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之研究"

Copied!
188
4
1
顯示更多 ( 頁)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活動領導班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自健博士.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之研究 A Study of Scout Trainers’Professional Literacy in Taiwan. 研究生:陳麗妃 撰 中華民國 101 年 8 月. 0.

(2)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之研究 中文摘要 我國童軍運動發展蓬勃與否,童軍服務員的引領是關鍵因素之一,童軍訓 練員則是扮演著童軍服務員培訓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童軍訓練員本身必須具 備一定專業素養的綜合表現,來達成服務員培訓的最大效益。本研究主要的目 的欲探討童軍訓練員所應具備專業素養的內涵、需要增進的專業素養以及如何 將其加入現有的訓練員培訓課程中。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文件分析(Document Analysis)及深度訪談法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作為主要之研究方法,文獻分析主要用以探討童軍訓 練員之歷史背景與發展現況、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以及相關研究;深度訪談 法是選取 12 位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內資深童軍訓練員為受訪對象,透 過預先設定之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後整理訪談內容,進行編碼、 歸納及分析,主要在於蒐集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之內容,並將與學者專家訪談 的內容歸納彙整,最後提出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下列結論: 一、 培訓現況呈現性別、地區及年齡分布不均,課程樣板缺乏彈性。 二、 童軍訓練員應具備專業素養項目,共包含專業知能、專業態度、專業組 織運作及專業規範四項。 三、 童軍訓練員之培訓課程偏向辦理木章基本訓練及木章訓練之教導,應加 入領導、管理、學習等相關課程並實際運用,並與相關團體協力運作, 以利童軍運動能有效推廣。 四、 以本研究結果所發現童軍訓練員應具備的專業素養,作為規劃訓練員終 身學習的參考。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分別針對童軍訓練員、童軍組織及相關培訓單 位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 I.

(3) A Study of Scout Trainers’Professional Literacy in Taiwan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scout leader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outing movement in Taiwan.. The task of Scout Trainer is to train scout leaders,. so the Scout Trainers must have professional literac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Scout Trainers and how to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current training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used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collect data. The researcher firstly reviewed concerned document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cout Trainers.. The research made interview. with 12 leader trainers of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m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data from these interviews, and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sis it.. The researcher mad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utcomes. 1.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the sex, age and location of Scout Trainers are not in bal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is lack of flexibility.. 2.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for Scout Trainers includ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peration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3. The current training curriculums for Scout Trainers are just for the conducting of Wood Badge Training Basic Course and Advanced Course only.. It should. include leadership,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cooperation with concerned organiz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scouting movement. 4. The researcher also makes suggestion for the life long learning of Scout Trainer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utcomes and findings. Last, the researcher mak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Scout Trainer, Scout Organization and concerned organization for their consideration.. Key Word: Scout Trainer, Professional Literacy II.

(4) 謝. 誌. 研究所的求學生涯,隨著論文的付梓而劃上句點,期間雖有工作、家庭、 課業等壓力,但也因築夢而化為一股甘露而不覺苦;在此耕耘、收穫的艱辛過 程中,幸獲良師益友及伙伴們的支持,是他們給予我動力,使我得以順利求學 為文,更豐富人生的閱歷。 本論文得以如期完成,首先感謝指導教授張自健博士之剴切指導,從題目 訂定到論文正式完稿,在撰寫過程中讓我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並在各項細節中 給予方向的指正,每當遇到研究瓶頸時,總能給予我適時的協助與指導,使我 克服難題,恩師不嫌駑鈍,諄諄教誨,在治學處世上,更不斷給予鞭策與期勉, 獲益良多。同時,也要感謝論文口試委員徐昊杲教授及蔡居澤教授,能在百忙 中抽空悉心審查拙文,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寶貴建言,據以修正研究方向, 在此謹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忱。此外,還要感謝所有碩班同學及童軍伙伴們 在過程中,不斷的相互加油打氣,讓我有信心堅持下去。 其次,要感謝一路上陪伴我的摯友萍芳和霈宸,同窗多年,互相的扶持與 熟悉自不在話下,但還是有許多的感謝想表達。謝謝霈宸雖然也忙於論文,但 總是能互相加油打氣,同進退;萍芳雖然畢業,但只要講完電話就能給我再出 發的勇氣。另外,也要感謝文鑫和文馨姐,沒有你們的督促與鼓勵,就沒有今 天完成碩士學位的我。也要感謝協助訪談的童軍伙伴們以及建華、瑞松校長在 參考文獻上和訪談部分所提供的協助,使我能如期完成論文。 筆耕於論文寫作期間,育我成長、期望至深的雙親相繼仙逝,是筆者求學 過程中唯一的缺憾,謹將本文獻給來不及分享此榮耀的雙親,及鼓勵、支持我 的親朋好友,感謝你們的陪伴,一點一滴的關懷都讓我感恩在心,造就今日的 我,謝謝你們!. 謹誌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道德與活動領導研究所 2012 年 7 月. III.

(5)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II 謝. 誌. ............................................................................................................... III. 目. 次. ............................................................................................................... IV. 表目次. ............................................................................................................... VI. 圖目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名詞解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3.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四章. 童軍訓練員之歷史背景與發展現況 .......................................................11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 ................................................................................22 本章總結.....................................................................................................61. 研究架構.....................................................................................................63 研究流程.....................................................................................................64 研究對象.....................................................................................................67 研究工具.....................................................................................................68 資料分析.....................................................................................................73.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5.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童軍訓練員基本資料分析 .......................................................................75 童軍訓練員專之專業知能 .......................................................................79 童軍訓練員之專業態度............................................................................90 童軍訓練員之專業組織運作 ...................................................................98. 第五節 第六節. 童軍訓練員之專業規範.......................................................................... 103 綜合討論...................................................................................................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9. 第一節. 結論 ........................................................................................................... 109 IV.

(6) 第二節 第三節. 建議 ........................................................................................................... 114 研究者反思 .............................................................................................. 116. 參考文獻. ........................................................................................................ 119. 壹、中文部分 ........................................................................................................... 119 貳、外文部分 ........................................................................................................... 124 附. 錄. .. .................................................................................................... 129. 附錄一:中華民國童軍服務員訓練重要紀事表................................................. 129 附錄二:中國童子軍總會人力資源開發委員會國家研習營訓練員專業輔導 評鑑表 ....................................................................................................... 145 附錄三:A受訪者訪談稿 ...................................................................................... 146 附錄四:B受訪者訪談稿 ...................................................................................... 148 附錄五:C受訪者訪談稿 ...................................................................................... 153 附錄六:D受訪者訪談稿 ...................................................................................... 156 附錄七:E受訪者訪談稿 ...................................................................................... 159 附錄八:F受訪者訪談稿 ...................................................................................... 162 附錄九:G受訪者訪談稿 ...................................................................................... 164 附錄十:H受訪者訪談稿 ...................................................................................... 167 附錄十一:I受訪者訪談稿 .................................................................................. 170 附錄十二:J受訪者訪談稿 .................................................................................. 173 附錄十三:K受訪者訪談稿 .................................................................................. 175 附錄十四:L受訪者訪談稿 .................................................................................. 178. V.

(7) 表目次 表 2-1-1. 我國童軍訓練員訓練重要紀事摘要 .........................................................15. 表 2-1-2. 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訓練員縣市、性別及年齡分布概況表 ...............17. 表 2-1-3. 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助理訓練員縣市、性別及年齡分布概況表 .......19. 表 2-2-1. 專業意涵 .......................................................................................................26. 表 2-2-2. 服務員應具備之能力 ..................................................................................32. 表 2-2-3. 《世界童軍運動成人領袖手冊》研討會/工作坊的訓練課程內容 ......35. 表 2-2-4. 服務員初階、基本訓練和木章訓練的訓練課程內容 ............................36. 表 2-2-5. 助理訓練員(ALT)和訓練員(LT)的訓練課程內容 ...................................40. 表 2-2-6. 領導成人領袖之領導的訓練課程內容 .....................................................43. 表 2-2-7. 國內外助理訓練員訓練(CALT)內容整理 ................................................44. 表 2-2-8. 國內外訓練員訓練(CLT)內容整理 ...........................................................50. 表 2-2-9. 童軍訓練員的訓練課程內容彙整 .............................................................55. 表 2-3-1. 童軍訓練員專業知能表 ..............................................................................61. 表 3-3-1. 研究對象概述表 ..........................................................................................67. 表 3-4-1.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評估」訪談大綱 .................................................71. 表 4-3-1. 童軍訓練員專業態度表 ..............................................................................96. 表 4-4-1. 童軍訓練員專業組織運作表.................................................................... 100. 表 4-5-1. 童軍訓練員專業規範表 ............................................................................ 105. 表 4-6-1.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表 ............................................................................ 107. VI.

(8) 圖目次 圖 1-1-1. 童軍運動的使命 ............................................................................................2. 圖 1-1-2. 童軍運動使命與核心價值 ............................................................................2. 圖 2-1-1. 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策略性取向 .........................................................12. 圖 2-1-2. 童軍訓練員培訓之簡易流程圖 .................................................................14. 圖 2-1-2. 訓練員角色功能在學習歷程中之關係 .....................................................29. 圖 2-2-1. 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的生命週期 .............................................................34. 圖 2-2-2. 童軍羅盤 .......................................................................................................60.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63.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66. VII.

(9) 第一章. 緒論. 從事任何一種專業都必須與時俱進,在工作期間應不斷充實專業能力,一方 面提昇自己的專業地位,二方面可以嘉惠所服務的對象。童軍訓練員在專業上必 須有所成長,因此應視培訓童軍服務員為一種專業工作;評估童軍訓練員的專業 素養,亦成為培訓童軍服務員的重要課題。 本章首先從童軍運動的基本原則中探討童軍訓練員的背景,其次說明研究動 機,接著陳述研究目的與問題,並針對研究範圍與限制加以說明,最後將本研究 之相關名詞作一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自 1907 年童軍創始人貝登堡先生(Lord Baden-Powell)帶領 21 位青少年在英國 桃山白浪海島(Brownsea Island in Dorset, England)進行實驗露營活動,從此開啟了 世界童軍運動的大門,至今已逾一世紀,一個運動可以在歷史的舞台上,展演超 過百年卻依然燦爛,自有其社會價值與歷史定位,試想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能有 幾個百年? 童軍運動的核心價值在於協助青少年健全發展,培養其優良的人格特質與建 構正確良善的價值觀,使其日後能在社會中扮演具建設性的角色,以建設更美好 的世界。1999 年 7 月,世界童軍會議在南非德班(Durban)舉行。通過了童軍運動的 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是世界童軍組織(The 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Scout Movement; WOSM) 在《童軍運動策略》(Strategy for Scouting)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該宣言建基於世界童軍章則,再次重申童軍運動在當今世界的角色,其主要目的 也在強調童軍運動在今日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 童軍運動的使命是透過建基於童軍諾言與規律的價值體系,致力於青少年的 教育,從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圓滿地實現自我,在社會中扮演 建設性的角色。我們可經由圖 1-1-1 清楚而淺顯地明白童軍運動使命宣言的意涵:. 1.

(10) 我們正在努力做的事. 童軍運動的 基本原則. 我們所相信 及所表現的. 童軍運動的 不只有童軍 組織在做,青 少年並不只 受我們影響. 任何人都可 以參加,不 分男女. 使命. 童軍. 諾言與規律. 的. 價值體系,. 致力. 於. 的. 教育. 從而. 協助. 青少年. 建立一個. 人人都能圓滿地. 與其他人或 團體一起. 是透過建基於. 在. 社會. , 人的發展=世界的發展 即:有健全的公民就有 健全的社會. ,. 建設性的角色. 包括了社區、國家以及世界. 圖 1-1-1. ,. 更美好的世界. 實現自我. 中扮演. 不限於於學業上 的學習,而是一終 身學習的歷程. 。. 個人層面:發揮 個人最大的潛力. 社會層面:積極主動的參與、有貢獻. 童軍運動的使命. 譯自:World Adult Resources Handbook (pp.13), by WOSM, 2005 實踐童軍運動使命的方法如下所示: . 以生活教育形式,使正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受到影響。. . 採用具體方法,使每位成員發展成為一獨立自主、願意助人、勇於負責 及樂於承擔的個體。. . 協助青少年依據童軍諾言與規律之精神、社會原則及個人原則,建立一 套價值體系。. 若以世界童軍運動的使命為基礎,其核心價值為主軸,建構出兩者間的關係 圖,從圖 1-1-2 中即可了解到童軍運動的使命與核心價值是相互依存、息息相關, 缺一不可。 任. 務. 價. 值. 教. 育. 社. 會. 協. 助. 世. 界. 童. 圖 1-1-2. 童 軍 運 動 核 心 價 值 軍. 運. 諾言、規律、銘言 青少年的自我實現 全人的終身學習 建設性角色 更美好的世界 動. 的. 使. 命. 童軍運動使命與核心價值. 資料來源:世界觀的童軍發展,張自健,2007,木章年會簡報 2.

(11) 童軍運動開始於 1907 年, 「成人服務員訓練」亦於此時開始。貝登堡先生畢 生致力於童軍運動的理念及支持童軍運動自然發展,在早期親自參與童軍教練 (scoutmasters)訓練。童軍服務員訓練營早期曾在倫敦(1910 年)、約克郡(1911 年)舉 行。 「木章訓練」也在 1913 年有了雛形。貝登堡先生想要這個訓練儘可能地落實, 以鼓勵成人擔任領導角色,故木章訓練課程發展成為一個受到認可的服務員或領 袖訓練計畫。訓練以小隊方式進行,並注重倫理觀念與實踐的結合。但這訓練並 無固定的模式。加上訓練的發展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拖累,直到大戰結束後, 童軍運動方迅速發展,貝登堡先生才真正開始著手解決服務員素質問題,將提升 服務員能力與熱忱適當地納入訓練課程中,在 1919 年 9 月 8 日遵照 1913 年所訂 之課程基本內容,將童軍運動基本原則載入理論框架中,以為期一週的戶外實踐 並輔以行政運作,開始了第一次的木章訓練;而木章訓練也經由童軍組織實施於 各個國家。同年,貝登堡先生編寫的《童軍教練指引》(Aids to Scoutmastership)出 版,作為訓練童軍服務員之用。後來各國採用此訓練模式並派人到基維爾營地接 受訓練,同時經由世界童軍會議議決採納這套辦法成為世界童軍成人服務員訓練 的標準。 這一套訓練的方法與目的,多年來為各國童軍總會所採用,使得世界童軍運 動有極大的發展和一致性,並且也保有了持久的效果。時間飛逝,世界環境變遷 急遽,童軍運動亦是如此,受時代衝擊而急速發展成長,各地區環境不同,風俗 習慣也大不相同,需要有足夠的彈性條件來適應這一變遷。因此,1969 年在芬蘭 赫爾辛基(Heisiki)舉行第 22 屆世界童軍領袖會議,各國代表有鑑於情勢需要,委 由世界訓練委員會(The World Training Committee)起草新的訓練計畫,以順應新時 代。 1993 年在泰國的曼谷(Bangkok)所舉行的第 33 屆世界童軍領袖會議,通過《世 界童軍人力資源政策》(World Adult Resources Policy),呼籲各國童軍總會設置「國 家人力資源開發委員會」(National Adult Resources Committee),建置廣義的童軍服 務員培植計畫,以延續童軍服務員的訓練。至此,服務員的訓練已是世界童軍人 力資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童軍運動自始至終就是一種教育活動,服務員的培 訓更是推展童軍運動重要的教育活動,而童軍訓練員肩負著培訓童軍服務員的使 命。美國學者 D. E. Beady 在《開發中國家教育品質》一書中指出: 「教育品質是教 師素質的反應,沒有好的教師,不會有好的教育,由於教育的品質提高,教育才 3.

(12) 會進步。」(楊國賜,民 79) 回顧百年來,童軍運動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童軍精神廣為世界各 階層所推崇與肯定,童軍服務員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童軍服務員確實也兢兢 業業地將童軍運動精神與服務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近年來隨著國際化、全球化 與科技化時代的來臨,世界童軍運動所面臨的環境亦復如此;相對的,知識的增 長與老化的速度正日益快速,知識的半衰期也日益縮短,面對這樣變遷迅速、具 強烈挑戰性的社會,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也成為目前世界各國童軍服務員培訓歷 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若童軍訓練員企圖以有限的專業素養來應付現況之需求, 似乎是不足的。面對這股趨勢,身為童軍訓練員更應擺脫以往權威式的形象,要 不斷吸取新知,積極再充實個人的專業素養,才能符合現代專業化訓練員的要求。 由此看來,國內外童軍服務員的培訓,在提昇教育訓練品質的前提下,均不 約而同強調童軍訓練員的專業素養;故評估童軍訓練員的專業素養,實在是亟需 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 貳、 研究動機 當前社會變遷快速,科技更是急遽成長,在邁入知識經濟的時代,觀念創新 以及人才的專業培育成了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童軍運動的活動內容 與生活相結合不斷地推陳出新,掌握社會的脈動,童軍活動的創新、求變,童軍 服務員的培訓品質是一個重要的關鍵,童軍服務員培訓的成功繫於童軍訓練員的 專業,且對目前童軍活動內容創新求變的工作有相當的俾益。因此評估童軍訓練 員專業素養有其必要性,從而引發了下列的研究動機,並從研究動機延伸研究目 的。. 一、童軍運動社區化與活動多元化 早期我國是一個童軍運動發展蓬勃的地方,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童軍運動發 展的方式有別於其他國家;在國外童軍運動的發展起始於社區,而我國童軍運動 是依附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在異於國外的發展模式下,眾多因素造成學校童軍運 動的式微:如,教師的專業意識抬頭,削弱了服務熱忱與意願;訓練內容、方法 教條式、僵硬、乏味、缺乏彈性;升學主義促使家長畏懼正當、正常的課外活動, 忽略孩子們的群性教育,並對作中學的童軍活動產生誤解;孩子們埋首在課業中、. 4.

(13) 虛擬網路世界中、沉溺於聲光感官,減低了貼近大自然的意願。因此童軍運動的 發展不能單只依靠學校,應將童軍運動的發展轉型為社區化,讓學校轉變成一個 協助的角色,將童軍運動深根於社區、爭取認同,獲得更多人願意投入,唯有如 此,童軍運動才會再次蓬勃且永續發展。並且要設計多樣化符合時代潮流的活動 吸引孩子的注意,讓他們願意離開電腦、電視,走向戶外參加活動,激發他們學 習的熱情和參與感,進而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以提昇自我學習與成長。童軍運 動中服務員的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尤以童軍訓練員而言更是如此,是故,豐富童 軍訓練員的專業素養,使其多元化且跟上時代腳步,檢視童軍訓練員的專業素養 是必要而迫切的,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二、評估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是時勢所趨 1966 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es,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在巴黎召開「教師地位之政府間特別會議」,決 議採納教師地位的建議,強調教師的專業特性,認為「教學應視為一種專業」 ;其 理由係因教學是一種服務公眾的型態,需要專門知識和能力,且需要長期努力與 研究(吳清山和林天祐,2003)。引起各國對教師專業的廣泛討論及研究。各國都體 認到教師專業係教育改革成敗的重要關鍵之一,莫不致力於此一議題的探討。受 此教育改革潮流的影響,各國童軍組織在對人力資源的培訓教育過程中,也有相 當的體悟,童軍服務員的培訓成敗實繫於童軍訓練員的專業程度。據此,童軍訓 練員專業的相關課題被列為推動童軍服務員培訓政策的重點之一。 誠如上所述,童軍訓練員專業與童軍服務員培訓工作息息相關。但以目前國 內推動童軍服務員培訓工作的現況來看,鮮少注意到童軍訓練員的專業發展。既 然童軍服務員培訓的成敗繫於童軍訓練員,那麼童軍訓練員的專業化實有賴於專 業素養的落實,不論是就提昇教學專業、增進童軍知能、認清童軍訓練員角色定 位等,均能對童軍訓練員的專業化有所影響。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不僅是實現 童軍訓練員專業化理想的必要努力,而且更是因應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童軍訓 練員專業素養更是童軍服務員培訓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有助於童軍訓練員角色 的重新定位,足見其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蒐集國內外探討童軍訓練員專業知能 之相關文獻,以深入了解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的內涵,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 二。 5.

(14) 三、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的具體化有助提升訓練效能 為了促進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和提高童軍服務員培訓效能,研究者認為實有 必要藉助「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評估」的實施與推動,一方面謀求童軍訓練員對 個人專業知識、技能及態度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童軍組織經由童軍訓練員個人的 自我改善,落實《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Adults In Scouting;AIS)的童軍運動服務 員的生命週期,為童軍運動注入新血,為資深的訓練員尋找新的角色定位,做好 承先啟後的工作,童軍組織亦會因童軍訓練員的活化而更能發揮組織效能。評估 有助於童軍訓練員活化、提高訓練績效;進行評估後,組織與童軍訓練員均有正 面的成長。由此可見,童軍訓練員的專業素養是提昇童軍服務員培訓與組織效能 的首要因素。 由此觀之,根據童軍訓練員在專業上的表現與應達到標準的差異,而判定童 軍訓練員在專業素養上的成長即是童軍訓練員專業評鑑。據此,若欲發展一套有 效且完善的童軍訓練員專業評鑑則應先將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具體化,以協助我 們對童軍訓練員所應具備之專業素養有較明確的了解,而也可以提供童軍訓練員 對其本身現有的專業素養進行改善。在經過相關文獻整歸納後,如何將此相關資 料化為具體的內容,以及如何訂定各項內容間的相對權重,做為評估童軍訓練員 專業素養之用,即是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三。. 四、基於研究者本身對於相關議題的興趣 近年來,強化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一直是各界童軍組織深度關切的話題。多 年來,研究者從事童軍活動及童軍服務員培訓工作,結識許多參與童軍服務員培 訓教育的童軍訓練員,其對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相關議題與活動,相當重視與產 生濃厚的興趣。在與童軍訓練員的談話討論中,落實評估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 對其有相當大的助益,確實是一門值得研究的課題。而評鑑本是研究者感興趣的 研究主題,與童軍訓練員的互動交流下,促使研究者從評估素養的角度思考童軍 訓練員專業發展的相關課題。研究者以為藉由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評估的實施, 可幫助童軍訓練員了解其在專業化上應改進之處,從而提昇專業知能。因此,引 發研究者欲藉由專業素養的評估,來探討童軍訓練員專業化的相關議題,此為本 研究的研究動機之四。. 6.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創新活動是推展童軍運動的根本,培訓童軍服務員是活化童軍活動的基礎, 基於提高培訓的品質,應追求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的提昇。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 則是協助童軍訓練員專業化與健全培訓績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將從國內外文獻 中,探討有關童軍訓練員專業知能素養之內涵,同時,了解目前童軍組織實施童 軍訓練員專業素養之培訓現況,結合文獻探討及焦點訪談,研擬初步的評估項目, 利用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取得學者專家一致的意見,完成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 評估的具體項目。期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童軍訓練員、童軍組織及相關單位以為 參考。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可細分下列二點。 一、探討目前童軍訓練員培訓執行現況。 二、探討童軍訓練員所應具備專業素養之內涵。 三、瞭解童軍訓練員需要增進的專業素養。 四、針對結果提出建議,做為童軍組織及相關單位未來發展合宜的提升童軍 訓練員專業素養發展或方案的參考。. 貳、 研究問題 具體的評估項目是良好且有效的評估應包括的要素之一。將童軍訓練員專業 素養所應具備的內涵,轉化為明確的項目乃是本研究的目的。因此,本研究有以 下待答的問題: 一、目前童軍訓練員培訓執行現況如何? 二、瞭解童軍訓練員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內涵為何? 三、童軍訓練員需要增進之專業素養有哪些? 四、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未來改善的方向為何?. 7.

(1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童軍訓練員之專業素養,茲將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所指「童軍訓練員」界定在目前已完成童軍助理訓練員或訓練員之培 訓,並通過考核而獲頒三顆或四顆木章的童軍義務服務員,並不包括參加過助理 訓練員或訓練員培訓課程而尚未獲頒三顆或四顆木章的童軍服務員。本研究旨在 研究童軍訓練員之專業素養 ,研究內容著重於童軍訓練員個人專業素養之認知, 包括:了解童軍訓練員之角色功能與工作內容、擔任此一職務應具備之專業素養, 探討評估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內涵之具體項目。. 貳、 研究限制 一、 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僅能以願意接受訪談的童軍訓練員,研究結果僅是用於研究對象的呈 現,並不適用研究範圍以外的童軍訓練員之意見。. 二、 時間的限制: 受限於時間因素的影響,本研究儘就一百學年度下學期知訪談為研究時間, 無法與受訪者進行更多次的對談,取得更完整之研究資料。. 三、 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主要透過深度訪談蒐集相關資料,受限於各種因素,無法實地觀察受 訪訓練員之訓練服務活動,藉由訪談之設計來彌補此方面的不足。. 四、 結果的限制: 本研究僅針對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訓練員做分析,如要推估其他童軍服務員 的訓練,則需進一步檢驗。. 8.

(1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為使研究概念更為清楚而嚴謹,並能使讀者有效掌握本研究中之重要概念, 詳細嚴謹的名詞界定是必要的,因此就有關本研究所使用之重要名詞,其解釋如 下:. 壹、 童軍訓練員(Scout Trainer) 《世界童軍成人資源政策》指出: 「為實現自身的使命,所有童軍會應擁有必 要的成人領導,並充分發揮其功能。」因此,提供靈活且系統化的訓練,可使童 軍運動中的服務員學習新的知能,進而提升必要的能力,協助他們持續累積經驗、 不斷成長,迎接新的挑戰、保持興趣與活力,使其感受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且 在個人發展方面得到支持,有所突破。童軍運動的服務員訓練體系,最主要的還 是木章訓練,擔任此訓練體系的訓練員,必須接受更高階的訓練,如:助理訓練 人員訓練(Courses of Assistant Leader Trainers;CALT)及訓練人員訓練(Courses of Leader Trainers;CLT),參加相關訓練後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服務與實習,經輔 導員認可通過考核後,方可獲頒三顆木章成為助理訓練員,或獲頒四顆木章成為 訓練員,此時才有資格擔任服務員木章訓練的輔導與授課等工作。 有關助理訓練員及訓練員的基本條件,詳如《中華民國童軍國家研習營組織 規程》第五、六條所示: 五、本營由中華民國童軍總會遴聘訓練員及助理訓練員組成之。 六、訓練員及助理訓練員均需實際負責主持各項訓練,其本身必須道德高尚、 體魄強健、富有童子軍學識、經驗,並應具備下列之基本條件: (一)訓練員: 1.. 曾完成國際訓練人員或訓練員訓練班之訓練,並持有證書者。. 2.. 曾擔任助理訓練員並實際參加木章訓練工作,成績優良者。. 3.. 曾擔任地區木章基本訓練團長或主持人,成績優異者。. 4.. 曾主持木章訓練者。. (二)助理訓練員: 1.. 曾完成國家訓練人員訓練班或助理訓練員班,並持有證書者。. 2.. 因地區實際需要,推薦擔任助理訓練員時,尚未參加助理訓練. 9.

(18) 員訓練班受訓,而預計能儘早完成助理訓練員訓練者。 3.. 曾協助擔任地區基本訓練工作,表現優異者。. 4.. 曾主持地區基本訓練,成績優良者。. 訓練員及助理訓練員任期三年。 本研究之「童軍訓練員」界定在目前已完成童軍助理訓練員或訓練員之培訓, 並通過考核而獲頒三顆或四顆木章的童軍義務服務員,並不包括參加過助理訓練 員或訓練員培訓課程而尚未獲頒三顆或四顆木章的童軍服務員。. 貳、 專業素養(Professional Literacy) Griffiths & King(1985)指出能力是為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時,為能有效進行該 項工作所需具備之知識、技能與態度。其中,「知識」意謂著對於某一件事、某一 個人、或者某事之進行具有資訊、知道、瞭解、熟悉、與有經驗等的狀態; 「技能」 則指的是有效利用個人知識的能力; 「態度」指的是一種面對某個情境時個人的心 靈與感情的表達方式。隨著社會的演變,個人為適應社會生活所需具備的基本知 能也有所不同,所謂專業素養即指在其專門的職場中,無論是工作或人際相處, 所展現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本研究專業素養定義為,乃指當童軍訓練員從事童 軍服務員培訓此項專業工作時,所展現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10.

(19)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童軍訓練員之歷史背景與發展現況. 壹、 童軍訓練員之源起 童軍運動開始於 1907 年, 「成人領袖訓練」也差不多在同時間開始。直到第一 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童軍運動發展發展急遽,貝登堡先生(Lord Baden-Powell)才真 正開始著手解決服務員素質問題,用以提高服務員的能力和熱忱,將適當的訓練 納入日程,確保日後當貝登堡先生與世長辭後,未來的成人領袖能夠真正理解童 軍運動到底是什麼以及貝登堡先生的期許是什麼。 從一開始,無論是場地、訓練方法,還是訓練指導者的素質與個性,包括貝 登堡先生在內的童軍服務員都獨樹一幟,彰顯了「童軍精神」 ,儘管這種精神很難 界定,卻建構了童軍運動的願景,規範了成人服務員在童軍運動中的角色,並予 以極大推動力。隨著時間流轉,世界童軍運動不斷地發展,有關服務員訓練的形 式與需要的變動越來越多元。雖然已建立的訓練模式尚可充分滿足多數童軍會員 國的需要,但訓練模式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再也難以滿足因各國童軍運動迅速發 展而引發的極為不同的需求。 1933 年在曼谷(Bangkok)召開的第三十三屆世界童軍會議採納《童軍運動中的 成年人》(Adults in Scouting)為《世界童軍成人領袖資源政策》。至此,服務員訓練 已經成為成人服務員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強調訓練的靈活性,指出人人均有訓 練機會,強調重視成人服務員的個人發展,與功能性的訓練並重(即經由訓練掌握 完成某些指定任務所應具備之能力)。根據此新方向,各國童軍總會的訓練和支援 功能,以及提供支援與訓練的人員所擔任的角色不容忽視,應視為童軍運動的一 部份,訓練員已具備的能力也得以充分拓展,包括訓練系統內部的所有職能,並 延伸至成人服務員的發展領域。 在許多國家中,成人服務員的管理僅限於提供訓練,並且被視為一項訓練責 任,所以,若要推行《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 ,勢必要重新檢視國家訓練政策和操 作方法,這意味著將會發生角色和職責的變動,因此會有人覺得受到威脅。 《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並不是訓練向其他職能領域的延伸,也不是訓練以 功能或地位的形式滲透其他職能領域。訓練應被視為一股強勁的動力,能切實有 11.

(20) 效的實施,敦促成人服務員為青少年提供更優質的訓練活動,並使成人有機會得 到工作所帶來的滿足,透過為童軍運動提供服務,實現個人的發展。. 貳、 童軍訓練員(Scout Trainer)的定義 童軍運動存在的目的是讓青少年受益。它是為青少年而存在的運動,其間, 服務員為青少年提供指導和支持。為實施青少年活動的發展和推廣,需要很多有 能力的成年人積極參與,所以要先進行招募的工作,讓成年人具備完成任務所需 的能力,並持續不斷地為他們提供支持,在適當時機安排新的任務直到他們離開 童軍運動。由《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之策略性取向,從圖 2-1-1 中即可明白成年 人在童軍運動中的角色。 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 增長. 管理. 提高. 招募 成年人. 甄選. 為青少年提供最好的服務. 委任 訓練. 成年人. 支援. 成年人. 管理. 成年人. 增強成人領袖的動力. 職能. 成年人. 評審 委派. 成年人. 協約. 圖 2-1-1. 實現組織的高效能. 童軍運動中的成年人—策略性取向. 資料來源:出自 World Adult Resources Handbook (2005) 世界童軍運動成員人數以達到近兩千五百萬,約有三百四十萬名成人領袖在 不同領域提供服務。在眾多領域服務的成人領袖中,訓練員的角色提供正式或非 正式的訓練,幫助成人領袖獲取知識、技能和培養所需的態度,確保他們能夠執 行相應的職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做出最佳表現。. 12.

(21) 童軍訓練員必須擁有管理人員和童軍訓練導師的能力,能夠推動學員的學習, 並鑑別其他人的訓練需要,設計適合的學習活動歷程。. 一、 訓練員的職務 訓練員最主要的職務在於使被訓練者能因參與活動而改變其觀念。充實其技 能、知識,滿足參與者之需要,亦即是辦好活動,使活動效果發生最大的影響。. 二、 訓練員的責任 訓練員主要責任在支持闡釋國家童軍總會和世界童子軍運動所訂立的政策、 標準和章程。. 三、 訓練員的基本條件 童軍訓練員的工作任務最主要的任務是在辦理基本訓練、木章訓練及相關研 習,因此有關訓練的方法、知識、技能,均須瞭解。 1. 在態度上要服務政策,對於活動者給予充分表達之機會,並且本身需要有 耐心與能力。 2. 訓練員應共同在思想上溝通,方法上一致,並相互支持配合與研究。 3. 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良好的品德、社交能力、修養、知識以及廣泛的注 意力、思考力以適應需要。 4. 訓練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吸取新知識,尤其資料上之搜集,尤為必要。 5. 訓練員必須有計劃,如何去訓練,對於活動如何評估,以及自我訓練等能 力。 6. 訓練員必須具有領導能力及社交能力,並富有耐性及幽默感。 7. 訓練員必須對於活動有通盤的思考能力,不僅是團的本身,而要考慮各種 關係、因素以及國家政策。. 四、 訓練員的資格 關於童軍訓練員的資格,在《中華民國童軍國家研習營訓練組員遴聘暨木章 頒授要點》第九條有所規範:訓練員及助理訓練員每年應至少參加各類木章訓練 (含基本訓練)之全期服務工作一次以上,或接受研習營指派之訓練工作一次以 上,凡連續二年以上未參加上述服務工作者,即自動失去訓練員身分,並由研習 營公告註銷其訓練員資格。. 13.

(22) 五、 訓練員的養成 參考《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義務服務員木章輔導實施細則》 ,將童軍 訓練員的養成過程中所必須參與的相關訓練,整理如圖 2-1-2 所示。 說明班 (半天). 1 年. 木章基本訓練 (稚齡 2 天;幼童軍 3 天;童軍、行義、 羅浮均為 4 天). 木章訓練 (稚齡 5 天;幼童軍、童軍、行義、羅浮 均為 6 天;輔導 4 天). 年滿 20 歲且辦理三項登記. 木章基本訓練結訓合格 6 個月以上 辦理三項登記不間斷. 完成第二部的研習作業 完成第三部為期至少一年的服 務承諾. 助理訓練員訓練 (一週). 持續辦理三項登記資深服務員 年齡不超過 55 歲 獲頒木章 5 年以上 服務各類木章基本訓練 3 次以上. 結業獲得證書後,擔任木章訓練 或基本訓練全期服務工作三次 以上. 訓練員訓練班 (一週). 至 少 5 年. 至 少 3 年. 持續辦理三項登記滿 5 年之資深服 務員 連續擔任訓練組員工作不曾中斷者 年齡不超過 60 歲 獲頒三顆木章 3 年以上 服務各類木章訓練或木章基本訓練 3 次以上(含主持基本訓練 1 次以上). 結業獲得證書後,曾擔任木章訓 練或基本訓練全期服務工作 3 次以上 1 次應擔任訓練事務長(實習團 長)之職,由國家研習營指派人 力資源開發委員會委員或地區 輔導駐團考核,簽發評鑑表. 圖 2-1-2. 至 少 6 個 月. 童軍訓練員培訓之簡易流程圖. 14. 至 少 4 年. 至 少 14 年.

(23) 參、 童軍訓練員發展沿革與現況 童軍運動需要有優秀的服務員,來幫助青少年身心建全的發展。服務員的訓 練至為重要,並且是總會的工作重點之一。近幾年來世界童軍總部重視人力資源 開發的理念,成立了世界童軍人力資源開發委員會;總會也將原來的訓練與進程 委員會改組為「人力資源委員會」 ,並將原來的國家訓練營更名為「國家研習營」, 希望能培養更多的服務員人才。. 一、 發展沿革 將中華民國服務員訓練重要紀事表(見附錄一)歸納彙整後,童軍訓練員的發展 沿革整理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時期. 播種期 (1912~1944). 紀. 我國童軍訓練員訓練重要紀事摘要 事. 摘. 要. 前期對於服務員的培訓僅止於零星、片段,直到 1934 年中國童 子軍總會成立後,以及教育部通令全國,將童子軍訓練列為初 中畢修科目後,因配合教育政策,對童軍師資需求激增,童軍 訓練員的訓練因順應時勢進入人才培訓的育苗期,訓練雛型逐 漸成形,相繼辦理多期訓練人員訓練班。 因過去在中國大陸強力推行童子軍運動結果,達到數量上的大 幅成長,但也受到國際童軍組織對我國成果的質疑,因而此時 期強調「質」的提昇重於「量」的增加,希望能在童軍人口增. 萌芽期 (1945~1961). 加的同時也能兼顧到童軍素質的提昇;隨著 1945 年所頒布的「各 級理事會辦理童子軍幹部訓練辦法」 ,建構出童子軍服務員系統 性課程的概念,直到 1954 年「中國童子軍團各級領導人員資格 及功作戰行辦法」、「中國童子軍教育改進方案」的頒布,計畫 性地將校園作為發展童子軍運動的基地,並積極開發學校以外 的發展契機,將童軍教育與童軍運動自此切割劃分,1958 年本 省第一個社會童子軍團成立,1959 年,成立國際童子軍極偉訓 練營中國分營。這時期,我國與世界童軍的互動極為頻繁,同 時也積極派人前往國外參加相關的訓練,引進國際極偉訓練營 木章訓練制度,並開始國內木章基本訓練與木章訓練,初期, 仍倚重國外訓練員協助辦理,直至我國從國外受訓人員獲頒木 章後,總會積極延攬國內優秀訓練員辦理訓練相關事宜,先後 辦理多期木章基本訓練與木章訓練。. 15.

(24) 時期. 紀. 事. 摘. 要. 1965 年, 「國際童子軍極偉訓練營中國分營」更名為「中國童子 軍國際極偉訓練營」 ;1969 年在赫爾辛基的國際會議決議,授權 各國自行辦理服務員訓練課程、審核訓練成果,此為我國辦理 訓練員訓練班的主要條件;1971 年,辦理第一屆全國訓練人員 訓練班(NTTC);1973 年,總會為配合「中國童子軍五年發展計 畫」極推展訓練工作而成立「訓練委員會」 ;1974 年,因考量對 培植期 (1962~1977). 決策者時間與個人素養,辦理第一期輔導人員木章訓練;1976 年,將「中國童子軍國際極偉訓練營」更名為「國家訓練營」; 1977 年後,因有女性投入童子軍服務員行列,因此,有女性服 務員參加童子軍木章系列訓練。此一時期,除了積極辦理木章 基本訓練與木章訓練,持續培訓童軍師資與服務員外,更擴大 推廣義務服務員的組訓,訓練營的運作更是趨於積極而多元, 也開始有計畫性地派人前往國外受訓,藉以強化訓練團隊,期 望能與國際接軌。童子軍運動產生了質與量的變動,極偉訓練 營中國分營除了辦理各級童軍木章基本訓練與木章訓練外,也 辦理「團行政工作研習班」來強化團領導人員的行政工作能力。 1978 年,國際訓練手冊及訓練作業開放自由訂購;1981 年,辦 理「第六期國家訓練人員訓練班」 ;辦理亞太區童子軍專業人員 基本訓練班;塞內加爾第 28 屆世界領袖會議決議,容許各國依 據自行需要,調整服務員訓練方式;1989 年,辦理「1989 亞太 區訓練人員訓練班」 ;1990 年,中國童子軍總會獲內政部頒發全. 茁壯期 (1978~1994). 國性社會團體立案證書;1991 年,訓練進程委員會主要審查稚 齡童軍活動組訓辦法草案;1992 年,我國訓練員接受亞太區委 託前往蒙古協助辦理童子軍服務員木章訓練;1993 年,正式將 稚齡童軍列入童軍活動進程;辦理首次華與國際訓練人員訓練 班(ITTC);1994 年, 「國家訓練營」更名為「國家研習營」 。此一 時期,備和亞太區各委員會的運作,我國派員赴外參加的研習 與訓練活動也趨向多元,我國各級理事會也因應地方服務員角 色與需求,辦理各類的研習活動,除兼顧訓練的目的外,也是 時地融入聯誼的成份,持續計畫性辦理訓練人員訓練班,以滿 足各地方訓練組員的需求,同時,也積極投入亞太區的訓練活 動。另外,中國童子軍總會陸續翻譯世界童軍總會所發行的一 些印刷文建,期望能與世界童軍運動發展齊一,並提供服務員 多元的思維方向。持續穩定發展校園童軍運動的發展,各縣市 積極建置童軍活動所需營地。. 16.

(25) 時期. 紀. 事. 摘. 要. 1997 年,辦理亞太區第一屆人力資源管理研討會及訓練組員研 討會;1998 年,派員出席亞太區人力資源委員會及訓練小組聯 合會;成立第 19 屆人力資源開發委員會;2000 年,辦理第 12 期助理人員訓練班(CALT);2002 年,辦理國家研習營訓練人員研 討會;辦理第 13 期助理人員訓練班(CALT);2003 年,辦理 2003 年訓練人員訓練班(CLT);派員參加亞太區訓練體系發展研討 會;2004 年,辦理第 14 期助理人員訓練班(CALT);2005 年,辦 理第 15 期助理訓練人員訓練班(CALT);派員參加亞太區第三屆 進階管理班;2006 年,辦理亞太區羅浮童軍服務員木章訓練; 2007 年,辦理亞太區訓練人員訓練班(CLT);國家研習營與人力 資源委員會合併;2008 年,辦理亞太區人力資源委員會議與亞. 轉型期 (1995~2012). 太區人力資源研習營;2009 年,國家研習營大規模舉辦候用國 中小校長之輔導木章;2012 年,辦理第 16 期助理人員訓練班。 此一時期,除了持續選派人員赴外參加 CALT、CLT,與國外訓練 員經驗交流,吸取新資訊外,同時 2005 年世界童軍總會出版世 界成人資源手冊,強調童軍訓練員領導與管理的能力,訓練課 程內涵提昇至另一新的境界,又因國內教育改革,童軍團也逐 漸轉型社區化,童軍服務員的組成、背景因而日趨多元。童軍 人口因少子化而驟減、活動環境的改變,促使訓練需求減少, 童軍活動急需轉型。. 二、 執行現況 依據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 2007 年目前具童軍訓練員資格,彙整統計後, 表 2-1-2、表 2-1-3 為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目前訓練員及助理訓練員相關資料 之概況表。 表 2-1-2. 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訓練員縣市、性別及年齡分布概況表. 性 別 縣. 女. 年. 市. 人. 別. 齡 數. 台北市. 23. 台北縣. 21. 男.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0. 0. 0. 0. 3. 2. 1. 0. 0. 0. 4. 6. 4. 3. 7. 4. 4. 6 0. 0. 0. 1. 17 1. 1. 3. 0. 0. 0. 0. 3 18. 17.

(26) 性 別 縣. 女. 年. 市. 人. 別. 齡 數. 台中市. 10. 台南市. 8. 高雄市. 10. 基隆市. 3. 桃園縣. 15. 新竹市. 4. 新竹縣. 3. 苗栗縣. 4. 台中縣. 11. 彰化縣. 10. 雲林縣. 4. 嘉義市. 8. 嘉義縣. 2. 南投縣. 2. 台南縣. 7. 男.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25 以 下. 0. 0. 0. 1. 0. 0. 0. 0. 26 │ 35 0. 36 │ 45 0. 1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3.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1. 6. 2. 1. 3. 0. 1. 0. 0. 1. 2. 0. 0. 1. 2. 0. 2. 1. 1. 4. 1. 1. 4. 4. 0. 1. 3. 0. 2. 0. 2. 1. 0. 0. 2. 0. 1. 1. 0.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4. 4. 3 0. 2. 10. 0 0. 2. 8. 0 0. 2. 3. 3 0. 0. 3. 0 0. 1. 4. 0 0. 1. 10. 0 0. 4. 1. 3. 5 0. 75 以 上. 10. 0 0. 66 │ 75 5. 6. 0 0. 56 │ 65 2. 9. 2 0. 46 │ 55 1. 0 2. 0. 0. 0. 0. 0. 0. 0. 1 7. 18.

(27) 性 別 縣. 女. 年. 市. 人. 別. 齡 數. 高雄縣. 7. 屏東縣. 6. 宜蘭縣. 5. 花蓮縣. 3. 台東縣. 5. 澎湖縣. 2. 金門縣. 2. 總計. 175. 男.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25 以 下. 0. 0. 0. 0. 1. 0. 0. 0. 26 │ 35 0. 36 │ 45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2. 1. 2. 2. 0. 0. 2. 1. 3. 0. 1. 1. 1. 0. 1. 1. 0. 43. 54. 3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1. 1. 3. 1 0. 75 以 上. 5. 0 0. 66 │ 75 3. 6. 0 0. 56 │ 65 1. 6. 0 0. 46 │ 55 1. 0 2. 14. 6. 2. 0. 0. 0. 25. 23 150. 研究者自行整理,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統計至 2007 年) 從表 2-1-2 得知,目前童軍訓練員(即木章四顆木章持有人)有持續參與服務員 訓練工作,列冊在案的情況為:女生佔 14.3%,男生佔 85.7%;年齡 46-55 歲者佔 14.8%,年齡 56-65 歲者佔 32.6%,年齡 66-75 歲者佔 34.3%,75 歲以上者佔 18.3%; 北部地區(宜蘭縣、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金門 縣)佔 45.7%,中部地區 (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花蓮縣) 佔 2.9%,南 部地區(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佔 31.4%。 表 2-1-3. 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助理訓練員縣市、性別及年齡分布概況表. 性 別 縣. 女. 年. 市. 人. 別. 台北市. 齡 數. 49. 男.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0. 0. 0. 3. 5. 1. 0. 0. 0. 7. 17. 14. 2. 0. 9. 40 19.

(28) 性 別 縣. 女. 年. 市. 人. 別. 齡 數. 台北縣. 20. 台中市. 23. 台南市. 13. 高雄市. 17. 基隆市. 7. 桃園縣. 16. 新竹市. 10. 新竹縣. 11. 苗栗縣. 4. 台中縣. 19. 彰化縣. 19. 雲林縣. 22. 嘉義市. 10. 嘉義縣. 7. 南投縣. 8. 台南縣. 12. 男.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0. 0. 4. 0. 0. 0. 0. 0. 0. 2. 6. 5. 2. 1. 7. 2. 0. 6. 0. 2. 5. 4. 0. 4 0. 0. 0. 0. 16 4. 1. 0. 0. 0. 1. 5 0. 0. 0. 0. 18 0. 1.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3.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4.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2. 0. 0. 0. 1. 1.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1. 2. 1. 0. 0. 0. 1. 0. 0. 1. 3. 0. 0. 0. 0. 2. 0. 1.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1. 2. 0. 3. 2. 2. 1. 0. 1. 1. 1. 2. 5. 6. 2. 2. 5. 7. 1. 3. 6. 5. 2. 2. 3. 1. 1. 1. 2. 1. 0. 2. 1. 0. 4. 3. 0. 5 1. 0. 0. 0. 0. 0. 2 0. 2. 7. 2 0. 2. 18. 3 0. 1. 16. 4 0. 5. 17. 3 0. 6. 3. 2 0. 0. 9. 1 0. 1. 8. 2 0. 0. 14. 2 0. 0 5. 2 0. 3 12. 2 0. 4 12. 5 0. 8. 3 6. 3. 0. 3. 0. 0. 0. 0. 2 9. 20.

(29) 性 別 縣. 女. 年. 市. 人. 別. 齡 數. 高雄縣. 15. 屏東縣. 15. 宜蘭縣. 7. 花蓮縣. 18. 台東縣. 14. 澎湖縣. 1. 金門縣. 5. 加拿大. 1. 總計. 343. 男.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25 以 下. 26 │ 35. 36 │ 45. 46 │ 55. 56 │ 65. 66 │ 75. 75 以 上. 0. 0. 0. 2. 4. 0. 0. 0. 0. 1. 3. 4. 1. 0. 4. 4. 3. 2. 1. 1. 2. 3. 5. 5. 5. 1. 0. 0. 0. 3. 0. 0. 6 0. 0. 0. 1. 9 1. 1. 0. 0. 0. 1. 3 0. 0. 0. 0. 12 1. 1. 0. 0. 0. 1. 2 0. 0. 0. 3. 0. 0. 1. 2.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19. 0 3. 0. 0. 0. 0. 0. 0. 0 0. 1 1. 2 0. 0 11. 0 0. 3 13. 3 0. 0 5. 5 0. 0. 0. 1. 0. 0. 94. 55. 23. 1 37. 11 0. 0. 1. 73. 26. 71 270. 研究者自行整理,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統計至 2007 年) 從表 2-1-3 得知,目前童軍助理訓練員(即木章三顆木章持有人)有持續參與服 務員訓練工作,列冊在案的情況為:女生佔 21.3%,男生佔 78.7%;年齡 26-35 歲 者佔 0.3%,年齡 36-45 歲者佔 9.3%,年齡 46-55 歲者佔 26.2%,年齡 56-65 歲者佔 38.2%,年齡 66-75 歲者佔 19.2%,75 歲以上者佔 6.8%;北部地區(宜蘭縣、基隆市、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金門縣、加拿大)佔 36.5%,中部 地區 (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花蓮縣) 佔 33.2%,南部地區(嘉義縣市、 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佔 30.3%。. 21.

(30) 第二節. 童軍訓練員專業素養. 本節將對童軍訓練員具備的專業素養進行探討,首先了解專業素養的探討, 再進一步探討歸納出童軍訓練員之專業素養的內容。. 壹、 專業素養(Professional Literacy)的探討 本部份針對專業素養進行探討,分別以專業與素養兩部份進行探討,建構出 專業素養的初步內涵,分別探討如下:. 一、 專業(Profession)的意義與特徵 「專門職業」亦稱為「專業」(profession),根據牛津大辭典對「專業」的解釋 為;一個人專門從事一項職業,而該項職業必須具備高度的學術或科學上的知識 技能,以應用於其他事務並提供專業性的服務。至今專業的觀念普遍受到重視, 藉由專業來肯定非為一般職業或行業,而一般對於所謂的「專業」須能以高深的 學理為基礎及接受特殊的訓練,若缺少學理或訓練過程,難以達到專業化的要求, 以下就專業的意義與特徵進行歸納說明。 1933 年 Carr-Saunders 提出專業是一種需要特殊智力來培養和完成的職業,其 目的在於提供專門性的服務。「專業」一詞的出現最早由美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on Association;N.E.A.)在 1948 年提出,訂出專業的規準有八項: 1. 屬於高度的心智活動。 2. 應具特殊的知識領域技能。 3. 專門的職業訓練。 4. 需不斷的在職進修。 5. 屬於永久性的終身事業。 6. 以服務社會為目的。 7. 應有健全的專業組織。 8. 訂出可行的專業倫理。 國外的學者 Liberman(1956)所列出的專業標準,提出兩點不同於 N.E.A.的論點, 他認為專業是需要對自己的判斷與行為負責,以及所屬組織盡義務,其專業的八 項特質為: 1. 為一項獨特且有必要性的社會服務。 22.

(31) 2. 是一種專注於心智與技術的運用工作。 3. 需要經過長期訓練。 4. 從業人員或團體擁有高度的自主權。 5. 需要對自我的行為或專業判斷負責。 6. 服務精神勝過實質利益。 7. 有綜合性的自律組織。 8. 訂有道德規範。 對照 N.E.A.所提出的「高度的心智活動」此項目,Houle(1980)將此項目細分為 熟練的學理知識、能夠解決專業問題、充紛運用專業實務知識等三項,更提出專 業是需要確保合格執業、創造專業化的次文化、合法保障專業權力、獨特角色被 大眾所認同。他所提出的十四項特徵為: 1. 能明確界定該職業的功能。 2. 熟練學理知識。 3. 能夠解決專業問題。 4. 充分運用專業實務知識。 5. 勇於自我提昇。 6. 專業知能的正規教育受訓完畢。 7. 確保合格執業。 8. 創造專業化的次文化。 9. 合法保障專業能力。 10. 獨特角色被大眾所認同。 11. 維持專業倫理。 12. 處罰標準外的表現。 13. 建立與其他行業的關係。 14. 建立與受服務對象的關係。 國內教育學者賈馥茗博士(民 68)表示:所謂專業是指從業者具有卓越的知 識和能力,他們對於知識和能力的應用關係著別人的生死或利害。例如:醫師便 等於操縱著別人生和死的樞紐,律師便等於掌握著辯護人的生死或得失,如果他 們的知識和能力不夠當事人立即受到影響,而且原則上,醫師以救人為目的,應 該不問貧富,治病第一;律師以維護社會正義為目的,不問當事人是否付得起費 23.

(32) 用,便應替他合理合法的辯護……。所以專業的意義,一方面指精湛的學識,卓 越的能力;一方面則是服務與奉獻。賈馥茗博士(1983)認為專業融合成為四項:擁 有精湛的學術與卓越的能力、奉獻與服務、職業倫理、道德規範。 國外學者 Benveniste(1987)在以往既有專業概念裡,又增加了專業是需要控制 與選擇專業成員的項目,其認為的六項專業特徵為: 1. 有科學知識為基礎的技術。 2. 持續進修與訓練。 3. 專業成員有一定的控制與選擇。 4. 具有工作倫理規則。 5. 擁有服務熱忱。 6. 有專業的組織。 國內學者林清江(1989)延續 Benveniste 提出內容,增加專業有其適度的自主權 力,他所提出的專業有七點: 1. 為公眾提供重要的服務。 2. 系統明確的知識體系。 3. 長期的專業訓練。 4. 適度的自主權力。 5. 遵守倫理信條。 6. 組成自治團體。 7. 選擇組成份子。 隨後,陸續有學者提出相同的專業理念,如李俊湖(1992)認為專業是具備專門 知識能力、獨立自主的執行職務、服務奉獻與熱忱的行業。 蔡碧璉(1993)對於專業增加了專業是需要經過認可資格與核發證照一項,並將 專業定義為三個層面: 1. 專業知識與技能: 技能與知識是經過長期的職前有系統的訓練所獲得的,並且須不斷地在 職進修與研究發展。 2. 專業精神與態度: 專業服務及自律行為透過倫理信條信守道德責任,並視其為永久志業。 3. 專業組織與規範: 24.

(33) 透過團體組織的認可資格或獲核發證照方式,對成員的素質進行監督與 規範,以建立公眾信任和社會地位。 潘文忠(2003)將 N.E.A.的專業須為永久性志業加入學者陳柏璋博士所提出內容, 將專業內涵融合為七個層面: 1. 重視專業知識。 2. 具有專業自主權。 3. 信守專業倫理規範。 4. 長期專業教育與進修教育的規範。 5. 專業組織的建立。 6. 服務他人為專業的永久志業。 7. 實施完善的證照文憑管制措施。 依據蔡碧璉(1993)提出的對專業之三層次「專業」的定義,並綜合國內外學者 (Liberman,1956;Houle,1980;賈馥茗,1983;林清江,1989;李俊湖,1992;蔡 碧璉,1993;張鈿富,1996;潘文忠,2003)對於專業一詞的多方見解,整理表格 如表 2-2-1,將專業分為專業知能、專業態度、專業團體、專業規範四層次。 1. 專業知能:須經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才能獲得精湛學術及卓越技術,並 在日後不斷地自我進修,精煉自我專業能力,於大眾間享有獨特的職業功 能。其歸納為具有專業領域、核心知能、職前訓練、持續進修四項。 (1) 專業領域:在其領域具有獨特、明確的職業功能,並擁有可被檢視的 實務理論。 (2) 核心知能:有豐富的知識與純熟的技能,得以解決專業問題。 (3) 職前訓練:需受長期且正規的教育訓練。 (4) 持續進修:不斷持續進修,提昇自我。 2. 專業態度:專業從業者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以及擁有公眾服務至上的熱 忱。其歸納為責任感與服務熱忱兩項。 (1) 責任感:有高度的使命感並為自己行為負責。 (2) 服務熱忱:強調為永久的志業,為公眾服務不求取報酬,以奉獻、盡 義務為主。 3. 專業團體:經由健全之組織團體的測驗獲得證明,在社會上建立的認同感。 其歸納為專業控管、社會認同、專業組織三項。 25.

(34) (1) 專業控管:藉由認可資格或證照核發形式,進行專業成員的素質控 管。 (2) 社會認同:建立專業化,與社會建立信任和認同感。 (3) 專業組織:具有健全的自治團體。 4. 專業規範:擁有清楚的規範權力來釐清模糊規約。其歸納為專業自主與倫 理規範兩項。 (1) 專業自主:有適度的自主權威。 (2) 倫理規範:透過既定的規範信條,釐清並解釋含糊、混淆的規約。 表 2-2-1 專業知能. 美國教育協會 N.E.A. (1948) Liberman (1956) Houle (1980) 賈 馥 茗 (1983) Benveniste (1987) 林 清 江 (1989) 李 俊 湖 (1992) 蔡 碧 璉 (1993) 潘 文 忠 (2003). 專業意涵 專業態度. 專 業 領 域. 核 心 知 能. 長 期 訓 練. 持 續 進 修. . . . . . . . . . . 責 任 感. . . . 專 業 控 管. 社 會 認 同. 專業規範. 專 業 組 織. 專 業 自 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倫 理 規 範. .  . 服 務 熱 忱. 專業團體. . 註:=談及內容 研究者自行整理. 26.  . . . . . . . . . . . . . .

(35) 二、 素養(Literacy)的意義 素養(literacy)一詞由拉丁文 literatus 演變而來。英文多強調能力及功能層面, 融入了品德層面(黃昭誌,2006)。素養一開始指個人受教育狀態與對多個領域有廣 泛的知識,也指對某個領域的瞭解程度或技能的熟練。由此可知,素養的功能性 為人類提供了一項評估指標,其內涵對從事專業的人員在做決策時有相當程度的 影響。 首先 Hunter 與 Harman(1979)以功能性來解釋素養是能輕易地被特定人士或團 體了解所需要的能力,而使用該能力可實現他們自行選擇的角色或組織所決定的 目標。 Husen(1985)在國際教育百科全書(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中,說明素養所涵蓋有四個層次。 1.. 素養涵融於工具學科(tool subjects)中,屬於讀、寫、算等教學目標之一。 換句話說,素養為一種工具性的能力,人類藉由素養來學習印刷品內容, 同時也用文字來表達思想,用算的問題來解決量的問題等。素養在這種 觀點下,成為各科目的基礎能力,也是人生各種非正式的學習工具。. 2.. 素養發展透過三個途徑:(1)獲得(acquision)、(2)運用(use of the skill)、(3) 非正式學習(informal learning)。. 3.. 素養有最低素養(minimum literacy)及最高素養(advance literacy)之區分。 最低素養可以透過(1)對這些技巧以更高層次、更直接的方式教導;(2)經 由教導並運用這些技巧於各學科中,以累積知識方式成為更高素養。. 4.. 素養隨著工業社會在傳播媒體(如電腦)上的科技發明而擴張其定義。. 邱貴發(1992)以個人角度探討素養,認為素養是某領域的知識瞭解程度、技能 的熟練程度以及抱持態度,即素養包括對該領域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戴賢文(1994)以能力特性探討素養,認為素養能力的深淺會隨著經驗累積而成 長,並影響決策,也會成為被評估的指標,茲分成三點說明: 1.. 素養有深淺能力之分:淺者具基本學習能力,如讀、寫、算等能力;深 者則發揮其功能,有效貢獻於社會。. 2.. 素養具有成長、累積、擴展的特性,並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有所異動。. 3.. 素養提供人類決策時的積極意義,也成為人類生活或社會上的重要評估 27.

(36) 指標,如科學、民主、法治的素養。 綜合以上學者(Hunter & Harman,1979;邱貴發,1992;戴賢文,1994;黃昭 誌,2006)對「素養」的定義,素養是對一個事物除了有使用的能力之外,還能加 以解讀、省思、應用,乃至於批判的能力,也是個人或團體所具備的特定工具性 能力,包含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個層面,甚至是一套對生活認知有幫助的價值觀。 而素養經過時間的變動而成長、累積、擴展,從低素養漸升至高素養,並依工具 性能力,成為可被評估的指標。 M. E. Chisholm 及 W. D. P. Ely 認為專業素養包括三個因素,即知識、技巧與 態度,此三個因素乃交互作用且同時發生在具體的情意中: (一)知識:指專業人員每日工作所需瞭解的事實,知識層面的能力較易評 量,在傳統方式的訓練中最被強調,事實上,知識被認為是實際 表現的必要條件。 (二)技巧:指運用知識以解決特別問題的能力,技巧之評量觀察實際表現, 或某具體之表現成果而加以評定。 (三)態度:乃一種情感的趨避作用,尤觀察某人的行為表現或從對話中往 往可以評量某人的態度。 (林孟宗,民 65;陳信言,民 70;許美 美,民 73;楊昭景,民 78) 由前述的專業的定義與特徵、素養的意義及 M. E. Chisholm & W. D. P. Ely 對 專業素養的說明,可瞭解到專業素養與個人職務有關,即是當個人扮演某一社會 角色,能充分發揮角色功能所需具備的能力;因此,各專門行業的人員必須具備 各該專門行業領域所需的能力,才能勝任職守(林孟宗,民 68;陳信言,民 70) 。 就時代的意義而言,專業素養的定義中的知識、技巧所特定的專業標準,當會隨 著時代的變遷需要而有所改變,所以除了具有該行業領域的系統知識,並能將這 專門知識融合其他必須的知識、技巧,自主充分地應用於職務執行上,且能擁有 服務社會的熱忱和責任感,不斷地自我肯定及追求專業的成長。 因此, 「專業素養」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獲得精湛學術及卓越技術, 日後不斷地自我進修,擴展自我專業能力,解決各項問題以累積經驗值,在社會 上建立獨特的職業功能及大眾認同感。本研究也淬取專業知識、專業態度、專業 團體、專業規範四項做為本研究專業素養之項目,以作為研究之探討。. 28.

(37) 貳、 訓練員的角色功能與技能 (Role Functions and Skills of Trainer) 訓練的目的是在協助人們增長知識、發展技能和改善態度。訓練是一不斷變 化的歷程,引發個人變化與提昇工作表現。童軍訓練員透過在各階段的參與,在 這歷程中成為一積極的促進者。他們創造適當條件,展開整個歷程,提供必要的 元素,以促使訓練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 下面將分析訓練員執行其角色功能的四種方式。訓練可以是:(一)激勵者/變 革促進者(Stimulator/ Change Agent);(二)促進者(Facilitor);(三)方案提供者(Solution Giver);(四)資源供應者(Resource Agent)。其四種功能在學習歷程中各方面相互聯 繫的情況如下圖 2-1-2 所示。. 激勵者. 促進者 需要. 評鑑. 決定學習 學習歷程. 應用. 尋求方案. 方案提供者. 資源供應者. 圖 2-1-2. 訓練員角色功能在學習歷程中之關係. 資料來源:出自 World Adult Resources Handbook (2005). 一、 訓練員做為激勵者/變革促進者 (Trainer as a Stimulator/ Change Agent) 因為各種原因,人們大多不願意接受訓練。有些人不理解訓練的原因何在, 認為自己已經能夠游刃有餘地擔任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有些人則視變化為一種威 脅,所以不輕易地放棄所知的領域、進入未知的領域。甚至還有些人不願投入學 習的情境中,這讓他們回憶起學生時代所經歷的一些不愉快經驗。. 29.

(38) 二、 訓練員做為促進者 (Trainer as a Facilitor) 很少有人熟悉學習歷程中前後相繼的幾個步驟,也不知從何處開始、如何開 始。他們可能期待有人能夠引導他們,自己則只要做個細心的傾聽者即可,而不 必積極參與學習歷程。 從這方面而言,訓練可透過幫助學員確定訓練需求,訂定目標與成果,獲得 資源以及選擇、調適和評鑑問題的解決方案,去促進學習的過程。在這歷程中, 訓練員事實上承擔支援的角色,而學員需要確定並解決自己的問題,前提是他們 可以得到相關的訊息和適當的支援。 訓練將創造機會,使學員認識到自己現在的表現水準和今後訓練的需求,然 後創造條件,讓學員能滿足其需求同時知道現有的訓練機會。. 三、 訓練員做為方案提供者 (Trainer as a Solution Giver) 並非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新的解決方案,有些人樂於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所 以實際上就存在這樣一種風險;很多訓練需要的可能只是為某問題提供已有的解 決方案。 成為一個有效的方案提供者所涉及的就不只是有個解決方案。這方案應該在 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提出,並附帶建議怎樣做出調適,使他是和學員所處 的特殊情境。. 四、 訓練員做為資源供應者 (Trainer as a Resource Agent) 訓練須將學員需要和資源彙整在一起。沒有哪個訓練員能為所有問題提供解 決方案,也無法提供足夠資源滿足所有訓練需求。他應該扮演一個資源供應者的 角色,將學員與現有資源聯繫起來。其中包括文件資料、非正式訓練機會、訓練 班、實驗和人員等。 執行中,訓練員的角色實際上四種功能的綜合體。訓練員必須發展相當的技 能,才能有效地執行這四個角色。. 五、 訓練員的技能 (Skills of Trainer) 理想的狀態是,訓練員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領袖或者擁有相關的經驗。除此之 外,他還應該熟諳童軍運動的基本原則、成人學習的原則,童軍技能中的執行能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以就業為導向辦理相關課程與措施,培育技職學生專業知識與就業技能,並導 入工作實務訓練,訓練學員職場應用能力,以提供產業所需優質人才。本分署 於民國

06 CNC車床 5 陳宣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國立 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07 CNC銑床 1

*合作學校並依相關訓練項目 及共同課程規劃課程。.1.

(一)請依本分署委外訓練規定辦理報名、甄試 作業流程,發現參訓學員具有「就業保險非自

37-1 造園景觀(成人組) 黃泰源 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區職業訓練中心. 37-1 造園景觀(成人組) 巫宗雨

退費 已開訓但未逾訓練總時數 3 分之 1 者,訓練單位應退還核 定訓練費用 50%;已逾訓練總時數 3 分之 1 者,不予退費。.

01 綜合機械 3 陳俊嘉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區職業訓練 中心.. 01 綜合機械 4 王仲丞

何技正維敦:有關口試委員的部分,於自辦訓練作業原則也明定至

一、訓練目標:增進在職人員對自動化機械控制的原理、實務技術與相關專業知

一、訓練目標:增進在職人員對自動化機械控制的原理、實務技術與相關專業知

系統(粉刷) 5 陳唯瑄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 24 家具木工 1 黃俊翔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辦理國軍退除役官兵就醫及社會醫

,提供轄區內受影響之各該產業之事業單位、勞工有關 訓練諮詢服務,並加強輔導各產業從業人員參訓,持續

達成效益:本部持續推動多元類別之 職前訓練,運用自有場地、設備、師 資,並結合地方政府公、民營訓練單 位,辦理多元訓練職類課程,並視需

(二)為維持年度內開辦訓練之彈性,分署應於每季平均規劃安排訓練

學員應提供之資料包括:1.身分證正反面影本。2.郵局/銀行存摺封面影本(須為參訓學員 個人新臺幣存摺,補助費用由訓練單位代轉者免附)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補助雇主依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指派所 僱用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參加職業訓練,以國內訓練單位公開招 訓之訓練課程為限。..

名稱 黃金葛 有毒部位 汁液有毒. 症狀 誤食會造成嘴唇紅腫、腹

111 年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員 36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補助雇主依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指派所 僱用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參加職業訓練,以國內訓練單位公開招 訓之訓練課程為限。..

九、訓練單位應詳加檢核學員之參訓資格及身分,且最遲應於開(參)訓日發給「失業者職

九、訓練單位應詳加檢核學員之參訓資格及身分,且最遲應於開(參)訓日發給「失業者職

的內涵

自然、體育、童軍、音樂、輔導」練化後的九把神器!為什麼「實際人生」這場遊戲會需要這些工具呢?因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