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十九世紀的民主、民族風潮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十九世紀的民主、民族風潮"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節 十九世紀歐美民主政治的發展 一、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抗衡

經濟上:18世紀工業革命

政治上:18世紀法國大革命

文化思想上:18世紀啟蒙運動

自由主義

保守主義

社會主義

浪漫主義

民族主義

調

調

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差別

1

(2)

十八世紀末廣為傳播

自由主義

美國獨立革命

法國大革命

十九世紀初重振旗鼓

保守主義

拿破崙帝國瓦解

十九世紀中

保守主義

自由主義

相互抗衡

二、保守主義抬頭:維也納會議 (一)時間:1814~1815拿破崙帝國瓦解後 (二)主導者:奧國首相梅特涅 3

(3)

正統 讓失去王位的 王室拿回政權 1.路易十八復辟 2.西班牙、葡萄牙的君主復辟 補償 以適當領土補 償舊日統治者 的損失,重新 劃分歐洲的政 治地圖 1.義大利北部大部分地區割讓給奧國 2.芬蘭給予俄國 3.奧屬尼德蘭(今比利時)割給荷蘭 4.英國取得原荷蘭占領地,如南非、錫蘭 5.廢除拿破崙建立的華沙大公國 其他 1.教宗獲准恢復在義大利的教產 2.瑞士獨立,各國保證其永久中立 3.未恢復神聖羅馬帝國,改組日耳曼邦聯 (四)影響 1.歐洲保守勢力抬頭 2.復辟的舊王室恢復專制政體 3.歐洲協調機制的形成又稱「梅特涅體系」 神聖同盟 四國同盟 時間 1815年 1815年 主要國家 俄羅斯、奧地利、 普魯士 奧地利、俄羅斯、普 魯士、英國 後來法國亦加入,形成歐洲協調機制

結盟鎮壓足以危及歐洲政局的動亂

5

(4)

三、中南美洲的獨立運動 (一)背景: 1.16世紀起淪為西、葡等國殖民地

獨立前的中美洲,以西班牙

擁有最大的殖民地

西班牙統治下中南美洲的社會階級

半島人

歐洲大陸出身的白人,地位最高,掌握統 治權

土生白人

中南美洲出身的白人,擁有經濟特權,但 在政治上受制於半島人

麥士蒂索人

(Mestizo)

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在政治和經濟 上遭受歧視

印第安人

黑 人

生活在奴役或半奴役的狀態 7

(5)

2.西班牙的統治情形 統治權在半島人(西班牙國王委任的高級官員)手中 土生白人和麥士蒂索人無法分享統治權,心生不滿

土生白人與麥

士蒂索人不滿

殖民母國剝削

美國獨立革命

與法國大革命

的激勵

1808年

拿破崙進占西

班牙,無暇顧

及殖民地

如玻利瓦爾領導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地獨立

(二)歐美國家的反應

出兵中南美洲,恢復

中南美洲獨立前狀態

在中南美洲經濟 利益日益擴大 反對中南美洲重 回西班牙懷抱

1823年

發表〈門羅宣言〉, 強調歐洲各國對美洲 的干預是對美國的不 友好偏向孤立主義

以梅特涅為首的

歐洲保守勢力

9

(6)

四、自由主義席捲歐洲 (一)歐洲革命浪潮 1.背景 自由、平等已傳播各地人民將保守貴族視為反動惡勢力 工業革命使中產階級快速擴增強烈要求政治權利 2.1830年七月革命 路易十八復位後頒行憲法,尊重國會 查理十世即位後 恢復貴族與教會特權 箝制言論自由 修改選舉法規定只有土地所有者才有選舉權 大部分是傳統封建貴族 結果: 民眾反抗下,查理十世退位 路易.腓力繼位七月王朝 A.保障個人財產 B.放寬選舉權對年齡、財產限制 (仍然不到全國人口1%) 影響: 歐洲各地人民紛紛響應 在梅特涅體系鎮壓下,只有比利時脫離荷蘭成功獨立 波蘭、日耳曼、義大利分別被俄、普、奧撲滅 德拉克拉瓦 《自由領導人民》 11

(7)

2.1848年二月革命 背景: 路易.腓力過於維護中產階級利益,未重視工人大眾 政治上採局部民主化,中下層民眾不滿僅不到1%人口 擁有選舉權 經濟不景氣,農產歉收

人民要求進㇐步放寬選舉權,首

相基佐答以「

使你自己富有

」。

過程:1848年二月革命爆發,路易‧腓力政權被推翻 影響:法國一著涼,全歐打噴嚏 歐洲除英、俄外均發生革命,但不久紛紛失敗近代 歷史上未能轉捩的轉捩點 梅特涅垮台,保守勢力重挫

二月革命最大成就

杜米埃,高康大(Gargantua) ,1831年 13

(8)

3.法國第二共和與第二帝國 第一共和 第二共和 第三共和 開始 1792年 1848年 1870年 原因 國民公會成立,廢 除王政隔年處死 路易十六 二月革命後成年 男子普選,路易. 拿破崙當選總統 普法戰爭戰敗, 拿破崙三世被俘 結束 1804年拿破崙稱帝 建立第一帝國 1852年拿破崙三 世稱帝建立第 二帝國 1940年納粹入侵 法國

對內

對外

1. 加強政治、思想的控制 2. 鼓勵經濟發展,進行交 通建設 3. 推行保障下層勞工的保 險措施 1. 積極推展海外殖民 2. 與英國合作,發動英法 聯軍 3. 反對普魯士統一日耳曼 的行動 致使1870年普法戰爭發 生,導致自己戰敗被俘, 「第二帝國」垮臺

普法戰爭

請見下節介紹

共和派人士成立

第三共和

15

(9)

(二)英國的國會改革 工業革命影響之一

新興工業市鎮興起

衰廢市鎮

仍有代

表權,新興工業市

鎮卻無代表權

1830年代以來歐 陸革命風潮刺激

英國人民更為積極

要求開放

選舉權

引發國會席次

分配不公的問題

工業革命影響之二

中產階級

興起

希望能打破選舉

人的財產限制

改變參政權

被地主壟斷局面

1.1832年改革法(由執政的惠格黨提出)

自由化改革方案也逐一出現

1832年改革法

選區得以

合理重劃

降低選舉人

財產限制

新興市鎮獲

得應有的

央民意代表

中產階級

參政

人數大為增加

1.廢除奴隸政府償付奴隸主賠償費 2.新工廠法 童工每日不得工作超過8小時 實施勞工工作情況檢查 3.促進自由貿易 17

(10)

2.1867年改革法 3.1884年改革法 鄉村農民、礦工也獲得選舉權 各式民主化措施紛紛推出 義務教育 局部採行社會主義福利政策

工人數量

不斷增加

工人參政

權問題無

法不理

《1867年改革法》

降低財產限制

城市工人大致都

獲得了投票權

4.影響 英國政黨政治更成熟活躍 工商業發展迅速積極 帝國擴張傲視群雄 維多利亞時代成為英國盛世代稱

惠格黨→自由黨

托利黨→保守黨

19

(11)

第二節 十九世紀歐洲民族主義的擴張 一、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激盪 (一)浪漫主義的盛行

1.反對理性

2.提倡個人情感、意志

3.提倡民族文化

4.重視歷史傳統、風土

人情與地方習俗

如

《格林童話》

對於政治也頗關心, 支持保守主義、自由 主義、民族主義皆有。 (二)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民族觀 1.人民效忠對象由國王(路易十六)轉為國家 2.首創普遍徵兵制,強化人民國家觀念和平等精神 3.拿破崙的征戰刺激不同國家民族的敵我之別,促進民族意識 (三)工業革命的影響 1.助長中產階級勢力認為民族國家最有利於經濟發展 2.國際競爭激烈統一的民族國家較有保衛人民權益的力量

拿破崙占領日耳曼地區期間,哲學家費希特發表

〈告日耳曼民族書〉,宣揚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優

越,喚醒日耳曼人民族意識

21

(12)

工業革命

影響

浪漫主義

盛行

法國大革命

帶來的

民族概念

1.強化西歐原有民族國家(英、法、荷、西)

2.啟發十九世紀中的中歐民族建國(義、德)

二、義大利的統一建國 (一)背景

西北部

薩丁尼亞王國

唯一本土王室

統治的政權

維也納會議後

義大利半島

分裂為數個政權

中、北部

奧國

控制

南部

兩西西里王國

法國的波旁王朝

控制

梅特涅曾嘲諷:「義大利

只是一個地理名詞」

23

(13)

自由主義革命派 馬志尼領導 溫和中間路線 薩丁尼亞王國領導 天主教保守派 教宗領導 以青年義大利黨 鼓吹民族主義 建立義大利邦聯

如何統㇐義大利?

(二)義大利的統一進程 1.薩丁尼亞王國的領導 國王維克多‧伊 曼紐二世及其重 臣加富爾成為統 一的主要功臣

1848年

義大利半島發生數起革命運動

統治者的鎮壓使革命為時甚短並告失敗

馬志尼的革命共和理想

難引起共鳴

教宗故步自封

薩丁尼亞王國

成為義大利民族主義的希望

維克多‧伊曼紐二世

25

(14)

2.軍事、外交手段併用 最大障礙:奧國加富爾希望經由外交,得到法國協助 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 爭取法皇拿破崙三世的支持 發動薩奧戰爭(1859) A.將奧國勢力逐出,合併義大利中北部各邦 B.將尼斯、薩伏衣割讓給法國

薩丁尼亞首相加富爾

加里波底與紅衫軍 1860年攻取西西里島,佔領那不勒斯 將疆土獻給薩丁尼亞王國國王

加里波底的紅衫軍

27

(15)

1861年義大利王國建立,伊曼紐二世成為第一任國王 1866年普奧戰爭中與普魯士合作擊敗奧國取得威尼西亞 伊曼紐二世即位時,威尼西亞 和羅馬尚未收回 3.完成統一大業 法國為天主教國家支持 教廷,派軍戍守羅馬 1870年,法國於普法戰爭 戰敗,撤出羅馬羅馬成 為義大利新首都 教宗與義大利關係大為惡 化,直到1929年雙方簽約, 教宗成為梵蒂岡領袖,關 係才正常化 29

(16)

義大利統㇐四部曲

1.1859年薩奧戰爭擊敗奧國,合併

中北部

2.1860年收回

南部兩西西里王國

1861年義大利王國建立

3.1866年普奧戰爭與普魯士結盟收回

威尼西亞

4.1870年趁普法戰爭收回

羅馬

 完成統一

三、德國的統一建國 (一)背景

維也納會議後將日耳曼地區組成

日耳曼邦聯

各邦實際上由

奧國

主導,為了維持政權統一與安

定鎮壓民族主義運動,使統一建國受到阻礙

拿破崙重組日耳曼地區為

萊因邦聯

激發日耳曼人民族主義情感,各邦積極改革,以期能 建立強大而統一的日耳曼國家

31

(17)

拿破崙重組日耳曼地區為

萊因邦聯

激發日耳曼人民族主義情感,各邦積極改革,以

期能建立強大而統一的日耳曼國家

維也納會議後將日耳曼地區組成

日耳曼邦聯

各邦實際上由奧國主導,為了維持政權統一與安定鎮 壓民族主義運動,使統一建國受到阻礙 (二)德國的統一進程 1.普魯士的領導 1818年推動關稅同盟,促成各邦政治、經濟合作 1848年趁著歐洲革命風潮,召開法蘭克福會議 推舉普魯士國王為「日耳曼人的皇帝」 普魯士國王不願得罪奧國,予以拒絕統一運動中斷 1862年威廉一世即位,隔年任命俾斯麥組閣 以「鐵血政策」為號召擴張經濟與軍事 排除奧國勢力,建立以普魯士為核心的 日耳曼國 33

(18)

2.丹麥戰爭與普奧戰爭—軍事勝利 丹麥戰爭(1864年)埋下普奧戰爭種子 原因:丹麥兼併什列斯威‧荷斯坦引發日耳曼邦聯公憤 經過:普、奧聯手擊敗丹麥 結果:戰後由普魯士佔領什列斯威,奧國佔領荷斯坦 普奧戰爭(1866年)又稱七星期戰爭 原因:普魯士以奧國在什列斯威策動暴動為名,佔領荷 斯坦作為報復普奧開戰 結果:普魯士與法、義結盟,獲得勝利

1877年以普魯士為首,聯合21邦成立北日耳曼聯邦

35

(19)

3.普法戰爭—完成統一 背景:普法兩國對抗情勢升高 北日耳曼邦聯儼然成為歐陸新勢力法國受威脅 日耳曼南部諸邦由法國控制 導火線:西班牙王位繼承上兩國產生分歧+俾斯麥的挑撥 1868年,西班牙革命之後女王被廢,俾斯麥為使法便打算買 通西班牙議會,擁立普魯士國王的堂弟為西班牙國王,法國 為此向普魯士提出抗議。 由於俾斯麥渴望戰爭,便篡改普王給拿破崙三世的回覆電文, 使它對法國帶有侮辱性,並向各國使館和報界公佈。 經過: 影響: 法國第二帝國垮台,第三共和建立 法國割讓洛林和亞爾薩斯,並賠款 50億法郎 德、法從此結怨,成為第一次世界 大戰遠因

戰時

日耳曼南部諸 邦加入普魯士 陣營

1870年

法向普宣戰,普 法戰爭爆發

1871年

德意志帝國成立 ,威廉一世即位 為首任皇帝 威廉㇐世於凡爾賽宮即位 37

(20)

義大利、德國統㇐比較

領導

國家

國王

首相

建國

阻礙

完成統一

薩丁尼亞 伊曼紐二世 加富爾

奧國

法國

普法戰爭

(1870進佔羅馬)

普魯士

威廉一世

俾斯麥

普法戰爭

(1871宣布帝國成 立) 四、奧匈雙元帝國的建立 (一)原因: 1.德、義建國過程中使奧國折損不少控制地 2.國內非日耳曼民族欲趁機爭取獨立 (二)結果:1867年與匈牙利人達成協議,成立奧匈雙元帝國 匈牙利內部自治,國王由奧國皇帝兼任 39

(21)

(三)影響:

興起反日耳曼民族的

雙元帝國

安撫匈牙利民族主義 卻刺激斯拉夫民族建國

斯拉夫人認為是日

耳曼人聯合匈牙利

人打擊他們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即是因塞爾維亞(屬斯拉夫 民族)的青年暗殺奧匈帝國 王儲所引起,而奧匈帝國 也在一次大戰後解體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dPal dus kyi ’khor lo’i ’grel chen dri ma med pa’i ’od kyi rgya cher bshad pa de kho na nyid snang bar byed pa zhes bya ba. dBu ma la ’jug pa’i

• 最早敘事理論: 1920 年代卜羅普 (Vladimir Propp, 蘇聯 民俗學者 ) 、蘇俄的形式主義批評學者。..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0960501957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0970503244號令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