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頻道多標準無線通訊系統關鍵射頻技術之研發---子計畫一:多頻道多標準天線系統(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多頻道多標準無線通訊系統關鍵射頻技術之研發---子計畫一:多頻道多標準天線系統(I)"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子計畫一:多頻道多標準天線系統(I)

計畫類別: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219-E-009-024- 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林育德 報告類型: 完整報告 報告附件: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5 年 6 月 16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多頻道多標準無線通訊系統關鍵射頻技術之研發(I) 子計劃一 :多頻道多標準天線系統(I) 計劃編號: NSC 93-2219-E-009-024 執行期限: 九十三年八月一日至九十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主持人 : 林育德 交通大學電信系 教授 計劃參與人員: 吳旭昇 一、中文摘要 通訊系統前端的射頻元件整合模 組,通常只包括雙工器與兩個不同頻 段的帶通濾波器,隨著前端射頻模組 的高度整合化,雙頻天線與雙工器之 整合設計在未來的研究與通訊產品設 計中也將是一個無可避免的趨勢。在 本論文中,以全波分析軟體作為設計 工具,提出雙頻天線和雙工器的整合 設 計 以 應 用 於 無 線 區 域 網 路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owrk,WLAN ) 系 統 。 本 文 中 所 提 出 的 雙 頻 天 線 結 構,是將原本的四分之一波長單極天 線(λ/4 monopole antenna)加入袖型 (sleeve)結構以達到雙頻與寬頻的效 果。雙工器部份則是利用步階阻抗諧 振腔帶通濾波器與四分之一波長平行 耦合帶通濾波器疊加而成。sleeve 雙頻 天線架構在2.4 GHz 與 5 GHz WLAN 頻段分別具有 22.49%和 32.58% 的阻 抗頻寬。此雙頻天線和雙工器的整合 架構將能夠滿足 2.4 GHz 和 5.2 GHz WLAN 系統的需要。此外我們選用合 適帶通濾波器的集總元件電路模型, 有 效 地 利 用 低 溫 共 燒 陶 瓷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LTCC)

製程設計出符合 WLAN 2.4GHz 帶通 濾波器規格的帶通濾波器,以期達到 體積小,高選擇性,具有高整合度的 元件。 關 鍵 詞 - 步 階 阻 抗 諧 振 腔 帶 通 濾 波 器、雙工器、sleeve 雙頻天線、低溫共

燒 陶 瓷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LTCC)、三階交錯耦合濾 波器 二、研究方法 a. sleeve 單極天線與雙工器之整合設 計 (一) Sleeve 單極天線 (1)sleeve 單極天線原理 如圖 1(a)中所示,sleeve外部結構 有如一個輻射元件,而其內部結構可 視作同軸電纜傳輸線的外部導體。通 常將sleeve的長度取為單極天線高度 的 1/3 或者 1/2。圖 1(b)為一長度為 L=λ1 4且共振頻率為f1的單極天線,圖 1(c)為一相同長度為L=λ2 2且共振頻 率為f2=2f1的單極天線,由圖 1(b)、1(c) 可知,如果單極天線沒有sleeve結構 時,位於餽入點的電流大小,會在不 同的共振頻率下(例如在f1與f2 兩個頻 率下)相差頗大,因此沒有sleeve結構 的單極天線無法同時在f1 和f2達到輸 入 阻 抗 的 阻 抗 匹 配 。 藉 由 額 外 增 加 sleeve的結構使得原本的四分之一波 長單極天線餽入點由A改變到B的位 置,此時sleeve單極天線饋入點的電流

(3)

大小與共振頻率為f1與f2接近相同,即 天線能在f1與f2的達到良好的輸入阻 抗匹配,所以sleeve單極天線可以達到 寬頻的效果。 (2)sleeve 單極天線之設計 本 報 告 中 所 使 用 的 材 質 為 RO4003 板,其規格如下:介電常數 (εr):3.38 損耗正切(tan ):0.0025 δ 導體金屬:銅(copper), S/m 板材厚度:0.508mm 7 10 88 . 5 × 首先,設計一個採共平面波導饋 入(coplanar waveguide fed,CPW-fed) 方式且共振頻率為 2.4 GHz 的四分之 一波長單極天線,其結構如圖 2。藉由 模擬軟體可得到此單極天線於 1~7 GHz 輸入阻抗,由圖 3 中可明顯看出,我 們可藉由改變單極天線的寬度,改變 天線阻抗實部與虛部的大小,調整適 當的寬度之後如圖表 4,可於令此單極 天線在 5~6 GHz 的阻抗實部為 50 歐 姆,虛部為-140~-80 歐姆左右。因此, 考慮在不嚴重影響單極天線架構的情 況下,在原本的單極天線結構中加入 額外結構可以使5~6 GHz 頻段的輸入 阻 抗 虛 部 消 失 , 即 可 達 到 雙 頻 的 效 果。本報告中嘗試利用 sleeve 結構既 可增加單極天線低頻的阻抗頻寬,也 可用於調整此天線於5~6 GHz 的輸入 阻抗進而達成阻抗匹配。 (3)饋入結構 結構採用 CPW-fed 方式,低頻的 共振頻率由圖 5 中的 L 所決定。sleeve 結構的總長度為 14 mm,調整 sleeve 與單極天線的距離於1mm 時可使得此 天線在 5~6GHz 達到良好的阻抗匹 配,但此時低頻阻抗頻寬受到 sleeve 高度的影響過大,因此採用折彎形式 的 sleeve 架構,總長度為 14mm 其高 度為 7.5mm,藉以降低 sleeve 結構高 度對於低頻阻抗頻寬造成的影響。經 由模擬結果發現,在不改變 sleeve 結 構總長度下,適當調整折彎 sleeve 的 高度以及位置可以在不影響低頻阻抗 頻 寬 的 情 況 之 下 改 變 高 頻 頻 段 的 頻 寬。在本報告所做的實驗中,文中設 計的雙頻天線架構在 5GHz 與 2.4GHz WLAN 頻 段 分 別 具 有 32.58 % 和 22.49 % 的阻抗頻寬。此天線架構將能 夠滿足 2.4 GHz 和 5 GHz WLAN 系統 的需要。 (4)模擬結果與討論 此報告中,使用 Agilent E5071A 量測頻率響應、HP 8530A 量測天線的 場型,共振頻率 2.44GHz 時頻寬為 2.17~2.74GHz,共振頻率 5.14GHz 時 頻寬為 4.75~6.40GHz,其量測與模擬 的頻率響應如圖 6 所示,量測的遠場 場型,如圖7、圖 8 所示。而量測到的 數值於下面之表格9。 (二) 天線與雙工器電路整合 (1)天線與雙工器整合電路架構設計 因本報告的 sleeve 單極天線與雙 工器分別採用共平面波導與微帶線當 作傳輸線架構,所以在兩者之間作整 合時,必須有微帶線轉CPW 轉換器, 如圖10 所示。 (2)模擬與量測結果 如圖 11 所示此雙工器在 2.4GHz 之Return Loss 為-17dB,在 5.2GHz 時 為-23dB,且 port2 與 port3 之間的 Isolation 在 WLAN 頻段中都在-30B 以 下如圖12。其中量測之場型,如圖 13、 圖14 所示。

(4)

b. 低溫陶瓷共燒帶通濾波器 (1)三階交錯耦合濾波器

傳統的交錯耦合型帶通濾波器 (cross-coupled bandpass filter)如圖15, 可 以 藉 由 共 振 腔 之 間 彼 此 的 交 錯 耦 合,使得在通帶的兩側,或其中一側 產生出傳輸零點,讓截止頻帶附近的 雜訊,得以被有效地被抑制、衰減, 以提升電路本身的選擇度,本節中所 討論的改良式三階梳型濾波器集總電 路模型如圖16,是將原本基本型的三 階梳型濾波器集總電路模型如圖17中 非 相 鄰 的 諧 振 腔 疊 加 一 交 錯 耦 合 電 容,使訊號由原本的單一路徑傳送, 改變為在多重路徑中傳送,並在共振 頻率之左側截止帶中產生傳輸零點。 (2)低溫陶瓷共燒帶通濾波器設計 LTCC各項參數: εr= 9.1 loss tanδ=0.002 metal thickness=12um LTCC thickness=35um or 70um 在設計低溫共燒陶瓷帶通濾波器 的過程中,先以集總元件電路模型方 式設計出改良式梳型三階交錯耦合帶 通濾波器。預定設計的中心頻率為2.45 GHz,比例頻寬為 10﹪,並應規格要 求希望設計傳輸零點在通帶外側的低 頻2.1GHz處,以便在做為射頻前端應 用時,抑制其餘電路所產生的諧波, 或降低其餘通訊應用上的干擾。整體 電路架構的集總元件等效電路如圖 18 所示。考慮下表格19 的濾波器規格, 計算出改良式梳型三階耦合濾波器集 總電路模型中的電感與電容值,並利 用 高 頻 電 路 模 擬 軟 體 Microwave Waveoffice 將 效 能 最 佳 化 可 得 到 C10=C30=4.20 pF , C20=3.95 pF , C12=C23=0.89 pF , C13=0.315 pF , L1=L2=L3=0.7388 nH。其頻率響應圖如 圖20。 (3) 電容設計 電容的設計,主要以兩金屬片間 的距離與交錯的有效面積來決定所需 的電容值大小。由於在LTCC 結構中, 為了要節省電部佈局的面積,上下層 結構之間電路的佈線往往相當緊密, 彼此間的寄生耦合效應相當嚴重,因 此在電容設計時常採用 π 型電容的方 式,如圖21 所示。將電容內埋在兩接 地 金 屬 層 之 間 , 可 以 同 時 設 計 兩 輸 入、輸出端的對地電容,並隔絕外界 電路的影響。 (4) 電感設計 電感的電路佈線如圖22 所示。利 用簡單的帶線(stripline)形式的傳輸線 接地後可視為電感。此次設計的三個 電感皆在同一層走線,以帶狀金屬線 接地的方式,並藉由調整傳輸線的長 度來達到所需的電感值。電感所處的 帶狀金屬線層也與上下兩接地金屬面 盡量遠離,間隔為兩厚層,藉由增加 LTCC 介質層數來提升電感的感值。 (5) 模擬結果與討論 結合前述的電容與電感設計,在 LTCC 製程實現帶通交錯耦合型濾波 器,其整體電路佈局如圖23 所示。電 路結構中接地金屬面、輸入和輸出埠 之間,皆在電路封裝後,以側面電極 的 方 式 連 接 , 整 個 電 路 的 大 小 約 為 2500μm × 2000μm × 784μm。模擬結果 如圖24 所示。設計的中心頻率為 2.45 GHz,頻寬約為 400 MHz,通帶損耗 約為 1dB,傳輸零點設計在 2.04 GHz 其衰減量約為 55dB,在 2.1GHz 的斥

(5)

拒比約為35dB。 三、圖表 圖 1、長度為 L 的 sleeve 單極天線 電流分佈 圖 2、CPW-fed 四分之一波長單 極天線結構圖 Frequency (GHz) 1 2 3 4 5 6 7 Im peda n ce ( O hm s)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w1_real w1_imaginary w2_real w2_imaginary w3_real w3_imaginary w4_real w4_imaginary 圖 3、四分之一波長單極天線阻 抗的變化

W real part(Ω) imaginary

part(Ω) W1=4mm 120~60 -210~-100 W2=5mm 100~50 -200~-70 W3=6mm 57~50 -140~-80 W4=7mm 40~30 -110~-80 圖表 4、單極天線的阻抗變化 圖表5、sleeve 單極天線結構圖 Frequency (GH z) 1 2 3 4 5 6 7 Ma gnit ud e ( d B) -40 -30 -20 -10 0 10 simualtion measured result 圖 6、雙頻天線 S 參數模擬與 量測頻率響應圖

(6)

2.45GHz x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a) xz 切面 圖7(a)、共振頻率為 2.45GHz 的天 線量測場型 2.45GHz y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b) yz 切面 圖7(b)、共振頻率為 2.45GHz 的天 線量測場型 5.2GHz x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a) xz 切面 圖 8(a)、共振頻率為 5.2GHz 的天 線量測場型 5.2GHz y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b (b) yz 切面 圖 8(b)、共振頻率為 5.2GHz 的 天線量測場型

(7)

共振頻率 (GHz) 2.44 5.14 頻寬 (GHz) 2.17~2.74 4.75~6.40 表格9、雙頻天線的量測頻寬 圖 10、微帶線輸入轉 CPW 輸入轉換 器 Frequency (GHz) 1 2 3 4 5 6 7 Magnitude (dB) -40 -30 -20 -10 0 S22-simulation S33-simulation S22-measured result S33-measured result 圖 11、天線與雙工器整合電路頻率 響應模擬與量測 F req u en cy (G H z) 1 2 3 4 5 6 7 M agn it u d e ( d B) -8 0 -6 0 -4 0 -2 0 0 S32-sim ulation S32-m easured results 圖 12、天線與雙工器整合電路頻 率響應圖 2.45GHz x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b) yz 切面 圖 13、共振頻率為 2.45GHz 的 天線量測場型

(8)

2.45GHz y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b) yz 切面 圖 13、共振頻率為 2.45GHz 的天 線量測場型 5.2GHz x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a) xz 切面 圖 14、共振頻率為 5.2GHz 的天線 量測場型 5.2GHz yz-plane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40 -30 -20 -10 0 1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co-polarization cross-polarization (b) yz 切面 圖 14、共振頻率為 5.2GHz 的天 線量測場型 圖15、三階交錯耦合帶通率濾波器 集總電路原型 圖 16、改良型的三階梳型濾波器集 總電路模型

(9)

圖 17、基本式三階梳型濾波器集總 電路模型 圖 18、改良式梳型三階交錯耦合低 通濾波器集總電路模型 帶通濾波 器規格 2.4GHz band 操作頻段 2.4~2.5 GHz 輸入阻抗 50 歐姆 輸出阻抗 50 歐姆 30dBc @0.88GHz~1.785GHz 35dBc @ 1.85GHz~1.91GHz 30dBc @ 2.1G 30dBc @ 4.8GHz~5GHz 帶通濾波 器拒斥比 ( bandpass filter rejection ) 20dBc @ 7.2GHz~7.5GHz 表格19、濾波器規格 圖 20、帶通濾波器頻率響應 圖21(a)、π 型電容集總電路模 型 圖21(b)、π 型電容實體圖

(10)

圖 22、電感佈局側視圖 圖 23(a)、LTCC 電路佈局俯視圖 圖 23(b)、LTCC 電路佈局側視圖 F re q u en cy (G H z) 1 2 3 4 5 6 7 Magni tude ( dB) -8 0 -6 0 -4 0 -2 0 0 S11 S 21 圖 24、LTCC 帶通濾波器頻率響應 四、參考文獻

[1] W. L. Stutzman and G. A. Thiele,

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 2nd ed.,

John Wiley, New York, 1998.

[2] Duixian Liu, “A multi-branch monopole antenna for dual-band cellular applications,” in IEEE AP-

S Symp. Dig., vol. 3, pp. 1578-1581,

Aug. 1999

[3] E. Shih and J.-T Kuo, “A new compact microstrip stackes-SIR bandpass filter with transmission zero,” in IEEE MTT-S Int. Symp.

Dig., vol. 2, pp. 1616-1616, June

8-13, 2003.

[4] C. Y. Chang and T. Itoh, “A modified parallel-coupled filter structure that improves the upper stopband rejection and response

symmetry,”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pp.

310-314, Feb. 1991.

[5] D. M. Pozar, Microwave Engineering, 2nd ed., John Wiley, New York, 1998.

(11)

“Microstrip Filters for RF/Microwave Application,”

2001.

[7] J.-S. Hong, M.J. Lancaster,

“Microstrip cross-coupled trisection bandpass filters with

asymmetric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Microwave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9] I. Awai, A.C. Kundu, T. Yamashita, “Equivalent-circuit represent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attenuation poles of a dual-mode dielectric-resonator bandpass filter,”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 46, pp. 2159-2163, Dec. 1998.

[10] C. W. Tang、Y. C. Lin and C. Y. Chang, ”Realization of transmission zeros in combline filters using an auxiliary inductively coupled ground plane,”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 51,

Issue 10, pp. 2112-2118, Oct. 2003.

[11] Levy, R.; Rhodes, J.D.,”A Comb-Line Elliptic Filter;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 vol. 19, Issue 1,

pp.26-29, Jan. 1971.

[12] Wenzel, R.J.,”Synthesis of Combline and Capacitively Loaded Interdigital Bandpass Filters of Arbitrary Bandwidth,”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 19, Issue 8,

pp.678 - 686, Aug. 1971.

[13] Cristal, E.G., ”Tapped-Line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Applications to Interdigital and Combline Filter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 23, Issue 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RFID 運作原理是透過一片小型硬體的無線射頻辨識技 術晶片( RFID chips),利用內含的天線來傳送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