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ounseling.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Counseling."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vi

國際與本土、變遷與因應:網路諮商的本土發展

王智弘* 摘要 心理諮商專業的發展從國際到本土,網路諮商的發展從變遷到因應,國際的變遷以 及本土的因應一直是台灣心理諮商專業發展的主要劇情脈絡,如何放眼國際並紮根本土 正是心理諮商專業發展持續努力的方向,而網路科技的衝擊,則提供了一個必須快速回 應變遷的情境,諮商專業人員如何應用網路科技帶來的便利以提供遠距專業服務,並因 應網路科技帶來的問題以解決網路成癮等相關問題,也是諮商專業人員不斷要去面對與 學習的課題,隨著衛生福利部於 2019 年 11 月 29 日公告《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 核準作業參考原則》,正式宣示網路諮商合法化,所謂網路諮商、遠距諮商、通訊諮商 或者媒體中介諮商,終於成為心理師的正式業務範圍,政府所邁出的這一步政策突破, 雖然相當落後社會發展的腳步,但也得來不易,其中特別要歸功於數位政務委員唐鳳所 推動,並在國家發展委員會法制協調中心、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與許多網友支援下,所建 立的 vTaiwan.tw 數位經濟法規線上諮詢平台,對於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的法制 調適提供了關鍵的助力,本文就台灣網路諮商的發展為主軸探討此等諮商服務方式所涉 及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網路諮商、本土諮商心理學、心理諮商本土化 王 智 弘*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ethicgm@gmail.com)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2 0 1 9 , v o l . 1 0 , n o . 4 , p p . v i - x v i 本 土 諮 商 心 理 學 學 刊

(2)

vii

「網際網路」是影響現代生活最重要的科技,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當然也 對助人專業帶來重大的衝擊,特別是網路諮商以及網路成癮的議題。隨著網路科技的普 及與發達,助人專業服務應用網路一直是重要的發展趨勢(王智弘,2000,2009)。聯 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1997)很早就指出,運用電子通訊科 技以提供衛生服務是 21 世紀提升衛生服務的重要策略。觀察自網路科技快速發展以來, 助 人 專 業 對 網 路 科 技 的 應 用 趨 勢 , 最 早 是 美 國 生 涯 發 展 學 會 (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NCDA)提出利用網路以提供生涯資訊與規劃的指導方針 (1997);其次是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針對以電話、 電訊會議或網路提供服務之相關倫理守則適用條文(1997);更具體的指標是美國全國 合格諮商師委員會(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ed Counselor, NBCC),制定了第一個網路

諮商的倫理守則(1998)以及實務規範(2001, 2007),美國諮商學會(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ACA)接著也提出了網路諮商的倫理守則(1999),國際線上心理衛生協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ental Health Online, ISMHO),亦提出了線上心理衛生服務 的建議準則(2000)。而中國輔導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的前身」則在 2000 年的年 會上設立網路諮商的主題論壇,並在新修訂的第二版倫理守則(2001)中制訂了網路諮 商的專章,以針對此一新興的服務型態加以規範。這些早期的遠見,為網路諮商的發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國內最早提供網路諮商服務的機構包括「高雄張老師」1996 年起在中山大學 BBS 站美麗之島(Formosa)所推出之「張老師與您談心板面」與 E-mail 網路諮商服務(彭 武德,1997),最特別的是他們在 1998 年舉辦台灣第一次專門探討網路諮商服務的「網 路諮商工作研討會」,這也是我開啟網路諮商研究的關鍵,因當年任職「高雄張老師」 的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彭武德老師,邀我去研討會主講網路諮商的 倫理議題,使我踏入了網路諮商的研究與實務領域,並於 1998 年 9 月 3 日在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創建了「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系列公益網站,之後並透過提出研 究計畫以申請購買使用(www.heart.net.tw)的獨立網域,我是網站主持人,協同主持人 則是本系的林清文教授與劉淑慧教授,當年在大學部就讀的魏嘉宏老師與系上一些熱心 的同學義務協助,我們架設了「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的第一個網站「諮商專業倫理研 究室」,維持網站其實並不容易,沒想到撐著撐著時間一晃 20 年過去了,除了系上支 持我們架站空間與設備,電腦工程師黃健峰先生長期熱心協助之外,我們在沒有任何固 定經費補助下以公益精神持續經營,目前在我們伺服器上有超過 40 個心理與教育相關 主題的網站,並除了提供各種專業網頁資料以供網友瀏覽之外,也持續提供台灣輔導與 諮商學會、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等專業學會免費網站空間,網 站的免費互動程式:「專業資訊看板」、「求才求職看板」已是助人專業領域交換研習、 實習或工作機會最主要的資訊平台。

(3)

viii 當年除了「高雄張老師」與「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之外,提供網路諮商相關服務 的網站,還包括「心靈園地」(由當時任職玉里榮民醫院的林朝誠、陳震宇與白雅美醫 師所創辦)、「心理健康諮詢網」(由台灣大學心理系陳淑惠教授所創辦,現已改名為 「災難與創傷心理資訊網」)以及「台北生命線」等,當時主要是提供留言板、討論區 或電子郵件的網路諮商服務,之後「台北張老師」在 2001 年初開始以 WWW 的網路聊 天室型式進行預約制的即時網路諮商服務,「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則建置「網路諮商 服務研究室」網站,並透過設計Let’s talk 網路聊天室程式以進行網路諮商研究,2003 年 國內為推動網路心理衛生服務的「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也正式成立。 隨著網路科技在生活上的普遍應用,一般民眾透過網路求助的意願也逐漸增加,相 關機構提供網路諮商服務已成為重要的服務方式之一(王智弘,1998a,1998b,2009; 阮文瑞,1998;彭武德,1997;Shapiro & Schulman, 1996)。國內早期即提供網路諮商 服務的社區機構包括:高雄張老師、台北生命線、台北張老師等。而「華人心理治療研 究發展基金會」也在 2008 年推出「心療在線」線上諮詢服務(戴淑芳,2008)。國內早 期網路諮商的發展心理諮商網站與社區機構可說是重要的推手。 而學校機構也開始透過建置輔導相關網站以提供網路諮商服務,較早提供此等服務 的包括大學的學生輔導中心,如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嘉南藥 理科技大壆、淡江大學、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等,或者中小學輔導工作團隊,如雲林縣輔 導工作輔導團網路諮商向日葵計劃等,都是早期開風氣之先的例子(王智弘,2009)。 除了學界、社區與學校機構之外,政府部門對網路諮商服務的推展其實也有參與, 特別在過去因應災難與危機事件時都曾應用過網路諮商服務,比如,在 1999 年 921 大 地震發生,由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 心承辦,而由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負責建置的「921 災後輔導與諮商資訊網」,在當時 透過網頁資訊的傳遞,快速的提供救災所需的災後心理輔導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處遇的重要資訊,對災後心理復健工作有很大 的助益,而當時所累積的資訊也在 2008 年 5 月 12 日中國大陸四川汶川大地震時提供了

救災的參考,在 2003 年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嚴重急性呼吸道症

候群)肆虐期間,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中國輔導學會承辦,而由台灣心理諮商諮訊網 負責建置的「校園危機處理與 SARS 心理輔導諮詢網」,除透過網頁傳播校園防疫心理 健康資訊之外,也推出 E-mail 網路專家諮詢的服務,同時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福利部的 前身)則透過委託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承辦,由「SARS 心理健康行動聯盟」與台灣心理 諮商資訊網所建置之「社區心理衛生危機處理與 SARS 心理健康諮詢網」,除透過網頁 傳播社區防疫心理健康資訊之外,亦提供 E-mail 網路專家諮詢的服務,由於 SARS 的疾 病傳染特性而造成面對面諮商服務的限制,因而推出遠距諮商系統的服務,也使網路諮 商服務的發展又向前邁進(王智弘,2009)。危機往往也可能成為進步的轉機。

(4)

ix 不過政府部門參與網路諮商服務的最重要的進展應首推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行政院 人事行政總處的前身)於 2006 年所建置的「公務人員網路諮商服務網」,提供了 Skype 即時視訊、留言版與 E-mail 的多元員工協助方案網路諮商服務(王智弘,2009),此外, 行政院海巡署(海洋委員會的前身)所建置的「溫老師諮商園地」則提供了電子郵件型 式的網路諮商服務(王智弘,2006),而國防部在 2008 年亦為軍士官兵架設了「國軍網 路諮商服務網」(李耀杉,2008),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學生事務與特殊教育司的前身) 曾委託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建置「中輟復學輔導網路專家諮詢系統」以提供教 師與家長的中輟諮詢服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亦曾委託八里療養院建置「祕密花園 青少年視訊諮詢網」以提供青少年兩性教育相關諮詢服務,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亦曾建置「中科園區員工協助中心」網站提供中科進駐廠商的員工協助方案網路諮商服 務,政府部門參與網路諮商服務的提供是值得肯定的施政方向。 為了解早期網路諮商的發展狀況,筆者曾住持過一項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的前 身)的研究計畫,以進行全國性網路諮商服務的調查研究,發現在全國 300 個有提供網 路諮商服務的網站的服務方式包括(王智弘、林清文、劉淑慧、楊淳斐、蕭宜綾,2008): 80.3%有提供輔導資訊網頁型態服務;70.2%有提供 E-mail 型態服務;52.2%有提供留言 版型態服務;29.8%有提供討論區型態服務;12.9%有提供 BBS 型態服務;9.6%有提供 聊天室型態服務;4.5%有提供即時視訊型態服務;3.4%有提供線上測驗與評量型態服務; 2.8%有提供網路電話型態服務。可見實務的發展其實是很快的,需要加緊腳步的是教育、 研究與政策。 有關網路諮商的教育與研究方面,筆者最早投入網路諮商的研究室針對其倫理議題 以及可行的理論取向與實務技巧加以探討(王智弘,1998a,1998b;王智弘、楊淳斐, 2001),隨著筆者在 2000 年起於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大學部開設「媒體與諮 商」(後改名為網路諮商)課程,與在碩博士班開設「網路諮商研究」以教授電話諮商、 函件諮商與網路諮商之相關課程之後,並開始指導研究生進行網路諮商的相關研究,我 們首先就不同網路諮商的型態加以研究,並陸續探討留言板(林昭伶,2005)、討論區 (施文正,2006)、聊天室(李偉斌,2002;李偉斌、陳慶福、王智弘,2008;卓翠玲, 2007;郭思琪,2008;張勻銘,2005)、MSN(微軟推出的史上第一個線上即時影音通 訊軟體,李書藝,2004)、Skype(林夏安,2009)等不同網路溝通型態的可能助人成效。 從上述研究中其實可以理解不同的網路溝通形式各有其效果與特色,可以提供網路求助 者不同的協助管道與可能選擇,以回應其不同的求助需求,而即時的網路諮商相較於面 對面諮商,在諮商歷程之工作同盟與晤談感受的數值與趨勢上的表現其實是相當的,而 呈現出相近的立即性諮商效果(李偉斌,2001;李偉斌、陳慶福、王智弘,2008)。因 此,對網路諮商的效能我們可以抱持相當正向的態度加以看待。

(5)

x 除了不同型態的網路諮商成效研究之外,我們也同時進行不同諮商取向的網路諮商 適用性研究以及協助不同問題當事人的網路諮商成效研究,包括焦點解決的網路諮商研 究(李書藝,2004)、以認知治療網路諮商協助憂鬱情緒當事人的研究(張勻銘,2005)、 以認知行為網路諮商協助焦慮情緒當事人的研究(郭思琪,2008)、以一次單元諮商模 式網路諮商協助人際困擾當事人的研究(卓翠玲,2007)、以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網路諮 商協助焦慮情緒當事人的研究(林夏安,2009)以及以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網路諮商協助 網路成癮當事人的研究(林雅涵,2011;陳彥如,2010;張勻銘、王智弘、陳彥如、楊 淳斐,2012)。從台灣的研究中可以發現,不同的諮商取向皆有適用於網路諮商以協助 不同問題當事人的可能性,其中又以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取向在網路諮商上的運用(王智 弘、楊淳斐,2001,2016;李書藝,2004;許維素、鄭惠君、陳宇芬,2007;鄭惠君, 2006)以及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在網路諮商上的運用(王智弘、楊淳斐,2001,2016;卓 翠玲,2007;林夏安,2009;林雅涵,2011;陳彥如,2010;張勻銘、王智弘、陳彥如、 楊淳斐,2012)被探討的較多,其在網路諮商上的適用性也相對確定。 網路諮商在台灣的發展是從網路諮商的實務應用開始,然後諮商教育機構開始開設 網路諮商課程,學界也開始進行網路諮商研究,學會也制訂了規範網路諮商的倫理守則 條文,萬事俱備卻只欠東風:醫療政策不允許。即使美國與日本等國已合法實行網路諮 商服務多年,我國主管專業人員施行網路諮商業務的政府單位—衛生福利部一直在法規 上不願鬆綁(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其主要是基於醫師執業「應在所在地主關機構 核准登記之醫療機構為之」的規定(醫師法,2018)與心理師執業「以一處為限,並應 在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構核准登記之醫療機構、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或 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之機構為之」的規定(心理師,2018),衛生福利部一直不允許醫 師與心理師提供給民眾遠距醫療服務,直到行政院在數位政務委員唐鳳的推動之下,並 結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法制協調中心、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與眾多熱心網友的支援,所 建立的 vTaiwan.tw 數位經濟法規線上諮詢平台,將「醫師、心理師透過網路平台提供服 務」正式成案,在 2017 年 10 月 26 日於行政院召開討論會議,筆者也應邀在會議上以 「網路在台灣助人專業的應用回顧」為題進行報告(王智弘,2017),會議的共識朝向 開放的方向推動,在經過 vTaiwan.tw 數位經濟法規線上諮詢平台的持續推動下,衛生福 利部先是在 2018 年 5 月 11 日公告《通訊診療辦法》,又於 2019 年 11 月 29 日公告《心 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準作業參考原則》,正式宣示網路諮商合法化,所謂網路 諮商、遠距諮商、通訊諮商或者媒體中介諮商,終於成為心理師的正式業務範圍。 網路科技與網路諮商的發展是國際社會的重大變遷事件,台灣網路諮商的本土發展 則是對此國際變遷的本土因應,雖然是來的晚些,但是也終於達陣了。台灣的諮商專業 無法置身於國際發展的趨勢之外,但是要貼近本地民眾的需要也不能不有本土文化的考 量,在本期所刊登的兩篇論文也都展現了國際變遷與本土因應的特色。

(6)

xi 張娟鳳與吳貞誼(2019)所發表的「本土心理師『同盟破裂與修復』經驗的訪談研 究」探討了本土心理師在諮商與心理治療歷程中與當事人的互動經驗,針對心理師與當 事人經歷建立同盟、覺察同盟變化與破裂,以及修復同盟破裂的過程加以探討,並與西 方先前研究結果做跨文化的比較,發現在本土的研究中所發現「過度討好與讚美」的同 盟破裂類型表現,與西方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張娟鳳與吳貞誼認為此可能與中西方的 文化差異有關。諮商歷程的研究在 Martin(1984)批評傳統諮商與心理治療研究所採取 之過程-結果典範(process-product paradigm)有所不足,而強調認知中介(cognitive mediational)研究的重要性,其所宣告的是 1980 年代以來,已有諮商研究的新典範取代 傳統的諮商效果研究,也就是所謂的諮商歷程研究,而在諮商與心理治療學界推動了研 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的重大改變與突破(段昌明、王麗斐,1993;Elliott, 1983; Greenberg, 1986; Greenberg, & Pinsof, 1986; Heppner, Kivlighan, & Wampold, 1992; Heppner, Rosenberg, & Hedgespeth, 1992; Hill, 1990, 1992; Hill & Corbett, 1993; Mahrer & Nadler, 1986; Marmar, 1990),在歷程研究中工作同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題,張娟鳳與吳 貞誼(2019)的研究不採取量化分析的方法,而是採取敘事分析的質性策略以研究同盟 破裂與修復的經驗,此等質性的分析方式更有機會去探索文化因素對心理諮商歷程的可 能影響,而能以本土文化的視野去探討此等諮商歷程的重要主題。 沈慶鴻(2019)所發表的「諮商教育與服務的未來:人工智慧發展下的影響與回應」 一文,探討的是目前最紅的科技議題:人工智慧,沈慶鴻提到 2017 年 6 月 5 日看到報 紙斗大的新聞標題「AI 將取代人類 50%的工作」,文中報導創新工場創辦人暨執行長李 開復先生於台灣大學畢業典禮演講的內容,提出「未來10 年的 AI 革命,不僅比工業革 命的規模更大,還來得迅速猛烈」並預言「AI 能在任何任務導向的客觀領域裡超越人 類…AI 將取代人類 50%的工作」。因此沈慶鴻認為如何應用 AI 以輔助心理治療和諮商 工作,將是未來諮商專業跨領域研究的重點;她也認為隨著科技發展的速度加快,心理 治療和諮商專業的專業倫理要有隨之調整的準備,與電腦和網路相關的心理疾病亦可能 持續更新,而諮商教育也需培養學生面對人工智慧的跨專業能力,才能順應此一人工智 慧的發展趨勢。到底 AI 會取代心理師的工作嗎? 李建復在另一場演講中提到未來什麼 樣的工作不會被AI 取代時表示(聯合新聞網,2019):「重複性、日常性、優化性的工 作都非常的危險,只有複雜的工作,還有創意性的工作,比較安全。」「所以可確定的 是,未來2、30 年之內,創意性的工作,還有愛與關懷的工作,AI 是做不來的。」可見 心理師除了要了解 AI 與運用 AI 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發揮助人工作者所特有的「創意、 愛與關懷」的核心特質與價值,才是在未來科技社會中維持東方不敗的法寶。 無論是網路科技或是人工智慧,好的科技始終要來自於人性,心理諮商專業在全球 化、科技化的快速變遷社會中,除了要了解科技、應用科技,要能以不變應萬變的,還

(7)

xii 是要以本土化的思維、人性化的溫暖,付出專業、付出愛以持續照顧需要關懷的人們, 這也是助人專業人員不會被 AI 取代的安身立命之道。 參考文獻 心理師法(2018)。 台 灣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會 ( 2001 ) 。 台 灣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會 諮 商 專 業 倫 理 守 則 。 取 自 http://www.guidance.org.tw/ethic.shtml 王智弘(1998a)。網路上提供諮商服務所涉及的倫理考慮。應用倫理研究通訊,7,1-6。 王智弘(1998b)。網路諮商的倫理課題。輔導季刊,34(3),8-16。 王智弘(2000,11 月)。網際網路對助人專業帶來的契機與挑戰。2000 諮商專業發展 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6,10 月)。政府部門員工心理健康服務運用網路諮商之探討。員工心理健 康及諮商輔導研討會。台北市,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取自 http://wang.heart.net.tw/paper-new/paper2006b.htm 王智弘(2009)。網路諮商、網路成癮與網路心理健康。台北市:學富。 王 智 弘 ( 2017 ) 。 網 路 在 台 灣 助 人 專 業 的 應 用 回 顧 。 取 自 https://www.slideshare.net/vtaiwan/ss-81404813 王智弘、林清文、劉淑慧、楊淳斐、蕭宜綾(2008)。台灣地區網路諮商服務發展之 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3),395-412。 王智弘、楊淳斐(2001)。網路諮商中可行之理論取向與實務技巧。輔導季刊, 37(4), 20-27。 王智弘、楊淳斐(2016)。一次的力量:含攝華人文化觀點的一次單元諮商模式。臺北: 張老師文化。 李書藝(2004)。以網路即時通為媒介之焦點解解決取向網路即時諮商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偉斌(2001)。 網路即時諮商中工作同盟、晤談感受與諮商員口語反應之歷程分析。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偉斌、陳慶福、王智弘(2008)。 網路即時諮商與晤談諮商中助人技巧、工作同盟與 晤談感受之研究:以準諮商員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0(1),1-22。 李耀杉(2008)。國軍網路諮商服務,有效提升心輔功能。取自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rtype=1&nid=43413&font=1

(8)

xiii 阮文瑞(1998)。台北市生命線協會 E-mail 心理輔導個案統計報告。取自 http://www.lifeline.org.tw/pro/pro.html 林昭伶(2005)。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的留言板使用者之求助知覺歷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夏安(2009)。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網路即時視訊諮商運用於焦慮情緒當事人諮商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雅涵(2011)。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網路團體諮商對網路成癮當事人之諮商成效。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卓翠玲(2007)。人際困擾當事人接受網路即時諮商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 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施文正(2006)。心理健康主題網路討論區之使用者經驗分析—以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段昌明、王麗斐(1993)。諮商過程研究的內容與研究方法分析:美國諮商過程研究的 回顧 、現況與展望。輔導季刊,29(3),1-13。 陳彥如(2009)。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網路個別諮商運用於網路成癮當事人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許維素、鄭惠君、陳宇芬(2007)。女大學生焦點解決網路即時諮商成效與相關議題探 究。教育心理學報,39(2),217-239。 郭思琪(2008)。 焦慮情緒當事人認知行為網路即時團體諮商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醫師、心理師透過網路平台提供專業服務之法規調適研究。 取自 https://www.slideshare.net/vtaiwan/1020-81008816 張勻銘(2005)。以全球資訊網為介面之認知治療網路即時諮商:以憂鬱情緒當事人為 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勻銘、王智弘、陳彥如、楊淳斐(2012)。一次單元網路諮商運用於大學生網路成癮 之症狀變化與成效。教育實踐與研究,25(1),131-161。 彭武德(1997,12 月)。「張老師」電子諮商服務系統的回顧與前瞻。「張老師」通訊, 20,6。 聯合新聞網(2019,7 月 29 日)。李開復預言人工智慧將改變人類歷史、五年後全面普 及。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3956555 衛生福利部(2018)。通訊診療辦法。 衛生福利部(2019)。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準作業參考原則。 鄭惠君(2006)。焦點解決網路即時諮商對大學生人際困擾輔導成效及相關議題之探討。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9)

xiv

戴 淑 芳 ( 2008 年 6 月 25 日 ) 。 心 療 在 線 , 擺 脫 憂 鬱 困 擾 。 中 華 日 報 。 取 自 http://www.cdns.com.tw/20080626/med/yybj/733400002008062521094220.htm

醫師法(2018)。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1999). Ethical standards for internet on-line counsel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unseling.org/gc/cybertx.htm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7). Services by telephone, teleconferencing, and

internet.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a.org/ethics/stmnt01.html

Elliott, R. (1983). Fitting process to the practicing psychotherapist.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20(1), 47–55.

Greenberg, L. S. (1986). Change process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1), 4-9.

Greenberg, L. S. & Pinsof, W. M. (1986). Proccss research: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L. S. Greenberg & W. M. Pinsof (Eds.), The psychotherapeutic process:

A research handbook (pp. 3-20)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Hill, C. E., & Corbett, M. (1993). A perspective on the history of process and outcome research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0, 3-24.

Heppner, P. P., Kivlighan, D. M., & Wampold, B. E. (1992). Research design in Counseling.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Cole.

Heppner, P. P., Rosenberg, J. I., & Hedgespeth, J. (1992). Three methods in measuring the therapeutic process: Clients and counselors constructions of the therapeutic process versus actual therapeutic ev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9, 20-31.

Hill, C. E. (1990). A review of exploratory in-session process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8, 288-294.

Hill, C. E. (1992). An overview of four measures developed to test the Hill Process Model: Therapist intentions, therapist response modes, client reactions, and client behavio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70,728-739.

Hill, C. E., & Corbett, M. M. (1993). A perspective on history of process and outcome research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0, 3-24.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ental Health Online. (2000). Suggested principles for the online

provis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ismho.org/suggestions.html

Mahrer, A. R., & Nadler, P. W. (1986). Good moments in psychotherapy: A preliminary review, a list, and some promising research avenues.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54, 10-15.

(10)

xv

Marmar, C. R. (1990). Psychotherapy process research: Progress, dilemma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34, 251-260.

Martin, J. (1984). The cognitive mediational paradigm for research on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1, 558-571.

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ed Counselor. (1998). Standards for the ethical practice of

WebCounsel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nbcc.org/wcstandards.htm

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ed Counselor. (2001). The practice of internet counsel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nbcc.org/ethics/ webethics.htm

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ed Counselor. (2007). The practice of internet counsel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nbcc.org/webethics2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1997). NCDA'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for provision of career information and planning services. Clumbus, OH: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www.ncda.org/about/polnet.html

Shapiro, D. E. & Schulman, C. E. (1996). Ethical and legal issues in E-Mail therapy. Ethics &

Behavior, 6, 107-12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Telehealth and telemedicine will henceforth be part of the

strategy for health for all. Retrieved from

(11)

xvi

International and Indigenous, Change and Response:

The Indigenous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nseling

Chih-Hung Wang

*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seling profession has gone from international to indigeno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nseling has gone from change to response. Global changes and indigenous responses have always been the main story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counseling profession. How to pay attention to global changes and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culture is th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effort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seling. The impac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rovides a situation that makes the counselor must respond quickly to the changes. Counseling professionals how to apply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Internet technology to provide remote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to cope with 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Internet addiction caused by Internet technology, are also the issues that counseling professionals have to face and learn. With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announced on November 29, 2019, the "Principles of Counseling Business Approval Operation" officially declares the legalization of online counseling. The so-called online counseling, remote counseling, telecommunicated counseling, or media mediated counseling have finally become the official business scope of psychologists. This step of policy breakthroughs, although quite behind the pa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not easy to come. We mainly thanks to vTaiwan.tw, digital economic regulations online consultation platform which is promoted by minister Audrey Tang, an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Regulatory Reform Center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Science & Technology Law Institute of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he support of many netizens. This platform provides critical assistance for the psychologist to implement the legal adjustment of telecommunicated counseling busines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ed issues involved in these counseling service method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online counseling.

Keywords: Internet counseling,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indigenization of counseling

Chih-Hung Wang* Department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ethicgm@gmail.com) 本 土 諮 商 心 理 學 學 刊

2 0 1 9 年 , 1 0 卷 4 期 ,v i - x v i 頁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2 0 1 9 , v o l . 1 0 , n o . 4 , p p . v i - x v i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Starting from January 2006, the CPI has been rebased to July 2004 to June 2005, apart from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omposite CPI that reflects the impacts of price changes for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school setting...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Q: How do human inventions work like animal body parts?. Q: What small invention is important to people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