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校園文化藝術的表現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原住民校園文化藝術的表現"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原住民校園文化藝術的表現. 湯志民 國立政治大學敎育學系教授 敎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教授. 校園是一項藝術的作品(a work of art) ,其藝術的表達係透過建築與景觀融 合於物質環境之中,並反映著我們文化的意義和重要性(Dober, 1992)。學校建築 環境係人為建構的潛隱性文化教育空間,也是重要的都市景觀和公共藝術品,其 所建構的「境教」環境,正因具有「教育性」、「象徵性」、「文化性」、「時代性」 與「藝術性」, 而益顯重要(湯志民,1994)。 校園文化藝術環境之建構,應以「教育」、「生活」和「美感」為核心來思 考之,「校園」係教育情境以「教育」為核心,「文化」在傳承精神以「生活」 為內涵, 「藝術」在呈現涵養以「美感」為表徵。 「校園」內的「文化」和「藝術」 環境,脈絡交織,相互依存,透過時間的演變,形塑校園景觀風格,師生陶融其 間,修養心性,涵泳人格,美化人生,益增智性(湯志民、廖文靜,2001)。 風格(style)依牛津字典之定義為「一個以結構或裝飾的特殊性格來區辨的明 確建築型態」;就校園而言,風格是一個強力的場所標幟者,運用視覺動力和象 徵蘊義(Dober, 1992)。 原住民學校在文化藝術上表現出獨特、明顯且強烈的族群建築風格。筆者花 了不少時間踏查許多原住民學校,也因而得以了解臺灣各原住民族的大致分佈, 更喜歡的是原住民學校建築風格強烈、文化保存和藝術表現,令人心儀。尤其是, 過年期間走訪原住民學校,看見部落居民部分男女老少,以學校運動場或球場為 核心,一起打棒球、籃球或排球,並彼此圍觀、加油,和樂融融,甚為溫馨。 原住民校園文化藝術的表現,包括形塑原住民建築風格、強化原住民文化意 象、呈現原住民神話圖騰、保存原住民史蹟文物和布置原住民藝術雕塑,分述如 下: 一、形塑原住民建築風格 原住民學校將其圖案語彙、建材,表現在建築的屋頂、門廊、欄杆、窗臺、 樑柱、牆面、造形和色彩上,以形塑原住民學校的建築風格和特色。例如,南投 縣立雙龍國小,校園依布農族風格打造,包括校門、涼亭、牌樓、看臺、駁坎、 祭儀廣場、陶窯、時光印記、石版壁飾等;臺東縣海端鄉加拿國小有布農族石板 屋造形校舍、女兒牆與樓梯傳統紋飾設計、石板砌成圍牆、司令臺等。此外,花 蓮縣水璉國小有阿美族圖飾的校舍,屏東縣三地國小具排灣族色彩圖飾的活動中.

(2) 心,臺東縣蘭嶼朗島國小採達悟族傳統地下屋色調和造型的校舍,高雄縣茂林國 小校舍牆面巨幅魯凱青年狩獵彩繪圖,皆為形塑原住民建築風格的顯例。. 臺東縣蘭嶼朗島國小採達悟族傳統地下屋色調和造型的校舍. 二、強化原住民文化意象 原住民文化意象建築或景觀之建立,可運用當地建材或營造鄉土情境,例 如:烏來國民中小學校門入口的泰雅族生活壁飾圖,桃園縣復興鄉奎輝國小以石 片鑲砌原住民圖案的石板校門,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泰雅族的「瑪‧ 札吉斯─舊部落重現圖」 ,德化國小校舍駁崁和司令台有邵族的生活壁飾和瞭望 樓,臺東縣南王國小校舍的卑南族狩獵豐收壁飾,花蓮縣太巴塱國小庭園中的阿 美族先民塑像和住屋,崇德國小以泰雅族語書寫「愛中成長」 (Mdakil ska gnalu) 的升旗臺,屏東縣來義鄉望嘉國小校門圍牆、校舍駁崁和籃球場有排灣族的生 活或圖騰壁飾等,皆為強化原住民文化意象的顯例。.

(3)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泰雅族的「瑪‧札吉斯─舊部落重現圖」. 花蓮縣太巴塱國小庭園中的阿美族先民塑像和住屋. 三、呈現原住民神話圖騰 原住民有許多神話故事,原住民學校喜歡將神話化為圖像或圖騰裝飾於校舍 建築之中,例如:南投縣德化國小校舍邵族追逐白鹿的故事和貓頭鷹圖像,相傳 邵族的祖先在高峰地帶狩獵時追逐一群白色的水鹿,到日月潭而定居於拉魯島附 近,拉魯島成了祖靈安息的聖地;至於貓頭鷹,據說是一孕婦難產死掉蛻變而成, 守護著邵族每一位懷孕的婦人,保佑他們母子平安。屏東縣望嘉國小校舍駁崁 和籃球場有象徵排灣族祖先百步蛇和太陽圖騰,相傳在上古時代,有位「烏拉 步勞揚」的神仙,在石頭上種了一顆竹子,有一天雷打到竹子,竹子生出了一個 女生,過沒幾天,雷打中石頭,這次出現的卻是百步蛇,這條蛇把女生吃掉,生.

(4) 出一男一女,即為排灣族的祖先,因此排灣族以百步蛇作為祖先的圖騰。此外, 泰雅族的台北縣烏來國中小、花蓮縣富世國小校舍呈現祖靈的眼睛圖騰,達悟族 的蘭嶼國小、朗島國小、蘭嶼中學校舍建築、牆面或地板會有獨木舟的船眼圖騰, 皆為呈現原住民神話圖騰的顯例。. 德化國小校舍邵族追逐白鹿的神話故事. 四、保存原住民史蹟文物 原住民史蹟文物甚為珍貴,可設置鄉土教室加以保存並利教學之用,例如: 烏來國民中小學的泰雅族資料館,臺東縣南王國小的卑南族教育文化中心和普優 瑪傳統文化活動中心暨少年會館(塔古邦),臺東縣蘭嶼朗島國小達悟族鄉土教 室,並保存一幢傳統地下屋,高雄縣茂林鄉茂林國小魯凱族鄉土教育中心,使地 域文化有著根之處並得以延續。此外,臺東縣紅葉國小,設立少棒紀念館,並將 練習棒球打擊而嵌入樹幹的輪胎保留,為臺灣棒球的發源地留下教育之根,皆為 保存原住民史蹟文物的顯例。 。.

(5)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國小魯凱族鄉土教育中心. 五、布置原住民藝術雕塑 原住民學校很喜歡以木雕或雕塑呈現族群文化特色或原始藝術之美,例如: 原住民木雕方面,南投縣雙龍國小校舍外牆「木刻畫曆」雕刻(畫曆上記載著重 要活動的日子與事項),桃園縣立奎輝國小師生共同一刀一斧雕琢完成的木雕大 門創作,充滿泰雅原住民風情,高雄現茂林鄉多納國小校舍牆面大型木雕裝飾, 花蓮縣太巴塱國小木雕圍牆等等,皆為顯例。原住民雕塑方面,花蓮縣谷風國小 有布農族的「八部合音雕塑」,八部合音係布農族每年 11 月~12 月之間「播種 祭」的祭歌「祈禱小米豐收歌」 ,以祈求小米豐收,由 8-12 族人以雙手在背後穿 叉交握的方式圍成一個圓圈,當其中一位長者起音後,其他歌者則分二到三部的 和音陸續加入,並隨著節奏緩緩移動繞行,歌聲起初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 到一個層次時,就出現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稱為八部合音。花蓮縣富世國小 「太魯閣之春」雕塑,持矛之勇士象徵太魯閣族群源於大自然之歷史情懷,而母 親傳授竹口琴技藝,正訴說族人親密傳承之精神與文化意涵。此皆為布置原住民 藝術雕塑的顯例。. 花蓮縣谷風國小布農族的「八部合音雕塑」. 參考文獻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畫。初等教育學刊,3,237-264。 湯志民、廖文靜(2001)。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的規畫。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 學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頁 35-68)。臺北市: 作者。 Dober, R. P. (1992). Campus desig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 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 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 驗。. 音樂與

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強課程統整,「決戰伸展台國際秀」以表演藝術為主,融入視覺藝術及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一年級學生對於【校園美感小 旅行】的學習活動,充滿著期待與 興奮,尤其請小朋友藉著肢體動作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 家長表示欣賞子女的作品及創作 過程,並認同藝術發展對子女成

校園環境品質除是永續校園 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優劣與否更 是攸關教職員生的身體安全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