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次期中考歷史解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次期中考歷史解答"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一、單選題(第 1~40 題 每題 2 分) 1. A在課堂上同學紛紛討論「臺灣民主國」會敗亡的因素,以下同學敘述何者較為適當? ( 甲 ) 這應該與清廷保守派的阻撓 有關; ( 乙 ) 臺灣民主國的領導階層沒有與臺灣共存亡的決心; ( 丙 ) 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 ( 丁 ) 外國勢力介入, 不願見到臺灣民主國的成立。 (A) 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丁 (D) 乙丁。 2. B日治時期實施的土地改革,使下列何者成為土地唯一的所有者?  (A) 大租戶  (B) 小租戶  (C) 番租  (D) 政府。 3. B參看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臺灣鄉間的諺語:天下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稱重量)。」 資料二:「1905年 6 月臺灣總督府規定:為制止各製糖工廠間的原料爭奪,避免擾亂蔗價,各蔗作區劃定為一定範圍的 區域。此區域內的甘蔗未經許可,不得運出區域之外,或供作砂糖以外成品的製作原料。」 根據以上資料,下列敘述何者適當? (A) 保障了臺灣蔗農,使蔗農有固定買主與穩定的銷路 (B) 保障了新式糖廠,使其降低收購甘蔗原料的價格 (C) 政 府照顧臺人生活,引進製糖業,糖從此成為重要輸出物資 (D) 使臺灣舊糖廠在政府補助下轉型為新式糖廠,奠定工業 的基礎。 4. B日本戰敗後,臺灣各地日本人的銅像紛紛被破壞,但何人因督造嘉南大圳有功,其銅像於戰後又再度豎起,成為目前臺 灣僅存的日人銅像?(A) 兒玉源太郎 (B) 八田與一 (C) 後藤新平 (D) 樺山資紀。 5. D日本在治臺時,施行「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動機何在? (A) 配合環境資源的平衡政策  (B) 兩地傳統經濟的順勢發展  (C) 提升臺灣農業生產力,以改善人民生活  (D) 遂行 殖民帝國對臺灣的經濟剝削。 6. 下列哪一項遺址是因羅妹號和牡丹社事件而修築? (A) 臺南安平古堡  (B) 屏東的鵝鑾鼻燈塔  (C) 基隆的海門天險  (D) 淡水的紅毛城。 7. A ( 甲 ) 現代化的經濟基礎建設; ( 乙 ) 工業化建設; ( 丙 ) 以米、糖為中心的商品化經濟,以上三項是日治時期經濟政 策演變的三個階段。如果依其發展先後順序排列,則何者是正確的?  (A) 甲丙乙  (B) 丙甲乙  (C) 甲乙丙  (D) 丙乙甲。 8. B日治時代臺灣上層社會階級所謂的「三師」是指哪三種行業? (A) 醫師、教師、會計師 (B) 律師、醫師 、教師 (C) 牧師、教師、醫師 (D) 會計師、法師、牧師。 9. B日治時期哪一項法令的公布,使得許多抗日志士無法上訴,因而喪失性命?  (A) 三段警備制  (B) 匪徒刑罰令  (C) 保甲條例  (D) 懲治盜匪條例。 10. A 總督府在兒玉源太郎與後藤新平採取無方針主義後,對臺灣的統治產生了什麼影響?  (A) 臺灣社會菁英為之所用  (B) 民眾有恃無恐,任意造反,造成社會不安  (C) 武裝抗日運動不斷  (D) 臺灣民眾從 此自視為天皇子民,歸順日本。 11. D 下列是三段有關臺灣法律的資料,請根據日本殖民統治階段的演變,排列其先後順序:甲:總督擁有律令制定權和緊 急命令權,但其頒布之命令或律令不得抵觸日本本國法律或天皇敕令。乙:日本國內法律適用於臺灣。丙:臺灣總督為 臺灣最高行政長官,授與總督得頒布各種具法律效力之命令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12. C 以下是1922年日本及各殖民地的居民每幾人配備一名警察的比例: 地區 內地 關東州 朝鮮 臺灣 人數 1228 797 919 547 根據此表格,我們應如何解讀? (A) 臺灣治安欠佳,統治不易 (B) 朝鮮人口、面積皆大於臺灣數倍,但配備警察數低於臺灣,顯示日本治理朝鮮極為 順利、成功 (C) 臺灣地區警察配備數較高,顯示臺灣是個「警察王國」 (D) 日本內地治安不佳,殖民地較安定。 13. C 引發二林蔗農事件的原因是? (A) 二林的農民想擁有新式糖廠的控制權,不被同意  (B) 二林的農民因為甘蔗比米 還便 宜,價錢不佳,抗議米糖相剋現象  (C) 二林的農民要求參與甘蔗的採收、定價、過磅被拒 (D) 二林的甘蔗超種,導致價 錢下降,農民要求控制甘蔗產量,維持價格。 14. D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提出所謂的「內地延長主義」的目的在 (A) 確定臺灣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使臺灣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地位平等  (B) 從文化和思想上使臺灣徹底日本化,消弭 臺灣人的民族意識  (C) 樹立其殖民統治的基礎,使其能順利統治  (D) 消弭臺灣人的社會地位,並以教育導化臺人認 同日本。 15. D 有關臺灣文學的論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主張白話文及主張臺語創作兩派  (B) 張我軍主張使用白話文

(3)

創作 (C) 黃石輝主張使用臺語創作  (D) 日治時期結束,兩派爭論也隨之告終。 16. B 有一位外國人應聘到中國某地擔任教師,他寫信回家,說明當地甫設省,且剛成立的電報學堂要徵求一位專家,也告 訴家人,當地郵局成立不久,從此可以很方便通信,並且表示在當地生活並不寂寞,除了一些外國商人外,還有幾位鐵 路專家,彼此有往來。這位外國人應是在何時何地寫信回家的? (A)1843 年的上海  (B)1890 年的臺北  (C)1895 年的福州  (D)1902 年的北京。 17. A 據說他拔了二萬一千顆牙,拯救中法戰爭之傷兵,創立醫院,開啟臺灣醫學護理並重的風氣,請問以上所述是下列哪 一位? (A) 馬偕 (B) 馬雅各 (C) 高俊明 (D) 丁大衛。 18. D 同治年間,為了中國藩屬琉球人在臺遭原住民殺害一事,為何日本有理由可以出兵臺灣?  (A) 琉球人是大和民族  (B) 中國不承認琉球  (C) 日本受琉球請託,出兵臺灣  (D) 清朝官員對日宣稱「生番」是化 外之地,政教所不及。 19. C 1860 年以前臺灣的歷史重心一直都在南部,1887年新設省巡府衙門設於臺北,是重心北移的指標。下列相關解釋何者 正確? (A) 移民來臺開墾的方向是由南向北,1860年代以後北部才開發 (B)1860 年代臺灣開港通商,港口都在北部, 南部因而沒落 (C)1860 年以前臺灣以米、糖生產為主,多在南部平原;其後茶和樟腦成為更高利潤的國貿商品,多在 北部山區 (D)1870 年代以後,日本、法國相繼侵擾臺灣,南部頗受破壞,北部相對興起。 20. B 今日蘇花公路、八通關古道與南迴公路的開闢,是何人奠定下來的歷史痕跡? (A) 鄭成功 (B) 沈葆楨 (C) 丁日昌 (D) 劉銘傳。 21. D 日治時期,臺灣海峽兩岸雖然政治分離,但文化思想的交流仍然密切。1923年《臺灣民報》創刊,其〈創刊詞〉說: 「我們處在今日的臺灣社會,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實在非趕緊創設民眾的言論機關,以助社會教育,並喚醒民生不可 了。……所以這回新刊本報,專用平易的漢文,滿載民眾的知識,宗旨不外欲啟發我島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氣,以謀臺 灣的幸福。」這段話顯示,當時臺灣知識分子已接納的近代中國新文化是下列哪一項? (A) 新教育 (B) 反傳統 (C) 反腐敗 (D) 白話文。 22. B 日治時期,許多臺籍人士透過政治或社會運動來為臺民發聲,以下對於此類活動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 林獻堂等人曾經提出以「六三法」為依據,要求讓臺民設立議會 (B) 謝雪紅等人在上海成立「臺灣共產黨」,希 望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統治 (C) 蔣渭水等人發起「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要求讓臺民「立刻實行完全的地方自治」 (D) 臺灣第一個合法的政黨為「臺灣民眾黨」,但日治後期此黨被總督府收編為親日派的政黨。 23. C 劉銘傳為了籌措臺灣的財源,曾經在臺進行土地的清丈,但此舉曾以引起部分業主反彈,最後官府以何種折衷辦法與 之妥協?(A) 三七五減租 (B) 二五減租 (C) 減四留六法 (D) 減六留四法。 24. B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曾積極展開哪些經濟改革和建設工作? ( 甲 ) 人口普查; ( 乙 ) 改革土地制度; ( 丙 ) 交 通建設; ( 丁 ) 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制度; ( 戊 ) 耕者有其田。  (A) 甲乙丁戊  (B) 甲乙丙丁  (C) 甲丙丁戊  (D) 乙 丙丁戊。 25. D 日治時期所謂的「米糖相剋」問題所指為何? (A) 種稻的農民與種甘蔗的農民經常發生械鬥衝突 (B) 總督府為了順利取得製糖的原料,強迫大多數的農民放棄種植 稻米,導致島內糧食生產不足 (C) 製糖的工廠大量增設,剝奪了農民種稻的空間,引起農民抗爭 (D) 由於蓬萊米的 價值高,導致農民紛紛改種稻米,造成糖業原料來源缺乏。 26. D 下列關於台灣總督的敘述,何者正確?臺灣總督與總務長官、警務局長等官員引咎辭職,是由於哪個事件?  (A) 第一任總督-乃木希典  (B) 首任文官總督:小林躋造  (C) 奠定殖民統治-後藤新平  (D) 霧社事件-石塚英藏。 27. C 乙未割臺,臺人激烈抗爭,日軍一路激戰,最後才全臺底定,請問日本控制下列各地的順序,何者為是?臺北; 臺南;澳底;基隆;新竹;嘉義。 (A) (B) (C)   (D) 。 28. A 臺灣日治皇民化運動時期的李阿輝,他家被表揚為「模範家庭」,他與家人可能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①他改名為岩里治男 ②他全家人因穿和服、說「國語」受到獎勵 ③家裡廳堂撤換祖先牌位,安置奉祀日本「神宮大麻 (神符)」 ④休閒時,他常看歌仔戲 ⑤他兒子在公學校裡學習日文及漢語課程 ⑥他擔任皇民奉公會委員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29 D日治時期,某一機構設立時,籌組者曾說:「臺灣人現在有病了……我診斷臺灣人所患的病,是知識的營養不良症,除 非服下知識的營養品,萬萬不能癒的……就是專門講究並施行原因療法的機關。」試問:此籌組者是以醫生的觀點而提出 他的診斷書,則此人是誰?機構名稱為何?(A) 林獻堂──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B) 羅福星──臺灣議會請願團 (C) 余 清芳──臺灣革命同盟會 (D) 蔣渭水──臺灣文化協會。 30. B 日治時代,臺灣人民抗日活動的基本態勢是 (A) 武裝抗爭始終不斷 (B) 先是武裝抗日,後轉為政治、文化抗爭 (C) 假借宗教力量,進行抗日 (D) 從政治、文化 的抗爭,轉為武裝抗日。 31 A日治後期 (1930 年 ) ,哪一類的臺灣社會菁英逐漸取代只接受臺灣殖民地教育的菁英,成為社會領導階層的主體? (A) 留學出身的知識分子 (B) 擁有財富的臺灣大商人 (C) 參加作戰有功的臺籍軍人 (D) 臺灣的大地主。 32. D 今日大稻埕慈聖宮廟後的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原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供人戒食鴉片的「更生院」。這是由當時臺灣

(4)

人民自組的第一個政黨,向國際聯盟抗議日人專賣鴉片賺取重利,日人因而設立更生院,提供台人勒戒。此臺人自組的第 一個政黨是ˉ(A) 臺灣民主黨 ˉ(B) 臺灣國民黨 ˉ(C) 臺灣自治黨 ˉ(D) 臺灣民眾黨。 33. B 日治時期,1922年之後,台人子弟中,成績優異者,若要繼續升學,大都會選擇下列哪兩所學校就讀? ˉ (A) 職業補習學校、臺北帝國大學ˉ(B) 醫學專門校、師範學校 ˉ(C) 日語講習所、嘉義農林學校 ˉ(D) 職業講習所、醫學校 34. C 某電視臺報導:「劉德祿,……新竹錦山泰雅族,日本名武山勝雄,他回憶在1942年的情況:『那時候我十七歲而已, 我們兩個同學,命令來了,衣服通通不要,換日本兵衣服,只有十七歲,去哪裡都不曉得。』」請問:當時他可能被編入 哪一組織?(A) 勞動挺身隊 (B) 義勇報國隊 (C) 高砂義勇隊 (D) 神風特攻隊。 35. D 臺灣皇民奉公會張貼了一張海報鼓勵人民參加志願兵徵召,請問這會是何時以後的事呢? (A)1931 年九一八事變 (B)1937 年七七事變 (C)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D)1941 年珍珠港事變。 36. C 老師在上課時指出:「1935年時臺灣地區電力總產能是1931年的 3 倍,產量也增加一倍」,並要同學討論其原因。請 問,下列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最為合理? (A) 當時日本總督府因為要發展鐵路電氣化,所以需要大量用電 (B) 這與普遍 裝設電燈有關,因為臺灣鐵路電氣化在1970年代才開始 (C) 電燈耗電量小,日本要發展煉鋁及軍火工業,才需要發展電 力 (D) 為了因應世界經濟不景氣,所以日本推動電力工程,增加就業機會。 37. A 日本政府在1940年指明中國、朝鮮、日本、滿洲國、法屬中南半島、荷屬印尼、新幾內亞等大洋洲,及澳洲、紐西蘭、 印度及西伯利亞東部等地為範圍。而,日本本國與滿洲國、中國為一個經濟共同體,東南亞作為資源供給地區,南太平洋 為國防圈。請問這是什麼組織? (A) 大東亞共榮圈 (B) 大日本帝國 (C) 中日共同體 (D) 亞洲共同聯盟。 38. C張三郎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西醫,他可能過著怎樣的生活? ①參與市會議員的選舉 ②他女兒穿洋裝、皮鞋 ③星期日他 帶全家去臺中公園泛舟 ④他兒子熱衷於棒球運動 ⑤看到街道上有滿地的垃圾 ⑥他受到人民的歡迎及信賴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39. D 下圖 ( 圖一 ) 為臺灣行政區劃簡圖,依據臺灣開發史,試問此圖應為臺灣哪一時期的歷史地圖? (A) 荷、鄭時期  (B) 清康熙平治臺灣時期  (C) 清同治時期  (D) 清光緒時期。 40. D 下圖 ( 圖二 ) 為鎮壓日治初期反抗勢力的制度,請問這種制度稱之為 (A) 理蕃制度 (B) 保甲制度 (C) 國家總動 員制度 (D) 三段警備制。 ( 圖一) 二、多重選擇題(第 41~50 題 每題 2 分) 41. 有關下列敘述的人物及其論述,何者配對為正確?  (A) 余清芳:西來庵事件,以宗教起事抗日  (B) 抗日三猛:為抗 日初 期重要代表  (C) 發動苗栗事件的抗日志士是劉永福  (D) 劉福星在臺南抗日,雖堅強抵抗仍不敵日軍入侵  (E) 莫那魯 道為 原住民抗日的代表人物。ABE 42. 日治時期,臺灣人民雖然在政治、經濟、社會上遭到相當程度的歧視,但在日本人想展現其殖民統治不輸西人的心態下, 臺灣在各方面亦有相當程度的進步,為光復後的臺灣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如: (A) 完成臺灣基層建設,如土地調查幣 制改革、郵電、鐵公路及港口建設,完成臺灣資本主義化的基礎  (B) 實施近代化措施,使臺灣人民就學率提高並倚之接 受新知,打開眼界,使臺灣社會產生相當的質變  (C) 隨著日本侵略中國及南洋各地,臺人學習到相當多的海外經驗,有 助於臺灣政治經濟發展 (D) 在工業化、軍需化和皇民化政策下,為臺灣工業奠定深厚基礎  (E) 從事基層調查工作,為 日後研究臺灣的各類學者提供大量的資料。ABCE 43. 根據下表 ( 一)(二 ) ,下列解釋何者適當? (A) 表 ( 一)(二 ) 可以反映出日治時代教育差別歧視 (B) 表 ( 二 ) 顯示日 臺學生在中 學教育機會懸殊 (C) 表 ( 一 ) 反映「日臺共學」、「一視同仁」政策的成功 (D) 表 ( 一 ) 臺灣學齡兒童就學率 (1940 年以後) 大幅提高,與「皇民化運動」密切相關 (E) 表 ( 一)(二 ) 可以呈現日治時代初等教育較發達。ABDE

(5)

資料(一) 學齡兒童就學率 年 別 臺灣同胞 在臺日人 1904 1909 1914 1917 1920 1922 1925 1929 1930 1931 1935 1940 1942 1943 3.8% 5.5% 9.1% 13.1% 25.1% 29.2% 29.5% 31.1% 33.1% 34.2% 41.5% 57.6% 65.8% 71.3% 67.7% 90.9% 94.1% 95.1% 98.0% 97.8% 98.3% 98.5% 98.8% 99.0% 99.3% 99.6% 99.6% 99.6% 資料(二) 1938年臺灣各類中等以上學校錄取率 學校別 報考人 數 錄取人 數 錄取率 公私立男子中學(14 校) 日籍 臺籍 1925 5248 1266 724 65.8% 13.8% 公私立女子中學(15 校) 日籍 臺籍 2610 2244 1412 676 54.1% 30.1% 工業職業學校(2 校) 日籍 臺籍 516 1688 254 133 49.2% 7.9% 商業職業學校(5 所) 日籍 臺籍 860 1733 454 194 52.8% 11.2% 農業職業學校(5 校) 日籍 臺籍 268 2131 182 332 67.9% 15.6% 44. 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臺人之間的地位差距縮小。然而在臺日人與臺人之間卻是不平等關係,其差別待遇為何?  (A) 政 府高層職位多為日人壟斷  (B) 同工不同酬  (C) 扶植日本大企業,壓制臺資企業  (D) 厲行差別教育體制  (E) 歧視臺 人「下九流」賤民。 ABCD 45. 日本統治其間除了武力抗爭,以及政治上對日本的抗爭之外,在文學藝術上也表達了對日本人壓迫的不滿之處,哪些作 品可以作為代表?(A) 楊逵的《送報伕》 (B)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C) 龍應台《野火集》 (D) 鄧雨賢作曲 《雨夜花》 (E) 楊三郎曲《望你早歸》。ABDE 46. 沈葆楨、丁日昌及劉銘傳三人治理臺灣的政策,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原住民:均有撫育政策,設「番學」以 教化原住民,丁日昌於臺北設番學堂,教以禮儀 (B) 行政區劃;三者均增置郡縣,趨勢是由南而北、由西而東  (C) 現代化:沈以機器採礦;丁建設電線並籌劃交通、軍事;劉發展交通礦業、興建鐵路 (D) 抵禦外侮:沈、丁因日本犯 臺而來;劉因法軍攻臺而來 (E) 農業政策:三人均重農業,沈設專局招徠墾民,丁鼓勵種植經濟作物,劉劉清丈田畝, 重定稅則。 CE 47. 學習歷史時,應當對古人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假設你是生活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的臺灣,請問:在你身邊可能發 哪 些事? (A) 新建的鐵路已經通車,許多臺北人為感受新事物,搭火車到基隆,也順便到開漳聖王廟去進香 (B) 盛傳政 府將 要開放海禁,許多人寫信回到閩粵老家,準備向當地政府申請家眷來臺,以便團聚 (C) 有許多外國貿易商人已經在淡水 設 貿易公司,向臺灣購買米、茶葉、樟腦及蔗糖等商品 (D) 日軍剛離開屏東地區,並為死於戰爭者立碑紀念。但因沒有報 紙, 大部分民眾對這件事並不清楚 (E) 政府已經決定,明年起將巡撫衙門由臺南移往臺北,以便加強防務及推行各種自強新 政。CD 48.1895 ~1945年日本治臺期間,日本的統治政策有何演變? (A)1919 年以前是「無方針主義」,由武官總督統治,採取 高壓與懷柔並用的手段 (B) 漸進主義時期,兒玉源太郎總督府先後推動各項基礎建設及人口普查 (C)1919 年至1936 年是第二期,由文官總督統治,實行「內地延長主義」 (D)1936 年至1945年是第三期,「皇民化運動」為施政主軸 (E)1941 年後,實施「志願兵制度」、「徵兵制」,皇民化運動推向高潮。ABCDE 49. 日治時期曾經入選帝展,造成轟動與鼓舞的臺灣藝術家有哪些? (A) 黃土水 (B) 蔡瑞月 (C) 陳澄波 (D) 鄧雨賢 (E) 陳進。ACE 50. 下列關於清領後期的對外貿易敘述,哪一項符合事實?  (A) 茶取代稻米成為主要商品  (B) 外商洋行取代傳統的郊商 組織,以英商力量最大  (C) 清領後期最大宗的進口商品是鴉片  (D) 清領後期,蔗糖的主要出口港是打狗和安平  (E) 山地區的街市隨之興起:如竹山、集集、大溪等。ABCD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

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校內活動篇 --- 歷史學會活動 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

歷史科課程綱要 (1996) 歷史科修訂課程 (第一次諮詢稿).

按圖索證 ────從圖象考證近現代中國的歷史發展 初中及高中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圖片集:徐宗懋藏品選 初中及高中

88.08.01 訂 定 91.08.01 第一次修訂 94.08.01 第二次修訂 96.08.01 第三次修訂 98.08.01 第四次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