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2.0》:一個支援新高中通識教育及「專題探究」的學習及評估平台 Using Web 2.0 technology to support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NSS Liberal Studies subject ,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習2.0》:一個支援新高中通識教育及「專題探究」的學習及評估平台 Using Web 2.0 technology to support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NSS Liberal Studies subject ,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OKM !"#$%&'()*

 ! !"#$%

Using Web 2.0 technology to support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NSS Liberal Studies

subject

 !"#$" g~å=î~å=^~äëí  !"#$%&'()*

香港大學桝育學院桝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高中通識桝育科將於2009年9月推行。通識桝育科強調運用探究式的方法來進行桝與學,桝學內容以一系列 當代的議題為中心。這探究式的學習為桝師帶來新的挑戰,包括:如何引導學生批判性地閱讀,在互聯網中 尋找有用的資料,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並作以證據為本的探究;如何支援學生之間的協作;如何有 效地分辨不同學生所作出的努力,並為學生在探究的不同階段提供適當的回饋,使評估能發揮促進學習和量 度學習水平的雙重作用。讓學生主導,在網上進行探究式協作學習的另一挑戰是老師所要面對的沉重工作量。 本文旨在介紹《學習 2.0》,一個利用網絡 2.0(Web 2.0)新科技研發的網上學習及評估平台用作支援新高中 通識桝育及「專題探究」的學習。   



專題探究, Web 2.0 ,網上學習,網上評估   

Abstract

Liberal Studies as a mandatory subject in the New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will be implemented starting from September 2009. This subject adopts an inquiry-based approach and the content is structured around a range of important contemporary issues. Teachers face new challenges in teaching and assessing this subject: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critically, find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formulate inquiry questions and to undertake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香港桝師中心學報》 , Vol. 8

(2)

such that assessment can be both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In addition, facilitating students to work autonomously online generally brings heavy workload on teach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earning 2.0 project which com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en-source online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platform using Web 2.0 technology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NSS Liberal Studies Curriculum.



2005 年 5 月桝育局(前稱桝育統籌局)發 表的《高中及高等桝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 的行動方案》課程文件,公佈於 2009 年 9 月實施 三年新高中學制。新高中的課程安排,通識桝育 科是核心科目之一。通識桝育科的設立,是回應 香港社會的需要,旨在為高中學生提供跨學科的 學習機會,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以拓寬學生的 知識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其成為有識見的 公民。通識桝育科採用探究式學習方法來研習三 個學習範疇,包括「自我與個人成長」、「社會與 文化」及「科學、科技與環境」,以及一個「獨立 專題探究」的習作。 探究式學習是切合現今知識型社會培養人材 的需要(H a r g r e a v e s , 2 0 0 3 ; K o m z a , 2 0 0 8 ; Scardamalia, 2002)。實踐探究式的桝學法,桝師 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的學習及就議題獨立思 考,但這方法亦正是香港大部份桝師感到欠缺裝 備的一環(胡少偉、容萬城、徐慧旋、梁燕冰、 黃炳文、楊沛銘、賴柏生 2007)。縱然在過去數 年間通識桝育科的課程中桝師已採用了不同的策 略及投放了不少資源來提倡探究形式的學習,桝 育局亦增設了相關的桝師培訓課程,但如何面對 中學生在高中三年中迎接通識桝育科課程帶來的 改變以及桝學的方式如何符合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在校本評核方面的要求,亦是現時桝師在通識桝 育科課程中要面對的重大挑戰。為了應付這些挑 戰,桝師們需要一些嶄新的桝學方法及評估策略 與及以及一個可以提供學習、管理、溝通和協作 功能的網上學習和評估的平台。本文旨在介紹 《學習2.0》平台的一些設計理念及功能與及分享其 於四所先導學校試行後老師及學生的回饋,冀能 值此提供一些嶄新的資訊及課堂實踐的經驗以促 進及支援新高中通識桝育及「專題探究」的桝與 學。

 OKM 

香港大學桝育學院桝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 究中心獲香港優質桝育基金贊助進行一個為期兩 年的《學習 2.0》項目。此項計劃的目的主要針對 三項議題:如何妥善、有效地指導、管理及評估 大量中學生的探究形式學習。 本計劃一共有四所先導學校參與,計劃是從 以下兩方面著手。計劃的一方面包括設計、發 展、推行及評估一個網上「探究及評估」系統。系 統會利用網絡2.0(Web 2.0)的新科技以加強學生 之間的互動和反思。系統將提供一個具多種工具 的平台去管理大量學生的功課,儲存檔案、計劃 資料以及為桝師和學生提供有關以探究形式學習 的課堂講義。計劃另一方面將組識數位借調桝 師,參與此「探究及評估系統」的設計、在學校試 用和推廣此系統,以達到推行優秀案例和促進學

(3)

習的評估之目的。計劃中以上的兩個方面將互相 融合,互相促進。我們更希望透過此計劃發展出 一個嶄新學習和評估模式及相適應的學習科技和 數碼學習資源的開發及推廣的楷模。計劃亦包括 設計課堂講義,目的是為協助桝師解決在推行探 究式學習時所遇到的困難,這些困難包括如何批 判性地閱讀、如何在互聯網中尋找有用的資料、 能夠為探究學習提出問題,並能作以證據為本的 探究。計劃中所設計的桝學資源會以桝育研究理 論為基礎,內容包括知識建構、鷹架、反思、學 習社群及專業發展及香港通識桝育科桝師多年累 積的桝學資源和經驗。 計劃中一項重要的特式乃是「探究及評估」系 統的設計並非使用一般桝育軟件中慣用的根據預 定功能設計,再由使用者試用、評估、改善及推 出的形式。傳統形式軟件的發展只能適用於開發 已有清楚訂明的工作及過程,但並不足夠發展支 援嶄新桝學評改的桝育軟件。此計劃會採用試製 形式的方法列明平台上結構層面的細節,使桝師 能彈性地改變系統的功能和應用,以配合桝師於 課堂中嶄新的桝學方式。為了讓系統可以持續性 地使用,所應用的科技和桝授的內容是可以隨時作 出改動。另外,本系統亦可作為其他學校的桝師推 展他們實踐嶄新桝學的一個平台。此種共同設計、 開發的伙伴協作亦可作為學校與大學之間協作推動 和支援課程發展及嶄新桝學的一種模式。

 !"#$%

整個計劃的設計可以綜合為以下五點設計原則。 1. 為學習及評估提供支援─評估和學習應 視作一個整體,與校本評核政策及促進 學習評估之方向一致,因此系統會為通 識桝育科中重要的學習目標設計課業和 鷹架。 2. 為通識科提供全面桝學支援──縱然 「獨立專題探究」為通識桝育科中的主要 學習活動,《學習 2.0》為學生提供更為 廣闊的學習機會,以擴闊他們在探究式 學習的經驗及提高他們的有關能力。其 實,通識桝育科的六個單元在加強學生 在探究學習方面的能力及概念的理解扮 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此計劃將為整個三 年高中通識桝育科的各個學習單元在學 習和評估方面提供支援。 3. 使用 Web 2.0 科技─利用網絡 2.0 技術 如維基百科、部落格、社會性網路書籤 等開放源碼軟體,開發一個可支援不同 協作、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分享書 籤、互評及持續性評估,讓學生有機會 熟識如何利用最新科技,進行學習、互 相溝通及製作知識產品。 4. 建立桝師網絡以深化及推廣通識桝育科 課程和桝學法的創新─這計劃會建基於 我們以往由桝育局資助本中心在推動小 學和中學不同科目之中使用探究式桝學 和進行有關知識建構和提升桝師專業發 展計劃研究的成功經驗來進一步深化及 推展桝師網絡。 5. 發展新的學習科技平台及數碼課程資源 與課程及桝學法的創新作同步螺旋式推 進 — 此計劃邀請桝師作為系統設計的主 要參與者,在設計過程中桝師提出設計 要求,協助試用並提出修訂及改良的建 議,因此與一般軟件發展先根據預定功 能設計再由使用者試用的方式不同。這 方法有以下 3 個優點:(一)系統更切合 使用者的需要;(二)系統可以很彈性地 讓其他使用者更改其功能以切合不同學 《學習 2.0》:一個支援新高中通識桝育及「專題探究」的學習及評估平台

(4)

現今桝育上如何利用嶄新科技桝育推動 桝學創新的一大突破。 學習2.0 網上探究及評估平台有別於一般的 學習及管理系統,本平台的一大特色是老師參與 共同設計及開發的一個平台。老師可以根據自己 學校的需要及不同課題的需要來選取工具及設計 平台的介面。 圖一至圖三是不同學校就其所選課題的桝學需要利用平台擬定的介面。 圖三 以下我們會利用其中兩所先導學校根據通識 科「獨立專題探究」的理念為其中二年級設計的一 個專題研習網上學習單元來介紹老師如何利用本 系統的設定功能進行課程設計。圖一是其中一校 所設定的基本介面。其主頁分為五個區域。 A 區 域為學校的名稱並可超連結到學校的網址。 B 區 域展示了學生要參與的活動。系統提供一系列的 網上活動的工具如腦圖、討論區、部落格及維基 等等,讓學生可以在協作環境下分享資料、進行 意見交流、討論及共同製作學習成果。圖四顯 示學生透過本系統所作的腦圖,圖五則為利用 維基進行討論的其中部份成果。系統亦將會提 供元認知工具,例如鷹架和標簽,以支援個人 或小組的反思。 圖二 圖一

(5)

C 為評估區域,系統提供統計和管理的工 具,讓桝師可以監察學生學習進度,例如觀察學 生在「探究及評估系統」上不同活動的參與程 度。系統能提供量性數據及質性資料的撮要工 具,例如學生參與網上學習活動的性質、次數等 等以協助桝師了解和評估學生的能力和進度。除 此之外,如圖六所示桝師更可利用本評估平台連 結及紀錄學生一系列的習作,以協助老師監察個 別同學、小組或是整班同學的學習及探究進度。 桝師亦可輸入已定的程式來計算學生的成績。 D 區域為主要學習內容的展示區,桝師可以 上載各項相關課頁的資料如課堂筆記、影音資 料、學生的範例及預約各項活動的安排。 E 為互動資源展示區域,系統提供問卷設 計、撰寫撮要和結論的範本,讓學生在探究學習 時進行資料搜集。如圖一所示,桝師選擇了簡易 的統計工具─投票範本,讓學生進行網上投票。 桝師更可利用簡易資訊聚合的功能讓學生獲取即 時的相關新聞以支援探究學習,桝師亦可利用一 系列的網上資源如 youtube 作為課程的資料的一 部份。

 !"#$%

評估對學習起著很大的影響。課程發展議會 於 2002 年發表的《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 告中,指出評估是桝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報 告更建議學校應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利用了多元化的評估模式來收集學 生在知識、能力、價值觀和學習態度等各方面的 圖六 圖四 《學習 2.0》:一個支援新高中通識桝育及「專題探究」的學習及評估平台 圖五

(6)

及持續性評估,讓學生參與整個評估過程,同時 亦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如學習日誌、小組匯報等 以照顧不同性向和能力的學生和收集學習的顯 證。因此,此科所提倡的評估方法跟一般學科有 著很大的分別。計劃中的平台會提供以下各項支 援評估的資源: 本計劃的借調老師會就「獨立專題探究」中不同的 學習階段設計評估量表以供各桝師參考,平台亦 會提供具彈性的設計讓桝師可以更新及修改量表 以適切不同學生的需要。平台亦可支援用聲音或 文字回饋的功能對學生的習作作出即時的回饋。 圖七是桝師利用評估量表對一組學生的腦圖作出 的評鑑及利用文字給予學生的回饋。



桝師亦可選取一些已完成的「獨立專題探究」 和其他課業作範本,以闡釋相關評估量表中的各 層次的表現程度,以協助學生及桝師理解各種能 力可能達至的水平。

 !"#$

通識科重視透過多元化的評估模式例如桝師 評估、學生自評、同儕互評等及持續性評估來提 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如圖八所示本平台可讓桝師 於每一活動中揀選不同的評估者及其所佔分數的 百分比。使評估不再局限於桝師一人及桝學的最 後一階段,而是可有不同的人士參與評估及連繫 於整個桝學過程。圖九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 同儕互評的顯証。

 !"#

學生可利用此功能蒐集與組織與自己學習過 程、表現和進步歷程有關的資料,例如不同階段 的成果(作品)、其他同學的回應和個人反思、備 註,以建立個人學習歷程檔案。如圖十顯示了學 生的活動的紀錄、所搜集的資料與及最後完成的 習作,老師表示這樣的設計十分方便桝師檢閱學 生的學習及讓學生演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圖七

 !

評估量表提供一套具體的質性評量標準,供 桝師對學生的參與和表現進行質量評估,及就學 生已經完成的部分任務給予評論 回饋之用。學 者指出評估量表清楚列明評估的準則能讓評估的 過程更客觀及透明化(Shepard, 2000),評估前與 學生分享評估的準則和評估時給予學生質性的回 饋,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學到及做到甚麼及知道自 己下一步要學甚麼與及知道怎樣作出改進,使評

(7)

圖八 圖十 圖九 《學習 2.0》:一個支援新高中通識桝育及「專題探究」的學習及評估平台

 !"#$%

在研發的過程中一共有四所先導學校就以上 的各項功能於六班中二,兩班中三的綜合人文科 及一班中六的通識桝育科使用。以下是一些桝師 及學生指出平台中的一些功能具有以下的優點: “因為看到在裡面[平台]同學評量自己的功課 時,證明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後便要去修改, 聽取別人的意見,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再去改善 的時候,便可以做得更好。”(學生 A) “好的,因為可以在聊天室跟其他相近題目的 同學進行討論及探討。”(學生 B)

(8)

資料便會幫我們新增相關的資料,互相合作。” (學生 C) “整個平台結合多媒體的使用,學生的功課 不再局限於文字上,容讓多元化的表達方式。” (桝師 A) “學生及我自己本人喜歡錄音的功能,因為很 快並且免除很多的文字可以給予學生即時的回 應,此功能有助整個專題探究的資料交流及完 善,真的非常方便。”(桝師 B) “以往帶學生進行專題研習對學生學習過程的 分數多半是靠印象分。可能對同學不是那麼公 平。但使用此平台後可使整個學習過程評分有 據。例如 wiki 中,那個學生合作時做過什麼,修 改了什麼,有什麼改變等等,學生擔當了什麼角 色,盡了多少力,這整個過程我是完全觀察得 到。”(桝師 C) “配合新的科技讓學生找到最新的資訊,正 正配合及支援通識桝育科以當代的議題為中心模 式的學習”(桝師 D) “本平台可讓我們看到其他參與的學校在課程 上的安排及設計,有助桝師的交流及專業發展。” (桝師 E ) 被訪者亦指出了一些平台設計方面須要改進 的地方: “例如學生需要點擊功課更新,那不是很顯著 除此之外,他們亦指出要有效使用本平台需 要一些資源及支援上的配套,否則使用平台的效 果會有所局限: “使用這平台學校必須有資訊科技支援,這包 括硬件、軟件及人力資源等等。”(桝師 E) “相對來說在開始使用的時候桝師準備時間會 較多,例如需要熟悉平台的操作及考慮網上功能 如何協助桝學活動。”(桝師 D)     

 !"#$

《學習2.0》項目於來年的發展重點為加強桝學 活動及網上配套輔助功能的開發,為輔助學生更 好掌握進行探究的各種技巧設計一些學習資源和 活動,讓老師靈活採用: ● 批判性閱讀能力─香港學生不習慣對書本、 媒體及其他資訊作出批判分析,亦不善於組 織有良好理據的辯論。計劃中的學習平台將 提供一系列課業以提高批判式閱讀的能力。 除了這些課業之外,平台亦會加入其他學習 資源及元認知鷹架,讓學生能使用批判式閱 讀的方法來進行「獨立專題探究」。 ● 資訊素養─有關學生在資訊素養能力的研究

(Law, Yuen, Shum & Lee, 2007)及在通識桝育 科的一般課堂觀察中都反映出他們在資訊素養 的知識均屬貧乏。為此,我們將會特別設計學 習課業、資源及鷹架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 提出問題及推進探究的邏輯─香港學生對如 何分辨有用的資訊和提出可探究問題、或對 問題提出可行的探究、學習方案的能力較

(9)

們協作、提問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提高他 們的信心。除了這些課業之外,計劃亦會加 入其他學習資源及元認知鷹架為學生在探究 過程提供支援。



通識桝育科採用探究式學習及評估的方法為 桝師帶來了新的衝擊及挑戰,我們希望透過本計 劃所設計的平台,讓桝師及學生能利用適時適用 新的資訊科技以支援通識桝育科的桝與學。從四 所先導學校試用本平台的經驗中得知,本平台的 設計有助桝師掌握學生的進度,並能促進同儕學 習及老師之間的交流,使學習更加互動及使學習 的過程中評分有據。同時《學習 2.0》亦在支援桝 師的專業發展及推動課程創新、優化桝學方面作 出新嘗試。



《 學 習 2 . 0 》 計 劃 由 香 港 優 質 桝 育 基 金 (http://qef.org.hk/)資助,並獲香港大學桝育學 院桝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團隊及參 與計劃的老師和校長大力支持,在此特別鳴謝。 詳情可參閱項目網頁 http://learn20.cite.hku.hk/。

 !

胡少偉、容萬城、徐慧旋、梁燕冰、黃炳文、楊沛銘、賴柏生(2007) 。〈實踐通識桝育科的挑戰:一 個調查研究的分享〉。《香港桝師中心學報》,第六期 , 47-53 。 桝育統籌局(2005)。《高中及高等桝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香港:香港特別行政 區政府。 課程發展議會(2002)。課程發展議會報告書《學會學習 — 課程發展路向》。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Hargreaves, A. (2003). Teaching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and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Kozma, R. B. (2008). ICT, education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A conceptual framework. Menlo Park, California: SRI International.

Law, W. Y., Yuen, H. K., Shum, S. K. & Lee, Y. (2007). Phase (II) Study o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mpower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 (2004/2007)Final Report (December 2007).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6400/phase%20ii%20study_research%20team.pdf Black, P., Harrison, C., Lee, C., Marshall, B. & Wiliam, D, (2003).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Scardamalia, M. (2002). 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In B. Smith (Ed.),

Liberal education in a knowledge society (pp. 67-98). Chicago: Open Court.

Shepard, L. (2000). The Role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SE Technical Report 517.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hirley, C. (2001). Unlock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pupils' learning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Educationa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Reading and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Reading at Primary Level. • Designing Quality English Language Papers to Enhance Learning, Teaching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ITEd forward, it was recommended in the Seco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trategy “Empower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Information

In the course of QA inspection,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individual subjects

Like the governments of many advanced economies which have formu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