 1.042. 0.638-1.700. 2.118*. 1.100-4.078. 痛風. 1.089. 0.644-1.841. 0.401*. 0.193-0.835. 關節炎. 1.069. 0.587-1.947. 0.929. 0.592-1.457. 高血壓. 1.556*. 1.041-2.325. 1.504*. 1.024-2.208. 高血脂. 1.021. 0.511-2.042. 1.520. 0.776-2.978. 中風. 0.916. 0.364-2.301. 1.605. 0.457-5.633. 糖尿病. 1.124. 0.611-2.068. 0.810. 0.472-1.388. 尿失禁. 0.385. 0.102-1.445. 1.599. 0.446-5.732. 代謝症候群. 1.230. 0.835-1.812. 0.940. 0.624-1.418. 註 : 控 制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BMI 值 、 教 育 程 度 、 婚 姻 狀 況 、 個 人 所 得 、 認 知 功 能 、 不 良 習 性 、 出 外 交 通 工 具 等 變 項 。 *p<.05. 45.
(55) 第八節. BMI 值 與 身 體 活 動 量 及 飲 食. 由於研究數據中含有飲食攝取記錄,且飲食與身體活動 為 影 響 BMI 值 的 重 要 因 子 之 一 , 故 在 此 欲 探 討 BMI 值 與 身 體 活 動 量 及 飲 食 間 是 否 有 關 聯 , 以 BMI 值 為 依 變 項 , 另 加 入 身體活動量、卡路里、性別、年齡、居住地區、教育程度、 婚姻狀況、個人所得及不良習性為自變項,使用線性迴歸分 析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BMI 值 與 年 齡 、 居 住 地 區 、 抽 菸 狀 況 呈 現 顯 著 負 相 關 , 但 未 與 飲 食 及 身 體 活 動 量 達 到 顯 著( 表 1 2 )。 表 12. BMI 值 與 身 體 活 動 量 、 飲 食 、 生 活 型 態 迴 歸 分 析 B 估計值. 標準誤. 顯著性. 35.67. 1.77. 0.00. 身體活動量. 0.00. 0.00. 0.57. 1.07. 卡路里. 0.00. 0.00. 0.51. 1.07. 性別. 0.03. 0.25. 0.92. 1.53. 年齡. -0.14. 0.02. 0.00*. 1.02. 居住地區. -0.29. 0.10. 0.01*. 1.15. 教育程度. -0.09. 0.10. 0.37. 1.37. 婚姻狀況. 0.21. 0.52. 0.70. 1.03. 個人所得. 0.16. 0.10. 0.09. 1.26. 是否抽菸. -0.66. 0.28. 0.02*. 1.34. 是否喝酒. -0.21. 0.18. 0.25. 1.19. 是否吃檳榔. -0.51. 0.44. 0.25. 1.20. 變項 常數. *p<.05. 46. VIF.
(56) 第九節. BMI 值 與 自 覺 運 動 狀 態 及 飲 食. 在 此 欲 探 討 BMI 值 與 自 覺 運 動 狀 態 及 飲 食 間 是 否 有 關 聯 , 以 BMI 值 為 依 變 項 , 另 加 入 自 覺 運 動 狀 態 、 卡 路 里 、 性 別、年齡、居住地區、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個人所得及不 良 習 性 為 自 變 項 , 使 用 線 性 迴 歸 分 析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BMI 值與年齡、居住地區、抽菸狀況呈現顯著負相關,但未與飲 食 及 身 體 活 動 量 達 到 顯 著 ( 表 1 3 )。 表 13. BMI 值 與 自 覺 運 動 狀 態 、 飲 食 、 生 活 型 態 迴 歸 分 析 B 估計值. 標準誤. 顯著性. 35.37. 1.76. 0.00. 自覺運動狀態. 0.34. 0.21. 0.11. 1.13. 卡路里. 0.00. 0.00. 0.59. 1.07. 性別. 0.07. 0.25. 0.79. 1.54. 年齡. -0.14. 0.02. 0.00*. 1.03. 居住地區. -0.29. 0.10. 0.01*. 1.17. 教育程度. -0.12. 0.10. 0.21. 1.40. 婚姻狀況. 0.22. 0.52. 0.68. 1.03. 個人所得. 0.15. 0.10. 0.13. 1.26. 是否抽菸. -0.67. 0.28. 0.02*. 1.35. 是否喝酒. -0.20. 0.18. 0.27. 1.20. 是否吃檳榔. -0.36. 0.43. 0.41. 1.21. 變項 常數. *p<.05. 47. VIF.
Outline
相關文件
(d) While essential learning is provided in the core subj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Liberal Studies, a wide spectrum of elective subjects and COS
• Examples of items NOT recognised for fee calculation*: staff gathering/ welfare/ meal allowances, expenses related to event celebrations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
The new academic structure for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 Action plan for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 and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Following the supply by the school of a copy of personal data in compliance with a data access request, the requestor is entitled to ask for correction of the personal data
Opposed the merger in the ground that it was likely to harm competition and lead to higher prices in “the market for the sale of consumable office supplies sold through
Customers with higher monthly income should naturally be given a higher credit limit, which is captured by the positive weight on the ‘monthly income’ feature... Then, a
To reduce the leakage current related higher power consumption in highly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vercome the physical thickness limitation of silicon dioxide, the conventional 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