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關鍵詞網絡探討動態性知識管理議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關鍵詞網絡探討動態性知識管理議題"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以關鍵詞網絡探討動態性知識管理議題

Exploring Dynamic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Issues: A Keyword Network Analysis

ౘ։ዽ!

઼֨̂ጯგநጯੰྤੈგநጯրӄநି଱!

Liang-Chu Che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E-mail: nctuhorse@gmail.com

ૺϒԈ!

઼֨̂ጯგநጯੰྤੈგநጯրჇ̀঱ࡁտϠ!

Jeng-Horng Chang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E-mail: c7217@yahoo.com.tw

關鍵詞 (Keywords):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知識管理研究網絡(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Network)

【ၡࢋ】

ۢᙊგநߏЋຽᔙШۢᙊགྷᑻॡ΃۞၁ચ

ពጯĂ˵ߏጯఙࠧܕѐֽ޺ᜈଣ੅۞ࢦࢋࡁտ

ᛉᗟĄ൒҃ۢᙊგந۞ࢬШߏ˘჌кჯޘ۞Ӕ

னĂтңԣి҃ϒቁ۞ᒢྋۢᙊგநᛉᗟ۞൴

णĂߏధк௡ᖐۢᙊ̍ү۰̈́ጯఙࡁտጯ۰Ӆ

˧۞ϫᇾĄ!

ధ к ጯ ۰ ೩ ΍ ۢ ᙊ გ ந ̰ ट ۞ ߛ ၹ ̈́ ̶

ᙷĂҭݒౌߏᛳٺ˘჌Ϥ˯҃˭۞ᐖၗనࢍĄ

ۤົშඛ̶ژߏӔன̈́ณീშඛ၁វј̢ࣶ

જ۞ԫఙĂዋЪޙၹᙯܼშඛ۞જၗّĄώ͛

ဘྏͽᙯᔣෟშඛ̶ֽژ઼̰ྤੈ࠹ᙯրٙ

ଂְۢᙊგநࡁտ۞͹ᗟ̈́ਔඛĂ֭౅࿅ᙯᔣ

ෟ۞ాඕֽޙၹ˘इજၗّ۞ۢᙊგநࡁտ

ቑᘞĄࡁտјڍੵរᙋۢᙊგநጯા̚۞ࡁտ

ࢦᕇĂՀ౅࿅შඛᙯֽܼాඕкᇹّ۞ࡁտၹ

ຐĂซ҃೩ֻயءጯࠧՀԈ៍ͷજၗ۞ۢᙊგ

நࡁտޙᛉĄ

Abstract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in a corporation and an

essential issue that academic scholars intend

to explore continuously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owever, KM presents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that are still

undefined for many knowledge workers and

(2)

academic researchers.

Many scholars propose a few categories

and frameworks about KM, but a static

outcom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is a

method to present and measure the

interaction among network entities and it is

suitable to construct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network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cquire the research issues and contexts of

KM within information-related graduate

schools based on a keyword network

analysis. Moreover, we build a dynamic KM

research network through these linkages with

keyword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firm

the essential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a KM

domain and suggest a variety of KM research

ideas which provide the industries,

governments, and academic communities

with a macro and dynamic KM research

viewpoint.

一、緒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動態性發展,知識被 視為強化組織競爭優勢的最重要資產。知識活動 的 支 援 與 知 識 資 產 的 創 造 對 於 組 織 策 略 的 影 響 , 是 許 多 公 司 關 注 的 核 心 議 題 (King et al., 2002)。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的 發 展 因 而 成 為 企 業 邁 向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的 研 究 顯 學。知識管理之所以引領風騷,在於企業開始覺 醒到知識的價值,進而重視知識資源的擷取、儲 存 、 散 佈 與 創 新 , 進 一 步 改 善 組 織 管 理 流 程 效 能。組織採行知識管理的目的,在促使組織內的 知識元素得以有效管理及運用,以期發揮企業最 高的獲利能力與附加價值。 知 識 管 理 是 近 十 年 來 組 織 最 重 視 的 學 術 研 究 議 題 。 依 據 國 外 三 個 主 要 的 學 術 研 究 資 料 庫 (INSPEC, ABI/INFO,及 SDOS)的調查,知識管 理議題從 1995 年之後出現指數型的成長,並且 各項研究議題仍在持續的增加中。圖一係呈現各 年代區間知識管理研究的文章發表數。相對於國 外學者的研究,國內有關知識管理的議題自 2000 年之後才有顯著的成長。 圖一 知識管理研究成長趨勢(1980-2005) [1] 知識管理研究雖然非常熱絡,但因其定義涵蓋多 個意涵及維度,因此不同領域專家紛紛以其自身專 業切入知識管理之研究。例如:「知識分享」是許多 企業推展知識管理時最重要的活動,資訊相關領域 學者也許會建議提供一套完整的資通技術架構與平 台,來幫助使用者知識流通變的更為容易;而管理 相關領域學者則可能從「交易成本」、「社會交換」 等理論切入,探討員工之間分享知識的互利行為。 因為知識管理研究的多元與複雜,許多學者都企 圖將知識管理研究的範疇透過整合的方法或架構進 行分類,以達成知識管理議題的整體瞭解(Alavi & Leidner, 2001; Alinda & Hasliza, 2004; Earl, 2001; Liao, 2003)。然而,知識管理仍然具有多樣的架構、 組成元素及語彙(Metaxiotis et al., 2005),且學者設計 的架構多偏向以文獻歸納進行由上而下的靜態設 計,欠缺以演繹觀點進行由下而上的動態性彙總能 力 。 此 外 , 知 識 管 理 分 類 研 究 多 以 主 觀 歸 納 (Kakabadse et al., 2003; Liao, 2003)、多元尺度法或因 素分析(Acedo et al., 2006)等方式進行,尚未見文獻 從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關係的研究角度切入。 社會網絡分析是呈現及量測網絡實體成員互動的 技術,適合建構關係網絡的動態性。本論文假設知 識(關鍵詞)之間的關係具有與人際之間關係相同 的特性,嘗試以「探索性」觀點建構關鍵詞網絡, 借用社會網絡分析中各項量測指標之定義及描述, 探討知識管理研究網絡之各項關係分析。 相關研究均著重於國外學術文獻的蒐集與分析, 欠缺國內知識管理研究脈絡的探討。為使研究有聚 焦性,本文主要興趣在瞭解資訊相關研究者如何看 待知識管理議題,因此鎖定國內資訊相關系所的博 碩士論文為主要研究對象。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Time N um be r o f A rtic le s INSPEC ABI/INFO SDOS INSPEC 6 52 54 503 1174 ABI/INFO 1 8 8 699 1421 SDOS 0 0 10 107 217 1980-1985 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3)

本文研究目的有二: (一) 視論文提供的關鍵詞為該篇文章的研究精 要,企圖以網絡分析方法建構知識管理研究 議題之連結,並以多項評量指標驗證知識管 理網絡的特性。 (二) 以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為研究範本,嘗試 建構國內知識管理研究的議題範疇,提供國 內學者未來知識管理相關研究的重要參考。

二、文獻探討

(一) 知識管理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強調透過知識累 積與應用以進行產品創新、流程改進及價值創造的 重要性。知識管理是一個以管理組織知識資源來獲 取組織績效與優勢的策略活動,相關研究自 1980 年 代即受到重視(Beckman, 1999)。DEC 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發展出全球第一套商務專家 系統 XCON,企圖透過技術方法來管理專家知識; 1989 年 Price Waterhouse 公司首度將知識資產納入 組織策略管理的活動;同時知識管理這個名詞亦首 見於 Wiig (1993) 的專書「Knowledge Management Foundations」中,強調員工或組織思考如何創造、 呈現與使用知識。自此之後,知識管理在學術界及 企業界之間即引起了非常大的重視。例如巴克曼實 驗室(Buckman Lab.)藉由知識網絡系統 K’Netix®的 輔助,促進知識貢獻與移轉,有效降低客戶反應時 間及提高新產品的獲利(Pan & Scarbrough, 1998);德 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I)公司藉由其轄下製造 工廠之間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s)的移轉,促進組織 知識流的交換與互動,進而使得每年總生產力增加 了 15 億美元的獲利(Shin, 2004)。美國奇異公司 GE 針對客戶抱怨進行長期的蒐集與彙整,並設計多項 產品可能問題及解決方案來支援客服人員,以有效 降 低 各 項 回 應 成 本 及 增 加 顧 客 滿 意 度 ( 林 東 清 , 2003)。 國內知識管理的發展濫觴於九○年代彼得‧聖吉 「學習型組織」的風潮,而發揚於千禧年間台積電 的知識管理專案。透過資訊系統支援知識活動與組 織制度評量知識貢獻的有效整合,創造台積電長年 的創新及獲利能力。至此之後,不論產官學界均紛 紛效尤,戮力投入知識資產的有效管理及知識價值 的創造各項活動,以建立企業的永續經營。例如: 工研院為政府立法設置的工業技術應用研究機構, 自 2001 年起推動院內知識管理專案(陳幸雄等, 2003)。該專案整合文化變革小組(A-Group)、知識系 統平台小組(T-Group)與核心網脈社群(I-Group),企 圖以知識能力的觀點來累積知識資產、強化知識分 享與促進網絡互動,進而提昇組織核心競爭能力。 日月光半導體公司為國內扶植的高科技公司,自 2001 年成立知識管理中心,負責評估組織各項知識 需求及活動(周龍鴻, 2003);藉由重要知識範疇的律 定及文件呈現標準化的設計,讓組織知識的再利用 達到最佳之效果;透過知識管理制度的設計(包括知 識分享會議、依據貢獻文件品質給予適當激勵、將 知識活動納入員工績效考評等),達成組織成長與獲 利的目標。 知識具有多層次的內涵,包括內隱/外顯、個人/ 組織、描述性/程序性/因果性/一般性/特殊性等(林子 銘與連俊瑋, 2002)。Wiig (1993)將知識管理定義為以 系統化的分析、綜合、評估與導入知識相關活動來 達成組織目標。Alavi & Leidner (2001)認為知識管理 是一種影響組織能耐及瞭解組織策略的潛在行動。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從知識分享的角度切入,闡述知 識管理是人透過技術平台以籌獲、利用、移轉,進 而創造知識的一套機制(勤業管理顧問公司, 2000)。 尤克強(2001)則強調知識管理係為一組整合「知識資 訊化」與「知識價值化」的行動。不論知識管理如 何定義,都提供了我們不同的觀察角度來建構更完 整的知識管理學域體系。 此外,知識管理歷經不同的研究世代,每一段時 間都有其研究之重點(Metaxiotis et al., 2005),也因而 呈現知識管理多元化的發展。第一階段的知識管理 著重於組織知識資產的定義、知識管理專案的設計 及知識管理活動對於組織獲利的影響;第二階段強 調透過管理實務、量測系統、技術工具及知識內容 的共同開發來進行系統化的組織變革活動;第三階 段則透過知識的運用以連結組織的行動,並將知識 活動視為每一位員工的例行工作。組織應視公司知 識資源整合的能力及對於專案目標的期望來決定如 何導入知識管理。

(4)

(二) 知識管理研究面向

知識管理的研究思維與操作實務,依據切入觀點 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執行重點;因此,瞭解知識管 理的議題類別,有助於企業採用最適合該單位的知 識管理策略,進而創造公司最大知識資源。許多學 者分別提出不同的知識特性及分類基礎。 分類的目的在釐清知識管理學域的切入維度。 Beckman (1999)及林東清(2003)整理出數種不同的知 識管理研究構面,包括「組織行為/結構」、「策略」、 「技術」、「流程」、「評估衡量」及「智慧資產」等, 每一個構面均有議題可以進行細部研究。Hansen et al. (1999)從知 識 策略的角度將 知識管理分為 編碼化 (codification) 及 個 人 化 (personalization) 兩 項 導 入 議 題。Alavi & Lender (2001)依據不同的知識型態來探 討其對於知識管理與知識管理系統的影響,包括知 識的心理狀態(state of mind)、物件觀點(object)、流程 觀點(process)、資訊擷取(access to information)及能力 觀點(capability)等。 學者 Earl (2001)將知識管理劃分為三個研究面向 (技術導向、經濟導向、行為導向)與七類研究學派(系 統、製圖、工程、商務、組織、環境、策略),分別 著重於不同的目標及關鍵要素。例如:「系統學派」 強調以資訊技術來建構特殊知識領域的知識庫;「製 圖學派」以知識的連結特性嘗試建構專家網絡地圖; 「工程學派」以知識的流程管理為重點,強調知識的 學習與傳遞;「商用學派」整合企業的無形資產(包 括專利與智慧財產等)以創造知識的商業價值;「組 織學派」強調知識協同及社群互動的重要,以利知識 的蒐集與分享;「環境學派」強調著重於知識交換的 場所與空間;「策略學派」則強調依據知識能力的差 異決定實施知識管理活動的方式。 King et al. (2002)以三階段的調查方法來獲得企業 希望知識管理幫忙達到的目標。以美國及加拿大兩 個國家的企業執行或管理階層人員為調查對象,分 別探討企業內部最關心的知識管理議題。前三項分 別為「以知識管理提供策略優勢」、「執行知識管 理需獲得主管的支持」及「維護企業知識資產的即 時性與正確性」。同時作者將 20 項重點議題區分為 四大方向:執行/策略管理、作業管理、成本效益風 險評估與標準。該議題架構之分類亦提供企業執行 知識管理專案時重要的參考。 由以上討論的各項文獻可知,依據歸納方式產生 的知識管理議題分類,會因為不同學者個別研究背 景及興趣之差異,造成分類重點議題之歧異。附錄 以整合觀點彙集相關研究學者依據知識的特性所提 出之不同知識管理分類結果及其主要貢獻。本研究 則嘗試以不同之觀點,透過關鍵詞的演繹及整合, 動態性的產生研究議題連結

(三) 社會網絡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是一種 研究社會結構、組織系統、人際關係、團體互動的 概念與方法,是在社會計量學(sociometry)基礎上所 發展起來的分析方法。而早期提出者是 1930 年代左 右美國心理學家 J.L.莫雷諾(Moreno)。其主要將人際 行為、人際關係數量化,從援引數學中的圖形理論 (graph theory),呈現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向性、接觸 的距離等,把人與人的各種關係化成數值,並且以 點、線等圖示的方式表達。Liebowitz (2005)定義社會 網絡分析為「個人、組織、或其他資訊(知識)實體之 間關係與通路的對眏及量測關係」。 社會網絡分析研究領域中最著名的理論之一係為 「六級分離(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或稱「小世 界(small world)」。1967 年哈佛大學教授 Milgram 提 出任何兩個陌生人都可以通過“親友的親友"建立 聯繫。他透過包裹傳遞實驗發現從寄件者到收件者 之 間 , 平 均 轉 了 五 手 , 也 就 是 形 成 六 環 的 鎖 鍊 (6-linked chain),根據這樣的實驗,得出了六級分離 的概念,也可以視為是一個小世界的現象。 社會網絡分析相關的研究應用在家庭與社區、組 織結構與資源分配、經濟發展與公共政策、專案知 識應用與擴散等各項不同的議題(邱議德,2003)。其 具有以下幾項特性(Otte & Rousseau, 2002):一、以組 織成員的聯繫將複雜的社會結構概念化為人際網絡 關係;二、相較於個別成員的特質,社會網絡更強 調「連結」的特性;三、社群概念被視為個人關係 網絡的一個重要發展。

(5)

社會網絡分析最主要是從網路中找出顯著的樣本 與觀察其配對之間的資訊流動的關係。在社會網絡研 究中,分析者可以從網路的連結關係中研究出資訊如 何流動、人際之間如何獲得資訊與資源,以及分裂與 結合如何的運作。目前社會網絡的分析角度可由層級 (level)和概念形式(form)下去做區隔,研究層級可以分 為整體網路(whole network)、子網路(subsets)和個別成 員 , 而 社 會 網 絡 的 概 念 形 式 則 可 以 分 為 連 結 (connection)和相似性(similarity)。整體網路是從整個網 路的連結狀況來討論,子網路的分析則強調如何從整 體網路中進行團體的分群,個別成員的連結著重成員 在網路中擁有的特質、機會和限制。相似性的探討則 比較成員間或團體間是否具有相似的連結狀況,而在 網路中佔據相同的位置(邱議德,2003)。在本研究中, 僅就社會網絡的連結角度來探討國內資訊相關系所 在知識管理研究議題的連結關係。

三、研究方法

學者針對知識管理學域進行各項研究主題趨勢分 類所採用之方法各不相同。陳灯能(2004)以生態學 (ecology)的觀點探討知識學域的關係,定義知識分 佈、知識互動、知識競爭及知識演化四個不同的組 織知識構面,進一步探討這些構面對於知識管理績 效的影響;Acedo et al. (2006)以共引用分析(co-citation) 方法將資源基礎理論(RBT, resource based theory)的研 究進行整合,同時以因素分析方法將該理論分法運 用區分為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知識基礎 (knowledge based view)及關係觀點(relational view)三 項研究重點, 進而以多元尺 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分析知識基礎類別的研究趨向;Liao (2003)則以作者主觀之分類將知識管理研究劃分為 七大面向,進而探討每一面向主要的研究議題內 容。然而目前尚未見有學者從關係網絡的角度進行 知識管理學域文章的動態性分析。 本論文採用網絡分析為研究之方法,視論文提供 的關鍵詞為該篇文章的重要核心,出現於同一篇論 文之關鍵詞視為彼此間具有聯繫,藉由關鍵詞連結 所形成的知識網絡來觀察該網絡的群聚密度及中心 性等多項評量指標,以瞭解知識管理學域關鍵詞網 絡的相互關係。

(一) 樣本來源與整理

本研究資料樣本來源為全國博碩士論文網。因研 究興趣之關係,本論文僅針對資訊相關科系在知識 管理研究的主要議題內容進行次級資料蒐集工作, 總計蒐集論文樣本 300 篇(蒐集時間為 2007/8/9)。 依據陳道輝(2003)的字串篩選方法,並且參考鄭百 勝(2006)所使用的「同義關鍵詞」、「相似關鍵詞」等 資料整理規則,本研究將建立關鍵詞修整之準則, 簡單說明如下: 一、 本研究主軸為探討知識管理研究趨向,故關 鍵詞中若含有「知識管理」字詞時將予以刪 除,不列入後續分析探討。 二、 中英文關鍵詞予以統一律定。例如:「XML」 與「擴展式標記語言」、「CMMI」與「能 力成熟度模式」等均將以英文簡稱字代稱。 三、 意涵相同但字義表現不同者,以出現頻率較 高者為分析關鍵詞。例如:「顧客關係管理」 將以「客戶關係管理」來取代;「資料挖(採) 掘」以「資料探勘」為替代關鍵詞。 四、 部分過於普通且與論文關連性較弱之名詞 將予以刪除不列入分析。如「知識」、「包 含」、「應用」等。 經初步整理後發現因論文作者疏忽導致文章重複 出現者有 8 篇;另未輸入關鍵詞的文章計亦有 8 篇; 資料處理後若該篇論文僅具有一個關鍵詞者,因不 具有字詞相關的特性,故不列入網絡關聯之分析, 共計有 23 篇;因此有效論文分析樣本總計 261 篇。 完成關鍵詞整理後,總計有 842 個關鍵詞,以程式 進行排列組合後產生兩兩配對,接著使用網絡分析 工具進行處理。 (二) 量測指標 一般來說,網絡分析具有多維度的指標來衡量不 同網絡層級的特性(Yin et al., 2006; 邱議德, 2003),例 如:整體網絡的凝聚性(cohesion)可以透過網絡密度 (density)及平均距離(mean geodesic distance)來評量; 子網絡的連結可以核心結構(K-core)觀點來建構群 組集合;而個別成員則多透過中心性(centrality)來分

(6)

析網絡成員的重要性,一般會以程度中心(degree centrality)、中介中心(between centrality)及緊密中 心(closeness centrality)為量測之準則。各項指標之 定義說明如下(Yin et al., 2006; Otte & Rousseau, 2002): 一、 網絡密度(Density):網絡中彼此成員聯繫的 平均數量,通常以 D 表示。其值介於 0 與 1 之間,愈接近 1 表示網絡密度愈高。

)

1

(

=

N

N

m

D

ij ij

m

:表示網絡成員的聯繫數目,其中若網 絡間成員i與j之間具有關聯, 則 mij = 1;否則 mij = 0; N:表示網絡中所有的成員總數;

m

ij:網絡間所有成員實際的聯結總數; N*(N-1):網絡間所有成員可能的聯繫總數。 二、 平均距離(Mean geodesic distance):網絡中某

成員探訪另一成員的平均最短距離。

≥ + = j i ij d N N l ) 1 ( 2 1 1 ij

d

:代表網絡成員i至成員j的最短距離 三、 K 核心結構(K-cores):網絡中個別成員至少 與 K 個其他成員連結的子網絡結構;亦即 若鄰近成員之聯繫數目符合以下條件,則形 成核心子網絡。

k

i

s

(

)

deg

for all

n

i

N

s

四、

程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計算某網絡 成員與其他成員聯繫的數量。分數愈高表示 其在網絡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

=

j ij

m

i

d )

(

一般程度中心性亦可以進行標準化作業。

)

1

(

)

(

)

(

i

=

d

i

N

d

s 。 五、 中介中心性(Between centrality):定義為網絡 關係中,任兩個成員的互動必須透過某個關 鍵點連結的程度;亦即衡量一個成員是否占 據在其他兩個成員相互聯絡的重要捷徑上。

=

i k j jk jik

g

g

i

b

,

)

(

其中 gjk:成員j與k之間的最短路徑; gjik:成員j至成員k必須通過成員i的最短路徑

六、

緊密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衡量成員 和其他連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加總,捷徑最 小者,和大多數節點之間的關係較為緊密。

=

=

N j

d

ij

i

c

1

1

)

(

ij

d

:代表網絡成員i至成員j的最短距離。 本研究即採取上述所提及的指標來衡量知識管理 關鍵詞研究網絡的適切性。

四、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一) 一般性分析

以學年度論文篇數來區分,除 2000 年(含)以前 因知識管理研究尚在起步階段,以及 2006 年因 各校論文尚未完整上載於國家圖書館網站外,其 餘各年度的知識管理研究均有顯著成長,其中以 2004 年貢獻者最多。圖二簡單呈現國內資訊相關 系所在不同學年度發表知識管理論文的數量。 依據國家圖書館的綜合查詢分析顯示,研究知 識管理學域最多的系所前三名分別為「商業及管 理學類」、「教育學類」及「工程學類」。而在資 訊相關系所中,「資訊管理系所」發表知識管理 研究所佔比例最高(229 篇, 79%),「資訊工程系 所」次之(19 篇, 6.3%),再其次為「國防資訊研 究所[2]的 4.6%(14 篇)。其餘系所(包括資訊傳播、 圖書資訊、資訊科學、醫療資訊等)約莫只佔 10% 左右。

(7)

圖二 知識管理年度論文發表分佈圖 此外,在資訊相關系所研究知識管理的學域中, 相對重要的關鍵詞分別為「知識管理系統」50 篇、「本 體論」14 篇、「知識分享」11 篇、「統一塑模語言」 10 篇、「知識(管理)策略」10 篇、「客戶關係管理」 10 篇、「資料探勘」9 篇、「組織績效」8 篇、「平衡計 分卡」8 篇、「客戶知識管理」8 篇、「組織學習」7 篇及「專案管理」7 篇。部分項次著重於資訊技術對 於知識的表達、擷取與開發,其餘項次則強調組織知 識的多面向應用,以及其對於各項組織活動的影響。

(二) 網絡分析

本論文以 UCInet 軟體為關鍵詞網絡分析之工 具,經整理 842 筆關鍵詞並進行排列配對後,將 該關係結構匯入 UCInet 軟體後,總共產生 1654 條連接線,也表示本研究對象中所包含關鍵詞共 有 1654 條關係線。一般來說,網絡分析具有兩種 主 要 的 類 型 (Liebowitz, 2005; Otte & Rousseau, 2002 ):自我中心網絡(egocentric network)及整體網 絡(global network)。本論文探討之關鍵詞網絡首先 以整體網絡觀點切入,瞭解在知識管理研究中一 些重要的關聯議題,並進而以分群概念探索子網 絡關係;接著以最重要的關鍵詞當作議題中心, 觀察自我中心網絡的結構分佈與各項數據呈現。

(三) 整體網絡結構

知識管理關鍵詞網絡關係詳如圖三所示。 圖三 以關鍵詞為基的知識管理研究網絡 0 10 20 30 40 50 60 before 2000 2000(民89) 2001(民90) 2002(民91) 2003(民92) 2004(民93) 2005(民94) 2006(民95) 學年度 論 文 篇 數

(8)

整體網絡密度為 0.0078,且其標準差為 0.0882,說 明該關鍵詞網絡為一鬆散之網絡結構,各項研究關 鍵詞的連結並不緊密(亦即多數關鍵詞之間並沒有 連結之關係)。網絡關鍵詞之最短平均距離為 3.787, 表示未相鄰的兩個關鍵詞,平均來說經過近 4 個節 點即可與另一個關鍵詞產生關聯,因而形成一個小 世界網絡關係(Yin et al., 2006) 表一呈現個別關鍵詞中心性的特質(包括程度中 心性、中介中心性及緊密中心性)。三項指標結果均 說明「知識管理系統」與其他關鍵詞之間具顯著的 差異,表示資訊相關系所進行知識管理研究時,「系 統」觀點仍然是主要的切入維度,同時也是連結許 多研究議題的重要技術工具。而從程度中心性的結 果來看,其餘相對分數高的關鍵詞呈現兩大趨向: 第一是管理議題,例如知識分享、知識管理策略、 組織文化、平衡計分卡與資訊管理;另一個則屬於 技術工具的議題,如本體論、資料探勘、物件導向 技術及統一塑模語言。整體網絡的程度中心性經標 準化後為 19.9%,表示仍有許多的關鍵詞不具有研究 上的關聯度。 在中介中心性的分析中,標準化後之整體網絡為 39.96%。「本體論」、「統一塑模語言」等關鍵詞均具 有重要的橋樑特性,以本體論為例,它中介了數項 可能相關的研究議題(詳如圖四)。例如:共享內容物 件參考模型(SCORM)與知識分享、ISO 12207 與資訊 檢索(擷取)、語意網與知識地圖等。此外,「組織學 習」、「知識管理績效」、「知識地圖」等關鍵詞的程 度中心性不高,但卻具有中介其他關鍵詞距離的影 響,也是我們在研究中必須注意的重要議題。 而所有的研究樣本關鍵詞中,多數關鍵詞(415 筆) 的緊密中心性均高於平均緊密中心性分數(0.738), 其中「知識管理流程」、「組織記憶」及「關鍵成功 因素」是三個緊密度高,但程度中心及中介中心特 性並不明顯的關鍵詞。 表一 知識管理研究網絡中心性分析結果 排序 程度中心性 中介中心性 緊密中心性 1 知識管理系統(108* ) 知識管理系統(40.215) 知識管理系統(0.894) 2 知識分享(32) 本體論(8.203) 知識管理策略(0.891) 3 本體論(30) 統一塑模語言(8.038) 組織文化(0.890) 4 知識管理策略(27) 知識管理策略(7.759) 知識分享(0.890) 5 資料探勘(22) 知識分享(6.197) 本體論(0.890) 6 物件導向技術(22) 組織學習(5.478) 知識管理流程(0.890) 7 統一塑模語言(20) 知識管理績效(4.922) 統一塑模語言(0.890) 8 組織文化(19) 平衡計分卡(4.721) 組織記憶(0.890) 9 平衡計分卡(18) 物件導向技術(3.890) 物件導向技術(0.890) 10 資訊管理(18) 知識地圖(3.712) 關鍵成功因素(0.889) *括號為評量指標計算結果

(9)

圖四 以「本體論」之中介中心性為例之關鍵詞連結圖

(四) 核心子網絡結構

此外,以 K 核心結構(K-cores)來建構子網絡分析, 發現關鍵詞的連結共有 7 個層級,每一個層級代表 符合其 K 值要求的子網絡結構;例如:K=3 代表所 有關鍵詞網絡中,具有三個聯繫數目的子網絡結 構。為以較清楚的圖示來建構研究議題的連結關 係,本文將知識管理研究之子網絡結構層級區分為 兩部分:第一、以成員聯繫數目少於 5(即 K=1…4) 的節點關係來形成知識管理研究議題的連結圖示 (詳如圖五~一);第二、整合網絡高聯繫數目(K>=5) 的關鍵詞來建構知識管理研究議題的子網絡(詳如 圖五~二);分別說明如下。 圖五~一呈現相對簡潔的關鍵詞網絡連結型態,以 圖中上方的「科技任務適配度」、「創新擴散理論」 及「網誌」三個關鍵詞為中心的網絡連結為例,三 者形成一個可以相互聯集與整合的研究區間。因此 我們可以發現數項可行的研究議題,包括以因素研 究方法探討電腦自我效能對於網路社群活動的影 響、或以語意網為知識者工作平台,來評量個人或 系統績效。圖中下方則以「科技接受模式」、「使用 意願」、「計畫行為理論」等觀點進行研究思考,如 期望確認及期望符合對於科技接受程度的影響,或 是系統使用意願及忠誠度對於使用滿意度及資訊系 統成功的影響等,均成為研究者可能發展的探討議 題。 圖五~二則以較為複雜的聯繫關係來建構不同的 核心子網絡架構,透過關鍵詞連結的延展性,我們 亦可發現該知識網絡形成了數組不同的整合型議 題。如利用商業智慧系統進行知識檢索,以強化公 司內部組織學習的活動;或以客戶關係(知識)為內容 管理的核心,建立多維度概念的知識管理系統架 構;或思考如何在以物件導向技術形成的知識庫中 進行知識探勘的研究等。其他的研究議題亦可以在 知識管理研究網絡中逐步思考建構。

(10)

圖五~一 知識管理研究核心結構子網絡(K=1~4)分析圖

(11)

(五) 自我中心網絡結構

接著,我們嘗試建構自我中心網絡。因為「知識 管理系統」是資訊領域相關研究者最重要的關鍵 詞,因此自我中心網絡之建構即以該關鍵詞為中 心,呈現一個連結 131 筆關鍵詞的自我中心次網絡 (詳如圖六)。藉由同前描述完整網絡的各項評量指 標,我們可以觀察該網絡之聯繫密度為 0.0464,仍 然屬於一個較為稀鬆的網絡;而平均距離為 1.954, 亦即任一關鍵詞只要透過 2 個關鍵詞即可連結所有 其他的關鍵詞組。 該網絡在程度中心性以及中介中心性兩者的評量 上,呈現有五個重要的關鍵詞組:「組織文化」、「組 織記憶」、「知識分享」、「科技接受模式」及「資料 探勘」。顯示它們在以「知識管理系統」為中心的網 絡架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聯繫其他關 鍵詞的重要中介議題。這 5 個重要詞組已在圖六中 凸顯出來。而在緊密中心性的表現上,各關鍵詞之 間則並沒有明顯的差距。總之,透過自我中心網絡 的細部分析,可以瞭解個別關鍵詞為基礎的知識地 圖,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工具。 圖六 以「知識管理系統」為自我中心的研究網絡關係

五、研究限制

鑑於研究者的人力及時程考量,本研究具有下列 四項限制:第一、知識管理關鍵詞連結網絡僅以資 訊相關系所為主要論文樣本來源,並未考量其他非 資訊科系對於知識管理議題的研究,所以並無法完 全代表我國學術論文在知識管理學域的整體表現; 未來研究將考量更為廣泛的系所類別,並進行網絡 間關係之比較。第二、因為知識管理的研究維度具 多元性質,許多知識流程或相關活動均屬於組織知 識專案的一部份。本研究僅以標題名稱中含有「知 識管理」之學術論文為研究樣本,忽略其他與知識 管理有關的標題關鍵詞,如知識分享、知識移轉、 知識社群、知識資本等研究議題,造成研究樣本的 完整性受到挑戰。第三、本研究僅以碩博士論文為 調查對象,不包括國內各機構發表的期刊、研討會、 專書等來源,對於研究結果的完整性仍然需要進一 步擴充與深入討論。第四、論文關鍵詞國內目前並

(12)

沒有一個統一律定的機制,造成許多作者隨意訂定 論文關鍵詞的現象,除用詞可能產生認知的疑義 外,也造成部分關鍵詞混淆論文精義的現象,因此 關鍵詞語料庫的研擬與設計,也許是學者進一步探 索的方向。

六、結論

本研究以關鍵詞網絡分析方法探討資訊管理學域 中有關知識管理研究議題之範疇及相互關係。本論 文之研究與其他學者最大之不同在於議題(類別) 產生的方法。以往學者多偏向於以文獻歸納之方 式,進行靜態式之分類架構建議,並在其架構下探 討相關議題。本研究則透過由下而上的動態性連結 建構一個知識管理研究網絡,藉由網絡中關鍵詞聯 繫的演繹來推導研究議題的可行方向,提供相關學 者發展研究議題的參考。 藉由關鍵詞網絡的建構,本文研究結果主要有四 項發現。第一、知識管理研究網絡的關鍵詞聯繫密 度雖然不高,但卻屬於一個知識叢集度高的小世界 網絡,任一關鍵詞組可以有效透過其他關鍵詞來彼 此連結;第二、知識管理研究整體網絡依據中心性 的特質,呈現兩大類研究議題,包括管理面(知識分 享、組織學習、組織文化、知識策略、知識績效、 平衡計分卡與資訊管理)暨技術面(知識管理系統、本 體論、物件導向技術、統一塑模語言、資料探勘及 知識地圖);第三、藉由核心子網絡及關鍵詞聯繫的 分析,提出多組動態性知識管理研究議題的建議, 驗證由下而上的動態性整合是產生可行研究議題的 一種方式;第四、在知識管理研究網絡中,以技術 觀點切入的「知識管理系統」成為多數學者在該網 絡中投注的焦點,因此以其為自我中心建構關係網 絡,發現與其連結的五項研究重點,包括組織文化、 組織記憶、知識分享、科技接受模式及資料探勘, 後續研究者可以思考逐步整合的系統觀來進行知識 管理相關議題的研究。整體來說,藉由知識管理研 究網絡中的重要詞組及其連結性的關係,可以有效 發展動態性的研究議題與思維。 未來研究除擴大調查來源之外,建議三個方向值 得進一步探討。第一、以集群觀點建構子領域分類 議題,並與其他學者之成果進行比較;第二、整合 國外知識管理研究文獻,進行國內外研究焦點之比 較分析;第三、可整合其他研究方法,如因素分析、 資料分群或多元尺度法,以進行方法效益上的評估 與比較。

附註

[1] 僅列出標題有「knowledge management」關鍵 詞的文章數量。 [2] 現已更名為「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誌謝

本論文感謝評審委員之審查意見,使論文有更好 的研究呈現。同時國軍後備司令部梁建文少校在程 式支援及軟體操作上給予很大的幫助,特此誌謝。

參考文獻

Acedo, F.J., Barroso, C., & Galan, J.L. (2006).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Dissemination and Main Trend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7(7), 621-636

Alavi, M., & Leidner, D.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

Alinda, A., & Hasliza, M.S. (2004). A multiple perspectives re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 Journal of Advancing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tudies, 1(1), 17-32.

Beckman, T.J. (1999).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J. Liebowitz (E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 Boca Raton: CRC Press, 1-1 to 1-22.

Chauvel, D., & Despres, C. (2002). A review of survey research in KM: 1997-2001.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6(3), 207-223.

(13)

Toward a Taxonom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8(1), 215–233

Hansen, M.T., Nohria, N. & Tiernet, T. (1999).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Apr., 96-104

Kakabadse, N.K., Kakabadse, A. & Kouzmin, A. (2003). Reviewing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 towards a taxonom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7(4), 75-91.

King, W.R., Marks, P.V., & McCoy, S. (2002).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5(9), 93-97.

Liao, S.H. (2003).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 literature review from 1995 to 2002.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5, 155-164.

Liebowitz, J. (2005). Link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knowledge mapping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9(1), 76-86.

Metaxiotis, K., Ergazakis, K., & Psarras, J. (2005). Exploring the world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greements and disagreements in the academic/practitioner communit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9(2), 6-18.

Otte, E., & Rousseau, R. (2002). Social network anlaysis: a powerful strategy, also for the informat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8(6), 441-453.

Pan, S.L., & Scarbrough, H.A (1998). Socio-technical

view of knowledge sharing at Buckman Laboratorie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1), .55-66.

Schultze, U., & Leidner, D.E. (2002). Study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discourses and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MIS Quarterly 26 (3), 213-242.

Shin, M. (2004).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conomic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42(1), .176-196.

Wiig, K.M. (1993). Knowledge Management Foundations, Schema Press, Texas.

Yin, L.C., Kretschmer, H., Hanneman, R.A. & Liu, Z.Y. (2006). Connection and stratisfaction in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COLLNET networ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42, 1599-1613. 尤克強 (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天下文化。 林子銘、連俊瑋 (2002)。知識管理--臺灣企業二十 一世紀生存必要之道。資訊管理學報,9,頁 117-142。 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台北:智勝圖書公司。 周龍鴻 (2003)。日月光知識管理。蔡振昌主編,全 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實務,台北:中國生產力中 心。 邱議德 (2003),以社會網路分析法評估工作團隊知 識創造與分享。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陳灯能 (2004)。知識生態理論的建構與實證。國立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陳幸雄、洪立瑜、魏克儒、柳芝伊 (2003),工研院 知識管理。蔡振昌主編,全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 實務,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陳道輝 (2003),利用學位論文資訊萃取資訊領域相 關研究主題關聯性。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著,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 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出版。 鄭百勝 (2006),應用關聯規則建構具方向性之領域 知識結構圖-以資訊管理領域為例,國立中山大 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附錄

資料蒐集 作者 (年代) 資料來源 期程 樣本 篇數 分類 發現與貢獻 Alavi & Leidner (2001) 略 心理狀態/物件觀點/ 流程觀點/資訊擷取/ 能力觀點 作者建構不同類型知識觀點對於知識 管理與知識管理系統的影響,同時針對 知識流程提供不同的研究建議 Earl (2001) 案例 知識長 略 6 Cases 20 CKOs 技術導向(系統學派/ 製圖學派/工程學派) 經濟導向(商用學派) 行為導向(組織學派/ 環境學派/策略學派) KM 策略共區分為七大類別,每一學派 因其重點、目標之不同,而有相異之關 鍵成功因素與哲學觀 Chauvel & Despres (2002) 多 元 文 獻 1997-2001 23 篇 現象(促動-障礙) 行動(實務-策略) 階層(個人-文化) 知識(識別-穩定) 技術(硬-軟) 成果(成本-效益) 歸納多篇以調查方法來探討知識管理 議題之文章,綜合探究各項量測元素的 組成,總結成六大面向及其兩端,並針 對各研究面向進行意涵解說。 Schultze & Leidner (2002) 1,3,6,8,9, 10 1990-2000 94 篇 基準型研究 解析型研究 評論型研究 對話型研究 建立以資訊系統為觀點的 KM 研究分 類,其中基準型的 KM 研究最多,解析 型研究次之。作者鼓勵在 KM 研究的型 態多朝著評論型及對話型的方向進行 Liao (2003) Elsevier SDOS 線上資 料庫 1995-2002 234 篇 知識管理架構/知識 庫系統/資料探勘/資 通技術/人工智慧專 家系統/資料庫技術/ 模式研究 探 索 知 識 管 理 技 術 與 應 用 的 發 展 趨 勢,並建構每一類別文獻的技術特性及 應用領域。結論指出 KM 技術研究依據 研究者的興趣及專長而發展為不同的 專業導向;KM 應用研究則依據知識問 題的特性而屬於問題導向的發展 Alinda & Hasliza (2004) 2,4,5,7,8, 11 1998-2003 94 篇 技術觀點 組織觀點 個人觀點 多數 KM 議題集中於組織觀點的研究, 包括有效使用組織能力來管理公司資 源及強化績效等;以個人觀點進行的研 究(包括態度、行為與領導)議題較為少 見;作者建議可朝這一方面加強 林 子 銘 、 連 俊 瑋 (2002) 多 元 文 獻 1995-2000 101 篇 基本概念/個人層次/ 組織層次/技術層次/ 策略層次/資訊科技 與知識管理/研究議 題探討 整合個人、組織及策略等層次的知識管 理議題,建構與資訊管理領域間的議題 連結;同時探討資訊科技對知識管理的 支援及知識管理對於知識經濟與社會 轉型過程中之影響 1

AMI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A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EJIS: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4HB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ISM: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6ISR: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7JCI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8JMI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9JSIS: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0MISQ: MIS Quarterly; 11OS: Organization Scienc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enior Secondary Enriching Knowledge for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5) Dynamic Earth Series – Geology of Hong Kong and Slope Safety System..

均衡性 知識 技能 態度. 趣味性 探索 好玩有趣

感受:欣賞各位參加者刻苦做學問精神。明白大 家努力為幼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

自我肯定 自我探索及概念 ,自尊感 及成敗歸因 自我管理 時間管理 ,問題解決技巧 ,情緒管理 團體互動 協作技巧及學習 ,溝通技巧

自我肯定 自我探索及概念 ,自尊感 及成敗歸因 自我管理 時間管理 ,問題解決技巧 ,情緒管理 團體互動 協作技巧及學習 ,溝通技巧

Potenti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tributions to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Educational.. Technology”,Research

時值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台灣已加入了 WTO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企業面臨劇變之環境及廣闊的物料採購市 場,若能善用「知識管理」( Knowledge

並整合「 顧客關係管理」,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機械行業對「顧 客關係管理」的認知與狀況。 在前述的基礎下, 探討企業實施顧 客關係管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