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黃振民

考古人最早著作,無論詩文,其篇名,多屬事後追加,甚少若後人先于擬定篇名,然後寫作者,詩經中之詩篇,為吾國最早 之詩篇,其詩篇之命名方式,尤足作此推斷之有力佐證。 考詩經現存詩篇命名,並無一定義例,且其所命篇名,亦多不能包舉全篇旨義。其命名方式,比較歸納,約可分為以下五類

( 87 )

一、取詩中字句名篇者 •• 此類文可分為以下七種 •• (一)取首章首句一字名篇者 •• 計有氓、丰、還、著、縣、板、蕩、抑、艷、武、駒、那十二篇。 (二)取首章首句二字名篇者 •• 計有關唯、葛罩、卷耳、繆木、聶斯、桃夭、免旦、朱官、汝墳、鵑巢、采藥、草蟲、采蘋、 甘棠、行露、羔羊、小星、柏舟、綠衣、燕燕、日月、終風、擊鼓、凱風、雄雄、谷風、式微、能丘、簡兮、泉水、北門、北風 、靜女、新蓋、柏舟、蝦椒、相鼠、干龍、載馳、淇奧、考槃、研人、竹竿、寬闊、河廣、伯兮、有狐、木瓜、一泰離、冤妥、…品 叩開間、采葛、大車、給衣、請人、羔裘、彈兮、狡堂、風雨、子特、諜拍、雞鳴、南山、甫田、盧令、敝筍、載驅、精陸、葛履、 時站、伐檀、研鼠、略略、椒聊、糊糊恨、扶杜、羔裘、鳴羽、無衣、葛生、采苓、車鄰、個戚、小抗、蒹葭、終南、黃鳥、晨風 、無衣、衡門、基門、月出、株林、澤版、羔裘、素冠、匪風、昨盼、候人、服鳩、下泉、七月、臨鴿、東山、破斧、伐柯、九 錢、狼跋、鹿鳴、四牡、常祿、伐木、天保、采椒、出車、扶杜、魚麗、事背、湛露、彤司、六月、采芭、車攻、吉日、鴻雁、 庭僚、污水、鶴鳴、祈父、自駒、黃鳥、斯干、無羊、正月、谷風、牽頭、四月、北山、鼓鐘、楚灰、甫田、大田、桑盾、鴛梅 、頭井、車巷、青繩、魚藻、采寂、角弓、﹒苑柳、采綠、一奈苗、隱桑、白華、縣蠻、楓葉、文王、械樸、早麓、思齊、皇矣、軍 蓋、下武、生民、行華、既醉、身驚、偎樂、公劉、洞酌、卷阿、民勞、秦柔、雲漠、棋高、羔民、江漠、膽印、清廟、維清、 烈文、天作、我將、時適、執競、思文、臣工、噫嘻、振鷺、豐年、有替、載見、有客、訪落、敬之、載菱、良捕、綠衣、有秘 、拌水、悶宮、烈租、玄烏、殷武二百零五篇。 全一)取首章首句名篇者 •• 計有麟之趾、殷其宮、嘿有梅、江有泊、野有死庸、何彼種矣、施有苦葉、二子乘舟、牆有哀、君 子偕老、鳴之莽莽、定之方中、君子于役、君子陽陽、揚之水、中谷有確、丘中有麻、叔于田、女日雞鳴、有女同車、山有抉蘇 、東門之啤、揚之水、出其東門、野有蔓草、東方未閥、圍有桃、山有樞、揚子水、有扶之柱、東門之粉、東門之池、東門之楊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2)

師大學報 第十八期 、防有鵲巢、隱有芸楚、皇皇者華、南有嘉魚、南山有奎、苦苦者殼、我行其野、十月之交、無將大車、膽彼洛矣、裳裳者華、 賓之初廷、漸漸之石、者之華、何草不黃、文王有聲、維天之命、吳天有成命、閔于小子五十二篇。 (四)取首章中一字名篇者 •• 計有潛、桓三篇。 (五)取首章中二字名篇者 •• 計有漢康、棄中、長發三篇。 土。取它章中二字名篇者 •• 計有裝裝、涓陽、宛丘、巧言、大束五篇。 (七)取各章末句宋二字名篇者 •• 計有騙處、權輿二篇。 一了取詩中字句加字名篇者 •• 此類文可分為以下四種 •• (一)取首軍首句一字加小字名篇者 •• 計有小是、小宛、小井、小朋四篇。 按此四篇均屬小雅之詩,分別加以小字,未知何義,如以其軍句過少,為樂過鈕,故加此字,然考之實際,則屬不然,蓋小 臭六章,三章,章八旬,三章,章七旬,共四十五旬,小宛六章,章六旬,共三十六句:小井八章,章八旬,共六十四旬;小朋 五章,三章,章十二句;二章,章六旬,共四十八句:在詩經中均係章句較多,為樂較長之詩,而其中小井一詩,其章旬之多, 為樂之長,且遠較詩經中以大為名之大明一詩為甚,推其所以加小名篇者,或係由於上舉四詩,隸屬小雅之故,若此推測屬實, 則小雅、大雅之分,在詩三百結集名篇之前,當己正式建立矣。 (二)全詩僅有一章取章中一字加小字名篇者:此類計有小按一篇。 按小拉係屬周頸之詩,此加小字,未知何義?如以其章句過少,為樂過短使然,則周頸之中,寶一章,章六旬,般一章,幸 七旬,皆較此詩一章,草八句為少,為徑。何以不加小字?考「揖」有戒慎之義,此詩為自做之作,加小其上,合而言之,或係

使共「應稍加戒慎警惕」之意,以示此詩主旨所在。若然,則此題名篇,己涉詩義,與它詩稍有不同矣。

(三)取首章首句或首章首句一字加大字名篇者 •• 計有六叔于田、大明二篇。

按大叔于田之詩首句「叔于田」或作「犬叔于回」'若原本作「大叔于田」'則此詩名篇,應歸入以揉取首章首句名篇一類

,不入此類。若歸入此類,則所加大字應讀為泰,與下叔字連誼,係恭叔段之別稱。大明係屬大雅之詩,所加大字,或係由前小

雅小明之詩命名而來。因小明既屬小雅之詩,而加小字,則大明係屬犬雅之詩,自亦可加夫字。惟此究屬推測之辭,未必見其果

屬如此。設若不然,當或基於大明較小朋章句較多,為樂較長(考大開八章,四章,章六旬,四章,章八旬,共五十六旬,較小

明為多),故為特加大字,表此特點,亦屬可能。

(四)取它章中一字而加常字名篇者 •• 此類計有常武一篇。

按常武一詩命名,或係從該詩「王奮厥武」句中摘取武字,外加常字組成。此詩係美宜王自將伐徐成功之作,雖詩序以「有

(3)

( 89 ) 常德以立武事」釋此二字,非必正確,然武上加一常字,其係贊美宣王武德之盛,自無問題,若然,則此詩題,在詩經中,巴比 其它詩題較能表現詩義。 三、取詩中首章首句去字名篇者 •• 此類叉可分為以下三種 •• (一)去兮字者 •• 計有將仲子、遵大路、東方之日、十敵之間四篇。 (二)去彼字者,計有扮沮圳、節南山、何人斯、信南山、都人士五篇。 四、取詩中所故有關人名一字與篇首一字名篇者 •• 計有韓奕、召妾二篇。 按韓奕係摘取篇中所做及之韓侯韓字,與篇首「奕失梁山」之突字,合成篇名者,召去係摘取篇中所言及之召公與篇首「目丈 夫疾威」之間丈字合成篇名者。此二篇命名,雖不能包舉全篇之意,然已與篇意有闕,蓋韓英者蓋謂「奕奕梁山」之詩係餃述韓侯 之事之詩也 •• 召是者,乃謂「是天疾威」之詩係譏刺今之王臣不若召伯之詩也。是此二詩詩題,均與詩意有闕,自亦與其它詩題 有異。 五、捨詩中字句別立篇名者 •• 計有雨無正、巷伯、酌、寶、般五篇。 按此五詩,其中雨無正一詩,因韓詩篇中有「雨無其極,傷我藤稽」之旬,若原詩真屬如此,則此詩即應歸入取詩中字句加 字名篇一類,不能歸入此類。除此詩外,其它四詩,皆係不取詩中字句而別立篇名者。 考巷伯為別人所題,亦與詩義有闕,蓋據詩題觀之,巷伯者乃謂此詩係餃述巷伯之事之詩也。至於酌、賢、般三詩,接朱于 集傳之說,則皆係摘取樂節之名名篇者 •• 集傳 -z .. 「酌帥句也。內則十三舞句,即以此詩為節而舞也。然此詩與賢、般皆不用詩中字名篇,疑取樂節之名。」 設朱子之說屬宜,則此三詩題,自全與詩義無關。 由上推考可知三百篇命名義例不一,其所命名,除其中極少數篇名稍為涉及詩旨外,其餘皆與詩義無關。而其命名方式,說 百分之九十以上均係摘取篇中字句而成,無大深義。因由此推知,詩三百篇篇名,自皆屬詩成之後追加無疑。 考詩三百篇摘取篇中字句命名,除摘取篇中整句為名者不計外,就其餘摘取詩中詞語為名者而論,則以摘取名詞或名詞鎧語 者為最多,摘取動詞或動詞短語者為次多,至於其摘取其它詞語者,則極屬少見(僅商頌那詩一篇係摘取形容詞為名者)。 按其摘取名詞或名詞鐘語名篇之例,若氓、風雨、文王、靈畫、昨啡、關腔、桃夭、泉水、北門、竹竿、 ji--諸詩屬之。 其摘取動詞或動詞短語名篇之例,若潛、縣、長發、載馳、載吏諸詩屬之。 推其命名所以多摘取名動詞及其起語而不摘取其它詞語者,蓋或基於前二者含義一較具體,一較生動,其于人印象遠較後者 顯明深刻之故。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4)

師大學報 第十八期 四 就前所論,詩三百篇篇名俱皆命名於詩成之後,似已無可懷凝之處。惟此為詩三百篇命名之人,究屬何人,對此問題解答, 學者有謂係國史太師所命,有謂係子夏所書,有謂係毛蔓所加,有謂係詩人自題,意見甚不一致。 鄭樵云 •• 「命篇、大序蓋出于當時太史之所題 ....•.... 是以取發端之二字以命之。」 羅璧云 •• 「詩名之說或謂國史,或謂子夏毛主,而書金勝云 •• 『公乃為詩以追王,名之日鷗扮。』則詩名乃作者自定。」 然接一般常理推之,詩之篇名自以詩人自題為多。惟又因詩與樂關係密切,凡原詩無篇名者始為樂官所定。至為國史所命, 子夏所書,毛長所題,雖亦偶然有之,但必不多。 詩之篇名以詩人自題者為多,此可從詩三百篇篇名,共有甚多相同重復之處,獲得證明。考詩三百篇中,其篇名共有相同重 復者,計布以下諸詩 •• 柏舟共有二篇 •• 一為郝風柏舟,一為麻風柏舟。 谷風共有二篇 •• 一為抑風谷風,一為小雅谷風。 揚之水共有三篇 •• 一為王風揚之水,一為鄭風揚之水,一為唐風揚之水。 羔裘共有三篇 •• 一為鄭風諒裘'一為唐風羔裘,一為捕風羔裘。 甫田共有二篇 •• 一為齊風商田,一為小雅甫田。 無衣共有二篇 •• 一為唐風無衣,一為秦風無衣。 扶杜共有二篇 •• 一為店風扶杜'一為小雅扶杜(此為完全相同者,另有店風有扶之杜不計 0) 白華共有二篇 •• 一為小雅白華之什白華,一為小雅都人士之什白華。 推考以上所舉篇名相同重援諸詩之所以造成,可能係由於此類詩篇篇名皆為當初詩人目己所命,樂官大師為存其晨,不敢擅 改,故相沿襲如此。設此類詩篇篇名非詩人自命,均為樂官太師所定,自當不致重復錯亂其篇次若是。 此類篇名既屬詩人原有篇名,推此篇名回可能本為詩人所自定,然亦可能為詩人所沿用之舊曲調名。蓋古人為詩常取其一昔盤 和諧之旬以為開端,以致因而形成某一固定曲調,此一固定曲調既經建立之後,即為一般詩人所沿用,故此亦足以造成今日所見 詩篇篇名相同重授之現象。 、通志堂本詩經疑問附編引項民詩說 •• 「作詩者多用舊題而自述己意,如樂府家飲馬長城窟、日出東南隅之類,非具有取於馬 與日也,特取其音節而為詩耳。楊柳校由每句皆足以楊柳、竹枝詞每句皆和以竹校,初不于柳與竹取興也。王國風『以揚之水不 流束薪』賦戌申之勞;鄭國風以『揚之水不流束薪,』賦兄弟之鮮。作者本此二旬,以為逐章之引。而說詩者乃欲帥二旬以釋戌 役之情,見兄弟之義,不亦陋乎?審是,則篇題重復者,間有為而然也。」

(5)

由此可知詩篇篇名相同,造成今日重復現象,亦可能係由作者因襲舊題,以述己意之故。 至於詩中篇名間亦有樂官太師所定者,據今從摘取詩句字詞名篇中推考,此種情形,亦確屬可能。 按若「縣縣爪腿」「縣縣葛萬」同一具有「縣縣」之詩,然一取「縣」為名,一取「萬萬」為題,俱各不同。叉若「縣蠻黃 鳥」「交交黃鳥」同一具有「黃烏」之詩,然一取「縣蠻」為名,一取「黃烏」為題,亦皆有具。推此類同兵相同字詞詩篇,而 特為取一不同之名者,想均係當時樂官太師為避免篇名相同重使所為。 詩經詩篇,據現存毛詩正義所載篇目,其排列次第如下 •• 一、國風 •• 周南 •• 關腔、草草、卷耳、謬木、蠢斯、跳夭、免宜、宋官、漠廣、汝墳、麟之趾。 召南 •• 鵑巢、采繫、草蟲、采頸、甘棠、行.露、羔羊、股其露、標有帽、小星、江有氾、野有死庸、何彼礎矣、騙虞。 嘟 •• 柏舟、綠衣、燕燕、日月、終風、擊鼓、凱風、雄煒、抱有苦菜、谷風、式徽、能丘、簡兮、泉水、北門、北風、靜女 、新奎、二于乘舟。 郎 •• 柏舟、牆有表、君子偕老、菜中、職之莽莽、定之方中、服棘、相鼠、干龍、載馳。 衛 •• 淇奧、考槃、碩人、氓、竹竿、克蘭、河廣、伯兮、有狐、木瓜。 王 •• 護離、君子于役、君子陽陽、拐之水、中谷有確、免笠、葛耳、采葛、大車、丘中有肺。 鄭 •• 絡衣、將仲子、叔于田、大叔子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日雞鳴、有女同車、山有抉蘇、聾兮、狡室、暴裝、丰、 東門之啤、風雨、子料、揚之水、出其東門、野有蔓草、深淵。 齊 •• 雞鳴、還、著、東方之日、東方未明、南山、甫田、虛令、敝茍、載驅、猜哇。 魏 •• 葛廳、扮且如、國有桃、涉站、十敵之間、伐恆、碩鼠。 店 •• 蟋蟀、山有樞、揚之水、椒聊、細繆、扶杜、羔裘、鵑羽、無衣、有扶之杜、萬生、采苓。 秦 •• 車鄰、個戚、小戒、接葭、終南、黃鳥、晨風、無哀、消陽、權興。 陳 •• 宛丘、東門之粉、衡門、東門之池、東門之揚、基門、防有鵑巢、月出、株林、澤肢。 槍 •• 羔裘、素冠、隱有直楚、匪風。 曹 •• 崢輯、候人、鳩鳩、下泉。 國 •• 七月、鷗叫閥、東山、破斧、伐柯、九昆、狼跋 o 二、雅 ( 91 )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五

(6)

師大學報 第十八期 - L . /、 甲、小雅 •• 鹿鳴之什 •• 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常祿、仗木、天保、采徽、出車、扶社、魚麗、南限(無詞 )7 日華(無詞)、華委( 無詞)。 南有嘉魚之什 •• 南有嘉魚、南山有畫、由民(無詞)、崇丘(無詞)由儀(無詞)、藝蕭、湛露、彤弓)菁菁者義、六月、 采芭、車攻、吉日。 鴻雁之什 •• 鴻雁、庭僚、污水、鶴鳴、祈父、自駒、黃鳥、我行其野、斯干、無羊。 節南山之什 •• 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是、小宛、小井、巧言、何人斯、巷伯。 谷風之什 •• 谷風、寥哀、大東、四月、北山、無將大車、小閥、鼓鐘、楚灰、信南山。 甫田之什 •• 甫田、大田、膽彼洛矣、袋裝者華、桑恩、鴛鴦、頭井、車荐、青蠅、賓之初起。 魚藻之什、魚藻、采寂、角弓、苑柳、都人士、采綠、一奈苗、照桑、白華、縣蠻、親葉、漸漸之石、苦之華、何草不黃。 乙、大雅 •• 文王之什 •• 文玉、大明、縣、核樸、早麓、思齊、皇矣、靈畫、下武、文王有聲。 生民之什 •• 生民、行葦、阮醉、自舟鷺、假樂、公劉、洞酌、卷阿、民勞、板。 蕩之什 •• 蕩、抑、桑柔、雲漠、棋高、去…民、韓笑、江漠、常武、膽印、召史。 三、頌 甲、周頌 •• 清廟之什 •• 清廟、維天之命、維清、烈文、天作、吳天有成命、我將、時邁、執競、思丈。 臣工之什 •• 臣工、噫嘻、振鷺、學年、有替、潛、雛而載見、有客、武。 閔于小子之什 •• 閔于小子、訪落、敬之、小器、載草、良知、絲衣、酌、桓、賢、般。 乙、魯頌 •• 闊、有、叫帥、沖水、悶宮。 丙、一商頌 •• 那、烈租、玄鳥、長發、殷武。 宋後朱于集傳盛行,其篇目次第排列均沿襲正義,惟其中小雅篇次排列分什'與正義亦不盡相同。朱本小雅篇次排列分什如下﹒. 鹿鳴之什 •• 鹿鳴、四牡、白玉皇者華、常棟、伐木、天保、采薇、出車、松杜、南限(無詞)。

(7)

( 93 ) 白華之什 •• 白華(無詞)、華泰(無詞)、魚麗、由庚(無詞)、南有嘉魚、崇丘(無詞)、南山有憂、由儀(無詞)、藝 背、湛露。 彤耳之什 •• 彤弓、苦苦者哀、六月、采芭、車攻、士口日、鴻雁、庭僚、污水、鶴嗚。 祈父之什 •• 祈父、自駒、黃鳥、我行其野、斯干、無羊、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 小是之什 •• 小旻、小宛、小井、巧言、何人斯、巷伯、谷風、蕃茄胡、大東、四月。 北山之什 •• 北山、無將大車、小明、鼓鐘、楚灰、信南山、甫田、大田、膽彼洛矣、裳裳者華。 桑眉之什 •• 桑塵、鴛鴦、頭井、車鑫、青蠅、賓之初起、魚藻、采寂、角弓、苑柳。 都人士之什 •• 都人士、采綠、葉苗、隱桑、白華、縣蠻、楓葉、漸漸之石 1 苦之華、何草不頁。 由上朱本小雅篇次排列分什與前正義相較,計有如下之不同 •• 就篇次排列而且昌 •• 朱本魚麗置於華一奈之後由皮之前,由庚置於魚麗之後南有嘉魚之前,南山有臺置於祟丘之後由儀之前;正 義則魚麗置於扶杜之後南眩之前,由庚置於南山有臺之後崇丘之前,南山有臺置於南有嘉魚之後由庚之前。 就篇次分什而言 •• 朱本將有目無詞之南隊、白華、華一泰、由庚、祟丘、由儀六篇合計什數之內,每什十篇、計分八什;正義 則將南隊等六詩不計什數之內,共分七什,除最後一什為十四篇外,餘均每什十篇。 接學者考證'詩經國風,其前後次第排列,今本亦與古本不大相同 •• 鄭樵詩辨妄圖風辨云 •• 「周、召、抑、廊、衛、王、鄭、齊、閥、泰、魏、店、陳、槍、習、此夫子未刪之前,季札觀周樂 園風之次第也。周、召、抑、郎、衛、王、鄭、齊、魏、陳、秦、槍、一閩、關,此今國風詩之次第。」 章俊卿詩次論引歐陽修云 •• 「周南、召南、郁、郎、衛、王、鄭、齊、閥、秦、魏、店、陳、槍、曹、此孔子未刪之前,周 大師樂歌之次第也。周、召、抑、廊、衛、王、鄭、齊、魏、店、秦、陳、楠、曹、國、此今詩次第也。周、召、抑、肺、衛、 橋、鄭、齊、魏、唐、秦、陳、曹、國、主,此鄭民詩語之次第也。」 詩之前後排列次第究竟有否意義?對此問題,歷來學者意見亦甚不一致。 其就詩風、雅、頌全體而且一 -7 以為其排列成今日次序,係有意安排者,計有程頤、章俊卿、梁紹王等諸家之說 •• 程頤云 •• 「諸國之風先後各有義。周南召南陳正家之道,人倫之端,王道之本,風之正也,故為首。及乎周道衰,政教失, 風遂變矣。於是諸侯擅相侵伐,衛首并郝椰之地,故為變周之首。且一國之詩而三其名;得於衛地為衛,得於嘟嘟者為郁郁,所 以見其首亂也。刑政不能治天下,諸侯放恣'揖相并滅,王適熄矣,故雅亡而為一國之風。接法失道,則王截之內,亦不能保, 鄭木叢內之封,因周之衰,目為列國,故次以鄭 o 諸臣上下之分失,則人倫亂,其風可知,故次以齊。天下之風至於如此,則無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8)

師大學報 第十八期 八 不亂之園。魏舜禹之都,唐帝堯之國,久被聖人之化,歷二叔之世而遺風尚存,今亦變矣;故因其舊名而謂之膺,所以見意。唐魏 之風且變,則先代之風化禮義,消亡極矣,故次以秦。秦之始封秦谷西戒之地,國亂乃東侵而始大,故美其始有車馬禮樂,而刺 其未能用周禮也。禮義之俗亡,先聖王之流風遺俗盡矣,故次以陳 o 陳舜之後也,聖人之郁,風化所厚也,王澤竭而風化熄矣。 天下之所以安且治者,聖人之道行也;聖人之道絕則危亡至矣。人情迫於危亡,則思治安,故思治者,亂之極也。槍曹懼於危亡 而思周道,故為亂之終。自昔天下何嘗不拯亂而興治,草危而為安。周家之先,其居倒也。趨時務農,以厚民生,王業之所以興 也,故次以關。王業成而為政於天下,故次以雅。雅者王之政也,小之先大,固其位也。政之衰則至於亡。詩之亡,王道之亡也 。政之衰則至於亡,詩之亡,王道之亡也。天下之治始於以正風風天下,其終也,盛德之著而成功可以告於神明,始終之義也, 故次以頸、。頭之有魯,蓋生於不足。王道之陸也。所歌頌者如是;及其扭扭也,如魯之事,亦已足矣,商則頌前代之美,不可慶也 ,故附其後焉。」 章俊卿云 •• 「詩正風周南召南,主化之本也。二南之風變,故次之以郁郁衛。街一國也,而三其名,志衛首惡誠與國也。諸 侯相并,王跡減矣;雅亡而為一國之風,故次之以王。主制不足以統臨天下,而故內之諸侯若鄭者,亦目為列園,故次之以鄭。 君臣上下之分失而人倫亂,故次之以齊。天下之風,至此則無不變之園。魏、舜禹之都,惜,帝堯之園,其遺風雖存,今亦變矣 ,故次之以魏庸。先代之風紀既氓,天下相胥而移矣,故次之以奏。西秦之化行,聖王之流風盡矣。陳,舜之後,風化所厚也, 聖人之法典所在也,而今也風化熄而典法亡矣,故次之以陳。人情迫於危亡,則思治安;故思治者,亂之極也,故次之以槍官。 亂阮極,必有治之道,周家之始,蓋嘗由之矣,故次之以阻,弓一間變之可正,所以識王業之興也 o 王業成而為政於天下,故次之以 雅。雅者,王之政也;小之先犬,固有餃也。天下之治,始於正風,以風天下;其終也,功德可告於神明,終始之義也,故次之 以頌。頌之有魯,蓋生於不足也。商則頸前代之美,不可慶也,故附於其後。要公二十九年,季札請觀周樂於魯,而國居秦上, 棄在魏前,陳在唐後,不能無差,蓋是時詩未做於聖人之手。衷公十一年,孔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上距季札 二益六十有二年。」 深紹王云 •• 「變風終以周公,變雅終以召公 •• 周閒王化之始,召贊王化之成,思之深,故里之切也,毛詩終商頌 ... 商以 啟周之先, ... 其旨徵故其丈顯也。」 其就詩十五國風部分而言以為其排列成今日篇目次第係有意安排者,計有孔穎達,成伯琪、歐陽修、王安石、蔡占卜等諸家之 說﹒. 孔穎達云 •• 「周召風之正經,固常為首,自周而下十有餘園,編次先後,舊無明說。蓋述其先封善否,參其詩之美惡,驗其 時政得失。詳其國之大小,斟酌所宜,以為其次。嘟師衛者,土地既康,詩文早作,故以為變風之首;嘟嘟則衛之所誠,美刺則

(9)

( 95 ) 同,依其作之先後,故嘟嘟先衛。周則平主東譚,王爵仍存,不可過於後諸侯,故次於衛。鄭桓武夾輔平王,故次王。齊則異性 諸侯,叉以太師之後,國土仍大,故次鄭。魏國開腫虞舜之奮封,有夏禹之遺化,故次齊。店者叔處之後,故次魏。秦為強國, 故次唐。陳以三俗之牢,國無令主,故次奏。槍曹則國小而君奢'民勞而政僻,次之於末,宜哉。國者周公之事,次於眾國之後 ,小雅之前,欲兼其上之美,非諸國之例也。」 叉云 •• 「風見優劣之差,故周南先於召南,雅見積漸之義,故小雅先於大雅。」 成伯琪云 •• 「諸侯之詩,謂之國風;校其優劣,以為次序。周召二南之風,聖人之詩,以為正經,故處眾國之首。抑、嘟、 衛居殷之舊地,截內方千里,比諸侯為大,故次二南。一奈離謂主風歎宗周之傾覆, IP 洛之地,不過六百旦,既狹於街,故以次之 。平王東遷,晉鄭是依,鄭武公有功於王室,故次王風。齊封營丘,初有百里,周公斥大九州之地,加太公之後,地居五百,小 於王國,宜次鄭。魏國為晉獻公所誠,晉誠向姓見貶,故升魏於耳目之上。晉唐叔受桐葉之封,地有四百,既小於齊,又居魏後。 秦雖處西我,能救周室,平王東邊之後,以盟錯之地賜之,周幾之內,地方八百,比晉則為不可,故宜次之。陳本侯霄,雖備三 悟之裔,至於京公荒淫,不恤民事,故劣於泰,是用次之。柚子霄,昭公奢侈,好任小人,土地侵削,故居槍後。闢詩是周公迺 流言之作,且以救亂,別繼公劉,故處國風之後,列在小雅之前也」。 歐陽修去 •• 「國風之號,起周終關,皆有所以,聖人豈徒云說?而明詩者,多泥於疏說而不過。或者文以為聖人之意,不在 於先後之次,是皆不足為訓法者。大抵國風之次,以兩而合之,分其次,以為比。則賢善者著,而醜惡者朋矣。或曰何如其謂之 比乎?回周召以淺深比也。衛王以世會比也。鄭齊以族民此也。魏唐以土地比也。秦陳以祖裔比也。槍首以美惡比也。國能終之 以正,故居宋焉。淺深云者,衛為約都,而約不能有之,周幽東遷,無異是也。加衛於先,明幽約之惡,同而不得近於正焉。姓 族云者,周法尊其同姓,而異姓者為後,鄭先於齊,其理然也。土地云者,魏本舜地,唐為堯封,以舜先堯,開晉之亂,非魏補 險之罪也。祖裔云者,陳不能興舜,而要公能大於素,子孫之功,陳不如矣。穆姜,卡而過具之隨,乃引文言之辭,以為卦說。夫 穆姜始盤時,去孔子之生尚十四年爾。是文言先於孔子而有乎?不然,左氏不為誕妄也。推此以法其怪,則季札觀樂之事,明白 可驗,而不足為疑。夫茶離以下,皆平王東遠,桓王失位之詩,是以列於國風,言其不足正也。即使周天子至甚無道,則周之樂 工,敢以周王之詩,降同諸侯乎?是皆不近人情,不可為法者,昔孔子大軍人,其作春秋也,既微其辭,然猶不欲公傳於人,第 口授而已。況一…樂工而敢明白彰顯其君之惡哉?此又可驗孔子分定為修也。本其事而推之以著其妄,庶不為無援云。」 王安石云 •• 「王者之治,始之於家。家之序,本於夫婦正。夫婦正者,在求有德之淑女為后姐,以配君子也,故始之以關峙 。夫淑女所以有德者,其在家本於女工之事,故次以葛罩。有女工之本,而后妃之職盡也,則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求賢審官 者,非所能專,有志而己,故次之以卷耳。有求賢審官之志以助其外,則於其內治也,其能有嫉拓而不逮下乎?故次之以櫻木。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九

(10)

師大學報 第十八期 O 無嫉妒而逮下,則子孫眾多,故次之以蠢斯。子孫眾多,由其不妒忌,則致國之婦,亦化其上,則男女正,婚姻時,國無鯨民也 ,故次之以眺夫。國無鯨民,然後好德,賢人眾多,故次之以免宜。好德賢人眾多,是以室家和平,婦人樂有子,則后妃之美兵 矣,故次之以宋官。后妃至於國之婦人樂有子者,由丈王之化尸汀,使南國江漠之人,無思犯禮,此德之廣也,故次之以漠廣。德 之所及者廣,則化行乎汝墳之國,能使婦人閔其子,而勉之以正,故次之以汝頃。婦人能勉君子以正,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 公子,皆能信厚,此關臨之應也,故次之以麟之趾」。 蔡下云 •• 「國風二甫所以訓後世也,次以衛、王、鄭所以責王也,叉次之以齊、魏、唐,所以責二伯也,文次之以秦與陳, 所以見先王之澤未氓也,叉次之以槍與首,所以見民心之思治也,終之以圓,所以見王化可得而復也。夫國風之正,莫如二南, 國風之變,莫如鄭、衛。二南之美,先王所自出也。鄭、衛之惡,誰為之哉?為天子者不能有以正之耳!故以王置於鄭、衛之閒 ,而以鄭、衛次於二南之後也。齊桓也,晉文也,假仁義以長諸侯宜以存亡繼絕為事也。魏之見誠於晉也,桓不能救,文不能復 。孰謂其能長諸侯也?故以魏次於齊、庸之閒,而以齊唐次於鄭街之後也。奏也,以爵言之,則秦附庸也,陳諸侯也。以地言之 ,則秦者西夷,陳中國也。以世系(昔日之,則秦伯益之後,陳乃帝舜之後也。然奏得周地之故而其俗美,陳以比荊楚之故而其俗亂 。夫王者既如彼,伯者文如此,天下風俗日以謬亂,而秦風獨不變。於是乎,深見先王之澤也。故以陳次秦,而以秦次於齊唐之 後也。夫先王之澤也未氓,則天下之心其思先王也,品維其已?故槍有匪風而首有下泉之作焉。此橋、曹所以次於泰、陳之後, 以見天下之心思先王德澤如此,則天子諸侯追復文武之基棠,其理豈甚難哉!特不為之耳!故以圖風終焉,而闡風者變克正危克 扶之詩也。」 其就詩十五國風部分而言,以為其排列成今日篇目次第僅部分共有意義者,計有張載之說 •• 張載云 •• 「詩固有次蝕,然不可一例,惟二甫之後次街,衛後次王,此有意;若非以衛分之,則王無異於正風也。其它不必 次。一國之詩,其首尾固有先後,其中未必然,當刪定之時,只取得者置於其間。」 其就詩十五國風部分而言,以為其排列成今日篇目次第全部無大意義者,計有朱子、顧炎武等諸家之說 •• 朱子云 •• 「十五國風次序恐未必有意,而先儒及近世諸先生首言之,故集傳中不敢提起;蓋詭隨非所安,而辨論非所敢也。 L一 顧亭林亦以為今詩已非古時篇次,詩之世次絕不可信。 顧民日知錄云 •• 「詩之世次,必不可信。今詩亦未必皆孔子所正。且如『褒如滅之』'幽王之詩也。而次于前.,『召伯營之 』'宜王之詩也,而次于後。序者不得其說,遂并楚漢、信南山、大田、膽彼洛矣、裳裳者華、桑腫、鴛鴦、魚藻、采寂十詩皆 為刺幽王之作,恐不然也。叉如碩人 UF 莊姜初歸事也,而次於後;綠哀、日月、終風,莊姜失位而作,燕燕,送歸妾作,擊鼓,

(11)

( 97 ) 國人怨州時而作也,而次于前。消陽,秦康公為太子時作也,而次於後;黃鳥,種公菇後事也,而次于前 •• 此皆經有明文可接。 故鄭氏謂十月之交、雨無正、小史、小宛皆刺厲王之詩||十月之交有『艷妻』之云,自當是幽王||z漢典之初,師移其第耳。 而左氏傳楚莊王之言曰:『武王作武。』其卒章曰:『者定而功。』其三章曰:『敷時輝思,我祖維求定。』其六章曰:經萬邦 ,屢盟年』今詩但以『者定而功』一章為武,而其三為贅,其六為桓;軍次復相隔越。儀體歌召南三篇越草蟲而取采韻,正義以 為采嶺舊在草蟲之前。知今日之詩已失古人之次,非夫子所謂『雅頌各得其所』者矣。」 至於詩三頌排列之次第,一般學者,多認為魯為諸侯之圈,故以魯次於周後,商為前代樂章,故商叉次於魯後。然馮登府則 認為係因商屬宋詩(馮引樂記鄭注為證),魯、商間為諸侯之園,故將魯、宋置於周後。又因魯為宗至,商為異姓之圈,故叉將 商置於魯後,而皮錫瑞則叉認為三頌之排列係別具存三統之義 •• 皮民經學通論云 •• 「文選播安仁笙賦注引樂韓動聲儀曰:『先魯後肢,新周故宋。』此詩三頭有過三統之義,與春秋存三統 大義相通,三家詩之遺說不傅,而散見于韓書者也。」 總觀以上諸家對詩篇篇目前後次第之論,雖其說各有不同,然除少數學者外,餘均主張其前後次第係有意安排者。惟此種論, 說,不管就詩之全部或部分而且一一口,考之實際,均多不確。除其以正變、四始為論詩次,認為含有王道興衰深意,己見拙作另文「 詩風、雅、頌、賦、比興考釋」'證明其非是外;茲再就其其它論說,證明其亦皆附會之談,不可深信於下 •• 的學者有認為十五國風之次第,係以國之大小為次者。若此說誠走,則鄭小于齊,應後於齊,魏狹於膏,應後於晉才是,然考 之今詩次第卸不然,可知以國之大小為次之說為非確。 文學者有認為十五國風之次第係以詩之採擇先後為次者。若此說誠是,則雞鳴之篇,應遠在路京之前,鄭國之風,必處槍風 之後,然考之今詩次第並不如此,可知以詩之採擇先後為次之說為非確。 叉學者有認為詩之篇目係以世次為次者。然考之今日詩次,尤多不合。其不合之處,除前引顧炎武氏所舉諸篇外,它如載馳 為衛懿公時詩,似不應在文公之後,情人為鄭文公時詩,似不應在忽突之前,葛萬為平王時詩,似不應在桓公之後,皇皇者華為 遣使臣詩,似不應在四牡勞使臣之後,周頌酌、桓、寶、般為武王時詩,似不應在成王訪落、敬之、小車之後 •• 凡此亦皆足證明 以世次為次之說為不確。 就前所論,足證詩篇篇目前後次第皆非有意安排者。推其當初編輯結集之時,頂多不過依類(如風、雅、頌三者體別之類是 )排比,將同一性質詩篇,置於一處而已。除此外,在揉集之初,叉可能以其產生之地域作為類眾之依接。例如得之於鄭、衛者 置之於鄭、街、得之於陳槍者置之於陳槍,至其排列先後之次第,除風、雅、頌三類,可能因風較為通俗,故置於前,雅、額較 為典雅嚴肅,故置於後,梢有區別外,它如十五國風,及其篇目之次第等,孰前、孰後,似均無深意存乎其間。 詩經詩篇之命名及其排列之次第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熱烈、生機勃勃等強烈感受。此詩當然不是寫歸隱,而是描寫女子出嫁時 的喜慶場景,但是,因為詩中有「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二句,陶公在此

• 按照《毛序》所釋,本詩意在歌頌「后妃之 德」,並藉此「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

27 唐 ‧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1〈1 世主妙嚴品〉 ,CBETA, T10, no.

「每逢佳節倍思親」

As a collected poetry of Chan masters, Chanzong Zaduhai ha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n its classification categories based on topics of poems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 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 勝剛。」.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諱居簡。字敬叟。潼川王氏子也。以其寓北磵之日久。人不敢名字之。故稱北磵

世諦即苦集第一義諦即道滅第十二云五陰和合稱言某甲凡夫眾生隨其所稱是名世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