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只是電台DJ 李穎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只是電台DJ 李穎珍"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307期

2018/12/23

不只是電台DJ 李穎珍

程安瑜 報導 與我訪談前,李穎珍剛主持完天⺟的公益活動,晚點還要接著主持電台節⽬,⽣ 活⼗分忙碌。我曾聽過李穎珍兩場有關電台的演講,便直覺地認為她⾝為電台專 職DJ,正當我以為公益活動也是電台舉辦的,她才連忙向我解釋,兩者是全然不 同的⼯作,因為她不只有電台DJ這個⾝份。

斜槓青年 ⼀輩⼦如何只做⼀件事?

李穎珍從⼩唸舞蹈班,⾼中唸戲劇科,當時有太多夢想,理所當然地認為⾃⼰未 來要朝「表演」這個⽬標前進。但不服輸的個性讓她對⾃⼰從不設限,她曾參與 很多舞蹈表演,也嘗試到舞台劇現場當志⼯,做過劇場的⾏政、前台、整理道具 間,甚⾄幫老闆寫企劃案。豐富的⼯作經驗讓她提早⾛出學⽣環境,開拓視野, 卻也給予她很⼤的衝擊。 當時她認識到崇拜已久的劇場設計師們,各個作品都是能進國家戲劇院等級的⼤ 師。然⽽問到薪資狀況時,那些設計師們甚⾄連保險費都是⽗⺟幫忙出的,可以 看出經濟並不充裕。這也讓她看待事情變得更考慮現實⾯,藝術並沒有那麼浪 漫。求學階段有家⼈能夠⽀持⾃⼰的⽣活花費,但出社會後,⾯對現實考量,還 能夠接受藝術的不美麗嗎?為找尋⼀個⽣存之道,她決定成為⼀個斜槓青年。

(2)

李穎珍參與廣告片的拍攝,片中包含了舞蹈表演的元素。(圖片來源/截 圖⾃Facebook) 「屏風表演班的創辦⼈李國修曾說過:『⼈⼀輩⼦能做好⼀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但我很想知道在這個世代裡老師要怎麼解釋這句話。」李穎珍開玩笑地說。 李穎珍沒有將電台視為主業,她將⾃⼰定位成表演藝術⼯作者,包含主持、劇 場、電台,甚⾄會出演影像作品。許多的表演者因為接案⼦收入不固定,在初期 都會需要⼀個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以便負擔⽣活花費,例如在咖啡廳打⼯等。 對李穎珍⽽⾔,電台便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且時間上較為彈性,畢竟斜槓青年最 ⼤的成本就是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是最重要的考量。我頓時也 能夠理解她為何每天東奔⻄跑,過著⾏程滿檔的⽣活。

凡⾛過必留痕跡 造就如今⾃⼰

李穎珍相信每個機會跟機會之間都有所聯結,在學⽣時代嘗試很多事情,藉此也 能發現某些事情未必適合⾃⼰。例如⼤學時學習特技舞蹈,但她發現這並非是她 的強項,未來也不⼀定要⾛這⼀⾏。儘管如此,她將每個時期所得到的機會、每 個過程都當成是⼀次經驗的累積。 經過體院的訓練,比起以前學習的藝術是相對理性的,進⽽影響她的思維模式, 不會過於感性,能夠從不同⾓度謹慎思考,⼜或者因為曾擔任過劇場的導演或編 劇,在電台報導時能夠迅速找到適當的切入點。電台節⽬中需要播報新聞,李穎 珍必須強迫⾃⼰不斷接收新資訊,也讓她在主持活動時能夠闡述更多議題與觀 點,從事不同⼯作的刺激也讓⾃⼰在主持電台時有更多的創意,這些都是機會與 經驗相互影響⽽累積出來的。 或許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挫折,甚⾄從事著⾃⼰不喜歡的事。李穎珍總期許著 ⾃⼰,不要討厭任何⼀個時期,哪怕它不完美,都是⾃⼰成⻑的養分。即使處在 ⼀個不好的狀態,也有能⼒去扭轉它,並造就下⼀個不⼀樣的⾃⼰。

(3)

李穎珍總是⾯帶笑容。(圖片來源/程安瑜攝)

逃避 不如學習「接受」

李穎珍進電台後播報新聞、主持節⽬,同時在劇場⼯作,⼜⾯臨⺟親罹癌過世, 在蠟燭多重燒的情況下,她經歷⼀段沉重的時期,但因為那段寶貴的⼼路歷程, 讓⾃⼰學習如何「接受」這些⽣命的挑戰。 當時電台台⻑請她主持⻑照節⽬,她便邀約來賓談⼤體解剖與預立遺囑,藉由談 ⼈⽣、談道別,讓不同的經驗分享療癒聽眾、更療癒⾃⼰,⽽「接受」這個詞也 是從來賓的分享中獲得的。⾯對⾄親的離世總難以放下,逃避無法解決問題,因 此要學會接受。這段經驗深深感動了她,並給她前進的⼒量。 因為⺟親的病況,讓她重新看待死亡這件事,教導她最重要的是接受。對於這件 事與其逃避,不如選擇擁抱,因為這是⼈⽣的⼀部分。她視死亡為⼀個很⼤的寶 藏,在⼆⼗幾歲就⾯臨到這樣的事情,使得她變得更加堅強,也試圖將這些體悟 帶給聽眾族群,讓⼤家學會⾯對這項⼈⽣課題。

創新 從根本做起

廣播電台被認為是夕陽產業,李穎珍也如此認同,然⽽電台仍有⼀定市場,不會 從此消失,⼈們依然需要聲⾳的傳達,只是電台迎來更多的挑戰。因為接受這產 業所⾯臨的挑戰,所以她選擇留下來,「沒有⼀個產業是完美的,任何⼯作都⼀ 樣。」李穎珍說道。 單靠聲⾳難以滿⾜現在的聽眾,DJ必須思考如何讓聲⾳做出變化,使⽤各種⾳效 去豐富節⽬內容,也有些DJ會架設影像直播吸引觀眾,然⽽當⼤家選擇不斷創新 的同時,卻常忘記根本:聽眾是誰?群眾是誰? 電台DJ們現在以為透過臉書便能跟聽眾互動,但李穎珍分享:「有⼀次,有老⼀ 輩的聽眾打電話進來說⾃⼰不懂臉書不會留⾔,能不能寄明信片?」這件事讓她 反思跟聽眾之間的關係,在主流電台,受眾都是年輕⼈,視使⽤網路為理所當 然,但在客家電台,擁有許多老⼀輩的聽眾,她看到不同年齡層的需求,試著在 舊的環境當中找到創新點。許多祖⽗⺟輩的⼈不知道怎麼跟⼦孫們互動,她便會 講⼀些年輕的話題讓他們了解時代的改變、現在流⾏的趨勢,⼜或者是藉由分享 ⾃⼰與外婆的故事,讓⻑輩聽眾⽤第三⼈稱的⾓度去看⼦孫們是如何看待他們 的。

(4)

的。 李穎珍與外婆富美⼦感情深厚,時常在電台提及,外婆的粉絲甚⾄比⾃⼰ 的還多。(圖片來源/截圖⾃Facebook) 對從⼩在客庄⻑⼤的李穎珍⽽⾔,除了不斷地推廣客家文化之外,照顧與守護這 些客家耆老更加重要,讓他們保有文化的記憶並能夠傳承,才是客家文化的珍 寶。她總期許⾃⼰不是為了文化⽽⼯作,⽽是把這個文化回歸到⽣活,藉由⽣活 中老⼀輩的⼈與年輕⼈的互動溝通,將文化傳承。

肩負「發聲」的責任

表演者總嚮往著有⼀個平台去發揮,⽽廣播電台給予李穎珍藉此發聲,但要「說 些什麼」便值得去思考。她或許可以只說聽眾喜歡的內容,輕鬆錄完節⽬,然⽽ 李穎珍在做節⽬跟責任之間找到⼀個平衡點。不單只有在思考客家文化的傳承, 或是在⽣死與⻑照上的議題,她未來甚⾄計畫做街友的報導。李穎珍會去思考社

(5)

會的每⼀件事情,並真誠地跟⼤家分享。 「我不知道有誰會聽到,但是我盡⼒了,我覺得這是⾝為⼀個⼈,要去做的事 情。」李穎珍堅定地說道,明亮的眼珠,彷彿散發著熠熠星光。     記者 程安瑜 編輯 洪蜜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原以為有慶一死,家珍也活不長了 ……家珍身 上一點肉 都沒有了,扶著她就跟扶著一捆柴禾 似的。.

孩子發脾氣: 可以是: 有需要; 有擔心; 有驚慌;不 安全;受委屈;要得到;想逃避. 孩子流淚, 沉默,

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雀巢,一間年營業額約 909 億美金,總資產超過 120 億美金的跨國集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接受學生的想法 (不糾正). •引導(不是提問)有目的的合作思考和探索

經濟不景,如何抗逆 同一屋簷,各自修行 天倫之樂,不在爭辯 人際相處,尊重體諒 創意思考,營造空間 陶鑄心靈,激發想像

地函、地核。所 謂 的地殼,就是 一層 由堅硬的 岩石所 構 成的薄殼,只 不過 這 層薄殼並 不是完 整 的一片,而是 像一 塊大拼圖,由 數十 片稱為「板塊 」的 薄 殼拼合而 成,雖 說

覺得自己在這浩瀚的天地間,是如此的渺小不起眼,不管別人把我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