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阿德勒 面對自我的勇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阿德勒 面對自我的勇氣"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喀報第兩百二十三期 社會議題 人物 樂評 書評 影評 文化現象 照片故事 心情故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大事記 交大頻道 記者群 其他刊物▼ 本期熱門排行 媒體歷屆廣告 平凡的故事 不平凡的音樂 趙廣絜╱影評 斷尾求生 陣前拔柱驗民心 胡浣莊╱社會議題 再年輕一次 追尋青春夢想 姚煒哲╱影評 馬頔 孤島上的音樂詩人 唐宜嘉╱樂評 十字架的開端 贖罪的終點 呂安文╱書評

阿德勒 面對自我的勇氣

阿德勒 面對自我的勇氣

2015-10-03 林湘芸文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 ー」の教え)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及作家古賀史健共同編撰,內容講述一名年輕人和一位哲學 家,在經過五夜的思辯後,從討論中了解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提出的「個 體心理學」的中心思想。 《被討厭的勇氣》談論阿德勒心理學。 (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為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與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卡 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並稱「心理學三巨頭」,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主張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是不同的個體,所有行為都是有目的性,並透過貢獻他人感受自我的價 值。

對話方式 透析阿德勒思想

對話方式 透析阿德勒思想

故事源於一名年輕人,因為他無法接受哲學家提出「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的觀點, 於是前往拜訪他。和其他用論說文論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書籍不同,《被討厭的勇氣》仿效柏拉圖 (Plato)的《對話錄》,用對話的方式來撰寫,在哲學家和年輕人一來一往的問答與討論之間 ,一步步解析阿德勒心理學的概念。 書中年輕人就像是對阿德勒的思想感到疑惑的讀者,提出對阿德勒思想的懷疑之處,並在感到矛 盾時,提出質疑、反駁;而岸見一郎化身哲學家,運用阿德勒的思想,為年輕人解答,並讓年輕 人找回自我生存的價值。透過兩人的對談,彷彿在讀小說,讀者可以比較簡單地了解阿德勒心理 學。

Tweet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印度的女兒 反思性侵暴力印度的女兒 反思性侵暴力

跨界 古典與流行交響跨界 古典與流行交響

刻劃愛情的二十六種面貌刻劃愛情的二十六種面貌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

楊淑斐

楊淑斐 本期為二二三期,共 三十三篇稿件,其中 以評論類文章及文化 現象居多。本期側欄 廣告以交大網路電臺goto&Play為 題,帶大家鎖定即將開播的節目內 容,令人十分期待。 本期頭題王 本期頭題王╱╱

胡浣莊

胡浣莊 懶惰,卻有深如溪壑 的慾望,我不在意開 心快樂,我只想要抵 達目標,我是胡浣 莊。 本期疾速王 本期疾速王╱╱

羅宛君

羅宛君 逃不過3.14的大臉 躲不過比胸部還大的 肥肚 懇求我的眼睛 可以流的不是淚 而 是油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年輕人與哲學家討論阿德勒心理學。 (圖片來源/BOOKLIFE圓神書活網)

改變 由自己決定

改變 由自己決定

在第一夜的討論,當哲學家提出「人是可以改變的,而且不管是誰,都能變得幸福。」時,年輕 人對「改變」提出質疑,認為過去遭遇的事情,會使想要改變的人無法改變。對此,哲學家立刻 投下一顆震撼彈—阿德勒心理學否定心理創傷,與佛洛伊德認為心理創傷造成現在不幸的遭遇的 論述背道而馳。 「心理創傷」是指人在遭遇重大事故或是衝擊後,痛苦的經驗在心中產生陰影,患者會產生焦慮 、不安等症狀,嚴重時可能會變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今多採用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以撫 平創傷。患者會因為避免勾起對創傷事件的回憶,盡可能防止接觸到相關的人事物。像是在歷經 鄭捷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後,有乘客會因為避免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排斥搭乘捷運。 年輕人則以他的朋友為例,他的朋友不敢走出屋外,即使他想改變,但是一出門就會開始心悸、 發抖。哲學家用「目的論」解釋朋友並非因為不安無法走出去,而是有不想走出去的「目的」才 製造不安的情緒。「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這是阿德勒 在否定心理創傷的論述中提到的。阿德勒以目的論做解釋,認為其實人的心中一直存有不要改變 的想法,才會將過去遭受的不幸當作是正當理由,強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當下的自己,呼籲不 要被過去的經驗限制。

煩惱來自人際關係

煩惱來自人際關係

「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這是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社會上,小至去商 店買東西,都會和他人有互動,因此人際關係的處理,一直是人類生命中重要的課題之一。 如同目的論的說法,人總是用藉口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目的,即便連自己都沒有察覺。年輕人覺得 自己個性彆扭,所以不容易交到朋友,哲學家解釋這是因為年輕人害怕被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 受傷,導致把個性當作是藉口,合理化自己孤僻的原因。 另外哲學家也衍生關於「自卑感」的解釋。在與他人的互動中,人不免會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 當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時,便會產生自卑感。多數人認為自卑感是極為負面的字詞,但是阿德勒認 為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一樣,是能夠幫助成長的正常刺激。只要擁有消除自卑感的勇氣,自卑感就 會形成前進的動力,然而,若是把自卑感當作藉口,不斷貶低自己,就是「自卑情結」。 很多人常常把現實生活中的限制,當成自己無法成功的藉口,因為不想為了改變,而犧牲目前的 享受及快樂,因此選擇維持現狀。其實,他們只是少了勇敢去改變的勇氣。

顛覆傳統思想 尋找真正的自由

顛覆傳統思想 尋找真正的自由

人際關係互動中,人時常尋求別人對自己的認同感,關於被認同的需求,阿德勒否定向他人尋求 認同,認為這是造成人類不自由的主因。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有人為了得到認同,做出違背 自己原則的事,或是把不能負擔的責任攬在身上。為了能夠被認同,於是開始依照別人的期望, 去做別人希望做的事。在意他人的目光、避免自己被討厭,往往壓抑自我的本性,無形中,人生 受到拘束,變得不自由。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Powered by

DODO v4.0

關於喀報聯絡我們

© 2007-2015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變調的冷笑話 吐槽的對否 變調的冷笑話 吐槽的對否 本篇是針對於中國的一部動畫進行簡單分析, 帶出其背後的問題。 再年輕一次 追尋青春夢想 再年輕一次 追尋青春夢想 敘述一位女性重返青春年華,嘗試了許多新奇 的事物。 為了活得自由,哲學家提出「所謂的自由,就是別害怕被別人討厭。」這個說法,顛覆一般人的 思想。根據今週刊在二○一五年五月的調查,在職場上,有71.2%的人怕被討厭,只有3.4%的 人不擔心被討厭;其中,有60.4%的人為了不被討厭而迎合他人,只有4.4%的人不迎合別人。 多數人為了不被討厭,努力去滿足別人的需求,但世界上沒有人是能夠滿足所有人需求的完人。 能夠不在意別人的評價、擁有不怕被人討厭的勇氣,才能誠實地做自己,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 調查顯示職場上有71.2%的人怕被討厭。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拿出勇氣 舞動自己的人生

拿出勇氣 舞動自己的人生

從《被討厭的勇氣》中,不難發現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強調回歸到「當下的自己」,所有的事情 都是可以由自己做選擇,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擾、不受過去經歷的限制。經過五夜的時間,年輕人 重新找回面對生命應有的態度,只要拿出勇氣,在此刻誠實地面對內心最深處的想法、接納自我 ,每個人都可以是幸福的。 ▲TOP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有前項第十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情事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

A2: 「曹沖秤大象」這個故事要解 決的問題,是要怎麼知道大象有多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

自大聖入寂以來千六百歲。祇園興廢經二十返。增損備缺事出當機。故使圖傳紛綸藉

教師有前項第十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情事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以上

教師有前項第十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情事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

董事長未依規定召 集,經現任董事三分之 一以上以書面提出會議 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 集董事會議時,董事長 應自受請求之日起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