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三道幾何題的另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關於三道幾何題的另解"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關於三道幾何題的另解

連威翔

自 由 作 家

壹、前言

在 中 學 時 期 學 習 數 學 的 過 程 中,我 們 學 到 一 些 工 具 或 技 巧,除 了 可 以 幫 助 我 們 通 過 各 項 考 試 之 外,在 經 過 一 段 歲 月 之 後,如 果 發 現 這 些 工 具 還 能 夠 持 續 用 來 幫 我 們 解 決 問 題, 便 會 覺 得 當 初 的 學 習 是 值 得 的 。 在 本 文 中,筆 者 將 介 紹 三 道 幾 何 問 題 的 另 解,其 中 將 使 用 中 學 數 學 的 技 巧 來 解 題。透 過 本 文 的 介 紹,除 了 提 供 自 己 的 解 法 供 有 興 趣 的 讀 者 參 考,也 希 望 藉 此 分 享 中 學 數 學 可 以 帶 給 我 們 的 解 題 樂 趣 。

貳、第一道幾何題

在 教 育 部 高 中 數 學 學 科 電 子 報 第 101 期 的文 章[1]中, 作 者 陳 建燁 老 師 介 紹了 一 道 有 趣 的 幾 何 題 , 該 問 題 如 下 : 問 題1:如 圖,設Δ 中, 為 上 的 高。設 為 上 一 點,直 線 交 於 ,直 線 交 於 。 試 證 :∠ ∠ 。 圖 1 在[1]中, 作 者 使 用 Ceva 與 Menelaus 定理 證 明 了 上述 問 題 。 我 們 知 道,Ceva 與 Menelaus 定 理 在 正 規的 中 學 數 學課 程 中 並 未介 紹,因 此底 下 筆 者 將 透 過 兩 種 方 法 給 出 另 證。第 一 種 方 法 是 使 用 國 中 課 程 中 介 紹 的 平 面 幾 何 方 法 來 處 理,第 二 種 方 法 則 將 透 過 坐 標,並 使 用 高 中 數 學 課 程 中 介 紹 的 斜 率、分 點 坐 標 與 三 角 函 數 的 概 念 給 出 另 證 。 開 始 證 明 之 前,注 意 圖 1 中 當 , 兩 點 重 合 時,問 題1 中 想 證 明 的等 式∠ ∠

(2)

之 中 的 符 號∠ , ∠ 將 失 去 定 義 , 因 此 在 底 下 的 討 論 中 , 當 , 兩 點 重 合 時 我 們 特 別 改 為 證 明∠ ∠ , 其 餘 情 況 則 不 變 。 筆 者 對 問 題 1 的 第 一個 證 明如 下 : 證 明1: 圖 1 中 , 當 , 兩 點 重 合 時 , , 兩點重 合 且 , 兩 點 也 重 合 , 因 此 有 ∠ ∠ 90° ∠ ∠ ; 當 , 兩點重合時,因 , , , 四 點 重 合 , 可 知 有 ∠ 0° ∠ . 所 以 , 接 下 來 我 們 只 需 處 理 不 與 , 兩 點 重 合 的 情 況 。 當 不 與 , 兩 點 重 合 時 , 在 圖 1 中 作 , , 使 於 、 於 , 如 下 圖 所 示 : 圖 2 在 圖2 中 , 假 設 , , , , . 因 為 平 行 ,且 平 行 ,可 證 明 有 Δ ~Δ 與 Δ ~Δ (均 為 AA 相 似), 因 此 可 知 , . 由 上 述 兩 式 可 知 ∙ ∙ ∙ ∙ . … 1 同 理 可 證 Δ ~Δ 與 Δ ~Δ , 因 此 有 , .

(3)

由 上 述 兩 式 可 知 ∙ ∙ ∙ ∙ . … 2 此 時 由 1 , 2 兩式可知 . 將 上 式 等 號 兩 側 的 消去,並改寫為 , 展 開 上 式 兩 側 相 乘 的 括 號 後 得 . 再 經 過 整 理 後 有 , 消 去 上 式 等 號 兩 邊 的 正 項 , 再 同 時 除 以 正 數 , 最 後 再 移 項 可 得 1 1 1 1 . … 3 此 時 , 先 回 頭 觀 察 圖 2, 再利 用 1 , 2 兩式上方由相似形而得的比例關係,可知 ∙ , ∙ , 因 此 有 1 1 , … 4 1 1 . … 5 利 用 3 , 4 , 5 三式可知 , 接 著 配 合∠ ∠ 90° 的 條 件,可 證 得Δ ~Δ (SAS 相 似 ),從 而 有∠ ∠ , 因 此 得∠ ∠ , 證 畢 。 接 著 , 是 筆 者 對 問 題 1 提 出的 第 二 種 證明 : 證 明2:在 證 明 1 的 一 開 始,我 們 已 對 與 , 重合的兩種情形給出證明,因此在本證明中 將 會 省 略 對 此 兩 情 形 的 討 論 , 只 看 不 與 , 兩點重合的情形。

(4)

在 圖 1 中 置 入 直角 坐 標 , 以 為原 點 , 並分 別 以 , 兩 向 量 所 指 的 方 向 為 軸 與 軸 正 向 , 則 如 下 圖 : 圖 3 在 圖3 中 , 我 們假 設 , , , 的 坐 標 分 別 為

0, ,

, 0 ,

, 0 ,

0, ,

其 中 有 0 與 0 。因 為 我 們 只 考 慮 不 與 , 兩 點 重 合 的 情 形,所 以 底 下 我 們 只 對 0 的 情 況 進 行 討 論 。 因 為 , 分別在 , 上,設 , , 其 中 0 , 1, 則 有 : : 1 , : : 1 . 使 用 分 點 公 式 , 可 將 , 的坐標寫成: 1 ∙ 0, ∙ 0 1 , 1 , 1 ∙ 0, ∙ 0 1 , 1 . 圖 3 中 , 因 為 , 的 斜 率 相 同 , 即 , 可 知 有 1 . 利 用 上 式 , 可 寫 下 . … 6 又 因 為 , 的 斜 率 相 同 , 即 , 可 知 有 1 . 利 用 上 式 , 可 寫 下 . … 7

(5)

不 難 驗 證 , 在 6 , 7 兩式中分式的分母處出現的 , 兩 項 均 不 為 零 。 利 用 6 , 7 兩式,我們可寫下 , 的 斜 率 , 兩 者 分 別 為 1 1 , 1 1 . 由 上 兩 式 可 知 。 又 因 為 有

tan ∠ , tan ∠ tan ∠ ,

可 得 tan ∠ tan ∠ . … 8 由 於 tan 函 數 在 0,2 上 嚴 格 遞 增 , 因 此 具 有 一 一 對 應 的 特 性 , 而 0 ∠ , ∠ 2, 故 由 8 式可知 ∠ ∠ , 也 因 此 得 ∠ ∠ , 證 畢 。

參、第二道幾何題

本 節 中,筆 者 將 介 紹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應 數 系 雙 週 一 題 活 動 中 一 道 與 幾 何 有 關 的 計 算 題, 該 問 題 如 下 : 問 題2: 設 正 六邊 形 的 對 角 線 及 分 別 被 點 與 分 割 , 使 得 , 若 , , 三 點 共 線 , 求 之 值 。 此 問 題 的 公 告 解 答 , 請 參 考[2]。 在[2]的兩 種 解 法中,均 使 用了 高 中 課 程中 介 紹 的 複數 來 處 理,解 法 很 特 殊。其 中 的 第 一 種 解 法 , 還 用 上 了 在 第 貳 節 證 明 2 中 曾使 用 的 分點 公 式 。 在[2]中 的 兩 種解 法 , 應 該比 較 適 合 高 中 以 上 程 度 的 學 生 來 閱 讀 。 對 於 問 題 2,底 下筆 者 也 將 介紹 兩 種 方 法來 求 解,第一 種 是 使 用國 中 平 面 幾何 的 解 法, 而 第 二 種 則 將 使 用 高 中 數 學 會 學 到 的 向 量 工 具 來 解 題 。 第 一 種 解 法 如 下 : 解 答1: 連 接 設 交 於 , 並 作 於 , 如 下 圖 :

(6)

圖 4 假 設 1, 則 由 題 目 所 給 的 等 式 可 知 , 且 。 上 圖 中 若 , 則 直 線 與 不 相 交 , 此 結 果 違 反 題 目 假 設 , 因 此 可 知 。 注 意 , 若 , 兩 點 重 合 , 可 得 , 此 時 , 兩 點 亦 重 合 , 得 1, 此 為 矛 盾,故 , 兩 點 不 重 合;若 , 兩 點 重 合,同 理 亦 可 得 出 1且 0 的 矛 盾,故 , 兩 點 不 重 合 。 至 此 , 可 知 落 在 上 且 與 , 兩點相異,因此知 1。 圖 4 中 , 不 難 證明Δ ~Δ (AA 相 似), 因 此 可 知 . … 9 由 於 , 且Δ , Δ 均 為30° 60° 90°三 角 形 , 因 此 有 1 2√3, 1 2 , √3 2 , 1 3 2 . 將 上 述 四 個 線 段 長 代 入 9 式,可得 2√3 1 2 1 3 2 2 √3 . 上 式 可 化 簡 為3 1, 因 0 可 解 得 √ , 解 題 完 畢 。 以 上 就 是 第 一 種 解 法。在 開 始 介 紹 將 會 使 用 向 量 工 具 的 第 二 種 解 法 之 前,我 們 先 介 紹 一 個 平 面 向 量 的 性 質 如 下 : 性 質1: 已 知 , 是 平 面 上 的 兩 非 零 向 量 , 且 , 不 平 行 。 若 已 知 實 數 , , , 滿 足

(7)

, … 10 則 有 且 。 證 明 : 使 用 反 證 法 。 首 先 , 若 , 則 由 10 式可知 . … 11 因 為 為 非零 向量 , 故由 11 式可 知 必然 有 1 2。 此 時 , 11 式顯 示 等 於 乘 上 一 個 非 零 常 數,因 此 平 行 ,但 此 結 果 與 , 不 平 行 的 前 提 矛 盾,因 此 可 知 1 2 不 成 立。 接 著,若 ,同 理 可 得 , 兩 向 量 平 行 的 結 果,但 這 再 次 抵 觸 , 不 平 行 的 前 提, 故 不 成 立 。 至 此 , 因 均 不 成 立 , 可 知 且 , 證 畢 。 有 了 上 述 性 質 後 , 我 們 便 可 開 始 看 問 題2 的 第 二 種解 法 , 如 下: 解 答2: 請 參 考下 圖 : 圖 5 由 題 意 可 知 : : 1 , 因 此 有 1 . … 12 回 顧 解 答 1, 我們 知 道 值 滿 足 1。 因 為 , 所 以 有 1 2 , … 13 將 13 式代入 12 式後,可得 1 2 1 2 1 . 假 設 , 其 中 0, 則 有 1 2 1 2 1 . … 14 又 因 為 : : 1 , 因 此 有

(8)

1 . … 15 由 14 , 15 兩式可知 1 2 1 2 1 1 , 因 為 , 是 不 平 行 的 非 零 向 量 , 利 用 性 質 1, 由上 式 可知 1 2 1 , 2 1 1 , 從 而 可 寫 下 2 1 1 2 1. … 16 由 16 式的右半邊可得3 1,又因 0可得 , 解 題 完 畢 。 最 後,若 我 們 將 √ 代 回 16 式,還可得 √3 1,而 1 的 結 果 也 與 圖5 中 呈 現 出 的 條 件 相 符 。 其 實 , 此 值也可由解法 1 算出,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試試。

肆、第三道幾何題

在 教 育 部 高 中 數 學 學 科 電 子 報 第 104 期 的文 章[3]中, 作 者 陳 建燁 老 師 介 紹了 與 三 角 形 之 「 布 洛 卡 角 」 有 關 的 一 個 性 質 , 該 性 質 是 指 底 下 的 等 式 :

cot cot cot cot , … 17

其 中 , , 為 三 角 形 的 三 內 角 , 則為 布 洛 卡 角, 可 參 考 下圖 :

圖 6

在 上 述 仿 照[3]中參 考 圖 形 所繪 製 的 圖 6 中, 點稱為「第一布洛卡點」,它所在的位 置 其 實 可 藉 由 尺 規 作 圖 畫 出 兩 圓 來 交 出。上 圖 中,只 要 作 出 過 , 兩點且與 相切於 的 第 一 個 圓,以 及 過 , 兩點且與 相切於 的第二個圓,則兩圓之交點即為 點。讀者不

(9)

妨 先 試 著 思 考 其 中 的 原 因 , 筆 者 將 在 文 末 的[註 1]中 給出 簡 單的 說 明 。 而 陳 老 師 在[3]文中 證 明 17 式時,沒有走平面幾何的路線,反而透過高中數學的多項 式 與 三 角 等 技 巧 來 完 成 證 明,過 程 頗 為 精 彩,讀 者 不 妨 多 多 參 考。而 為 何 要 介 紹[3]文呢 ? 在 此 先 賣 個 關 子 , 請 讀 者 先 看 看 底 下 的 性 質 : 性 質 2: 如 下 圖, 圓 是Δ 的 外 接 圓 , 試 證 : 圖 7 性 質 2 是 說 明 一個 圓 周 角 的度 數 等 於 其所 對 弧 度 數的 一 半 , 想必 大 家 都 不陌 生(註 2)。 其 證 明 方 式 , 通 常 是 使 用 平 面 幾 何 的 方 法 , 有 興 趣 的 讀 者 可 參 考[4]。 底 下,筆 者 將 把 性 質 2 當 成是 一 個 有 待證 明 的 幾 何題,並 介 紹一 個 使 用 坐標 平 面、向 量 與 三 角 函 數 的 證 法 來 證 明 它 。 對 性 質 2 提出 另 證, 是 想 藉 此呼 應[3]文 使用 高 中 數 學工 具 對 平 面 幾 何 問 題 提 出 另 解 的 精 神 。 筆 者 的 證 法 如 下 : 證 明 : 在 圖7 中 , 以圓 心 為原 點 建 立 坐標 平 面 , 如下 圖 所 示 : 圖 8

(10)

上 圖 中 , 我 們 假 設 圓 半 徑 為 1, 並 過 點 作 圓 的 切 線 。假 設 以 軸 正 向 為 始 邊 、 射 線 , , 為 終 邊 的 三 個 廣 義 角 大 小 分 別 為 , , , 則 我 們 有

cos , sin , cos , sin , cos , sin .

不 失 一 般 性,假 設 0 2 ,則 從 圖 8 的 三 角 形 外接 圓 與 軸正向之交點出發, 以 逆 時 針 方 向 沿 著 外 接 圓 繞 一 圈 時 , 經 過 的 三 角 形 頂 點 依 序 為 , , 。 此 時 , 利 用 兩 向 量 夾 角 的 計 算 公 式 計 算cos ∠ , 我 們 可 寫 下 cos ∠ ∙ . … 18 為 了 計 算 18 的右式,我們先考慮 ∙ 的 計 算。利 用 上 面 寫 下 的 , , 坐 標,再 透 過 三 角 函 數 的 差 角 公 式 與 和 化 積 公 式 , 可 得 如 下 的 結 果 :

∙ cos cos , sin sin ∙ cos cos ,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1 cos 2 cos cos

2 cos 2

2 sin sin

2 cos 2

1 cos 2 cos

2 cos cos 2 sin sin 2

1 cos 2 cos 2 cos 2 . … 19 再 利 用cos 函 數 的 倍 角 公 式 , 可 知 1 cos 2 cos 2 . 將 上 式 代 入 19 式後,利用和差角公式,可得 ∙ 2 cos 2 cos 2 cos 2 2 cos 2 cos 2 2 cos 2 2 4 cos 2 sin 2 sin 2 . … 20

(11)

另 一 方 面 , 為 了 計 算 18 式中的 這 項 , 先 計 算 如 下 :

| cos cos , sin sin | cos cos sin sin

2 2 cos cos sin sin 2 2cos

2 2 1 2 sin 2 2 sin 2 . 因 為0 2 , 可 知0 , 因 此sin 0, 故 上 式 可 化 簡 為 2 sin 2 . … 21 同 理 , 我 們 也 可 得sin 0, 以 及 2 sin 2 . … 22 將 20 , 21 , 22 三式代入 18 式,即可得到 cos ∠ cos 2 . … 23 觀 察 圖8,可 知 就 是 弧 的 度 數,且 滿 足0 ;此 外,由 圖8 也 可 看出 , 兩點落在過 之圓切線的同側,因此0 ∠ 。由 於cos函數在區間 0, 上 為 嚴 格 遞 減 , 因 此 具 有 一 一 對 應 的 特 性 , 故 我 們 由 23 式可知 這 樣 就 完 成 了 性 質 2 的 證 明。

伍、結語

本 文 只 是 簡 單 的 心 得 分 享 , 寫 作 日 期 是 2019 年 7 月 初 的 夏 天, 同 時 間 世大 運 正 好 在 義 大 利 的 拿 坡 里 舉 辦。寫 作 過 程 中,有 時 會 從 白 天 寫 到 晚 上,也 顧 不 得 飯 有 沒 有 吃,好 像 怕 靈 感 跑 掉 的 樣 子。覺 得 寫 得 不 順 的 時 候,會 選 擇 在 晚 上 出 門 散 步 吹 吹 風、聽 聽 蟲 鳴,在 身 心 放 鬆 的 狀 態 下 , 也 得 到 一 些 不 錯 的 想 法 。 筆 者 對 問 題 3 的 證明 , 在 本文 寫 作 前 約半 年 就 已 大致 記 錄 在 紙上 , 剛 好 因為 看 到[3] 文 , 所 以 決 定 和 問 題 1 與 問題 2 的 另 解一 起 提 出 來分 享 給 大 家。 文 章 最 後, 筆 者 要 感謝 [1],[3]文 的 作 者陳 建 燁 老 師以 及 提 供 問題[2]的 雙 週一 題 主 辦 單位,因 為 有他 們 所 提 供的 珍

(12)

貴 的 資 料 , 才 有 本 文 的 誕 生 。

備註:

1:當我 們 依照 圖 6 底 下所 介 紹 的 作法,在 圖 6 中 畫 出 所 需要 的 兩 個 圓後,假 設 兩圓 相 交 於 , 則 如 下 圖 : 圖 9 上 圖 中,我 們 也 畫 出 了 兩 圓 的 切 線:直 線 與直線 。若 問 圓 9 中 兩 圓其 圓 心 的 位 置 如 何 確 定,首 先,過 且垂直 之直線與 中垂線的交點,就是圖 9 下 方 較 大 圓 的 圓 心 位 置 ; 而 圖 9 左 上 方 較小 圓 的 圓 心, 則 落 在 過 且垂直 之直線 與 中垂線的交點處。 圖 9 中 , 因 為∠ , ∠ 分 別 為 對 弧 的 圓 周 角 與 弦 切 角 , 可 知 觀 察Δ , 因 三 角 形 內 角 和 為 , 利 用 上 式 可 知 ∠ ∠ ∠ ∠ ∠ ∠ , 消 去 上 式 等 號 兩 端 的∠ , 即 得 ∠ ∠ . 接 著,只 要 觀 察 圖 9 中 的 另一 個 圓,同 理也 可 得 出∠ ∠ 。這 樣,我 們 就 證 出 圖6 中 所 標 示之∠ ∠ ∠ 的結果了。 圖 9 中 的 , 依 據[3]文 的 介 紹, 就 稱 為 「第 一 布 洛 卡點 」。 至 於[3]文中 介 紹 的

(13)

「 第 二 布 洛 卡 點 」, 其 作 圖 法 亦 與 圖 9 類 似 ,讀 者 若有 興 趣 , 不妨 自 行 完 成。 註 2: 性 質 2 所 想 證明 的 結論 , 為 何 不寫 成∠ ∠ 呢?其中的一個原因,大概是 因 為 當 圖7 中 的 弧的度數大於平角時,我們對於∠ 究竟是指 弧還是 弧 會 感 到 混 淆 。 此 時 , 若 引 入 像∠ 與 ∠ 這兩個 新的 記號,就可 以 幫 助 我 們 區 別,但 這 樣 的 記 號 就 較 不 簡 潔 與 自 然。筆 者 認 為,這 就 是 我 們 以「 弧 度 記 號 」 取 代 「 角 度 符 號∠」來標示圓心角的主因。

參考資料

1. 陳 建 燁 , 老題 新 證 -同 時使 用 Ceva 與 Menelaus 定 理 ,高 中 數 學 學 科 電 子 報 第 101 期 2. 國 立 中 山 大學 應 數 系 雙週 一 題 活 動, 99 學 年 度第 二 學 期 第 7 題 3. 陳 建 燁 ,「 布洛 卡 角 」 性質 的 代 數 證法 ,高 中 數 學 學 科 電 子 報 第 104 期 4. 國 民 中 學 數 學 第 五 冊 ,左 台 益 主 編, 南 一 書 局 5.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數 學 第 三 冊 ,許 志 農主 編 , 龍 騰文 化

數據

圖 4  假 設 1 , 則 由 題 目 所 給 的 等 式 可 知 , 且 。 上 圖 中 若 , 則 直 線 	 與 	 不 相 交 , 此 結 果 違 反 題 目 假 設 , 因 此 可 知 。  注 意 , 若 , 	 兩 點 重 合 , 可 得 , 此 時 , 兩 點 亦 重 合 , 得 1 , 此 為 矛 盾,故 , 	 兩 點 不 重 合;若 , 	 兩 點 重 合,同 理 亦 可 得 出 1 且 0	 的 矛 盾,故 , 兩 點 不 重 合 。 至 此 , 可 知 落 在 上 且 與 , 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解析幾何 analysis (Fermat, Newton,

了⼀一個方案,用以尋找滿足 Calabi 方程的空 間,這些空間現在通稱為 Calabi-Yau 空間。.

pa dag nye bar len pa yin la shing rta nye par len pa po min pa de bzhin du / bdag kyang kun rdzob kyi bden par 'jig rten gyi tha snyad kun tu mi gcad par bya ba'i phyir shing

khyod kyis ni stoṅ pa ñid bstan paḥi dgos pa gaṅ yin pa daṅ | stoṅ pañid kyi mtshan ñid gaṅ yin pa daṅ | stoṅ pa ñid kyi do n gaṅ yin pa dedag yaṅ dag pa ji ltar

Based on Cabri 3D and physical manipulativ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earning on the spatial rotation concept for second graders..

題目問什麼?請把它找出來。 【題目問每人 會分到幾枝鉛筆】..

但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主要值基於平面幾何系統的研究,Gutiérrez(1992)後 來延伸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並以 Van

滿足 deflation rule ,在原來的兩種 tiles 上刻出分割線及記號,注意灰 色面積與原來的瓦片面積一樣。. 第 25 頁,共 2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