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Copied!
2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楊銀興博士.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 建構之研究. 研究生:謝秀娟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有系統的指標建構方法,建構一套適用於臺中市國民小 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指標,以提供臺中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相關教育單位辦 理校長遴選之依據,以及國民小學校長辦學之參考。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及德懷術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探討 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相關文獻,經分析及歸納初步建構出適合臺中市之 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作為研究之基礎,並據此編製出德懷術的研究 工具,即「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第一次調查問卷。 其次,藉由德懷術的實施過程,徵詢15位德懷術小組成員對「臺中市國民小 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的重要程度評定與意見,並逐步尋求共識。而德懷術 問卷調查總共實施四次,除第一次外,其餘三次皆提供前一次問卷之統計結果及 意見彙整予諮詢委員參考。 經由上述的研究程序,建構出一套「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 標」 ,共分為「辦學理念與實踐」;「政策與法令執行」;「行政領導與管理」; 「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專業素養提昇」;「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等六個 向度,47項指標。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所得,對臺中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其他縣市主管教育 機關、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參考。. 關鍵字: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評鑑向度、評鑑指標. i .

(3) ii.

(4) A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School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aichung City  Advisor: Ying­Hsin Yang, Ph.D.  Author:Hsiu­Chuan Hsieh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  set  of  systematic  indicators  of  principals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suitable  for  Taichung  city.  The  study  hereby provides basis for bureau of education in Taichung for selecting principals,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of how to manage a school for principals in elementary school.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lphi technique, preliminarily , the study analyzes  and  concludes  indi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suitable  for  Taichung  city  temporarily.  Then  a  study  tool  of  Delphi  technique  has  been  organized  accordingly,  and  that  is  summarized  in  the  first  questionnaire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suitable for Taichung city.”  Second,  while  bringing  into  practice  of  Delphi  technique,  fifteen  team  members  evaluate  and  advise  the  priority  of  the  indicators  i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suitable  for  Taichung  city.”  trying  to  reach  a  consensus.  The  questionnaire  of  Delphi  technique  has  been  practiced  four  times,  and  except the first time, the other threes conclude statistics of the former questionnaire in  order to suggest to 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procedure,  the  study  constructs  a  set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suitable  for  Taichung  cit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dimensions  and  forty­seven  indicators.  The. iii .

(5) former is as follows: “School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Policy and Law  Execution,” . “Administrative . Leadership . and . Management,” . “Curriculum .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Elevation,”  and  “Community  Resource Integration,”  Finally,  the  study  hereby  gives  reference  and  opinion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bureau in Taichung city and other counties. . Keywords:principal’s  school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dimension,  evaluation indicatior. iv .

(6)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解釋.....................................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概念分析 ............................. 11. 第二節. 校長角色與職責、專業能力分析 ........................... 22. 第三節. 國內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相關研究與指標分析 ............... 39. 第四節.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實施現況與指標分析 ..................... 6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研究流程.................................... 75.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工具........................................ 77. 第三節. 實施程序.............................................. 81. 第四節. 資料處理.............................................. 8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85 第一節. 第一次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86. 第二節. 第二次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107. 第三節. 第三次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121. 第四節. 第四次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5. v .

(7) 第一節. 結 論................................................ 145. 第二節. 建 議................................................ 152. 參考文獻 ..................................................... 154 中文部份 ...................................................... 154 英文部分 ...................................................... 159. 附. 錄 ....................................................... 161 附錄一. 研究說明函 ............................................ 161. 附錄二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第一次調查問卷 ....... 164 附錄三.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第二次調查問卷 ...... 173. 附錄四.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第三次調查問卷 ...... 189. 附錄五.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第四次調查問卷 ...... 199. vi .

(8) 表圖次. 表2-1-1 國內外學者對校長評鑑之定義…………………………………………15 表2-2-1 國內學者專家對校長職責之研究………………………………………29 表2-3-1 美國幾種校長評鑑的量表層面之比較摘要……………………………43 表2-3-2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之「評鑑目的」比較……………………45 表2-3-3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中有關「評鑑規準」之比較……………47 表2-3-4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相關之篇目………………………………………52 表2-3-5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相關之篇目…………………………………………53 表2-3-6 國內有關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研究之向度整理……………………66 表2-4-1 國內各縣市辦理校長遴選前之評鑑方式及依據………………………67 表2-4-2 實施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縣市之評鑑向度………………………………69 表2-4-3 校務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相關之評鑑向度………………………70 表3-2-1 德懷術小組名單…………………………………………………………79 表3-3-1 實際回收四次問卷調查之實施進度……………………………………82 表4-1-1 第一次調查問卷「評鑑向度」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87 表4-1-2 第一次調查問卷「辦學理念與實踐」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88 表4-1-3 第一次調查問卷「辦學理念與實踐」指標刪除、修正及增加情形…90 表4-1-4 第一次調查問卷「政策與法令執行」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91 表4-1-5 第一次調查問卷「政策與法令執行」指標刪除、修正及增加情形…93 表4-1-6 第一次調查問卷「行政領導與管理」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94 表4-1-7 第一次調查問卷「行政領導與管理」指標刪除、修正及增加情形…96 表4-1-8 第一次調查問卷「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97. vii .

(9) 表4-1-9 第一次調查問卷「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指標刪除、修正及增加情形…99 表4-1-10 第一次調查問卷「專業素養提昇」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00 表4-1-11 第一次調查問卷「專業素養提昇」指標刪除、修正及增加情形……102 表4-1-12第一次調查問卷「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03 表4-1-13第一次調查問卷「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指標刪除、修正及增加情形105 表4-2-1 第二次調查問卷「評鑑向度」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07 表4-2-2 第二次調查問卷「辦學理念與實踐」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09 表4-2-3 第二次調查問卷「政策與法令執行」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10 表4-2-4 第二次調查問卷「行政領導與管理」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12 表4-2-5 第二次調查問卷「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14 表4-2-6 第二次調查問卷「專業素養提昇」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16 表4-2-7 第二次調查問卷「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18 表4-2-8 第二次調查問卷指標刪除情形………………………………………… 120 表4-3-1 第三次調查問卷「評鑑向度」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21 表4-3-2 第三次調查問卷「辦學理念與實踐」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22 表4-3-3 第三次調查問卷「政策與法令執行」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24 表4-3-4 第三次調查問卷「行政領導與管理」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25 表4-3-5 第三次調查問卷「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27 表4-3-6 第三次調查問卷「專業素養提昇」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28 表4-3-7 第三次調查問卷「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30 表4-3-8 第三次調查問卷指標刪除情形………………………………………… 132 表4-4-1 第四次調查問卷「評鑑向度」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 …………………133 表4-4-2 第四次調查問卷「辦學理念與實踐」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 …134 表4-4-3 第四次調查問卷「政策與法令執行」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 …135. viii .

(10) 表4-4-4 第四次調查問卷「行政領導與管理」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 …137 表4-4-5 第三次調查問卷「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38 表4-4-6 第四次調查問卷「專業素養提昇」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39 表4-4-7 第四次調查問卷「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各指標重要性程度判定結果140 圖1-3-1 研究流程 ………………………………………………………………… 8 圖3-1-1 研究架構 ………………………………………………………………… 76. ix .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自教育改革的趨勢、教育法規之制定,分析建構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 之重要性,闡述研究動機及目的,發展相關待答問題並界定研究範圍。並且對主 要相關名詞作明確的定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壹、研究動機 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後,國內 掀起一連串的教育改革,包含許多教育政策、教育法規、課程綱要等都有許多重 大的改變。在這次教改過程中,國民小學校長的角色產生很大的改變,由過去的 行政領導者轉變為多重的角色,包含教學領導者、政策執行者、學校管理者、協 調溝通者、改革推動者、公共關係者、紀律維護者、衝突解決者、計畫決策者、 教育服務者等(陳忠本,2004)。值此變革之際,我們若要認清校長的角色與職 責,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制度就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 再者,1999年以前國民小學校長都是派任制,對於校長辦學的成效也並未實 施全面性、整體性及系統性的評鑑,最多僅止於年終考績及專案考核,對於認真 努力辦學的校長無法適時的鼓勵與表揚;對於辦學績效不彰的校長亦無法及時的 予以處理,敦促其檢討並做改進,因此許多校長經常被詬病為「萬年校長」。1999 年2月3日由總統公布「國民教育法」增修條文後,校長聘任由派任制改為遴選制, 在各校遴選校長的過程中,教師會、家長會的成員及許多關心教育的社會人士積 極參與校長遴選的工作,希望能為學校遴聘一位績優的校長,但是在現行制度中 卻缺乏一套完整校長績效評鑑制度做為校長遴選之規準及遴選委員參考之依. 1 .

(12) 據,也容易引起大眾對校長遴選公平性的質疑。 在1999年7月29日修正公佈之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其中第十二條明訂: 「依本法第九條第三項至第六項組織遴選委員會之機關、學校,應就校長辦 學績效詳為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現職校長經評鑑績效優良者,應考 量優先予以遴聘。」 「遴選委員會應在校長第一任期屆滿前一個月,視其辦學績效,連任意願及 其他實際情況,決定其是否連任。」 這樣的規定使得校長遴選過程與結果更令人信服,也讓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有 了法源上的依據。但校長辦學評鑑制度落實的程度則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由法條 中可知目前依法需對學校校長進行評鑑,但許多縣市並未進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而以校務評鑑取代之,就評鑑目的及用途上來說仍與原本法條中的用意有所出入 (郭工賓,2000;郭昭佑,1990),且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制度的建立仍有待更完 整的規劃。由此可知,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已有法源依據,但完整制度的設計與實 施仍在研究與發展階段(黃維詩,2002)。 臺中市政府於 2003 年訂定之「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作業辦法」第十 三條第一項明定: 「國民中小學校長任期為四年,同一學校得連任一次。本府評鑑辦學優良之 校長,經本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優先遴聘,並依其志願於同一學校連任或遴聘 為出缺學校校長。」 臺中市政府雖依法辦理了校長遴選,卻未規定明確之校長績效評鑑辦法,導 致評鑑方式年年不同。以近五年為例:2003~2005 年臺中市政府辦理國民中小學 校務評鑑做為校長遴選辦學績效優良之依據,2007~2009 年的校務評鑑卻定位為 學校評鑑,與校長遴選脫鉤。2006 年起改於每年校長遴選前辦理校長辦學績效評 鑑,然並未明訂評鑑內容及指標,造成參加遴選之校長無所適從的困擾,因此訂 定明確的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項目及指標刻不容緩。. 2 .

(13) 為了將校長遴選制度法制化,2007 年臺中市政府研擬了「臺中市國民中小 學校長遴選自治條例草案」,其中第九條也明定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相關規定: 「每學期結束前二個月,應由本府教育處就當學期任期屆滿之國民中小學校 校長辦理辦學績效考評。」 『校長考評項目包含「政策執行」、 「經營管理」 、「專業領導」、 「教學課程領 導」及「辦學績效總評」等領域。』 「考評資料包含校長自評、年度成績考核及教育處視導總評等三部分。」 上述自治條例雖未經議會審議通過,惟第二項校長考評項目初步規劃包含五 個向度,但目前此五個向度的評鑑指標仍有待深入探討並訂定之,否則,若自治 條例經議會通過後實施,校長們對於評鑑內容亦無規準可依循。因此希望透過本 研究建構校長績效評鑑之指標提供臺中市教育處使用。若能訂定指標讓參加評鑑 的校長在自評時有所依據。平日,校長也可以參酌教育處所擬訂的指標,隨機檢 核辦學績效,當平時辦學有了依循的方向,如此校長就可專心治理校務,不用擔 心四年一次的遴選及朝令夕改的評鑑方式,共創校長、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三 贏的新局。 有關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研究,近年來國內有人進行相關研究,其 中郭工賓(2001)研究之範圍雖涵蓋全國,但也指出應配合各地方辦學之特殊要 求與特色,研訂適當的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其他如吳德業(2000) 以苗栗縣為研究對象,吳株榕(2001)研究範疇以南部為主,胡英楗(2001)研 究基隆市,黃詩維(2001)之研究侷限於臺北市,陳忠本(2004)以屏東縣為例, 王貴香(2004)則是建構高雄市的指標;王萬青(2007)以臺北縣為研究範疇。綜 上所述,關於校長辦學績評鑑雖有多人研究並提出論述,但因各縣市訂定之遴選 辦法並不盡相同,各地方的家長及教師對校長之期望也標準不一,各區域校長辦 學的特色也不盡相同;上述之研究多以北部及南部為主,並且大多針對特定之縣 市做深入研究,並不適用於臺中市。因此單獨針對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 3 .

(14) 評鑑之指標研究有其重大之意義。 依據「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作業辦法」第四條之規定,遴選委員除了 市府官員、專家學者、校長代表外,還邀請家長代表及教師代表為遴選委員。依 據這幾年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現場之觀察,關心教育的專家學者、家長會 及教師會成員都積極參與遴選過程,無非是希望能夠看到校長有卓越的辦學績 效,確保校長辦學的品質,為學校把關。因此,在臺中市政府教育處辦理的「臺 中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自治條例草案」公聽會中,可以看到臺中市教師會及各 家長團體積極參與,並且提供意見、爭取市議員的認同,可見教師會及家長團體 對校長遴選的重視。因此在研究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時,也應參酌教師會、家 長團體及其他教育相關人員之意見,才能訂定出周詳的指標,達到校長辦學績效 評鑑之目的。 基於以上論點,實有必要建構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因此,本研究擬從國 內外相關辦學績效評鑑文獻蒐集的資料中,研究分析其脈絡,並依據探討結果建 立評鑑指標,以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成立小組,建構適用於臺中市國民小 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評鑑指標,更進一步提出對於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建議, 俾供臺中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相關教育單位參考辦理校長遴選之依據,以及國 民小學校長辦學之參考。.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建構適用於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評鑑向度。 二、建構適用於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評鑑指標。 三、根據研究結果作成結論,並提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相關建議,提供臺中市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相關教育單位辦理校長遴選之參考。. 4 .

(15)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解釋 壹、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有如下之待答的問題: 一、適用於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評鑑向度為何? 二、適用於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評鑑指標為何?. 貳、名詞解釋 一、國民小學 國民小學(elementary school)係指依學制劃分中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之國小部 分,提供六至十二歲學童就學之機關。本研究所稱之國民小學,是指臺中市之公 立國民小學,不包括私立小學。 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principal’s  school managing acountability evaluation) 係指有系統的蒐集校長為達成教育行政機關及社會大眾的要求,在既有的學校資 源上,透過其辦學理念及方法,在一定時程內所達成的具體辦學成果之相關資 訊,經分析後予以描述及判斷的活動。本研究所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乃指臺中市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結合學術單位、學校人員或民間社團對於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的 評價。 三、評鑑向度 評鑑向度(evaluation  dimension)係依據評鑑之性質將所要評鑑的方向分 類,以作為評鑑歸類的依據。本研究之評鑑向度是指經文獻分析及德懷術問卷調 查建構而成的一級規準,分別為「辦學理念與實踐」、「政策與法令執行」、「行 政領導與管理」、「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專業素養提昇」、「社區資源整. 5 .

(16) 合與運用」六類。 四、評鑑指標 評鑑指標(evaluation indicatior)係指針對某事件進行評鑑時,非憑個人的愛 好做為評鑑的標準,而是依照具體的、有系統的規準細目以做為評鑑的依據。評 鑑規準建立必須要經過以正式的管道,並加以了解所欲評鑑事項的特點,以提出 具體有效的評鑑規準。本研究之評鑑指標是指經文獻分析及德懷術問卷調查建構 而成的二級規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以「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為探討核心,首先 探討並整理相關文獻,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與概念架構;其次邀請學者專家、 教育主管人員、國民中小學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共15人成立德懷術小組, 經由德懷術四次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建構適合臺中市的國小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 標。.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德懷術問卷調查方法蒐集資料茲說明如下: 一、文獻分析 蒐集國內外有關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理論、研究及相關指標,分析校長評 鑑、校務評鑑、校長辦學績效的意義、目的及相關;其次探討校長須具備的能力 及所扮演的角色、職責;接著透過國內外有關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理論及實務的文 獻蒐集並瞭解目前我國各縣市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情形,予以綜合分析、統整及. 6 .

(17) 歸納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指標。 二、調查研究法 本研究採取調查研究法中的「德懷術」實施調查,共有德懷術小組成員15位 代表。經過匿名性的連續問卷調查,藉以凝聚共識性的觀點與蒐集不同的意見, 以建構適合臺中市的國小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 貳、研究步驟 一、擬定研究計畫 整理文獻,確定研究主題、內容,並界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範圍 與限制,以擬定研究計畫,作為研究進度之依據。 二、蒐集及閱讀文獻 蒐集及閱讀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資料,歸納整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內 涵與各個層面,以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作為建構指標的參考。 三、建構評鑑指標 依據文獻分析與研究目的,初步建構「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指標」。 四、實施德懷術調查研究法 本研究採取德懷術實施調查,成員包括擁有行政、教學、課程、評鑑、政策 等專長之大專院校教授、教育主管人員、國中小校長、教師、家長代表等相關人 員組成德懷術小組,透過匿名性的連續問卷調查,藉以凝聚共識性的觀點與蒐集 不同的意見,以建構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 五、撰寫論文並提出結論建議 針對研究目的和待答問題,配合德懷術的專家學者提供之意見,提出結論與 建議,進行論文撰寫與印製程序。. 7 .

(18) 叁、研究流程 本研究依據上述之研究步驟,擬定研究流程如圖1-3-1。. 文獻探討.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相關概念探究. 國內外校長辦學績 效評鑑相關理論研 究. 現行各縣市校長辦 學績效評鑑的指標. 建構出「臺中市國民小 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 標」之第一次調查問卷 提供意見. 德 懷. 建構出「臺中市國民小 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 標」之第二、三次調查 問卷. 術 建構出「臺中市國民小 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 標」之第四次調查問卷 達成共識 建構出「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 圖1-3-1 研究流程. 8 .

(19) 第四節 範圍與限制.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茲就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及其限制分別敘述如 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範圍 本研究使用德懷術成立小組,成員分為學者專家、臺中市教育主管人員、國. 民中小學校長、教師、家長代表共 15 名。臚列如下: (一)學者專家:其中包含有行政、教學、課程、評鑑、政策等專長之大專院校 教授:7 名。 (一)臺中市教育主管人員:包含主管校長遴選之教育處長、督學等:3 名 (一)校長代表:實際從事國民教育的相關實務工作者 3 名。 (一)教師代表:1 名。 (一)家長代表:1 名。 二、研究內容範圍 本研究係以「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為研究內容,包含 評鑑向度及評鑑指標兩大部分。建構之評鑑指標共分為六大向度,分別為「辦學 理念與實踐」、「政策與法令執行」、「行政領導與管理」、「課程發展與教學 領導」、「專業素養提昇」、「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而評鑑指標則是依文獻 分析歸納整理並經德懷術小組問卷調查建構出 47 項適合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 學績效的評鑑指標。. 9 .

(20)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上的限制 研究者因時間、人力、物力之限制,僅以臺中市教育處長官、國民小學校長、 教師、家長等為研究對象。因為臺中市與其他縣市的文化、民情不同,因此無法 做過度的推論。 二、研究內容上的限制 在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方面,本研究主要是以校長平常在學校辦學的項目 為主,分別為「辦學理念與實踐」、「政策與法令執行」、「行政領導與管理」、 「課程發展與教學領導」、「專業素養提昇」、「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六大向 度,但是在校長人格方面就無法具體的陳述,因為人格的評量無法僅用書面的量 表而評定。必須要對校長進行長期的觀察,才能夠下判斷。 三、研究方法上的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方式主要是以德懷術為主,缺乏面對面的團體互動,不易激發 創意的思想,也無法深入了解這些受訪者為何產生這個意見,若能輔以專家或現 任校長座談,將有助於觀念的釐清與研究目的之達成。. 10 .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建構適合於臺中市實施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 評鑑指標。首先就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意義、目的等概念之釐清;其次分析校長 的校長專業能力、角色與職責,透過對校長工作重點和角色的詮釋,來剖析校長 的主要工作內容,以作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領域的基礎。 接著,參照國內外已研究之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相關文獻,以及國內外已 實施之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現況,並探討評鑑指標的性質以及指標建構方法,藉由 綜合、整理、分析、比較結果,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歸納建構出適合臺中 市民情之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作為研究之基礎。 因此,本章擬分為以下四個部份來探討:第一節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概念 分析;第二節為校長角色、職責與專業能力的分析;第三節為國內外校長辦學績 效評鑑相關研究與指標分析;第四節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實施現況與指標分析。. 第一節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概念分析. 本節將探究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概念,就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相關概念及校 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意涵綜合整理並加以探討,發展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概念。. 壹、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相關概念 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相關概念分別有評鑑、校務評鑑、校長評鑑等。茲分 述如下:. 11 .

(22) 一、評鑑的意義 要了解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意涵,須先探索評鑑的意義。評鑑(evaluation) 含有幾個重要的觀念,包括評價人事物的價值或優缺點的判斷、對現象質的描述 和量的描述,而評鑑不但是為了評定績效,更可以擴大成是為了做成決定。關於 評鑑的意義,國內學者有以下的看法: (一)黃炳煌(1983)認為評鑑具有下列三種特徵: 1、評鑑乃一「歷程」。 2、此歷程係一種有系統的(systematic)、正式的(formal)歷程。 3、評鑑之中心永遠是在對諸種可行的途徑予以價值之評判,以供決策者 就其中擇一而行。 (二)黃光雄(1989)認為透過評鑑,使得政策執行者可以了解,改革政策執行 的效果。評鑑的定義是:有系統的評估某一對象的價值或優點,其涉及目標與結 果的比較,亦即結合「行為表現」(performance)與「價值」(value)的研究。 (三)江文雄(1998)提出評鑑就是評審鑑定,它是一種經過瞭解、評定績效, 明白得失、找出原因、尋求改進、再出發的循環歷程。 (四)高薰芳(1998)認為評鑑的意義是運用現有的組織自訂一套規準,蒐集受 評鑑人員一切相關的資訊,以了解受評人表現優缺點及原因,做為改進、自我成 長或達成其他教育性或行政性目的的活動。 (五)林文律(1999a)認為評鑑是根據一組既定的目標,透過觀察、記錄等一 系列收集、整理、分析及判斷資料的步驟,進行一系列的判斷,最後做出決定的 完整過程。 (六)林文生(1999)認為評鑑是為了作決定,作決定便是選擇,進而改變行動, 造成教育改革。因此,其目的在於蒐集資料,做價值判斷,藉以提供做為決策之 參考;評鑑的目的不在於證明(prove)什麼,而在於改進(improve)什麼。. 12 .

(23) (七)謝文全(2004)為評鑑下了註解:「對事項加以審慎的評析,以量定其得失 及原因,據以決定如何改進或重新計畫的過程」。 (八)楊銀興(2006)認為評鑑是指有系統的蒐集資料,參照合理的衡量標準, 透過事實性及價值性的判斷,進行比較分析及綜合研判,以達成目標的歷程 以上是國內學者對評鑑的定義,至於國外學者對評鑑的意義,有以下的看法: (一)Tyler(1950)認為評鑑是一種過程,基本上在確定課程與教學方案的教育 目標實際達成的程度。但是,教育目標本質上是要求人的改變,即目標指向於學 生行為形式的適當改變,因此評鑑在於確定這些行為改變實際發生的程度。 (二)Scriven(1967)強調在評鑑中,判斷扮演重要角色,評鑑乃是根據一組加 權的目標量尺,蒐集、合併有關的表現資料,以形成比較的,或數值的評定,而 且說明資料蒐集的工具、加權數和目標選擇的正當性。 (三)Deroche(1974)認為評鑑是一種歷程。從學校行政的觀點分析評鑑的意 義,認為評鑑具有下列之特質: 1、它是評估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的歷程,使每個人能發揮潛能。 2、它是決定學校教育目標是否達成的唯一方法。 3、它的目的在於增進自我改進的態度。 4、它需要評鑑人員應用各種評量的技術,以決定達成目標的程度。 (四)Stufflebeam和Shinkfied(1985)認為評鑑是一種劃定、獲取、提供某些評 鑑對象的描述性與判斷性訊息,以便於做為指導作決定,符合績效責任的需求和 增進對研究現象了解的歷程。 (五)Worthen和Sander(1987)認為評鑑就是一件事項之價值的決定,就是評鑑 者選擇一個或多個評鑑標準,收集評鑑對象的有關資料,然後根據評鑑標準決定 評鑑對象的價值,最後再根據評鑑結果督促評鑑對象改進其服務品。 根據以上國內外學者對評鑑的定義,可以得知「評鑑」是評鑑者對於某項. 13 .

(24) 事件進行有系統的蒐集資料,根據資料進行判斷建立指標的歷程,並根據結果評 定績效及評鑑對象的價值,提供對未來的行動及發展建立具體的目標。 二、校務評鑑的意義 近年來,教育主管機關透過校務評鑑來評定學校之績效,以確保學校辦學品 質。從中央到地方;從大學到小學,都積極在辦理校務評鑑。茲就國內學者對校 務評鑑的意義說明如下: 王保進(2001)提出「校務評鑑」是評鑑者在確認教育品質之內涵下,決定 評鑑之內容,並擬定客觀之標準,利用自我評鑑及專家營建之方式,以了解學校 經營品質之實況,從而達成教育品質之績效責任,或持續改善之目的。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2)認為「校務評鑑」是指系統化蒐集學校發展計畫的 規模、執行與結果等方面的相關資料,並加以客觀的分析與描述,以作為判斷 學校績效或協助學校持續改進的過程。 顏國樑(2003)指出「校務評鑑」係指藉由評鑑團體的規劃,使用多樣方 法,有系統的蒐集資料,並透過受評學校內部人員的自評與外來專家的專業判 斷,評定該校改善教學及提高該校辦學優缺點及待改進的建議,以做為該校改 進教學,提高行政效率的依據之過程。 李有在(2005)認為校務評鑑乃是一價值判斷的歷程,其過程是依據既定 的規準,透過系統和客觀的方法蒐集受評者的相關資料與訊息,經由內省或專 家的診療及評估,找出組織的優勢與劣勢,並探究成因、擬定對策,促成組織 的進步與健全發展。 綜上所述,校務評鑑是指以系統、客觀的方法,蒐集受訪學校的一切 資料,包含學校發展計畫的規模、執行與結果等,以判斷學校的績效並提出改 進建議持續協助改進其缺失。. 14 .

(25) 三、校長評鑑的意涵 瞭解了評鑑及校務評鑑的意義之後,以下將進一步探究校長評鑑的意義,由 於國內學者對校長評鑑的研究篇幅甚多,茲將各學者對校長評鑑的意涵整理如表 2-1-1: 表2-1-1 國內學者對校長評鑑之定義 學者 張德銳(1998). 定義 是對校長表現作價值判斷和決定的歷程。其步驟為根 據校長表現的規準,蒐集一切有關訊息,以瞭解校長表現 的優劣得失及其原因,以協助校長改進其服務品質或作為 行政決定的依據。. 江文雄(1998). 對校長的各項表現,依據規準給予指引,蒐集一切有 關訊息,作成價值判斷和決定的系統化歷程,以瞭解校長 表現的優劣得失及其原因,並協助校長改進其服務品質或 作為行政決定的依據。. 吳財順(1999). 依據審慎訂定的規準,經由評鑑者對受評者相關表現 資料的多方蒐集,以評估、判斷受評者的表現,並根據評 鑑結果,從而協助校長改進其領導或作為行政上決定獎懲 的依據。. 朱淑雅(1999). 依據審慎訂定的規準,經由評鑑者對受評者相關表現 資料的多方蒐集,以評估、判斷受評者的表現,並進而根 據評鑑結果,以協助校長專業成長或作為行政上決定任用 獎懲的依據。. 15 .

(26) 表2-1-1(續) 學者 倪靜貴、葉志榮 等(1999). 定義 對有關校長的工作表現,採用科學方法,多方面觀察 及蒐集適切的資料,以瞭解校長表現的優劣得失及其原 因,進而衡量、判斷其工作成果與校務工作計畫,以協助 校長改善其服務品質,使校務工作更臻完善。. 林文律(2000). 校長評鑑制度設立的重點,在於對現職的校長,在其 職務的重要向度上表現與予評估,找出優缺點與待改進之 處,並針對其優點及發揮得很好之處予以正向回饋。此外 亦針對期待改進之處予以提出適時且適切的建議,以便職 務的在任者在專業表現上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謝文全(2000). 在校長經任用之後,於適當時機進行,用以協助其不 斷改進、提升行政領導能力,或作為獎懲、續聘、與遷調 之根據。助於行政領導績效之提升與教育目標之達成。. 吳株榕(2001). 對於校長的政策執行、教學領導、人際關係、專業責 任、學校管理作一系列的觀察、資料的蒐集以做為價值上 的判斷及決策的依據。其結果運用在獎勵優秀校長、淘汰 不適任校長和做為校長遴選的主要依據。. 吳淑妤(2003). 針對校長職務的內容及必備的能力及人格特質,訂定 評鑑的標準,並且依據評鑑的標準規劃評鑑歷程和方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有關校長評鑑的定義,可歸納出:校長評鑑指依據審慎訂定的規 準,對校長之績效表現,作成價值判斷,以為行政上決定校長任用、獎懲之依據; 並據以協助校長在專業成長上予以再強化、再增能、再評估的循環過程。除了評. 16 .

(27) 估校長辦學績效之外,透過評鑑、促使校長在教學領導、行政組織領導之效率與 效能及自我專業道德涵養等都有所成長,其實施的方式可以分為「形成性評鑑」 及「總結性評鑑」兩部份進行。. 貳、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意涵 經由上述之文獻整理可以發現有許多學者研究論述校長評鑑,但對於「校長 辦學績效評鑑」的概念其實並不普及,以下就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意義、目的、 功能、要素等方面來說明: 一、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意義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以台中市為例是為了評鑑校長的辦學績效以作為校長遴 選之依據所設計,由此可知,應比較接近於績效責任評鑑的觀點。 郭工賓、郭昭佑(2002)認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係指「有系統的蒐集校長為 達成教育行政機關及社會大眾的期望與要求,在既有的學校資源上,透過校長辦 理學校的理念與方法,在一定的時程內所達成具體辦學成果的相關資訊,並使用 各種研究方法及審慎的態度訂定評鑑指標以加以描述及判斷的活動」。 林新發、林上渝(2004)認為「校長辦學績效」是指:校長在綜理學校校務 時,在教育領導、課程領導、教學領導、學生學習、行政領導、公共關係等六個 向度上的績效表現。 王萬青(2007)認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定義為「針對校長表現做判斷 與決定的歷程,也就是根據校長表現的規準,收集相關資料,評估校長在某一段 時間內的工作表現與效果,以作為確保教育品質與教育人事的基礎。」 綜上所述,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係指有系統的蒐集校長為達成教育行政機關及 社會大眾的要求,在既有的學校資源上,透過其辦學理念及方法,在一定時程內 所達成的具體辦學成果之相關資訊,經分析後予以描述及判斷的活動。本研究所 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臺中市教育行政機關結合學術單位、學校人員或民間社團. 17 .

(28) 對於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的評價。 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目的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目的,可分下列二部分: (一)作為校長遴聘之依據 以臺中市而言,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是依據評鑑之結果提供教育行政機關作為 校長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其目的在追求校長的辦學績效責任。依「國民教育法」 及其施行細則之規定,遴選委員會應在校長任期屆滿前一個月前應就校長辦學績 效詳為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現職校長經評鑑績效優良者,應考量優 先予以遴聘,且任期屆滿前一個月,視其辦學績效、連任意願及其他實際情況, 決定其應否繼續遴聘。 (二)促進專業成長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過程及結果是在檢視校長辦學成果是否符合教育行政 機關及社會大眾對該校的期望及要求,校長可依據評鑑之結果,就本身行政領導 表現的弱點,選擇適當的在職進修課程和計畫,以促進其專業成長並鼓勵校長自 我反省以改善辦學品質及績效。 三、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要素 依據上述的說明,可以歸納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含有下列幾點要素: (一)評鑑的內容 以校長為達成教育行政機關及社會大眾的期望與要求,在既有的學校資源 上,透過校長辦理學校的理念與方法,在一定的時程內所達成的具體辦學成果為 其主要評鑑內容。 (二)評鑑的指標 針對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時,並非憑個人的愛好做為評鑑的標準,而是依照 具體的、有系統的規準細目以做為評鑑的依據。評鑑規準建立必須要經過以正式. 18 .

(29) 的管道,並加以了解所欲評鑑事項的特點,以提出具體有效的評鑑規準。各縣市 在辦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時需充份考量區域特性、學校大小等差異,選擇適當的 研究方法並以審慎的態度加以訂定評鑑指標(郭工賓,2001)。 (三)評鑑的時機 由於屬於結果性的評鑑,故評鑑的時間須於校長辦理該校一段時間後(如任 期滿4年以上),方可據此評鑑出具體的辦學績效,作為遴選之依據。 (四)評鑑的本質 係對校長在一定的時程內所達成的具體辦學成果作描述及判斷的活動。 (五)評鑑的特性 由於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目的在追求校長的辦學績效責任,且以校長之任 期屆滿而是否繼續遴聘為主要訴求,其重點在於結果的評鑑,故應屬於總結性評 鑑,但是校長亦可依其評鑑的結果來改善辦學品質及專業成長的參考,因此仍具 形成性評鑑的價值。 (六)評鑑的運用 依 Horten(2003)曾對評鑑結果的運用,提出直接運用、間接應用,象徵 應用和過程應用等向度。有關評鑑結果的運用這個向度的問題,長久以來即是國 內校長評鑑較弱的一環,是值得再深入探討的領域。國內的相關評鑑,往往未能 提供校長校長比較建設性的具體建議,同時也很少協助受評校長設定發展目標與 改進缺失,更對評鑑報告與歷程資料缺乏妥善管理機制,以及相關的申訴及處理 程序(鄭新輝,2003) 。. 參、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關係 學校評鑑相關的概念如校務評鑑、校長評鑑等,其評鑑指標內涵雖與校長 辦學績效評鑑有部分雷同,甚至有頗多重疊之處,但細窺其貌,卻又發現有部分. 19 .

(30) 的不同處,而評鑑的目的、內容及方式亦不盡相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所涵蓋的 範圍較為狹窄,因此許多相關的概念皆將之包含於其中,因此,須先將此三種概 念相互關係分別澄清,才得以建構出真正能評鑑校長辦學績效的指標內涵。以下 將進一步分析上述各概念間的關係: (一)校長評鑑與校務評鑑之區別: 校長評鑑的重點在於評鑑校長的辦學績效、品德操守及個人涵養等,故其中 已包含了校長的辦學績效,而校務評鑑的重點則在評鑑學校整體的產出績效(如 校長辦學績效、師生關係、環境規劃、教學品質等),其中亦包含了校長辦學績 效評鑑,然卻無法涵蓋校長評鑑之品德操守及個人涵養的部份,故兩者雖有交集 但卻不互相隸屬。 (二)校長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關係: 校長評鑑的重點在於評鑑校長的辦學績效、品德操守及個人涵養等,且其較 重視形成性評鑑。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僅著重於評鑑校長的辦學績效部份,且較 重視總結性評鑑,因此可以說校長辦學績效評鑑隸屬於校長評鑑,但其評鑑的目 的卻不同。但校長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最大的不同點,乃在於評鑑的目的: 前者係對校長作整體的評鑑(包含校長的品德涵養及個人操守等),而後者的核心 在於確認校長的績效責任(郭工賓,2001)。 (三)校務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關係: 校務評鑑的重點在於評鑑學校整體的產出績效,其中亦包含了校長的辦學績 效,也可以說校長辦學績效評鑑隸屬於校務評鑑的一部分。 綜合上述,校務評鑑、校長評鑑、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三者雖息息相關,但依 評鑑之目的不同,評鑑方式及評鑑指標的設計也不盡相同。現今有些縣市的作法 是以校務評鑑代替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王萬清,2007),然兩個不同的主體,其. 20 .

(31) 評鑑的項目與目的應該有所不同。校務是整個學校的事務,包括教師教學的表 現,學生的學習成就,以及校長的辦學績效等等,校務評鑑強調的是透過資料蒐 集、資料分析、價值判斷、協助改進等歷程,並結合學校有關的利害關係人,對 學校辦學與行政效能加以檢核,以檢視教育品質改善情形。因此,校務評鑑主要 是瞭解學校的整體績效,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僅就校長個人辦學的績效評鑑而 言,但是在校務評鑑時,與校長的個人利益有牽扯時,就會造成評鑑的有效性、 公正性受到質疑,因此各縣市在辦理校長遴選之前,應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獨立 辦理,不能與校務評鑑混為一談。 而就校長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而言,因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就評鑑範圍、 時程、目的等可以說是校長評鑑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校長辦學績效評鑑隸屬於校 長評鑑,所以在蒐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指標相關資料時,可將校長評鑑之指標 列為重要參考依據。. 21 .

(32) 第二節 校長角色與職責、專業能力分析. 在進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指標建構時,必須要了解校長的角色與職責,從 其中歸納出校長所必須要做的事情及所應具備的特質及專業能力有哪些,才能建 構出適合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指標。 本研究不細談校長角色、職能、基本能力等之定義、區別,僅從上述之範圍 來探討專家、學者們對校長角色、職責、基本能力、校長標準等之角色期待與要 求,統稱為專業能力,進行工作分析以作為建構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主要向度與 指標的依據。以下就學者對於校長角色與職責的看法加以歸納整理。. 壹、校長的角色與職責 近年來政府不斷推動教育改革,國小校長需要充實更多有關教育及教學多方 面的知識,並兼顧教育主管機關的要求,完成多面向領導的責任。因此今日校長 的角色,愈來愈多樣化,除了必須貫徹教育行政機關所頒定的教育政策與目標 外,還必須符合社會對其角色扮演的期待,在工作上要求校長擔負著極重要的職 責。 一、校長的角色 校長的角色界定一直在改變,傳統的定義是以管理過程與功能為重點,強調 這些過程與功能是影響學校運作良好與否的關鍵因素。但是近年來,由於社會的 變遷與教育生態的改變,校長的角色定義的重點已發生改變,從強調管理的過程 與功能,轉移至校長應完成的工作來定義校長的角色。校長雖扮演多種角色。但 實際歸納為「行政主管」與「教學領導」二種角色,茲就國內外各學者的看法及 相關研究列舉如下: (一)Gorton(1976)和Rihard(1981)指出校長的主要角色是:. 22 .

(33) 1、管理者(manager) 2、.教學領導者(instructional leader) 3、紀律維持者(disciplinarian) 4、人際關係促進者(human relations facilitator) 5、改革推動者(changent) 6、衝突的斡旋者(Conflict mediator) (二)Lam(2001)在平衡變遷與穩定-香港校長專業能力之培育與發展的運用 一文中指出,因應當前的教育變革,校長應扮演一種新的領導角色,以維續 校園穩定與持續發展,這新角色包括: 1、授權與增能給教師。 2、轉型領導。 3、教學領導者:針對不同學生執行課程統整及教學與學習品質的改善。 4、照顧教職員與學生福祉。 5、處理學生社會問題與家庭問題。 6、法律的執行者。 7、提供家長與社區更密切聯繫聯絡者。 8、擔任變革推動的磋商者。 9、新資源與經費的開拓者以支持創新活動及更新設備。 (三)Charlotte Advocate for Education(CAE,2004)以調查法及焦點團體法針 對20位校長進行研究,根據20位校長的反應發現,校長應扮演以下領導角色以維 續教師生涯的永續發展及提升學生成就: 1、是願景的領導者並有能力去執行相關計畫。 2、是危機的處理者,能快速分析與綜合資料並作出較佳的決定。 3、對於有助於學校成功的事,能自我激勵與堅持。. 23 .

(34) 4、是問題的解決者。 5、對於專業能保持承諾與熱忱。 6、能尊重人的價值,真誠支持教師並協助其成功與成長。 7、能持續實務與理論兼顧的專業發展。 8、能相信教學、執行與策略領導同等重要。 (四)黃淑馨(1997)認為校長應扮演如下角色: 1、校長是協調者、仲裁者與觸媒者 2、校長是學校設計者 3、校長是人性化的領導者 4、校長是教學領導與視導者 5、校長是教育改革的催化者 (五)張德銳(1999)認為校長的專業角色有五項: 1、政策執行者:教育政策的執行者。 2、教學領導者:學校教學領導的規劃與推動。 3、行政管理者:學校行政的管理。 4、言行操守與人際關係的楷模者。 5. 專業領導者: (六)楊振昇(2000)指出我國中小學校長在社會變遷中,應扮演「行政領導者」、 「教學領導者」、以及「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等三項基本角色: 1、行政領導者 (1)促進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能。 (2)為整體發展訂定具體計畫、策略。 (3)權變領導兼顧組織目標與個人需求。 (4)營造民主開放的學校氣氛。. 24 .

(35) (5)暢通溝通的管道。 2、教學領導者 (1)狹義的教學領導係指校長所從事與教師教學、或與學生學習有直接關 係的行為或活動而言。 (2)廣義的教學領導強調所有能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相關活動或作 法。包括: a.擬訂學校發展目標 b.提供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需資源 c.視導與評量教師教學 d.妥善規劃教師進修課程 e.營造校長與教師間或教師與教師間和諧、互助的關係等等。 f.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 (七)單文經(2001)認為校長的角色: 1、能以身作示範的學習者 2、學習組織的建立者 3、帶新課程的發展 4、課程變革的推動者 5、能因應帶新課程所帶來的道德任務,而力求革新、堅持到底的實踐者。 (八)陳義明(2005)提出校長有以下10種角色: 1、精心策劃者:即學校行政事務計畫與決策。 2、多項溝通者:透過正式及非正式溝通建立合諧人際關係,加強良好團體 關係。 3、用心督導者:兼顧指導與監督促使學校行政運作順暢。 4、適時協調者:做好協調工作,化解紛爭,促進團結。. 25 .

(36) 5、適當激勵者:以物質或精神鼓勵組織成員,激發其向上進取,鼓舞全體 士氣。 6、知人善任者:每一項工作或職位,能安排適當的成員來擔任。 7、良好公關者:透過各種媒體和活動,與家長、社區建立良好之公共關係。 8、問題解決者:能有正確的方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9、研究發展者:能依據學校組織現有的基礎,保持優良傳統,適度創新。 10、綜合用運用者:能因時、因地、因對象、因情境扮演適當的角色。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於校長角色的看法,本研究歸納出一位校長較為重 要的角色可分為以下五大類: (一)政策執行方面 1、政策執行者:教育政策的執行者。 2、計畫決策者:學校行政事務計畫與決策。 3、教育改革的催化者:帶領學校教師從事教育改革。 (二)教學領導方面 1、教學領導者:學校教學領導的規劃與推動。 2、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能建立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3、教學視導者:兼顧對老師教學的監督與指導 (三)學校管理方面 1、學校發展的規劃者:為整體發展訂定具體計畫、策略。 2、學校運作的維持者:促進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能。 3、學校事務管理者:學校行政的管理。 4、紀律維護者:維護學校的紀律。 5、人性化的領導者:營造民主開放的學校氣氛,暢通溝通管道。 (四)人際關係方面. 26 .

(37) 1、公共關係的營造者:營造學校與社區及家長的公共關係。 2、衝突協調溝通者:要有正確的方法面對衝突、解決問題。 3、社區工作者:與社區互動良好,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也能善用社區資源。 (五)專業責任方面 1、改革創新推動者:依據學校組織現有的基礎,保持優良傳統,適度創新。 2、教育服務者:將教育行政視為為教學、為學生的服務工作。 3、品格的楷模者:能以身作示範,成為師生品格的楷模。 二、校長的職責 在多元的校長角色中,為了能提升學校效能,校長必須肩負許多不同的職責 與任務,一方面要秉持法令所賦予的義務與責任,另一方面又得因應社會變遷所 賦予校長必須因應的職責,以下就我國法令所賦予及學者的論述加以說明校長的 職責: (一)、相關法令規章對校長職責的規定 1、國民教育法第9條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一人,綜理校 務,應為專任,並採任期制,任期一任為四年。」 2、根據教育部2006修正發布的「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 第4條所規定的成績考核事項如下: (1)執行教育政策及法令之績效占百分之二十五。 (2)領導教職員改進教學之能力占百分之二十五。 (3)辦理行政事務之效果占百分之二十。 (4)言行操守及對人處事之態度占百分之二十。 (5)其他個案應列入考慮之項目占百分之十。 由法令規定可見校長的職責包含政策與法令執行、行政事務、領導與教學、 專業與言行操守、其他例行專案的推動等。. 27 .

(38) (二)國內外學者對校長職責之看法:  Mallory(1987)以美國密蘇里州之中小學校長考核為規準,認為校長的職 責是: 1、教學領導:提供學校方向(訂定學校目標)、教學管理、有效實現改善 教學導向的評鑑策略、領導正向教育革新、展現學校、人事的招募、遴 選與派(任)用的有效技巧、促進在職成員的發展、溝通預期表現的標 準、領導適當的課程和組織人員妥善安排課程。 2、學校管理:維持學校有效能且有效率的運作、保證學校活動場所(plant) 和設施有利於正向學習環境、保證有效管理學校財政資源、提升和維持 正向的學校氣氛、建立並維持有效的學校紀律、展現有效的溝通技巧、 展現有效的問題解決與做決定的技巧、展現有效的組織技巧。 3、人際關係:與學生維持正向的人際關係、與同事維持正向的人際關係、 與行政人員維持正向的人際關係、與家長/社區維持正向的人際關係。 4、專業責任:實現地區的政策與程序、參與專業成長活動、展現專業責任 感。  Dimmock和Hattie(1996).談到校長的職責主要有:1、計畫學校發展;2、經 費預算;3、部屬管理;4、課程安排;5、家長的溝通;6、督導教師教學;7、 校園環境的設計等。這些工作也包含了行政管理、教學、校務發展及與社區家長 溝通等層面。 另外,研究者依林文律(2000)之歸納整理校長職則分為校務發展、教學領 導、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及專業責任等項目,將其他國內學者對校長職責之研究 整理如表2-2-1。. 28 .

(39) 表2-2-1. 國內學者專家對校長職責之研究 項目. 學者 黃振球(1992). 校務發展 學校氣氛. 教學領導. 行政管理. 領導教學. 公共關係. 專業責任. 維 持 學 校 紀 公共關係. 塑造. 律學校管理. 建立. 卜濟英(1994) 計畫、組織. 教學視導. 學校管理. 公共關係. 柯進雄(2000) 奉行政命令 計畫與組織. 教育視導. 行政管理 例行事務 學生生活 指導. 公共關係. 專業精神、 領導才能 思想純正、 高尚品德 豐富學識、 意志堅定 具創造力. 林錦杏(2000). 教學領導. 行政管理. 社區公關. 校務發展 專業道德 修養. 羅英豪(2000). 教學領導 專業成長. 行政管理. 公共關係. 訓輔工作 學生輔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校長的職責除了法令賦予的責任外,還須肩負以下職責: 1、校務發展:包括政策的執行、校內各項計畫規劃及學校組織的發展、學 校氣氛的塑造等。 2、教學領導:包括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協助教師提昇教學知能、教學視 導、課程領導等。 3、行政管理:包括有效推動校務、提升行政績效、有效運用學校資源、危 機事件的處理等。 4、公共關係:包括與校內教師及校外家長、社區人士人際互動良好,並建 立良好公共關係;促進社區與學校交流;充分運用社區資源等。. 29 .

(40) 5、專業責任:包括正確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能的提升、了解教育新知以推 動創新及革新、負責的敬業態度、服務的熱忱等。 二、校長的專業能力 一位稱職的校長要扮演好多元的角色,並盡到法令及社會賦予之職責,需要 擁有專業的能力。茲將國內外學者對校長專業能力之研究臚列於下: (一)美國全國教育行政政策審議委員會(National  Policy  Boar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PBEA)於1993年針對校長知識基礎及技能基礎發展出下列四大 領域共計十二項校長必備的知識及能力:(轉引自林文律,2000) 1、功能領域(functional domains): 指學校為完成其任務所須經歷的組織過程及技術透過此一過程,各項教 育方案才能完成,組織才能運作,包括(1)領導(2)資訊收集(3)問題分析(4) 判斷(5)組織監督(6)執行(7)授權。 2、教育方案領域(programmatic domains) 指整體教育計畫的範圍與架構,指學校核心技術,即教學及相關的配套 服務、發展活動及資源基礎,包括(1)教學與學習環境(2)課程設計(3)學生 輔導與發展(4)教職員發展(5)測量與評鑑(6)資源分配。 3、人際關係領域(interpersonal domains) 強調學校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昭示人際關係對滿足個人目標與專業目標 及完成組織目的具有關鍵性的重要性。包括激勵他人、人際間之敏感度、口 頭與非語言表達及書面表達四部份。 4、教育脈絡領域(contextual domains). 30 .

(41) 指影響學校運作的各種思潮與力量。旨在探討各種智識、倫理、文化、 經濟、政治及來自政府的影響力對學校校務運作的影響,包括傳統觀點及新 興觀點。此領域包含下列四項:(1)各種哲學價值及文化價值(2)法規的執行 層面(3)政策面與政治影響力(4)公共關係。 (二)Ubben,Hughes & Norris(2004)提出一個卓越的學校可由以下 23 項指標之 高低來判定,其中第 14 項校長辦學有績效的理由為: 1、了解領導的過程,並且是一個負責的領導者。 2、是一位良好的管理者。 3、對學生或同仁有高度的期待。 4、對目標有清楚的認知,並且能支持、理解、接納他人。 5、對教職員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認知。 6、協助教職員建構健全的指導方針。 (三)郭雄軍(1999)認為校長所應具備的職能: 1、共塑學校願景圖像。 2、提昇行政規劃品質。 3、建構教學專業的行動系統。 4、經營公共關係運作。 (四)梁坤明(1999)提出校長應具備的職能: 1、規劃校務發展的能力:理念、規劃、溝通、特色。 2、提升教學專業的能力:教師專業成長、改進教學。 3、校務領導溝通的能力:計劃、組織、指示、管理、溝通、行動。 4、管理學校經費的能力:經費運用、增添、維護、拓展。 5、維護校園安全的能力:生命安全的學習環境。 6、營造學習環境的能力:充實、整修、設備、營造優質學習環境。. 31 .

(42) 7、落實生活輔導的能力:多元發展、成就每個孩子。 8、學校社區互動的能力:親師溝通、資源共享、學校社區、社區學校。 (五)林文律(1999c)談論校長應具備的關鍵知識與能力中,從國立台北教育 大學第一屆學校行政碩士班現職校長與主任的討論以及校長職務相關資料中, 歸納出校長應具備33 項知識與能力: 1、建立學校願景的能力。 2、領導全校同仁共赴目標的能力。 3、透過教職員發展活動,塑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的能力。 4、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5、領導能力。 (1)知人、識人、用人的能力。 (2)具有效激勵行政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老師的教學熱忱的能力。 6、統觀全局的能力。 7、洞察入微的能力(具備高度敏銳的觀察力)。 8、通權達變的能力。 9、進行心智管理,運用高層思考的能力。 10、營造一個宕囿思考文化的學校環境的能力。 11、能發揮影響力,建立一個良質的學校文化的能力。 12、教學能力(在專門學科具有素養,具備實際參與教學的專業能力)。 13、教學領導能力(包括教學視導能力及評鑑教學的能力)。 14、行政能力和綜理校務的能力(包括計畫、組織、執行及考核的能力)。 15、行政指導能力。 (1)熟悉學校整體及每部份的校務運作,能對行政團隊提供適切、有效的 指導。. 32 .

(43) (2)能組織有效的行政團隊,具備有效統合各處室分工合作的能力。 16、有效執行上級政策的能力。 17、熟悉各種法令規章。 18、蒐集、分析、組織資訊的能力。 19、推動校務改革的能力。 20、公共關係的能力(具備與社區民眾、民意代表、上級機關有效互動的 能力)。 21、人際溝通的能力。 22、解決紛爭的能力。 23、主持會議的能力。 24、有效運用時間的能力。 25、財務管理的能力(管理學校財政,編製、監督、及有效執行預算的能力)。 26、評鑑的能力。 27、處理危機的能力。 28、校園規畫與學校建築的能力(對工程與建築有基本的知識)。 29、做前瞻性決定的能力。 (1)做前瞻性決定的能力。 (2) 有效決定的能力。 30、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隨時提供好點子的能力(能針對學校大小事, 包括學校教職員個人生活上的一些事項,提供好的解決辦法)。 31、研究能力(具有發現教育問題、組織研究小組、進行行動研究,以謀 求改進教育實務問題的能力)。 32、挫折容忍力。 33、分析、批判與反省的能力。. 33 .

(44) (六)江文雄等(1999)認為校長的所應具備的職能: 1、政策執行方面: (1)遵守教育政策 (2)達成教育目標 2、教學領導方面 (1)營造教學環境 (2)指導教學策略 (3)領導教學活動 (4)落實教學評鑑 3、學校管理方面 (1)規劃校務發展 (2)督導校務發展 (3)營造和諧氣氛 (4)強化危機管理。 4、人際關係方面 (1)增進與教職員工關係 (2)增進與學生關係 (3)增進與社區、家長關係 (4)增進與其他人員關係 5、專業責任方面 (1)善盡專業職責 (2)促進專業成長 (七)蔡義雄(2004)認為校長除了具備教師的專業知能外,另需具備下列層面 的專業知能:. 34 .

(45) 1、校務發展與評鑑層面: (1)具備擬訂完善校務發展計畫的知能 (2)具備規劃與執行校務評鑑的知能 2、行政管理層面: (1)組織經營:能充分了解與掌握現行的教育政策及法令;能凝聚學校成 員形塑學校願景及目標方向。 (2)組織管理:妥善對人力資源的適才適用,並善用溝通協調既能促進組 織成員的團結合諧。 3、教學領導層面: (1)課程領導:具課程領導的能力,才能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 (2)教學領導:協助教師選編教材和擬定教學計畫的能力。 4、學校公共關係層面 (1)能塑造學校公共形象,建立社區與學校依存關係。 (2)能重視社區意見,並妥善有效解決。 (3)能掌握及運用社區的資源、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及內涵。 (4)能擬定與附近學校之校際合作方案,定期舉辦校際交流,促進校務發 展。 5、人格特質與態度層面: (1)能建立個人魅力形象,形塑領導風格。 (2)能運用心智思考,處世圓融具行動智慧。 (3)具備專業道德,建立校園倫理。 6、專業發展層面: (1)專業訓練層次:在校長儲訓及培育階段強調此層次。 (2)專業發展層次:已從事校長領導職務之現狀下,從事各項專業成長。. 35 .

(46) (3)自我更新發展層次:能將知識內在化,並追求:自我更新與發展。 綜上所述,校長的能力可分為校務執行及本身具有的特質二方面,歸納於下 作為建構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向度及指標之參考: (一)校務執行的能力:指校長在學校事務上各方面的表現,包含以下五點: 1、在教學領導方面有以下幾點能力: (1)建立學校願景的能力。 (2)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習氣氛。 (3)領導及管理教學方案。 (4)教學能力(在專門學科具有素養,具備實際參與教學的專業能力)。 (5)教學領導能力(包含教學視導能立即評鑑教學的能力)。 (6)研究能力(具有發現問題、組織研究小組,進行行動研究、以謀求改 進教育實務問題的能力)。 (7)教學活動成果的展現。 2、在學校管理方面有以下幾點能力: (1)知人、識人、用人的能力。 (2)管理以學校為本位的運作。 (3)能發揮影響力,建立一個良質的學校文化的能力。 (4)熟悉學校整體及每部分的校務運作,能對行政團對提供適切、有效的 指導。 (5)能組織有效的行政團隊,具備有效統合各處室分工合作的能力。 (6)財務管理的能力(管理學校財政、編製、監督、及有效執行預算的能 力)。 (7)處理危機的能力。 (8)校園規劃與學校建築的能力(對工程與建築有基本的知識)。. 36 .

(47) 3、在政策執行方面有以下幾點能力: (1)領導全校同仁共赴目標的能力。 (2)總理校務的能力(包括計畫、組織、執行及考核的能力)。 (3)提昇行政規劃品質。 (4)有效執行上級政策的能力。 4、在人際溝通方面有以下幾點能力: (1)具有有效激勵行政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老師的教學熱忱的能力。 (2)發展學校與社區的積極關係。 (3)展現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 (4)公共關係的能力。 (5)解決紛爭的能力。 5、在專業責任方面有以下幾點能力: (1)透過教職員發展活動,塑造學校成學習型組織的能力。 (2)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3)提供教職員培養領導能力、發展及受訓機會。 (4)選擇、視導、評鑑教職員。 (5)表現出專業的管理技巧。 (6)營造一個富有思考文化的學校環境的能力。 (7)熟悉各種法律。 (8)推動校務改革的能力。 (二)校長本身具有的特質方面,包含以下各點: 1、果斷判斷力。 2、組織領導能力。 3、問題分析能力。. 37 .

(48) 4、壓力容忍能力。 5、高度敏感性。 6、統觀全局的能力。 7、洞察入微的能力。 8、通達權變的能力。 9、溝通能力。 10、整合能力。 11、思考能力。 12、理論清晰的教育理念。 13、強烈個人動機。 14、寬宏的氣度、廣納雅言。 15、廣泛的興趣。 因此,從專家、學者們對校長角色、職責、基本能力等方面的論述, 可以得知要評鑑校長的辦學績效,可以從校務發展、政策執行、教學領導、 行政領導與行政管理、專業責任、公共關係與人際互動等各面向來探討,以作為 建構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依據。. 38 .

(49) 第三節 國內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相關研究與指標分析. 在 1999 年修正公布國民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後,各縣市開始實施國民中小 學校長遴選制度,而近十年間國內學者對於校長評鑑也開始有相關的研究,但對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研究論述較少,在本章第一節已提到校長評鑑涵蓋校長辦學 績效評鑑,因此研究者在蒐集相關資料時,將校長評鑑的相關研究納為參考。本 節將探討國內外學者針對校長辦學績效的相關研究,以作為建構臺中市國民小學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參考。. 壹、國外校長評鑑相關研究 ㄧ、美國校長評鑑相關研究與指標分析 美國自 1980 年代起,許多州開始立法明定校長評鑑制度,根據 Peters 和  Bagenstos(1988)指出,至 1988 年度為止,美國已有 74%以上的州在實施校長評 鑑制度,該評鑑已成為美國全國性的運動。以下就美國校長評鑑制度等相關資料 彙整如下: (一) 根據  Brown 和 Irby(1998)對於校長評鑑發表七大策略考量,重點如下: 1、需要把評鑑重點放在學校的進步方面,包含以下各方面: (1)能督導學生與教師的表現。 (2)能鼓勵教師修正其教學方式以利學生學習。 (3)建立教師評鑑規準。 (4)能提供時間及相關資源以利進修學習,並能解決共同的問題及舉辦教 學觀摩。 (5)能發展出符應社區的最佳運作模式,來領導社區服務及因應社會的變 遷。. 39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model, named as the Interhub Heterogeneous Fleet Routing Problem (IHFRP), to deal with the route design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Lee's (2007) "Study of Long Stay Destin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Japanese Pensioner Tourists in Taiwan" as research dimension, to analyze the grad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Henc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velop safety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weights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way to school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