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十年來兩岸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研究之回顧(1993 - 200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近十年來兩岸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研究之回顧(1993 - 2003)"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近十年來兩岸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研究之回顧

(1993-2003)

曾 雨 萍

*

提 要

活躍於明清兩代的民間秘密宗教是由佛道等正信宗教衍化而來 的世俗化新興教門,雜糅儒釋道思想而流佈於下層社會,透過治病消 災、避禍致福等平易近人的方式招引信眾,也因其異端思想而屢遭政 府取締。雖然教門林立、支派叢生的民間秘密宗教直到近代也沒有發 展成為一元性的宗教,但其末劫、彌勒下凡、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等 通俗淺顯的教義卻廣為普通民眾所接受,也深獲學者重視,尤其近十 年來海峽兩岸研究成果豐碩,本文就相關研究作一回顧,分為民間秘 密宗教綜述、各種秘密教派專述、寶卷研究與思想信仰、官方的禁教 與教派的起事、教派人物介紹五個部分進行介紹與評論。 關鍵詞:民間秘密宗教 寶卷 禁教 川陝楚教亂 民俗醫療 *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2)

一、前 言

民間秘密宗教是由佛道等正信宗教衍化而來的世俗化新興教門,雜糅儒釋道 思想而流佈於下層社會,但「民間秘密宗教」這個詞彙目前在學界裡仍存在著爭 議,兩岸學者在此研究議題上所使用的詞彙不盡相同,也各有不同的指涉意涵, 臺灣學者稱為「民間宗教」或「民間秘密宗教」;大陸學者則以「秘密結社」、「秘 密社會」、「地下社會」、「民間秘密教門」或「會道門」稱之。但「民間宗教」涵 蓋的範圍過廣,舉凡佛教、道教皆包含在內;而譚松林認為「秘密社會」、「地下 社會」或「會道門」乃指民間秘密結社而言,是民眾為了某些政治、經濟或其他 目的在秘密狀態下而結成的社會組織,這些組織與當時正統思想和主流社會秩序 相對立,並在民間形成龐大的勢力,構成「地下王國」,因而被歷代統治階級指 為異端或叛逆,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而遭到嚴厲鎮壓。1「秘密結社」一詞雖久 為中外史家所習用,但結社的範圍包括民間秘密宗教與秘密會黨,含義甚廣,使 用結社字樣時,易與文人集會結社相提並論,產生誤解。2 以往大陸學者把歷史上秘密社會及其領導的造反活動,納入農民起義的範疇 加以研究。學者們對農民起義的同情,往往給予秘密社會及其造反活動過高的評 價,大力宣揚其光明面,而忽視、掩蓋其消極面。有的學者甚至把秘密會黨稱為 「農民革命團體」,把秘密教門稱為「勞動人民的宗教」。如今,大陸歷史學界 已較能對秘密社會的社會功能與歷史作用給予客觀、實事求是的評價,不過使用 「秘密社會」指稱過於籠統,秘密宗教與秘密會黨至近代雖有出現合流的情況, 但並非一開始即為如此,不可混為一談。喻松青認為不如稱為民間秘密宗教,既 可和幾個大宗教中的秘密教派相區別,又可縮小廣泛意義的民間宗教的研究範 圍,比較確切的反映民間秘密宗教的研究對象和內容。雖然民間秘密宗教各大教 派有時並非「秘密」,但後來它們都逐漸的排入「邪教」之列,隨著朝廷的查禁, 各教派自公開潛入地下,於是進行秘密的串聯傳教活動,遂成為它們的特點。3 1 譚松林主編,《中國秘密社會》第一卷總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年),頁 5。 2 莊吉發,《清代秘密會黨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年),頁 3-4。 3 喻松青,〈關於明清時期民間秘密宗教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明清白蓮教研究》(成都:四 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頁 326。

(3)

既然兩岸學者都同意它是在秘密狀態下結合而成的宗教團體,故以「民間秘密宗 教」或「民間秘密教門」較為妥當,本研究回顧以下行文皆以「民間秘密宗教」 稱之 個部分, 除概略性的介紹外,也將針對若干特別的文章或專書進行說明與評論。

二、研究回顧

(一)民間秘密宗教綜述

年。 4 *,〈中國民間宗教史研究的開拓之作〉,《世界宗教研究》,1993 年第 4 5 ──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 。 教門林立、支派叢生的民間秘密宗教直到近代也沒有發展成為一元性的宗 教,但卻又都從儒家和道家哲學、佛教等更深奧微妙的體系,吸收了許多要素, 將其改造,使劫變、彌勒下凡、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等通俗淺顯的教義能廣為普 通民眾所接受,並透過治病消災、避禍致福等平易近人的方式招引信眾,以利自 身的發展壯大。民間社會為秘密宗教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舞台與信徒,因此從明 朝到近代,數以百計的教派廣布於民間,此起彼伏,不斷發展變化,從未中斷過, 一些教派消失沈寂,新的教派又會應運而生。4在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研究方面,近 十年來海峽兩岸研究成果豐碩,不論在史料刊佈、整體性的發展、議題的深化或 個別教派的研究皆有所突破。以下擬就近十年來海峽兩岸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的相 關研究作一回顧,為便於資料的掌握與瞭解,分為民間秘密宗教綜述、各種秘密 教派專述、經卷研究與思想信仰、官方的禁教與教派的起事、教派人物五 1 王兆祥*,《白蓮教探奧》,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秦寶琦*,《中國地下社會》,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 年。 3 馬西沙*,〈白蓮教辨正〉,《世界宗教研究》,1993 年第 4 期。 鄭天星 期。 江燦騰、王見川主編,《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 討會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 年。 4 侯杰、范麗珠,〈架構自己的神殿〉,《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 民出版社,2001 年),頁 310-311。

(4)

6 何其敏*,《中國明代宗教史》,第 6 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 7 李尚英*,《中國清代宗教史》,第 8 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 孟超*,〈 8 《中國地下社會‧清前期秘密社會卷》簡介〉,《清史研究》,1994 年第 9 〈清代民間祕密宗教中的婦女〉,《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1994 年第 10 民間宗教史》〉,《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 14 八世紀中國秘密社會與農民階級的歷史命運〉,《清史研究》,1995a 15 史料新史料──浙閩黔實地考察的創獲〉,《清史研 17 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 , 18 宗教史》〉,《明清以來民 20 教 21 國地下社會》〉,《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 16 輯, 25 的秘密教派》,《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南天書 3 期。 洪美華, 33 期。 莊吉發,〈評馬西沙、韓秉方著《中國 第 13 輯,台北:國史館,1994 年。 11 馮佐哲*、李富華*,《中國民間宗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年。 12 邵雍*,〈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播與中國秘密會社〉,《歷史教學》,1995 年第 2 期。 13 侯杰*,〈晚清中國民眾宗教意識探析〉,《中國近代史》,1995 年第 8 期。 秦寶琦*,〈十 年第 1 期。 秦寶琦*,〈明清秘密社會 究》,1995b 年第 3 期。 16 濮文起*,《民間宗教與結社》,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95 年。 王見川、蔣竹山編 《明清以來民間宗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 年。 江燦騰、王見川編,〈讀馬西沙、韓秉方著《中國民間 間宗教的探索》,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 年。 19 李尚英*,《中國歷史上的民間宗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年。 周育民*,〈評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 授論文集》〉,《民間宗教》,第 2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6 年。 莊吉發,〈評秦寶琦著《中 台北:國史館,1996 年。 22 蔡少卿*,《中國秘密社會》,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6 年。 23 濮文起*主編,《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 年。 24 李尚英*,《源同流分——民間宗教與結社》,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 年。 秀耀春著,吳淳譯,《山東

(5)

局有限公司,1997 年。 26 邵雍*,《中國會道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 秦寶琦*,〈中國傳 27 統社會中的秘密教門與其他社會群體的關係〉,《清史研究》, 28 的秘密教派》,《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南天 29 代中葉閩浙贛皖棚民為例》,國立 30 民間宗教志》,《中華文化通志》,第 9 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4 西方學者關於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的看法〉,《清 35 以佛、道教與民間 36 秘 密 宗 教 研 究 之 回 顧 與 展 望 37 秘密宗教經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38 *主編,《中國宗教研究年鑑(1997-1998)》,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40 秘密教門——中國民間秘密宗教溯源》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41 民間秘密宗教教首傳教活動之研究〉,《臺南師院學 42 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 1997 年第 2 期。 博恒理著,劉天路譯,《山東 書局有限公司,1997 年。 蔡瓊瑤,《民間宗教與土客關係研究──以清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馬西沙*, 1998 年。 31 蔡少卿*,《中國秘密社會概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年。 32 濮文起*,〈明清時期華北民間宗教論綱〉,《史學月刊》,1998 年第 6 期。 33 黎青*主編,《清代秘密結社檔案輯印》v.1~v.10,北京:言實出版社,1999 年。 王大為著,曹新宇*譯,〈一個 史研究》,2000 年第 2 期。 王見川、李世偉,〈戰後以來臺灣的「宗教研究」概述—— 宗教為考察中心〉,《臺灣文獻》,2000 年第 51 卷第 3 期。 邱 麗 娟 ,〈 近 二 十 年 海 峽 兩 岸 明 清 民 間 (1979-1999) 〉,《史耘》,2000a年第 6 期。 邱麗娟,《設教興財:清乾嘉道時期民間 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b 年。 曹中建 年。 39 路遙*,《山東民間秘密教門》,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0 年。 蔡少卿* 《 2000 年。 邱麗娟,〈清乾嘉道時期 報》,2001 年第 34 期。 侯杰*、范麗珠*,〈架構自己的神殿〉,《世俗

(6)

第九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年。 南炳文 43 *主編,《佛道秘密宗教與明代社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44 間秘密教門》〉,《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 26 輯, 46 嘉道時期民間秘密宗教資金來源之探析〉,《臺南師院學報》,2002 47 ,《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48 論、第二卷元明教門、第三卷清代教 4 年第 30 卷第 2 期。 說明:作者打「*」記號者為中國大陸學者,以下皆同。 )、性別(洪美華 1994)、 民間 年。 莊吉發,〈評路遙《山東民 台北:國史館,2001 年。 45 王志明,〈雍正年間的邪教和邪術〉,《二十一世紀》,2002 年第 74 期。 邱麗娟,〈清乾 年第 35 期。 莊吉發 年。 譚松林*主編,《中國秘密社會》第一卷總 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49 梁景之*,清代民間宗教的民俗性與鄉土性〉,《歷史檔案》,2003 年第 4 期。 50 韓溥,〈明清邪教不是白蓮教的支派〉,《古今藝文》,200 在民間秘密宗教綜述方面,大陸學者在各個教派產生與傳播的編年史上投注 的心力相當多,5不僅發掘整理出大量的新材料(秦寶琦 1995b,黎青 1999),也 拓寬研究領域;臺灣學者則從經濟、族群(蔡瓊瑤 1997 信仰等面向切入主題,提供嶄新的研究視角。 《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中國民間秘密宗教的專門辭 典,參考中日學者的研究成果,收列民間秘密宗教的神靈、教派、教義、儀規、 修持、術語、組織、經卷、人物、事件等方面的條目約 1500 條,並選收珍貴資料 圖片 20 餘幅,是研究民間秘密宗教相當實用的工具書(濮文起 1996)。另外,中 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出版《中國宗教研究年鑑(1997-1998)》一書,對 近百年來中國於各大宗教的研究情形、教學研究機構、期刊雜誌等面向,進行全 面的回顧與反思,不僅有助於學術動態的掌握,更可提供有志研究者的入門參考, 5 王大為著,曹新宇譯,〈一個西方學者關於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的看法〉,《清史研究》,2000 年第 2 期,頁 17。

(7)

但該書較忽略港澳地區與臺灣的宗教研究介紹,為美中不足處(曹中建 2000)。王 見川在 1995 年創辦的《民間宗教》雜誌,為近五十年來海峽兩岸第一本民間宗教 的專業學術刊物,其刊載之論文、重要史料、名著翻譯等均有一定的水準,頗受 各方 承的直線發展,原書將性質相近的教門劃上等號,實有待商榷(莊吉發 2001 熱衷信奉民間秘密宗教,難 以用官方力量予以完全查禁(侯杰、范麗珠 2001)。 好評與重視(王見川 1995-1997)。 《中國秘密社會》主要敘述天地會、哥老會、青紅幫、白蓮教、大刀會、義 和拳、紅槍會、一貫道等組織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歷史過程,兼論及其社會功能 和影響,並對這些組織的內部結構、宗教信仰、結拜儀式、隱語暗號、幫規條例 等也做了詳細的介紹(蔡少卿 1996)。《山東民間秘密教門》則從歷史學與社會學 角度,對山東民間秘密教門歷史與概況勾勒出一個輪廓,探討清代以來山東地區 民間秘密教門的歷史、組織、教理、儀規與活動。由於該書是作者透過多次田野 調查,蒐集、積累了大量口述歷史材料、族譜、教門圖譜、經卷,搶救了瀕於毀 滅的珍貴資料,擴展了研究視野,故該書的問世有其堅實的基礎(路遙 2000)。 不過,原書各章所論述的秘密教門,有的是山東獨自產生的,有的是傳播而來的, 雖然民間秘密宗教各教派之間相互滲透與影響本屬常事,不僅教派派生現象複 雜,就是教派之間也會輾轉傳習,因而衍生出更多教派,但各教門之間,並非都 是一脈相 )。 《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則從清朝的文化政策、民間秘密宗 教的發展與活動、寶卷、經費及社會功能等不同面向研究清代民間秘密宗教,使 用的史料以清宮檔案資料為主,屬於開創性的著作,也提供有志者持續研究的空 間(莊吉發 2002)。邱麗娟即基於此繼續研究,側重教派的經濟層面,指出清代前 中期民間秘密宗教在下層社會普遍流傳的緣由甚多,其中經濟因素的考量是相當 具有關鍵性的一項因素。民間秘密宗教教首多半因為生活貧苦,遂起意倡立秘密 教門,編造一套解脫現世苦難、追求來生富貴的三劫歷轉理論,運用民俗醫療等 方式,引人入教,藉此獲取經濟利益。而教徒之所以願意納錢習教,亦有其精神 寄託與現實利益的考量。一是因寄託來生富貴的理論可以擺脫現世的貧窮,二是 為了日後能夠謀取教職可以傳徒收錢(邱麗娟 2000b、2001、2002)。可見傳教與 入教本身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使得許多下層社會人士

(8)

(二)各種秘密教派專述

1 李世瑜*,〈青幫早期組織考略〉,《河北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近代中國幫會 內幕》,上卷,北京:群眾出版社,1993 年。 2 周育民*、邵雍*,《中國幫會史》,第 5 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 3 姜豪*,〈青幫的源流及其演變〉,《河北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近代中國幫會 內幕》,上卷,北京:群眾出版社,1993 年。 4 莊吉發,〈評馬西沙著《清代八卦教》〉,《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 10 輯,台 北:國史館,1993 年。 5 謝忠岳*,〈大乘圓頓教考略〉,《世界宗教研究》,1993 年第 2 期。 6 王見川,〈臺灣齋教研究之一:金幢教研究〉,《台北文獻》,1994a 年直字第 108 期。 7 王見川,〈臺灣齋教研究之二:先天道前期史初探──兼論其與一貫道的關 係〉,《台北文獻》,1994b 年直字第 108 期。 8 王見川,〈關於「金幢教淵源史實辨正」──兼論明清民間宗教的某些問題〉, 同上,1994c 年。 9 林萬傳,〈臺灣齋教:先天道源流考〉,江燦騰、王見川編,《臺灣齋教的歷史 觀察與展望──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4 年。 10 馬西沙*,〈臺灣齋教:金幢教淵源史實辨正〉,同上,1994 年。 11 陳秀芬,《羅教的知識系譜與權力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年。 12 喻松青*,〈黃天道和《普明如來無為了義寶卷》〉,《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 台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94 年。 13 路遙*,〈關於八卦教內部的一個傳說〉,《世界宗教研究》,1994 年第 3 期。 14 韓秉方*,〈羅教及其社會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94a 年第 1 期。 15 韓秉方*,〈羅教的教派發展及其演變──兼答王見川先生的質疑〉,江燦騰、 王見川編,《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4b 年。

(9)

16 王見川,〈「齋教」史料三種〉,《臺灣史料研究》,1995 年第 5 期。 17 王見川,〈黃天道早期史新探〉,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 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1996 年。 18 托普萊著(M.Topley),周育民*譯,〈先天道——中國的一個秘密教門〉,《民間 宗教》,第 2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6 年。 19 宋軍*,〈論紅陽教教祖“飄高"〉,《史學月刊》,1996 年第 5 期。 20 李世瑜*,〈天津在理教調查研究〉,《民間宗教》,第 2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 限公司,1996 年。 21 李世瑜*,〈天津紅陽教調查研究〉,《民間宗教》,第 2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 限公司,1996 年。 22 馬西沙*,〈明、清時代的收元教、混元教源流〉,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 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1996a 年。 23 馬西沙*,〈羅教的演變與青幫的形成〉,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 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1996b 年。 24 張莉*,〈黃天教在清代的傳播〉,《歷史檔案》,1996 年第 3 期。 25 野口鐵郎著,劉天祥譯,〈東南亞流傳的兩個中國人宗教〉,《民間宗教》,第 2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6 年。 26 路遙*,〈“義和拳教"鉤沉〉,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 ──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1996 年。 27 濮文起*,〈天地門教教調查與研究〉,《民間宗教》,第 2 輯,台北:南天書局 有限公司,1996 年。 28 韓秉方*,〈從儒學到宗教──太谷學派與黃崖教〉,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 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1996 年。 29 孔思孟*,〈論八卦教歷史神話──李廷玉故事〉,《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a 年。 30 孔思孟*,〈歸根道調查研究道〉,《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限 公司,1997b 年。 31 孔思孟*、陸仲偉*,〈晚清時代九宮道研究〉,《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南 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 年。

(10)

32 宋軍*,〈清代紅陽教與鄉土社會〉,《清史研究》,1997 年第 2 期。 33 武內房司著,宋軍*譯,〈清末苗民反亂與青蓮教〉,《民間宗教》,第 3 輯(台 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 年。 34 連立昌*,〈聞香教源流考〉,《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97 年。 35 邱麗娟,〈來生富貴:清代乾嘉年間八卦教的資金來源〉,《史耘》,1998 年第 3、 4 期。 36 徐小躍*,《羅教‧佛教‧禪學──羅教與《五部六冊》揭秘》,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1999 年。 37 秦寶琦*,〈清代青蓮教源流考〉,《清史研究》,1999 年第 4 期。 38 韓秉方*,〈從王陽明到林兆恩──兼論心學與三一教〉,《宗教哲學》,1999 年 第 1 卷第 2 期。 39 王月清*,〈尋繹中國民間宗教的內在理路——《羅教.佛教.禪學》評說〉,《哲 學與文化》,2000 年第 27 卷第 6 期。 40 莊吉發,〈清代三陽教的起源及其思想信仰〉,《清史論集》(七),台北:文史哲 出版社,2000 年。 41 黃靜華,〈 擺盪於正邪之間——從老官齋案看清代秘密宗教生態 〉,《亞東學 報》,2001 年第 21 期。 42 孔祥濤*,〈論羅教、大乘教的道統和輩份制——青幫輩字由來考〉,《清史研 究》,2002 年 8 月第 3 期。 43 宋軍*,《清代弘陽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 44 邱麗娟,〈清乾嘉道時期紅陽教的醫療傳教〉,《台南師院學報:人文與社會類》, 2003 年第 37 卷第 1 期。 45 徐小躍*,〈論中國民間宗教及其與佛教的關係——以白蓮教、羅教為例〉,《新 世紀宗教研究》,2004 年第 2 卷第 3 期。 各教派專述方面,主要是藉由經卷及有關資料探討該教的首領、傳承、組織、 修煉及經卷,此時期除規模較大的羅教(李世瑜 1993,姜豪 1993,韓秉方 1994a、 1994b,馬西沙 1996b,徐小躍 1999,孔祥濤 2002)、紅陽教、八卦教(莊吉發 1993,

(11)

路遙 1994,孔思孟 1997a,邱麗娟 1998)等教派的深入研究外,也將考察的觸角 延伸至早期未受關注的先天道(王見川 1994b,林萬傳 1994,托普萊 1996)、天 地門教(濮文起 1996)、歸根道(孔思孟 1997b)等教派,論述的重心也逐漸由教 派本身的發展轉向社會功能的發揮(邱麗娟 2003),與民間文化的互動關係上(陳 秀芬 1994,宋軍 1997)。 〈論羅教、大乘教的道統和輩份制——青幫輩字由來考〉一文結合明清歷史 檔案資料、民間教派寶卷與當代調查資料,解決青幫的輩份制及廿四個輩字的由 來問題,並為揭示青蓮教、金丹道、一貫道道統由來之謎提供了研究的線索(孔 祥濤 2002)。《羅教的知識系譜與權力關係》也是以出現最早、流傳較廣、影響頗 深的羅教體系為對象,本文嘗試採取一個知識史的解讀策略,揭示宗教-知識- 權力這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首先自教主、教權傳承、教派經典三個面向討 論民間宗教的建構過程,發現羅教的發展與教主論述的神化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藉由經典的書寫所形塑的論述,也為神聖世家的出現提供理論基礎。其次,作為 教義傳播的媒介,羅教的寶卷明顯具有「三教合一」與「無生父母」思想兩大特 色,前者可視為明代三教調和論運動的一個民間例證,後者則為明清其他教派的 共同特徵──「無生老母」信仰提供一個原型(陳秀芬 1994)。 宋軍所研究的弘陽教,是明清秘密宗教中傳播影響較廣的教派之一,國內外 史學界皆曾加以關注,惟其成果有限,只有幾篇論文,或在有關民間秘密宗教的 專著中提及,宋軍的專著填補了研究的空白,是繼馬西沙的《清代八卦教》之後, 以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某一教派為研究對象撰寫的第二部專著,作者嘗試借用社 會學、人類學的某些理論和方法來從事個案研究,以社會學的「越軌」概念來解 釋民間秘密宗教的亞文化群體,在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研究中具有典型意義和新 意。宋軍認為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的思想信仰雖雜糅儒釋道三教,經過下層民眾的 篩選、改組、解釋,折射成一套頗為龐雜、與三教思想似是而非、獨具特色的思 想體系,但其世界觀和救世思想,與龐大民眾相結合所形成的社會勢力,常令中 國歷代統治階層深感不安與威脅,此變註定了其在社會上的越軌地位及必遭迫害 的命運(宋軍 2002)。 宋軍和邱麗娟都注意到紅(弘)陽教的醫療傳教,弘陽教慣用茶葉為人治病, 許多人病癒後即入教習醫,從事傳教活動,其中尤以寡婦居多,因為寡婦藉由宗

(12)

教不僅可以得到精神的寄託與心靈的慰藉,也能透過醫療、誦經作會,獲得經濟 上的資助。就傳承方式而言,弘陽教是衣缽相承,異姓相繼,具有最傑出宗教才 幹而又富有感召力的人,自然會被指定為祖師衣缽的繼承人。因其特意爭取女信 徒,因此各個教派中,弘陽教的女信徒尤多,亦有為數不少的女教首(宋軍 2002,

邱麗娟 2003)

。其實,不僅限於紅陽教,其他教派如龍門教即以女性為教首,女 教首出現的頻率與比率雖低於男教首,但有其特殊性,故民間秘密宗教女教首的 研究當可成為婦女史中相當有趣的課題。

(三)經卷研究與思想信仰

1 王見川,〈略論《開心法要》版五部六冊的學術價值〉,林立仁主編,《五部六 冊經卷》,台北:正一善書出版社,1994 年。 2 王見川,〈略論現存的二種《九蓮經》寶卷〉,江燦騰、王見川編,《臺灣齋教 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 公司,1994 年。 3 林立仁主編,《五部六冊經卷》,台北:正一善書出版社,1994 年, 4 侯杰*、范麗珠*,《中國民眾宗教意識》,第 9 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年。 5 馬西沙*,〈寶卷與道教的煉養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94 年第 3 期。 6 張希舜*、濮文起*編,《寶卷》初集 v.1-v.40,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 7 陳秀芬,《羅教的知識系譜與權力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年。 8 喻松青*,《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台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94 年。 9 路遙*,〈關於八卦教內部的一個傳說〉〉,《世界宗教研究》,1994 年第 3 期。 10 王見川,〈《五部六冊》刊刻表〉,《民間宗教》,第 1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限 公司,1995 年。 11 侯杰*,〈晚清中國民眾宗教意識探析〉,《中國近代史》,1995 年第 8 期。 12 洪美華,〈明清秘密宗教寶卷中的女神崇拜〉,《歷史月刊》,1995 年第 86 期。

(13)

13 車錫倫,〈《破邪詳辯》所載明清民間宗教寶卷的存佚〉,《世界宗教研究》,1996 年第 3 期。 14 馬西沙*,〈民間宗教救世思想的演變〉,《宗教哲學》,1996 年第 2 卷第 4 期。 15 莊吉發,〈閏八月──民間秘密宗教的末劫預言〉,《清史隨筆》,台北:博揚文 化出版社,1996 年。 16 連立昌*,〈《九蓮經》考〉,《民間宗教》,第 2 輯,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96 年。 17 濮文起*,〈《家譜寶卷》表徵〉,《世界宗教研究》,1996 年第 3 期。 18 韓秉方*,〈從儒學到宗教──太谷學派與黃崖教〉,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 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1996 年。 19 孔思孟*,〈論八卦教歷史神話──李廷玉故事〉,《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 年。 20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97 年。 21 王正婷,《變文與寶卷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 22 宋軍*,〈新發現黃天道寶卷經眼錄〉,《民間宗教》,第 4 輯,台北:南天書局 有限公司,1998 年。 23 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v.1-v.12,台北:新文豐出版 公司,1999 年。 24 宋軍*,〈《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介評〉,《思與言》,1999 年第 37 卷第 2 期。 25 徐小躍*,《羅教‧佛教‧禪學──羅教與《五部六冊》揭秘》,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1999 年。 26 韓秉方*,〈從王陽明到林兆恩──兼論心學與三一教〉,《宗教哲學》,1995 年 第 1 卷第 2 期。 27 王月清*,〈尋繹中國民間宗教的內在理路——《羅教.佛教.禪學》評說〉,《哲 學與文化》,2000 年第 27 卷第 6 期。 28 張嘉慧,《羅祖《五部六冊》與佛教禪學》,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0 年。

(14)

29 莊吉發,〈清代三陽教的起源及其思想信仰〉,《清史論集》(七),台北:文史哲 出版社,2000 年。 30 莊吉發,〈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寶卷與無生老母信仰〉,《清史論集》(四),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31 李湘杰,《明清寶卷中無生老母神話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1 年。 32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的世紀回顧〉,《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01 年第 11 卷 第 4 期。 33 方鄒怡,《明清寶卷中的觀音故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2 年。 34 車錫倫,〈明清民間教派寶卷中的小曲〉,《漢學研究》,2002 年第 20 卷第 1 期。 35 莊吉發,〈民間秘密宗教的寶卷及其教義〉,《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 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年。 36 劉平*,〈論清代教門的“反清復明"思想〉,《史學月刊》,2002 年第 3 期。 37 曹新宇*,〈傳統中國社會的「災難信仰制度」與秘密教門的「災難神話」〉,《清 史研究》,2003 年 5 月第 2 期。 「寶卷」是在宗教和民間信仰活動中演唱的一種說唱文本,產生於宋元時期, 其起源主要是由唐、五代變文以及講經文而發展出來的通俗作品。6「寶卷」是一 般的稱呼,有的稱「經」或「寶經」﹔也稱「卷」﹔又稱「科儀」、「寶懺」。民間 秘密宗教的寶卷屬於變文的形式,敷衍故事,雜糅儒釋道經典及思想,通俗生動, 易為下層社會識字不多的民眾所接受,尤其下層社會的善男信女們普遍相信念誦 經咒可以療治疾病,世人的三災八難也只能藉念誦經咒來消除,因此,寶卷既能 消災治病、求神脫離生死,又可祈福護身,兼有教化人心的功能,故各種寶卷常 被抄寫翻刻,流傳甚廣,成為下層社會裡常見的宗教讀物。7 6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的世紀回顧〉,《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一卷第四期,頁 65。 7 莊吉發,〈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寶卷與無生老母信仰〉,《清史論集》(四) (台北:文史哲出 版社,2000 年),頁 78。

(15)

羅教是明清兩代重要的民間秘密宗教之一,《羅祖《五部六冊》與佛教禪學》 企圖從幾個方面來探討《五部六冊》與佛教禪學之間的關係:一是從背景的觀察 來發掘其興起的因由,二是嘗試從教民的書寫方式,即是從一個宗教心理史學的 建構,看出羅教在教主的塑造及法脈的流傳上,如何從慧能的原型演繹成新一代 的教主,在演繹過程中怎樣向禪宗靠近。再者,乃以影響羅祖禪學思想的主要經 典─《壇經》與《金剛科儀》二書去掘發羅祖對該書的汲取及轉化。最後是針對 《五部六冊》這一經典的教理教義之分析,來探究羅祖的教義思想如何以禪學為 中心,並摻雜儒、釋、道三家融合成一獨特的思想,也就是從經典的抄寫來表現 出其傳承禪學與自我創發之處。該文試圖藉著這樣的研究,尋繹出禪學在民間流 傳的另一面貌,以及民間宗教與佛教禪學的互動情形(張嘉慧 2000)。徐小躍也從 《五部六冊》的文本內涵及與佛教、禪學的內在關係為重心,探討羅祖的悟道進 程、《五部六冊》的版本、羅教虛空觀、修行論、真空家鄉理論及與其他教派的關 係等(徐小躍 1999)。 《明清寶卷中的觀音故事研究》一文以研究明清寶卷中的觀音故事為主,其 中觀音故事主題探討與情節,共分為女性修行、遊歷地獄、送子予人、善惡報應、 度脫試煉、與指引救助六大主題進行討論。明清寶卷大量引用「觀音老母」之名 與形象,其中應受民間祕密宗教中的最高主宰──無生老母影響,以及觀音常以 母性形象化身助人,故而簡稱為「觀音老母」(方鄒怡 2002)。目前學術界對無生 老母起源的共同看法是無生老母起源於羅教,但《明清寶卷中無生老母神話之研 究》認為無生老母源於羅教說充滿著許多矛盾,作者以為無生老母是從元代白蓮 宗《廬山白蓮正宗曇華集》的阿彌陀佛「父母」演變而來的,阿彌陀佛「父母」 是以「母」的意念創造出來的。阿彌陀佛「父母」先是演變為無生父母,但後人 認為以「母」來架構「父母」並不恰當,因此讓無生老母從無生父母中獨立出來。 且由於阿彌陀佛傳統上被賦予父親的形象,與「母」的形象不合,故無生老母從 此與阿彌陀佛劃清界線,改以無生父母神話中的兩種嬰兒見娘說重新塑造出其獨 立的神格(李湘杰 2001)。 透過寶卷的內容可得知民間秘密宗教的信仰人口中,女性人口佔相當大的比 例。經明清觀音信仰所形成的寶卷與民間傳奇,成為下層社會裏常見的宗教書籍, 形成具有特色的民間宗教思想體系,透過這些寶卷資料,可以推知當時基層社會

(16)

的共同理想與願望,及其內在的心靈意識。在寶卷中常有一脈相傳陰性神格的延 續與崇拜,尤其藉由觀音形象的塑造,傳達了庶民實際生活的文化意識,民間祕 密教派為了吸引更多女信徒,常在寶卷中宣揚「女人成佛論」,以求得生存與發展, 此種說法是女性信仰觀音的主要原因(洪美華 1995,莊吉發 2002)。在寶卷中對 女性價值及信仰問題,強調了個人的自我意識與覺醒,出現了獨立思考傾向的新 思潮,卻導致與傳統道德倫常互相牴觸的異端思想的出現。因此宗教思想瀰漫於 明代社會各階層,在宗教儀式的實踐過程中,女性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女性在接 受宗教信仰的層面廣泛,無論是正統佛教或民俗信仰,都可讓女性藉由信仰去實 踐填補生活精神層面的空虛。8 但因各教派未經立法,對朝廷而言,其組織與活動都是不合法的,清廷為貫 徹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穩固清朝統治基礎,乃嚴厲查禁民間宗教,而寶卷是民 間秘密宗教傳教的媒介,「每有一經,必有一教」,在地方官吏嚴厲查禁民間秘密 宗教的情況下,對於銷毀各種寶卷書籍更是不遺餘力,乾隆年間即查禁為數眾多 的寶卷,其禁燬的原因不外乎假託神明偈語,妖妄悖逆、內容荒誕不經,惑人心 志、藉傳經卷,圖騙錢財,以及宣傳政治、宗教預言,聚眾為亂四項,由於各種 寶卷書籍被大量禁燬,以致後世所見寶卷,品類既少,數量亦有限(馬西沙 1996, 莊吉發 1996,孔思孟 1997)。 幸而,在兩岸學者的努力下,先是有喻松青《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對收 錄各寶卷的作者、出版年代、思想信仰及其對後世的影響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 接著又有大陸出版的《寶卷》初集,共計四十冊,收錄一百五十三種寶卷(張希 舜、濮文起 1994);另外還有臺灣出版的《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共計十二冊, 收錄一百五十餘種寶卷,其中有不少海內外孤本、珍本,甚至部分未見著錄者, 對於經卷與思想信仰的研究助益頗大(王見川、林萬傳 1999,宋軍 1999)。

(四)官方的禁教與教派的起事

1 白鋼*,〈論清中期白蓮教起義的社會結果〉,《中國農民問題研究》,北京:人 8 劉世龍,《明代女性之觀音畫研究》(宜蘭: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頁 1-3。

(17)

民出版社,1993 年。 2 吳玲青,《嘉慶川陜楚白蓮教亂與清代中葉的地方控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3 年。 3 李健民,〈清嘉慶元年川陜楚白蓮教起事原因的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集刊》,1993 年第 22 期上。 4 王靜*,〈明代民間宗教反政府活動發展概述〉,南開大學明清史研究室主編,《清 王朝的建立、階層及其他》,天津:天津出版社,1994 年。 5 鍾雲鶯,〈清廷的禁教律例〉,《歷史月刊》,1995 年第 86 期。 6 孔祥濤*,〈清代民間教門起事淺析〉,《晉陽學刊》,1996 年第 5 期。 7 武內房司著,宋軍*譯,〈清末苗民反亂與青蓮教〉,《民間宗教》,第 3 輯,台 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 年。 8 莊吉發,〈清代政治與民間信仰〉,《清史論集》(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年。 9 王信貴,《清代後期官方對民間秘密宗教之政策(1821-1911)》,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 10 何淑宜,〈光緒十七年(1891)熱河東部金丹教、在理教的反教事件〉,《史耘》, 1998 年第 3、4 期。 11 董群廉,〈清朝中期川陝楚白蓮教之亂探源——從災荒角度觀察〉,《國史館館 刊》,1999 年。 12 李昭賓,《清代中期川陜楚地區流動人口與川陜楚教亂:一七三六~一八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13 莊吉發,〈清朝宗教政策的探討〉,《清史論集》(五)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0 年。 14 劉平*,〈論清代教門的“反清復明"思想〉,《史學月刊》,2002a 年第 3 期。 15 劉平*,《文化與叛亂——以清代秘密社會為視角》,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b 年。 16 曹新宇*,〈傳統中國社會的「災難信仰制度」與秘密教門的「災難神話」〉,《清 史研究》,2003 年 5 月第 2 期。

(18)

清初以來,歷朝君主對崇儒重道文化政策的執行,可謂不遺餘力,他們也因 此而成為正統主義者,護衛正教,樹立正統,取締邪教,打壓異端,遂成為清朝 政府的宗教政策。9民間秘密宗教各種教門皆是儒釋道的「左道異端」,因此清代 歷朝君主莫不視民間秘密宗教為邪教,而嚴加取締(鍾雲鶯 1995,莊吉發 1997、 2000,王信貴 1998)。另外,民間秘密宗教宣傳的末劫思想,亦往往被具有政治野 心的教派利用來起事(王靜 1994,孔祥濤 1996,劉平 2002a、2002b,曹新宇 2003), 尤其嘉慶初年以來,川陜楚等省民間秘密宗教大規模起事,聲勢浩大,朝廷派兵 鎮壓,學者嘗試由起事原因、人口流動、災荒、地方控制與影響等不同角度進行 探討(白鋼 1993,吳玲青 1993,李健民 1993,董群廉 1999,李昭賓 2000)

《嘉 慶川陜楚白蓮教亂與清代中葉的地方控制》即由中央政府如何控制地方的角度, 觀察教亂前後當地社會的變動與否,以了解清代中葉帝國逐漸衰微的具體過程。 嘉慶川陝楚的白蓮教亂暴露了清廷掌握當地社會、經濟以及地方武力變動發展的 能力相當薄弱,這一點應是此次亂事被視為朝代中衰象徵的具體意義所在

吳玲 青 1993)

《清代中期川陜楚地區流動人口與川陜楚教亂:一七三六~一八二○》一文 則希望透過清嘉慶元年川陜楚教亂,探討清代中期川陜楚三省流動人口與民間秘 密宗教,及流動人口與教川陜楚教亂之間關聯。首先透過清代中期川陜楚地區由 於不均衡的人口分佈與人口壓力,再加上政府推行墾荒、攤丁入地、改土歸流政 策的影響,形成向人口密度較低的川陜楚地區遷徙流動。經由民間秘密宗教的傳 承、流動人口與民間秘密宗教的地緣關係、教派傳教者的活動等觀察流動人口與 教派之關聯,並從經濟性因素、社會福利功能及社群關係,看教派如何吸引流動 人口參與

李昭賓 2000)

曹新宇提出自創的研究理論,透過「災難信仰」這個概念,把國家制度所壟 斷的「災異」信仰和基層社會的「祈報」信仰統一考察,藉此理論說明並檢視明 清教門在傳統社會中的生存土壤和活動邏輯。作者表示教門內部流傳的神話顯然 都可以在其假說中得到理解,秘密教門淵源神話的災難情節基本上都包括四個部 分:災難的發生──國家職能的不足和失敗──教門的神跡和成功拯救──國家 9 莊吉發,《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年),頁 46-47。

(19)

暴力的出場。因此「災難神話」實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既強調了秘密教門存在 的合理性和正義性,也為其失敗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本文過於強調政治,忽略 教派的社會功能,另外,災荒的發生是提供教派叛亂的契機,而非存在的原因, 作者的推論有倒果為因的危險。理論雖未必正確,但利用神話文本進行分析,卻 頗具後現代史學的新意(曹新宇 2003)。

(五)教派人物介紹

1 王見川輯,〈一貫道十三祖楊守一資料〉,《民間宗教》,第 1 輯,台北:南天書 局有限公司,1995 年。 2 宋軍*,〈論紅陽教教祖“飄高"〉,《史學月刊》,1996 年第 5 期。 3 孔思孟*,〈論八卦教歷史神話──李廷玉故事〉,《民間宗教》,第 3 輯,台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 年。 4 謝宜蓉,〈明清秘密宗教研究初探──彌勒佛與無生老母〉,《道教學探索》,第 10 號,1997 年。 5 奚原*,〈王聰兒起義考敘〉,《清史研究》,2000 年第 1 期。 6 巫仁恕,〈「妖婦」乎?「女仙」乎?:論唐賽兒在明清時期的形象轉變〉,《無 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2003 年。 教派人物的研究明顯不足,主要受限於能掌握的史料較為缺乏,在檔案資料 幾付之闕如的情況下,研究者多只能從教派本身的記載著手,研究相關人物的生 平(王見川 1995,宋軍 1996,孔思孟 1997,謝宜蓉 1997),可信度既受質疑,亦 多為流水帳式的交代(奚原 2000),成就不高。但巫仁恕突破資料的侷限,以明初 山東唐賽兒之變作為研究核心,結合有關唐賽兒的各類文本,包括官私史書的記 載、文集筆記的評述及通俗小說的杜撰描繪等等,從「形象」的塑造與變化的嶄 新角度來作觀察,並深入探討不同時空下唐賽兒形象變化的原因及其背後所反映 的觀念變遷,驗證了對於民變的領導人物,民眾、士大夫與官府三者之間的看法 存在很大的歧異性。作者從各類文本的記載切入,探討其形象的演變,既解決了 人物描述的難題,也不涉及史料真偽的問題,因此,雖然使用的是二手史料,卻

(20)

無損於其學術價值,反而使人物形象更為鮮明活潑,值得參考(巫仁恕 2003)。

三、結 語

民間秘密宗教長期以來都是史學研究領域中極具挑戰性的課題,其困難在於 它所依據的史料主要多是自身的文獻(民間秘密宗教經卷)和官方檔案,兩者皆具有 明顯的不確定性。因為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經卷充滿神秘色彩,夾雜許多隱語暗謎, 錯別字、代用字和文理不通的現象頗多,難以理解;而檔案則常見官員的虛捏, 也存在罪犯的規避。因此,使用這樣的史料,需要嚴謹細緻的分析眼光,方能有 所突破,但若要擴大研究領域,有些不足之處則亟待改進與強化。 首先就研究資料與理論而言,臺灣學者的研究以官方檔案資料為主,少見教 派內部的資料;而大陸學者則進行大規模的宗教田野調查,掌握許多教派珍貴的 史料,但兩岸學者明顯較少進行對話,並參考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10主要是從歷 史的角度來審視民間秘密宗教,著重教派發展的歷史脈絡,將歷史與宗教割裂為 兩大範疇,忽略民眾宗教理念的形上論述,因此跨學科的整合與合作刻不容緩, 目前兩岸學者已開始嘗試應用社會學和宗教理論來輔助研究,手法雖未臻成熟, 但總算跨出了一大步,預計也會帶動往後民間秘密宗教研究的趨勢,使民間秘密 宗教的研究更為完備。 其次是宗教儀式與民俗醫療方面,宗教儀式是傳達宗教信念的主要活動方 式,也是民眾宗教生活的體現,透過一定的程式化、規範化與制度化的活動,使 信仰者建構出特殊的宗教情感與行為,藉由與神聖力量的直覺體證經驗,轉化成 生活中的文化治療系統。宗教醫療即為民俗醫療中最常見的系統,11在民間秘密宗 教中不乏以香、茶水、按摩、針灸來進行民俗醫療的例子,其中又以香最不可或 缺。張梅雅《佛道經典中的行香文化》即指出在宗教儀式的進行中,藉由香這種 物質的燃燒,可以激發信仰者心嚮神仙世界的願望,更進一步在身體感官經驗的 幫助下,確認了在信仰者心中神仙世界的存在,顯現了美麗的宗教世界,不僅營 10 王見川、李世偉,〈戰後以來臺灣的「宗教研究」概述——以佛、道教與民間宗教為考查中 心〉,《臺灣文獻》,第 51 卷第 3 期,(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0 年),頁 196。 11 鄭志明,〈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民間宗教之研究與前瞻〉,《臺灣文獻》,第 51 卷第 3 期,(南 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頁 131-132。

(21)

造出一種特別的宗教情緒,進而展現對香及其作用的認知,形塑出香在宗教儀式 中的作用:一是做為潔淨宗教修行者的工具;二是作為醫療之用,廣義地說,透 過在宗教儀式中焚燒各種香,可以醫療人身上的不同病痛,甚至可以消除人的罪 過;三是被視為供養神佛的物件;四是作為神聖與人的中介物質,或是可以讓人 更接近神聖的物質,透過香,人可以接觸到「神聖」,不論直接或間接。12目前兩 岸的研究多為概論式的介紹,缺乏學理的探究與解讀,而當代民俗醫療卻有日益 興盛的趨勢,或許藉由其他學科的既有研究可以提供不同的省思空間。 最後是宗教與社會的各種互動關係,宗教之所以能伴隨著人類的歷史而長期 存在,主要還是在於宗教本身有著與其他社會意識型態和社會團體所不能替代的 社會功能。宗教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舉凡經濟、性別、族群衝突與社會福利皆 在包含之列,兩岸學者對上述議題業已展開若干研究,如邱麗娟在教派經費方面 的研究及投注不少心力,而川陝楚教亂也證實與人口流動有密切關係,洪美華也 嘗試過民間秘密宗教中婦女的研究,如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汲取寶貴的經 驗,並擴大研究面向,有待後繼者共同經營與努力。 12 張梅雅,〈佛道經典中的行香文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頁 1-2。

(22)

The Recent Cross-Strait Study and Review of

Popular Secret Religions in Ming-ch’ing

Tseng Yu-ping

Abstract

Popular in Ming-Ch'ing, the folk secret religion was a common and new sect. The folk secret religion was transformed from Buddhism; it also combined with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Using easy ways to attract people, for example, healing diseases and avoiding disasters, it was believed by low-ranking people. However, it was banned by the government because of its unusual thinking. Though it had many branches, it has never been united. But people and scholars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some popular literature, such as mo-chieh, Mi-le (Maitreya Buddha), chen-k'ung chia-hsiang (origi-nal home in the world of true emptiness), and Wu-sheng lau-mu (Eter(origi-nal Mother). Therefore, there are lots of research paper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the last decade. This article will give introductions and criticism of related research. 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summary of the folk secret religion, the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all kinds of secret sects, the research of Pao-chüan (precious volume) and faith , the government's ban for religions and the sects' rebellions ,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ect heads.

Keywords: the popular secret religion Pao-chüan mo-chieh Mi-l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