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比較研究---類型與特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比較研究---類型與特色"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比

較研究:類型與特色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9-2410-H-004-204- 執 行 期 間 : 99 年 08 月 01 日至 100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賴盈銓 計畫參與人員: 此計畫無其他參與人員 此計畫無其他參與人員 報 告 附 件 : 國外研究心得報告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2 月 23 日

(2)

中 文 摘 要 : 本研究計畫旨在比較漢語、俄語的文化概念,文化概念作為 複雜的心理構成,包含觀念、意象,以及價值情感的成份, 此類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承載我們所研究的語言、文化、民 族、族群的獨特性,此種獨特性作為區隔文化與民族間互相 交流的重要成分,因此除了獨特性之外,它還是讓各民族可 諒解與理解對方的要素,研究語言文化概念的內涵及其結 構,與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能夠促進民族間的彼此了解, 以及思考在這個變異的世界中,共同又特殊的元素。 該課題的重要性在於分析漢語、俄語中的文化概念‘家‘及 ‘法‘比較及對比,以呈現漢語、俄語的民族文化特性,因 為語言是對事實的表達,此一事實的表達呈現了一種情感 性、經驗式的思維,比起一般理性及邏輯的事物,雖然瑣碎 卻具有活力,它是一種具有族群特徵的實用知識。因此研究 語言意識中所承載的族群特徵成份,能幫助我們理解所研究 族群的心理世界。 中文關鍵詞: 文化語言學, 家, 法

英 文 摘 要 : This project i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cepts, which are embodied in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respectively. The key cultural concepts are used as a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ir

realization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brought about by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form

and it’s structure, which are fixed in the word-concept. In the hope of making an acquaintance with the special natur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mentality and promoting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ethnic and linguistic groups, we are about to consider the functions of

concepts as the common and special elements of the culture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More concretely, such cultural concepts

as ’home’, ’law’, in Russian and Chinese, are deemed as mapping of the culture, which carries not only typical type of meaning, but also

definite worldviews. The concept of culture with specific language rendering mode implies

the ideas, imagery, and the emotional value of the speakers belong to the scope of our

(3)

sources, definitions, systems, imager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d-concept will be analyzed in the study. In this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cept in Chinese and Russian, we need to use a variety of dictionaries,

electronic resources, vocabulary database, thesaurus, literary works, and travel literatur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oncept ’home’ and ’law’ in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will highlight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the worldview in the given ethic and linguistic

groups.

(4)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

比較研究:類型與特色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畫類別︰個別型 計畫編號︰NSC 99-2410-H-004 -204 執行時間︰99 年 8 月 1 日至 100 年 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 計畫主持人︰賴盈銓 計畫參與人員︰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王馨慧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鄭亘劭 報告附件︰國外研究心得報告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理方式︰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0 月 20 日

(5)

壹、摘要 本研究計畫旨在比較漢語、俄語的文化概念,文化概念作為複雜的心理構成, 包含觀念、意象,以及價值情感的成份,此類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承載我們所研究 的語言、文化、民族、族群的獨特性,此種獨特性作為區隔文化與民族間互相交 流的重要成分,因此除了獨特性之外,它還是讓各民族可諒解與理解對方的要 素,研究語言文化概念的內涵及其結構,與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能夠促進民族 間的彼此了解,以及思考在這個變異的世界中,共同又特殊的元素。 該課題的重要性在於分析漢語、俄語中的文化概念比較及對比,以呈現漢語、俄 語的民族文化特性,因為語言是對事實的表達,此一事實的表達呈現了一種情感 性、經驗式的思維,比起一般理性及邏輯的事物,雖然瑣碎卻具有活力,它是一 種具有族群特徵的實用知識。因此研究語言意識中所承載的族群特徵成份,能幫 助我們理解所研究族群的心理世界。 現代學者卡拉錫克(В. И. Карасик)分析語言和人類心理狀態的相互關係,對 於語言個性、人物類型作為語言文化概念提出獨到見解(Карасик, 1992.) 貳、研究內容與問題討論 研究方法:語言學領域對於概念研究,可以歸納到兩種互相對立的途徑,認知(民 族心理)語言學與文化語言學,認知(民族心理)語言學中強調概念的是個體概 念通向文化的心理構成,概念作為文化語言單位則是由文化朝個體意識,卡拉希 克對此有如下解釋:「概念視為個體的心理構成部份係通往社群概念場,終究係 文化成份;而概念作為文化單位即是一種集體經驗的鞏固,個體的資產」。 理論基礎: 概念語言學是由俄羅斯學語言學者沃卡喬夫(С. Г. Воркачёв, 2004)和卡拉 錫克(В. И. Карасик) 等人所提出,其將特定概念的結構與屬性視為一種特別的心理要素,而概念所存 在的領域,也就是概念學的區塊理論,決定其形式,而其與「概念的模式化」屬 於同形態的理論。語言概念學與認知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有高度相關性,但更著 重在概念結構的心理與認知分析,概念詞研究的語意變數不一致,它的研究包括 觀念、形象、詞源、價值、行為等各種維度進行,語言概念學即使在俄羅斯也是 一門邊際的學科,本研究計畫也會參酌語言文化研究的「概念的模式化」方法, 分析文化概念時採取認知方法。 概念語言學也包含詞彙語意學方法:如藉由辨識不同詞的最小意語意單位的「意 素」(сема,稱為意子)分析 (семный анализ)、詞彙內涵確認分析(анализ интенсионала) 詞彙隱涵語意分析(определение импликационала)、詞彙延伸 語意分析(определение экстенсионала)、詞彙語用分析(Романова, 2004) 在近代西方,就語言與文化的關係研究有洪波特(Wilhelm von Humboldt),洪

(6)

波特從人類學與民族學的角度去探討語言的本質問題,提出了語言世界觀的語言 學說。他認為,語言既能揭示未知真理,體現普遍的人類精神,又能揭示不同的 世界觀,反映不同的民族精神或是民族心理特質。

而學者沙皮爾(Edward Sapir)及其學生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所提出 的語言學假說則論述語言結構與使用該語言的文化有密切的關係(Whorf, 1956)。 波裔澳洲學者 Anna Wierzbicka 則揭示經常使用的詞彙、關鍵詞,可以作為觀 察文化特性的工具(Wierzbicka, 1997)。 烏克蘭及俄羅斯語言學者波提布尼亞(А. А. Потебня)指出言詞與思想之間的 關係,提到詞匯語義的民族特性,不同語言之間存在詞義的不等值現象,主張研 究詞匯語義時一定要考慮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Потебня, 1895)。 俄羅斯的文化語言學從國情語言學發展而成,肇始於俄語外語教學的需要,其後 的發展對外語教學具指導性意義,最後成為語言學中的一支。俄羅斯國情語言學 起源於 1970 年代,主要研究俄語詞語 文化。維列夏金‧.柯斯托馬洛夫在所著的《語言與文化:在對外俄語教學中的 國情》(1990)一書中說明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理論和實踐,認為一個國家的語 言就是該國文化的一面鏡子,對外俄語教學的主旨是幫助學生借助俄語了解熟悉 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等國 情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並透過對語言單位的分析,對民族精神的 本質進行分析解釋。 1990 年代,文化語言學在俄羅斯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繼承了語言國情學的研究 理論、方法。其中最 知名俄國學者為捷利亞(В. Н.Телия)、斯捷潘諾夫(Ю. С. Степанов)、阿 魯久諾娃(Н. Д. Арутюнова)、沃羅比約夫(В. В. Воробьев)、李哈喬夫 (С. Д. Лихачев)、穆爾津(Л. Н. Мурзин),柯列索夫(В.В. Колесов)、馬斯洛 娃(В. А. Маслова)。沃羅比約夫(В. В. Воробьев)認為文化語言學是門綜 合學科,研究語言與文化在語言運用中的相互關係與相互作用。強調語言及語言 外因素(即文化)的聯繫,及對當下文化價值系統的重視。馬斯洛娃(В. А. Маслова)認為文化語言學是語言學和文化學的交叉學科,研究語言中承載及表 現的民族文化(彭文釗,趙亮,2006:8-9)。在俄羅斯的語言文化研究中,相當 重視「世界圖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及「民族心理特質」或譯為「心智」(ментальность) 這兩個概念。 語言彷彿一面稜鏡,透過它的投射,世界在人腦中形成所謂世界圖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語言做為認知中介的功能,並不是像照相機般的客觀記錄功能,而是透 過人主觀的眼睛(心靈),對世界所做的一個主觀投射,也就是事物在心靈中造 成的圖像的反映,是人在發明某一個詞語時的某特定時刻對事物所做的理解(姚 小平 1995:137)。民族心理特質屬於認知語言學、文化學、文化語言學概念,是 語言範疇及形式中的世界感知,這些範疇及形式將民族性格中的智力精神及意志

(7)

融於自身。古列維奇(А. Я. Гуревич)認為,民族精神是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與人的抑制中的思維體系有關,無論在形式上和邏輯上都是非顯性的,民族精神 思維與情感與意識習慣和方式不可分割。而民族精神則實體化於語言中。 巴本科(Л. Г. Бабенко)的《文本的語文分析》有關概念在文學文本分析的途 徑也值得我們參考(Бабенко и Казарин, 2003)。 沃卡喬夫更賡續先輩研究結果,在俄羅斯發展出「概念語言學」,沃卡喬夫將特 定概念的結構與屬性視為一種特別的心理要素,而概念所存在的領域,也就是概 念學的區塊理論,決定其形式。其與「概念理論的模式化」屬於同形態的理論。 概念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文化語言學有高度相關性,但更著重在概念結構的心 理分析,概念語言學即使在俄羅斯也是一門尚待充實理論方法的學科,其相關研 究的論文數量近年來成長甚為可觀。 台灣研究語言與文化互動的語言學者涵蓋社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語用學、語 意學、外語教學等等領域,申小龍等學者則主張,從語言看文化的結構、發展、 傳播等,是「語言文化學」,而文化對語言系統的影響才是「文化語言學」的研 究範疇,針對個別概念詞做系統的研究,如王子今的《忠觀念研究:一種政治道 德的文化源流與演變》,可以作為漢語概念語言學方法的參考。 文化概念語言學方面實際研究,多著重在個別語言的研究,較少嘗試進行跨文化 概念對比分析。概念語言學但深具發展為一獨特的文本分析工具的潛力,值得國 內所有研究俄羅斯文學之人士研究。概念語言學身為新形成的跨學界理論,其研 究內涵與對象充實與發展,尤其亟需比較不同語系的等質或相似的概念詞為背 景,以驗證此一邊際研究理論的啟發性與潛在性。 語言文化學(從語言看文化的結構、發展、傳播等)的研究,可否將範疇擴及文 化語言學(著重文化對語言系統的影響)。 傳統文化觀念經過歷史的淘洗,其重要成份透過語言形式留存下來,形成客觀, 事實,然而傳統文化觀念分析在方法學上有其複雜性與假設性,因為,人在世界 的語言化過程中,人是語言(世界)的一部份,所以,研究者,無論如何博學多 聞,作為文化的承載者有其經驗世界與範籌限制,「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 此山中」,因此,概念化語與範疇化是人對世界認知的方式,也是文化概念分析 法必要途徑。 本文以中俄文學文本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來探索家的概念;在以文學文本文 研究的承載文化的素材時有如下的途徑:一 先提取文本中對型塑概念空間中先 前的假設,如作者的生平,創作時代,作品提前詞…等;二 文本標題的語意分 析;三 進行心理語言實驗分析,其目的在於有助於提出一組相關的關鍵詞彙, 四 在關鍵詞彼此組合交錯的組合關係與聚合關係來提出最具重覆性的詞彙定此 為文本觀念中的詞彙代表;五 呈現在文本中詞彙構成中的共同主題區,但在語 意表現之範圍與張力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層次 六 描述文本中的概念範圍,此描述 是在於限訂定關鍵詞使用的所有語境之概括性分析,其目的在於發掘概念涵義的

(8)

載體,概念的特徵、屬性、述位特徵、意象等。根據上述的結果筆者可以進行概 念圈的模式結構分析:基本認知,前提式的結構,接近核心的基本詞彙語義區, 近邊緣區(在聯想意象上的代表物),遠邊緣區(主觀上的情態詞彙) 。本研究 並無進行直接詞彙語意之比較而是以文學文本的概念分析進行比較。在筆者嘗試 以家為概念的分析對象時發現上述幾個要點都可資運用,然需要進行若干修正。 阿布拉莫夫所寫的《家》為 1973 至 1978 年間所完成,比者利用此著作和巴金所 寫的《家》進行概念比較,發現兩位作者皆以《家》為書之標題,作為呈現概念 區有幾個特點,一方面顯示代表性、連結性、讀者接受性的外部功能,另一方面 顯示名義上隔絕性、完成性以及文本組合的內部功能。由於家是依個宏觀概念, 因此接的一磚一瓦、氣味、以及情景皆為家之概念元素,具有其多層面性,因此 本文僅就家的物質、人情進行概括性分析。以下將對物質、人情部分個別做分析, 物質部分以家屋的大門及其象徵意義為重點,人情部分將分別討論待客之道、主 僕關係和家人關係。 *物質 在兩個文化中,家都包含「住所」的意義,也就是「家屋」。兩本《家》對 於房屋大門都有特別著墨:阿布拉莫夫的家門是落葉松作的紅色大門,是:「Как Первомай, как Октябр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像五月一日、像十月革命一樣(的 紅)──這樣罕見的形容不僅帶入了時代的色彩,作者還加上了行人的動作以增 加此門的獨特性:「路人不管是乘車或走路經過它,都會瞪著眼,停著,因為在 這個地方沒有誰家有這樣的大門。」(第十頁)這和中國建築的大門有所不同。 巴金筆下,京城巷內的門都是黑漆大門,深色的大門門口還有「兩個永遠沉默的 石獅子」,和米哈伊爾對家門的依賴不同,大巷裡的公館靜寂地並排立在寒風裡, 「門開著,好像一只怪獸的大口」、「每一個公館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門上的黑 漆脫落了,又塗上新的,雖然經過了這些改變,可是它們的祕密依舊不讓外面的 人知道。」每家都大門深鎖,對於石獅子的描寫帶出了「每個大門後都有不可告 人的故事」,並且反映了富有人家的高門深院,這種門的描寫明顯地和阿布拉莫 夫的家不同,俄國鄉村大門總是為鄰居、客人敞開。 家人同住的處所就是家屋,其意義不僅是一個「房子」,無論「房子」再怎 麼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同住在裡面的人和情,與家相關的人情又可分為待客之 道、主僕關係和家人關係。 *人情 一、待客之道 對於客人,中俄家庭都有其特殊的待客之道。俄國農家會把自釀的酒、上等的酒 拿出來請客;米哈伊爾在帶兩兄弟逛新屋時,把最好的、珍藏的酒拿出來請客, 他為這莫斯科的飲品顫慄,但在他眼中,這兩兄弟似乎沒有察覺他們在喝的是莫

(9)

斯科的酒,這種被忽略的感覺讓他有點失落。而麗莎在接待兩兄弟時,同樣也是 以酒款待,她把所有在家中的存量都拿出來請客。在黃湯下肚後,她的一番話也 表現出她以兩兄弟為傲的態度。在俄國農村中,家家戶戶與鄰居的關係較為親 近,農婦們會互相作客,閒話家常,但在中國,「東家」指居所的主人、宴會的 主人,作東的人要把家中最棒的呈現給客人,高家和友人(如琴家人)來往時, 互贈禮物很正常,更會在逢年過節設宴款待來訪的親友和客人。 二、主僕關係 家中有長幼之分,相處之間互有階級高低,只要有階級,僕人和下人都會看 臉色。當僕人卡力納對米哈伊爾講話時,態度不太友善,甚至可以說態度頂撞, 但當他看到遠道而來的雙胞胎兄弟時,臉上瞬間出現另一種神色,他察顏觀色, 並從這對兄弟的打扮、主人對他的態度中看出某種重要性,於是和顏悅色以待。 在俄國農家裡,這種主僕之分並沒有非常明顯,農婦可以任意在家園中熱切地拿 茶炊、大步走著,主人也不覺得受打擾或被僭越。 相較起來,中國古代的富貴人家中為了方便、氣派,家中的生活起居總有不 少僕人、婢女伺候,「這許多不相識的人,為了微少的工資服侍一些共同的主人, 便住下來在一處生活」,僕人生活在一起,「像一個大家族一樣」(頁 103),高家 光是轎夫、僕人之類的下人就有數十個,在主僕關係方面也表現出尊卑順序。 這點從高覺慧和婢女鳴鳳的感情可以看出來。雖然鳴鳳是個溫婉識大體的女 孩,但因為她身為婢女,和少爺的感情是不被允許的,她說:「你是少爺,我是 丫頭,我怎麼敢和你多說話?」(頁 83)尊卑有序,「作奴隸的人永遠也沒有辦 法」(頁 80)。從主人的角度看,高覺慧對待下人的謙和是個例外,他愛上丫頭, 所以他對下人特別體貼,但高公館中的其他人卻對僕人頤指氣使,隨意安排他們 的婚姻,毫不關心。和高家人凌駕僕人、婢女之上相比之下,俄國農村中,米哈 伊爾這個主人倒是對家中幫忙的農婦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人生。今天我們在 她頭上,明天她可能爬到我們頭上。」儘管他有身為老爺的氣派,但他看清人生 運勢有高有低,對家僕仍是尊重三分。 三、家人關係 1. 家人的重要性 米哈依爾對於姐姐麗莎一直多有埋怨,好幾年沒有跟她說話,但在阿布拉莫 夫的《家》到最後,米哈依爾得知姊姊麗莎受傷的消息的那刻,他突然急急跑向 「舊家」(к старому дому),看到靠在農舍上的松樹方原木,接著看見躺在院子 中央的馬。跟著他一起跑過來的費佳指著被雨沖刷成細片的木頭,突然嘆氣說: 你看看這是什麼!扣子……這就是麗莎的扣子啊,從她的短衫上掉下來的。米哈

(10)

依爾認出了扣子,那是他自己買給姊姊的生日禮物。有趣的是這個扣子是「綠色 的」。米哈依爾撿起這顆綠扣子,用手掌擦拭乾淨、放在口袋裡。這個動作非常 細膩,他了解家人對他的重要性,在這裡也表現出來家人永遠是比房屋來得重要。 在中國,高家的家屋是庇蔭家人遠離戰火的地方。當反抗軍在街上放火傷人 時,覺新帶著一家人往家的深處躲,他說:「就在家裡也應該找個好地方躲起來, 能夠多救活一個人,總是好的。」而這種家人的牽絆往往是和「種姓的香火延續」 有關,因為中國人的姓氏和血緣譜系概念很強,一個家(或說一個姓氏、一個血 緣)需要有男丁去延續香火,長子、男孩是很重要的,所以覺新在要求全家人逃 命時的考量是「我們這一房也應該留一個種」,而不是別的原因。這和俄國人對 家的概念略有不同。俄國人固然也很愛兒子,但是米哈伊爾的女兒死的時候,他 同樣也傷痛欲絕,過了多年仍然念念不忘。 2. 親情 (1)孩子 不論哪個文化都很愛護子孫,但是兩文本中可以發現俄國農村用白蝴蝶來形 容女兒Анка(第五頁),也會用「就像所有稜角都被水磨光的河裡的鵝卵石」(Как речной камень-голыш)來形容彼得(第六頁),這樣的修辭是中國文化中看不 到的,在巴金的家中,只有「望子成龍」這種帶有期許意涵的修辭。 (2)父子 兩部描寫家的小說都對親情著墨很多,其中,不論中俄,父與子的情感都是 相近的:內斂又帶著期許。米哈依爾的父親在他幼年的時候上前線就再也沒回 家,他對父親的印象不深,但到故事的最後,遲來的秋雷響了,他突然想起父親 上前線前最後的教誨──「兒子啊,你了解我嗎?你懂我嗎?」三十年來他絞盡 腦汁想這句話想破了頭,在他經歷了許多事之後,他好像有點明白了。然而了解 的是什麼呢?讀者讀到書末也都明白,「家」的意義。但是,他父親的這句教誨 實際上是非常隱晦的,靠時間和經歷才能夠貼近,進而體會。中國家庭的父子關 係也是這樣,高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父親在他們幼年就去世,大哥覺新在 父親病榻前領命,父親臨終前說了一段話,要他好好地替自己看顧他們,並給予 高度的肯定和期待,但是實際上該怎麼照顧,覺新的父親什麼都沒有說,他只能 一肩扛下重擔,所有細節都自己體會。中俄都以父系家庭為主,父親對兒子的教 誨分外重要,因為兒子維繫家、維繫家族的下一代,但是兩文化中的父執輩的情 感都是內斂的,兒子往往背負著巨大的期待和該何去何從的迷惘。 (3)母子

(11)

母子之情中西皆然。俄國母親死了兒子,往後給朋友在每封信都提起兒子, 中國母親則是為了生子、養子而死,覺新的妻子、三兄弟的母親都是這樣。女子 愛嘮叨,中西皆然。 女子地位低,但中國的女子在家中的地位比俄國女子更低。這可能是巴金刻 意要在小說中刻畫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在《家》中的年輕女子都沒有地位, 無論是小姐或是婢女都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必須要服從於男性/男性長輩的 話,婚姻不能自主之外,也沒有受教權,剪短髮也被認為是破壞社會的行為。在 阿布拉莫夫的《家》中,莉莎(Лиза)對雙胞胎兄弟說敘述自己悲慘喪子之後, 還舉杯謝謝這對兄弟沒有討厭她、也對社會上不因她「沒有男人獨自活了二十 年,沒有人對我說一句壞話」表示感謝。 (4)祖父 <<這部分我在阿布拉莫夫的俄文《家》文本中沒有找到對應且可討論的,但我 認為祖父在中國家庭中(尤其是巴金的《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高家的祖父是一家之主,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他一出現,都會瞬間變得安 靜肅穆,覺慧曾經獨白道:「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帶著凜然不可 侵犯的神氣。」(頁 69)在高老太爺走進房裡的時候,房裡的人都得站起來招呼, 在過年時,桌次也是按照輩分安排,上桌全是長輩,按次序往下排,吃飯時間一 到,要由高老太爺領頭,喊聲「大家入座」,大家才能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 在餐桌前,長輩還沒有動筷子的話,家中女輩、小孩沒有人能先吃。 傳統禮教在中國漢人的家中隨處可見,長幼尊卑的分際十分清楚,除了按照 輩分親疏各有稱呼,在逢年過節也有相應該做的事、行禮答禮也有規範,像覺民 和覺新兩兄弟前往張家拜年時,就先說了「向姑媽辭歲」,並先行跪禮,而張太 太隨即也還了禮。 四、對照思考 中俄兩本《家》相比較之後,可以發現阿布拉莫夫的「dom」比較像是「家 屋、家園」,一開始指的是米哈伊爾所堆砌出的新房子,但進入故事中後,「dom」 所包含的就不只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族,還有排外、排除不是本地人的感覺。同一 片土地上、同一個村落所孕育的,都算是同一家,所以從城市來的自費療養者, 被當地人嘲諷地稱作是陌生人。而巴金的「家」從初始就是包含著親族血緣、長

(12)

幼尊卑和傳統禮教的混合體,非常豐富且複雜。 在比較這兩個「家/dom」之後,發現中俄在家的概念上有普世價值之體現, 例如兒子都背負著父親的巨大期待,兩文化中的父親的教誨都較深刻、隱晦,節 日在中俄家中都扮演重要角色;但在主僕關係、待客之道方面,兩文化就有所不 同:中國家庭中的主僕關係比俄國家庭來得明確,謹守禮節,主人也較不在意僕 人的生涯規劃,能隨意決定家中女婢婚嫁,在俄國則不會如此。 俄國的家(дом)是相對於工作(работа)的──在農忙時,人們從剛割過 的田裡走出來,還來不及調整好鐮刀,就要回「家」了;而中國的「家」很明顯 地是按照姓氏、家族來區分(太原高家、張家、李家),重視血統和譜系。 在中國的家庭中,望子成「龍」,不是用普通的動物來形容子女,父母對子 女(尤其是父對子)總是帶著一種期待,高覺新看著兒子長大時內心所想:「我 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應當由他來替我完成。」正是中國傳統家庭父親養育兒子 的心情,看著、親吻兒子臉頰時,包含感激、希望和愛。這也和俄國農村家中用 蝴蝶、鳥來比擬孩子大有不同。 法(zakon)在漢俄語中的觀念:此部分用詞彙語意方法層面進行分析 關於「法」與закон 的內部形式具有的涵義,即一般所謂「意素」分析: 「法」係由「灋」所簡化而來,法的古字灋,根據《說文解字》有以下之介紹:灋, 刑也;平之如水,故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故從廌,從去。 從白話文來理解這個字,我們可以理解到「灋」係從神獸「廌」(獬豸)而來,此神 獸居住於水邊,因此在灋一字中從水部;該神獸見到違法亂紀之人會以其觸角擊 之,因此灋中有「去」之字形。 其餘關於「廌」之介紹如下: 廌,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 直。象形。凡廌之屬皆從廌。"(《說文解字》)“解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罰得 中則生於朝廷,主觸不直者。"(《漢書音義》)“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 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述異記》)“北荒之中有獸,名獬 豸,一角,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漢楊孚《異 物志》),由上可見,「法」演變成「常理」(法常),源於古人的尊天思想(自然 崇拜),在老子「道德經」的「道」部份意義指著「天道」1 ,以神獸「廌」此「神 話形象」作為「天理」喻譬,意義顯然側重刑罰部份。 俄語закон的內部意義形象,亦即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законъ(закон的原型)的字 根為конъ, 例如:исконный(自古以來),доскональный(完整、仔細的) 與 1 詳Дао Дэ Дзин, 「道」被理解為закон。

(13)

конец同一詞素斯拉夫語的名詞 конец 歷史意義比начало更深遠konez在斯拉夫 民族方言即代表 начало (代表時間與空間開始和結束),其意義的生成關乎事物 始末 начало конец, конец 在心理意義即為新事物開始,2 季節時序(春耕夏耘秋 收冬藏)的自然運行規律,故古斯拉夫與對於季節名稱,例如:月份的名稱主要 標誌大自然現象及農業活動形式(例如:波蘭語烏克蘭語月份名稱留下節氣標誌 czerwiec,lipiec,sierpie□,wrzesie□,październik,listopad落葉),有 趣的是,中國在未引進陽曆之前,陰曆及節氣為庶民生活準則,中秋寄望團圓, 春節務必要家庭團圓,俄羅斯喜歡過年,無論是西曆或東正教新年,也是要家庭 團圓(в семейном кругу ),漢俄語文化對於時間始末觀念以「圓」(круг)為 依歸,顯現文化人類學一些普世特性。 Закон 也隱含「極限」、「邊界」(предел)3 ,由這個觀念可以派生出其它字詞, 例如: преступник‚это тот‚кто преступил‚перешел положенный предел. 由此 可見罪犯一詞在俄語中其實是源自於「逾越界線」的概念。其餘字詞, 例如: 「敵 人」(враг) 也帶有類似的概念(Это тот, кто находится за пределами《мира своих》,за пределами рода, общины, где царствует закон.頗有中文中「化外 之民」的意味 ),二十世紀九零年代流行的用語беспредел不僅是指「無法無天」 狀態(беззаконье)甚至逾越「盜亦有道」(воровские законы)江湖準則。值得 注意的是‚類似的概念也存在於西元十世紀的盎格魯薩克遜社會中。 康熙字典對於「法」的解釋: 1 根據爾雅, 「法」等同於常理。(法常也) 2 根據禮記之曲禮篇所記載, 「法」即「制度」。(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3 尚書呂刑篇對法的定義為刑法。(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呂刑係西周穆王命呂侯參照夏朝法律所編輯而成,重要內容保存於尚書之呂刑 篇。尚書之呂刑並非法典,但是其內容多涉及西周的法律原則,以及呂刑原典中 關於刑書條目,審判方法原則及刑罰分類等項目的定義和闡述。 4 執法星宿之名。史記天官書註中記載:端門次東第一星為左執法,廷尉之象;端 門西第一星為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 辭源對「法」的解釋與康熙字典完全相同,惟於「法律」之條目中有貼近現代理 解的定義:法律有廣狹兩義。廣義凡人類團體所制定之行為,規則皆是。狹義專指 經國會議決公布施行者。《管子七臣七王》: 「夫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 所以定紛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之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由 此,我們發覺,康熙字典及辭源都無法關照「法」在漢語文化進成程中,添加的 精神產物。 2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начало и конец. с.97-98 3 詳В. Даль詞典: «Закон есть предел»

(14)

「法」作為以人類為中心的普遍觀念成份: 「法」在漢語文化進成程中,它具備民族特殊成份,亦承載人類為中心的普遍觀 念成份,「法」最重要精神產物就是源自梵語 darma印度的哲學和宗教中包羅萬 象的觀念,傳統印度社會中,法在歷史上已經指稱了各種思想,比如吠陀儀式, 道德指導、種姓制度和民法與刑法。「法」印度的哲學被視為對自然(或是神的) 法則的正確理解 ,法還指稱佛教創始人佛陀及耆那教創始人大雄的教導和學 說,也就是「佛法」。在佛教哲學中,法還是含義為現象的術語,所以在某種層 面上,它與老莊或宋明理理學主張參透「天的化育萬物之心」情境相類似,「法 darma」就是「道」(путь),在西方同時指向ethos 及 logos觀念,在俄語就 是слово, закон(природы)這代表語言文化學中作為可交際的普遍成份,此外, 俄語中的 zakon「法」觀念,無明顯、直接滲入「佛法」的文字意象,而漢語單 獨「法」觀念詞可以呈現佛教精神文化內涵,俄語中的「佛法」觀念呈現仰賴 Дарма 詞,正如伊斯蘭法、教法在俄語 шариат (沙里亞法規)呈現,шариат 意為「道路」,是一套以伊斯蘭教教義為依據的司法、道德倫理、宗教、生活準 則,伊斯蘭的「道」,根據《古蘭經》和可靠聖訓的內容,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行 為作出法律規定。 沙里亞法制涵蓋人類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包括政治、經濟、 銀行金融業、商業法、合同法律、性別、婚姻,和社會問題,範疇、類型。 「法」作為跨文化交際觀念成份: 以康熙字典為例,儘管漢語中法的概念在佛法方面著墨甚多,然而在字典本身的 詞條數量上並未獲得充分的顯現,這個現象正如同俄國學者斯捷潘諾夫所指出 的,乘載法的概念的相關詞彙在字典中往往聚焦在世俗的意義,宗教和精神層次 的探討往往為字典編纂者所忽略,而這是漢語與俄語字典中所共通的現象。 法者梵云達磨Dharma,為通於一切之語。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 虛妄者,事物其物者,道理其物者,皆悉為法也4 。佛光辭典梵語 dharma,巴利 語 dhamma。音譯為達磨、達摩、馱摩、曇摩、曇無、曇。<一>於佛典中,法之 用例極多而語意不一,總括之,可類別為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二義。唯識論以自 體任持與軌生物解二義解法。自體任持者,謂竹有竹之自體,梅有梅之自體,有 形者,有形之自體,無形者,有無形之自體,各保任維持其自體也。軌生物解者, 謂如是既各有自體,皆為自體任持之狀,然只限於有體,不能容無體,法者,兼 攝無體,該盡一切也。唯識論一曰:「法謂軌持。」同述記一本曰:「法謂軌持, 軌謂軌範。可生物解,持謂任持,不捨自相。」俱舍論光記一曰:「釋法名有二: 一能持自性,謂一切法各守自性,如色等性常不改變。二軌生勝解,如無常等生 人無常等解。」大乘義章十曰:「法者,外國正音名為達磨,亦名曇無。本是一 4根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15)

音,傳之別耳。此翻名法,法義不同。汎釋有二:一自體為法,二者軌則名法。」 唯識述記二末曰:「法者,道理義也。有般涅槃之義,名般涅槃法。」任持自性, 意指能保持自體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變;軌生物解,指能軌範若就規範、 教法等含意而言,佛典中常見之用語如:佛陀之教法,稱為佛法、教法或正法, 即泛指佛門中一切行為之規範、教說。蓋真理為普遍不變之真實道理,稱之為法; 闡說此真理者,即為佛之教說5 。 中文字典中所忽略,與佛法相關的法的詞與詞組。 「法」在佛法的範疇中可類別為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二義。前者指的是保持自體 的自性,即保持本身的屬性而不做改變﹔後者的意義則是指人倫的規範,令人產 生對一定事物理解之根據。以上兩項基本的定義構成了「法」在佛法的範疇中的 主要意涵,彼此呈現互補的狀態,相輔相成,類似儒家學說中「從心所欲,不踰 矩」的境界。更精確的說,就任持自性之意義而言,法所指的是具有自性之一切 存在﹔就軌生物解的意義來說,法是指認識之標準、規範、法則、道理、教理、 教說、真理、善行等。與規範涵義相關的常見詞組如下︰ 1 佛陀的教法稱為「佛法」、「教法」或「正法」﹔佛陀教說之外的外道教法通 稱為邪法。 2 在接受佛陀教化之後,出現了若干承載佛家所帶來之新概念的詞彙︰A 聽聞佛 法後的心得與回響——「法喜」、「法悅」﹔B 對於佛法的觀察——法眼﹔C 佛 家中門派歸屬,社群關係的界定——「法類」、「法子」、「法嗣」、「法弟」、 「法孫」、「法脈」、「法系」、「法流」、「法統」。D 佛法所帶來的效果—— 「法力」、「法利」、「法益」、「法劍」、「法門」﹔E 佛法傳遞過程中和大 自然現象結合的聯想——「法雨」、「法水」、「法潤」、「法光」﹔F 與佛家 儀式相關——「法會」「法師」「法具」「法鼓」﹔G 與佛教寺院相關——「法 苑」「法王家」等等。

參、計畫成果自評

一、俄語成語、諺語呈現「法」的觀念:除了普遍跨文化成份,也有民族特性: 例如, На воре шапка горит(有如:作賊心虛); Не всякий прут по закону гнут(心存可逃避懲罰之僥倖心理);С сильным не борись, с богатым не судись (不與強者爭鬥,不與富者爭訟);Законы - миротворцы, да законники – крючкотворцы(法律是和事老,法律通是刁難者,形容死的條文易於受人曲解) Правда да суд не рядом живут(真理與法庭未比鄰而居),總體言之 ,俄語 5 出自「佛光辭典」。

(16)

成語、諺語對於世間法戲顯現疑懼、甚至鄙視態度,與俄羅斯宗教哲學重要代表 貝嘉耶夫(Н. Бердяев)的思想非常近似,貝嘉耶夫《俄羅斯思想》主張俄羅 斯知識階層的「精神漂流」、「尋道」,甚至於無政府主義者、無神論者對世間 法的極端反叛,都具有出世的宗教精神,由此看來,俄羅斯的文化精靈:普希金、 果戈理、萊蒙拖夫、杜斯妥夫斯基、托爾斯泰、巴斯特那克、普拉托諾夫等作家 創作可視為俄羅斯文化各層面「法」觀念表現,「法」觀念可認定為概念語言學 中的「宏觀概念」,牽涉層面極廣泛,尤其是宗教哲學部份「法」與「自由」觀 念的相互關係,就回復到杜斯妥夫斯基所謂「令人詛咒的」問題,漢語有關「法」 觀念的精神層面與佛教知識產生極大關聯,這些方面,筆者不再置喙,「人生短 暫」,觀念無可限制。 二、本計畫依照原先構想之執行時間為兩年,然而實際核可之計畫執行時間減縮 為一年,使得計畫的執行出現變數;此外在筆者構想之題目上,儘管「家」和「法」 兩個概念在語言文化學中皆屬於概念研究,然而在研究進行時筆者發現儘管研究 的兩個子題具有共同的學術領域範疇,但執行上運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卻有根本 上的差異:「家」的概念筆者利用中俄文學文本的比較來探索兩個文化圈關於這 個概念的異同之處;而「法」的部分則是利用詞源學和詞法學的觀點來探索其中 旨趣。不得不說,大相逕庭的研究途徑實質上係受制於有限的研究時間,在有限 的時間內進行鉅細靡遺、依照筆者預先設定的研究規劃有執行上的困難,因此即 便在規定時間內有一定產出,其成果不能必避免素樸性質,此儘管為觀念世界(我 們對世界想像恆常情況)必然性,但仍與筆者的預先評估有所落差。關於「家」 的研究,依原先理想應該要更具有宏觀性,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途徑來反覆穿 插、將這個概念勾勒出更深刻的輪廓;就文學文本的比較而言,文本應該擴充其 廣度。以本次研究「家」的部分,文本分析聚焦於中俄文學中共同以「家」為主 題的文本,未來這部分的研究可以進行擴充,將關於「家」的潛在文本納入,增 加文本比較分析的細緻度,並且增加成語、詞彙語意分析。同理,關於「法」的 部分,除了詞彙學和詞源學的觀點之外,可以納入體現該觀念的歷史文獻和文學 著作,以及成語分析,例如伊拉里昂(Иларион Киевский, ?-1055)的《律法與 恩寵》(Слово о законе и благодати)和普希金的《青銅騎士》等經典呈現俄國文 化中人民、權力與法律的微妙三角觀關係,這在中國文化道統中,似乎找不到確 實對應之物,惟世間「法」的觀念隱藏於「天道」、「天子」之間、與「人民」經 常構成不均衡三角關係,人民揭竿起義之「替天行道」,以《水滸傳》所揭示的 「離心力量」、「狂歡化思維」,畢竟充滿「未完成」、戲劇性的腳本,最後仍回歸 「忠」、「孝」文化為本體的禮教法則,這個部份計畫值得將來進行對比研究。 肆、參考文獻: Арутюнова Н. Д. Введение //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Ментальные действия. М.: Наука, 1993. с. 3-6. Арутюнова Н.Д. Язык и мир человека. М.: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8. 896 с.

(17)

Аскольдов С.А. Концепт и слово // Русская словесность. От теории словесности к структуре текста. Антология. Под ред. проф. В.П. Нерознака. М.: Academia, 1997. С. 267-279. Бабенко Л. Г., Казарин Ю. В. Филод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текста. М.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проект. 2003. 400 с. Белянин В.П.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кста. М.: Изд-во МГУ, 1988. 120 с. Вежбицкая Анна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культур через посредство лексики и прагматики / Пер. С англ. А. Д. Шмелева. - М., 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2001. - 272 с. Верещагин, Костомаров, 1982 - Верещагин Е.М., Костомаров В.Г. 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и принцип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сти в преподаван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 Современ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 и основ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и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литературы. Воркачев С. Г. 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е основания лингвоконцептологии// http://tpl1999.narod.ru/WEBTPL2002/VORKACHEVTPL2002.HTM Воркачев С. Г. Счастье как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ный концепт.М.: Гнозис, 2004 236 с. Воробьев В.В.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теория и методы) М.,: Изд-во РУДН, 1997. 331 с. Карасик В.И.Язык социального статуса.М.:Ин-т языкознания РАН;Волгогр.гос. пед. ин-т, 1992. 330 с. Карасик В.И. Культурные доминанты в языке //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 культурные концепты. Волгоград - Архангельск: Перемена, 1996. С. 3-16. Карасик В. И. Языковой круг: личность, концепты, дискурс. М. Гнозис, 2004. 390 с. Карасик В. И.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и типология концептов // Этно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нцептология. Вып. 1. Элиста: 2006 с.14-21 Карасик В. И.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ный концепт «слава»: понятийные и ценностны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 Лингвоконцептология. Воронеж, 2008. Вып.1.; Карасик В. И. Амбивалентный регулятивный концепт «интрига» // Язык. Культура.Коммуникация. Волгоград, 2008. Ч.1; Карасик В. И. Аксиологическ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 // Ментальность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09;

(18)

Карасик В. И.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е концепты // Лингвоконцептология. Вып.2. Воронеж: Истоки, 2009. Колесов В.В. Язык и ментальность. СПб.: Петербурское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

肆、附件(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

國科會計畫出國報告(100年) 計畫主持人: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 賴盈銓教授 計畫名稱: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 本次國外研究有如下見解: 一、聽取「語言與心智」(Язык и ментальность ) 作者聖彼得堡大學教授柯列索夫(В. Колесов))相關「概念學」課程與討論, 柯列索夫一方面試圖從二十世紀後二十年萊可夫等以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的認 知語言學的道路,改以語言歷史經驗為途徑,卻是以喬姆斯基的語言生成語法理 論,x bar 的模組理論,為觀念模式,柯列索夫的概念 x bar 理論,目前尚未以專 書問世,其影響力尤待時間考驗。 二、概念語言學作為語言學分支,此一術與語由上世紀九零年代沃爾家丘夫、卡 拉希克(C. Воркачёв)等人,在某種層面上,可位謂獨步全球,矛盾的是,其 他斯拉夫語言學者,對概念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發展趨向,持保留態度,例如 邦 達科(А. Бондарко)則,波蘭學者也深入觀察到前蘇聯國家對於文化語言學研 究熱潮, Ierzy Bartminsky 專注在發展以久的語言世界圖像研究,由彼得堡國家 圖書館所蒐集資料(包括論文、專書)初步判斷,俄羅斯學界對於「概念學」已 達高峰期,屬於文化精神意義與價值的概念詞研究已獲廣泛研究,對比概念辭則 有發展空間。 三、其餘心得已融入研究成果報告。

(19)
(20)

國外研究心得報告:

本次國外研究有如下見解: 一、聽取「語言與心智」(Язык и ментальность ) 作者聖彼得堡大學教授柯列索夫(В. Колесов))相關「概念學」課程與討論, 柯列索夫一方面試圖從二十世紀後二十年萊可夫等以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的認 知語言學的道路,改以語言歷史經驗為途徑,卻是以喬姆斯基的語言生成語法理 論,x bar 的模組理論,為觀念模式,柯列索夫的概念 x bar 理論,目前尚未以專 書問世,其影響力尤待時間考驗。 二、概念語言學作為語言學分支,此一術與語由上世紀九零年代沃爾家丘夫、卡 拉希克(C. Воркачёв)等人,在某種層面上,可位謂獨步全球,矛盾的是,其 他斯拉夫語言學者,對概念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發展趨向,持保留態度,例如邦達 科(А. Бондарко)則,波蘭學者也深入觀察到前蘇聯國家對於文化語言學研究 熱潮, Ierzy Bartminsky 專注在發展以久的語言世界圖像研究,由彼得堡國家圖 書館所蒐集資料(包括論文、專書)初步判斷,俄羅斯學界對於「概念學」已達 高峰期,屬於文化精神意義與價值的概念詞研究已獲廣泛研究,對比概念辭則有 發展空間。 三、其餘心得已融入研究成果報告。

(21)

然。事實上,我說普遍語法的意思,是原則和結構的系統是獲得語言的先決條件;而每一種語言都必然遵 守。 問:這是否意味這種語言的基因基礎﹝genetic basis ﹞是普遍的? 答:是,對的。但我們只是一種物種。你可以想像,在不同的世界中,一些不同的物種發展不同的基因決 定的語言系統。在演化中這沒發生。已發生的是一種物種發展了,而這物種的遺傳結構發展至包含各種複 雜的抽象原則的語言組織,因此,必要地迫使每一種語言,而,事實上,創造作學習語言的基礎,作為一 種組織經驗而不是從經驗學習的東西。 問:這些知識也有助了解人性嗎? 答:會,在兩方面。一方面,它本身的一部分是研究人類的智慧,也許,是人性的中央方面﹝central aspect ﹞。第二,我認為,這是學習其他人性的一個好模式﹝good model ﹞,這應由心理學家以同樣的 方式研究。 問:你的意思是心理學可受惠於語言學?你能否解釋如何? 答:有一東西你和我所知道的是語言。另一東西你和我所知道的是物體在感知空間如何表現。我們有一整 個複雜的整體質量的方法去理解視覺空間的性質是什麼。心理學的一個適當部分應是,而在最近幾年這一 直是,嘗試發現我們如何組織視覺空間﹝visual space ﹞的原則的努力。我想說心理學的每個域 ﹝domain﹞都是如此,在人類研究方面。例如,要理解人們如何組織社會制度,我們要發現我們建立促使 一些社會可理解的原理。 問:我也理解我們可以有一種人類行為的非語言形式的普遍語法。但如果,如你所說,我們的行為和語言 大量地受到普遍原則之指導,那麼,為什麼它們在世界各地那麼多的不同? 答:我不認為它們有太多的不同。我認為作為人類,我們頗自然地將人與人之間類似的東西視作理所當然, 然後,注意什麼使我們區分。這對作為人的作為人的來說完全合理。我猜想青蛙不意識到作為青蛙。牠們 認為理所當然。使青蛙感興趣的東西在青蛙之間是不一的。從我們的角度看牠們多少相同,從牠們的角度 看牠們都截然不同。 我們近似。對於我們來說,我們都非常不同,我們的語言非常不同,而我們的社會非常不同。但是,如果 我們可以從我們的角度看提取自己,和像生物學家瞧不起其他生物那般看待人的生命,我認為我們可以以 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試想一個外人觀察者﹝extrahuman observer﹞在看我們。這種外人觀察者將受人類語 言的統一性﹝uniformity﹞恰恰困惑,由一個語言到另一個的微小變化,亦由所有語言相同的顯著著眼點。 然後牠會察覺我們不會為此而在意;由於為了人的生命這是很自然的,亦只是適當地視一切是常見的作理 所當然。我們不關心那些,我們擔心的是不同的事。

(22)

問:外人觀察者會否以同我們的符號﹝symbols﹞、思想﹝ideas﹞、需求﹝needs﹞和價值觀﹝values﹞ 的方式思考? 答:確然。我認為牠將受人類社會的每一個方面的統一性困惑。而且不止如此。讓我們再想像以觀察者身 份沒有任何成見地看著我們。我認為牠將為此而困惑:儘管人類有能力開發科學知識,這能力必然非常有 限因為它只限於非常狹隘和具體的域。有巨大的地區﹝area﹞是人的心智﹝mind﹞看來無法形成科學,或 至少還沒有做到。還有其他地區——迄今為止,事實上,只有一個地區——我們在其中表現出真正科學進 展的能力。 問:物理?

答:物理與從物理發展的其他領域的部分——化學,大分子的結構﹝structure of big molecules ﹞——在 那些域,有很大的進步。在其他許多域,發展真實的科學理解只有很少進展。 問:是不是因為人要行使物理世界的控制權? 答:我不這麼認為。我想這可能反映了我們心智的一些非常特殊的性質。創造心智能力而形成科學是沒有 演化壓力﹝evolutionary pressure﹞的;它只是發生。演化壓力並沒有導致人解決科學問題或創造新的科學 思想的更高複製率﹝rates of reproduction ﹞。所以如果,事實上,科學發展能力由其他原因形成;如果 那些特殊結構制定被證明是在性質上較特殊,也不會太令人吃驚;反映演化的突發事件或物理法則的工作。 問:你的意思我們可能,憑科學的意外起源﹝accidental origin﹞形成,有能力發展科學的一些學科而無力 於另外一些?而我們不自覺? 答:是,作為人類我們不大自覺因為我們自然地假設我們的心理結構是普遍的。但我猜想外來的生物學家 看我們會看到頗不同。牠會看到,像其他有機體,我們精於一個狹窄的範圍﹝sphere﹞,但這一範圍是非 常有限的。而且,事實上,我們可以在某範圍有非常成就而該範圍是跟其他範圍缺乏成就有所關連。 要由數據建設一個科學理論並能夠認識到這是一個合理的理論是可能的,只有當有一些非常尖銳的限制性 原則引導你去一個方向而不是在另一個。否則,你不會有科學,只有隨機選擇的假說。那麼,人類的天賦 可以有無限的機會向一個方向發展,但同時這天賦不會朝其他方向去。這兩個因素是相互關聯的。在某些 域為人類天賦提供巨大範圍的人類心智的非常性質,將成為在其他域進步的障礙;就像,使每個孩子獲得 複雜和高度闡明人類語言阻止其他可以想像語言系統的獲得,這性能。

(23)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1/12/12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比較研究:類型與特色 計畫主持人: 賴盈銓 計畫編號: 99-2410-H-004-204- 學門領域: 社會語言學/語言與文化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24)

99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賴盈銓 計畫編號: 99-2410-H-004-204-計畫名稱: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比較研究:類型與特色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25)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26)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類型 教材內容 教學運用 圖片

」競賽,是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概念,以應用與設計為導向 的最新生物科學,為解決人類周遭生活問題。iGEM

「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詞是當下宗教社會學研究中使用

在學界並沒有引起太多的迴響。然而,在 1913 年 1 月 23 日的〈《尤金》的統計調查為 例:關於鏈中樣本的前後關聯〉(An example of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ext Eugene

Eric, B., Georges-Louis B., Computer-Based Concept Mapping : a Review of a Cognitive Tool for Students, in Benzie David &amp; Passey Don (eds.),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試概述一份良好的研究報告須具備的特點與內容。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