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653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6539"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國小躲避球教練領導行為與滿意度 對學習成效之研究 Impact of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atisfaction up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for Dodgeball team in Elementary Schools. 研 究 生:鄭 俊 杰 指導教授:林 房 儹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 月 台中市.

(2)

(3)

(4)

(5) 論 文 名 稱 :國 小 躲 避 球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滿 意 度 對 學 習 成 效 之 研 究 總 頁 數 :160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計 畫 時 間 及 提 要 別 : 101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提 要 研究生:鄭俊杰. 指導教授:林房儹博士.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躲避球教練領導行為、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現 況 及 關 聯 性,並 比 較 不 同 人 口 背 景 變 項 之 差 異 性。研 究 以 參 加 第 1 3 屆 全 國躲避球錦標賽國小躲避球隊為對象,採用分層比例抽樣方式進行問卷 調 查 , 總 計 發 送 4 80 份 問 卷 , 回 收 問 卷 4 5 9 份 , 有 效 問 卷 4 0 8 份 , 有 效 率 達 88.9%。 依 據 實 際 調 查 回 收 資 料 , 進 行 描 述 性 統 計 、 重 複 量 數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單 因 子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 雪 費( S c h e ff e ’s )事 後 比 較 、 徑路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同人 口背景變項在教練領導行為、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上部分達顯著差異;教 練領導行為對滿意度、滿意度對學習成效具有正向影響;教練領導行為 對學習成效無顯著影響,但教練領導行為會透過滿意度間接影響學習成 效。 關鍵詞:躲避球、教練領導行為、滿意度、學習成效. I.

(6) Title of Thesis: Impact of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atisfaction up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for Dodgeball team in Elementary Schools Name of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Sport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Graduate date: January 2013. Degree Conferred:M.P.E.. Name of student: Cheng Chun-Chieh. Advisor: Lin Fang-Tsa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with regard to dodgeball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bility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concerning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was analyzed.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bject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selected through stratified proportional sampling, were participants at the 13th National Dodgeball Championships. Of the 480 questionnaires that were distributed, 408 (88.9%) were vali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MANOVA, Scheffe’s method, path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were used in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bility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among the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2) the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atisfaction, (3) satisfaction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4) the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did not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but it indirectly affecte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satisfaction. Keywords: Dodgeball,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Satisfacti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I.

(7) 謝誌 論文完成了,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林房儹博士及師母劉秀端老師的悉心教導,在求 學的路上,讓我少走許多灣路,惠我良多。同時要感謝論文口試委員張良漢院長及黃彥 翔主任的寶貴意見,讓論文更加完整。 在學校方面,感謝林文郎教授、王慶堂教授在研究所期間知識的傳授,使我的視野 更加開闊。其次,感謝服務學校的特教夥伴們在我求學期間的多方包含與協助,讓我無 後顧之憂。另外要感謝育誠學長、宏胤學長、鐘升學姐及以仁學長的鼓勵與建議,讓我 的研究有了明確的方向。 在問卷發放期間,感謝給予我協助及鼓勵的朝榮老師、簡哥及躲避球先進們,讓我 在問卷回收後,更有動力完成研究。還有感謝研究所一同學習的戰友們,有你們的相互 扶持,讓我有美好的回憶。 最後要感謝我的賢內助,因為有妳將兩個寶貝照顧得很好,讓我能在假日時專心上 課,深夜時能挑燈夜戰。 論文的完成並不代表一切都結束了,而是另一個開始,很榮幸的來到台體這個大家 庭,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與充實,我將懷著感恩的心,感謝家人、師長、同學及朋友的 幫助,繼續向前邁進,感恩。 鄭俊杰 謹誌 2013 年 1 月. III.

(8) 目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謝 誌 ....................................................................................................... III 目 錄 ....................................................................................................... IV 表 目 錄 ................................................................................................... VI 圖 目 錄 .....................................................................................................X 第 壹 章 緒 論 ............................................................................................ 1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3 第 三 節 研 究 問 題 .................................................................................. 4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4 第 五 節 名 詞 解 釋 及 操 作 性 定 義 ............................................................. 5 第 貳 章 文 獻 探 討 ..................................................................................... 7 第 一 節 躲 避 球 發 展 沿 革 ........................................................................ 7 第 二 節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 11 第 三 節 滿 意 度 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 36 第 四 節 學 習 成 效 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 48 第 五 節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 滿 意 度 、 學 習 成 效 之 相 關 研 究 ........................ 55 第 六 節 本 章 小 結 ................................................................................ 59 第 參 章 研 究 方 法 ................................................................................... 61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61 第 二 節 研 究 假 設 ................................................................................ 62 第 三 節 研 究 流 程 ................................................................................ 64 第 四 節 研 究 對 象 ................................................................................ 66. IV.

(9) 第 五 節 研 究 工 具 ................................................................................ 68 第 六 節 資 料 分 析 方 法 ......................................................................... 82 第 肆 章 研 究 結 果 與 討 論 ........................................................................ 85 第 一 節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分 析 .............................................................. 85 第 二 節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分 析 .............................................................. 88 第 三 節 滿 意 度 之 分 析 ......................................................................... 96 第 四 節 學 習 成 效 之 分 析 ..................................................................... 104 第 五 節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 滿 意 度 與 學 習 成 效 之 徑 路 分 析 ....................... 111 第 六 節 研 究 假 設 之 驗 證 ..................................................................... 114 第 七 節 綜 合 討 論 ............................................................................... 116 第 伍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132 第 一 節 研 究 結 論 ............................................................................... 132 第 三 節 研 究 建 議 ............................................................................... 133 參 考 文 獻 .............................................................................................. 136 一 中 文 部 分 ...................................................................................... 136 二 英 文 部 分 ...................................................................................... 146 附 錄 ...................................................................................................... 152 一 、 預 試 問 卷 .................................................................................... 152 二 、 正 式 問 卷 .................................................................................... 157. V.

(10) 表目錄 表 2-1 臺 灣 舊 式 躲 避 球 的 發 展 歷 程 表 ............................... 9 表 2-2 新 式 躲 避 球 發 展 歷 程 表 .................................... 11 表 2-3 國 內 學 者 對 「 領 導 行 為 」 定 義 摘 要 表 ........................ 12 表 2-4 國 外 學 者 「 領 導 行 為 」 定 義 摘 要 表 .......................... 13 表 2-5 領 導 理 論 與 研 究 取 向 趨 勢 .................................. 14 表 2-6 運 動 情 境 領 導 理 論 模 式 之 比 較 摘 要 表 ........................ 21 表 2-7 運 動 教 練 行 為 向 度 表 ...................................... 24 表 2-8 常 見 的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測 量 工 具 表 ............................ 29 表 2-9 國 內 外 學 者 對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構 面 相 關 研 究 一 覽 表 .............. 31 表 2-10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因 素 構 面 統 計 表 ............................. 33 表 2-11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與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相 關 研 究 摘 要 表 ............. 34 表 2-12 國 、 內 外 學 者 滿 意 度 定 義 摘 要 表 ........................... 36 表 2-13 滿 意 理 論 分 類 表 ......................................... 38 表 2-14 常 見 的 運 動 員 滿 意 度 測 量 量 表 ............................. 40 表 2-15 滿 意 度 構 面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 43 表 2-16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與 滿 意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摘 要 表 ................... 46 表 2-17 滿 意 度 因 素 構 面 統 計 表 ................................... 47 表 2-18 學 習 成 效 的 定 義 彙 整 表 ................................... 48 表 2-19 學 習 成 效 理 論 表 ......................................... 50 表 2-20 常 見 的 學 習 成 效 評 量 量 表 ................................. 51 表 2-21 學 習 成 效 構 面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 52 表 2-22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與 學 習 成 效 之 相 關 研 究 摘 要 表 ................. 54 VI.

(11) 表 2-23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滿 意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歸 納 整 理 表 ............... 56 表 2-24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學 習 成 效 之 相 關 研 究 歸 納 整 理 表 ............. 57 表 2-25 滿 意 度 與 學 習 成 效 之 相 關 研 究 歸 納 整 理 表 ................... 58 表 3-1 預 試 樣 本 人 數 分 配 表 ...................................... 67 表 3-2 正 式 問 卷 之 抽 樣 摘 要 表 .................................... 68 表 3-3 預 試 樣 本 基 本 資 料 分 析 表 .................................. 69 表 3-4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摘 要 表 .......................... 71 表 3-5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因 素 分 析 與 信 度 分 析 摘 要 表 .................... 73 表 3-6 滿 意 度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摘 要 表 ................................ 75 表 3-7 滿 意 度 量 表 因 素 分 析 與 信 度 分 析 摘 要 表 ...................... 77 表 3-8 學 習 成 效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摘 要 表 .............................. 79 表 3-9 學 習 成 效 量 表 因 素 分 析 摘 要 表 .............................. 81 表 4-1 正 式 問 卷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分 佈 表 ............................ 87 表 4-2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重 複 量 數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88 表 4-3 受 試 者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89 表 4-4 不 同 性 別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0 表 4-5 不 同 性 別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0 表 4-6 不 同 性 別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90 表 4-7 不 同 年 級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1 表 4-8 不 同 球 齡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1 表 4-9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2 表 4-10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2 表 4-11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93. VII.

(12) 表 4-12 不 同 先 發 與 否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3 表 4-13 不 同 攻 守 位 置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4 表 4-14 不 同 學 業 成 績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4 表 4-15 不 同 學 業 成 績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5 表 4-16 不 同 學 業 成 績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95 表 4-17 不 同 背 變 項 球 員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之 驗 證 結 果 總 表 ............... 96 表 4-18 滿 意 度 之 重 複 量 數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7 表 4-19 受 試 者 滿 意 度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97 表 4-20 不 同 性 別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8 表 4-21 不 同 年 級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8 表 4-22 不 同 球 齡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9 表 4-23 不 同 球 齡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99 表 4-24 不 同 球 齡 滿 意 度 之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100 表 4-25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1 表 4-26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1 表 4-27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101 表 4-28 不 同 先 發 與 否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2 表 4-29 不 同 攻 守 位 置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2 表 4-30 不 同 學 業 成 績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3 表 4-31 不 同 背 變 項 球 員 滿 意 度 之 驗 證 結 果 總 表 .................... 103 表 4-32 學 習 成 效 之 重 複 量 數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4 表 4-33 受 試 者 學 習 成 效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105 表 4-34 不 同 性 別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5. VIII.

(13) 表 4-35 不 同 年 級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6 表 4-36 不 同 球 齡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6 表 4-37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7 表 4-38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7 表 4-39 不 同 練 習 天 數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108 表 4-40 不 同 先 發 與 否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8 表 4-41 不 同 攻 守 位 置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9 表 4-42 不 同 學 業 成 績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09 表 4-43 不 同 學 業 成 績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110 表 4-44 不 同 學 業 成 績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110 表 4-45 不 同 背 變 項 球 員 學 習 成 效 之 驗 證 結 果 總 表 .................. 111 表 4-46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 滿 意 度 與 學 習 成 效 之 徑 路 分 析 摘 要 表 ........ 112 表 4-47 研 究 假 設 驗 證 結 果 彙 整 表 ................................ 115 表 4-48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滿 意 度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摘 要 表 .............. 128 表 4-49 滿 意 度 與 學 習 成 效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摘 要 表 .................. 130. IX.

(14) 圖目錄 圖 2-1 FIEDLER 的 權 變 模 式 架 構 圖 ................................ 16 圖 2-2 路 徑 -目 標 模 式 圖 ......................................... 17 圖 2-3 情 境 領 導 理 論 架 構 圖 ...................................... 19 圖 2-4 多 元 領 導 行 為 模 式 圖 ...................................... 23 圖 2-5 領 導 調 節 模 式 基 本 架 構 圖 .................................. 26 圖 2-6 教 練 決 策 規 範 模 式 圖 ...................................... 28 圖 3-1 研 究 架 構 圖 ............................................... 62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 65 圖 3-3 研 究 資 料 分 析 架 構 圖 ...................................... 84 圖 4-1 研 究 路 徑 係 數 關 係 圖 ..................................... 113 圖 4-2 修 正 後 研 究 路 徑 係 數 關 係 圖 ............................... 113 圖 4-3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滿 意 度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圖 ................... 128 圖 4-4 滿 意 度 與 學 習 成 效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圖 ....................... 131. X.

(15)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總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 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 名詞解釋及操作性定義,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學校體育是推展社會及國家體育的搖籃與基礎,其推展 之良劣對於臺灣地區體育運動之發展實扮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 簡 曜 輝 , 1992; 洪 嘉 文 , 2000; 楊 紋 貞 2005) 。 我 國 學 校 體育可以分為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其中又以國小的訓 練 是 培 養 優 秀 運 動 員 的 基 礎( 許 樹 淵 , 1 9 9 6; 吳 孟 峰 , 2 0 0 6 )。 長久以來,躲避球一直是國民小學學童的最愛,也是國 民小學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項目,其兼顧傳、接、擲、閃、 躲、蹲、跑、跳、臥等等全方位身體活動之基本動作(黃玉 青 , 2 0 1 0 ), 將 能 為 國 家 的 競 技 體 育 打 下 良 好 的 基 礎 。 此 外 , 黃 神 祐 ( 2004) 指 出 躲 避 球 具 有 團 隊 合 作 及 創 意 思 考 之 教 育 價值,可以視為各項球類運動訓練的基礎。由此可知,經由 躲 避 球 運 動 的 訓 練,學 童 可 同 時 達 到 身、心、靈 的 健 全 發 展 , 更能為選手加強紮實的基本運動能力,也能為國家培養優秀 運動選手。因此學童參與躲避球運動校隊對學校體育之推展 有著相當的貢獻及重要功能。 依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調 查 之 「 97年 度 學 校 體 育 統 計 年 報 」 之 統計,國小躲避球運動社團排名在全國運動社團的第十名, 甚 至 在 2008年 高 雄 市 舉 辦 的 全 民 運 動 會 , 也 將 躲 避 球 納 入 比 1.

(16) 賽 項 目 。 時 至 今 日 , 全 國 躲 避 球 錦 標 賽 已 經 舉 辦 了 13屆 , 每 年的參賽隊伍都達百隊之多,研究者期望透過選手的背景資 料,來瞭解躲避球運動現況,以作為教練選才、訓練時之參 考,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運 動 教 練 是 運 動 技 術 的 指 導 者 , 更 是 運 動 團 隊 的 領 導 者,教練的角色扮演除了運動技術的指導外,尚須擔任良師 益友、心理諮商者、公關人員等角色,而這些角色的扮演又 必須隨環境而改變,來調整並塑造整個領導行為模式(余瑞 華 、 林 文 郎 , 2 0 0 1 )。 在 運 動 世 界 裡 , 教 練 扮 演 著 舉 足 輕 重 的 角色,更是每個運動團隊組織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每個成 功團體,背後一定有位偉大教練。教練領導行為不但影響選 手個人技術的發揮,更關係著球隊整體的成敗與發展(郭添 財 , 2004) 。 We s t e r a n d We i s s ( 1 9 9 1 ) 指 出 , 教 練 的 領 導 行 為 對 選 手 及 團隊的學習成效及成績表現具有關鍵性的決定因素。而瞭解 教練在面對不同的選手及各種不同的情境因素下的實際領導 行為,對於提昇運動成績、學習成效以及教練領導績效,具 有 實 質 上 的 意 義 ( 吳 國 銑 , 2 0 0 0 )。 鄭 志 富( 1997a)指 出 , 運 動 競 技 白 熱 化 的 今 天 , 如 何 以 更快、更有效的策略及方法來提昇運動員的成績表現,已成 為每個運動教練最關心的課題之一。教練與選手之間的互動 不只會影響運動成績的表現,也影響到整體團隊成績及選手 個 人 滿 意 度 ( 朱 文 彬 , 2 0 0 7 )。 選 手 與 教 練 的 正 向 互 動 不 僅 能 提 升 運 動 成 績 及 學 習 成 效,也能讓運動團隊的內部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因此,訓練 過程中球員是否接受教練的領導方或訓練計畫安排,都與選. 2.

(17) 手對訓練的滿意情形息息相關,同時藉由瞭解選手對訓練滿 意 度 的 結 果 , 也 能 反 映 出 團 隊 運 作 效 能 及 學 習 成 效 (Riemer and Chelladurai, 1998)。 綜 合 上 述 ,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 訓 練 滿 意度與學習成效的關聯性探究,攸關著躲避球運動的發展, 若能藉本研究結果,提供教練參酌,將有助於教練在合適的 領導行為下,提升選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與表現,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二。 學校體育是推展社會及國家體育的搖籃與基礎,身為國 小躲避球隊的領導者,將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實應瞭解如 何以更有效的領導提升選手的滿意度以及增加學習成效。因 此探討國小躲避球選手之教練領導行為、滿意度及學習成效 的現況與差異性為何,將有助於教練在不同的背景選手下選 擇合適的領導行為,提升選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與表現。是 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以量化的研究探討國小躲避球教練領導 行為與滿意度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並比較不同教練領導行 為、滿 意 度 及 學 習 成 效 的 差 異,根 據 上 述 之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不同選手背景統計變項在躲避球教練領導行為、滿 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二、探討教練領導行為、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關聯性,若徑 路關係存在,則進一步進行典型相關分析討論不同教練 領導行為、滿意度及學習成效的構面之影響性。. 3.

(1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不同選手背景變項的教練領導行為現況與差異性分析。 二、不同選手背景變項的滿意度現況與差異性分析。 三、不同選手背景變項的學習成效現況與差異性分析。 四、教練領導行為是否會正向顯著影響滿意度? 五、滿意度是否會正向顯著影響學習成效? 六、教練領導行為是否會正向顯著影響學習成效?.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 研 究 以 第 13 屆 全 國 躲 避 球 錦 標 賽 參 賽 隊 伍 男、女、混 合 組 為 問 卷 調 查 對 象,研 究 變 項 為 人 口 背 景、教 練 領 導 行 為 、 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問卷收集期間為比賽結束後至暑假前。 本研究限制有三,分述如下: 一、樣本的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全臺灣國小躲避球隊,但抽樣對象則以參 加 第 1 3 屆 全 國 錦 標 賽 之 各 縣 市 代 表 隊 伍 為 對 象,無 法 針 對 非 各縣市代表隊進行問卷調查。 (二)抽樣對象 本 研 究 樣 本 以 分 層 比 例 抽 樣 抽 選 3 0 隊 進 行 調 查,國 小 男 生 組 抽 選 13 隊 , 國 小 女 生 組 抽 選 11 隊 , 國 小 混 合 組 抽 選 6 隊,抽選隊伍無發兼顧大都會與小縣市、北中南東區進行施 測。. 4.

(19) 二、變項的限制 研究者身為第一線教練,對於訓練滿意情形與訓練後的 成果是帶領球隊首要關注的,因此本研究僅討論教練領導行 為、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三者之關係與影響。 三、填答的限制 本研究侷限於正式樣本為各縣市代表隊之選手,不能代 表所有躲避球隊的研究成果。再者,本研究所用之問卷為自 陳量表,受限於受試者本身的配合度及意願,因此僅能假設 所有填答者填答問卷時皆能據實回答。. 第五節 名詞解釋及操作性定義 一 、 躲 避 球 ( Dodgeball) 本 研 究 所 指 之 躲 避 球 是 1 2 人 制 的 新 式 躲 避 球。躲 避 球 比 賽規則可依據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 97 年 修 訂 之 新 式 規 則 區. 分 成 球 場 規 格、球 員、時 間、勝 負 判 定、跳 球、出 局、通 則 、 進 出 場 、 發 球 權 以 及 得 利 條 款 等 10 大 項 目 。 二 、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教練領導行為係指在組織活動或情境中,領導者為了使 組織達成目標,並制訂計畫讓組織成員執行的一種朝目標邁 進所產生的行為或過程,本研究之教練領導行為包括選手在 訓練時對教練的訓練指導、民主、關懷、獎勵與專制等知覺 教練領導行為。 三 、 滿 意 度 ( Satisfaction) 本研究之滿意度是指國小躲避球隊選手對於訓練之滿意 程度,包括選手對個人表現、教練指導與專業能力、團隊氣. 5.

(20) 氛、訓練計畫與內容以及訓練場地與設備等滿意程度。 四 、 學 習 成 效 ( Learning Effectiveness ) 學習成效是指國小躲避球隊選手在訓練中所得到的躲避 球相關知識、技能、躲避球運動精神、練習的態度以及實際 比 賽 表 現,亦 即 訓 練 中 所 得 的 認 知、技 能、情 意 及 實 際 表 現 。. 6.

(2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總共分為六節:第一節躲避球發展沿革;第二 節教練領導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滿意度理論與相關 研究;第四節學習成效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五節教練領導行 為、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關聯性;第六節本章小結等六個部 分,以下將分節加以敘述。. 第一節 躲避球發展沿革 日 本 的 躲 避 球 稱 為 「 投 避 球 」; 在 香 港 稱 為 「 閃 避 球 」; 台 灣 又 稱「 躲 避 球 」, 近 年 來 台 灣 的 躲 避 球 選 手 喜 歡 將 躲 避 球 稱 為 「 鬥 球 」, 亦 即 勇 敢 有 鬥 志 的 和 對 手 在 球 場 戰 鬥 , 而 不 是 躲避對方的攻擊。在台灣的躲避球,依照新舊比賽規則分為 舊式躲避球和新式躲避球兩種發展,以下分述之: 一、舊式躲避球的發展 躲避球最早起源於英國,後來藉由歐洲移民新大陸而在 1900 年 左 右 於 美 洲 盛 行 。 l902 年 , 日 本 留 美 歸 國 學 人 認 為 躲 避 球 的 教 育 價 值 值 得 推 廣 , 便 將 躲 避 球 引 進 日 本 , 並 於 1913 年起被列為日本學校體育教材。臺灣因為早年受到日本統治 之 故 , 在 日 據 時 代 已 有 躲 避 球 運 動 ( 范 春 源 , 1 9 9 4 )。 根 據 范 春 源 ( 1994) 對 於 躲 避 球 發 展 之 考 究 指 出 , 西 元 1 9 1 4 年 , 日 本 政 府 已 正 式 將 躲 避 球 列 入「 公 學 校 教 授 細 目 」, 並 在 各 小 學 中 實 施;西 元 1917 年 起,日 本 政 府 更 將 躲 避 球 列 入全省各級學校之體操教授教學要目,至此,不僅在小學、 中學、職業學校中實施,連師範學校師資培育課程的體操課. 7.

(22) 中,也必須教授躲避球課程,所以躲避球被教師廣為教學, 並深根在教育中。 舊式躲避球發展的盛行風潮是在臺灣光復初期,由於當 時國家社會經濟正值戰後復甦階段,再加上人民生活水準普 遍偏低,學校體育活動之推展受限於經費短缺之苦。有鑑於 日 本 統 治 時 期 , 躲 避 球 運 動 已 經 深 根 於 各 小 學 體 育 教 學 之 中 , 在 西 元 1 9 5 1 年 時 ( 民 國 4 0 年 ), 省 立 臺 北 師 範 學 校 溫 兆 宗老師以臺灣北部、小學的學校為主,極力倡導此項深具經 濟效益、教育價值之躲避球運動;同時,為了推展及比賽的 需 要 , 乃 將 原 本 較 具 遊 戲 性 質 的 躲 避 球 運 動 予 以 競 技 規 則 化,躲避球比賽制度儼然成形,從此開始逐步列入校際交流 的競賽項目中,掀起一連串校園間的流行風潮。 躲 避 球 比 賽 制 度 形 成 之 後 的 隔 年 ( 西 元 1 9 5 2 年 ), 臺 灣 省總共舉辦了. 19 屆 全 省 的 國 民 小 學 躲 避 球 錦 標 賽 , 盛 況 空. 前;全 世 界 第 一 本 躲 避 球 規 則 手 冊 於 1 9 5 7 年 由 溫 兆 宗 老 師 出 版,因深具教育價值、極為適合培養學生的身心發展,故被 列 入 「 國 民 學 校 課 程 標 準 」 體 育 課 程 必 受 教 材 ( 教 育 部 , 1 9 6 3 )。 。 一個運動項目如果沒有持續的推行與維持,便會被歷史 淹 沒 , 舊 式 躲 避 球 的 發 展 便 是 如 此 , 西 元 1970 年 時 , 由 於 溫 兆宗老師的榮退,全省躲避球賽事因無人持續規劃進行,躲 避球賽事改為各縣市自行舉辦,因缺乏大型比賽的誘因,故 躲避球空前盛況已難再如往昔風光。 將 中 華 民 國 躲 避 球 協 會 ( 2011) 以 及 范 春 源 ( 1994) 的 資 料 彙 整 之 後,舊 式 躲 避 球 的 發 展 可 以 分 為 引 入 期、深 根 期 、 萌 發 期 、 盛 行 期 、 沒 落 期 等 五 個 時 期 , 如 表 2-1 所 示 。 8.

(23) 表 2-1 臺灣舊式躲避球的發展歷程表 發展時期 引入期 1913~ 1914. 重要記事 1913 年 被 列 為 日 本 學 校 體 育 教 材 。 1914 年 , 日 本 政 府 已 正 式 將 躲 避 球 列 入「 公 學 校 教 授 細 目 」。. 深根期. 西 元 1 9 1 7 年 起,日 本 政 府 更 將 躲 避 球 列 入 全 省. 1917~ 1950. 各級學校之體操教授教學要目,躲避球因此深 根於各級學校中。. 萌發期. 西 元 1 9 5 1 年,省 立 臺 北 師 範 學 校 溫 兆 宗 老 師 將. 1951~ 1952. 躲避球予以競技規則化,從此開始列入校際交 流的競賽項目中,掀起一連串校園流行風潮。. 盛行期 1952~ 1970. 西 元 1952 年 起 , 臺 灣 省 總 共 舉 辦 了 19 屆 全 省 的國民小學躲避球錦標賽,盛況空前。 1957 年,全 世 界 第 一 本 躲 避 球 規 則 手 冊 由 溫 兆 宗老師出版。 1963 年 起 , 躲 避 球 因 深 具 教 育 價 值 、 極 為 適 合 培養學生的身心發展,故被列入「國民學校課 程標準」體育課程必受教材。. 沒落期. 西 元 1970 年 時,由 於 溫 兆 宗 老 師 的 榮 退,全 省. 1970~ 1990. 躲避球賽事因無人持續規劃進行,躲避球賽事 改為各縣市自行舉辦,躲避球盛況難如往昔風 光。. 資 料 來 源 : 中 華 民 國 躲 避 球 協 會 以 及 范 春 源 ( 1 9 9 4 )。 躲 避 球運動傳入臺灣國民小學之歷史考源。中華民國體育學報, 18, 69-78。 9.

(24) 二、新式躲避球的發展 西 元 1 9 9 1 年,嘉 義 市 陳 良 嶋 校 長 將 躲 避 球 規 則 由 二 十 五 人制修訂為二十人制,同時納入台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運動 會 比 賽 項 目。全 省 性 的 學 童 躲 避 球 比 賽 為 躲 避 球 再 掀 新 高 潮。 西 元 1993 年,雖 然 臺 灣 省 國 民 小 學 運 動 會 停 辦,但 是 台 北縣國民小學體育促進會主任委員黃金淵校長、競賽組長黃 神祐老師,偕同臺北體專溫展洪教授、臺北縣錦和國中邱逸 仁老師,應日本躲避球協會之邀請,前往日本考察觀摩由日 人西山逸成博士所倡導並盛行於日本、大陸天津一帶的十二 人制躲避球,並帶回國內推行,並舉辦台北縣國民小學師生 躲避球錦標賽,及台灣首度辦理的十二人制躲避球比賽(教 師 組 )。 至 此 , 新 式 躲 避 球 逐 漸 進 入 起 步 期 。 西 元 1998 年 年 底,由 黃 神 祐 老 師 提 議,艾 瑞 克 企 業 公 司 研發之軟式彩色躲避球問世,躲避球以往被抨擊之球太硬的 缺點就此改進,安全性因此增加許多。西元. 1999 年 十 月 九. 日 ,「 中 華 民 國 躲 避 球 協 會 」在 台 灣 九 二 一 大 地 震 之 後 於 台 北 市成立,同時選出王建昌先生為創會理事長,台灣地區的躲 避 球 運 動 從 此 宣 告 邁 入 新 紀 元。西 元 2000 年,於 台 北 市 舉 辦 第 一 屆 全 國 躲 避 球 錦 標 賽,並 開 放 社 會 人 士 組 隊 參 加;之 後 , 逐漸開放混合組、青少年組、高中組及國際組參加,期望將 新式躲避球推廣到社會各個層級。 將 中 華 民 國 躲 避 球 協 會 網 站 資 料 以 及 林 建 文 ( 2007) 的 資料歸納與彙整之後,新式躲避球的發展分為改制起步期、 逐 層 推 廣 期 , 如 表 2-2 所 示 。. 10.

(25) 表 2-2 新式躲避球發展歷程表 發展時期. 重要記事. 改制起步期. 1.西 元 1991 年,嘉 義 市 陳 良 嶋 校 長 將 躲 避 球 規. 1991~ 1999. 則由二十五人制修訂為二十人制,同時納入台 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運動會比賽項目。 2.西 元 1993 年,首 度 辦 理 十 二 人 制 躲 避 球 比 賽 ( 教 師 組 )。 3.西 元 1998 年 年 底 , 軟 式 彩 色 躲 避 球 問 世 。 4 . 西 元 1 9 9 9 年 十 月 九 日 ,「 中 華 民 國 躲 避 球 協 會」在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於台北市成立。. 逐層推廣期. 西 元 2 0 0 0 年,於 台 北 市 舉 辦 第 一 屆 全 國 躲 避 球. 2000~ 2012. 錦標賽,並開放社會人士組隊參加;之後,逐 漸開放混合組、青少年組、高中組及國際組參 加。. 資 料 來 源 : 中 華 民 國 躲 避 球 協 會 網 站 資 料 以 及 林 建 文 ( 2 0 0 7 )。 躲 避 球 運 動 線 上 學 習 輔 助 系 統 之 成 效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 桃 園 縣 。. 第二節 教練領導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領導行為的定義 關於領導行為的定義,以下分別就國內、外學者的定義 表 列 之 , 如 表 2-3 及 表 2-4, 綜 合 國 內 外 學 者 的 定 義 , 對 領 導 行 為 界 定 為 :「 領 導 行 為 是 指 在 組 織 活 動 或 情 境 中 , 領 導 者 為了使組織達成目標,並制訂計畫讓組織成員執行的一種朝 11.

(26) 目標邁進所產生的行為或過程。」。. 表 2-3 國內學者對「領導行為」定義摘要表 學者 張春興 ( 1994) 盧俊宏 ( 1994) 鄭志富. 領導行為定義 是團體中領袖對團體成員在行為上所產生的影 響及支配控制過程。 在 一 個 組 織 的 群 體 中,領 導 者 運 用 其 影 響 力 使 群 體朝向某一目標前進的過程。 鼓 舞 或 影 響 員 工 熱 心 且 有 能 力 執 行 任 務 的 過 程。. ( 1997a) 洪嘉文 ( 1997). 在 組 織 中,以 影 響 力 引 導 組 織 成 員 邁 向 共 同 目 標 之交互作用歷程,是為一動態過程。. 洪福財. 領 導 者 為 了 達 成 目 標,在 兼 顧 組 織 與 成 員 的 需 求. ( 1998). 下,協商領 導的 目標、激發 成員 的動機、體 察成 員 意 向、考 量 組 織 所 處 的 情 境,並 選 擇 適 當 的 領 導方式影響成員的過程。. 吳清山 ( 2004) 許士軍. 領 導 者 在 一 定 的 情 況 下,試 圖 影 響 他 人 的 行 為 , 以達成特定目標的歷程。 在 一 特 定 情 況 下,為 影 響 一 人 或 一 群 人 之 行 為 ,. ( 2005). 使其趨向達成某種群體目標之人際互動程序。. 蔡育揚. 領導者依組織情境而發展出適合所屬成員達成. ( 2010). 組織目標之行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2.

(27) 表 2-4 國外學者「領導行為」定義摘要表 學者. 定義. Fiedler. 個人在團體中指揮及協調相關工作的團體活. ( 1967). 動之任務。. Jago. 領導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性質,領導的過程. ( 1975). 是使用非強制性的影響力,來指導以及協調 組織團體中成員的活動,以試圖達成團體的 目標。在性質方面,領導是指能成功地使用 影響力以達成既定的目標。. Koontz. 領導是一種影響力、一種技巧或程序藉以影. and. 響他人,使其能自願的,熱心的致力於群體. Weihrich. 目標達成。. ( 1988) Hodgetts. 領導是影響人們,以引導他們努力朝向某些. ( 1991). 特定目標之達成的過程。. Northouse. 領導是一種過程,係領導者影響團隊成員來. ( 1997). 實現一個共同目標的過程。. 資 料 來 源 : 張 仕 杰 ( 2012) 。 國 中 棒 球 教 練 領 導 特 質 與 選 手 知 覺 滿 意 度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臺 灣 體 育 運 動大學,台中市。. 13.

(28) 二、領導理論之發展 Bryman(1992) 將 領 導 理 論 的 發 展 趨 勢 分 為 四 種 途 徑 取 向 , 分 別 是 特 質 取 向 ( trait approach ) 、 行 為 取 向 ( style approach) 、 情 境 取 向 ( contingency approach) 、 新 型 領 導 取 向 ( newleadership approach) , 如 表 2-5。. 表 2-5 領導理論與研究取向趨勢 時期. 領導理論. 研究主題. 與研究途徑 1940年 以 前. 特質取向. 領導能力是天賦的。. 1940年 至 1960年. 行為取向. 領導效能與行為之關聯 性。. 1960年 至 1980年. 情境取向. 領導有賴於所有因素的結 合;有 效 領 導 受 情 境 影 響 。. 1980年 以 後. 新型領導. 魅力領導、願景領導、交 易領導、轉型領導、家長 式領導及僕人領導。. 資 料 來 源 : Bryman. A.. (1992).. Charisma.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一)特質取向 早期有關領導的研究方向皆以領導者特質論為主要的探 討 焦 點 ( 鄭 志 富 , 1 9 9 7 a )。 研 究 特 質 取 向 的 學 者 認 為 領 導 能 力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領導者人格特質,因此,領導者是 生 而 為 領 導 者 的 ( 吳 清 山 , 2004; 陳 玉 娟 , 1995) 。 14.

(29) 多數研究特質取向的學者均致力於發現優秀領導者的共 同特質,以便於依此共同特質找出或發現優秀領導者,但是 領導者的特質勢必會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找出領導者的共 同特質顯得相當困難也缺乏一致性。雖然優秀領導者有某些 些共同特質,例如:自信、果斷、思考縝密等等,但這些特 質 只 能 算 是 有 效 領 導 的 相 關 因 素 ( 吳 慧 卿 , 1998) 。 因 此 , 找出優秀的領導者特質是相當有難度且具爭議性的,所以特 質取向的研究也逐漸消失在領導行為的舞台上。 (二)行為取向 特質取向的研究消失在領導者研究的舞台上之後,學者 轉而將領導者的行為作為研究主軸,並探討成功領導者的外 在 顯 著 行 為 。 行 為 取 向 的 研 究 認 為 領 導 者 是 可 以 加 以 培 養 的,強調領導者的領導效能應與組織績效有一致性的關聯。 較 著 名 的 行 為 取 向 研 究 為 俄 亥 俄 州 立 大 學 ( University of Ohio State) 的 「 關 懷 」 及 「 倡 導 」 兩 個 層 面 , 以 及 密 西 根 大 學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的 「 成 果 」 及 「 員 工 」 兩 個 層 面的研究,研究者藉由這四個層面的瞭解做為最佳的領導方 式,提高團體或組織的效能 (三)情境取向 情境取向主要探討情境的影響與領導之間的關聯性,以 求 取 獲 得 最 佳 的 領 導 效 能 , 於 1960至 1980年 代 時 是 領 導 研 究 的主流。這個時期有好幾種情境領導理論模式,包括有: 1.權 變 領 導 模 式 ( Contingency model) Fiedler(1967)的 權 變 領 導 理 論 , 主 張 領 導 者 、 情 境 及 效 能三種情境變項會決定一個領導者能夠掌控所處情勢的高低 程度,有效領導是決定於領導方式與情境造成領導者所能發. 15.

(30) 揮 影 響 力 的 程 度 兩 者 的 關 聯 性 上 , 如 圖 2-1所 示 。. LPC 分 數 團體績效. 關係導向 任務導向 情境因素 領導者與部屬關係 任務結構 職位權力 圖 2-1 Fiedler 的 權 變 模 式 架 構 圖. 資 料 來 源 : Yukl, G. (1998)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Fiedler 將 這 三 種 情 境 構 面 透 過 中 點 分 為 兩 組,形 成 六 種 不同的領導情境,選擇何種領導類型應視所需的領導情境而 定。因此,要讓領導行為產生最大之效能,可從改變領導情 境因素著手,例如改善領導者和部屬間的互動關係、讓工作 結 構 精 密 化 或 提 高 領 導 者 的 權 力 等 ( 陳 建 霖 , 2 0 1 0 )。 2.路 徑 - 目 標 理 論 ( Path-goal Theory) House(1971)提 出 路 徑 -目 標 領 導 理 論 , 此 理 論 著 重 於 領 導者幫助部屬於工作過程中消除障礙、增進滿足感及領導風 格與情境因素的配合以提昇組織效能。面對某些具變化的工 作 結 構 時,領 導 者 應 給 予 適 度 的 指 導,以 維 持 住 工 作 的 績 效 。 路 徑 - 目 標 領 導 理 論 假 設 的 變 數 為 : 原 因 變 數 ( C a u s a l v a r i a b l e s )、 中 介 變 數 ( M o d e r a t o r v a r i a b l e s )、 結 果 16.

(31) 變 數 ( Outcome variables) 三 項 , 如 圖 2-2 所 示 。 (中介變數) 環境的特質 工作結構 形式化程度. (原因變數). (結果變數). 工作群體. 領導行為 指導型. 部屬的工作滿足感. 成就取向型. 效能. 支持型. 部屬的特質. 參與型. 個人的需求 個人的能力 人格特質(內 (中介變數) 外控). 圖 2-2 路 徑 -目 標 模 式 圖 資 料 來 源 : 林 振 春 ( 1992) 。 人 文 領 導 理 論 研 究 。 台 北 : 師 大書苑。. 3.三 層 面 理 論 ( three-dimension theory) Reddin(1970)提 出 「 三 層 面 理 論 」 , 此 理 論 重 點 在 於 不 同情境下應用不同的領導方式提高領導效能。其三層面的概 念是在「任務」及「關係」兩層面中間,增加了「效能」的 層面。 4.規 範 性 權 變 理 論 ( normative contingency th eory) V r o o m a n d Ye t t o n ( 1 9 7 3 ) 認 為 當 前 領 導 的 主 要 課 題 是 參 與決定的歷程並且由於現代組織極為複雜,為提高效能,所. 17.

(32) 以做決定的歷程應配合情境中的變項。領導者應事先分析情 境,進而據以採行最有效的領導方式。 5.情 境 領 導 理 論 ( situational theory of leadership) Hersey and Blanchard(1977)所 研 究 發 展 出 的 情 境 領 導 理 論主張,領導者的領導類型如欲發揮良好的領導效能,就必 須考量其所在之領導情境,因此,在「任務導向」與「關係 導向」兩種領導行為的構面之外,還需加上追隨者的成熟度 ( maturity) 作 為 主 要 探 討 的 領 導 情 境 。 如 圖 2-3所 示 , 領 導 類型依任務導向與關係導向之高低程度,組合而產生四種領 導 行 為 之 類 型,分 別 為 告 知 型、推 銷 型、參 與 型 以 及 授 權 型 。 S 1 : 告 知 型 ( t e 1 1 i n g , 高 任 務 、 低 關 係 ), 部 屬 的 能 力 及 意 願 皆 低 , 人 格 成 熟 度 低 ( M 1 ), 此 時 領 導 者 應 為 其 明 定 角 色,並 明 確 告 知 員 工 如 何 做、做 什 麼、何 時 做 及 何 地 做 等 。 S2: 推 銷 型 ( selling, 高 任 務 、 高 關 係 ) , 部 屬 對 於 執 行 工 作 方 面 具 有 意 願 , 但 缺 乏 應 有 的 能 力 及 成 熟 度 ( M 2 ), 此時,領導者給予適當的指示與支持,以激發部屬工作責任 感及熱情。 S 3: 參 與 型 ( 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低 任 務 、 高 關 係 ) , 當 部 屬 有 能 力 行 為 但 工 作 意 願 較 低 時 ( M3), 此 時 領 導 者 可 以 藉 由 與部屬間的協調、溝通後共同提出想法或參與決策的訂定, 而在此的領導者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在溝通和支持方面。 S 4: 授 權 型 ( del e gat i n g, 低 任 務 、 低 關 係 ) , 當 部 屬 的 人格特質已高度成熟,係指此時地部屬既有能力也有意願去 執 行 工 作 的 情 況 下 , 人 格 成 熟 度 高 ( M4), 領 導 者 只 需 提 供 少許指導及支援,甚至不提供,讓高特質的部屬有更多的發 揮空間,自行決策整個工作流程。. 18.

(33) 有效類型. 高. 領 關 S3. 係. 導. S2. 者. 行. 風. 為 S4. 格. S1. 低. 高. 任務行為 成 熟 的. 高. 中等. M4. M3. 低 M2. 未 成 熟. M1. 追 隨 者 成 熟 度. 圖 2-3 情 境 領 導 理 論 架 構 圖 資 料 來 源 : Management. Hersey, of. P.. ,.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 3th. ed. ) .. Blanchard, behavior:. Englewood. K.. H.. Utilizing. Cliffs,. New. (1977). human Jersey:. Prentice-Hall.. ( 四 ) 新 型 領 導 ( New Leadership Approach) 1980 年 代 起 至 今 , 由 於 組 織 面 臨 全 球 化 的 競 爭 , 為 了 在 全球化的競爭下脫穎而出,組織以及領導者必須有所改變, 於 是 乎 魅 力 領 導 ( C h a r i s m a t i c L e a d e r s h i p T h e o r i e s )、 願 景 領 導 ( Vi s i o n a l. T h e o r i e s )、 轉 型 領 導 (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l. Leadership) 和 授 權 與 領 導 ( Empowerment and Leadership) 等 ( 陳 玉 娟 , 1 9 9 5; 郭 進 財 , 1 9 9 6 ; 莊 艷 惠 , 1 9 9 7 ; 鄭 志 富 , 19.

(34) 1 9 9 7 a; 吳 慧 卿 , 2 0 0 2; 汪 在 莒 , 2 0 0 2; 郭 添 財 , 2 0 0 4; 吳 清 山,2 0 0 4 ) , 逐 漸 為 現 今 領 導 理 論 的 主 流 。新 型 領 導 簡 述 如 下 : 1.魅 力 領 導 ( Charismatic Leadership) Conger and Kanungo(1988)指 出 此 特 徵 是 當 追 隨 者 對 領 導者某些特定的行為或者是非凡的領導能力的歸因之崇拜動 作 的 產 物。當 領 導 者 呈 現 較 有 魅 力 領 導 特 質 如:強 烈 的 自 信 、 對目標有強烈之承諾、行為較不依循常規等時,追隨者將表 現出較高的滿足感和績效。 2.轉 型 領 導 ( 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 Burns(1978) 認 為 轉 型 領 導 是 領 導 者 與 所 屬 成 員 彼 此 互 動 , 以 提 昇 對 方 道 德 與 動 機 至 較 高 層 次 的 道 德 與 動 機 之 歷 程 。 轉 型 化 領 導 者 會 激 勵 其 部 屬 將 組 織 的 利 益 置 於 個 人 之 上,除了領導者本身具有領導魅力,還會給予部屬關懷及智 力上的刺激。 3 . 願 景 領 導 ( Vi s i o n a l L e a d e r s h i p ) Bennis and Nanus(1985)指 出 好 的 領 導 者 具 有 對 未 來 願 景的看法。願景的領導者可以為組織創造一個具有吸引力、 實際、值得信賴的目標。 4、 授 權 與 領 導 ( Empowerment and Leadership) 信 任 組 織 中 成 員 並 提 供 資 訊 讓 其 參 加 組 織 決 策 ( 鄭 孝 存 , 2008) 。 由以上領導理論得知,領導理論運用不同的情境了解成 員的想法,其領導方式也由以往所強調的特質領導,轉變成 將情境因素列入考量的多元領導。如何使領導行為與情境達 到正增強的最佳狀態,來提昇組織或團隊的成效,是擔任領 導者所必須考量與加強的方向。. 20.

(35) 三、教練領導行為理論模式 運 動 情 境 理 論 探 討 的 主 要 內 容 多 以 「 教 練 」、「 選 手 」 、 「 情 境 」 三 者 之 間 交 互 作 用 的 關 係 為 主 。 Chelladurai(1993) 指出,近年來教練的領導行為研究可分為三個主要的方向: 一、多元領導模式。二、領導調節模式。三、教練決策規範 模 式 。 三 種 模 式 如 表 2-6 所 示 , 本 研 究 採 用 多 元 領 導 模 式 作 為理論依據,探討選手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 表 2-6 運動情境領導理論模式之比較摘要表 作者. 教練領導行為. 研究焦點. 理論模式 Chelladurai. 多元領導模式. 探 討 選 手 知 覺 的、喜 歡 的 與 教練自我知覺的領導行為. (1978). 三者間的關係。 Smoll and. 領導調節模式. 評估教練行為與其運動員 間交互行為之相關性。. Smith (1989) Chelladurai and Haggerty. 教練決策規範. 在 不 同 情 境 下,運 動 員 參 與. 模式. 決 策 的 程 度,以 及 教 練 允 許 選手參與決策的程度。. (1978). 資 料 來 源 : 陳 玉 娟 ( 1995) 。 臺 灣 地 區 游 泳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選 手 成 績 表 現 及 滿 意 度 關 係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21.

(36) (一)多元領導模式 多 元 領 導 模 式 係 由 Chelladurai 在 1978 年 提 出 , 是 融 合 了 Fielder(1967)的 權 變 領 導 理 論、House(1971)的 路 徑 - 目 標 理 論 、 Osborn and Hunt(1975)的 適 應 反 應 理 論 及 Yukl(1981) 的 領 導 差 別 模 式 而 成 ( 陳 玉 娟 , 1 9 9 5; 鄭 志 富 , 1 9 9 7 b; 吳 慧 卿 , 1998 ; 范 文 曦 , 2001 ) , 然 後 再 加 上. Chelladurai and. Saleh(1980)所 發 展 出 的 領 導 行 為 量 表 , 作 為 驗 證 此 模 式 的 主 要工具。多元化領導模式的內容如下: 1.概 念 在「多元領導模式」中,運動教練的實際領導行為係受 三種前因變項、三種領導者行為及二種結果變項的交互作用 與影響,分述如下: ( 1) 前 因 變 項 ( antecedents) : A.情 境 特 質 (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 指 的 是 運 動 團 隊周遭的情境因素,諸如:團隊組織結構、團隊工作任務、 與團隊相關的規範、各項政策的規範與制定等。 B.領 導 者 特 質 ( leader characteristics) : 包 括 教 練 的 人 格持質、訓練與指導的能力、教練個人過去的經驗等。 C.團 隊 成 員 特 質 ( member characteristics) : 包 括 了 成 員 的 個 人 特 質 以 及 成 員 彼 此 間 交 互 作 用 所 造 成 的 整 體 特 質 等。而因為這些前因變項,所以影響了整個教練領導行為。 ( 2) 領 導 者 行 為 ( leader behavior) : A.被 要 求 的 領 導 行 為 ( r equir ed b ehavio r ): 教 練 會 為 了 因應團隊間各種現實因素的考量,而表現出某些行為以迎合 情境上的需要。 B.實 際 的 行 為 ( a ctual b eha vior ): 教 練 依 本 身 的 人 格 特 22.

(37) 質、能力、經驗等個人的因素,及藉由他人的回應(知覺選 手喜好的教練領導行為),表現其真正的行為。 C.喜 好 的 行 為 ( preferred behavior) : 教 練 在 接 受 了 每 個不同層面的需求之後,可能會因為教練個人能力、魅力等 的因素造成成員不同程度的喜好,也就是被成員喜歡的領導 行為。教練藉由這一部份的行為中,找出選手能接受與適應 的領導型態,進一步判斷運動員的人格特質與他們的需求。 ( 3 ) 結 果 變 項 (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 根 據 Chelladurai(1984)所 提 出 的 看 法 如 圖 2-4 所 示 : 成 績表現滿意度結果,將視其與前因變項和三種領導者行為相 互結合的一致性程度而定,亦即在「結果變項」的成績表現 與成員滿意度,應與前因變項中的情境、領導者及團隊成員 的特質等,和三種不同領導者行為交互作用後所得的結果。. 前因變項 1.情 境 特 質. 領導者行為 4.被 要 求 的 行 為. 結果變項 7.成 績 表現滿. 2.領 導 者 特 質. 5.實 際 的 行 為. 3.團 隊 成 員 特 質. 6.被 喜 歡 的 行 為. 意度. 圖 2-4 多 元 領 導 行 為 模 式 圖 資 料 來 源 : 張 滄 彬 ( 2003)。 桃 園 地 區 國 中 田 徑 代 表 隊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與 選 手 滿 意 度 之 研 究 隊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台 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23.

(38) 2.研 究 工 具 多 元 領 導 模 式 是 由 Chelladurai and Saleh(1980)提 出 的 運 動 領 導 行 為 量 表 ( The 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 簡 稱 LSS) , 作 為 測 量 的 工 具 。 此 量 表 將 教 練 的 行 為 分 為 五 個 向 度 的 題 目 , 如 表 2-7 所 示 , 分 別 為 : 專 制 行 為 、 民 主 行 為 、 訓練與指導行為、關懷行為及獎勵行為。運動領導行為量表 有 四 種 版 本 , 包 括 : A.測 量 選 手 對 教 練 領 導 的 喜 好 程 度 。 B. 測 量 選 手 對 教 練 領 導 的 知 覺 程 度 。 C. 測 量 教 練 對 本 身 的 知 覺 。 D.測 量 理 想 的 教 練 領 導 ( 陳 其 昌 , 1993) 。. 表 2-7 運動教練行為向度表 向度. 內容. 訓練與教學. 強 調 透 過 大 量、持 續 的 訓 練,以 改 進 運 動 員 成 績;教 導 運 動 員 技 術、技 能 與 戰 術;澄 清 運 動 員之間的關係;組織及協調運動員的活動。. 民主行為. 教 練 允 許 運 動 員 參 與 團 隊 目 標、練 習 方 法、比 賽戰術、戰略等決策的行為。. 專制行為. 教練自行做決策,強調個人權威的行為。. 關懷行為. 教 練 關 心 運 動 員 個 人 福 利、正 視 團 隊 氣 氛 與 運 動員之間溫暖的人際關係行為。. 獎勵行為. 教 練 認 同 及 獎 賞 運 動 員 優 良 表 現 的 增 強 行 為。. 資 料 來 源:Chelladurai, P. (1993). Leadership. In R. N. Singer, M.Murphey, and L.K. Tennant(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NY: Macmillan.. 24.

(39) ( 二 ) 領 導 調 節 模 式 ( The Mediational Model) 此 模 式 之 理 論 架 構 是 由 Smoll and Smith(1989)所 提 出 。 領 導 調 節 模 式 是 由 「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 、「 選 手 的 知 覺 與 回 憶 」 及「選手評價的反應」等三個基本因素所構成。而此三因素 又間接或直接受到教練個別差異變項、選手各變項及情境因 素 等 三 類 變 項 之 影 響( 鄭 志 富, 1 9 9 7 b ),其 關 係 架 構 如 圖 2 - 5。 由架構圖中得知,有效的領導是經由正確的執行策略,使隊 員有效的完成目標。教練的角色是領導運動員運用適當的方 式或策略,啟發隊員透過團隊向心力將組織內所有的力量作 結合,達到共同願景。 領 導 調 節 模 式 以 教 練 行 為 衡 鑑 糸 統 (Coaching Behavior Assessment System, 簡 稱 CBAS) 作 為 觀 察 與 紀 錄 教 練 行 為 的 研究工具,這個糸統觀察法的主要宗旨是希望藉由這樣的方 法來改善教練的行為,並且提昇選手參與團隊的樂趣與滿足 感。這個觀察法所欲探討的要點如下: 1.藉 由 觀 察 的 方 式 讓 教 練 能 知 覺 到 他 們 的 領 導 行 為 , 並 且 幫助他們去評估自己本身的領導行為。 2.瞭 解 在 選 手 知 覺 到 的 教 練 行 為 與 教 練 本 身 的 自 我 知 覺 行 為之間的差異。 3.針 對 選 手 較 感 興 趣 的 部 分 進 行 評 估 , 諸 如 : 評 估 教 練 增 強 行 為、選 手 犯 錯 後 的 鼓 勵 行 為、犯 錯 之 後 的 技 術 指 導 行 為 、 與對組織的控制能力等相關議題。 4.在 這 一 連 串 的 過 程 之 後,將 教 練 行 為 改 變 的 部 分,諸 如 : 教 練 行 為 質 與 量 的 增 加, 或 是 選 手 樂 趣 與 滿 足 感 的 提 昇 等 問 題進行評估。. 25.

(40) 選手個別差異變項. 教練個別差異變項. 1.年 齡. 1.訓 練 目 標 /動 機. 2.性 別. 2.行 為 意 向. 3.知 覺 的 訓 練 規 範. 3.工 具. 4.特 殊 的 運 動 成 就 動 機. 4.知 覺 的 訓 練 規 範. 5.競 爭 的 特 質 焦 慮. 和角色概念. 6.一 般 的 自 尊. 5.推 論 選 手 動 機. 7.運 動 員 的 自 尊. 6.自 我 規 戒 7.性 別 教練行為. 選手的知覺與. 選手的評價. 回憶. 與反應. 億. 教練知覺選手的. 情境因素. 態度. 1.該 運 動 項 目 本 質 2.競 爭 水 準 3.練 習 與 比 賽 4.先 前 的 成 功 /失 敗 5.現 在 比 賽 /練 習 的 表 現 6.團 隊 內 的 吸 引 力. 圖 2-5 領 導 調 節 模 式 基 本 架 構 圖 資 料 來 源 : Smoll, S. and Smith, R. E. (1989).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sport: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search paradigm.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 1522-1551.. 26.

(41) ( 三 ) 教 練 決 策 規 範 模 式 ( The Normative Model of Decision Styles in Coaching) 教 練 決 策 規 範 模 式 由 Chelladurai and Haggerty(1978)提 出。它強調在不同情境下,如時間壓力、決策品質、教練掌 握相關訊息的多寡、問題複雜性、團體接受程度、教練權力 基 礎 和 有 無 團 隊 合 作 表 現 等 因 素 , 如 圖 2 - 6。 決 策 制 定 為 領 導 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領導者在選擇決策之前,必須先考慮決 策的品質與條件,以及部屬接受決策之可行性,教練效能往 往 也 取 決 於 決 策 制 定 之 品 質,以 及 選 手 接 受 該 決 策 之 程 度 ( 鄭 志 富 , 1997a)。 此 模 式 主 要 的 決 策 風 格 有 三 種 類 型 :專 制 型 、 參 與 型 及 授 權 型 ( 吳 慧 卿 , 2001; 陳 玉 娟 , 1995; 鄭 志 富 , 1997a) 。 敘 述 如 下 : 1.專 制 型 ( autocratic decision style ) 教練為獨裁者,不允許團隊中其他成員對教練有意見, 教練喜歡用自己權威執行所有團隊事務,並且只容許少部分 團隊的核心成員參與決策。 2.授 權 型 ( decision style) 教 練 會 將 複 雜 之 團 隊 事 務 加 以 分 類 , 並 授 權 給 團 體 成 員,讓某些團體成員能自行決策,分擔團體事務。 3.參 與 型 ( participative decision style) 教練同意團隊成員共同參與決策,他們的觀念中認為團 隊是所有成員共同擁有,此類型的教練相信藉由相互討論, 可以提升決策品質。. 27.

(42) 嗎 壓 有 ? 力 時 (間 壓 力 嗎 ?. 教 練 擁 有 相 關 信 息. 要 求 決 策 品 質 嗎 ?. 問 題 是 否 複 雜 ?. 團 體 接 受 重 要 嗎 ?. 嗎 ? 是. 否. A. ( 2) 否. 教 練 有 無 權 利 基 礎 ? A. ( 4). 是 是. D. 隊 員 同 質 性 高 嗎 ?. A. ( 5). 是. 是. P. 否 ( 6). ( 1). 否 A. 否. 否 ( 3) 是. 否 ( 9) 是. ( 8). ( 7). 是 ( 10). A 專制模式. 是. ( 12) 是. P. 否. D. 是. P. ( 14). 否 ( 13) 否. 是. 否 ( 11 ). 關鍵字. P 參與模式. D. 是 A. 是 A. D 授權模式. 否. 否. D. D D. 圖 2-6 教 練 決 策 規 範 模 式 圖 資 料 來 源 : 鄭 志 富( 1 9 9 7 a )。 運 動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研 究 。 台 北 : 師大書苑。. 28.

(43) 四、教練領導行為的測量 鄭 志 富( 1 9 9 7 b )指 出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的 測 量 可 以 幫 助 未 來 在 從 事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研 究 時,應 該 重 視 的 主 題、方 向 及 趨 勢 。 常 見 的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測 量 工 具 及 研 究 焦 點 如 表 2-8 所 示 。. 表 2-8 常見的教練領導行為測量工具表 學者 Chelladurai. 研究工具 運 動 領 導 量 表 ( LSS). 研究焦點 1.訓 練 與 教 學. and Haggerty. 2.民 主 行 為. (1978). 3.專 制 行 為 4.關 懷 行 為 5.獎 勵 行 為. Smoll and Smith. 教練行為評鑑系統. 1.教 練 個 別 差 異. ( CBAS). 2.選 手 個 別 差 異 3.情 境 因 素. (1989) Chelladurai. 教練決策規範模式. 1.專 制 模 式. and Haggerty. 2.授 權 模 式. (1978). 3.參 與 模 式. 吳國銑. 運 動 領 導 量 表 ( LSS). ( 2000). 1.訓 練 與 指 導 2.民 主 行 為 3.專 制 行 為 4.關 懷 行 為 5.獎 勵 行 為 (續下頁). 29.

(44) 范文曦. 運動教練領導行為量表. ( 2001). 1.社 會 支 持 2.訓 練 指 導 3.民 主 4.積 極 回 饋. 王素君. 教練領導行為量表. 1.技 術 指 導 行 為. 唐昭鈞. 2.訓 練 行 為. 陳裕芬. 3.正 向 回 饋 行 為. ( 2006). 4.民 主 行 為 5.關 懷 行 為. 林正昆. 教練領導行為量表. ( 2008). 1.訓 練 與 指 導 2.民 主 行 為 3.專 制 行 為 4.關 懷 行 為 5.獎 勵 行 為. 李惠蓮. 教練領導行為量表. 1.訓 練 與 指 導. 黃恆祥. 2.民 主 行 為. ( 2012). 3.專 制 行 為 4.關 懷 行 為 5.獎 勵 行 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五、教練領導行為之相關研究 (一)教練領導行為量表構面相關研究 運 動 領 導 行 為 量 表 ( The 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簡 稱 LSS) 是 目 前 較 多 人 使 用 的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測 量 工 具 , 有 關 使 用 LSS 進 行 相 關 的 研 究 相 當 多 , 茲 列 舉 國 內 外 部 分 學 者 30.

(45) 之 研 究 , 如 表 2-9 表 列 之 。 結 果 顯 示 , 多 數 學 者 將 領 導 行 為 分為「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專制行為」、「獎 勵行為」、「關懷行為」、「社會支持」及「積極回饋」等 構面。 本研究彙整綜合相關文獻,將影響教練領導行為之構面 因 素 統 計 如 表 2 - 1 0。 結 果 顯 示「 訓 練 與 指 導 」、「 民 主 行 為 」、 「專制行為」、「獎勵行為」及「關懷行為」最常被探討, 因 此,本 研 究 也 以 此 五 個 構 面 作 為 探 討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的 主 要 架 構 。. 表 2-9 國內外學者對教練領導行為構面相關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研究結果. Lam. 教練領導行為順序為:獎勵行為、訓練與指. (1996). 導行為、關懷行為、民主行為及專制行為。. Cheyne,. 選手較喜歡獎勵行為、訓練與指導行為及民. Robert,. 主行為;較不喜歡關懷行為和專制行為。. and Harriet (2000) 吳國銑.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依序:獎勵行為、訓練與. ( 2000). 指 導 行 為、關 懷 行 為、民 主 行 為 及 專 制 行 為 。. 蔣憶德. 籃球選手有較高的訓練與指導;排球選手有. 陳淑滿. 較高的專制行為;棒球與籃球選手有較高的. 葉志仙. 關懷行為;棒球選手知覺教練有較高的獎勵. ( 2001). 行為。 (續下頁) 31.

(46) 羅振財.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依序為:訓練與指導、獎. ( 2004). 勵行為、關懷行為、民主行為及權威行為。. 劉雅燕.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依序為訓練與指導行為、. ( 2005). 關 懷 行 為、奬 勵 行 為、民 主 行 為、專 制 行 為 。. 李竹圍. 1.高 中 選 手 知 覺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依 序 為 : 專 制. 石偉園. 行為、關懷行為、民主行為、獎勵行為、指. 陳榮山. 導與訓練行為最低。. 葉國輝. 2.大 學 選 手 知 覺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依 序 為 : 專 制. ( 2006). 行為、關懷行為、民主行為、指導與訓練行 為、獎勵行為最低。. 王素君. 對教練實際表現的領導行為感受程度高低依. 唐昭鈞. 序為技術指導行為、教練行為、正向回饋行. 陳裕芬. 為、民主行為、訓練行為、關懷行為。. ( 2006) 林正昆. 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依序為:訓練與指導行. ( 2008). 為、關懷行為、獎勵行為、民主行為、專制 行為。. 陳廖霞. 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依序為:訓練與指導行. ( 2010). 為、獎勵行為、民主行為、關懷行為、專制 行為。. 李惠蓮. 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依序為:訓練與指導、. 黃恆祥. 關 懷 行 為、獎 勵 行 為、民 主 行 為、專 制 行 為 。. ( 201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

(47) 表 2-10 教練領導行為因素構面統計表 訓練與. 民主. 關懷. 獎勵. 專制. V. V. V. V. V. V. V. V V. 余瑞華. V. V. V. V. V. 范文曦. V. V. 蔣憶德. V. 吳慧卿. V. 羅振財. 研究者 Wu 吳國銑. 指導 V. 社會 支持. 積極 回饋.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王素君等人. V. V. V. 林正昆. V. V. V. V. V. 陳廖霞. V. V. V. V. V. 郭明燕. V. V. V. V. V. V. V. V.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不同背景變項與教練領導行為之相關研究 經 由 相 關 文 獻 整 理 之 後 , 由 表 2-11 得 知 , 多 數 研 究 指 出 不 同 性 別 對 於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的 知 覺 達 顯 著 差 異 ( W u, 2 0 0 0 、 吳 國 銑 , 2 0 0 0; 余 瑞 華 、 林 文 郎 , 2 0 0 1 ; 蔣 憶 德 等 人 , 2 0 0 1 ; 吳 慧 卿 2 0 0 2; 羅 振 財 2 0 0 4; 徐 文 星 , 2 0 0 7; 林 正 昆 , 2 0 0 7 ; 陳 廖 霞 , 2010; 李 惠 蓮 與 黃 恆 祥 , 2012) ; 不 同 性 別 變 項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 董 金 龍 等 人 , 2006; 王 素 君 等 人 , 2006) 。 在 年 級 方 面 , 多 數 研 究 達 顯 著 差 異 ( 林 正 昆 , 2007; 陳 廖 霞 , 2010; 李 惠 蓮 等 人 , 2012) ; 少 數 研 究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 董 金 龍 等 人 , 2006; 彭 建 都 , 2009) 。 在 訓 練 頻 率 方 面 , 多 數 研 究 達 顯 著 差 異 ( W u, 2 0 0 0、 吳. 33.

(48) 國 銑 , 2 0 0 0; 吳 慧 卿 2 0 0 2; 徐 文 星 , 2 0 0 7; 陳 廖 霞 , 2 0 1 0 ) ; 捨 數 研 究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林 正 昆 , 2 0 0 7; 李 惠 蓮 等 人 , 2 0 1 2 )。 在 校 隊 年 資 方 面 , 多 數 研 究 顯 著 差 異 ( W u, 2 0 0 0、 吳 國 銑 , 2 0 0 0; 羅 振 財 , 2 0 0 4; 董 金 龍 等 人 , 2 0 0 6 ; 王 素 君 等 人 , 2006; 徐 文 星 , 2007; 林 正 昆 , 2007; 陳 廖 霞 , 2010) ; 少 數 研 究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 彭 建 都 , 2 0 0 9 ; 李 惠 蓮 等 人 , 2 0 1 2 )。 在 運 動 成 就 方 面,不 同 運 動 成 就 學 業 成 就 達 顯 著 差 異( 羅 振 財 2004) 。 在 先 發 與 否 方 面 , 不 同 先 發 與 否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彭 建 都 , 2 0 0 9 )。 因 此 , 躲 避 球 選 手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對 教 練 領 導 行 為 的 差 異性為何?是值得加以探討的問題。. 表 2-11 不同背景變項與教練領導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Wu. 研究結果 性別、訓練年數、練習天數在知覺的教練領導. (2000). 行為有顯著差異。. 吳國銑. 性別、訓練時間、每週練習天數在知覺的教練. ( 2000) 余瑞華. 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 性別在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 林文郎 ( 2001) 蔣憶德等人. 性別在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 ( 2001) (續下頁). 34.

(49) 吳慧卿 ( 2002) 羅振財 ( 2004) 董金龍等人 ( 2006). 性別及訓練頻率的差異會影響選手對於教練 領導行為的知覺。 性別、年齡、校隊年資及學業成就與知覺的教 練領導行為達顯著差異。 不同球齡的選手所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有顯 著的差異存在,但不同性別、年級的選手知覺 的教練領導行為無顯著的差異存在。. 王素君等人 ( 2006). 不同訓練年資的大專乙組桌球隊員所知覺的 教練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但不同性別選手知 覺的教練領導行為卻無顯著差異。. 徐文星 ( 2007). 性別、訓練年齡在知覺教練領導行為有顯著差 異。. 林正昆. 不同性別、球齡與就讀年級之國小排球選手在. ( 2008).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不同每週練習 天數無顯著差異。. 彭建都 ( 2009) 陳廖霞 ( 2010). 在年級、選手球齡、先發與否與訓練頻率變項 皆未有顯著差異。 在性別、年級、訓練年數、訓練天數等變項上 達顯著差異。. 李惠蓮. 在性別、年級變項上達顯著差異,在年資、每. 黃恆祥. 週訓練時數無顯著差異。. ( 201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六、本節小結 本 研 究 以 Chelladurai(1978)之 多 元 領 導 理 論 模 式 為 理 論 35.

(50) 基 礎,並 參 考 王 元 聖( 2 0 0 6 ); 簡 瑞 宇( 2 0 0 6 ) ;林 正 昆( 2 0 0 8 ); 簡 秀 凌 等 人 ( 2 0 0 9 ) ; 詹 益 欣 ( 2 0 0 9 ); 郭 明 燕 ( 2 0 1 0 ); 陳 廖 霞 ( 2010) 所 發 展 之 量 表 , 經 修 改 後 編 制 為 國 小 躲 避 球 教 練領導行為量表,共分為「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 「專制行為」、「獎勵行為」及「關懷行為」等五個向度, 並以此作為測量球員知覺教練領導行為的 主 要 架 構 。. 第三節 滿意度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滿意度之定義 關於滿意度的定義,國內、外學者為滿意度所下的定義 如 表 2-12。 綜 合 學 者 專 家 見 解 , 滿 意 度 系 指 個 人 在 某 些 人 、 事、物、時間或地點所獲得的價值,與原本期望得到的價值 之間的落差。. 表 2-12 國、內外學者滿意度定義摘要表 學者. 滿意度定義. Martin. 指個人在獲得經驗之期望,以及感受到該經驗. (1988). 及實際結果之間的一致性,當所感受到的等於 或超出所期望的,便覺得滿意。. 張春興 ( 1994). 係指個體在達到所追求目標時產生的一種內在 心理狀況。. Riemer. 運動員對其運動經驗相關的組織、過程及結. (1995). 果,經過一連串評估後所產生的知覺或感受。 (續下頁) 36.

(51) Kotler. 指所知覺的功能和期望兩者之間差異函數。. (1997) 黃士魁 ( 2000). 可分為內、外兩個層面,強調對參與過程與結 果的感受。. 楊紋貞. 指當事者對各需求的期待與結果的績效,相交. ( 2005). 互作用所決定,藉由兩者間之差距值,來瞭解 當事人對期望是否滿意。. 許士軍. 指個人對其從事的環境中實際獲得的價值,與. ( 2005). 預期應獲得的價值之間的差距。差距愈小則滿 意度愈高,差距愈大則滿意度愈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滿意度之理論 在工作滿意的理論中,無論以心理學或組織管理學的立 場來說,學者多以激勵理論作為滿意的基礎理論(李正綱, 1998) 。 黃 士 魁 ( 2000) 指 出 滿 意 度 的 理 論 可 分 為 : 一 、 需 求 滿 足 之 理 論 , 此 理 論 包 含 需 求 層 次 理 論 、 ERG 理 論 、 三 需 求 理 論 以 及 激 勵 -保 健 理 論;二、以 工 作 預 期 或 期 望 的 結 果 與 實際結果之間的差距來決定滿意程度之理論,此理論包含期 望 理 論 、差 距 理 論、 公 平 理 論 以 及 系 統 理 論 , 各 理 論 如 表 2 - 1 3 所示。 根 據 表 2 - 1 3 滿 意 度 理 論 分 類 表 所 示 ,本 研 究 以 期 望 理 論 與差距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即個人在某些人、事、物、時間 或地點所獲得的價值,與原本期望得到的價值之間的落差。. 37.

(52) 表 2-13 滿意理論分類表 理論. 代表人物. 理論要點. Maslow(1970). 人類的行為係由需求引起,所以. 名稱 需求 層次. 人類的需求由高而低可分為:生. 理論. 理需求、安全需求、愛的需求、 尊嚴需求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ERG. Alderfer(1969). 理論. Alderfer 以 Maslow 的 需 求 層 次 為 藍本,再加以修訂之後,提出三 種核心需求,即生存需求、關係 需求及成長需求。. 三需. McClelland(1961). 求理. McClelland 的 三 需 求 理 論 包 含 了 成 就 需 求、權 力 需 求 及 親 和 需 求 。. 論 激勵-. Herzberg(1966). 影響工作滿足有兩個因素:其一. 保健. 是激勵因素,又稱為滿意因素;. 理論. 另一是保健因素,又稱為不滿意 因素。. 期望. Vroom(1964). 理論 差距 理論. 期望理論是由期望、誘力與媒介 三種因素的整合。. Porter(1961). 個人的滿意與否取決於「期望」 與「實際」之間差距的大小,差 距愈小,則滿意度愈高。 (續下頁). 38.

(53) 公平. Admas(1963). 理論. 滿意是指個人對於工作中的付出 與所得之比率與他人相較之後所 產生的一種感覺,若是差距愈 大,則表示滿意度愈低。. 系統. Wernimont(1972). 理論. 由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交互作 用,影響個人的滿意程度。. 資 料 來 源 : 黃 士 魁 ( 2000)。 我 國 甲 組 成 棒 球 員 訓 練 滿 意 度.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三、訓練滿意度之定義 Chelladurai and Riemer(1997)曾 提 出 選 手 訓 練 滿 意 度 即 為 工 作 滿 意 度 ( job satisfaction) 之 延 伸 的 看 法 , 因 此 , 訓 練 滿 意 度 ( training satisfaction) 是 以 運 動 選 手 為 特 定 對 象 而產生的專有名詞。 訓練滿意度是指選手參與運動訓練中,對其運動相關的 組織、過程及結果,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評估後,所獲得正向 知 覺 或 感 受 ( 鐘 瓊 珠 , 1998; Riemer,1995) 。 也 就 是 說 選 手 在參與運動訓練中,對於訓練過程、處方以及組織或團隊所 產 生 的 正 向 情 緒 反 應 ( 賴 信 成 , 2009) 。. 四、滿意度的測量 黃 士 魁 ( 2000) 指 出 透 過 運 動 員 訓 練 滿 意 度 的 測 量 , 可 以瞭解運動員從事運動的滿意程度。常見的運動員滿意度測 量 量 表 有 下 列 幾 項 : 一 、 運 動 滿 意 度 調 查( S p o r t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I n v e n t o r y, S S I ); 二 、 運 動 滿 意 度 量 表 ; 三 、 運 動 員 滿 意 度 量 尺 ( S c a l e o f A t h l e t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 S A S ); 四 、 運 動 員 滿 意 39.

數據

表 2 - 1   臺 灣 舊 式 躲 避 球 的 發 展 歷 程 表   發 展 時 期   重 要 記 事   引 入 期   1 9 1 3 ~ 1 9 1 4   1 9 1 3 年 被 列 為 日 本 學 校 體 育 教 材 。   1 9 1 4 年 , 日 本 政 府 已 正 式 將 躲 避 球 列 入 「 公 學 校 教 授 細 目 」。   深 根 期   1 9 1 7 ~ 1 9 5 0   西 元 1 9 1 7 年 起,日 本 政 府 更 將 躲 避 球 列 入 全 省各 級 學
表 2 - 2   新 式 躲 避 球 發 展 歷 程 表   發 展 時 期   重 要 記 事   改 制 起 步 期 1 9 9 1 ~ 1 9 9 9   1 . 西 元 1 9 9 1 年 , 嘉 義 市 陳 良 嶋 校 長 將 躲 避 球 規則 由 二 十 五 人 制 修 訂 為 二 十 人 制 , 同 時 納 入 台 灣 省 第 一 屆 國 民 小 學 運 動 會 比 賽 項 目 。   2
表 2 - 4   國 外 學 者 「 領 導 行 為 」 定 義 摘 要 表   學 者   定 義   F i e d l e r   ( 1 9 6 7 )   個 人 在 團 體 中 指 揮 及 協 調 相 關 工 作 的 團 體 活動 之 任 務 。   J a g o   ( 1 9 7 5 )   領 導 是 一 種 過 程 也 是 一 種 性 質 , 領 導 的 過 程是 使 用 非 強 制 性 的 影 響 力 , 來 指 導 以 及 協 調 組 織 團 體 中 成 員 的 活 動 , 以
圖 2 - 3   情 境 領 導 理 論 架 構 圖   資 料 來 源 :   H e r s e y ,   P .   ,   a n d   B l a n c h a r d ,   K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CM or Assistant Primary School Master/Mistress (APSM) as appropriate,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Certificated Master/Mistress or Assistant Primary School Master/Mistress as appropriate, is provided to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APSM,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special school/special school with primary section that operates six or

(b) The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Committee may approve leave of various kinds to teaching and non-teaching staff employed under the Salaries Grant, paid or no-pay, in

(ii) “The dismissal of any teacher who is employed in the school – (a) to occupy a teacher po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ff provided for in the code of aid for primary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APSM,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special school/special school with primary section that operates six or

(ii) “The dismissal of any teacher who is employed in the school – (a) to occupy a teacher po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ff provided for in the code of aid for primary

本《資助學校資助則例》