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4359
全文
(2) 謝誌 本篇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論文撰寫指導教授 蘇金德博士,在他的諄諄教誨與悉心指導下,讓我游進了浩 瀚的學海,並學會對待學問的嚴謹態度與系統性邏輯思考, 明確的踏上學術之路。一路走來,更是感佩蔡俊傑博士熱心 助人的義行與豪邁豁達的人生觀,實為學生學習的典範。 其次,摯誠的感謝蔡俊傑博士與中國醫藥大學體育室主 任鄭國平博士,由於口試時的精闢指正與建議,讓論文更盡 完 善,才 得 於 完 成 論 文,在 此 謹 向 您 致 上 最 高 的 敬 意 與 謝 意 。 研究所求學期間,雖然短暫,但卻永遠烙印在我心深處: 在台中縣東華國民中學周校長宗正、蔡主任勝良等學校夥伴 們的鼓勵與支持,以及加上體育研究所所長許光麃博士,高 明 峰 老 師 及 體 碩 2B的 所 有 任 課 老 師 與 班 上 同 學 們 大 家 的 關 懷 與協助之下,讓我感到無比的溫馨,在此一併致上最大的謝 意。 求學期間的最大助力,是我的愛妻秋春,細心的照顧家 庭子女,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全程投入學習。 總之,本論文是集合多數人的心力完成,因此,吾將此 論文與家人、諸位師長、親朋好友、同窗夥伴共享之。 德榮.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3) 論文名稱: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現況、阻礙因素、學生游 泳能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總 頁 數:141 頁. 院 校 所 組 別 : 國 立 臺 灣 體 育 學 院 體 育 研 究 所 體 育 組 畢 業 時 間 及 提 要 別:九 十 五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提 要 研 究 生 : 林 德 榮. 指 導 教 授 : 蘇 金 德 博 士.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台 中 縣 國 民 中 學 游 泳 教 學 的 現 況 並分析學校實施游泳教學阻礙因素、學生游泳能力及學習滿 意度的情形,分析背景變項與四個變項的現況與差異。本研究 先 採 用 文 獻 分 析 法 以 瞭 解 游 泳 教 學 實 施 阻 礙 因 素、學 生 游 泳 能 力及學 習滿意 度的理論基礎,再加以問卷調查法填寫問卷,調 查 對 象 係 以 台 中 縣 50 所 國 民 中 學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的 相 關 承 辦 人 員 及 國 民 中 學 一 、 二 、 三 年 級 各 3 個 班 級 學 生 為 母群體, 有 效 樣 本 人 數 計 4,621 人 。 回 收 資 料 以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SPSS 10.0 執 行 , 採 用 描 述 性 統 計 、 t 考 驗 、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及 Scheffe 事 後 比 較 等 統 計 分 析 。 經 分 析 討 論 獲 得 以 下 結 論 : 1.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學 校 僅 剩 11 所 , 佔 22%, 比 率 偏 低 , 高 達 87.95%的 學 生 未 能 上 游 泳 課 程 。 2.負 責 體 育 行 政 工 作 者 年 齡 45 歲 以 下 , 佔 86%, 男 性 居 多 , 10 所 學 校 委 由 合 作 之 游 泳 池 聘 任 的 游 泳 教 練 擔 任 佔 9 8 %。 3 . 僅 有 1 所 學 校 有 游 泳 池 佔 2 %, 設 備 明 顯 不 足 。 4.實 施 游 泳 教 學 阻 礙 因 素 中 , 以 收 費 困 難 為 最 大 阻 礙 因 素,但比對實施與未實施的阻礙因素,對於學校實施游泳教 學 並 無 多 大 的 影 響 , 而 在 於 學 校 願 不 願 意 配 合 執 行 。 5.26.9% 的 學 生 到 國 中 三 年 級 止 , 不 曾 接 觸 過 游 泳 運 動 , 81.6%的 家 長 不 會 主 動 要 求 學 生 去 學 游 泳 。 6. 具 備 游 泳 能 力 的 學 生 為 2 1 . 5 %, 而 有 游 泳 池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為 3 6 . 5 %, 有 顯 著 提 升 。 7.有 、 無 游 泳 池 及 實 施 、 未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對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有 顯 著 差 異 。 8.山 線 、 屯 區 的 學 生 在 捷 泳 與 蛙 泳 的 游 泳 能 力 皆 顯 著 高 於 海 線 學 校 的 學 生 。 9.在 設 備 構 面 滿 意 度 上,屯 區 高 於 山 線 地 區 高 於 海 線 地 區 的 學 生,在 課 程、教 師 、 學習結果等三個構面滿意度上,屯區高於海線地區高於山線 地 區 的 學 生,不 同 年 級 參 與 游 泳 課 後,在 設 備、課 程、教 師 、. I.
(4) 學習結果等四個構面滿意度上,海線地區等於屯區高於山線 地區的學生。 關鍵詞:阻 礙 因 素 、 游 泳 能 力 、學 習 滿 意 度. II.
(5) L i n , Te – L u n g ( 2 0 0 7 ) .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junior high schools’ swimming teaching, Obstructive factor, Students’. Swimming. Unpublished. master. Ability thesis,. and. Learning. National. Ta i w a n. Statisfaction College. o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Ta i c h u n g .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swimming teaching, and also to analyze the obstructive factors of implementation, the swimm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levels in Tai-Chung County, which w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four variables. To accomplish these study purposes, the research was first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that was to build up the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questionnaires students. four. to. (there. variables.. investigate. were. 3. 50. classes. In junior. of. addition, high. each. using. schools. grade. of.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is research.) and staffs in Tai-Chung County as a parent sample, which was 4621 people. 10.0. version. investigation. of. SPSS. data.. statistics. Descriptive. program. statistics,. By using the to. analyze. T- t e s t ,. the. One-way. A N O VA a n d S c h e f f e m e t h o d s w a s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d a t a a n d statistic results show as below: 1. there were only 11 schools remain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wimming. teaching,. which was 22% of the whole. That means that 87.95% students were not able to obtain the swimming curriculum.2. There were 86% of sports administrators whose ages were under 45 years old, 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were male. There were 10 out of 11 schools employed the swimming coach outside of school, which were 98% of the whole.3. Only one school has a. III.
(6) swimming pool (account for 2% of the whole), obviously the equipments were insufficient.4. Although the factor of fee paying was the top list of the obstructive factors of swimming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wimming. did. not. teaching. in. affect. the. schools.. The. significant obstructive factor lies in the schools were willing to coordinate the implementation or not.5. There were 26.9% of students who could not swim during their three years of studying. periods,. also. nearly. 81.6%. of. parents. did. not. actively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swimming.6. The student who has swimming ability is 21.5%. The schools which have a swimming pool and also implement swimming teaching course have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n swimming ability. of. student. (45.02%).. 7..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tudents’ ability of swimming, wheather or not having a swimming pool and an implementation of swimming teaching.8. The mountain and village area students whose swimming ability on crawl and breastroke styles are higher than. the. sea. area. schools.9.. Vi l l a g e. area. students’. statisfaction are higher than mountain area, but mountain area also higher than sea areas students on the aspect of the e q u i p m e n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Vi l l a g e a r e a s t u d e n t s ’ s t a t i s f a c t i o n are higher than sea area which is higher than mountain area on the three aspect s of curr iculum, teacher, and lear ning result. The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swimming class, sea area students are equal to village area students, but higher than. the. mountain. area. students. on. the. four. equipments, curriculum, teachers, learning result. k e y w o r d : o b s t r u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w i m m i n g a b i l i t y, learning statisfaction. IV. aspects. of.
(7) 目 中 英 目 表 圖. 文 文 錄 目 目. 錄. 摘 要 ‥‥‥‥‥‥‥‥‥‥‥‥‥‥‥‥‥‥ 摘 要 ‥‥‥‥‥‥‥‥‥‥‥‥‥‥‥‥‥‥ ‥‥‥‥‥‥‥‥‥‥‥‥‥‥‥‥‥‥‥‥‥ 錄 ‥‥‥‥‥‥‥‥‥‥‥‥‥‥‥‥‥‥‥‥ 錄 ‥‥‥‥‥‥‥‥‥‥‥‥‥‥‥‥‥‥‥‥. 第一章 第 第 第 第 第. 緒論 一節 二節 三節 四節 五節. ‥‥‥‥‥‥‥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 ‥‥‥ 研究問題 ‥‥‥ 名詞釋意 ‥‥‥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第 第 第 第. 文獻 一節 二節 三節 四節. 探 游 運 學 學. 第三章 第 第 第 第 第. 研究 一節 二節 三節 四節 五節. 方 研 研 研 研 資. ‥ ‥ ‥ ‥ ‥ ‥. ‥ ‥ ‥ ‥ ‥ ‥. ‥ ‥ ‥ ‥ ‥ ‥. Ⅰ Ⅲ Ⅴ Ⅶ 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4 5 5 6. 討 泳 動 生 習. ‥‥‥‥‥‥‥‥‥ 教學政策與相關研究 阻礙因素相關研究 ‥ 游泳能力相關研究 ‥ 滿意度相關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 ‥ 10 ‥ 26 ‥ 28. 法 究 究 究 究 料. ‥‥‥‥‥‥‥‥‥ 架構 ‥‥‥‥‥‥‥ 實施程序及進度管制 對象 ‥‥‥‥‥‥‥ 工具 ‥‥‥‥‥‥‥ 處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48 49 52 53 57. 第 四 章 結 果 與 討 論 ‥ ‥ ‥ ‥ ‥ ‥ ‥ ‥ ‥ ‥ ‥ ‥ ‥ ‥ ‥ 59 第 一 節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現 況 ‥ ‥ ‥ ‥ ‥ ‥ ‥ ‥ ‥ ‥ 60 第 二 節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阻 礙 因 素 ‥ ‥ ‥ ‥ ‥ ‥ ‥ ‥ 76. V.
(8) 第三節 第四節. 學生游泳能力分析 ‥‥‥‥‥‥‥‥‥‥ 學生游泳學習滿意度分析 ‥‥‥‥‥‥‥. 79 96. 第 五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 ‥ ‥ ‥ ‥ ‥ ‥ ‥ ‥ ‥ ‥ ‥ ‥ ‥ 103 第 一 節 結 論 ‥ ‥ ‥ ‥ ‥ ‥ ‥ ‥ ‥ ‥ ‥ ‥ ‥ ‥ ‥ ‥ 103 第 二 節 建 議 ‥ ‥ ‥ ‥ ‥ ‥ ‥ ‥ ‥ ‥ ‥ ‥ ‥ ‥ ‥ ‥ 106 參考文獻 ‥‥‥‥‥‥‥‥‥‥‥‥‥‥‥‥‥‥‥ 中文部份 ‥‥‥‥‥‥‥‥‥‥‥‥‥‥‥‥‥ 英文部份 ‥‥‥‥‥‥‥‥‥‥‥‥‥‥‥‥‥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108 108 117.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現 況 調 查 表 ‥ ‥ ‥ ‥ ‥ ‥ ‥ ‥ ‥ 126 游 泳 能 力 及 學 習 滿 意 度 調 查 【 預 試 問 卷 】 ‥ ‥ 130 游 泳 能 力 及 學 習 滿 意 度 調 查 【 正 式 問 卷 】 ‥ ‥ 136. VI.
(9) 表目錄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2-1 3-1 3-2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休 教 教 實 實. 閒 學 學 施 施. 運 滿 滿 及 及. 動 意 意 未 未. 的 度 度 實 實. 阻 量 量 施 施. 礙 表 表 游 游. 因 因 信 泳 泳. 素 素 度 教 教. 彙整表 ‥‥‥ 表 ‥‥‥‥‥ 表 ‥‥‥‥‥ 料摘要表 ‥‥ 料摘要表 ‥‥ 實施游泳教學學校學生人數摘要表 ‥‥‥‥‥ 實施游泳教學學校學生人數摘要表 ‥‥‥‥‥ 學校資料摘要表 ‥‥‥‥‥‥‥‥‥‥‥‥ 學校資料摘要表 ‥‥‥‥‥‥‥‥‥‥‥‥ 受試者性別、年齡分配統計摘要表表 ‥‥‥ 學校背景變項摘要表 ‥‥‥‥‥‥‥‥‥‥ 教師教學情形摘要表 ‥‥‥‥‥‥‥‥‥‥ 學生學習情形摘要表 ‥‥‥‥‥‥‥‥‥‥ 學生學習態度與後續參與意願情形摘要表 ‥ 人力資源摘要表 ‥‥‥‥‥‥‥‥‥‥‥‥ 有無游泳池摘要表 ‥‥‥‥‥‥‥‥‥‥‥ 學校與校外最近的游泳池距離摘要表 ‥‥‥ 使用交通工具摘要表 ‥‥‥‥‥‥‥‥‥‥ 耗費交通時間摘要表 ‥‥‥‥‥‥‥‥‥‥ 有實施游泳教學的對象情形摘要表 ‥‥‥‥ 實施方式摘要表 ‥‥‥‥‥‥‥‥‥‥‥‥ 教師來源摘要表 ‥‥‥‥‥‥‥‥‥‥‥‥ 訂定契約的游泳池對象 ‥‥‥‥‥‥‥‥‥ 合作的游泳池種類摘要表 ‥‥‥‥‥‥‥‥ 前往游泳池交通工具摘要表 ‥‥‥‥‥‥‥ 經費來源摘要表 ‥‥‥‥‥‥‥‥‥‥‥‥ 收費情形(保險、交通、入場、學費)摘要 表 ‥‥‥‥‥‥‥‥‥‥‥‥‥‥‥‥‥‥ 實施中遭遇的阻礙因素 ‥‥‥‥‥‥‥‥‥ 未實施計畫阻礙因素 ‥‥‥‥‥‥‥‥‥‥ 師資問題因素 ‥‥‥‥‥‥‥‥‥‥‥‥‥. VII. 相 結 分 學 學. 關 構 析 學 學. 研 摘 摘 校 校. 究 要 要 資 資. 20 56 57 60 60 61 62 63 63 63 64 65 66 67 68 69 69 69 69 70 70 70 71 71 71 71 72 76 76 77.
(10)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設 家 山 山 海 海 屯 屯 學 學. 施 長 線 線 線 線 區 區 生 校. 問 配 游 游 游 游 游 游 具 有. 題 合 泳 泳 泳 泳 泳 泳 備 游. 性統計表 表. 4-38. 因 度 技 能 技 能 技 能 游 泳. 素 因 術 力 術 力 術 力 泳 池. ‥‥‥‥‥‥‥‥‥‥‥‥‥ 素 ‥‥‥‥‥‥‥‥‥‥‥‥ 描述性統計表 ‥‥‥‥‥‥‥ 描述性統計表 ‥‥‥‥‥‥‥ 描述性統計表 ‥‥‥‥‥‥‥ 描述性統計表 ‥‥‥‥‥‥‥ 描述性統計表 ‥‥‥‥‥‥‥ 描述性統計表 ‥‥‥‥‥‥‥ 能力描述性統計表 ‥‥‥‥‥ 實施游泳教學學生游泳能力描述. ‥‥‥‥‥‥‥‥‥‥‥‥‥‥‥. 77 77 80 81 82 83 84 85 87 87. 學校有游泳池實施游泳教學學生具備游泳能力 描述性統計表. ‥‥‥‥‥‥‥‥‥‥‥‥‥. 88. 表. 4-39. 學校有游泳池實施游泳教學不同性別學生游泳 能 力 t 考 驗 統 計 表 ‥ ‥ ‥ ‥ ‥ ‥ ‥ ‥ ‥ ‥ ‥ 89. 表. 4-40. 台中縣實施及未實施游泳教學學生游泳能力t 考驗統計表. 表. 4-41. ‥‥‥‥‥‥‥‥‥‥‥‥‥‥. 90. 學校有無游泳池實施游泳教學學生游泳能力t 考驗統計表. ‥‥‥‥‥‥‥‥‥‥‥‥‥‥. 91. 表. 4-42. 台 中 縣 不 同 性 別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t 考 驗 統 計 表 ‥ 92. 表. 4-43. 台中縣學生游泳能力變異數分析表. 表. 4-44. 台 中 縣 不 同 年 級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 93. 表. 4-45. 山線地區教學滿意度各構面得分摘要表. ‥‥. 96. 表. 4-46. 海線地區教學滿意度各構面得分摘要表. ‥‥. 97. 表. 4-47. 屯區教學滿意度各構面得分摘要表. ‥‥‥‥. 97. 表. 4-48. 台中縣教學滿意度各構面得分摘要表. 表. 4-49. 台中縣不同性別學生參與游泳課後整體滿意度 t考驗統計表. 表. 4-50 4-51. ‥‥‥. ‥‥‥‥‥‥‥‥‥‥‥‥‥. 93. 98 98. 台中縣學生參與游泳課後整體滿意度變異數分 析表. 表. ‥‥‥‥. ‥‥‥‥‥‥‥‥‥‥‥‥‥‥‥‥‥. 99. 台中縣不同年級學生參與游泳課後整體滿意變 異數分析表. ‥ ‥ ‥ ‥ ‥ ‥ ‥ ‥ ‥ ‥ ‥ ‥ ‥ ‥ 100. VIII.
(11) 圖目錄 圖 圖 圖 圖 圖. 2-1 2-2 3-1 3-2 3-3. 休 三 研 研 研. 閒 種 究 究 究. 阻 休 架 實 進. 礙 閒 構 施 度. 階 阻 圖 程 管. 層模式圖 ‥‥‥ 礙因素的關係圖 ‥‥‥‥‥‥‥ 序圖 ‥‥‥‥‥ 制圖 ‥‥‥‥‥. I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18 48 49 51.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首先要探討具備游泳能力的重要性,進而述說游泳 教學的相關研究,本研究以國中游泳教學現況、阻礙因素與 國中學生游泳能力、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為主題,探討其現況 及差異情形。個人是國中基層教育工作者,平時除從事教職 工作外並於每週三、五借調台中縣政府教育局體健課協助全 縣體育活動之推動工作與全縣國中、小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者 互動頻繁,有感於游泳運動觀念的介入仍有待努力的空間, 特著手本研究,期望藉由此次調查,能深入暸解國中游泳教 學現況、阻礙因素與國中學生游泳能力、學習滿意度的差異 情形,以做為提供教育單位及學術研究之參考。本章緒論共 分四小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 限制,茲分別敘述如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游泳運動在國際諸多先進國家當中推動得相當普遍,原 因在於具備游泳能力,瞭解水中求生技巧,可以保障民眾的 生 命 安 全。例 如 日 前 肆 虐 南 亞 的 大 海 嘯 奪 走 超 過 2 0 萬 民 眾 的 生命,而災區多在國際知名度假勝地,許多歐美前往度假之 觀光客不僅未蒙難,而且在現場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協助救 難工作,因此若災區民眾普遍具備游泳技巧,則將減少罹難 人次。可見具備游泳能力對於保障個人生命的重要性,此外. 1.
(13) 在豐富個人休閒活動,並配合未來政府整合各類水域資源推 動民眾從事水域運動的政策下,利用學校體系培養學生之游 泳能力,可為未來民眾從事水域運動時建立良好的基礎(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2 0 0 3 )。 依 據 世 界 救 生 組 織 1 9 9 0 年 統 計 全 世 界 意 外 溺 水 人 數,除 巴哈馬、蘇聯外,台灣位居世界第三位,每年約. 600~1,000. 人 溺 水 (劉 俊 宏 , 周 志 松 , 2005)。 內 政 部 消 防 署 ( 2004) 統 計 全 國 93 年 溺 水 事 故 地 點 分 類 如 下:最 多 的 是 溪 水 河 川、其 次是海邊、碼頭、池塘其中游泳池發生事故機率最低。教育 部 有 鑒 於 每 年 因 溺 水 事 件 所 造 成 的 重 大 傷 亡 , 以 青 少 年 居 多 , 因 此 提 出 並 通 過 了 「 提 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中 程 計 劃 」( 教 育 部 , 2 0 0 1 ), 從 8 9 學 年 度 起 , 利 用 四 年 時 間 , 加 強 中 、 小 學 生的游泳教學及各項水上活動課程,預期國中及高中學生畢 業 時 能 游 完 25 公 尺 , 不 只 會 游 泳 , 還 要 能 會 換 氣 , 此 計 畫 已 使得學生游泳能力提升,並減少溺水死亡的人數。行政院衛 生 署 ( 2005) 統 計 近 年 來 溺 水 死 亡 人 數 可 知 , 近 5 年 有 下 降 的 趨 勢,而 且 在 9 4 年 度 更 減 低 至 6 2 6 人 ! 可 見 民 眾 的 親 水 觀 念隨著「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的推展已有改善。 教 育 部 ( 2006) 指 出 2003~2006 年 三 月 底 統 計 各 級 學 校 學 生 溺 水 事 件 死 亡 人 數 為 223 人 , 約 佔 校 園 意 外 事 件 11% , 由 此 可 知 , 學 校 意 外 死 亡 人 數 每 100 人 中 , 就 有 11 位 是 因 溺 水 事 件 而 死 亡 ( 劉 兆 達 , 2 0 0 1 ), 而 其 最 主 要 原 因 為 學 生 未 具 備 游 泳 的 技 能 及 救 生 的 知 識 , 因 此 落 實 中 小 學 游 泳 教 學 課 程,提昇學生游泳能力並加強學生水上安全觀念、知識,減 少青少年因溺水事件而意外死亡,實在是當務之急。根據教 育 部 在 9 4 年 3 月 1 日 召 開 的 記 者 會,公 佈 委 託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2.
(14) 大學實施的國民中小學游泳能力調查指出,目前我國國小學 生 會 游 泳 比 率 最 高 , 有 62.6% 的 男 生 及 50.7% 的 女 生 可 以 游 超 過 15 公 尺 。 而 國 中 男 生 會 游 泳 的 比 率 為 66.0% , 女 生 為 49.2% 。 但 學 生 年 齡 愈 高 , 會 游 泳 的 比 率 愈 低 , 大 專 校 院 學 生 降 到 4 成 左 右 , 反 倒 比 國 中 、 小 學 生 低 ( 林 雪 麗 , 2 0 0 5 )。 為瞭解「提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劃」此項措施在台中縣政 府配合推動下,台中縣各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現況、實施 阻礙因素,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黃 景 生( 2 0 0 0 )指 出 台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學 生 會 游 泳 1 5 公 尺 的人數為. 1 5 , 3 9 8 人 ( 4 8 . 4 % ), 不 會 游 泳 學 生 人 數 為. 6,648. 人 ( 2 0 . 8 % ), 陳 秀 華 ( 2 0 0 2 ) 針 對 台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學 生 進 行 游 泳 能 力 調 查 , 不 會 游 泳 學 生 人 數 比 率 為 21.3% , 台 北 市 教 育 局( 2 0 0 1 )也 指 出 台 北 市 國 民 中 學 學 生 會 游 泳 2 5 公 尺 的 人 數 1 4 , 3 6 1 人 ( 5 0 . 2 % ), 完 全 不 會 游 泳 學 生 人 數 為 6 , 0 6 3 人 ( 2 1 . 2 % ), 由 上 述 研 究 調 查 資 料 得 知 , 台 北 市 國 民 中 、 小 學 學 生 會 游 泳 人 數 的 比 率 約 為 50%,完 全 不 會 游 泳 學 生 人 數 的 比 率 約 為 21% 。 劉 兆 達 、 林 德 隆 、 陳 和 睦( 2005)研 究 指 出 : 有 游 泳 池 的 國 民 中 學 學 生 能 夠 游 泳. 25 公 尺 的 比 率 為. 39.8. %,男 生 游 泳 能 力 優 於 女 生,游 泳 25 公 尺 以 上 北 區 及 東 區 學 生 的 游 泳 能 力 優 於 中 區 學 生,游 泳 未 達 1 5 公 尺 北 區 南 區 及 東 區學生的游泳能力優於中區學生,該項研究資料係以台灣地 區. 92 學 年 度 擁 有 游 泳 池 的 國 民 中 學 學 校 二 年 級 學 生 為 抽 測. 對象,為瞭解其測驗迄今,台中縣擁有游泳池的國民中學學 生游泳能力是否有顯著提升,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台灣目前推動游泳運動仍明顯存在許多問題,並經多位 研 究 者 研 究 指 出 尚 待 解 決 的 問 題 , 如 游 泳 場 地 不 足( 王 凱 立 ,. 3.
(15) 2 0 0 0; 吳 永 祿 , 1 9 9 6;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8 5; 陳 武 聰 , 2 0 0 3 ; 鄭 志 富 , 1 9 9 9; 藤 德 政 , 2 0 0 1; 楊 武 英 , 1 9 9 6; 黃 景 生 , 2 0 0 0 )、 專 業 人 才 及 經 費 不 足 ( 吳 永 祿 , 1996; 教 育 部 , 2001; 林 玲 珠 , 2 0 0 2 ; 陳 武 聰 , 2 0 0 3 ; 王 凱 立 , 2 0 0 0 )、 能 勝 任 游 泳 教 學 師 資 比 率 偏 低( 黃 景 生 , 2 0 0 0; 教 育 部 , 2 0 0 1; 陳 武 聰 , 2 0 0 3 ; 楊 武 英 , 1 9 9 6; 林 玲 珠 , 2 0 0 2 )、 擁 有 游 泳 池 的 各 級 學 校 並 無 救 生 員 及 水 池 衛 生 管 理 員 編 制 ( 楊 武 英 , 1 9 9 6 ), 上 述 研 究 指 出均影響游泳運動的推動外,學校家長對游泳教學的態度、 學校行政及體育教師重視的程度及縣市政府配合政策推展執 行 情 形 ( 台 北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 2001) 也 是 影 響 推 動 游 泳 教 學 提升學生游泳能力的重要參考因素,因此本研究針對台中縣 國民中學的學生游泳能力、學習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並分析 游泳能力及學習滿意度,就台中縣地理區分比較不同背景變 項,其游泳能力及學習滿意度是否有顯著差異,為本研究動 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台中縣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現況。 二、探討台中縣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阻礙因素。 三、探討台中縣國民中學學生游泳能力游泳能力的差異。 四、探討台中縣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差異。. 4.
(16) 第二節 研究問題 依據研究的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將探討下列問題: 一、瞭解台中縣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現況? 二、探討台中縣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阻礙因素? 三、探討台中縣國民中學學生游泳能力游泳能力的差異? 四、探討台中縣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差異?. 第三節名詞釋義 茲就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定義如下所示: 一、推動游泳教學的阻礙因素 本研究所探討的推動游泳教學的阻礙因素其內容包括: 行政未配合、師資、設施、經費不足、交通等問題。. 二、游泳能力 本研究游泳能力操作定義為:能以任何一種姿勢會換氣 持 續 不 間 斷 的 游 2 5 公 尺 以 上 的 距 離,視 為 本 研 究 界 定 為 具 備 游泳能力指標。 三、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學習滿意度所採用的構面為: (一) 「 學 習 環 境 」, 其 內 容 包 括 : 游 泳 池 的 淋 浴 、 更 衣 設 備 、 水質、水溫及學習環境等。 (二) 「 課 程 設 計 」 及 「 學 習 結 果 」, 其 內 容 包 括 : 課 程 安 排 、 課 程 內 容、課 程 測 驗 評 量、輔 助 教 材 運 用、時 間 安 排 、. 5.
(17) 教材內容等。 ( 三 )「 教 師 教 學 」, 其 內 容 包 括 : 教 師 的 上 課 態 度 、 教 學 示 範講解、師生互動等。.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在於瞭解目前國民中學游泳教學實施阻礙因素、 學生游泳能力與學習滿意度的情形,但是由於無法掌控外在 的因素,因此仍有以下的限制。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由於問卷調查法以自行編製 的自陳量表為主,受試者閱讀理解能力不同是本研究方法限 制之一。 二、取樣的限制 本研究取樣以台灣地區台中縣為範圍,取樣誤差為本研 究限制之二。 三、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 研 究 以 台 中 縣 95 學 年 度 縣 內 50 所 國 民 中 學 一 、 二 、 三年級學生及學校體育承辦教師為範圍,對於不同地區、不 同教育階段的推論為本研究限制之三。. 6.
(1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依 據 本 研 究 的 目 的,進 行 相 關 文 獻 分 析,本 章 共 分 四 節 , 第一節游泳教學政策與相關之研究;第二節推動游泳教學阻 礙因素相關之研究;第三節學生游泳能力相關之研究;第四 節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現分述如下:. 第一節 游泳教學政策與相關之研究 教 育 部 ( 1983) 公 布 的 國 民 中 學 體 育 課 程 標 準 中 : 「 水 上運動」課程被編在「選授教材」、「其他」類別,而未編 在「必授教材」實施教學。 教育部為提升學生游泳能力,公佈「提升學生游泳能力 中 程 計 劃 」 ( 教 育 部 , 2001) , 預 計 自 90年 度 至 93年 度 止 , 利 用 4 年 時 間 加 強 推 動 游 泳 教 學,使 學 生 會 游 泳 的 比 例 提 升 1 5 ﹪;發函全國各地方政府,為落實執行本計劃應逐年編列經 費辦理,以加強學生水上安全教育與宣導,提升中小學生水 上安全認知及自救、救人的技能,其實施策略為成立推動小 組、強化游泳教學知能、改善學校游泳運動設施、加強學校 游泳場所安全措施、導入並利用社區游泳教育資源、訂定推 展游泳教學獎勵措施、加強游泳教學研究與發展、拓展學生 參與游泳運動機會。 教 育 部 ( 2002) 公 佈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修 訂 中 , 為 培 養 國 民 應 具 備 的 基 本 能 力 , 國 民 教 育 階 段 的 課 程 應 以 個 體 發. 7.
(19) 展、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提供語文、健康與體 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 等七大學習領域,學習領域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而非學 科名稱,除必修課程外,各學習領域,得依學生性向、社區 需求及學校發展特色,彈性提供選修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 領域:分為三階段,而第三階段為 7 至 9 年級,體育科「游 泳教學」已納入彈性選修課程實施,在課程內容中的「水上 活動」提到相關的游泳教學活動,顯然的,九年一貫課程對 游 泳 教 學 的 內 涵,雖 仍 未 納 入 必 修 課 程. 但藉助各級學校在本. 位課程中努力安排推動,學校水上運動教學,全面性推動指 日可待。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2003) 推 動 學 生 水 域 運 動 方 案 中 指 出:其 總 目 標 為 善 用 海 島 的 水 域 自 然 資 源 , 配 合 我 國 教 育 發 展 政 策,藉由學生游泳基礎能力及水中自救能力的培養,推動校 園水域運動,豐富學生休閒生活,培養健康活力青少年,而 其 現 階 段 目 標 為: 培 養 幼 兒 親 水 的 興 趣 與 正 確 觀 念,培 養 國 中小學生參與水域運動的基礎能力,培養高中學生從事水域 運動的多元能力,培養大專學生從事水域運動的休閒能力。 其實施策略為健全組織及推動機制:成立中央、地方及學校 推動水域運動機制及落實輔導監督措施另在培養推展學生水 域運動的各類人才方面:辦理推動學生水域運動指導員、校 園 社 團、教 師 研 習 營,建 立 全 國 推 動 水 域 運 動 人 力 資 源 網 路 , 培養學生正確的水域運動觀念與技巧並灌輸學生各種正確的 親水觀念,培養學生從事水域運動時安全自救的能力及知識 與技能而在倡導校園水域運動風氣方面則是辦理各種全國以. 8.
(20) 及地方性水域運動活動,校園水域運動活動並積極輔導學校 成立水域運動相關社團,補助改善具特色的水域運動設施及 改善興建各級學校的游泳池設施,充實各級學校水域運動設 施器材,加強推動學生水域運動的資源整合與行銷。 在教育體系當中,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實際推動者,也 是 承 擔 教 學 品 質 好 與 壞 的 關 鍵 所 在 ( 梁 瑞 安 , 1 9 9 6 )。 體 育 教 師是學校體育策劃與執行的推動者,其本身是否具備專業知 能 , 更 影 響 體 育 教 學 的 成 就 。 E v a n s( 1 9 8 8 ) 研 究 指 出 , 教 師 素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卓越的教師素質可以克服教育 制度上,諸如政策、經費、設備等限制,以達成既定的教學 任務。因以具備良好及足夠的師資確實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成 就 , 可 是 以 國 內 師 資 培 育 的 結 構 並 不 能 完 全 符 合 學 生 的 需 求,導致學生在游泳能力上有所差異。 楊 武 英 ( 1996) 在 「 台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水 上 安 全 教 育 之 研 究 」 的 結 果 認 為 : 1.為 確 保 學 習 的 安 全 性 必 須 將 漂 浮 及 水 上 自 救 法 納 入 優 先 指 導 的 課 程 。 2.有 游 泳 池 的 學 校 游 泳 課 程 列 入 必 選 教 材 , 強 制 從 中 年 級 開 始 一 定 要 實 施 游 泳 課 。 3.加 強 教 師 的 在 職 訓 練 。 4.加 強 水 上 安 全 教 育 。 方 瑞 民 ( 1990) 在 「 中 小 學 學 生 之 體 能 特 徵 」 中 提 到 : 以 10 到 17 歲 的 青 少 年 男女,測試其基本運動能力,發現:神經系統的發達是形成 小學時期運動能力最大特色的原因。 劉 兆 達 、 林 德 隆 、 陳 和 睦 ( 2005) 研 究 指 出 :國 民 中 學 男 生游泳能力優於女生,其最主要的原因為國中女生適逢青春 期,第二性徵的出現,影響其參與游泳課程的意願,未來推 動游泳計畫時,應以國民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為主要對象, 避免國中時才開始學習游泳。. 9.
(21) 游泳教學應以國民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為主要對象,又 因 國 民 小 學 只 有 20%實 施 游 泳 教 學 , 相 對 的 國 民 中 學 銜 接 教 育應更加重視尚未具備游泳能力的學生實施游泳教學,而目 前 全 國 國 民 中 學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學 校 數 比 率 約 為 20.8%, 要 落 實游泳教學必須將游泳課程納入正式課程,並應加強體育教 師游泳教學進修研習及觀摩,提升專業知能,方能進而有效 提升學生游泳能力。 陳 中 信 ( 2005) 研 究 指 出 : 台 中 縣 國 民 小 學 在 體 育 課 程 中 ,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學 校 有 81 所 , 佔 57% ; 高 於 未 實 施 者 的 61 所,佔 43%,有 半 數 以 上 的 學 校 能 配 合 教 育 部 推 動 學 校 游 泳教學,提升學生游泳能力的政策。. 第二節 推動游泳教學阻礙因素相關之研究 一、運動參與阻礙的定義 Jackson and Searle (1985)認 為 參 與 的 阻 礙 , 是 指 個 人 有 意願去參與某一項活動,但是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的因素影響 其 參 與 意 願 。 Crawford and Godbey (1987)以 休 閒 的 觀 點 , 認 為參與的阻礙是指個體的某一項休閒活動偏好,由於休閒阻 礙的介入,使此休閒活動無法進行。其所指的阻礙是個體主 觀 知 覺 不 喜 歡 活 無 法 投 入 參 與 的 因 素。Jackson (1988)認 為 只 要是介於偏好一項活動和參與此項活動之間的因子,皆視為 阻 礙。Henderson (1991)所 認 為 的 休 閒 阻 礙 非 常 廣 泛,舉 凡 抑 制個體參與休閒活動、降低參與時間、妨礙個體或休閒滿足 感 的 成 因 皆 屬 之 。 張 少 熙 ( 1994) 將 阻 礙 分 成 狹 義 與 廣 義 。 狹義:個人原本傾向參與某項活動,卻受到一項或一項以上. 10.
(22) 的原因影響,而不能繼續進行此一活動者,均屬參與阻礙。 廣義:不管有無活動知覺,只要無法參與該項活動者,均可 稱 之 為 參 與 阻 礙 。 黃 立 賢 ( 1996) 認 為 影 響 或 減 少 某 項 活 動 參 與 次 數 與 愉 快 程 度 的 每 個 因 素 , 皆 是 參 與 阻 礙 。 鐘 瓊 珠 ( 1997) 認 為 任 何 阻 止 或 限 制 個 人 參 與 活 動 的 頻 率 、 持 續 性 及 參 與 品 質 的 因 素 , 皆 是 參 與 阻 礙 。 陳 藝 文 ( 2000) 認 為 個 體不論有意、無意只要抑制或中斷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皆屬 參 與 阻 礙 。 林 佳 蓉 ( 2001) 凡 是 強 迫 或 非 強 迫 的 中 斷 或 限 制 某 項 活 動 的 因 素 皆 屬 參 與 阻 礙 。 賴 家 馨 ( 2002) 認 為 參 與 的 阻礙,是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經常性或持久性參與某項喜好 的活動,或是減少個人參與慾望,降低參與過程中的滿足感 之 因 素 。 洪 得 惠 ( 2003) 認 為 參 與 的 阻 礙 , 係 指 個 體 主 觀 知 覺到影響個體不能按照自己喜歡或投入的程度去參與活動的 理 由 。 王 薰 禾 ( 2004) 將 休 閒 的 焦 點 放 在 運 動 上 , 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定 義 為 抑 制 或 降 低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時 間、次 數、需 求 、 品質的影響因素。 國外文獻除提出對運動休閒阻礙的定義外,也認為運動 休閒阻礙是指任何阻止個人經常性運動休閒活動的因素或者 是 受 到 各 種 干 擾 的 因 素 , 而 使 得 無 法 參 與 讓 項 活 動 皆 稱 之 ( C r a w f o r d , G o d b e y , 1 9 8 7;E l l i s & R a d e m a c h e r , 1 9 8 7;J a c k s o n , 1988)。 Dattilo and Murphy (1991)也 強 調 經 濟 能 力 、 閒 暇 時 間、機會的獲得、社會態度、健康狀況、休閒技巧等六個因 素 , 會 深 深 影 響 個 人 休 閒 的 選 擇 。 Bialeschki and Henderson (1986)將 樣 本 區 分 為 使 用 者 及 非 使 用 者 進 行 研 究 , 涵 蓋 內 部 及外部且礙因素,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一樣曾遭遇休閒阻礙。 因 素 以 時 間 為 主 要,其 次 是 缺 乏 資 訊、金 錢 顧 慮、健 康 因 素 、. 11.
(23) 距 離 等,也 指 出 在 年 齡、性 別 上 都 有 顯 著 的 統 計 差 異。N a p i e r , Baron and McClaskie (1986)也 指 出 場 所 的 設 施 、 缺 乏 資 訊 來 源、家人與朋友的不參與因素、沒有足夠技巧會影響休閒參 與的機會。至於國內學者對青少年的休閒阻礙因素探討,依 研 究 對 象 的 不 同,休 閒 阻 礙 的 因 素 也 有 所 不 同。黃 文 真 ( 1 9 8 6 ) 提出國中學生休閒困擾主要有,課業太多、零用錢不夠、缺 乏同伴。台灣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的型態主要受到下列因素 的 影 響 ; 1.個 人 因 素 : 包 括 個 人 特 質 , 如 性 別 、 年 齡 、 教 育 水 準 、 個 人 興 趣 、 能 力 、 人 格 特 質 等 等 。 2.家 庭 因 素 : 包 括 家庭結構、家人的互動與凝聚力、父母教養方式,及居住的 環 境 。 3.學 校 因 素 : 包 括 學 校 周 圍 環 境 , 學 校 學 習 環 境 及 同 儕 團 體 的 影 響。4.社 會 因 素:包 括 媒 體 的 影 響、政 府 的 政 策 、 社 區 裡 的 遊 憩 設 施 等 。 5.文 化 因 素 : 包 括 讓 地 區 的 歷 史 與 文 化 的 特 質 (引 自 余 嬪 , 1998)。 許 義 雄 (1993)的 研 究 發 現 , 青 少年參與休閒活動的前五項阻礙因素依序為興趣、時間、個 性 、 同 伴 及 經 費 。 陳 德 海 (1996)以 南 區 專 科 學 校 學 生 休 閒 活 動阻礙原因之研究中發現,影響運動參與的最主要因素是興 趣,再者因為同伴所造成的阻礙,其造成影響因素依序有經 費、場地器材設備、休閒運動技巧、體力及健康問題、指導 人員、個性、交通工具、休閒運動訊息等。而且研究結果顯 示,可說明青年由於課業繁重、工作壓力、以及無經濟基礎 等 因 素,在 時 間 與 經 費 上 形 成 阻 礙 了 休 閒 活 動 的 參 與。其 中 , 男生在場地設備及器材裝備上較女生的阻礙程度為高;女生 則 在 安 全 因 素 及 課 業 壓 力 上 較 男 生 的 阻 礙 為 多 。許 天 路 ( 1 9 9 3 ) 以 私 立 南 亞 工 專 7 4 6 名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發 現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阻 礙 因 素 依 序 為 興 趣、時 間、場 地 設 備、升 學 等。張 少 熙 ( 1 9 9 4 ). 12.
(24) 在 青 少 年 自 我 概 念 與 休 閒 活 動 傾 向 及 其 阻 礙 因 素 之 研 究 發 現,青少年參與休閒的阻礙因素依序為:課業壓力、時間、 家人態度、同伴、安全因素、器材裝備、興趣、場地設備、 技 巧 及 經 費 等 十 項 。 鄭 天 爵 (1994)以 宜 蘭 農 工 專 校 五 專 低 年 級的學生為對象,研究長假日(寒假、春假)與自家外休閒 活動特徵,研究指出不同的假日、不同的休閒活動均有不同 的中介阻礙因素:春假以天候因素為主,寒假則以時間因素 較高。觀光旅遊以時間、金錢因素為主,郊外型和都市型休 閒 活 動 則 為 同 伴 因 素 。 黃 立 賢 (1996)研 究 專 科 學 生 休 閒 興 趣 之相關因素發現,專科學生休閒參與的阻礙因素主要為:時 間的限制、零用錢不夠、沒有適當的場地、缺少同伴、課業 的壓力等。時間的限制,反應了目前專科生已從就業的趨勢 轉 變 為 升 學 的 趨 勢,由 於 課 業 的 壓 力,導 致 休 閒 的 時 間 不 足 。 而經費、場地、同伴也是專科學生參與休閒活動時不可忽視 的阻礙因素之一。 余 嬪 (1998)指 出 阻 礙 國 中 生 不 能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的 原 因 是 沒有時間、沒有錢、缺乏設備、沒有機會、缺乏社交技能及 父 母 不 鼓 勵 等 。 黃 金 柱 (1999)針 對 青 少 年 休 閒 運 動 現 況 、 需 求暨發展對策的研究中提出,影響青少年休閒運動的因素包 括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體育法令、體育教學因 素 、 文 化 生 態 等 各 層 面 的 因 素 (引 自 金 蕙 蓉 , 2002)。 何 福 田 (2000)探 討 青 少 年 適 應 與 休 閒 活 動 規 劃 , 指 出 青 少 年 參 與 休 閒活動主要受到家人、同學、零用錢、時間、訊息、場所之 影 響 。 蘇 振 祥 (2001)研 究 正 心 中 學 學 生 休 閒 活 動 之 阻 礙 因 素 發現,前五項阻礙因素依序為:興趣、個性、場地設施、時 間 因 素 、 過 去 經 驗 。 胡 信 吉 (2002)研 究 花 蓮 地 區 青 少 年 休 閒. 13.
(25) 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發現,以課業因素的阻礙最大,其 強 弱 程 度 的 排 序 情 形 依 序 為 課 業 因 素、外 在 因 素、師 長 因 素 、 個 人 因 素 、 休 閒 資 源 。 鮑 敦 珮 (2002)對 中 部 地 區 青 少 年 選 擇 休閒場所之相關因素實證研究發現影響青少年到休閒場所從 事休閒的阻礙因素前十名有零用錢不夠、時間上的限制、父 母親不鼓勵、場所不安全、無交通工具、交通不便、父母親 管教嚴厲、缺少同伴、沒有適當的場地、相關技巧或能力不 足 。 簡 鴻 檳 (2003)也 指 出 我 國 青 少 年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之 阻 礙 因 素為,課業太多、休閒時間少、金錢限制、休閒設施不足、 興 趣 、 父 母 限 制 與 影 響 、 同 伴 與 資 訊 不 足 等 。 梁 玉 芳 (2004) 發現青少年的休閒阻礙以缺少時間、興趣、友伴、個性及金 錢為影響休閒的因素。 綜合上述,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常常存在著許多阻礙 的因素,以致無法滿足他們參與活動的需求。而這些阻礙的 因 素,包 括 興 趣 與 個 性 上 的 差 異、時 間 的 缺 乏、經 費 的 不 足 、 缺乏同伴、場地設備的缺乏、長輩的影響等。青少年主要的 休 閒 阻 礙 是 課 業 壓 力 ( 黃 文 真 , 1 9 8 6; 張 少 熙 , 1 9 9 4; 胡 信 吉 , 2 0 0 2; 簡 鴻 檳 , 2 0 0 3 ) 。 所 以 要 加 強 改 善 休 閒 活 動 資 訊 系 統 和 傳播管道,以正確地和適時地使青少年得知相關休閒活動舉 辦的機會,再者是休閒環境、設施、安全的管理,加上青少 年的課業太多及繁重,造成參與休閒活動的頻率降低。青少 年正處於人格成長與社會適應的重要關鍵時期,此時期青少 年的生理、心理、情緒、價值觀及社會發展在質量上都有極 大的改變。所以適當而正確的休閒活動,更有助於青少年未 來良好發展。休閒活動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具有積極而重要的 意義,休閒活動是一個人心理需求的表示,也是自我概念的. 14.
(26) 顯 現 ( 許 義 雄 , 1 9 9 3 )。 休 閒 活 動 對 於 正 值 活 力 的 青 少 年 而 言 , 具有調劑身心、促進健康的功能,在規律的參與休閒活動可 以 增 進 身 心 健 康 (黃 德 祥 , 1991; 黃 立 賢 , 1996; 嚴 祖 弘 , 2001); 並 且 休 閒 活 動 的 參 與 , 提 供 青 少 年 去 嘗 試 他 們 的 能 力 , 均 衡 他 們 的 生 活 ( 余 嬪 , 1998) 。 休 閒 對 於 青 少 年 本 身 更有其重要功能與價值,所以瞭解休閒阻礙的因素、進而探 討休閒阻礙與課業壓力的相關與重要性就更加彰顯了。 二、運動參與阻礙的理論 在 Alexandris and Carroll (1997)的 文 獻 探 討 中 發 現 , 早 期的阻礙模式只分成內在阻礙與外在阻礙兩種,缺乏時間、 金錢、地點、設施等視為外在阻礙。其中個人的知識、興趣 與 能 力 等 歸 類 為 內 在 阻 礙 ( F r a n c k e n & R a i i j , 1 9 8 1 )。 另 一 種 是 將阻礙完成歸類為完全防止參與的障礙,可視之為參與能力 的 抑 制 程 度 (Jackson & Searle,1985)。 早期的參與阻礙研究中,對個人相參與卻不能參與的因 素 較 不 關 心 , 直 到 80年 代 休 閒 活 動 的 風 氣 興 起 , 休 閒 阻 礙 因 證實研究而蓬勃,並擴大為影響參與的任何因素,參與的時 間 、 頻 率 與 滿 意 度 ( 劉 佩 佩 , 1 9 9 9 )。 Crawford and Godbey (1987)統 整 出 各 類 休 閒 阻 礙 的 研 究,提出一個包含三個類別的休閒阻礙模式:「個體內在的 阻 礙 」 (intrapersonal. constraints) 、 「 人 際 間 的 阻 礙 」. (interpersonal constraints)、 「 結 構 性 的 阻 礙 」 (structural constraints)。 (一)個體內在的阻礙 指 個 人 心 理 的 狀 態 和 特 質 會 互 相 影 響 參 與 的 選 擇 或 喜 好;包括壓力、沮喪、信念、焦慮、自我覺知及主觀評價活 動的可適性。譬如個體可能因為身體的健康、體力狀況,或. 15.
(27) 者個人能力、知識等而形成阻礙因素。 (二)人際間的阻礙 指與他人的關係而造成參與的限制,即人與人之間的相 互影響之結果;譬如可能因為找不到適合的同伴而影響個體 沒有興趣參與,而形成的阻礙。最常見的如夫妻的參與狀況, 經常會受到另一半的影響,有興趣的一方,可能因為另一方 的不感興趣,而放棄自己的參與意向。 (三)結構的阻礙 指非因個人或人際關係的因素所引起的,任何會影響個 體休閒喜好或參與的外在因素。包含家庭義務、經濟能力、 時間、交通、機會、設備、訊息、資源、氣候等等。但此類 的阻礙較易因為個體高度的喜好而克服。 此 阻 礙 模 式 被 Crawford, Jackson, and Godbey (1991)進 一步修正,成為整合性的決策過程。即這三種阻礙是以階層 (hierarchical)的 方 式 運 作 ( 見 圖 2-1) 。 第 一 級 是 個 體 若 無 參 與之喜好或動機,則無法選擇自主性的活動,而形成個人內 在阻礙的問題,克服或消除個人內在阻礙後,才進入人際間 的阻礙階段,此等級的阻礙經過調整、適應後,個體才面對 下一個階段結構性阻礙,意即個體因為外在的阻礙因素而限 制對活動參與的意願和行為。. 16.
(28) 個人內在 阻礙. 休閒喜好. 結構性阻礙. 人際間的 阻礙. 人際關係協 調或調整人 際關係. 參加或 不參加. 圖 2-1 休 閒 阻 礙 階 層 模 式 圖 資 料 來 源 : Crawford, Jackson, and Godbey (1991). R a y m o r e , G o d b e y , C r a w f o r d a n d V o n E y e ( 1 9 9 3 )以 3 6 3 位 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實證的結果更進一步得 知 阻 礙 因 子 的 內 容 及 相 互 關 係 的 結 果 ; 張 玉 玲 ( 1998) 更 進 一步則指出這三大分類的阻礙因子內容,並非單獨的對個體 產生參與阻礙,通常是交互影響著個體的參與,而且這三種 阻 礙 也 有 可 能 同 時 存 在 , 如 圖 2-2。. 17.
(29) 圖 2-2 三 種 休 閒 阻 礙 因 素 的 關 係 圖 資 料 來 源 : Raymore, Godbey and Crawford (1994). 小結: 因為部分的運動參與,也屬於休閒活動之一,因此,休 閒阻礙的理論也可以運用至運動參與阻礙之中。從休閒阻礙. 18.
(30) 理 論 的 探 討 得 知 , 阻 礙 的 三 個 層 面「 個 體 內 在 的 阻 礙 」、「 人 際之間的阻礙」、「結構性的阻礙」除了有階層關係之外, 更彼此交互影響著個人的參與行為,本研究所探討的「運動 參與阻礙」依照此休閒阻礙理論建構,層面上僅就「人際之 間的運動參與阻礙」、「結構性的運動參與阻礙」等二個層 面。 三、運動參與阻礙的測量工具 因運動參與阻礙的相關研究中,因休閒風潮的吹起,所 強調的皆是休閒運動阻礙研究,因為運動參與已經包含了休 閒運動在內,只是目的略微差異,本研究試圖從以下研究中 建構出運動參與阻礙量表: 廖 建 盛 ( 2003) 編 制 之 「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休 閒 運 動 需 求 及 阻 礙 因 素 調 查 問 卷 」將 運 動 阻 礙 量 表 編 製 2 1 題 , 包 含 各 體 內阻礙 7 題;結構性阻礙 7 題;社會性阻礙 7 題。採用李克 特 式 (Likert- scale) 5 分 量 表 , 得 分 愈 高 阻 礙 愈 大 。 劉 洧 駿 ( 2003) 編 制 之 「 台 本 縣 蘆 洲 市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休 閒 運 動 調 查 問 卷 」 運 動 阻 礙 量 表 編 製 26 題 , 包 含 運 動 阻 礙 4 題; 個 人 阻 礙 8 題;場 地 設 施 阻 礙 8 題;外 在 環 境 阻 礙 6 題。採 用 李 克 特 式 ( L i k e r t s c a l e ) 5 分 量 表,得 分 愈 高 阻 礙 愈 大。王 禎 祥( 2 0 0 4 ) 編制之「台北市國小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調查 問 卷 」 將 運 動 阻 礙 量 表 編 製 19 題 , 個 人 因 素 9 題 ; 休 閒 資 源 因 素 4 題;親 友 因 素 3 題;外 在 因 素 3 題 。 採 用 李 克 特 式 ( L i k e r t scale) 5 分 量 表 , 得 分 愈 高 阻 礙 愈 大 。 行 政 院 體 委 會 ( 1999) 委託輔大體育系調查「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在國內 約 1 萬 5 千名民眾的休閒與運動行為中結果發現,真正有規 律運動習慣者只佔. 24.82% 。 而 一 般 民 眾 不 愛 運 動 的 原 因 為. 19.
(31) 沒有時間、缺少場地、找不到同伴等外在因素居多。政治大 學 新 聞 系 實 習 報 紙 「 大 學 報 」 在 1999 年 4 月 23 日 的 報 導 , 曾 針 對 新 竹 以 北 1 3 所 公 私 立 大 學 院 校 8 2 3 位 學 生 進 行 調 查, 發 現 每 週 運 動 三 次 以 上 的 大 學 生 僅 26.6% , 每 週 完 全 不 運 動 的 學 生 高 達 17.6% ; 而 每 週 僅 運 動 一 次 的 佔 32% ; 每 週 僅 運 動 二 次 的 為 23.8% 。 在 這 份 問 卷 調 查 中 亦 發 現 所 有 樣 本 中 , 有 5 成 的 學 生 運 動 時 間 未 超 過 3 0 分 鐘。該 項 調 查 亦 指 出 由 於 課業、打工、社團等雜務纏身,六成三受訪對象皆認為運動 量 較 高 中 時 代 減 少 , 且 九 成 認 為 體 能 須 再 增 進 (大 學 報 , 1 9 9 9 )。 因 應 週 休 二 日 的 興 起 , 運 動 參 與 的 休 閒 意 識 提 升 , 許 多針對學生的運動研究也相繼出現,而研究多為運動的動機 與 運 動 的 阻 礙 的 探 索 , 針 對 國 內 中 學 生 運 動 阻 礙 因 素 的 彙 整 , 如 表 2-1: 表 2-1 休 閒 運 動 的 阻 礙 因 素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研究者 研究 休閒運動之阻礙因素發現 (年代) 對象 時間不足、課業繁重、沒有友伴、場地 黃金柱 不 足、沒 有 興 趣、費 用 太 貴、交 通 不 便 、 青少年 ( 1999) 缺乏體力、缺乏指導、缺乏運動技能、 資訊不足、家人不支持。 王宗吉 天候因素、興趣、時間、安全因素、器 青少年 ( 1999) 材裝備、場地設備。 程紹同 沒有興趣、缺乏閒暇時間、場地設備不 中學生 足、缺乏資訊。 ( 2000) 天候因素、安全因素、時間、興趣、器 張少熙 青少年 材 裝 備、技 術、場 地 設 備、體 力、個 性 、 ( 2000) 課業壓力。 趙坤景 沒有時間、缺乏運動場所、缺乏同伴、 國中生 ( 2004) 場地設備不足、沒有興趣。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0.
(32) 小結: 由 表 2 - 1 的 結 果 顯 示 ,各 級 學 校 學 生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共 同 的 阻礙因素為「沒有興趣」及「沒有時間」,而國中學生除了 上述兩個因素外,尚有「缺乏家庭支持」與「場地設施不足」、 「缺乏友伴」。由此可知,學校體育游泳課程內容的設計應 讓學生瞭解具備游泳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在設計活動內容應 採適性原則及樂趣化原則以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及興趣。而 長期以來,在升學主義壓力下,學生忙著課業、忙著補習,導 致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參與運動,這些普遍的現象應是教 育行政工作人員、學校老師及家長三方所應正視的。 台灣目前推動游泳運動仍明顯存在許多問題,並經多位 研 究 者 研 究 指 出 尚 待 解 決 的 問 題 , 如 游 泳 場 地 不 足( 王 凱 立 , 2 0 0 0; 吳 永 祿 , 1 9 9 6;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 9 8 5; 陳 武 聰 , 2 0 0 3 ; 鄭 志 富 , 1 9 9 9; 藤 德 政 , 2 0 0 1; 楊 武 英 , 1 9 9 6; 黃 景 生 , 2 0 0 0 )、 專 業 人 才 及 經 費 不 足 ( 吳 永 祿 , 1996; 教 育 部 , 2001; 林 玲 珠 , 2 0 0 2 ; 陳 武 聰 , 2 0 0 3 ; 王 凱 立 , 2 0 0 0 )、 能 勝 任 游 泳 教 學 師 資 比 率 偏 低( 黃 景 生 , 2 0 0 0; 教 育 部 , 2 0 0 1; 陳 武 聰 , 2 0 0 3 ; 楊 武 英 , 1 9 9 6; 林 玲 珠 , 2 0 0 2 )、 擁 有 游 泳 池 的 各 級 學 校 並 無 救 生 員 及 水 池 衛 生 管 理 員 編 制 ( 楊 武 英 , 1 9 9 6 ), 上 述 研 究 指 出均影響游泳運動的推動外,學校家長對游泳教學的態度、 學校行政及體育教師重視的程度及縣市政府配合政策推展執 行 情 形 ( 台 北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 2001) 也 是 影 響 推 動 游 泳 教 學 提升學生游泳能力的重要參考因素。 楊 武 英 ( 1996) 在 「 台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水 上 安 全 教 育 之 研 究」結果提出:國民小學水上安全教育實施最欠缺的是會教 游 泳 的 師 資 不 足 。 同 樣 的 , 陳 武 聰 ( 2003) 在 「 屏 東 縣 國 民. 21.
(33) 小學實施游泳教學之調查研究」結果也提出:屏東縣國民小 學 合 格 教 師 當 中 , 具 備 游 泳 教 學 能 力 者 比 率 為 4.21%, 師 資 明顯不足,推動游泳教學十分困難。然而游泳教學屬教專業 性的技能教學,且較具危險性,可能尚有不少具備游泳教學 能力但為領有證照的教師,如果政府能給予較優厚的待遇, 使其擔任游泳教學師資,可有效解決師資不足的現象。 黃 景 生 ( 2000) 在 「 台 北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落 實 學 校 游 泳 教 學及水上安全教育報告書」中提到:能勝任游泳教學的體育 師 資 比 率 在 國 民 中 學 為 70%。 雖 然 比 例 頗 高 , 但 是 各 級 學 校 的游泳池大多數無常駐救生員。教師除需實施游泳教學外需 兼顧學生安全維護工作,身兼救生員工作,如發生意外尚需 擔負法律責任,因此教師對實施游泳教學課程意願不高。林 玲 珠 ( 2002) 在 「 教 育 部 提 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中 程 計 畫 實 施 現 況之調查研究」中亦提到『實施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 的 師 資 及 救 生 員 不 足 , 常 以 外 聘 教 練 為 主 』。 教 育 部 ( 2002) 提 出 「 提 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中 程 計 劃 」 , 以四年時間並投入新台幣肆億柒佰多萬元經費,來推動八項 重大活動措施,以目前全國現有的游泳池設備、師資及人口 來推論,實在有相當大的困難。如果能編列經費補助學校, 商洽附近大專院校、社區公私立游泳池,給予設備、師資、 管 理 等 費 用 補 助,或 許 如 此 做 法,是 要 將 推 動 游 泳 教 學 運 動 , 所遭遇的困難及阻力可以降到最低程度。 國 立 體 育 學 院 於 「 2002 年 提 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期 末 報 告 書」中研究發現: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師資來源中,體育 教 師 比 率 為 22.4%; 具 備 合 格 救 生 員 資 格 者 比 率 為 2.4%, 因 此學校要實施游泳教學,提升學生游泳能力,首先就必須改. 22.
(34) 善場地及師資相關問題。 謝 在 明 , 林 政 德 ( 1986) 在 「 台 灣 省 體 育 循 環 教 學 實 施 概況研究」中指出,影響體育教學最嚴重的原因,其一為教 師 缺 乏 體 育 教 學 專 業 知 能 。 潘 義 祥 ( 1998) 在 國 小 體 育 教 學 目標與教學成效之研究中指出: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體育 教學成效差異達顯著水準,具備體育科系背景的教師,有較 佳的體育教學成效表現。而目前在職的中、小體育教學,常 有非體育專業的師資,而這些師資在游泳教學能力亦頗受爭 議,因而影響游泳教學頗大。 國 立 體 育 學 院 於 「 2002 年 提 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期 末 報 告 書 」中 提 到 : 對 全 國 國 民 中 學 7 2 0 校 實 施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發 現 : 認 為 游 泳 能 力 是 國 民 中 學 學 生 需 具 備 的 基 本 能 力 比 率 為 9 2 . 4 %; 體 育 課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比 率 為 2 0 . 8 %; 成 立 社 團 或 游 泳 隊 比 率 為 18%; 一 年 內 曾 辦 校 內 游 泳 比 賽 比 率 為 11.3%; 體 育 課 時 間 以 外 安 排 游 泳 教 學 比 率 20.6%。 由 上 述 數 據 可 看 出 在游泳教學方面並不是非常受到重視。 陳 中 信 ( 2005) 研 究 指 出 : 體 育 課 程 中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學 校 有 81 所 , 佔 57% ; 高 於 未 實 施 者 的 61 所 , 佔 43% , 有 半 數以上的學校能配合教育部推動學校游泳教學,提升學生游 泳能力的政策。而未實施游泳教學者,其主要原因為缺乏教 學場地、教學師資不足、缺乏實施經費等。 目前國內體育專業人員供給不平衡,會游泳且具備游泳 教 學 的 師 資 人 數 比 率 為 22.4%, 而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師 資 以 外 聘 教練為主,本研究者認為:國中體育教師,在師資培育結構 下,有能力擔任游泳教學師資比國民小學師資充足,但各校 全面實施游泳教學時則師資仍顯不足,應將游泳、救生、急. 23.
(35) 救等列入學生必修課程,其他非體育科系學生游泳、急救列 入必修,救生列為選修課程並經檢測合格後發給證書而學校 在職教師則應加強短期的急救課程及水上安全訓練,通過人 員發給證書,以提升專業師資水上安全及急救能力,才可以 改善目前學校游泳師資結構,提升教師游泳專業知能,落實 實施游泳教學,提升學生游泳能力。 林 木 俊 ( 1994) 運 動 場 地 設 施 是 體 育 教 學 不 可 或 缺 的 要 素之一,好的教材內容需要好的教導者去執行,更要有好的 運動環境配合,才會產生高效率的教學績效與成果。而提供 良好充足的運動場地設施正是吸引學生參與運動的重要條件 之一。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1985) 在 「 台 閩 地 區 學 校 體 育 設 備 現 況 調查」研究結果中指出:就教材種類而言,以田徑、球類場 地 較 為 充 實,游 泳 池 類 最 差。以 各 級 學 校 擁 有 體 育 設 備 而 言 , 不論在使用數量、面積、種類、品質等以國民小學最差。另 以學校所屬轄區來分:台北市、高雄市所轄學校的體育設備 較為充實,各級學校活動場地及設備器材均明顯不足有待充 實 。 鄭 志 富 ( 1999) 在 「 我 國 運 動 場 地 設 施 現 況 及 發 展 策 略 研究」研究結果中指出:現階段我國運動場地設施以室內、 室 外 游 泳 池 的 比 率 普 遍 最 低 ( 低 於 2 0 %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2 0 0 1 b )為 充 分 利 用 現 有 學 校 游 泳 池 , 確 實實施青少年游泳教學及水上教育,減少學生溺斃人數,提 出 「 提 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中 程 計 畫 」。 黃 景 生 ( 2 0 0 0 ) 在 「 台 北 市政府教育局落實學校游泳教學及水上安全教育報告書」中 對 台 北 市 立 國 民 中 學 游 泳 池 設 施 分 析 提 到:57 所 國 民 中 學 只 有 30 所 學 校 擁 有 游 泳 池 設 施 , 佔 有 率 為 52.36%, 而 溫 水 游. 24.
(36) 泳 池 只 有 1 5 座,因 此 大 部 分 學 校 整 個 冬 季 無 法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課程,無怪乎台灣的游泳教育很難向下紮根。除學校游泳池 不足外,另游泳池分佈不均,也是一個要重視的問題。 藤 德 政 ( 2001) 認 為 學 校 無 游 泳 池 需 要 租 借 鄰 近 學 校 或 社區游泳池,需面對學生往返交通及學生安全問題,花費在 往 返 交 通 接 送 時 間 可 能 超 過 4 0 分 鐘,不 僅 浪 費 時 間 且 在 交 通 安全上也是一大隱憂,除此以外,學生游泳必須自費參加, 家長意願亦是一大影響因素。 國 立 體 育 學 院 於 「 2002 年 提 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期 末 報 告 書 」 中 對 全 國 國 民 中 學 720 校 實 施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發 現 : 距 離 學 校 最 近 的 游 泳 池,2 公 里 以 內 有 133 校 ,百 分 比 為 30.7%; 2 - 5 公 里 有 1 2 2 校 , 百 分 比 為 2 8 . 2 %; 5 - 1 0 公 里 有 8 6 校 , 百 分 比 為 1 9 . 9 %; 1 0 公 里 以 上 有 7 2 校 , 百 分 比 為 1 6 . 6 %。 國 民 中 學 有 游 泳 池 的 學 校 比 率 為 13.3%, 無 游 泳 池 的 學 校 中 , 借 用 附 近 學 校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有 101 校 , 比 率 為 23.3%。 另 文 中 指 出 全 國 中 小 學 有 游 泳 池 的 220 學 校 中 ,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比 率 高 91.8%; 無 游 泳 池 的 學 校 2,105 所 當 中 , 未 實 施 游 泳 教 學 的 學 校 比 率 高 達 82.1%。 建 議 政 府 逐 年 編 列 游 泳 池 興 建 經 費對於學校游泳池偏低的縣市優先補助,並改善原有的游泳 池設備(如改為溫水游泳池)以提高其使用率。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2 0 0 3 )在 推 動 學 生 水 域 運 動 方 案 中 指 出 : 目前國內大多數學校機構並無較專業的水域運動設備,大專 院 校 計 88 所 學 校 有 游 泳 池 設 備 , 佔 全 國 大 專 院 校 數 58.7%; 國民中小學計. 156 所 學 校 有 游 泳 池 , 佔 全 國 中 、 小 學 數 的. 4.7%, 不 同 學 校 層 級 擁 有 游 泳 池 的 比 例 相 當 不 均 衡 。 而 在 非 學 校 系 統 的 部 分 , 目 前 各 鄉 鎮 擁 有 公 立 游 泳 池 數 目 為. 25. 144.
(37) 座 、 私 人 游 泳 池 為 216 座 , 總 共 為 360 座 。 因 此 , 若 評 估 目 前 水 域 運 動 設 施 狀 況 對 於 推 動 學 生 的 水 域 運 動 而 言 相 當 不 利。 歸納以上對推動游泳教學阻礙因素為:游泳場地不足、 專業人才及經費不足、游泳教學師資、無救生員、學生往返 交通問題、學校家長對游泳教學的配合度、學校行政及體育 教師重視的程度等因素,本研究藉由探討「推動游泳教學實 施阻礙因素」其內容包括:行政未配合、師資、設施、經費 不足、交通、家長對游泳教學的配合度等問題。. 第三節 學生游泳能力相關之研究 教 育 部 於 9 0 年 公 佈 的 提 升 游 泳 能 力 計 畫 中,其 目 標 鑑 定 標 準 為 國 小 畢 業 前 能 游 1 5 公 尺 , 需 會 換 氣( 教 育 部 , 2 0 0 1 )。 楊 武 英 ( 1996) 認 為 會 游 泳 的 操 作 定 義 是 : 能 以 任 一 游 泳 姿 勢,會換氣的游過. 25 公 尺 的 距 離 ; 會 游 一 點 點 的 操 作 定 義. 是:能漂浮或手腳聯合動作的游動,但是不會換氣;完全不 會 游 的 操 作 定 義 是:連 漂 浮 都 有 困 難。教 育 部 於 90 年 公 佈 的 提 昇 游 泳 能 力 計 畫 中 , 其 目 標 鑑 定 標 準 為 國 中 學 生 在 畢 業 時,能 游 完 2 5 公 尺,需 會 換 氣( 教 育 部,2 0 0 1 ) 。丁 益 文( 1 9 9 2 ) 認為游泳能力好的人游泳的距離遠,反之,游泳能力差的人 游泳的距離近;係以游泳距離遠近來區分游泳能力的好壞。 楊 武 英 ( 1996) 認 為 會 游 泳 的 操 作 定 義 為 : 能 以 任 何 一 種 游 泳 姿 勢,會 換 氣 的 游 過 25 公 尺 的 距 離;會 游 一 點 點 的 操 作 定 義為:能漂浮或手腳聯合動作的游動,但是不會換氣;完全. 26.
(38) 不 會 游 的 操 作 定 義 為 : 連 漂 浮 都 不 會 。 陳 秀 華 ( 2002) 認 為 游 泳 能 力 定 義 為:能 以 任 何 一 種 姿 勢 會 換 氣 游 1 5 公 尺 以 上 的 距離。 台 北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 2000) 在 「 加 強 各 級 學 校 游 泳 教 學 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教育計畫」提到: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不 會 游 泳 佔 2 1 %, 會 游 泳 但 是 不 會 換 氣 佔 2 8 . 6 %, 會 游 2 5 公 尺 以 上 佔 50.2%。 另 一 現 象 是 無 游 泳 池 學 校 會 換 氣 游 泳 人 數 比 率 ( 4 9 . 3 % ) 高 於 有 游 泳 池 學 校 ( 4 5 . 6 % )。 國 立 體 育 學 院 於 「 2002 年 提 升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期 末 報 告 書」中研究發現:國中學生從知道游泳這個運動項目到會四 式 游 泳 的 百 分 比 呈 逐 漸 下 降 趨 勢 , 會 游 泳 的 學 生 約 佔 30%, 會 蛙 泳 和 捷 泳 的 比 率 國 一 和 國 二 學 生 佔 25%; 國 三 學 生 約 佔 33%, 會 仰 泳 的 比 率 各 年 級 約 為. 15%, 而 會 蝶 泳 的 比 率 各 年. 級 僅 約 3 %, 整 體 游 泳 能 力 男 生 高 於 女 生 , 建 議 政 府 應 要 求 各 級學校實施游泳教學,並將其作為考核校長校務行政的一個 重要項目。必要時,教育局應派員至各校抽查實施游泳教學 的情形並對學生進行游泳能力的測驗。 陳 中 信 ( 2005) 研 究 指 出 : 不 同 規 模 及 不 同 教 學 環 境 設 施 學 校 體 育 課 程 中,實 施 游 泳 教 學 學 生 游 泳 能 力 有 顯 著 差 異。 根 據 教 育 部 在 9 4 年 3 月 1 日 召 開 的 記 者 會,公 佈 委 託 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實施的國民中小學游泳能力調查指出,目前 我 國 國 小 學 生 會 游 泳 比 率 最 高 , 有 62.6% 的 男 生 及 50.7% 的 女 生 可 以 游 超 過 15 公 尺 。 而 國 中 男 生 會 游 泳 的 比 率 約 為 66 % , 女 生 為 49.2% 。 但 學 生 年 齡 愈 高 , 會 游 泳 的 比 率 愈 低 , 大專校院學生降到 4 成左右,反倒比國中、小學生低(林雪 麗 , 2 0 0 5 )。. 27.
(39) 劉 兆 達 , 林 德 隆 , 陳 和 睦 ( 2005) 研 究 指 出 :台 灣 有 游 泳 池的國民中學,學生能夠游泳. 25 公 尺 以 上 的 比 率 為. 39.8%. ( 4 , 3 7 0 人 ), 能 游 2 0 公 尺 以 上 未 達 2 5 公 尺 的 比 率 為 6 . 9 % ( 7 6 7 人 ), 能 游 1 5 公 尺 以 上 未 達 2 0 公 尺 的 比 率 為 1 0 . 8 % ( 1 , 1 9 4 人 ), 游 泳 未 達 1 5 公 尺 的 比 率 為 4 2 . 3 %( 4 , 6 4 8 人 )。 男 生 游 泳 能 力 優 於 女 生,游 泳 2 5 公 尺 以 上 北 區 及 東 區 學 生 的 游 泳 能 力 優 於 中 區 學 生,游 泳 未 達 1 5 公 尺 北 區 南 區 及 東 區 學 生的游泳能力優於中區學生。 歸納以上對國民中學學生游泳能力相關研究結果顯示: 學校有、無游泳池實施游泳教學結果,對學生游泳能力 而 言 有 顯 著 差 異,而 男 生 游 泳 能 力 優 於 女 生,游 泳 25 公 尺 以 上北區及東區學生的游泳能力優於中區學生,游泳未達. 15. 公尺北區南區及東區學生的游泳能力優於中區學生。. 第四節 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一、學習滿意度 「 滿 意 」含 有 二 種 意 義 : 一 是 一 種 感 覺 或 態 度 。 K n o w l e s ( 1970) 指 出 : Satisfaction 是 學 生 對 學 習 活 動 的 感 覺 或 態 度,高興的感覺或積極的態度是滿意,反之則為不滿意。一 為滿意是指願望或需求的達成,符合其願望或需求越多,則 越增加其滿意度。 To u g h ( 1 9 8 2 ) 指 出 滿 意 (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 是 學 生 對 學 習 活 動 的 感 覺 或 態 度 , 高 興 的 感 覺 或 積 極 的 態 度 是 「 滿 意 」, 不 高 興 的 感 覺 或 消 極 的 態 度 是 「 不 滿 意 」。「 學 習 滿 意 度 」 是 一. 28.
(40) 種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此感覺或態度的行程是因為學 生 喜 歡 該 學 習 活 動 , 或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其 願 望 及 需 求 獲 得 滿 足。因此,學習滿意度可以用來解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 機和參與學習的結果。 韓 豐 年 ( 1989) 認 為 滿 意 度 的 性 質 為 : 滿 意 度 是 態 度 的 一種型式,所以具有認知的、情感的、行為的三種成分。因 此,滿意度可視為一個人願望或需求的達成,產生高興的感 覺或積極態度的程度;符合其願望或需求越多,則越增加其 滿意度,反之則降低其滿意度。 馬 芳 婷 ( 1989) 亦 在 研 究 中 指 出 學 生 學 習 滿 意 度 包 含 下 列三個構面: 1.教 師 教 學 : 學 生 對 教 師 的 教 學 及 課 程 的 滿 意 程 度 。 2.學 習 成 果 : 學 生 就 學 習 內 容 對 於 個 人 貢 獻 的 滿 意 程 度 。 3 . 人 際 關 係:學 生 對 學 習 過 程 中 與 同 學 及 機 構 其 他 人 員 關 係 的滿意程度。 「滿意」的意義:意願滿足,即快意,滿足則是指:在 進 行 一 項 活 動 後 , 所 帶 來 的 愉 快 感 覺 ( 引 自 韓 春 屏 , 2 0 0 0 )。 陳 偉 瑀 與 沈 莉 青 ( 2001) 指 出 滿 意 度 對 學 生 的 學 習 過 程 而言,是一種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該感覺或態度 的形成,是因為學生喜歡該學習活動,或在學習過程中,其 願望、需求獲得達成。 二、學習滿意度的意義 馬 芳 婷 ( 1989) 認 為 學 生 學 習 滿 意 度 是 一 種 對 學 習 活 動 的感覺或態度。該感覺或態度的形成是因為學生喜歡該學習 活動,或在學習過程中,其願望、需求獲得達成。 周 春 美 、 沈 健 華 ( 1995) 認 為 學 習 滿 意 度 係 指 學 習 者 對. 29.
(41) 於他們的學習的一般態度。簡而言之,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 者 對 於 整 體 學 習 情 境 感 覺 的 反 應 的 程 度 ; 亦 即 在 學 習 過 程 中,學習者實際獲得的學習內涵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學習成果 之間的差距。如果差距愈小,滿意度就愈高;反之,差距愈 大,滿意的程度愈低。 三、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內涵 陳 李 稠 ( 1983) 所 編 的 學 習 滿 意 度 量 表 , 包 括 的 構 面 有 學生對:教師特質、社會生活學習、工作技能學習與發展、 個人智能學習與發展等項,用以測量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白 秀 雄 ( 1984) 對 高 雄 市 長 青 學 苑 學 員 所 做 的 滿 意 度 調 查項目包括:上課地點、課程安排、教師上課態度、上課方 式、專業知識、表達能力、學苑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等八個構 面。 四、學習滿意度理論 根 據 《 Integr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 Argyris, classroom. 1 9 6 4 )、《 S t r u c t u r a l c l i m a t e . 》( Wa l b e r g ,. p e r s o n a l i t y . 》( M a s l o w ,. and. affective. aspects. 1 9 6 8 )、《 M o t i v a t i o n. 1 9 7 2 )、《 T h e. Human. of and. context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d e r t e r m i n a n t s o f b e h a v i o r. 》 (M o o s , 1 9 7 6 ) 、 《教 育 經 濟 學 研 究 》( 蓋 浙 生 , 1 9 7 9 )、《 T h e s e a r c h f o r s c h o o l c l i m a t e : A r e v i e w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 . 》( A n d e r s o n , 1 9 8 2 )、 《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 》( D o m e r , 1 9 8 3 )、 《學生對教室環境與學校生活品質的知覺》 ( 邱 貴 發 , 1 9 8 6 )、 《 成 人 參 與 電 腦 第 二 專 長 教 育 學 習 滿 意 度 之 研 究 》( 陳 容 蕊 , 2 0 0 0 )、《 國 中 補 校 教 學 取 向 、 學 生 批 判 思 考 與 學 習 滿 意 度 相 關 之 研 究 》( 韓 春 屏 , 2 0 0 0 ) 等 國 內 外 學 者 的 研 究 , 將 其 文 獻. 30.
(42) 資料歸納整理為以下七種理論,分別敘述如下: ( 一 )、 衝 突 論 Argyris ( 1964 ) 認 為 個 人 的 需 求 與 組 織 的 要 求 存 有 衝 突,假如衝突過高,則形成個人的不安與不滿。而學生的需 求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與學習環境的需求產生交互作用,如 二者的需求互相配合,學生意識或不被意識到的需求不被壓 制,學生則會感到愉快;反之則感到不快及不滿(引自韓春 屏 , 2 0 0 0 )。 ( 二 )、 需 求 層 次 論 Argyris 根 據 Maslow( 1972) 的 理 論 , 認 為 人 類 的 需 求 是 有 層 次 之 分 的,Maslow 的 需 求 理 論 經 McGregor 修 正 後 , 分 為 五 個 需 求 層 次 ( 引 自 陳 容 蕊 , 2 0 0 0 ): ( 1) 生 理 需 求 ( physical needs) ( 2) 安 全 需 求 ( safety needs) ( 3) 愛 與 隸 屬 需 求 (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 4) 尊 重 需 求 ( esteem needs) ( 5) 自 我 實 現 需 求 (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M a s l o w 的 需 求 理 論 固 然 可 以 說 明 個 人 有 何 需 求,但 其 需 求的特定順序,並不能適用於每一個人,而且個人可能在同 一時間有一種以上的需求。故此理論尚未能完全用來解釋學 生學習的行為,亦不能正確預測或安排學習情景,以促進學 生 的 學 習 滿 意 度 ( 引 自 韓 春 屏 , 2 0 0 0 )。 ( 三 )、 雙 因 子 理 論 Domer 等( 1983)根 據 Herzberg 於 1957 年 所 提 出 的 工 作 理 論 , 將 其 應 用 於 學 生 學 習 滿 意 度 。 Herzberg 的 工 作 理 論 是有關工作滿意度的理論,認為人類需求是二元性的,一是. 31.
(43) 動 物 性 需 求,即 避 免 痛 苦;二 是 人 性 的 需 求,即 心 理 的 成 長 。 Domer 等 ( 1983) 將 此 理 論 用 在 學 生 學 習 滿 意 度 上 , 認 為 影 響 學 生 學 習 滿 意 度 的 激 勵 因 素 , 是 學 生 本 身 內 在 的 因 素,如學習的成就感、教師與同學的認可、學習本身等等, 而 影 響 學 生 學 習 不 滿 意 的 外 在 因 素 , 主 要 是 外 在 的 學 習 環 境,如學習的環境、人際關係、機構的行政措施等等。其他 理論皆視滿意及不滿意是一連續體的兩極,但是雙因子理論 認為導致滿意與不滿意的因素各有其範疇,二者互不相干。 不 過 根 據 學 者 韓 春 屏 ( 2000) 指 出 , 有 關 雙 因 子 理 論 在 學 生 學習滿意度的應用,仍有待驗證。由於此理論仍尚未證明可 應用於學生學習滿意度,因此本研究僅提出此理論模式以供 參考。 ( 四 )、 社 會 系 統 論 Getzels and Thelen( 1960) 詳 盡 地 探 究 社 會 構 面 與 心 理 構面,如何影響個人的行為。此理論相當重視個人與環境的 交互作用。社會構面包括文化、民風、價值、機構的角色與 期望,與個人的人格特質及需求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個人的 行為,而且個人含有需求的人格特質,比含有期望的機構角 色 更 易 影 響 個 人 外 顯 的 行 為 ( 邱 貴 發 , 1 9 8 6 )。 ( 五 )、 學 校 氣 氛 論 Wa l b e r g ( 1 9 6 8 ) a n d M o o s ( 1 9 7 6 ) 分 析 學 生 不 同 的 心 理 特質,發現在不同的教室或學校環境中會形成不同的行為模 式。自 此,學 校 氣 氛( S c h o o l C l i m a t e ) 、學 校 生 活 素 質( Q u a l i t y of School Life) 即 廣 泛 地 被 重 視 與 研 究 。 Anderson( 1982) 更將學校環境分為四種構面:生態構面、心理構面、社會系 統 構 面、文 化 構 面。Anderson 將 學 生 學 習 的 滿 意 度 視 為 心 理. 32.
數據
相關文件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work stress,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