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卻」和「倒」的篇章與語用功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卻」和「倒」的篇章與語用功能"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卻」和「倒」的篇章與語用功能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8-2410-H-003-077-

執 行 期 間 : 98 年 08 月 01 日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陳俊光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范雅婷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楊宛妘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林曉榆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賴紋萱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張婕洋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趙苡廷

報 告 附 件 :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09 月 06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計畫名稱)

「卻」與「倒」的篇章和語用功能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執行期間:

2009年 8月 1日 至 2010年 7月 31日

計畫主持人:陳俊光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范雅婷、賴紋萱、楊宛妘、林曉榆、張婕洋、趙苡廷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中 華 民 國 99年 8月 31 日

(3)

一、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轉折副詞「卻」、「倒」之 間的差異。過去文獻對兩者的討論大都停留在語 義和語法層面。首先,文獻的分類往往將語義和 語用混為一談,多將「卻」、「倒」在特定語境 之下所衍生的語用意涵,歸於其核心語義之內,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便是釐清「卻」、「倒」 的基本核心語義和語用衍生義。另一方面,文獻 的探討也大都僅著眼在兩個副詞單句方面的句 法制約,然而語言實際交際中的基本單位並非詞 彙或句子,而是表達完整思想的篇章,說話者藉 篇章功能使語言和語境發生關連。因此,本研究 計畫冀望能超越傳統在語義、句法的描述,進入 篇章和語用言功能的探討。在篇章方面,本研究 計畫欲探討「卻」、「倒」在篇章是否能承載焦 點信息,以及其在篇章中所能拓展文意的超句範 距為何;在語用方面,本研究欲檢視說話者在使 用「卻」、「倒」時,是否帶有不同的語用預期、 意圖、態度等,以及這些語用功能是否/如何透 過特定的語用原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關聯 理論)來達成。 本計畫的研究方法乃先透過文獻探討與批 判,以建立「卻」、「倒」之的理論架構,從而 初步提出以下兩個研究問題,然後再透過大量的 實際語料加以驗證。 (1)「卻」、「倒」是否有不同的篇章範距和 焦點功能? (2)「卻」、「倒」是否有不同的情態性和語 用預期? 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的缺口,將主要重 點放在「卻」、「倒」的篇章和語用功能之探索, 使這三個語法點能獲更全面的探討,以達到結合 語言形式與溝通功能的目標。同時能呈現從句 法、語義至篇章、語用功能的漸進式教學原則。 以下為本計畫的研究步驟: 第一:探索「卻」、「倒」的篇章和語用功能 第二:將「卻」、「倒」的語義功能、句法制約、 篇章功能納入教學語法的架構中,以循序漸進的 連續面來達成教與學的目標。

關鍵詞:

轉折副詞、篇章、範距、信息結構、語 用、預期、情態

Abstract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two contrastive adverbs, que and dao. Previous research has been primarily devoted to the description of grammatical meanings and syntactic constraints of these two adverbs. For one thing, most previous studies do not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spects of these two adverbs; oftentimes, the contextually derived meanings are treated as the core meanings.

Additionally,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cused solely on the syntactic constraints of these two adverbs at the sentence level. However, the basic unit of human communication is not the word or sentence but the discourse structure on which a complete thought is based. The speaker relates the language to a given situation by means of a series of discourse functions.

Therefore, this project aims to move beyond the traditional focus of semantic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s and to delve into the discourse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que and dao. At the discourse level, the present project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two adverbs can carry information focus and what their discourse scopes are in signaling textual coherence. At the pragmatic level, this project aims to examine if the speakers use these two adverbs to signal different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 attempts and attitudes.

A survey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que and dao yields few results in terms of their discourse and pragmatic aspects. In terms of part of speech, they are either considered to be adverbs or conjunctions, but no linguistic tests are provided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parts of speech. As far as meaning is concerned, que and dao are often treated as two synonymous words which convey contrastiveness. But few ever touch upon the discourse and pragmatic aspects of these two adverbs. The present project disputes such an indiscriminate treatment of que and dao, based upon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in language use. It is argued in this project that the speakers opt to use que and dao each to reach a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urpose. After an initial investigation and general critique on previous relevant studies, the project proposes the following two major research questions:

(1) Are there different discourse scope and information focus conveyed by que and dao?

(4)

(2) Are there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conveyed by que and dao?

Overall, the project aims to address the insufficiency of prior research on the discourse and pragmatic phenomena of que and dao. It is hoped that an overall picture can be drawn of how these two adverbs are used and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t different linguistic levels. Pedagogically, this project incorporates the results of the multi-level linguistic analysis into the framework of pedagogical grammar.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eachers and textbook writers of L2 Chinese with information based on authentic language use and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s of sequentiality and cumulativeness.

Key words:

contrastive adverb, discourse, scope, information structure, pragmatics, expectation, modality

二、研究計畫之背景與相關理論探討

本研究計畫〈「卻」與「倒」的篇章和語用 功能〉是針對另一組語法結構實際使用情形的探 討。過去文獻對以上兩個語法點的討論大都停留 在語義功能/語法意義(grammatical meaning) 或句法制約(syntactic constraint)的層面。然而 語言實際交際中的基本單位並非詞彙或句子,而 是表達完整思想的篇章,說話者藉篇章功能使語 言和語境發生關連(Halliday 1967,1970, 1985)。 我們可以用Halliday系統功能架構中的概念、人 際和篇章三個平面加以說明。概念功能指的是語 言對人在現實世界(包括內心世界)中各種經歷 加以表達的功能。人際功能是發話者運用語言參 與社交的功能。而篇章功能則是使概念功能和人 際功能通過語言得以實現的功能。換言之,概念 功 能 透 過 篇 章 功 能 方 能 達 到 人 際 功 能 (Matthiessen 1992;朱永生、嚴世清2001)。篇 章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之研究便是在此一前 提下產生。這是門相對新興的學科,強調言語交 際形式的重要性,認為語法現象基本上是受了篇 章的驅動,而語法形成的動力是來自語用溝通功 能(Du Bois 1987;Hopper1988)。

因此,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的缺口。將 本次研究的重點放在找出「卻」與「倒」的篇章 和語用功能,以能達到結合語義、篇章、語用功 能的語法教學,從句法結構至篇章功能層面的教 學呈現(Xing [邢志群]1998;屈承熹2003; 劉珣2002)。學習是個連續推進的過程,學習者 不易憑空躍進,僅能在已知的基礎上,沿著教師 提供的階梯往上攀升。語言概念與結構若能以排 序性和累進性(Teng [鄧守信]1998, 鄧守信 2003)的連續面來呈現,便可能成就週延而有效 率的第二語言教學,也將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2.1漢語副詞「卻」、

「倒」的篇章功能

文獻上針對「卻」、「倒」篇章功能之探討 極為有限,因為漢語篇章分析研究的發展不過是 最近十餘年的事。Halliday(1967, 1985)提到三 種 篇 章 功 能 : 即 信 息 結 構 ( information structure)、主位結構(thematic structure)和銜 接(cohesion)。信息結構和主位結構則是句子 內部的篇章組織功,能銜接則是句子之間的篇章 組織功能。本節先討論前兩者的句子內部組織功 能。 根據Halliday,信息結構和新、舊信息有關, 通常都是遵循從舊到新的排序。全句的語調核 心,在一般落在句尾,是所謂的句尾焦點(end focus)。焦點即是受話人接收的新信息中最重要 的部分,(Halliday 1967;Rochment 1985;湯廷 池1986;方梅1995)。但有時為了突出焦點信息, 亦允許在言談中將語調單位的核心移至較前的 部分,形成對比焦點(contrastive focus)(Leech 和 Sartvik1975: 175 ) 。 主 位 結 構 可 分 為 主 位 (theme)和述位(rheme)兩部分。主位是雙方 交際言談的基本出發點,述位則是句子講述的內 容(Halliday 1985: 38)。當句子的已知信息和主 位的位置重疊,便形成主題(或話題),句子的 其他部分則稱為述題(Halliday1970: 12;許餘龍 2002: 206)。 本節以下探討「卻」、「倒」的篇章功能, 對一些現有的文獻加以審視,並提出本研究的假 設,同時也有待本研究下一步的語料驗證與支 持。

(5)

2.1.1

副詞「卻」

「倒」的篇章範距(scope)

Wang(2005)探討漢語轉折連詞「但是」、 「可是」、「不過」的用法。「但是」表達強烈 和明顯的對比,常做為表達質疑、異議之反應的 標記。「可是」和「不過」則無此強烈功能,故 在人際溝通時,「可是」和「不過」常被用來緩 和負面的反應。就篇章、語用的角度而言,「但 是」有較強的篇章內部連接功能,而「可是」和 「不過」則有較強的篇章外部的語用人際、互動 功能。「可是」偏向非正式的會話用法,常出現 在話輪的開始,表不同意或提出建議,而「不過」 是較正式的用法,亦表不同意,但比「可是」更 委婉。可從語體、篇章和語用進一步區分三者的 用法:第一,「可是」較口語、非正式,而「但 是」和「不過」較書面、正式。第二,「但是」 有較強的篇章內部銜接功能,而「可是」和「不 過」有較強的篇章外部的人際、互動功能。第三, 「可是」、「但是」和「不過」都有篇章外部的 語用功能,以表不同意,而三者的程度乃是一連 續面:「但是」最強,「可是」次之,「不過」 最弱。 本研究擬探討「卻」、「倒」兩者是否也有 不同的的篇章內部銜接功能,以及篇章外部的語 用人際、互動功能。方緒軍(2005:236-250)以 「卻」、「倒」關聯作用的鬆緊,說明「卻」的 關聯作用較為緊密,而「倒」的關聯較為鬆散, 如例(1)、(2)所示。 (1)四百多個青年人坐在禮堂裡卻鴉雀無聲……。(方 緒軍2005:241) (2) 田大姑這時又昏昏沉沉,連眼睛也不願睜開…… (中間隔三大段,內容是田大姑昏迷之後周圍 其他人的活動情況)……他一闖進來,在大姑 的身旁雙腿一跪,哇哇地哭起娘來。來的這人 正是武男義雄。叫他這一哭鬧,田大姑倒又清 醒起來了」。(方緒軍2005:240) 此外,遊欣慈(2001:84-91)討論「還」與 「又」、「也」、「再」等副詞其出現的次序及 共融性。她引鄧守信(1983)的研究,討論「涉 及主語領域(subject-oriented)」和「涉及謂語 領域(VP-oriented)」這兩個概念,比方像「也」 為「涉及主語領域」的副詞,也就是可以指涉「主 語的相似性」,又可以是「涉及謂語領域」的副 詞,因此它的語義範圍比較多樣,在副詞層次上 要高於「涉及謂語領域」的副詞「又」、「還」、 「再」等,故「也」必須放在它們之前,如例(3)、 (4): (3) 你也再想一想。(遊欣慈2001:84) (4) 他也還沒吃飯。 但是當「也」表「涉及謂語領域」的副詞時, 則不可與「又」、「還」、「再」同時出現,如 例句(7): (5)(張三吃了魚),他也吃了蝦。(遊欣慈2001: 84-85) (6)(張三吃了魚),他又吃了蝦。 (7)*他也又吃了蝦。 有關「卻」、「倒」與其他副詞同時出現的 情況,以王力(1985,2002:279-316)的研究為 例,他指出「倒」可以與「也」連用,不管是「倒 也」或「也倒」意義皆相同,如例句(8)、(9) 所示: (8) 我這會子跑了來倒也不為酒飯。(王力1985, 2002:284) (9) 這話也倒是。 2.1.2.副詞「卻」、「倒」的焦點功能 根據前人研究,「卻」、「倒」的篇章功能 概述如下。張誼生(1996:128-138)指出,「卻」、 「倒」的篇章銜接功能,同屬於對立式轉折關係 的範疇,張所謂的「對立式轉折」即前後文在語 義上相反或相對,下文為上文的逆向發展的變 化。此外,廖秋忠(1992:62-91)、鄭貴友(2002: 43)、劉清平(2000:122-125)以及吳中偉和傅 傳鳳(2005:70-75)均持類似的看法,並指出「卻」 與「倒」皆屬於「逆接的連接成分」,也就是連 接的事件是不協調的或是在本質上有差異的。可 惜的是前人的研究,雖指出「卻」、「倒」在篇 章層面具有銜接的功能,但缺乏進一步的論證。 此乃前人的研究對於「卻」、「倒」探索的角度 不夠深也不夠廣,因而很難有所突破。此外,刑 福義(2001)、宗守雲(1998)對「卻」、「倒」 的研究,頗具參考價值,前者間接地指出「卻」 具有明瞭「最關鍵的內容」的功能,很可能即為 信息焦點;後者則觀察到「倒」具有突出話題轉 變的功能。 林慧敏(2009)認為「卻」為顯性的對比標 記詞,而「倒」為隱性的對比標記詞。由於「卻」

(6)

比「倒」的對比功能明顯,當說話者使用「卻」 時,必須明白地指出兩個對比項,而「倒」的情 況則不盡然如此,當說話者選用「倒」時,有時 可從上下文中,找到兩個對比項;但有時對比的 概念,不能從上下文中得來,而是藉由推論而 來,因此「倒」的隱性對比,如例(10)、(11) 所示: (10) 這個地方倒不錯。 (11)*這個地方卻不錯。 總的來說,張誼生(1996)、廖秋忠(1992)、 鄭貴友(2002)、劉清平(2000)以及吳中偉和 傅傳鳳(2005)、林慧敏(2009)等的研究,大 致將「卻、倒」定義為逆接的的連接成分,他們 雖然指出「卻」爲轉折連接成分,而「倒」則爲 對立連接成分,但未能進一步說明、解釋二者的 差異。至於宗守雲(1998)將「倒」分析為轉承 功能、對比功能和補充功能,此分析法不夠系統 化,需要進一步的論證,來探討其基本功能。此 外方緒軍(2005:236-250)指出,以「卻」、「倒」 關聯作用的鬆緊,說明「卻」的關聯作用較為緊 密,而「倒」的關聯較為鬆散,這些現象可能和 「卻」、「倒」在篇章中所連接的範圍有關,但 由於現階段文獻的不足,有其侷限性,有待進一 步研究。而遊欣慈(2001:84-91)指出「涉及主 語領域和「涉及謂語領域這兩個概念,有助於解 釋「卻」、「倒」與「又」、「還」等副詞同時 出現的情況。

2.2 漢語副詞「卻」、

「倒」的語用功能

2.2.1 副詞「卻」、「倒」表積極義或消極義 呂叔湘(1980, 1999:460)曾指出,「倒」 後面多用表示積極意義的詞語,「卻」後不限, 如例(12)和(13)所示。劉清平(2000:124) 基本上同意呂對「卻」的分析,並發現「卻」多 用於評價性語篇中,句子用「卻」後往往帶有一 定的感情色彩,可以根據語境的不同表達出責 備、讚揚、不屑、不滿、出乎意料等語氣。刑福 義(1996:3-8)也提到,「既然……卻」有特定 的語用價值,體現在「為什麼」之類的句式,主 要強調結果怪異,不合常理等現象。 (12)房間不大,陳設倒挺講究。(積極) (13)這篇文章論點很新,*倒站不住。(消極) (14)這篇文章論點很新,卻站不住。(消極) (呂 叔湘1980,1999:460) 至於「倒」後置成分連接積極意義的詞語, 彭小川(1999)、方緒軍(2005)以及洪波(2006) 均持反對的意見,他們主張,「倒」或「卻」後 面,都可以是積極意義的詞語或消極意義的詞 語,如例(15)到(18)所示。 (15)老王把工作看得極重,前一段日子生病了,卻還 堅持上班。(積極) (16)這盤菜太鹹,那盤菜卻又太淡。(消極) (17)我是好心好意勸你,倒黏到我身上來了,這才 是笑話哩。(消極) (18)這個地方風景倒不錯。(積極)(方緒軍2005: 238-345) 彭小川(1999:123-137)還將呂對「倒」的 定義,運用在教學上,發現學習者造出雖然符合 定義,但聽了總覺得很彆扭的句子,具體例子如 例(19)所示: (19)?他學習刻苦,昨天病了,倒堅持來上課! 彭指出,「倒」在教學上是個難點,老師不 好教,學生也不好掌握之因,乃是例(19)並非 單純的語法上的偏誤;應該從語篇的角度去思考 「倒」的涵義,「倒」是一個表示對比,具有很 強的語篇功能副詞,若能深入淺出地講解,引導 學生正確地領會「倒」的語篇功能。同樣地,方 緒軍(2005:236-238)針對「卻」、「倒」進行 研究,也指出兩者均可以表達積極義與消極義, 如例(20)所示;而洪波(2006:77-78)也持相 同看法,認為「倒」後面不一定只能用積極意義 的詞語;「倒」用在語篇中,能夠指明隱含的預 期,凸顯句子的對比功能,並體現說話人出乎意 料的態度,因而用了「倒」的語篇往往就含有出 乎意料的意味。 (20)我是好心好意勸你,倒粘到我身上來了,這才 是笑話哩。(緒軍,2002:238) (21)老王把工作看得極重,前一段日子生病了了,卻 還堅持上班。 2.2.2 副詞「卻」、「倒」表褒貶義 此外,劉清平(2000:122-125)已觀察到「卻」 可以根據語境的不同,傳達出責備、贊揚、不屑、 不滿、出乎意料等語用色彩,如例句(22)、(23)、 (24)所示。 (22)他成績很好,卻一點也不驕傲。(贊揚) (劉清平2000:122)

(7)

(23)他上次回長沙,去了李明家,卻沒去楊廣家。 (責怪) (劉清平2000:124) (24)老頭兒已年逾古稀卻穿戴出奇的整齊。(驚奇) (劉清平2000:123) 本文擬以上述的研究為基礎,筆者認為, 「卻」、「倒」後面連接積極、消極或褒、貶意 義的詞語,此乃語用的範疇,因為在一般言談中 標有「卻」、「倒」的語句,透露出的情態,是 聽者根據語句的命題內容,輔以「卻」、「倒」 的 基 本 指 示 意 義 與 語 境 中 的 相 關 因 素 産 生 互 動,並經由相關語用原則運作,進而推衍出的會 話隱含。 2.2.3 副詞「卻」、「倒」之語用功能 洪波(2006)指出,「表示對比」才是「倒」 的基本語法意義,且往往能指明隱含的預期,突 顯出句子的對比功能,表達事實與預期產生矛 盾,且能傳達出說話者出乎意料的態度。如例 (25),只是客觀地陳述事實,說話人情感並未 投入;然而,例(26),加了「倒」一字,則含 有說話者的主觀態度與情感投入,與隱含的預期 「妹妹的年紀較小,應該比姐姐矮」相對立。 (25)妹妹比姐姐高。 (26)妹妹倒比姐姐高。 梅立崇(1998)提出,「卻」有兩種連接關 係,一是表「逆轉關係」,一是表「對照關係」。 「逆轉關係」指的是,「卻」所連接的前後片段 存在逆常的狀況,如例(27),按照常理,沒戴 眼鏡的人應用正常的眼神來看人,但此人卻用戴 了眼鏡後從眼鏡上方射出的眼光來看人。例(28) 則是因為酒樓裡應有酒樓氣,但這間酒樓沒有, 用「卻」來表達此違背常理的現象。 (27)濃眉底下一雙眼睛這時雖不戴眼鏡,卻用了戴 了眼鏡從眼鏡上方射出眼光來的樣子看人。 (葉聖陶《兩法師》) (28)這雖說是酒樓,卻毫無酒樓氣。 (魯迅《在酒樓上》) 梅(1998)也說明,「對照關係」指的是「卻」 所 連 接 的 前 後 片 段 在 意 思 上 相 關 而 又 各 自 獨 立,具有對照性。如例(29)和(30)。例(29) 是「今文經」和「古文經」的對照,例(30)則 是「以前的他」和「現在的他」的對照。 (29)今文經殘缺不全,多謬誤,而古文經卻準確可 信。 (張靜河《西方漢學研究的豐碑-高本漢》) (30)以前我是個不肯傷害一個螞蟻的人;今天,我卻 主張殺人,鼓勵殺人了。 (老舍《四世同堂》)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構

本計畫的研究方法乃先透過文獻探討與批 判,以建立「卻」和「倒」的理論架構,初步提 出假設,然後再透過大量的實際語料加以驗證。

3.2 語料蒐集

本計畫的語料來源來自兩方面:中研院平衡 語料庫新版-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Chinese Word Sketch Engine)「倒」和「卻」各 650 及 1033 筆、北大語料庫「倒」和「卻」各 558 及 1000 筆。「倒」的語料部分,皆為搜尋語料庫全數含 有「倒」之語料,過濾掉不屬於轉折副詞的「倒」 後所剩餘的符合研究的語料。平衡語料庫之所以 用「平衡」為名,乃強調其兼收口語和書面語料, 聯合知識庫則是各電子報的書面語料。

3.3 研究方向

本計畫的研究主要方向有三: 第一、釐清「卻」和「倒」是否有不同的篇章範 距和焦點功能。 第二、釐清「卻」和「倒」是否有不同的情態性 和語用預期。 第三、按照教學語法的排序性和累進性原則提出 相關的教學應用。

四、結果與討論

以下分別從篇章和語義兩方面,以表格數

據和舉實際語料說明「倒」和「卻」的核心

功能。

4.1 篇章方面

4.1.1 範距 從兩個語料庫中的語料中,觀察到「倒」篇 章範距大的比例是「卻」篇章範距大的兩倍,顯 示「倒」的銜接範圍較廣闊,

語料比例如表(一)

所示:

(8)

篇章 範距 中文詞彙特 性速描 北大語料庫 總數 大 141 21.7% 234 42% 375 31% 倒 小 509 78.3% 323 58% 832 69% 大 52 5% 262 33% 314 16% 卻 小 981 95% 730 67% 1711 84% 表(一)「倒」和「卻」的篇章範距大小比例表 如例(31)中,「倒」回指的對象為「至於 進來之後又如何」,範圍僅在一複句內,此為範 距小。 (31)看看時間不早了,我便表示要去休息,並對凱 洛琳說:「妳中午還在發燒,該早點睡覺!」 我與凱洛琳的地鋪正好是頭碰頭,相互垂直。 想到與她這麼接近,幾乎吹氣可聞,心中感到 說不盡的甜蜜。睜著眼,睡不著,也不想睡, 只眼巴巴地希望她早些進來。至於進來之後又 如何,倒不在我的幻想之內了。我一再看錶, 直到十二點多,她還沒有進來。沙爾索的聲音 斷續地傳來,她也不時地咯咯笑著。好不容易 談笑聲停止了,仍然沒有人進來。我偷偷看了 一下,只見他們對坐著,不聲不響,滿面倦容, 就是不進房來睡覺。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例(32)中,「倒」回指的對象,為「其中 一 個 男 孩 的 左 腿 , 自 腳 踝 至 膝 蓋 整 個 打 著 石 膏。」,因「打著石膏」給人的感覺是很痛苦的, 但此人卻將傷腿擱在身旁女友裸露的肚子上, 「倒頗會享受」。回指前文的範圍為前一句(超 句),此為範距大。 (32)一條大大的浴巾平鋪在地,上面躺著兩對男女。 其中一個男孩的左腿,自腳踝至膝蓋整個打著 石膏。他倒頗會享受,把傷腿擱在身旁女友裸 露的肚子上。凱洛琳走過去,叫了聲「威廉。」 那傷腿的青年睜開眼,見了她,驚奇地說:「妳 還沒走?」「我在等彼得。」「他大前天就走 啦!」「哦?」凱洛琳失望得說不出話來。她 望望我,我得意地微笑著,她喃喃地說著,難 掩她的無奈:「彼得跟我說是明天走,他答應 走前一定會通知我。」「妳大概記錯了,明天 走的是我。」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例(33)中的「卻」,回指前文的範圍為前 一句「有時明明走出了一大步」,範圍僅在一複 句內,此為範距小。 (33)中研院正如台灣的其他學術研究機構一樣,經 過長期的努力後,眼看到我們幾乎就要追上開 發國家的學術水準了,但那最後的一段路總是 那麼遙遠,那麼難走。有時明明走出了一大步, 卻又得往後退回大半步。大家常慨嘆我們長期 學術發展的規劃還是不夠完美。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而例(34)句中「卻」回指的對象,為「但 人文社會科學的很多研究工作,就不是那麼容易 做客觀的衡量。」,回指前文的範圍很大(超句), 此為範距大。 (34)對於自然科學的研究,不管是物理科學或生命 科學,衡量學術研究的成就比較容易而客觀。 而這些研究成果能夠累積、進一步轉換為社會 的生產力,變為高科技,而能用於發展經濟或 防止疾病減少人類的痛苦等,這些不爭的事實 也較容易被接受。但人文社會科學的很多研究 工作,就不是那麼容易做客觀的衡量。我們常 看到中研院從事歷史、社會研究工作的研究 員,能夠從我們歷史社會與文化的探討,對移 風易俗或對我們社會制度的改善做些非常中肯 的建言。最近也看到從事研究經濟的院士與研 究員在詳細分析歐美走過在社會福利之路的優 點與缺失之後,從經濟學的觀點,對我們全民 保健的實施有不少值得令人深思的建議。如果 這些建議是完美的,而政府採納了這些建議 後,使我們能夠避免浪費走入歧途。那麼他們 對社會的貢獻,卻也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當 作一個學術研究機關,中研院在過去的二、三 十年內確有很大的進步,在不少的領域內已引 起國際上的注目與重視。但是中研院在學術的 提昇上還是有一段路程要追趕,要發奮圖強,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總的來說,在篇章中,

「倒」和「卻」均 較多地使用於範距小的銜接,包含「單句」、「複 句」、和「句群」。但兩者相較,「倒」在篇章 中的銜接範圍較「卻」來得大,因此較常使用於 範距大的銜接,亦即「超句」的情形。 4.1.2 新舊信息: 「倒」和「卻」

前面的句子若是先前篇章

中出現過的,即為舊信息;而

「倒」和「卻」

前面的訊息若為先前篇章中未出現過的,即

為新信息。信息種類有「舊->新」

「舊->舊」

「新->新」、「新->舊」四類。語料統合出的

信舊信息比例如表(二)所示:

新舊 信息 中文詞彙特 性速描 北大語料庫 總數 舊->新 31 4.8% 109 19.4% 140 11.6% 舊->舊 0 0% 8 1.4% 8 0.7% 新->新 617 94.9% 433 77.6% 1050 86.9% 倒 新->舊 2 0.3% 8 1.4 10 0.8% 舊->新 365 35.3% 234 23.4% 599 29.5% 卻 舊->舊 8 0.8% 13 1.3% 21 1%

(9)

新->新 657 63.0% 745 74.5% 1402 69% 新->舊 3 0.2% 8 0.8% 11 0.5% 表(二)「倒」和「卻」的篇章新舊信息比例表 從語料分析的統計中可看出,「倒」和「卻」 在篇章中的信息結構,主要都是

「新->新」的

類型(

「倒」和「卻」分別為 86.9%和 69%

「舊

->新」次之,

「舊->舊」和「新->舊」的比例

則為極低。例(35)中解釋,關於全球原油

需求增長的原因,很多人覺得是由於中國的

全球原油進口增量,但作者卻不這麼認為,

作者提出「美國和日本的經濟逐漸景氣對於

國際油價的變化才是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因

此,

「倒」前的

「美國和日本的經濟逐漸景氣

對於國際油價的變化」為新信息,

「倒」後的

「起到更主要的作用」也為新信息,此為「新

->新」的信息結構。

(35)2003年,中國的原油進口占全球的份額只有5%, 而日本是12%,美國是27%。近些年雖然中國在 全球原油進口增量中占主要部分,但絕對份額 還是不大,相比較而言,美國和日本的經濟逐 漸景氣對於國際油價的變化倒是起到更主要的 作用。特別是美國的原油和成品油庫存水準高 低更是國際油價最有效的指示標。在5月12日國 際能源機構公佈的石油市場報告中,將全球一 季度的需求增長的主要部分歸因於包括美國和 日本在內的經合組織成員國。而就在該組織幾 個月前發佈的類似報告中,還是將中國作為全 球需求增長的主因。 (北大語料庫) 例(36)「卻」的前面舉了劉邦為例,想說 明很多人都有許多偉大的抱負(「很多人都寫說 他長大後要當科學家、校長、總經理或總統等 等」),但卻很少人能夠達到這樣偉大的抱負(「少 有人能貫徹他當初的理想與抱負」)。此句在「卻」 前提出新信息「劉邦可說是出身於黑社會」,在 「卻」後緊接著另一個新訊息「當上了人人羨慕 的君王」,以轉折副詞「卻」來表達「卻」前後 的兩個新信息的轉折。 (36)很多人都寫說他長大後要當科學家、校長、總 經理或總統等等,不過等到他長大了,我們卻 發現少有人能貫徹他當初的理想與抱負。我國 第一位布衣皇帝劉邦,如果以現代語來表示他 的出身,可以說是出身於黑社會。然而他卻當 上了人人羨慕的君王,其中原由,乃是因他能 貫徹其當初的抱負。"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觀察語料的結果,發現「倒」和「卻」最常 使用於「新->新」的信息結構類型。亦即,「倒」 和「卻」前先提出一新信息,再利用轉折副詞「倒」 和「卻」來引出另一新信息,以表轉折。

4.2 語用方面

4.2.1 情態性 此部分觀察了「倒」和「卻」和「狀態動詞」 (覺得、想)、「情態副詞」(居然、竟然、反而)、 「句末虛詞」(呢、吧)的共現情形,來判定情 感的投入或抽離程度。從語料分析所得的比例表 可看出,「倒」與此三類詞語共現的比例明顯較 「卻」高出許多,可看出說話者使用轉折副詞 「倒」時的情感投入程度較使用「卻」時強得多。 語用情態 中文詞彙特性 速描 北大語料庫 狀態動詞 97 14.9% 52 9.3% 情態副詞 20 3.1% 15 2.6% 倒 句末虛詞 3 0.5% 20 3.6% 狀態動詞 31 3.0% 40 4% 情態副詞 8 0.8% 13 1.3% 卻 句末虛詞 0 0% 13 1.3% 表(三)「倒」和「卻」的語用情態比例表 以下各舉「狀態動詞」、「情態副詞」、「句末 虛詞」的共現語料如下: 例(37)和(38)分別為「倒」和「卻」和 「狀態動詞」共現的例子。 (37)可是基本上,大陸我一直強調,大陸女性的自 主意識很強。比如說,大陸現在離婚率很高, 提出離婚的百分之八十是女人。比如說大陸的 女人,在很多行業上的成就,他不見得真像你 說的,覺得台灣男人,她多瞧得起,可是基本 上她有一個想法是說,就很像…我們反過來, 我倒覺得很像二十年前,二十五年前的台灣, 他需要找…有些人他需要找一個護照。找一個 身份他可以出去。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38)看著謝雲和另外幾個群眾演員滿臉得意地入場 排戲,我非常羡慕,同時心中也暗暗埋怨謝雲, 覺得他看著我穿得這麼好卻不提醒我,是不是 有些不地道?後來想想,覺得也不能怪謝雲, 他怎麼會知道這次會讓我們扮演什麼角色呢? 如果是讓扮演一位西裝革履的闊少爺,那肯定 是會選我的呀! (北大語料庫) 例(39)和(40)分別為「倒」和「卻」和 「情態副詞」共現的例子。

(10)

(39)大家步調一致,都朝著同一個方向賣力時,「教 育下一代」對我不但不是一個不可想像的苦差 事,倒反而是一件人生必須有的快樂任務。我 於是在這坐四望五的年紀,收了國內朋友的兩 個女兒當乾女兒,我正在想著如何幫著他們教 育下一代。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40)一天晚上,伯利克裡步行回家,一個貴族跟在 他後面罵他:“你這個白癡!你出身貴族,你 父親曾經把波斯人打得落花流水,可你卻忘掉 了自己的朋友,反而去討好那些下賤的窮人。" 這個人一直罵到伯利克裡的家門口。伯利克裡 讓僕人點起火把,把這個罵他的人送回了家。 這個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伯利克裡的大度和 修養。 (北大語料庫) 例(41)和(42)分別為「倒」和「卻」和 「句末虛詞」共現的例子。 (41)送給家屬們的溫暖,使家屬們十分感動,座談 會成了他們支持、鼓勵自己丈夫或妻子安心搞 好今年春運的動員會、誓師會。下午4時30 分散會後,記者發現,幾位元家屬就這樣把他 們的親人送上了已經投入春運的旅客列車,雖 依依不捨,但臉上沒有愁容,沒有淚水,倒顯 得幾分自豪呢! (北大語料庫) (42)由於地球不停地公轉,春、夏、秋、冬四季便 交替不斷出現。不過,在北溫帶和南溫帶地區, 四季的出現正好相反,當北溫帶的人們正穿著 大棉襖的時候,南溫帶的人們卻在海濱浴場避 暑呢。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4.2.2 預期: 觀察語料,「卻」的功能有較多「對照」與 「逆常」的現象;而「倒」則是較多「違反內心 預期」的功能。如例(43)為「對照」的現象, 為「羅伯茲與夏普」和「周芷博士」的相對照, 羅伯茲與夏普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周芷博士未 獲獎。 (43)這個現象整個改變了大家對基因的認識,也為 分子遺傳學的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紀元,羅伯茲 與夏普並因此項發現同獲1993年諾貝爾醫 學獎,但周芷博士卻未獲獎,消息傳來後,引 發了不小的風波,因為羅伯茲之所以得獎,是 根據他在1977年發表在cell第12卷 上的一篇重要論文。 (北大語料庫) 例(44)則為「逆常」的情況,由於「大家 的知識水準提高」,依照常理來說,禮節應該是 越來越好,但「禮節卻較差」,此為違背常理, 為「逆常」的狀況。 (44)所以我希望慈濟人戒菸、戒檳榔。聲調輕柔, 不賭博,第二:是聲色柔和。現代社會,大家 的知識水準雖然提高,禮節卻較差;要倡導禮 節,就必須聲色柔和,穿著整齊樸素。一個社 會的形象,在於人的穿著和聲色。 (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 「倒」則是較多「違反內心預期」的功能, 如例(45),說話者原先的預期是「明兒將來我 也是死在馬路上」,但現今他已享晚年的清福 了,因此是違反了說話者內心的預期。 (45)(您現在家裡幾口人?)我沒人,舉目無親, 孤身一人,又得半身不遂,罪苦的人我是。(您 有兄弟姐妹?)是一概沒有。我父親哥兒仨, 就我一人兒。我還沒結婚。在舊社會就指著當 鼓手了,掙不了多少錢。只能糊口,糊口就不 錯,還有糊不上的時候,海有挨俄的時候。這 現在啊,我年老了,幹不了了,也得、也得了 半身不遂了,就退休,這得感謝共產黨的好處。 要不然我有六個也得死了。我醫藥費一月一報 多少錢啊!現在我是在[ai1]心的感激共產黨 啊,要不然我早完了。我們是做我們這行業的 人,而在不到三十歲的時候我就想,哎,明兒 將來我也是死在馬路上。哎,沒想到我倒現在 我倒享、享晚年的幸、享晚年的幸福了我倒是, 我萬萬、萬萬我也沒想到啊!我說,我三十來 歲時候,國民黨要完還沒完時候,糧食也是一 天長好幾回價兒啊,還買不著。掙、這、這掙 這工資,追不上他、追不上他那物價,追不上 他那、他那糧價啊!我現在這麼說的都錄下來 了吧?我說這就是。是實際情況。哎,我、我 本身是由那兒、由那兒、從…可以說是爬過來 的,我由那兒爬過來的。

、啟示與應用

根據以上的討論與語料分析,本文按照 Teng [鄧守信](2003)據教學語法的排序性和累進 性的原則,排出以下的三個累進性的教學階段, 以供華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師參考: 階段一:就「語義」(grammatical meaning)而言, 先教授「卻」與「卻」為同表轉折的 近義副詞。 (1)老王把工作看得極重,前一段日子生病了,卻還 堅持上班。 (2)我是好心好意勸你,倒黏到我身上來了,這才是 笑話哩。 階段二:就篇章的「範距」(discourse scope)而 言,說明「倒」比「卻」連接跨句的比 例較高,也允許引介無上文的句子,只 要該上隱性的上文存在於語境,或說話 者的認知中。反之,「卻」的範距相對較 少,亦得有明顯之上文。

(11)

(3) 這個地方倒不錯。 (4)*這個地方卻不錯。 階 段 三 : 就 篇 章 的 「 信 息 結 構 」( information structure)而言,說明「倒」比「卻」常 常帶出「新→新」的信息排序(見上文 的例(35)、(36))。 階段四:就語用的「預期」(expectation)而言, 說明「卻」所引介的前後項為「對照」 ( contrast ) 或 一 般 性 的 「 逆 常 」 (contradiction)關係;而「倒」所引介 的 後 項 為 「 反 預 期 」 (counter-expectation),即違反說話者對 某特定事件的內心預期。 (5)他學習刻苦,昨天病了,卻堅持來上課! (6)?他學習刻苦,昨天病了,倒堅持來上課! 例(6)的問題在於「學習刻苦病了」與「堅持來上 課」是一般的「逆常」關係,而非特定的「違反 內心預期」。 階段五:就語用的「情態性」(modality)而言, 說明「倒」比「卻」具有更主觀的情態 性,故比「卻」更常與「狀態動詞」(覺 得、想)、「情態副詞」(居然、竟然、反 而)、「句末語氣詞」(呢、吧)等表達情 感 投 入 的 情 態 詞 共 現 ( 如 上 文 例 句 (37)、(38);(39)、(40);(41)、(42)所 示)。 參考書目

Du Bois, J. 1987. The discourse basis of ergativity.

Language 63: 805-855.

Halliday, M.A.K. 1967.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 II. Journal of Linguistics 4: 199-244.

Halliday, M.A.K. 1970.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In J. Lyon (Ed).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Edward Arnold, London, U.K.

Hopper, P. 1988. Emergent grammar and the a priori grammar postulate. In D. Tannen (Ed.),

Linguistics in Context (pp. 117-134). Norwood,

NJ: Ablex.

Leech, G. and Svartvik, J. (1975).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Rochemont, M. (1986). Focus in Generative

Grammar.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Teng, S. H. [鄧守信](1998). Sequence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Teachers Association(JCLTA)

33, 2: 41-52.

Wang, Y. F.[王萸芳](2005). From lexical to

pragmatic meaning: Contrastive markers in spoken Chinese. Text 4: 469-518.

Xing, Z.[邢志群](1998).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 and pragmatic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JCLTA) 33, 3: 63-78.

方梅(1995),〈漢語對比焦點的句法表現手段〉, 《中國語文》4: 281-282。 方緒軍(2005),〈「倒」和「卻」的關聯作用辨 異〉,載於齊滬揚(主編)《現代漢語虛詞 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122-125),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王力(1985,2002),《中國現代語法》,香港: 中華書局。 朱永生、嚴世清(2001),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 考,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吳中偉、傅傳鳳(2005),〈「倒」字句的含義及 教學〉,《漢語學習》,(4),70-75。 呂淑湘(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 務印書館。 邢福義(1996),〈「卻」字與「既然」句〉,《漢 語學習》,(6),3-8。 邢福義(2001),《漢語複句研究》,北京:商務 印書館。 宗守雲(1998),〈「倒是」轉折句的表達作用和 語篇功能〉,《漢語學習》,(4),19-21。 屈承熹(2003),〈功能篇章語法及其在對外漢與 教學上的應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 127-152 頁。 林慧敏(2009)《漢語「卻」與「倒」之語義、篇 章、語用對比及其教學初探》,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碩士論文。 洪波(2006),〈副詞"倒"的對比表達〉,《棗 莊學院學報》,23(6),77-78頁。 洪波(2006),〈副詞「倒」的對比表達〉,《棗 莊學院學報》23(6),77-78。

(12)

梅立崇(1998),〈關聯副詞"卻"試析〉,《語 言教學與研究》,(3),114-126頁。 許餘龍(2002),《對比語言學》,上海:上海外 語教育出版社。 彭小川(1999),〈論副詞「倒」的語篇功能—兼 論對外漢語語篇教學〉,《北京大學學報》, (5),132-137。 游欣慈(2001),《漢語副詞「還」之教學語法》,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湯廷池(1986),〈國語語法與功用解釋:兼談國 語與英語功用的對比分析〉,《師大學報》 31: 437-469。 廖秋忠(1992),《廖秋忠文集》,北京:北京語 言學院出版社。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劉清平(2000),〈「卻」與「但是」的語用、句 法和語用比較〉,《學術研究》,(10), 122-125。 鄭貴友(2002),《漢語篇章語言學》,北京:外 文出版社。 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語法點難易度的評定〉,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102-111 頁。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3)

2009 CLTA 論文發表和與會心得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

陳俊光

今年十一月再度參加 CLTA 在美國 California-San Diego 舉辦的全美中文

教學年會,非常感謝國科會的補助,讓本人有此機會到美國與全球華語界人

士進入討論與交流。在學術交流上,筆者不僅發表論文,並得以聆聽美國華

語教學界之最新發展與研究,實獲益良多。此年會之每年傳承,著實重要,

不僅提供華語研究學者或教學者一個難得的相互切磋的機會,更已成為學界

負有盛名之發表與交流平台。

筆者此次發表的主題為「『卻』」和『倒』的篇章與語用功能」(The

Discourse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Que and Dao.),筆者兼任小組的主持人

與發表人。同時還有兩位發表者,一位是報告美國大學生學習中文關係子句

的偏誤現象與教學建議;另一位發表人則探討美國大學生以中文為第二語言

的習得相關問題。本組的發表內容相當具多元性,介紹語言使用在語境中的

多變性,不僅囊括篇章分析、偏誤分析與,更觸及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與華語

教學主題。筆者發表會後,University of Miami的傅亮等六位漢語老師、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中文部的陳淑娟老師、及臺大中語組的

盧翠英老師,以及臺師大應用華語系的陳麗宇教授等,都與筆者有很好的討

論與交流。

此外,在這次年會上不僅聆聽了很多前輩與先進們的研究與發表,更提

供了我們彼此交流的機會,特別是與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的刑志群教 授、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的陳雅芬教授、

高師大華研所的王萸芳教

授與方麗娜教授,我們雙方相談甚歡,其中有多人亦研究華語的篇章分析,

與筆者的研究專長恰巧相近。因此,討論了目前的研究現況,亦相互激勵與

切磋。

綜而言之,本次全美中文教師年會之行,讓筆者又再次見識到華語教學

界的日新又新,更能與前輩、先進與同好彼此交流,著實意義非凡。

(14)
(15)

98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

陳俊光

計畫編號:

98-2410-H-003-077-計畫名稱:

「卻」和「倒」的篇章與語用功能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數

0

0

100%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數

0

0

100%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16)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已在 2009 美國中文教師年會(ACTFL-CLTA)表表。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17)
(18)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本研究大致完成預定計畫,即在篇章和語用層面,深入探討兩者的不同,並提出相關的華

語教學建議。

唯獨兩岸的用法差異,因時間因素,未能達成,有待後續進一步研究。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預計根據研究結果,撰寫一篇20頁左右的期刊論文,從篇章、語用、教學三方面來討論

「卻」和「倒」

,投於國、內外的華語教學的相關期刊。

(19)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首先,本研究首重轉折副詞「卻」和「倒」在篇章和語用的差異。傳統研究僅注意兩者在

語義和句法上的個別分析,並未深入探討此兩者的微妙差異為何,特別在篇章和語用層面

的分析上:此兩者分述如下:

[1] 篇章層面,

「倒」的篇章範距(相關的前後文)大於以句內連接為主的「卻」

。另外,

兩者在信息結構上則大都帶出轉折的新信息。

[2] 語用層面,

「倒」表達的反預期(counter-expectation),強調特定性和個別性;

「卻」

則表達一般的逆常性和對照性。另外,「倒」表達較強烈的情態性(modality),常和情態

副詞(如:居然、竟然)、狀態動詞(如:覺得、認為)、句末語氣詞(如:啊、嘛),以

及第一人稱等主觀性較強的詞連用。

其次,在教學應用方面,可根據大量的真實語料,設計一套能從語義、語法、篇章、語用

四個層面來教授「卻」和「倒」的用法。

再者,也可進一步比較「卻」和「倒」的用法,是否存在海峽兩岸的差異性。

最後,也可進一步研究與其他的轉折副詞,如「也」

「並」

「可」

「豈」等的異同。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The updated version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 To Sustain, Deepen and Focus on Learning to Learn (Primary 1 - 6) aims at reiterating the overall aims of th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2007)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nimum β-aberration design tends to be Q B -optimal if there is more weight on linear effects and the prior information leads to a model of small siz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However, the SRAS curve is upward slop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tends to raise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supplied and a decreas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