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全)"

Copied!
4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華民國 94 年 1 月 20 日修正發布

中華民國 95 年 6 月 23 日修正發布

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24 日發布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教 育 部

中 華 民 國 97 年 1 月

(2)
(3)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 1 壹、目標... 1 貳、科目與學分數... 1 參、實施通則... 2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綜合活動」課程綱要... 7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國文」課程綱要... 11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區域文學選讀」課程綱要... 17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小說選讀」課程綱要... 1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論孟選讀」課程綱要... 21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語文表達及應用」課程綱要... 23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綱要... 2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英語聽講」課程綱要... 3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英文閱讀與寫作」課程綱要... 37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英文作文」課程綱要... 3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英文文法」課程綱要... 41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數學」課程綱要... 43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數學」課程綱要... 71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 8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 117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綱要... 12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應用地理」課程綱要... 147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 15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 185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物理」課程綱要... 19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物理」課程綱要... 215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化學」課程綱要... 22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化學」課程綱要... 235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生物(1)」課程綱要... 243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生物(2)(應用生物)」課程綱要 ... 251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物」課程綱要... 257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地球科學」課程綱要... 267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基礎地球科學」課程綱要... 27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地球科學」課程綱要... 281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音樂」課程綱要... 28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音樂」課程綱要... 293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美術」課程綱要... 297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美術」課程綱要... 305

(4)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政」課程綱要... 31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時尚生活」課程綱要... 323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飲食文化與製作」課程綱要... 32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形象管理與時尚」課程綱要... 327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生活科技」課程綱要... 329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綱要... 33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資訊科學」課程綱要... 345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健康與護理」課程綱要... 353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健康自我管理」課程綱要... 361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健康情感管理」課程綱要... 365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36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健康與休閒類」課程綱要... 381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 38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 38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第二外國語」課程綱要... 393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命教育」課程綱要... 397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哲學與人生」課程綱要... 403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宗教與人生」課程綱要... 40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死關懷」課程綱要... 41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道德思考與抉擇」課程綱要... 419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性愛與婚姻倫理」課程綱要... 423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命與科技倫理」課程綱要... 427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綱要... 431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綱要... 435

(5)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

【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24 日台中(一)字第 0970011604B 號令發布】

壹、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教育,除延續國民教育階段之目的外,並以提昇普通教育素 質,增進身心健康,養成術德兼修、五育並重之現代公民為目的。

為實現本階段教育目的,須從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輔導 學生達成下列目標: 一、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知能。 二、加強邏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的能力。 三、增進團隊合作與民主法治的精神及責任心。 四、強化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五、增強自我了解及生涯發展的能力。 六、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貳、科目與學分數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科目及學分數表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備註 學期 學分 類別 領域 科目 第一 學期 第二 學期 第一 學期 第二 學期 第一 學期 第二 學期 綜 合 活 動 2* 2* 2* 2* 2* 2* 國 文 4 4 4 4 4 4 語文 領域 英 文 4 4 4 4 4 4 數 學 4 4 4 4 歷 史 2 2 2 2 地 理 2 2 2 2 社會 領域 公民與社會 2 2 2 2 基 礎 物 理 基 礎 化 學 基 礎 生 物 自然 領域 基礎地球科學 4 4 4 4 1.數學、英文、基礎物理於高二開始 分為 A、B 兩版,且 A 包含於 B。 2.社會領域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等三科,學校得採取每學期 4 學分 的排課方式。 3.自然領域含括基礎物理、基礎化 學、基礎生物、基礎地球科學等四 科,每一科目至少修習 2 學分。 音 樂 美 術 藝術 領域 藝 術 生 活 2 2 2 2 2 (2) 藝術領域含括音樂、美術、藝術 生活等三科,每一科目至少修習 二學分。 家 政 生 活 科 技 生活 領域 資 訊 科 技 概 論 健康與護理 2 2 2 2 (2) 2 家政、生活科技、資訊科技概論、 健 康 與 護 理 等 四 科 合 計 10 學 分,每一科目至少修習 2 學分。 各校可彈性調整授課學期。 健康與 體 育 體 育 2 2 2 2 2 2 全民國防教育 1 1 必修學分數小計 29 29 28 28 12 12 必修 /每週節數小計 /31 /31 /30 /30 /14 /14 138 /150 語 文 類 數 學 類 選修 社 會 學 科 類 0-2 0-2 0-3 0-3 0-19 0-19

(6)

自 然 科 學 類 第 二 外 國 語 文 類 藝 術 與 人 文 類 生活、科技與資訊類 健 康 與 休 閒 類 全 民 國 防 教 育 類 生 命 教 育 類 生 涯 規 劃 類 其 他 類 2-4 2-4 2-5 2-5 2-21 2-21 註:生涯規劃類、生命教育類在 三年選修課程中至少各佔 1 學 分。 選修學分數上限小計 4 4 5 5 21 21 60 必選修學分數上限總計 33 33 33 33 33 33 198 /每週節數上限總計 35 35 35 35 35 35 210 「科目與學分數表」之說明: 一、本表所列數字表示每週上課之節數,除「綜合活動」打「*」表示必修不計學分 外,該數字亦同時表示各該科目每學期之學分數。 二、「綜合活動」每週教學節數兩節,必修不計學分。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 兩小時的課程中,安排各項綜合活動,如專題演講、社團活動等。社團活動以 每週一節為原則。 三、「語文」與「數學」應培養學生基本能力與興趣,作為支持其終身學習的基礎。 四、為因應學生性向、生涯發展取向之差異,數學、英文、基礎物理三科教材自高 二起分為 A、B 兩版,提供不同深度、廣度、與學習速度的課程,且 A 版教材 包含於 B 版教材。 五、「社會」與「自然」領域之必修部分以學科基本知識、技能為主,注重通識及對 生命、人文與自然的關懷,俾有助於提昇終身學習之能力與興趣。 六、各科專業知識與技術,應於選修課程中培養。各類別開設之科目及學分數,除 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規劃之選修課程綱要外,亦可由各校成立之課程發展委 員會,依各校經營理念及特色自行規劃。 七、體育班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體育類別需要, 其課程綱要由教育部另訂之。 八、普通高級中學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60 學分,包括: (一)必修學分:表中所列之必修科目均須修習,至少須 120 學分成績及格,始得 畢業,其中應包括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修訂後公布)。 (二)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 40 學分,其中「第二外國語文」、「藝術與人文」、「生 活、科技與資訊」、「健康與休閒」、「全民國防教育」、「生命教育」、「生涯規 劃」、「其他」等八類合計至少須修習 8 學分。

參、實施通則

一、課程設計與發展

(一)課程設計原則: 1.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設計應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大學基礎教育 課程。 2.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設計應依學科性質重視實用性、實作性學習。 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應研訂課程分版與進階的標準與實施方式,並提供課 務發展與運作實例,以提昇課務運作績效。

(7)

4.各校應將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 海洋教育、環境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及消費者保護教育等重要議 題納入相關的課程中,並強化品德教育,以期讓學生在不同的科目脈絡 中思考這些議題,以收相互啟發整合之效。 (二)課程整合機制: 1.普通高級中學各領域課程發展應建置領域內不同學科間、跨領域間相互 檢視及對話之機制,落實領域內學科、領域間課程綱要內容之相互統整。 2.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之設計宜本彈性自主之原則,並注意相關科 目間之整合,以期課程設計之多元化,與各科教材間之互補與相互支援 性。 (三)學校課務運作: 1.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設計宜給予學校適當之自主性,由各校組織課程發展 委員會,依學校經營理念自行規劃學校課程計畫、安排選修課程、審查 教師自編教科用書與實施課程評鑑。各校應於學年度開學前,將學校課 程計畫送所屬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 2.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組成方式由學校校務會議決定之。學校課程發展 委員會之成員應包括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年級及各科教師代表、家長代 表及社區代表等,必要時得聘請學者專家、學生代表列席諮詢。學校得 考量地區特性、學校規模,聯合成立校際之課程發展委員會。 (四)落實選修機制: 1.各校可依地區特性開設地方文史與藝術等相關選修科目,以彰顯高中教 育的地方特色。 2.各校應訂定期程表漸進推動「無固定班級授課制」,並積極開設選修科 目,以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發展。學校每學期開設選修科目之學分數, 以各學期規定選修學分數的一點五倍為原則,以供學生選讀。 3.各校可視教學空間與設備設施狀況,突破班級單元教學限制,採總量整 合運用,將電腦教室、實驗室及部分專科教室等調整運用,並善用班群 結構實施群組選修課程。

二、教材編選

(一)教材內容: 1.各科之教材內容宜強調相互關連性與應用性,以期學生能習得統整性的 知識能力。 2.教材內容宜與學生之生活經驗作適度的聯結,並善用網路資源,以提高 學習興趣及知識的可應用性,並拓展國際視野。 3.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海洋教育、環境教育、 永續發展、多元文化及消費者保護教育等材料宜適度融入相關科目教材 之編選。 (二)教材編選: 1.教材之編選宜強調基本概念與原理原則之習得,並提供高層次認知思考 能力之學習素材,讓學生習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之能力,避免零碎的知 識材料。 2.各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整合或自行編輯合適的 教科用書和教材,以及編選彈性學習時數所需的課程教材,惟全學期全

(8)

學年使用之自編教科用書應送交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三、教學實施與教師專業成長

(一)教學實施: 1.教學應依據學科性質、教材內容與學生能力,兼顧創意和適性,並適度 補充最新之知識。 2.教學實施宜以學生為中心,並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 的能力,引導其學習如何學習、思考如何思考,進而培養終身學習的能 力。 3.教學活動設計應顧及學生的多元智能需求,以達成適性發展的目標。 4.教學實施宜與社區、社會適度互動,有效利用多元教學媒體與社區資源, 以增進學生公民意識與社會參與能力,並提昇教學效果。 5.教師應於學期開始前,擬訂一學期之教學計畫,送教務處與上網,並準 備教學所需材料及有關事項。 (二)教師專業成長: 1.學校應規劃教師增能進修計畫,其內涵應包括觀念釐清、學校課程願景、 教材編選、教學策略與評量素養等向度。 2.教師應積極主動進修或參與教學觀摩與經驗分享等研習活動,增進教學 知能與開發各種教學模式及參與校內外研究,以提高教學品質。

四、學習評量

(一)評量設計與實施 1.教學應兼顧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與診斷性評量等學習評量。 2.學習評量應兼顧認知、情意、技能三層面及各領域、學科之核心能力與內 涵。 3.學習評量應參照學習目標、教材性質與學生個別差異,採用適當而多樣 的評量方法。 4.教師應強化高層次認知思考,以培養學生論證、審辨、批判性和創造性的 思考能力。 (二)評量分析與檢討: 1.教師應檢視與改善評量工具,分析與善用評量結果,以作為改進教材教 法、學習評量、實施補救教學及輔導學生學習的依據。 2.教師應強化學生輔導工作,充分協助學生自主選修或選擇適性分版課 程,並落實補救教學。

五、行政配合

(一)教育行政機關: 1.教育行政機關持續建置「中小學基本能力指標」與「學生學習成就資料 庫」,長期瞭解學生在各科學習成就,並進行國際比較,以研議學生學 習成就的有效策略或補救措施。 2.教育行政機關應建置高中學生能力的檢測,並落實補償修習機制,且強 化能力銜接與補救教學,協助學生確實修習完整課程內容。 3.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應針對學習弱勢學生予以適當協助。 4.教育行政機關應研議與推動課程試辦計畫,並鼓勵學校參與試辦計畫。 5.教育行政機關應結合師資培育機構,預先調配各學科師資培育數量,妥

(9)

善解決師資調配的配套措施,以因應課程變革,並適度保障教師的工作 權。 6.教育行政機關應強化高中與大學交流對話機制,加強大學與高中課程銜 接,及落實大學招生配套措施,如減少大學入學考試科目、教材分版之 考試內涵、調整大學入學考試方式、調整大學入學招生管道比例或考試 期程。 7.教育行政機關應協助學校克服課務運作、教學空間、教學設備與經費之 限制。 8.教育行政機關應於綱要實施之前,舉辦課程、教材、教學與評量之相關 研習會,使教師充分瞭解綱要之精神與內容,提昇教師教材選編、創意 與適性教學及多元評量的能力。 9.教育行政機關於綱要實施之後,得就課程設計、教材編選、教學實施與 教師專業進修做整體或抽樣評鑑,並提供各校改進所需之資源;各校應 依據評鑑結果積極改進。 (二)學校與其他單位: 1.各校對課程設計、教材編選、教學實施積極開發創意者,應給予必要之 協助與獎勵。 2.各校各科教師應安排共同專業發展時間,進行經驗分享、教學觀摩或研 討教學法。 3.師資培育機構應配合教育部調配各學科師資培育數量,並積極配合課程 修訂調整課程結構與內涵。 4.國立編譯館應配合課程調整,強化教科書編審組織與制度,加強教科書 審查工作,以提昇教材品質。

(10)
(11)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綜合活動」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綜合活動」課程目標為銜接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培養學 生具備生活實踐能力的總目標,以呼應此次高中課程修訂的基本理念。先從「自 我」出發,強化體驗、省思與實踐,激發潛能與促進適性發展。再延伸到「人我」, 涵養互助合作與修己善群之團體精神,促進個性與群性的調和發展。後擴及「大 我」,體現社會正義的熱忱與知能,涵養關愛自己、社會與自然環境的情懷。本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提升自我學習、邏輯思考、價值澄清與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強化自我體驗、 省思與實踐。 二、擴展生活經驗,持續發展興趣與專長,提升個人生活與休閒能力,以發揮個 人潛能及促進適性發展。 三、增強自治、領導與溝通能力,以涵養互助合作、修己善群之團體精神。 四、落實團體、社群與服務活動,強調合作學習,涵養敬業樂群與團隊精神,以 促進個性及群性的調和發展。 五、強化服務他人、關懷社會的行為,從中反思服務意義,以體現社會正義的熱 忱與知能。 六、實踐關懷生命,保護與改善自然環境,以涵養關愛自己、社會與自然環境的 情懷。

貳、核心能力

本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一、建構自我體驗、省思與實踐的能力。 二、具備自我學習、邏輯思考、價值澄清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探索、創造、休閒與生活的能力。 四、養成自治、領導、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五、涵養敬業樂群的團隊精神,具備合作學習之能力。 六、激發同理心、親和力、服務他人和關懷社會的態度及能力。 七、涵養尊重生命,關懷自己、他人與自然環境的態度及能力。

參、時間分配

一、本課程每週教學節數以二節為原則,其中班級活動一節列為教師基本時數。 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二節的綜合活動課程或課餘時間,安排班級活 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唯社 團活動每學年不得低於24 節。 二、學校宜以三年整體規劃逐年實施為原則,一學年或一學期之總節數配合實際 教學需要,彈性安排各項綜合活動,不受每週二節或每週班級活動、社團活 動各一節之限制。

(12)

肆、活動綱要

「綜合活動」是指依據學生興趣、需要及身心發展情形,並兼顧學校發展與 社區資源,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以建構自我價值觀與意義、增強解決問題能 力、強化團隊合作服務及促進全人發展的活動。其內容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 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項目與內涵如下表。 項目 內涵 班級活動 由導師輔導的班會或班級性活動,用以實踐民主議事程序,推展班級 自治、聯誼活動、班級團體輔導及生活教育活動。 社團活動 依學生興趣、性向與需求、師資、設備及社區狀況成立社團,並在教 師輔導下進行學習活動。 學生自治 會活動 輔導成立學生自治會組織,以提供學生服務,反映學生意見等事務, 如班聯會、畢聯會或其它學生自治組織。 學生服務 學習活動 配合學校、社區需要,實施計畫性的服務學習活動,如校園志工、社 區服務、公共服務、休閒服務、環保服務等。 學校特色 活動 依據學生興趣與身心發展階段、學校背景與現況、家長期望、社區資 源辦理的例行性或獨創性活動。如週會、教學參觀、專題學習或研究、 通識教育講座、媒體識讀、學習成果發表、節日慶祝、健康體適能、 國內外交流、聯誼活動、校際活動、始(畢)業活動、親職活動及其 他創意活動。

伍、實施要點

一、計畫擬訂

(一)綜合活動三年整體實施計畫之擬訂,應邀集學校行政人員、專任教師、導 師及學生代表組成課程發展機制,參酌師生家長意見,結合各類課程,納 入學校課程計畫,並參酌各校特性、指導人員、設備、場地、活動時間與 社區資源等因素彈性設計實施。 (二)全體教師對綜合活動均負指導、輔導及參與之責任。班級活動由導師擔任; 社團活動應遴選適當教師擔任;必要時,得聘請具有專長之本校職工、家 長、校友、大學學生或社會人士擔任;學生自治會活動由學務人員負責;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由相關處室負責。 (三)各項活動之進行,應著重團體精神之陶冶,提供學生共同參與及人際互動 之機會。 (四)全校每一學生參與綜合活動之機會均等,不應受家庭社經背景及學生個人 學業成績等因素影響。對於身心發展有特殊需求之學生,尤應安排適當之 活動項目,並給予特別之輔導。 (五)各項活動之實施計畫務求周全,應顧及學生身心發展與安全措施;活動內 容應符合本課程之目標,並應記錄、檢討,以作為活動改進之參考。

二、活動規劃選擇

(一)綜合活動課程以不採用教科書教學為原則。 (二)學校得依據本課程綱要、學生興趣與需求,規劃或選擇活動,編印或選用 活動手冊或各項活動資料,供師生使用。

(13)

(三)活動內容應與各科學習充分統整與貫串,並與生活經驗、生涯規劃作適度 的聯結;活動實施得打破年級、班級之限制,營造一至三年級學生交流及 學習情境。 (四)活動之規劃與選擇,除應與各類課程結合外,亦應掌握自主性與統整性適 切融入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海洋 教育、環境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及消費者保護教育等重要議題,以 讓學生體驗省思與實踐,培養各項核心能力。 (五)學校得依據情境分析,發揮創意,營造學校特色。

三、實施方法

(一)班級活動 1.班會活動進行方式,除開會應依會議規範程序進行外,宜力求生動變化,不 要過分拘泥於形式,以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2.班級活動應本民主精神,並由導師負責輔導,配合學校行事曆,研擬學期班 級活動計畫。 3.導師輔導學生慎選幹部,積極參與,培養民主風度,協助學生解決問題,並 促進班級互動溝通。 4.生活教育應包括自我管理、生活經營、人際尊重、團隊合作等常態性生活教 育。 (二)社團活動 1.社團活動由學生依其興趣、性向,並依學校社團申請辦法提出成立社團,宜 打破班級年級限制,並得實施跨校社團活動,促進校際交流。 2.社團活動項目,應配合學校場地、設備、教師專長、學生興趣與社區資源等 因素,選擇實施。 3.社團活動之進行,宜採同儕互動學習方式,並兼顧技能學習與情意陶冶。 (三)學生自治會活動 1.學生自治會應提供全校學生服務,支援學生各種教育活動與代表學生意見, 處理學生本身事務。 2.各校可依學生年齡、能力、經驗、意願及學校需要,訂立學生自治會組織章 程明訂職權範圍,並積極協助學生建立自治團體。 (四)學生服務學習活動 1.學校應依學生能力、參與意願、學校教育目標、社區需求及活動的教育性、 持續性與利他性,利用綜合活動時間或課餘時間,來推展服務學習活動。 2.學校宜鼓勵各任課教師於其任教專業科目中結合服務學習,掌握合作、互 惠、多元、學習及社會正義的服務學習特質,培養新世紀具反思行動能力的 國民。 (五)學校特色活動 1.學校特色活動之項目選擇與內容安排,應配合學校課程計畫與呼應體驗省思 實踐理念,參酌學生興趣與身心發展階段,學校背景與現況及社區資源等因 素彈性實施。 2.學校特色活動應於學期前排定時間,列入學校行事曆,由有關處室負責擬定 各項活動實施計畫與進度,教師積極參與,並透過學生自治會、社團或班級 進行設計及實施。

(14)

四、活動評量

(一)評量應依據活動目標及學習內涵,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 (二)評量內涵應兼顧情意態度、知識技能及努力程度。 (三)評量應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四)評量宜分工合作分層負責,班級活動由導師負責評定,社團活動由社團指 導老師負責評定,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學校特色活動由 各處室或相關人員負責評定。 (五)評量由導師彙整相關教師或負責人員的評量結果,適切參酌學生自評、同 儕評量、家長評量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評量資料實施總評。 (六)評量結果以文字描述為主,視學校需要得輔以等級呈現。結果得另列社團 成績或綜合活動評語,融入導師評語或納入日常生活考評。結果呈現應本 鼓勵原則,給予正向增強;然對表現欠佳者應提出具體事實與建議。

五、活動資源

(一)善用學校各項教學資源,積極拓展社區資源,營造良好活動環境。 (二)得與社區內各級學校與機構,合聘師資,交換或使用教學資源或共用軟硬 體設施。

(15)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國文」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國文」,同時具有語文教育、文學教育與人文教育 等性質,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達成本國語文,聽、說、讀、寫之學科能力指標。(詳見下節) 二、學習經由各類文學作品之欣賞與寫作練習,開拓生活視野,培養優美情操, 認識複雜人性,養成廣大的同情,以及表白自我內心,引發人我共感的能力。 三、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理解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經由文化經典與當代生存 環境的對話,開發文化反思的能力與尊重多元的精神。

貳、核心能力

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在「語文」領域「國文」科上之學習,應達成以下能力指 標: 高中學生到18 歲時應能夠:

一、聽

(一)分析與評論談話內容。 (二)分析與評論演講、報導的內容。 (三)分析與評論各類影音資料的內容。

二、說

(一)富感情的朗讀作品,並應用於說話中。 (二)善用口語表達技巧。 (三)應用技巧表情達意,交換意見。 (四)針對不同場合適當的說明意見,分享經驗。

三、讀

(一)利用進階詞彙、語法、修辭,輔助閱讀。 (二)廣泛利用文化知識,輔助閱讀。 (三)鑑賞與評論各類作品。

四、寫

(一)善用技巧遣詞造句。 (二)善用寫作技巧,流暢的表情達意。 (三)創作結構嚴謹的作品。

參、時間分配

第一、二、三學年每學期四學分,共二十四學分。每週授課四節,時間分配 原則如下: 一、範文每週三節。 二、寫作練習及指導每二週二節。 三、文學、文化名著閱讀,應用範文教學時間作閱讀指導;應用寫作練習及指導 時間,作「閱讀報告」之寫作指導。

(16)

肆、教材綱要

一、教材編選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 容應具時代意義、前瞻視野,反映在地經驗或普世價值。 (二)範文之選材,必須具有語文訓練、文藝欣賞及人文素養之價值。 (三)編選範文時,應將三學年六學期所選用之教材,作通盤計劃,按不同文 類、文字深淺、內容性質,作有系統之編排。 (四)每課範文應附有題解、作者、注釋、問題討論等項。 (五)選文應力求內容切時,旨趣合宜;思理精闢,層次分明;情意真摯,想 像豐富;文辭雅暢,篇幅適度。 (六)文學、文化名著閱讀,宜著重文字難易適中、內容豐富賅博、思想新穎 深刻、文學樣式多元,經任課教師指導後,能由學生自行閱讀吸收者。

二、教材之配置

(一)範文 1.語體文與文言文之比例 學年 百分比 文別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語體文 60% 55% 50% 文言文 40% 45% 50% 說 明 : (1)上表所列之範文比例,語體文包括散文、詩歌、小說;文言文包括散文、 詩歌、小說及文化經典。 (2)上表所列百分比,取其約數,可酌量增減,但以百分之五為限。 2.範文選材及配置 (1)各冊編排由淺而深,兼顧不同文體文類,及其發展變遷的脈絡。 (2)文言選文:依據前述教材編選原則,及以往教科書選文經驗,並經由 專業評選小組討論,以兼顧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文 體與本土素材為原則,酌選文言文篇章四十篇(附件一), 提供編選參考。 (3)語體選文:1.以台灣新文學以降之名家、名篇為主(應包含原住民作 品), 2.兼及其他近現代華文作家與優秀翻譯作品, 3.並可酌採古代接近語體之作。 (4)選文應語言曉暢、具文學性,並顧及當代議題(如:海洋文化、性別 平等、人權法治、生命教育、環保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等議題)。 (5) 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教材,分別依次選自:《論語》、《孟子》、 《墨子》、《韓非子》、《老子》、《莊子》。 (6)每冊應選一至二課古典詩歌、一課現代詩歌。 3.範文之配置 (1)第一冊至第五冊,每冊十三課;第六冊十一課。 (2)各冊課數得依選文深淺長短酌予增減一課。

(17)

(二)寫作練習 1.任課教師可採命題作文、情境寫作、短文及應用文寫作等方式進行,以培養 學生寫作能力。 2.每學期文學、文化名著閱讀,學生應交「閱讀報告」一篇;任課教師應於一 年級上學期開始指導學生撰寫。 3.寫作練習篇數: (1)第一、二學年第一、第二學期及第三學年第一學期習作五篇,批改四 篇,共同訂正一篇。 (2)第三學年第二學期習作三篇,批改二篇,共同訂正一篇。 (三)文學、文化名著閱讀 除各冊範文以外,應適度選讀文學、文化名著。教師指導學生撰寫「閱 讀報告」,作為平時或定期成績評量,併入寫作練習篇數計算。

伍、實施要點

一、教材內容

國文教材以範文為主,以文學、文化名著閱讀為輔。學生國文科各項優良作 品,宜由學校每年展覽一次。

二、教材編選

(一)範文 1.教材之編選須遵照前列之教材編選原則。 2.語體文與文言文之比例、文化經典、詩歌、範文課數,均須遵照教材配置之 規定。 3.文言文宜選篇幅適度,內容生動,文字精鍊者。 4.每課範文所附之題解、作者、注釋、問題討論之編選要領如下: (1)每課範文附相關的題解、作者、注釋、問題討論等資料。 (2)題解包括文類、主旨、寫作背景之剖析。 (3)作者介紹宜力求詳實深刻,與選文之背景密切配合。 (4)注釋使用語體文,以詞意解釋為原則,盡量避免引用他書文字及深奧 典故。 (5)問題討論宜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範文之旨趣,提升其思辨及表達之能力。 (二)文學、文化名著閱讀 由各校國文教學委員會依照教學進度、學生需要、出版現況,配合教材 配置比例,自訂實施辦法。

三、教師手冊之編輯

(一)每課應正確指出教學目標、教學要旨,然後分析其內容形式,提供適當之 教學法。 (二)每課宜有課文之深究與鑑賞,並詳細補充相關之作者生平、範文背景、生 字難詞之訓解及活用、相關語文文學資料之介紹說明。

四、教學方法及過程

(一)範文 1.各課範文應要求學生熟讀深思,教學重點以提示全篇主旨、內容精義及段落

(18)

大意,以培養學生欣賞之能力。 2.範文之教學宜針對文類形式及語文表達特色加以討論,以培養學生寫作能 力。 3.範文講授應作延伸閱讀與討論。 4.範文講授宜與選修科目,文學、文化名著閱讀結合教學。 5.教學時並應利用視聽器材,提供學生欣賞,藉以增進其對課文之了解。 (二)寫作練習 1.寫作練習,由教師命題,間可指導學生自由命題。 2.命題作文或引導寫作務求適合學生理解及寫作能力,並配合生活環境,與課 文密切聯繫。 3.教師批改寫作練習,應注意內容題旨之切合,以及標點符號之應用、錯別字 之訂正等。 (三)文學、文化名著閱讀 1.任課教師每學期應視學生程度及需要,選擇適當內容及份量之文學、文化名 著,供學生閱讀。 2.文學、文化名著閱讀包括語文、文學、文化及當代議題等相關著述或篇章。 3.每學期文學、文化名著閱讀,學生應交「閱讀報告」一篇併入寫作練習篇數 計算。 4.任課教師可以用讀書會方式,鼓勵同學進行多元閱讀及交互討論。 (四)教師宜於課內外適時指導學生練習適當之語言表達。

五、與其他事項之聯繫

(一)本教材應與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或其他有關學科之教材與議題配合 ,相輔相成,使教育成效更為彰顯。 (二)國文教學除本科外,另設選修科目:包括區域文學選讀、小說選讀、論孟 選讀、語文表達及應用。 (三)國文教學研究會應遵照規定舉行,其討論內容應以教材及教學方法研究為 主,其他有關之教學行政工作為次。 (四)學生各項優良學習成果,除在班上傳閱、揭示或陳列外,學校每學期應就 寫作、演說、辯論、朗誦、吟唱、閱讀等項,酌量舉行比賽,以資觀摩。

六、教學評量

(一)國文成績之評量,包括日常考查、平時練習、定期考試等方式,考查學生 在範文學習、寫作練習及課外閱讀等各方面學習進展之情況。 (二)國文科教學評量須以本科教學目標為原則,並注意情意目標的評量。 (三)教學評量,須根據各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其教材性質訂定之。 (四)評量內容包括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應用、鑑賞等方面,應力求其完 整性。 (五)評量方法:採用口試、筆試、觀察、作品評量等方式。 1.範文評量 (1)方式: ‧日常考查 ‧定期考查 (2)內容: ‧詞語方面:生字、難詞之辨析,古今字詞義之演變。

(19)

‧旨義方面:文章立義、各段要旨之領會。 ‧篇章方面:課文結構及段落呼應之分析。 ‧表達技巧:各文體文類表達技巧之把握。 ‧應用方面:從討論問題中考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對範文之認識 程度、在人生修為中之參考價值等項。 2.寫作練習評量 (1)方式:於平時就下列項目考查評量,並酌予個別指導訂正。 (2)內容: ‧文字方面:書體端整,無錯別字。 ‧標點方面:標點符號使用適切。 ‧表達方面:措辭恰當,行文流暢。 ‧內容方面:立義精當,取材切題,情景交融,事理兼顧。 ‧結構方面:結構完整,段落分明,層次有序,前後呼應。 ‧篇幅方面:長短適中,無冗贅拖沓之累,亦無殘缺脫漏之病。 3.文學、文化名著閱讀評量 (1)方式:考查「閱讀報告」。 (2)內容: ‧報告之格式及作法。 ‧對閱讀教材之整體掌握。 ‧對閱讀教材之重點摘要介紹。 ‧對閱讀教材內容之分析評論。 ‧對閱讀教材之閱讀心得感想。 ‧報告本文之語文表達。 ‧對同學心得報告的欣賞與相互分享。 (六)國文總成績之計算 國文總成績之計算:第一、二、三學年範文(包括日常考查、定期考 查)占百分之七十,寫作練習占百分之三十(包括文學、文化名著「閱 讀報告」及各式作業)。 (七)教學評量後,應視需要實施補救教學。

七、輔導

(一)語文資優學生,應酌增補充教材,著重課外自學輔導,以增進其學習與寫 作之能力。 (二)其他特殊學生,應視個案情形,予以個別輔導。

(20)

附件一:文言文選文四十篇 時代 課數 課 名 作 者 1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2 大同小康 禮記 3 勸學 荀子 4 漁父 屈原 先 秦 (五篇) 5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6 過秦論 賈誼 7 鴻門宴 司馬遷 8 出師表 諸葛亮 9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0 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 漢 魏 六 朝 (六篇) 11 蘭亭集序 王羲之 12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李白 13 師說 韓愈 14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15 阿房宮賦 杜牧 16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7 醉翁亭記 歐陽修 18 訓儉示康 司馬光 19 傷仲永 王安石 20 六國論 蘇洵 21 赤壁賦 蘇軾 22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唐 宋 (十二篇) 23 金石錄後序(可節選) 李清照 24 郁離子選 劉基 25 指喻 方孝孺 26 項脊軒志 歸有光 27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28 陶庵夢憶選 張岱 29 原君 黃宗羲 30 廉恥 顧炎武 31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明 清 (九篇) 32 病梅館記 龔自珍 33 東番記 陳第 34 裨海紀遊選 郁永河 35 望玉山記 陳夢林 36 紀水沙漣(東征集) 藍鼎元 37 勸和論 鄭用錫 38 放鳥 吳德功 39 遊關嶺記 洪繻 臺灣題材 (八篇) 40 台灣通史序 連橫

(21)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區域文學選讀」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高中國文科「區域文學選讀」,是一門以學校所在區域為主之文學選讀的科 目,本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培養探索區域文學興趣,並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 力。 二、呈現文學在地性,激發學生對鄉土的認知與感情。 三、啟迪多元文化之理念,尊重各族群、各地方的文學表現,促進整體社會之和 諧與發展。

貳、時間分配

一、建議在高一或高二修習。 二、各校可依實際教學需要,設計成為一學期二學分或一學年四學分之課程,每 週授課二節。

參、教材綱要

一、教材編選

(一)承接高中國文科教材編選原則,切合學生身心發展及學習興趣。 (二)參酌國文科篇目內容,規劃適合當地文化、社會整體發展之文學內涵。 (三)各區域文學的教學,必須與當地文化、文學之學習結合,並能與社區互 動,符合實際需求。 (四)教材之編選,應尊重各族群之主體地位,必要時應向當地耆老及相關專 長人士請益,以充實選材內容。 (五)市面已刊行之文學讀本與當地關係密切而適當者可以選用。各校亦可由 國文科教學研究會或任課教師自編教材,經教學研究會審查後送學校課 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後採用。 (六)教材附作家介紹、簡明注釋及問題討論等。編排宜由淺而深,可兼顧不同 文體文類及其發展變遷的脈絡。

二、教材內容

(一)「區域文學選讀」之內容,包括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原住民文學及母語 文學。視學校所在地酌選當地優秀的作家作品,並兼顧區域文學史發展之 特色。 (二)選文篇數得依選文深淺長短及實際考量,自行斟酌。

肆、實施要點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 具時代性及前瞻性。 二、「區域文學選讀」實際上課之教材,依各地各校學生不同需要而編選,教學 時宜說明時代、區域之背景,力求與當地文學之精神與特色結合。

(22)

三、講解與討論並重,加強田野訪談、調查,認知並分享區域文學的喜悅。 四、充分運用科技與資訊、視聽媒體,及當地文史資源,進行區域文學內涵之欣 賞、整理、保存,並與其他科目交流。 五、教學評量 (一)成績之評量,包括日常考查、平時作業、定期考試等方式,考查學生在各 方面學習進展之情況。 (二)評量內容包括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應用、鑑賞等方面,應力求其完 整性。 (三)評量方法:採用口試、筆試、觀察、作業評量等方式交替進行。避免因為 評量的形式化而使學習窄化,或因評量鬆散而無法激勵學習。 (四)評量方法,採用口試、筆試、觀察、上臺演練、作業評量等方式。

(23)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小說選讀」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小說選讀」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利用選修之彈性,針對高中必修國文受限於篇幅而選錄不足的小說文類,加 以補充性教學。 二、利用小說高度技巧性與藝術性的特色,開啟較為專業性的文學學習。 三、利用小說有人物、有情節等的高度可讀性,從而學習文學與人生的對話。

貳、時間分配

一、建議在高一或高二修習。 二、各校可依實際教學需要,設計成一學期二學分或一學年四學分之課程,每週 授課二節。

參、教材綱要

一、教材編選

(一)各校可斟酌實際情況,講授多種短篇小說名篇,或長篇小說專書。 (二)教材編選宜兼顧當代議題,如性別、環保、弱勢族群等相關篇章。 (三)本科目教材可選擇市面的出版品(或由老師自編教材),經教學研究會審 查後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後採用。

二、教材內容

(一)本課程教材內容可涵蓋古典或現代,本國或外國小說,亦可有所偏重。 (二)教材內容宜配合學生成長經驗,選擇以「成長」為主題的作品。

肆、實施要點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 應具時代性及前瞻性。 二、本課程除由老師講演之外,應特別重視討論,引導學生表達其閱讀感受。 三、本課程可規劃學生分組討論,針對作品的主題、人物、技巧等做充分討論與 發言。 四、本課程的講授,除史傳性的介紹作者生平背景及其時代相關資料外,宜特 別引導學生作文學文本的細讀。 五、教學評量 (一)成績評量包括課堂討論、口頭報告、書面論文及期末筆試等方式。 (二)書面論文可以個人寫作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 (三)成績評量應以學生對小說的感受性為主,而以知識性的認知為次。

(24)
(2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論孟選讀」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論孟選讀」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研讀論語、孟子文化經典教材,培養學生社會倫理之意識及淑世愛人之精神。 二、汲取古人深思、反省之生活智慧,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上。 三、配合現代思潮,以達新舊傳承之目的。

貳、時間分配

一、建議在高二或高三修習。 二、各校可依實際教學需要,設計成一學期二學分或一學年四學分之課程,每週 授課二節。

參、教材綱要

一、教材編選

(一)選文應顧及當代思潮,並切合學生之學習興趣與吸收能力。 (二)應配合教學節數,編選適量教材。 (三)每課選文宜附有簡明之注釋、章旨、問題與討論等。

二、教材內容

(一)簡介孔丘、孟軻之生平事蹟。 (二)概述論語、孟子二書。 (三)先講授論語,後講述孟子。 (四)選文應呈現孔、孟主要思想,並顧及當代思潮。

肆、實施要點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 應具時代性及前瞻性。 二、闡釋篇章內容時,宜充分說明時代背景,並力求與現代精神契合。 三、講解與討論並重,每節預留適度時間供學生發問或互相討論。 四、結合相關趣味故事,增加學生學習樂趣。 五、本科教學應與國文、歷史、公民與社會等科密切聯繫,以加強其效果。 六、教學評量 (一)成績之評量,包括日常考查、平時作業、單元習作練習、定期考試等方式, 特別重視學生在課堂的口頭報告與討論的情形。 (二)評量內容可依學生不同能力提升之需要而斟酌。 (三)評量方法採用口試、筆試、觀察、上臺演練、作業評量等方式。

(26)
(27)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語文表達及應用」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高中「語文表達及應用」選修科目,包括文字書寫之各種現代語文應用及口 頭講述能力之培養,本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培養學生語文表達及應用之基本能力,包括:觀察、模仿、思考、分析、歸 納、聯想、想像、綜合、應用、鑑賞、創作等。 二、培養學生因應各種不同需要靈活表達及應用語文之能力。 三、指導學生體認自我定位,明瞭群己關係,擁有正確之處世態度及良好之人際 關係。 四、指導學生具備溝通協調、理性思辨、專業統整、終身學習之能力。

貳、時間分配

一、建議在高二或高三修習。 二、各校可依實際教學需要,設計成一學期二學分或一學年四學分之課程,每週 授課二節。

參、教材綱要

一、教材編選

應與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教材銜接,並切合現代 生活之需要。教材之編選,有以下四點要領: (一)語文表達及應用能力之訓練,在文字書寫方面,包括命題寫作及引導寫作 之能力;在口頭講述方面,包括演講、辯論、報導、口頭報告、口頭問答 等能力。 (二)因應各種不同需要,包括不同學程進修之銜接,及未來進入社會靈活表達 及應用語文之能力。 (三)面對現代生活靈活表達及應用語文之能力,包括適合各種情境,自由運用 及發揮之能力。

二、教材內容

(一)寫作練習之命題寫作,包括各種文類之寫作練習。引導寫作則包括改寫、 縮寫、重組、提綱、看圖作文、自擬題目、情境作文等之寫作練習。 (二)適合時代需求之口語表達及應用之內容包括:演講、辯論、報導、口頭問 答等語文表達能力之訓練,及便條、名片、書信、自薦函、公文、對聯、 題辭、啟事、自傳、履歷表、廣告詞、新聞稿等應用文形式之訓練。

肆、實施要點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 應具時代性及前瞻性。 二、語文表達及應用實際上課之教材內容,可依各校學生不同需要而講授。 三、語文表達及應用實際上課之教材份量,可依各校不同的時間分配,具有彈性。

(28)

四、在各單元中,宜舉範例說明。 五、在各單元後,宜附有習作練習。 六、教學評量 (一)成績之評量,包括日常考查、平時作業、單元習作練習、定期考試等方式, 考查學生在各方面學習進展之情況。 (二)評量內容可依學生不同能力提升之需要而斟酌。 (三)評量方法採用口試、筆試、觀察、上臺演練、作業評量等方式。

(29)

25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係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英語 教育,旨在提升學生之英語文能力,以作為將來升學或就業之準備。課程目標同 時包括學習方法與邏輯思考的訓練以及興趣的培養,並藉由文化的了解培養恢宏 的世界觀。 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課程應達到下列教學目標: 一、增進英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應用於實際生活之溝通。 二、培養以英語文進行邏輯思考、分析、判斷與整合創新的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英語文學習方法,以加強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四、涵育學習英語文的興趣與積極的態度,主動涉獵各領域知識,提升人文素養 與科技知能。 五、促進對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尊重;培養國際視野與全球永續發展的世界觀。

貳、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包含基本能力及進階能力兩項。基本能力為透過後期中等教育(高 中、高職及五專前三年)之共同課程所培育之英語文能力,相當於高中一年級學 生所需具備的英語文能力;進階能力則相當於高二、高三學生所需具備之英語文 能力。

一、語言能力

(一)聽 1.基本能力 (1)能聽懂教室用語。 (2)能大致聽懂教師用英語所講述的課文內容概要,以及所提出與課文內 容相關的問題。 (3)能大致聽懂英語日常對話。 2.進階能力 (1)能聽懂教師用英語所講述的課文內容概要,以及所提出與課文內容相 關的問題。 (2)能聽懂與課文主題類似或相關之會話、故事或敘述。 (3)能聽懂英語日常對話。 (4)能聽懂英語教學廣播節目。 (5)能聽懂公共場所廣播的內容,如捷運、車站、機場廣播。 (6)能大致聽懂英語影片及國內英語新聞報導的內容。 (二)說 1.基本能力 (1)能使用主要的英語教室用語。 (2)能以英語就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

(30)

(3)能參與課堂上的英語口語練習。 (4)能以英語進行簡易的口語溝通。 (5)能以英語簡單描述日常事物。 2.進階能力 (1)能以英語討論課文內容。 (2)能以英語轉述課文內容或故事。 (3)能以英語看圖敘述。 (4)能以英語進行日常生活溝通。 (5)能善用語言或非語言之溝通技巧,強化溝通成效。 (6)能以英語簡單介紹國內外風土民情。 (三)讀 1.基本能力 (1)能看懂常用的英文標示和圖表。 (2)能了解閱讀資料中的基本訊息。 (3)能看懂短文故事並瞭解其大意。 (4)能藉助字典或其他輔助工具,自行閱讀與課文難度相當之課外教材。 2.進階能力 (1)能利用字詞結構、上下文意、句型結構及篇章組織推測字詞意義或句 子內容。 (2)能熟悉各種閱讀技巧(如擷取大意、推敲文意、預測後續文意),並有 效應用於廣泛閱讀(extensive reading)中。 (3)能了解短文、書信、故事、漫畫、短劇及簡易新聞報導等的內容或情 節。 (4)能了解及欣賞不同體裁、不同主題之文章。 (5)能分析及判斷文章內容,瞭解敘述者的觀點及態度。 (四)寫 1.基本能力 (1)能正確使用大小寫及標點符號。 (2)能正確合併句子、改寫句子。 (3)能運用適當的詞彙或句型造出正確的句子。 (4)能針對課文問題寫出答案。 (5)能將簡易的中文句子翻譯成英文。 2.進階能力 (1)能針對各類選文之問題,寫出合適的答案。 (2)能針對某一題材寫出通順的段落。 (3)能書寫簡單的便條、書信、電子郵件、心得、感想等。 (4)能根據提示(如圖畫、表格等)寫出簡要的故事或說明。 (5)能將中文的句子與段落翻譯成英文。 (五)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 1.基本能力 (1)能以英語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故事等。 (2)能掌握所學字彙及句型,適當地應用於課堂及日常生活之溝通。 (3)能看懂並填寫常用的表格。

(31)

27 2.進階能力 (1)能有效整合聽、說、讀、寫各項語言能力,適切地應用於各種溝通情 境。 (2)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簡易故事或廣播,並能簡要地說出或記下要點。 (3)能看懂故事及短文,並以簡短的句子述說或寫出大意。 (4)能看懂日常書信、電子郵件、留言和賀卡、邀請卡等,並能以口語或 書面作回應。 (5)能以口語或書寫方式翻譯中英文的句子或段落。 (6)能以英語文簡單的說出或寫出摘要。

二、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力

1.基本能力 (1)能把各類訊息加以比較、歸類、排序。 (2)能根據上下語境釐清不同訊息間的因果關係。 (3)能分辨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見。 2.進階能力 (1)能分析、歸納多項訊息的共通點或結論。 (2)能將習得的原則類推到新情境中,解決問題。 (3)能綜合現有訊息,預測可能的發展。 (4)能評估不同資訊,提出合理的判斷或建議。 (5)能整合、規劃相關資訊及資源,並發揮創意。

三、學習方法

1.基本能力 (1)能預習、溫習功課。 (2)能把握任何溝通的機會、表達意見。 (3)能瞭解基本英文閱讀技巧,以提升閱讀能力與興趣。 (4)能利用工具書(如字典)或其它資源,主動了解所接觸英文的內容。 2.進階能力 (1)能思考及詢問課文內容及找尋相關資料,強化學習成效。 (2)能探討並有效運用各種學習英語文的方法及技巧。 (3)能主動尋找機會、積極利用資源,提升英語文的溝通能力。 (4)能運用邏輯思考,強化語言學習之成效。 (5)能檢視自我學習過程,並隨時改進。 (6)能訂定英文學習計畫,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四、學習興趣與態度

1.基本能力 (1)樂於參與上課時的各類練習活動,不畏犯錯。 (2)樂於接觸課外的英語文多元素材,如小說、報章雜誌、電影、歌曲、 廣播、網路等。 (3)樂於以英語文與人溝通,如面對面或透過網路、書信等。 (4)樂於參與有助提升英語能力的活動,如歌唱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比 賽、作文比賽、短劇比賽、英語營等。

(32)

2.進階能力 (1)能主動接觸課外的英語文多元素材,如小說、報章雜誌、廣播、電視、 電影、歌曲、網路等等。 (2)能主動以英語文與人溝通,如面對面或透過網路、書信等。 (3)能主動從網路或其它管道蒐尋課文相關資源,並與老師及同學分享。 (4)能積極參加英語文活動,充實生活內容,增加生活樂趣。 (5)能積極以英語文為工具,探索不同領域的新知。

五、文化涵養與世界觀

1.基本能力 (1)能認識外國之主要節慶習俗及風土民情。 (2)能了解、尊重不同之文化習俗。 (3)能了解我國主要節慶之英語表達方式。 (4)能以簡易英語介紹國內外風土民情。 (5)能具有基本的世界觀。 2.進階能力 (1)能了解與欣賞外國的風土民情。 (2)能了解國際社會之基本生活禮儀。 (3)能比較國內外文化的異同,並進一步了解其源由。 (4)能以英語文介紹我國的風土民情。 (5)能了解國際事務,具有國際視野。 (6)能融合文化知識與語言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7)能養成地球村的觀念,尊重生命與全球的永續發展。

參、時間分配

第一、二、三學年,每學期四學分,每週四節。

肆、教材綱要

一、編纂原則

高中英文教科書是一種綜合性的教材,宜兼顧聽、說、讀、寫四種語言能力 的培養,並應重視四種能力的綜合運用。為符合漸進、累積、反覆的教材編纂原 則,教材須依年級循序漸進,並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教材銜接。全部教 材分成六冊,以配合高中三學年之使用。內容的編寫宜納入多元的主題,藉由生 動、活潑的活動設計,與實際生活應用結合。第一學年為聽、說、讀、寫並重的 綜合性課程;第二、三學年,除持續聽、說、讀、寫的訓練外,應進一步加強閱 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 (一)基礎與進階教材難度的區別 因應學生程度差異的問題,教材從高二開始分為A、B 兩版,且 A 包含於 B, 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A 版僅包含難度較低的「基礎教材」,而B 版除了「基礎教

(33)

29 材」外,還包括難度較高、挑戰性較大的「進階教材」。基礎與進階教材難度的 區別,以下列四項標準界定之: 1.文本的難度:包括主題深度(生活化或專業化程度等)、字彙的難度(如字 頻的高低、字的長短、生字量的多寡等)、句型文法的難度(如句子結構的 複雜性、常用性等)、訊息處理量(如閱讀內容的長短及複雜度、聽力素材 速度的快慢等)。 2.活動的難度:涵蓋的聽、說、讀、寫技能項目越多,或所需之運用技能 (productive skills)成分越高,則挑戰性越高。回答的開放程度越高,難度 越高;對回答的精確度要求越高,難度越高。 3.導引的程度:所提供的導引或協助(如聽力或閱讀活動前提供重點字彙、背 景知識的介紹等)越多,練習活動越容易達成,較適合作為基礎教材。 4.認知的層次:基礎教材以理解、應用、基本思考能力的培養為主;進階教材 則加重分析、判斷與創造能力的訓練。 基礎教材為所有學生必需學習者,若單獨使用,則為 A 版教材。進階教材 則是在基礎教材之上另行加深加廣者,基礎教材加上進階教材則為 B 版教材。 編纂時,進階教材可以獨立成冊;亦可與基礎教材結合,集中於教材的某幾課或 分散至各單元的結尾。基礎、進階若合併成冊,務必清楚標示,以利分類教學之 進行。 (二)教材編選原則 教材之課數、課文長度、字彙、文法、課文內容及練習活動應符合以下原則: 1.課數 基礎教材原則上每冊十至十二課左右。高二、高三教材,應考慮到分版 教學的需要,編纂時每冊除了原訂基礎教材為A、B 兩版共用之外,可多編 數課難度較高的進階教材,或針對每課基礎教材加編進階教材,亦可單獨成 冊發行,作為B 版加深、加廣教學之用,以配合不同程度學生之需求。 2.課文長度 編輯者可依文體選材彈性處理,字數不另設下限與上限。 3.字彙 教材內生字,盡可能選用常用率最高的七千字,依字頻高低,循序漸進, 優先採用頻率較高的字彙。原則上,高一及高二、三的基礎教材,優先選用 常用率最高的四千五百字;進階教材則可適度選用常用率在四千五百至七千 之間者。 各冊單課的生字數量或有多寡不一,但原則上基礎教材每一冊的生字總 量不宜超過六百字,高二、三的B 版教學同時使用基礎及進階教材,兩種教 材合併計算,每冊的生字總量則以不超過七百字為原則。 4.文法 文法教材應以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所學過的基本句型及文法觀 念為原則,進一步加深、加廣,以幫助學生瞭解較複雜的語句結構,增進學 生的閱讀理解與造句的能力。句型結構或文法較為複雜或於書寫、口語溝通

(34)

中較不常用者,學生僅需理解即可,不需提列為各課文法素材。較為常用的 重要句型結構,學生則需熟習,以期能應用於溝通中,故宜提列為文法素材, 並在各課提供適度說明與練習。 文法教材的呈現宜視實際需要,在各課中提列介紹,若選文內容中並無 重要的新句型或文法觀念,不必勉強為之。 5.課文內容 課文之選材宜多樣化,並兼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及啟發性。內容 應結合學生其他領域的學習,配合科學發展、社會脈動與世界潮流,介紹各 種新知,以增長學生個人的知能。此外,應配合學生的生活背景與心智發展, 納入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海洋教育、 多元文化、消費者保護教育、生涯規劃等相關議題,以期提升學生的人文素 養,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6.練習活動 練習活動可包括字彙、文法練習及與課文內容相關之閱讀、聽力、口說 及寫作等練習,力求意義的賦予及情境的營造,可以遊戲、歌唱、角色扮演 等活動方式為之。

二、編寫方式

教材編寫宜注重設計之整體性及活動之多元性。課文以一般知識性、趣味 性、實用性和啟發性的文章為主,選材宜多樣化。課文應力求主題明確、結構完 整、脈絡鮮明,以配合閱讀技巧(如掃瞄 scanning 及略讀 skimming)及寫作技

巧(如主題句topic sentence 及連貫性 coherence)的介紹。

對話教材,應力求對話內容及語句的真實性(authenticity)、並符合口說英 語(spoken English)的特質。長度不宜過長,希望學生皆能熟稔、應用。 字彙、片語及文法句型應配合課文介紹,並在之後的課文或練習中反覆出 現,以期學生能溫故知新。 練習活動可包括聽、說、讀、寫四項能力之個別及綜合訓練。每課可根據課 文的特性,設計與課文主題、文體、文法要點等密切相關的活動,例如字彙、片 語、句型、文法、閱讀、聽力、口說、寫作等練習。各項練習應力求靈活,有變 化,並涵蓋不同難度,以配合學生之需要。 另外,可配合課文主題採用相關之生活教材或活動,擴大學生對英語文的接 觸層面,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之教材,體驗豐富多樣的語言學習經驗,以增進學 習興趣,進而提升聽說讀寫之各項能力。

三、教學資料

(一)基本資料 1.教科書:高中三學年每學期各一冊,共六冊。若高二、三 B 版進階教材獨立 成冊,則每學期各編一冊進階教材以配合基礎教材,共四冊。 2.教師手冊:配合教科書,每冊編寫一本。若 B 版中的進階教材獨立成冊,則

(35)

31 宜另編一本教師手冊搭配使用。 (二)輔助資料 1.習作簿:配合教科書,每冊編寫一本。若 B 版的進階教材獨立成冊,宜另編 習作搭配使用。 2.光碟:配合教科書,製作發音清晰、速度自然之光碟。 3.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如互動光碟、網站。

伍、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高中英文教材,可由各校就審定通過的英文教科書中擇優選用或自編教材。 編寫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 及前瞻性。配合各校學生的程度,選取涵蓋多樣化題材、文體、多元文化觀,且 選文廣納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海洋教育、 多元文化、消費者保護教育、生涯規劃等主題之教科書,以提升學生人文、社會 與科技的智能,涵育對國際事務及外國文化的了解。 各校進行 A、B 分版適性教學時,A 版教材為「基礎教材」,B 版教材則包 括「基礎教材」與「進階教材」。基礎與進階兩種教材的組合,可有下列幾種方 式: (一)基礎與進階教材合併成冊。 (二)基礎教材獨立成冊;進階教材以補充教材型態編輯成冊,或由教師自行編 選。 (三)基礎與進階教材皆由教師自行編選。 若為自編教材,應符合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之教學目標,並遵循本教材綱 要中之各項編纂要點,同時參酌以下三項原則: (一)教材編寫應與學生的程度密切配合。 (二)審慎評估各校所能提供的教學資源。 (三)教材內容與地區特色應能儘量吻合。

二、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應秉持「學生本位」的理念,以學生的練習為主,教師的講解為輔。 各項練習活動可採個別練習、團體練習或二者相輔而行。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 習的主體,教師則扮演輔導學習的角色;教師應引導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項教 學活動,並儘量使用英語,以增加學生接觸英語及使用英語的機會。教師應靈活 運用各種媒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果。教學活動之實施,應強調適時複 習及實際應用。教師應針對不同程度之學生,選用適當的教材,提供適當的教學 活動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 高中英文教學要領如下:

(36)

(一)兼顧聽、說、讀、寫四項語言能力之訓練及整合運用。教學時可運用任 務導向(task-based)的活動,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之字彙、片語及文 法於日常生活溝通中。 (二)聽力教學以語意理解為主,口說教學以語意表達為主。聽說教學應配合 各種主題營造適當情境,設計各類活動,並靈活利用各類教具及媒體。 (三)閱讀教學涵蓋課文教學和字彙教學。課文教學應透過不同的活動設計, 讓學習者了解選文的主旨及重要細節,並熟悉各種閱讀技巧。字彙教學 應配合上下文進行,讓字彙自然出現在句子、對話或短文中,使學生確 實了解其意義與用法。 (四)寫作教學宜依學年循序漸進,讓學生從合併句子、改寫句子、造句、回 答問題,進而到段落、課文摘要、日記、書信、短文及圖表等,進行不 同層次之寫作練習活動。教學應強調寫作歷程的重要,包括構思內容、 規劃組織、遣詞造句、修訂文稿等。 (五)文法教學以出現在課本中的用法為主,講解宜簡明有系統,並設計情境 豐富的練習活動,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文法結構或句型的能力。

三、教學評量

評量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學習成效及診斷學生學習困難,作為實施補救教學之 依據。教學評量應採多元評量模式,包括總結式及形成式評量,以了解學生之學 習起點、過程、態度、成果及個別進步情形,可採檔案評量的方式,將學生之各 項學習活動表現詳加記錄,並將相關作品整理成個人檔案,作為評量的參考。教 學評量原則條列如下: (一)評量應配合教學目標、能力指標、教材內容及教學活動。 (二)成績評量應包括正式測驗、課堂參與、作業表現、學習態度及進步情形 等項目。 (三)評量應多樣化,兼採紙筆、口說及聽力測驗或報告等不同方式,亦可利 用網路對學生進行教學評量。 (四)評量應涵蓋語言成分(發音、字彙、文法)及語言應用能力(聽、說、 讀、寫),且後者重於前者。 (五)評量取材應避免冷僻艱深之素材。 (六)評量應符合適性原則,依學生程度命題,不宜過難。 (七)教師可建立個人試題檔案,於每次評量後進行簡易分析,以評估試題品 質及教學成效。 (八)教師可彈性利用具公信力的英語檢定考試,來檢視教學評量的品質。

四、教學資源

英文教學應結合平面教材、教具、以及各種教學媒體,以創造豐富的語言學 習環境,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除教科書以外,應 善用以下的教學資源:

(37)

33 (一)配套的教師手冊、學生習作、光碟。 (二)教具及輔助教材如圖卡、情境圖、實物等。 (三)適當的課外閱讀教材。 (四)與課文有關的錄影帶、互動光碟、VCD 或 DVD。 (五)各類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如互動光碟、網站。

(38)
(39)

35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英語聽講」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英語聽講」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培養聆聽英語的能力。 二、培養使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的能力。 三、培養以英語表達意見,描述熟悉的人、事、地、物和參與簡單討論的能力。 四、增進對英語溝通禮儀的認識,以在不同的場合與情境中適當應對。 五、增進對外國文化的瞭解,並培養以簡單英語介紹中外文化的能力。

貳、時間分配

第一或第二學年,每學期一至二學分,每週一至二節。

參、教材綱要

一、編纂原則

(一)教材之主題以學生之興趣及需要為依歸,力求實用。 (二)教材應該涵蓋聽力與口語訓練,尤其應該注重兩者的整合。 (三)教材編排及活動設計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其會話能力與技巧,建立 其口語表達的信心為目的。 (四)中外文化之比例,力求適中,期使學生能了解外國文化,並介紹本國文化。

二、編寫方式

(一)設計適當的聽力練習及口語活動,配合多媒體教材,使學生熟悉英美日常 生活用語,並以英語適切表情達意及介紹周遭環境。 (二)配合仿說、問答、對話等練習活動,讓學生能熟悉正確的發音及語調。 (三)配合圖片,提示單字或片語,讓學生練習以口語描述事件,表達自身經驗 或比較本國與外國文化異同。 (四)提供情境及所需的字詞,引導學生討論,完成對話、角色扮演或短劇編寫。 (五)除了對話及選文外,每課亦應提供不同之聽力題材,以使教學活潑,並使 聽力訓練更生活化。

三、教學資料

(一)教科書一冊,供學生使用。 (二)教師手冊:配合教科書編寫。 (三)光碟:每課均附發音清晰、速度自然之光碟。 (四)各類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如互動光碟、網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項目 指標 指標內涵及執行成果說明 3-3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關於這個課題,以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裡的介紹最為全面。 [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