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1章 財務會計概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1章 財務會計概論"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1節 財務及會計的功能 一、概述 使命 :負擔各項經營風險,並以「永續經營」為主要經營使命。 企業組織 概述 目的 :以「提升獲利能力」及「追求高利潤成長」為主要經營目的。 P. 5 六要素 :投入六大生產要素(人力、土地、資金、廠房設備、內部管理及自有技術)後,將其轉化為產品並銷售。 (1) 著重技術與業務面,常忽略財務會計對公司整體治理之重大影響及財務會計自主化的重要性。 P. 4 (2) 會計資料不足或財務管理報表匱乏,造成下列營運之影響。 中小企業 P. 6 特質 A. 無法瞭解公司真實成本及經營損益。 C. 無法找出公司內部管理的控制重點。 B. 無法完全明瞭公司整體之財務狀況。 D. 無法完全掌握公司經營成果。 (3) 影響中小企業公司經營能力及治理績效三大因素:業務行銷、技術與品質的提升、財務會計的自主。 P. 5 二、財務之主要功能 (1) 提供管理資訊:將細微繁雜的會計數字轉化成簡單明瞭的管理資訊,來強化各項會計數據對經營者的助益。 財務 主要功能 (2) 呈現經營結果:經營者可瞭解企業策略完成度及經營成果,並分析影響目標達成的原因,進而可採取應變措施或修訂策略目標。 P. 8 (3) 擬定正確決策:財務資訊的展現可讓經營者預測未來的市場變化及景氣循環,來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1) 定義:指企業的資金來源中,有關負債和股東權益分別占企業總資本(總資產)的比重,如負債比=負債占總資產的比率。 財務 結構 (2) 意涵:企業可運用的長期性及短期性資金組成內容及其與企業所持有固定資產的比例關係,如長期資金占固定資產的比率關係等。 P. 6 (3) 分析:財務結構不健全將影響企業資金調度能力及增加企業的營運風險。 (1) 定義:指企業償還到期的長期負債或短期負債的能力。如流動比=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償債 能力 (2) 意涵:企業是否能夠以獲利或流動的資產來償還短期或長期債務的保證程度。 P. 7 (3) 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是最足以評估企業永續經營能力的指標。償債能力越高能夠在市場上取得較好的交易條件。

(2)

經營 (1) 定義:指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策略及目標所使用的技術與手段,亦即將土地、勞務、資本、廠房設備等要素發揮到極致的能力。 能力 P. 7 (2) 指標:可以應收帳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等指標來顯現。 獲利 (1) 定義:指企業採取必要之經營策略(或利用資產)後所能獲取利潤之能力,同時也是對股東的保障與企業進一步擴展之重要依據。 能力 P. 7 (2) 指標:其指標有銷貨毛利率、營業費用率、資產報酬率及純益率等。 資金流動 (1) 目的:主要針對企業因經營或生產活動所取得的現金與各項因支付進料或銷售活動等所支出的現金來進行比較。 狀況 P. 7 (2) 注意:當資金流動淨增加數越高,代表過多資金放在報酬率低的現金上,會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 三、會計的主要功能 (1) 主要功能:將企業投入的經營成本及費用,與企業永續經營追求利益相互連結,使經營者可從會計資訊數字,來衡量策略目標的可行性。 會計 主要功能 A. 善用資源:滿足企業取得及有效率地使用內外部資源的需要。 P. 8 (2) 功能類型: B. 衡量績效:制定內部各單位的預算及衡量每一部門對企業本身的利潤貢獻度。 (1) 攸關性:具備影響企業經營決策的特性,協助預測交易事件的最終結果,回饋並修定以往之結果,即時提供資訊給經營者或使用者。 (2) 可靠性:是否忠實地呈現所要表達之現象或狀況,及合理地避免任何錯誤及差異。 A. 指同一個企業在不同會計期間對於類似會計事項應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 (3) 一致性: 五大特性 B. 在會計資訊所表達的基礎事項(如收付基礎、會計期間與會計假設)不會因會計年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P. 8 (4) 重要性:必須能夠清晰地揭露各項企業活動之真實性或與實際發生的事項完全一致及吻合。 (5) 比較性:指不同企業個體所表達的會計資訊應採用相同或類似之原則,來進行記錄、評量、分析及報導。 註:對國內中小企業而言,更需要重視會計資訊得攸關性、可靠性與一致性。 第2節 會計的基本概念與原則 一、會計基本介紹

(3)

會計定義 :會計是認定、衡量及溝通經濟資訊,以協助資訊的使用者從事判斷與決策的過程。 (1) 目前全球共同遵守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PP)為全球企業界建立財務會計制度所奉行的基本原則。 會計原則 (2) 美國企業舞弊後,全球各國企業逐漸放棄參考美國會計準則,而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接軌。 會計準則 (1) 對投資人及債權人影響:降低財務資訊蒐集及分析之成本、影響契約及法律之關係。 經濟影響 P. 11 (2) 對企業本身之影響:增加提供資訊之成本、增加資金成本、減少管理者之報酬及工作之保障、產生資訊反射作用、影響營運收入。 二、會計的基本概念及相關原則 會計資訊 (1) 企業的語言:會計所呈現的資料有數量化、共通性、一致性三種特性,所以會計也被稱為「企業的語言」。 特色 P. 12 (2) 企業的醫生:會計因可以幫助經營者發現經營上缺失,作出正確的決策,所以會計也有「企業的醫生」之美稱。 A. 範圍:除企業內部人員以外,其他所有必須使用該企業會計報表資訊人員,如股東、債權人、客戶及政府機關。 (1) 外部使用者: 會計資訊 B. 資訊特色:外部使用者較重視會計資訊的攸關性及可靠性,以確實明瞭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營運績效。 使用者 P. 13 A. 範圍:是指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經理人員或是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 (2) 內部使用者: B. 資訊特色:內部使用者較重視會計資訊的時效性及細緻性,以便做出合乎企業現況與未來發展所需的各項決策。 (1) 財務會計:指平時詳實記錄企業的各項交易事項,依固定期間來結算企業損益,並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來編製財務報表。 會計 (2) 成本會計:對營業活動所發生成本加以記錄、分類、分攤計算實際生產成本與分析成本異動原因,協助經營者控制成本達成預算目標。 種類 P. 14 (3) 稅務會計:依照當地稅務稽徵機關所制定的稅務法規,將企業之財務會計資料予以調整或轉化成符合稅務法規的稅務申報資料。 (4) 管理會計:根據企業之產業特性、市場競爭強度、行銷策略與預算目標等經營決策需求,蒐集有用的資訊及製作可數量化的管理報表。 (1) 企業個體假設:指不論企業組織是屬於獨資、合夥或公司等型態,在會計活動上均視為獨立之經濟個體。 會計 (2) 繼續經營假設:指假設企業將會繼續經營下去,而不會在可預見的將來被清算或解散。亦為企業的成本分攤計算建立理論的基礎。 基本假設 P. 15 (3) 貨幣價值假設:指用統一的貨幣單位來作為各項交易及會計入帳的基礎,為了讓會計資訊可以數值化。 (4) 會計期間假設:指將企業營運活動劃分成許多段相同的會計期間,並在這些期間內分別結算和報告該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4)

(1) 歷史成本原則:指企業取得資產時,應按所取得成本入帳。 (2) 配合原則:指企業在認列某一特定收入時,所有與收入有關的支出均要列為費用,且費用配合收入時點應在同一個會計期間內。 (3) 收益認列原則: A. 認列必要條件:可讓會計人員決定何時認列收入標準,但必須符合兩項條件:可實現或已實現、已賺得。 a. 可實現或已實現:企業已將產品的風險及相關報酬轉給買方(可實現)或是企業對該產品已不擁有所有權(已實現)。 b. 已賺得:為銷售產品所必履行的承諾已經全部或大部分完成。 B. 特殊:目前一般認列收益的情形都是在產品銷售當下就認列收益,仍有三種特殊情形無法在產品銷售時即認列。 會計 a. 生產期間較長,收入無法只認列在同一會計年度,如營造業。 基本原則 P. 16 b. 生產完成、尚未進行銷售就認列收入,如政府保證收購的農作物、或貴金屬交易。 c. 產品已銷售,但只有在收到帳款後才認列收入,如退貨率高的分期付款銷貨。 (4) 充分揭露原則:會計人員要充分揭露在財務報表內對企業活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要充分揭露並讓被使用者容易瞭解。 (5) 客觀性原則:企業營運活動的記錄與會計報導都應先取得憑證,並衡量客觀事實進行後續會計程序。在不確定情況仍要客觀預估。 (6) 重要性原則:對於不重要事項、單筆金額不大且對企業不具影響性時,可以權宜處理、不需嚴格遵行GAAP,以節省成本。 (7) 穩健原則:又稱謹慎性原則,按"不高估資產、不低估負債,預估未來損失、不預估未來收入"原則,來選擇會計準則及估算可能損失。 (8) 一致性原則:企業一經採用的會計原則及方法,禁止任意更改,以便讓企業可在不同的會計期間對同一個會計事項進行比較。 (9) 行業特性原則:讓會計資訊達到"決策效用化"及增進會計處理可行性,某些特殊行業不需依據GAAP來處理,可另採符合行業方法。 第3節 成本的控制與管理 一、成本重要性 P. 18 (1) 影響競爭優勢:對於企業所支出的各項成本的管理 , 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與競爭優勢。 (2) 中小企業要提升產競爭優勢:必須重視成本計算及建立健全的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系統,來提升產業競爭力。

(5)

二、成本的功能與概念 成本 (1) 成本效益分析:經營者詳列出某

特定期間

內銷售產品實際發生的成本,來衡量成本與銷售間的效益並分析產品的成本差異資料。 功能 P. 19 (2) 經營決策參考:確實掌握相關的產品及勞務成本,並依此成本資訊作出財務、生產或行銷等經營決策。 A. 適用:在接到訂單後才進行生產的企業,亦稱訂單成本制。例:遊艇業、建築業。 (1) 分批成本制: 成本 B. 原因:每筆訂單規格及數量都有顯著差異,必須因應訂單規格與需求不同,進行不同方式生產或不同種類服務。 制度 P. 19 A. 適用:在計畫性生產的企業,亦稱為大量生產成本制度。例:飲料業、鋼鐵業。 (2) 分部成本制: B. 原因:因為企業所生產各項產品間差異性不大,且生產線產能高。 (1) 意涵:將單位產品生產時所必須用到的製造程序和原物料等全部列出,建立產品用料結構表(BOM表)。是一種理想的成本控制方式。 標準 成本 A.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根據研發部門設定之原材料耗用率(耗用數量)乘上採購單位所取得之原物料正常價格計算。 P. 19 (2) 內容: B.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依據生產部門制定的標準工時(完成產品預計時間)乘上標準工資率(生產員工之平均時薪)。 C. 製造費用:區分為固定費用及變動費用,按照生產時所使用的設備產能或樓層面積比例,將其分攤到成品標準成本內。 三、成本的管理控制與決策分析 (1) 建立全體員工的成本意識。 (2) 減少無效用得成本支出。 成本 管理控制 (3) 進行成本節省作業。 P. 21 (4) 衡量成本效益。 (5) 進行成本分析。 (1) 收益大於成本的原則。 成本 決策分析 (2) 邊際效益原則。 遵循原則 P. 23 (3) 成本最小化原則。

(6)

A. 分析目的:希望以最少的資金和最低的資金成本,來滿足企業經營活動之進行。 (1) 庫存成本: B. 庫存種類:可分為原物料庫存、在製品庫存及製成品庫存。 C. 分析重點:原物料庫存包括原料、物料、包裝材料等,因屬於待投入生產階段,所積壓的資金較高,為分析重點。 成本 (2) 生產成本:在現有生產條件下,如何將原材料、生產設備及人力做最合理有效運用,以最低成本支出,取得最有效的成本效益。 決策分析 P. 23 (3) 銷售成本:分析目的在廝殺激烈的完全競爭市場中,能夠對產品的價格、供需、競爭對手和客戶信用風險作有效的預測。 (4) 資金成本:在保證企業正常營運活動的狀況下,可以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並合理地降低資金成本以增加企業的經營利潤。 (5) 價值鏈:企業的營運活動過程,係為滿足外在顧客需要所設計的一系列由內到外的作業價值鏈。 第4節 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 一、財務報表的意義 A. 功用:與企業繼續經營能力、財務結構與償債能力有關。又稱「資產負債平衡表」、「財務狀況表」。 (1) 資產負債表: B. 特色:是世界第一份財務報表,與全面表達會計資訊的報表。 財務報表 A. 功用:則與企業財務槓桿能力、獲利能力與經營能力有關。 構成 (2) 損益表: P. 25 B. 特色:是一份全面表達企業獲利能力的報表。 A. 功用:則與企業的資金調度能力有關。1988年才納入財務報表的行列。 (3) 現金流量表: B. 特色:以現金基礎制來反映企業營業、投資及融資三種現金流入/出活動。其中營業活動是最重要之現金流量表達。 二、財務報表的分析 (1) 企業經營者:須透過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 , 掌握企業的經營實績 , 來作出有效且切實可行的經營決策。 報表分析 使用者 (2) 外部投資者:關心企業獲利能力和投資報酬率。 P. 28 (3) 企業的債權人:會對其貸款對象的財務報表進行周密且詳盡地分析 , 以決定適當的貸款金額。

(7)

(1) 評估企業過去的經營績效。 (1) 比率分析法。 報表分析 報表分析 具體目標 (2) 衡量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 使用方法 (2) 增減變動分析法。 P. 29 P. 30 (3) 預測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 (3) 趨勢分析法。 第5節 財務規畫與風險管控 一、企業財務規劃 意涵 :財務規劃是企業財務活勳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資金調度規劃、投資規劃及盈餘分配規劃。 (1) 建立層次目標:注重財務規劃目標的層次性,使企業內部各財務主體都有其具體目標。 財務規劃 注意要點 (2) 目標明確量化:將財務規劃目標明確化及量化,依SMART原則,以便充分執行及進行考核。 P. 31 (3) 目標確實可行:需能確定其實行的可能性,始能發揮其重要性的影響。 (1) 確定合理的資金調度決策模式。 (4) 強化資本及財務結構。 資金調度 規劃內容 (2) 確定符合企業所需的資金調度規模。 (5) 降低資金調度成本。 P. 31 (3) 選擇適當的資金調度時機。 (6) 注意資金調度所造成的風險。 (1) 正確地進行所有相關之投資決策。 投資 (2) 審慎評估並強化投資組合。 規劃方向 P. 31 (3) 健全資產結構。 (4) 先行確認相關的企業資產及負債。 (1) 確立並嚴格遵循收益分配原則。 盈餘分配 規劃重點 (2) 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收益分配。 P. 31 (3) 選擇合適的股利政策。

(8)

(1) 將各部門應承擔的財務責任數量化、具體化、指標化並納入會計決算系統,以反映各部門費用支出或執行財務規劃所遇問題與狀況。 財務規劃 執行要點 (2) 建立合理有用預算制度 , 讓營運所獲之收益或費用支出可有系統預估及管控。須檢視每月預算執行情形,防止費用大幅超出預算情形。 P. 31 (3) 加強風險與機會成本觀念,運用風險規避技巧,引導企業在執行財務規劃時能有效地預防及控制相關風險。 (1) 意涵:由資金供需市場變化與外在環境的衝擊,讓企業調度資金活動時,對營運活動及經濟利潤所造成的不確定性。 資金調度 A. 利率風險:由於金融市場的波動而導致資調度成本增加。 風險 P. 32 B. 再融資風險:由於金融市場上各項金融工具種類及融資放款方式改變,導致企業再融資時所產生的不確定性。 (2) 種類: C. 財務槓桿效應:指由於企業進行財務槓桿融資時,對相關利害關係者的利益帶來之不確定。 D. 購買力風險:由於幣值的變動或物價指數影響,對企業在進行資金調度時所產生之影響。 投資 (1) 意涵: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後,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影響最終利潤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 風險 P. 33 (2) 種類:此風險種類包括利率風險、再投資風險、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金融衍生商品風險、道德風險、違約風險等。 (1) 意涵:在營運過程中,因採購、生產及行銷各個環節不確定因素之影響,導致企業資金流動遲滯,產生企業價值的變動。 企業 財務風險 營運 A. 採購風險:由於原物料市場變動產生供應不足的可能,或信用條件與付款方式變動,導致實際付款期偏離。 風險 P. 33 B. 生產風險:因資訊、能源、技術及人員變動,導致生產排程的變化,或進貨不足停工待料或銷售延緩的可能。 (2) 種類: C. 庫存變現風險:指由於產品市場的變化而導致產品銷售受阻的可能。 D. 應收帳款變現風險:因進行過多的放帳或分期付款活動,導致呆帳損失飆高及增加帳款管理成本的可能。 庫存管理 (1) 庫存過高:會導致產品的積壓,占用企業過多的營運資金,而使企業風險提高。 風險 P. 33 (2) 庫存過低:可能導致原料供應不及,影響正常生產活動,嚴重時可能造成對客戶違約,影響企業信譽。 (1) 意涵:指企業資產未能正常且穩定轉換為現金,或是企業的償債能力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可能性。 流動性 風險 A. 現金不足或帳務清償風險:若因企業支付能力及償債能力所發生的問題 , 稱為現金不足或帳務清償風險。 P. 32 (2) 種類: B. 變現性風險: 因資產不能正常且穩定地轉換成現金所發生的問題 , 此則稱為變現性風險。

(9)

二、企業財務險控管措施 (1) 管理不健全:組織架構不盡合理,且內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缺乏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及應變能力。 財務風險 (2) 風險意識低: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缺乏風險意識。 起因 P. 34 (3) 決策不透明;許多中小企業的財務決策都存在著家族決策制或一言堂的工作作風,而由此導致財務管理決策失誤經常發生。 (4) 權責不分明:資金管理、利益分配等皆存在權責不明及管理不力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資金流失嚴重、資金安全無法得到保證。 (1) 編製現金流量預算:以週、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並將未來收益、費用、投資、資金調度計畫以數量化表達來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2) 保有最佳的現金部位:維持最佳的安全庫存量及著重應收帳款的收回。 財務風險 (3) 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控管機制: 控管措施 P. 35 A. 風險轉移機制:利用保險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 , 來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轉移機制。 B. 風險分散機制:藉由企業聯營、多角化經營及投資等方式,以分散企業財務風險,建立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散機制。 C. 風險規避機制:在制定財務投資方案時,評價各種金融工具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目標實現前提下,建立財務風險規避機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服務法第 16 條規定: 「公務員有隸屬關係者,無 論涉及職務與否,不得贈受財物。公務員於所辦事 件,不得收受任何餽贈。」第 18

本學系宗旨培育學生成為「具財金專業之金融實 務人才」 ,除基礎財務理論外,發展方向為「銀 行」 、 「證券」 、 「保險」

市場學原理 電子商貿概論 營運管理學 商業財務學 專題習作. 選修單元(專修會計及財務) 計算機化會計系統

一、依據財政部「公益彩券回饋金運用及管理作業要點」第 4 點第 1 項第 1 款及第 2

若股票標的公司的財務體質不健全,或公 司管理階層刻意隱瞞經營危機事實,導致

(主頁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財務管理 > 學校財務注意 事項 > 學校及其教職員收受利益和捐贈事宜參考資料 ). EDB ScExO Ind Prog

圖1 1 會計財務與價值鏈 圖1.1 會計財務與價值鏈..

研發 生產 銷售 人事 會計及 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